我国公共行政系统分析法_可能性、必要性及局限性分析——基于对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的理解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02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证分析法
定义
01
实证分析法是一种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方法,通 过对客观存在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观察、测量和 分析,来探究公共政策问题的实质和原因。
应用范围
03
适用于对客观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描述、解 释和预测。
特点
02
客观性、科学性、量化性。
具体方法
04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实施垃圾分类和回收
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压力。
社会福利政策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促进就业
通过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措施,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问题。
扶贫帮困
针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提供救助和帮扶,缩小贫富差距。
教育政策
推进素质教育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number {01}
目 录
• 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 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流程 •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践应用 • 公共政策分析的挑战与展望
01
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 共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
规范分析法
定义
规范分析法是一种基于价值 判断的方法,通过对公共政 策的道德、伦理和规范标准 进行分析,来探究公共政策
应该如何制定和实施。
01
02
应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共政策的合理性 和正当性进行评价和判断。
03
04
特点
主观性、价值性、定性分析 。
具体方法
伦理分析、规范分析、价值 判断等。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

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等。

2.政治系统论: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政治系统论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以政治系统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首先,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政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之一,着重以政治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强调分析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源自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学帕森斯在《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一文中提出。

美国政治学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学激起西方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热潮。

一般来说,结构功能主义所谓的政治结构是指政治角色之间固定化关系的形式,即政治行为的模式。

所谓的政治功能是指政治结构的活动后果或影响。

阿尔蒙德将整个政治体系,从结构上分为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政治政策结构三个层面。

从功能上分为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策功能三个类别。

4.政治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原理是动力工程学的一种理论。

美国政治学学家卡尔-多伊奇最先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

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沟通理论是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

从而有效的适应和控制环境的理论,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作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信息沟通。

浅谈党的群众路线——基于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分析视角

浅谈党的群众路线——基于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分析视角

浅谈党的群众路线——基于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分析视角范小康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下》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我国目前存在的官员腐败问题,使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逐渐下降,这使得来自于公民的政治输入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社会稳定。

在这样背景下实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有利于促使执政当局改进其工作作风,逐渐扭转政治系统输入不足的态势,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最终达到维持政治系统稳定的目标。

【总页数】1页(P35-35)
【作者】范小康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8
【相关文献】
1.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2.浅析网约车新政出台的政治过程——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试论放开二胎政策的政治过程——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4.从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分析框架看国际上两大政治事变
5.我国公共行政系统分析法:可能性、必要性及局限性分析——基于对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的理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管服”改革的过程分析——基于对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的理解

“放管服”改革的过程分析——基于对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的理解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1期总第414期“放管服”改革的过程分析———基于对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的理解丁丽娜孙建丽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摘要:自2015年提出“放管服”改革之后,近几年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步进行,但是这种三管齐下的改革思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简政放权到放管结合,再到优化服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政治系统中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次的循环都是一次新的把要求和支持输入到政治系统当中,然后转换成政策输出再反馈到新一轮的输入当中,并且政治系统的每一次循环都是存在在一个整体的环境中的。

关键词:放管服系统分析输入输出作者简介:丁丽娜,女,上海理工大学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治理、数据共享;孙建丽,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社会博览当社会成员提出精简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等要求时就可以称作要求已经被输入到系统,当全体社会成员对政府支持的净值为正时才能为要求转换成输出产生可能,也就是说只有当民众支持政府,政府在制定“放”“管”“服”等一系列规则时才能够处于有利地位。

如图一所示,当要求和支持被输入到政治系统当中,通过某种机理和反应,政策会被输出和执行,当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转化为输出,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在进入政治系统的过程中或者在政治系统当中被缩减、组合和转换了,很多社会成员提出很多关于行政审批方面的要求,最终合并成了一个并在往后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当最终政策输出之后,政策本身和政策的执行效果就会反过来对输入形成反馈,再促进和影响新一轮的政策制定过程,先进行了简政放权的改革,当政策及其实施结果反馈到输入环节时又会形成新的要求,再循环往复并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放管服改革。

图一:政策在政治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一、“放管服”的整体环境政策是在一个庞大的政治系统的运行中制定的,因此,政治生活被看作是一个行为系统,它处于一个环境之中,本身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又对这种环境产生反作用。

公共政策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矿I塑呈壅苤
公共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等决策 部门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众 行为进行规制所采取的措施;广义 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及立法机构 制定的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 众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法规、规章 和制度等。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 时期,也是一个新旧体制和新旧观 念并存并发生冲突的时期。各种矛 盾、摩擦和社会发展目标给公共政 策决策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复杂的社会 环境中,公共政策要适应多变的外 界环境,更好地承担其导向、协调与 稳定社会的职能,从而避免因社会 各阶层利益的尖锐冲突而导致社会 陷入无序状态。 规范化包括决策的程序化和法制 化、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以及政 策制定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民主化原则。民主化原则也是 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 价值取向,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 民参与。民主作为一种管理体制,既 是自上而下的,同时也是自下而上 的,其中包含了社会成员对决策过 程的参与。决策的民主化,使公众有 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从而有利于 避免权力的滥用,降低公共政策制 定的决策风险,维护广大民众的根 本利益,也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的 效率和整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 二、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式 公共政策决策受着多种因素的 影响,其决策模式的运用也因时代 背景、政治体制、领导人性格、问题 的性质等而相应地发生变化。概括 起来,常用的决策模式有以下9种。 理性决策模式。该模式又叫合 理决策模式或最佳决策模式,它认 为,公共政策应是有效目标的达成, 一个理性的决策就是效率最高的决 策。这种模式是根据数字和事实,用 合理的科学方法和精细的计算来分 析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政策方案 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解 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政策 选优的方法。 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公 共政策是对过失的修正,它把公共 政策割定的过程看做是对以往政策 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主张在以往 的政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策, 只对过去的政策作局部的调整和修 改,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理想决策模式。该模式是一种 将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混 合使用、有机结合的模式,它强调政 策制定系统的过程分析。它首先基 于对现行政策的检查与评估,避免 了对所有备选方案的考察,缩小了 审查范围,然后对所考察的方案进 行精细的计算,从而保证了方案的 相对优化。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王琦袁妙彧2005年第5期——政策聚焦公共政策是一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作为管理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始终贯穿于国家的各项活动中。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学系统分析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而得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的结论。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在一些地方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增强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显得十分重要。

一、公共政策权威性的体现第一、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者是具有公共权威的政府。

公众对政策权威性认可,首先是由于它的制定者是公共权力的化身。

公共政策要真正体现其公共性,就必须始终代表整个国家的行为方向。

而确定这种方向的是国家的公共权威,即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只有国家的权威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才具有权威性。

第二、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的执行者是具有权威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政策的执行人员必须是被法定的有执行政策权力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非此类人员不具备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力。

第三、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的合法性上。

公共政策是经过特定的法律程序或依据公认及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程序制定出来,并由法定的公共部门执行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由于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取得合法权力的公共权力机关,是通过为大众所认可、接受的合法化过程产生的,那么,只要政策具有合法性,它就必然具有权威性。

第四、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执行方式的强制性上。

由于公共政策是强大的国家力量在支撑公共政策行为,政策对象必须接受和服从,如果违反或不遵守公共政策的规范和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就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强制性。

一项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有时需要部分对象为了全体利益而做出某些牺牲。

即使它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也存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冲突的问题。

因而,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于那些非自愿做出牺牲的对象来说就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学论述题全解

公共政策学论述题全解

公共政策学论述题3、为什麽公共政策学研究发展中的趋前倾向与趋后倾向:(1)形成时期的政策科学一如初创时期的政策分析实践,注重对于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而对于政策的内容则相对不太关心。

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政策制定后的执行和评估,以及对公共政策的调整甚至终结,都受到了政策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2)“趋前倾向”: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的政策科学中出现了所谓的“趋前倾向”,即在政策研究中强调政策咨询对于政策制定的意义。

(3)“趋后倾向”:70年代中后期,公共政策研究中出现了“趋后倾向”,即注重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以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等。

14、如何理解下述观点:(1)“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社会价值做权威性分配”1)此观点由戴维·伊斯顿提出。

2)所谓“价值”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的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产、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所谓“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决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3)这一观点界定突出了三方面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具有强制性。

(2)“政策活动过程中应当实现政策决定与政策执行的截然两分”1)政策活动过程:政策制定;政策实验;政策执行;政策目标实现;政策评估;政策监督;政策终结等过程。

2)政策决定: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它不单指公共政策文本的起草,还包括围绕形成公共政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研究和分析。

3)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指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行动,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4)若然政策活动过程中政策决定与执行不分离,则往往会因为利益纠纷而使得政策制定的目标难以实现,从而使得公共政策失去其“公共性”的本质属性,因此,公共政策难以起到其原本应有的功能作用,从而使得政策失去其应有之义。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从系统分析方法来看,公共政策的运行是以公共政策系统为基础的。

公共政策系统是研究公共政策过程的前提。

我国有学者把公共政策系统界定为“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本章着重探讨公共政策系统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共政策环境,以及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构成及选择。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一般而言,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由于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上,存在着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等划分方式。

公共政策主体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从官方和非官方角度来探讨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行为,前者着重探讨权力配置问题,后者着重探讨政策参与问题。

一、官方决策者一般而言,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在现代政治体制中,这三大系统分别掌握着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司其职,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制定各类公共政策,同时相互制约,保持三种权力之间的平衡。

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

立法机关在西方主要指国会、议会、代表大会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各国的立法机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2.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论政治系统中的政治环境——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

论政治系统中的政治环境——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

论政治系统中的政治环境——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发表时间:2018-09-27T18:56:00.1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作者:曹宇[导读] 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从总体上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关系。

政治环境影响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使其与不断演化的政治环境相适应(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从总体上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关系。

政治环境影响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使其与不断演化的政治环境相适应。

政治系统改变和利用政治环境,促使其朝着有利于政治系统稳定和发展的方向演化。

政治环境作为政治系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条件,对政治系统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环境;政治系统;关系;作用第一章政治环境第一节政治环境的概念研究环境(environment)通常是指制约和影响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事物或条件,其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

根据戴维·伊斯顿的观点,政治本身构成一个系统,政治之外形成另一个系统。

在这一意义上,政治环境的中心事物就是政治系统。

政治系统与它的环境进行交换,环境向政治系统输人各种政治要求,而政治系统对这些要求进行处理之后会向环境输出自己的产品。

因此,政治环境就可以定义为政治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

国外对于政治环境的研究认识较为成熟,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政治地理环境论。

这是一种应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制约和影响政治现象存在与发展环境的理论。

作为一种最直接意义的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来研究政治的学说,其思想轨迹从古至今都有所记录。

古希腊时期,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其著作《地理学》中提出了以大陆为着眼点来划分全球政治区域的观点,并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们品性和政治行为的决定因素。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鸿在《论法的精神》中,专门阐述了法和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一卷一、单项选择题BDCDA BCBCC DBDAC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A威廉·詹金斯 B戴维·伊斯顿 C托马斯·戴伊 D保罗·萨巴蒂尔2.下列不属于政策行动建议的要素的是()A政策价值 B行动规划 C行动结果 D政策环境3.强调被评估者评估能力的培养,使被评估者产生不断改善和自觉的效果()A回应性评估模式 B焦点效用模式 C授权评估模式 D自我评估模式4.政策问题建构方法中最具有综合性的方法是()A综摄法 B头脑风暴法 C多角度分析法 D假设分析法5.下列不属于利益集团要素的是()A拥有共同价值或信念 B拥有共同利益 C组织在一起 D向决策者提出要求或施加影响6.下列不属于政策客体的是()A政策问题及其情境 B政策环境 C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D目标群体及其行为7.下列前景预测方法中不是基于演绎逻辑的方法是()A因果模型 B回归分析 C交叉影响分析 D理论图形化8.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低度合作的可能性,政策利益相关者对于政策制定主体能够高度配合的目标群体是()A支持型目标群体 B边际型目标群体 C混合型目标群体 D反对型目标群体9.下列不属于界定思想库的必要条件或属性的是()A观点是否中立 B状态是否稳定 C是否为营利性组织 D是否以影响或改进政策为目标10.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是()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拉斯韦尔 D萨巴蒂尔11.从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始问题建构分析方法是()A边界分析 B层次分析 C头脑风暴 D假设分析12.问题搜索的对象是()A实质问题 B元问题 C正规问题 D问题情境13.目标群体行为的多样性属于影响政策执行的哪一类因素()A政策的规制能力 B政策以外的因素 C政策自身的因素 D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14.检测目标与行为表现一致性的评估模式是()A目标导向模式 B决策导向模式 C目标中立模式 D授权评估模式15.政策子系统复杂程度较高且对决策者的限制约束条件较少的决策类型是()A理性探求型 B渐进调整型 C最优化型 D满意型二、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价值: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指导人们行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模拟测试》 (11)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模拟测试》 (11)

题目: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选项A:伦理学选项B:经济学选项C:实证主义哲学选项D:数学答案:实证主义哲学题目: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选项A: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所构成的二重性选项B:定量分析方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关键因素选项C: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遭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选项D:定量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特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经验基础答案:定量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特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经验基础, 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所构成的二重性, 定量分析方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关键因素, 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遭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题目: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选项A:社会学选项B:经济学选项C:政治学选项D:历史学答案:政治学题目: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选项A:莱瑟姆选项B:托马斯·戴伊选项C:拉斯韦尔选项D:戴维·伊斯顿答案:戴维·伊斯顿题目: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选项A:戴维·伊斯顿选项B:拉斯韦尔选项C:托马斯·戴伊选项D:莱瑟姆答案:托马斯·戴伊题目: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选项A: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选项B: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选项C:分配的内容是价值选项D: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答案: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 分配的内容是价值, 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 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题目: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选项A:多源流分析模型选项B:集团分析模型选项C:精英分析模型选项D:政策执行博弈模型答案:精英分析模型, 集团分析模型题目: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选项A:杜鲁门选项B:本特利选项C:莱瑟姆选项D:拉斯韦尔答案:杜鲁门, 本特利, 莱瑟姆题目: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公民参与越来越多地见于政府行为的诸多领域,公民参与的各方面设施都在逐步建立与完善,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采用机制加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公民在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力,并从中观察我国的政民关系。

标签: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政民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次指出“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社会分工细化催生多元治理主体,公民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角色越来越明顯。

一、重新审视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对社会的回应。

当代公共行政越来越关注公民导向,即以公民的不同偏好为基础,以满足公民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特定需求为目标,重视公共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通过那些涉及其自身生活的因素,影响他们的社区、环境和公共决策过程。

它是一种广泛的参与,不仅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即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公共权力机构及领导人的过程;还包括所有关于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

在代议制民主中,公民在政治上的参与越来越成为次要角色,而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直接参与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以及公共事务的处理则日益成为主要角色。

事实上,公民参与表明了一种全新的公民责任、权利以及治理的观念。

公民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提高了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作为政治系统的一种输出,政策的功用就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问题构成了政策的存在根由和逻辑起点。

因此,公民对政策制定的参与就显得十分必要。

但政府公共决策往往依赖于理性的、渐进的、直感的等方法,这些方法明显带有精英主义色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6%20论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6%20论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专题阅读资料6论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具有涉及面广、因素众多、应用性强的特点,与纯技术的系统分析不同。

公共政策的边界条件主要包括国内法制、国际环境、和公众利益。

美国学者内格尔提出了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的6个方法论问题:新论与传统;实践与理论;交叉性和政治科学;量化与主观性;成果运用程度;保守与自由。

这6个问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焦点。

笔者认为,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核心是“三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结合;可靠性和应用性的结合。

在此意义上,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可以定义为“社会管理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分析”。

关键词:公共政策系统分析边界条件内格尔方法论问题三结合公共政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被西方学者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学问。

广义地说,公共管理的一切政策,从大的治国方略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政策都在公共政策的范围之内。

狭义的公共政策主要涉及到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的社会政策。

美国学者内格尔(Stuart S. Nagel)把公共政策定义为“公共政策研究可以定义为对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所作出的决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的研究。

”([2],p3) 内格尔关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很简练,具有一般概括性。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共政策涉及到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政策方法和政策过程。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研究是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系统分析。

全面理解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有必要从系统分析的边界条件、系统分析的方法论问题和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三个方面作出明晰的理论阐述。

一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的边界条件系统分析能否运用与公共政策研究曾经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克朗指出:“‘系统分析’这一名词,以及许多在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当政时期有影响的分析人员,均出自设在加利福尼亚的桑塔莫尼卡的兰德研究和发展公司。

在1966年至1968年期间,有关系统分析方法的争论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以至于尼克松总统1969年1月就职后发布的头几条政令之一,就是试图在国防部内部贬低系统分析的意义。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标准课后习题答案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标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课后答案P571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

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

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 2 )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

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

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2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重点,北科06研,北理05研)答: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 2 )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

答: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

我国物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分析——基于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理论

我国物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分析——基于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理论
“ 食” “ 色” 变 的程度 , 如何利 用戴 维? 伊斯 顿政 治系统 理 论完善 我 顿提 出, 政 治 系统 理论 的任 务 , 就 是通过 使用 一种 抽象 的理论 框
国的食 品安全政策 , 如何运 用物联 网这一 新型技 术进行 食 品安全 架 , 来分析政 治系 统如何 完成这 个与“ 外 部环境 ” 不 断协调与适 应
篁墨壑墅丽万而百我国物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分析基于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理论刘牧君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显现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物联网技术角度梳理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运用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理论从民众需求输入政治执行输出信息反馈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物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不足提出建立分管部门完善法律法规科学划分监管职权提高民众食品安全的危机意识等政策完善建议
的监 管 , 或 可 为改 善频繁爆 发 的食 品安全 问题 提供 了新 思路 。

的过程 。 这 个过 程一般 分有 三个 步政治 系统 理论 的基 本框架 。0

核 心概 念 与基础理 论 的界定
( 一) 核 心概念 1 . 物 联 网技术
地方, 通过 l n t e r n e t 进行 全程跟 踪 , 实现对 物 品的识 别 , 这样所 有 的物品 和 I n t e me t 就组 成 了“ 物联 网” 网络 。 其 实质就 是利 用 R F I D 技术, 通过 计算 机互 联 网实现全球 物 品的 自动识 别 , 达 到信 息的 互 联与 实时共 享 。 0 2 . 食品安 全监 管
监 管部 门 的职责 , 为我 国人 民 的身体健 康筑 成 了坚实 的保障 。 物 联 网技术 虽然 进入 我 国较 晚,但 在 多个部 委 的大 力推行

当代中国政府决策体制改革趋向分析——以戴维·伊斯顿的政治决策系统理论为视角

当代中国政府决策体制改革趋向分析——以戴维·伊斯顿的政治决策系统理论为视角
配 ” 从 而 得 以确 定 乃 至 实 现 最 大 多 ,
形 成反 馈 的 复杂 的反复 博 弈 的过
程。
数 人 民群众 的利益 。中国政府决 策 体 制最早是 适应 于战争年代需 要形
成 的 , 于 高 度 集 中 统 一 的 决 策 模 属
综合 分 析 戴维 ・伊 斯顿 的政
治决策 系统理论 ,民主的开放 的环
续 地进 行物 质 、 能量 和信 息 的 “ 输
入 ” “ 出” “ 馈 ” 这些物质 、 、输 与 反 。 能 量 和 信 息 的 “ 入 ” “ 出 ”和 输 、输
国政治学家戴维 ・伊斯顿 的政 治决

2 一 5
政府 治理
“ 反馈 ” 反映在 政府 决策过 程 中, 就是 各种政 治力量 交 互作用下 的利益 的表达与综合 。 以这 么说 , 可 任何 类 型 的政 府决策 过程都 是利益 表达 与综合 的博弈过
程 , 不 同 的 只是 利 益 表 达 方 式 和 表 达 强 度 的 不 同 , 所
功 能 和 作 用 的 全 面 否 认 , 别 是 随 着 当前 政 府 决 策 民 特 主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代 中 国政 府 决 策 过 程 多 元 博 弈 的 当 特点 日益 显 现 。
由输 出结 果 产 生 的 一种 变化 了 的新
的要 求和支持 。因此 , 在戴 维 ・伊
斯顿 的理论 中, 府 决策实质是一 政
个包含 利益表达 、 治系统作 出决 政 策、 对外部 环境发生影 响和作用并
策 中利益表 达 、 利益 综合 的 复杂过 程 , 成对 “ 会 价值 的权 威性 分 完 社
境 下 的政 府决 策 体制 具 有 以下 三 个特 点 :( ) 统性 。政府 决策 体 1系

[最新]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库(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库(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库(分学期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7月5日,涵盖了200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6.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整合C.分配D.落实7.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AB)。

A.政策环境因素B.文化环境因素8.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9.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BC)。

B.经济分析方法C.阶级分析方法10.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理想化的政策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D.政策环境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6.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交易费用理论B.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C.企业理论7.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BC)。

B.精英分析模型C.集团分析模型8.方案优选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BCD)。

B.交换C.说服D.强制9.戚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B.结构优良C.结构适度D.结构不良10.强制性政策工具中的工具包括(ABC)。

A.政府管制B.公共企业C.直接提供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6.官方、半官方、民间思想库在政策分析的专业问题上分离出的流派包括(BC)。

B.专家政治指导派 C.专家政治协商派7.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AB)。

A.国内政策环境B.国际政策环境8.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ABCD)。

A.现有的政策提案B.通用的解决方案C.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D.非现成的解决方案9.政策效果评估包括(CD)的整合性评估。

C.事实层面D.价值层面10.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包括(ABC)。

浅谈:政治系统理论及其对公共决策的启示——读《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有感

浅谈:政治系统理论及其对公共决策的启示——读《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有感

浅谈:政治系统理论及其对公共决策的启示——读《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有感近日,我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的名著——《政治生活的的系统分析》。

通过阅读,虽然我对书中的内容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我对他所提出的政治系统理论及其运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已经有了大体上的了解。

其中我认为伊斯顿的理论对公共决策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在公共决策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系统分析理论。

首先,我先大体介绍一下什么是政治系统理论。

政治系统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在政治学研究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一种理论。

作为最早将系统概念应用于建构政治学理论的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政治生活是有系统的行为,因而根据政治生活的互动现象便可建立含有经验意义的政治系统。

这个政治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由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互动行为构成。

政治系统处于物理的、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环境之中,它不仅具有确定的目标,而且还具有自我转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具体说来,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是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

政治系统按照动力学的术语进行分析,把政治过程阐释为持续不断且相互关联的一连串行为,形成系统的流,并建构了动力反应模式。

就我个人来看,我觉得伊斯顿的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他所建构的所谓的政治系统的动力反应模式。

他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由社会大系统中除政治系统之外的各种状况和条件所构成的其他子系统组成,包括社会内部环境(生态系统、生物系统、个人系统、社会系统)和社会外部环境(国际政治系统、国际生态系统、国际社会系统)。

环境对政治系统的影响叫输入,主要指环境的干扰或压力,要求或支持。

干扰用来特指一个系统总体环境作用于该系统,在作出刺激之后,改变该系统本身,有些干扰是有益的,另一些干扰可能造成压力;要求是指个人或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向政治系统提出的采取行动的主张;支持是指个人或团体接受选举结果、遵守法则、纳税并赞同政府采取的干预行动;要求过多或支持过少都会给政治系统造成压力。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题(三)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题(三)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题(三)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所进行的研究。

A. 政策实施效果 B.公共政策全过程C.政策方案 D.公共政策执行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 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C.评估执行 D.评估完成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C.评估总结 D.评估完成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A.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B.公共政策评估方案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A. 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C.经济效益判断 D.社会效益判断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D.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政策效果评估包括()的整合性评估。

A. 环境发展 B.社会公平C.事实层面 D.价值层面内容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A. 技术可行性 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C.政治可行性 D.行政操作可行性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A. 政策制定 B.政策补充C.政策修正 D.政策终止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C.评估总结 D.评估计划5.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 采集评估信息 B.分析评估信息C.落实评估资源 D.得出评估结论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评估2.回应性标准3.成本-收益分析方法4.效率收益净值5.公共政策终止四、简答题1.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

2.政策评估研究演进的划分阶段。

3.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4.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

5.公共政策终止的策略。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作者: 汪霞
作者机构: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学习月刊
页码: 12-1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0期
主题词: 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行为主义;政治科学;经验数据;定量研究;公共行政系统;政治学家;公共行政研究;政
摘要:<正>上世纪50-60年代,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思潮横扫了学术界的研究舞台。

政治行为主义学家主张对政治行为进行定量研究,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创立完全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政治科学。

该研究方法极力主张政治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抛弃个人的主观偏见,保持"价值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实践
理论月刊 2011 年第11 期
我国公共行政系统分析法:可能性、必要性及局限性分析
—— —基于对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的理解
梁玉兰 (武汉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是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学
(三)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研究法的必要性 首先, 我国公共行政必须扬弃对静态行政模型的描 述研究法,引进动态权变的系统分析法开拓研究视野。 公 共行政系统分析法改变了传统行政学研究的静态模式, 把行政行为引入了系统分析, 有助于深入了解各种行政 现象及其深层次原因。 传统行政学只注重组织内部的、制 度、结构、规则、原理等静态研究,系统研究法则把行政生 活看成一种行为系统, 把社会成员和社会环境对行政生 活的影响作为变项, 通过系统模式考察它们对行政系统 的作用以及政治系统对它们的反作用。 这就从动态上把 握了行政行为和行政过程。 其次, 我国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需要新的具有说服 力的概念和理论来加强学术性研究, 同时为实践提供大 众化的指导理论。 系统分析具有一般理论的适用性,能对 古今中外的行政系统进行一般性的描述, 提供研究行政 组织,了解行政结构的一般原理和概念工具,对于行政行 为、行政参与、行政过程、行政文化、行政沟通等具体问题, 系统方法也同样具有说服力。 再次,我国的公共行政学不仅是一门规范性学科,而 且也是一门描述性学科, 公共行政系统分析方法主要作 为一门描述性分析工具, 能适应我国社会行政生活的外 在显性特征。系统论的整体观点,系统的要素之间、环境与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都是把人的行 政行为放到与外在环境和人际间的普遍联系中考察,这 符合行政生活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的外在特征。 所以从理论上来看, 将系统分析法引入公共行政学
一、 公共行政系统研究法: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一)系统分析及政治系统分析法的渊源 1. 系统及系统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 1968 年,贝朗塔菲发表了一般系统论的代表著作《一 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在文中贝塔朗菲把一 般系统概念定义为: 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 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 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 钱学森 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1]其后,“系统”一词风 靡各门学科。 系统分析法是在克服还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还原论主张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 恢复其最原始的 状态,化复杂为简单。随着科学疆界的拓展,大量非线性相 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复杂大系统, 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 统与大系统之间通过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在 整体上涌现出新的性质和功能。 还原论无法对这种新特 性提供一个满意的解释而面临挑战。 系统分析法是在揭 示还原论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在研究方法和研 究思路上强调要把整体论和还原论、 局部分析与整体描
2. 政治系统分析(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s) 政治系统论者之一的莫顿·卡普兰(Morton Kaplan)认 为, 分析政治现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看作是系统整 体的组成部分,他曾说:“只有当政治活动根据活动系统来 处理时,科学的政治才能发展起来”。 [4]最先使用系统方法 对 政 治 进 行 分 析 且 最 有 影 响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美 国 的 大 卫· 伊斯顿(David Easton1917—),1965 年他在其代表作《政治 生活的系统分析》(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中,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分析。“科学是通 过形成可以描述世界的概念入手的。 ……没有概念的形 成,科学也无从谈起。 ”[5]“在政治学发展的当前阶段,谁想 把自己的一套观点标之以理论, 那他就必须集中关注概 念形成和革新”,[6] 因此他的政治系统分析也是从概念结 构的创立开始的。 他创建了一整套政治系统分析的概念 结构,如政治环境中产生的要求和支持的输入、干扰和压 力下的反应与输出、信息反馈、穿越政治系统边界的交换 与交动等。 而系统 (system)、 环境 (environment)、 反应 (response)、反馈(feedback)则是伊斯顿应用的四个主要概
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描述、定性与定量刻画相结合的特 点。 [2]应用在一般学科领域,系统分析法就是指把要解决 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 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方法, 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 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 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 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它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的科 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 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3]Leabharlann - 75 -理论与实践
理论月刊 2011 年第11 期
领域,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系统分析法的引用已经丰富了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角, 也必将发挥着方法论的重大影 响。
二、 系统视角下的公共行政:主体及过程 行政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实现 自身的调节和进化, 那么这种调节的和进化的主体是什 么,又遵循何种过程?按照伊斯顿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将行 政系统运动的主体分为:行政共同体、典则和行政当局。将 行政系统运行的过程分为行政输入、信息转换、行政输出, 也即是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利益落实和实现的过程。 (一)行政系统主体— — —行政共同体、典则与当局 1. 行政共同体。 共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它首先是人 的集合,由相关成员个体按照地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而 组合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共同体。家族、社区、公司、民 族、国家甚或是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个体的不同组织形式, 也是共同体的不同表现。 [11]在政治学的视野中,历史上的 城邦、城市、王国、民族国家是独立的个人在一定地域内基 于共享的观念和文化而通过参与形成的政治共同体。 其 中,个人的利益关系构成这种共同体的组织脉络,个人对 公共生活的参与和对公共事务的承担赋予这种共同体以 生命。 [12]在伊斯顿看来,政治共同体是“政治系统的一个方 面, 它由政治劳动分工联合在一起的人群团体……他们 都参与公共结构和一系列的过程,但连接的纽带(政治共 同体感)可能是紧密的,也可能是疏松的”。 [13]与此类似,行 政共同体就是享有相同行政观念或文化的利益集合体, 这种集合体用或松或紧的行政认同感将社会分散的个人 连接在一起,对行政系统发挥综合性的影响。 2. 典则。 伊斯顿并没有给典则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 是却侧面描述了典则的特征和组成部分,“只要一个团体 的成员在政治共同体中显露出最为强烈的互相认同感, 那么他们就会一直面临建立某种规范化的方式来理顺彼 此之间政治关系的任务……成员需要接受某种基本的程 序和规则…”;[14]“典则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部分:价值(目标 和原则)、规范(习俗、法律)和权威结构(对合法性的普遍 信仰)”。 [15]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典则即为正式制度(法 律、法规、规章等)和非政治制度(习俗、传统、惯例、禁忌、 神话等)之和,也即典则是广义上的制度的含义。形形色色 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将环境中看不见的需要转化为 支持或消损性力量,穿越行政组织边界,成为系统的输入。 3. 当局。 当局在伊斯顿笔下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如果我们可以用‘当局’这个概念来作为权威角色的承担 者,一般来说,当局还包括符合下列标准的系统或成员:他 们必须涉足一个政治系统的日常事务, 大多数的系统成 员都承认他们对这些日常事务负有责任; 在大多数时间 内,他们的行为将被认为是合法的而得以认可,只要他们 是在他们的角色所限的范围内行事, 他们必须使大多数 成员认可他们的行为。 ”[16]伊斯顿按照自由程度的大小和
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要解决的是一切政治系统是 如何设法在稳定的和变化的世界上持续下去的这一问 题。 [8]而所谓政治系统的生存过程及其持续不可或缺的功 能, 是与其试图由以自我维持的典型反应模式相联系着 的,对这些过程和反应的本质及条件的分析,是伊斯顿理 论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种宏观理论,政治系统分析具有较 广的适用性,它提供了研究政治的一般原理和概念工具, 它适用于一般的政治系统。 [9]
作者简介:梁玉兰(1963-),女,湖北麻城人,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 74 -
理论与实践
理论月刊 2011 年第 11 期
念,这四个概念把政治生活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联系起来。 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一书中,伊斯顿主要传达
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伊斯顿认为政治生活理所当然地 是一个系统,这是无须争辩的。因为“一个社会中的政治互 动构成了一个行为系统”。 [7]第二,政治系统是社会总系统 的一个部分, 环境会通过输入对政治系统形成干扰 (disturbances)、造成压力,系统有一定的适应性的能力(通 过输出)对干扰、压力作出反应,并改变或适应其所处其中 的条件。第三,一个系统能在压力条件下得以维持,通过反 馈而实现的信息功能不可或缺。 正是系统的反馈给决策 者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政治系统才能作出自动或被动的 调适自身来延续其发展。
认为我国已初步具备使用这—工具的条件, 因而公共行 政系统分析方法是可行的:第一,我国公共行政生活是个 大系统,这是公共行政系统分析的前提。根据系统的概念, 毫无疑问,行政生活是个大而复杂的流动系统,它是社会 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行政系统具有自身的结构,包括 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组织;行政系统有自身的外围环境, 在环境中不断地吸收信息、转化、加工、输出信息,环境也 不停地将支持、要求和反对等信息输入行政系统,要求当 局做出反馈。 第二,我国政治集团等社会主体得到了发育 成长,这是公共行政系统分析的基础。 我国已经基本具备 行政系统的若干构件,如政府当局、政治集团、社会利益集 团、民间共同体等,这是行政系统运行的主体。高效办事的 政府当局就将环境信息吸收、加工和转化,对要求做出反 馈;政治集团、社会利益团体和民间共同体是社会各种利 益和要求的集中者、综合者和表达者,它们在行政系统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我国行政组织是较为开放的系统, 这是公共行政系统分析的保证。 开放的行政系统是社会 要求、支持等信息快速穿越行政组织边界、到达政府当局 信息加工厂的基本条件。 开放的系统需要一系列通道实 现信息的流动和跨越,我国的政党执政参政、新闻媒体反 应民情社意、 民众的行政参与等都是行政系统与外界环 境交流信息的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