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生态理论的背景及其研究价值

摘要:这是《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一书的序言,介绍教育生态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笔者所知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说明《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一书的大致内容和业已取得的成果,并真诚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引。

关键词:教育生态理论;《教育生态理论研究》;教育著作;序言abstract: it is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the preface to the book.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background and i know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research a book roughly content and achievements. and sincerely thank the support of leaders of all levels and mentor of the guidelines. key words: education ecology; ecological theory of”education” education works; preface

在世界范围内,伴随着自然、社会与教育生态危机的凸现,生态学的地位与作用也日渐彰显。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生态问题,这是人类付出沉重代价后的明智选择。可以说,当生态学发展到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层次时,就已经具有了哲学的性质和资格,它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具有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方兴未艾的生态范式将是开拓视野看教育的新范式,或许它的思维模式本身更切近于教

育的形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交织,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教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资深教育史家、教育评论家劳伦斯a克雷明敏锐地觉察到,当时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不能把教育失败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学校,必须看到学校以外的种种教育现象,对教育问题应当有新的思考。在新史学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克雷明尝试将生态学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着重考察各种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美国教育史研究,开辟了教育史研究的新时代。他把教育界定为“审慎的、系统的和通过不断努力去唤起知识、态度、价值、技能和情感的过程。”指出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相互作用论”,即各种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整个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考察教育问题时,就必须坚持生态学思考方式,即全面地、有联系地、公开地思考。

我国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就笔者所知,迟至2007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首次对多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回溯,从理论体系的视角提出了“教育生态理论”的概念:教育生态理论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探索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因此,教育

生态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2008年5月,“教育生态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与会者提出,将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它首先可以作为一种指导我们认识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论。它强调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要看到系统内部各种因素、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一种动态平衡的观点,强调内部各种因素的协调,它是用一种方法论来认识教育问题。因此,对于解决教育现实中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边界、有范围、有层次的系统,任何一个被研究的系统都可以和周围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成为较高一级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它本身又可以由许多子系统或亚系统构成。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不仅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且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也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断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流。简而言之,生态系统的原理也就是联系的原理、共生的原理。因此,教育生态研究的分析视角是教育生态学本身具有的一些基本范畴和规范构成的认识、整理和规范各种教育现象的特定的模式。教育问题的生态学研究的分析视角可以是主体与环境、遗传与变异、平衡与失衡、共生与竞争。

人们虽然在理性上认为理论引导实践,但事实上理论却往往是滞后于实践。行与知是一个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站在理论知识

的节点上,瞻前与顾后得出的结论自然大相径庭。生态教育理论(确切地说是教育生态理论)也是如此。实际上全国各地有关教育生态的具体实践从未停止过,单个层面或局部领域的学术探究不断深入。譬如从2003年开始,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部分老师就开始以生态学的视角,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运用联系的原理、共生的原理,直面教育热点问题,对学生素质、教师道德、校长素养等教育内部生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对教育公平、农村义务教育、教育乱收费等教育生态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学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同时还从细节入手,对课堂模式、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这些牵涉教育生态的系列课题相继通过验收,先后获得南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教育调研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二等奖(1项)、后续的两个科研项目也在去年相继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鉴定,均居“国内领先水平”。本人有幸作为上述教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或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了系列调研,并将成果作为南阳市、焦作市等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予以推广,“生成的课堂”或“六生课堂”作为教育通识理论和课堂教学专业技能编入相关大学教材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特别感谢景文栓、贾建民、刘舜民、宋祖建、沈建国、金瑛、郑云霞等各位领导对上述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倾心付出。教育生态是多维交叉、立体呈现的,教育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