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
为打造绿色生态教育谱写新篇章
为打造绿色生态教育谱写新篇章广东省吴川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14年,其前身为始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的梅坡书院,现为省一级学校,师生近8000人。
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学校顺应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建“绿色生态教育”,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文明礼貌等现代意识,提升综合素质,让学校春意盎然!一、崇尚绿色生态,打造低碳校园学校以“绿色”理念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校园、学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独特的风采。
打造绿色生态教育,营造和谐氛围。
学校遵循“文化是行为的支柱”和“环境是育人力量”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设计生态校园文化,确立了“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促进师生共同成功”的创建理念,即崇尚师生人格平等,向师生倾注人文关怀,唤醒师生的创造潜能,使师生在高尚、和谐、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文化教育环境中得到生动、活泼、个性化的自由发展。
坚持生态理念,促进自然和谐。
在建设“生态花园”时,学校坚持“绿色、低碳、生态”的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低碳校园环境,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绿色低碳和谐校园的价值体系,促进人自身、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切实构建绿色低碳校园。
学校在校园建设上延续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室内设计以自然通风、采光佳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装修材料的运用上,采用环保低碳的材料,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推行低碳理念,搭建靓丽风景。
根据绿色低碳的理念,学校还特别建设了占地7000平方米、富有特色的绿色低碳教育生态园。
校园风景中的各个景物都演绎着绿色、低碳、生态的建设理念,是学校构建绿色低碳校园的靓丽的风景线。
二、追求科学管理,推动幸福发展绿色的、人文化的校园,不仅要“外显于形”,还要“内化于心”。
为此,学校领导班子努力追求“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管理境界,使每一个二中人都能产生幸福感和进取意识。
幼儿园绿色生态教育理念 幼儿园生态教育
幼儿园绿色生态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生态教育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绿色生态教育的定义、意义、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绿色生态教育理念。
一、绿色生态教育的定义绿色生态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绿色生态教育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了解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领悟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学会节约资源,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绿色生态教育的意义1.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绿色生态教育,可以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学会珍惜资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增进自然认识。
在绿色生态教育中,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实践,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3.促进综合发展。
绿色生态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审美、体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绿色生态教育的实施方式1. 建立自然环境。
在幼儿园里建立各种自然环境,如花园、草坪、小水池等,让幼儿在自然中体验、观察,增进对自然的认识。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环保知识,学习环保技能,培养环保意识。
3. 打造绿色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4.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组织幼儿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环保的快乐。
四、幼儿园绿色生态教育理念的实践案例1.某幼儿园在教学楼顶部建立了一个生态园,里面有各种植物、昆虫等,并开展了观察实验活动,让幼儿了解生态环境。
2.某幼儿园组织了垃圾分类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3.某幼儿园每季度开展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捡垃圾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它以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和优势,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新型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全面建设学习型学校,有着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眉县现有人口30万,总面积852平方公里.全县中小学81所,在校学生48654人,教师3408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4所,全县中小学装备计算机5200台,多媒体教室200个,网站35个,资源库容量8t,中学及中心小学实现 10m光纤接入互联网,其余学校均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
一、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引领,创新县域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教研新机制1、进一步强化网络教研意识,探索建构资源化网络运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是我县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不断发展,我县区域之间、校域之间、学段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重组、挖掘、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县提升教育内涵、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准和品位的迫切问题,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必须直面的热点、难点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按照:打破一个堡垒(教育资源界别性堡垒)、突出一个重心(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网络化重心)、实现两个转变(区域教学管理质量观和整体教学质量管理观)、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资源应用水平的提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区域整体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的基本思路,确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网络教研管理工作策略,实施了以眉县教育网站为平台、以学校网站为辐射、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交流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网络教研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化网络运用的现代化教研格局,实现了常规管理网络化、教研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科学化,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
教育中的生态教育理念
教育中的生态教育理念:绿色未来的种子在现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众多的环境挑战,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面对这种挑战,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强调在教育中关注和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理念,将生态学知识融入教育体系中,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新一代。
首先,生态教育强调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培养这种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环保机构,让他们亲眼看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环保主题的研讨会、讲座或辩论赛,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环保问题,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其次,生态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的问题,还要考虑未来的世代。
因此,生态教育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研讨会,为学生们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问题,引导他们理解并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再次,生态教育关注生态知识的普及。
在传统的教育中,生态知识常常被忽视或被认为不重要。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加深,生态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生态教育通过将生态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生态夏令营、野外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从而增强他们的生态知识。
最后,生态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与社区、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广生态教育。
社区可以组织环保志愿活动,如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保政策、推广绿色能源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关于生态教育的演讲稿
关于生态教育的演讲稿生态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重视生态教育,因为只有通过生态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生态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他们的生态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地考察、植树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生态教育需要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教育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比如,可以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倡导低碳出行,推广绿色食品等。
只有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让生态教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再者,生态教育需要与科学知识相结合。
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只有通过科学的知识教育,才能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摒弃盲目开发、浪费资源的行为。
最后,生态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个体都应该为生态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教育的投入,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学校应该加强生态教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生产,减少污染排放;社会组织应该组织更多的环保活动,引导公众关注生态问题;每个个体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总之,生态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生态教育,我们才能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秉持生态教育理念 打造和谐育人校园
秉持生态教育理念打造和谐育人校园作者:黎金涛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年第07期【摘要】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有机的统一体。
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
以生态学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为指导,把教育置于生态系统中,开展生态教育,营建一个文化多元共融、师生齐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有机整体,对解决当前教育生态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教育;学校管理;学校改革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19-0052-03一、生态是学校教育新理念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和谐的成长,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
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校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出现各种形式的不衔接。
如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不衔接;教育目标与学生主体需求的不衔接;教育培养人才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不衔接等等。
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课程、教学以及师资等教育要素的共性化、单一化,造成了学生个性缺失和创造精神的丧失。
学校教育是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实现自身的转型优质发展。
生态就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机理,确定生态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新生态,形成一个相互共容、共同生长的互利、平衡、发展的新生态环境,使人尽其才,人人成才,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多样性的合格人才。
这是坑梓中心小学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
二、生态教育的内涵注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界一个有机的系统,物种多样,同生共长,各显其用,具有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属性,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相融性、主体性、个性化等特点。
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有机的统一体。
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
以生态学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为指导,把教育置于生态系统中,开展生态教育,营建一个文化多元共融、师生齐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有机整体,对解决当前教育生态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李建红: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命教育理念创新
龙源期刊网
李建红: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命教育理念创新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11期
李建红在《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7期撰文指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生命质量,实现幸福人生。
面对生态文明新形势的要求,应当把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之中,对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行创新,构建适应生态文明的生命教育体系。
首先,应当在生态文化取向下,对教育目的观重新进行审视,确立以培养“生态人”,即生态文明建设者为目标的生命教育目的观,使受教育者不仅要提升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创造幸福人生的智慧,还要具有生态思维、生态技能、生态审美和生态情怀。
第二,树立整体合融的生命观。
只有以整体合融的大生命观看待一切生命,看待大自然,以生命和谐相处的方式完善人类生活,才有可能走出人与自然不协调的困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树立生态道德观。
要让生态文化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必须上升到生态道德的高度,引导学生用伦理的情怀去包容自然。
第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对生命教育中关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公平、分享、节制的认识。
第五,树立生态幸福观。
“生态人”追求的幸福应该是一种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类群体共享的幸福,一种体现了代际公平的人类长远的、可持续的幸福,一种基于生态理性信念的人类整体生存利益的幸福。
有的学者称其为“生态幸福观”。
创建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创建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生态教育是指通过学习自然与环境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生态教育特色学校是指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理念,通过全员参与、以校园为实践场所、结合课程教学等形式,全面推进生态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学校。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 增强学生的环境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3. 建设生态友好型校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 推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
三、实施方案1. 倡导生态教育理念(1)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生态教育的认识和理解;(2)制定生态教育相关政策,明确学校生态教育的目标和任务;(3)开展生态教育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开展生态教育课程(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生态教育相关内容,开设生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2)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生态讲座,丰富学生的生态知识。
3. 打造生态友好型校园(1)建设生态花园、生态湿地等,增加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2)开展植树种草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环境参与意识;(3)推广环保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如节水、节电、分类垃圾等。
4. 设立生态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奇妙;(2)开展夏令营、野外探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5. 建设生态教育相关设施(1)建立生态教育中心,提供生态教材和教具,提供学生进行生态实践的场所;(2)配备生态教育相关设备,如显微镜、望远镜、测温仪等,提供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工具。
6. 提供生态教育资源(1)建立生态教育资源库,收集整理与生态教育相关的书籍、视频、文献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2)与外部环保组织及企业合作,引进生态教育资源,如讲座、实践活动等。
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在当今世界充斥着环境问题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深切意识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教育方法、课程设计和环保活动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一、教育方法在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过程中,教育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足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我们需要采用更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方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生态保护区,通过亲身接触和观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如影视资料和互动课件,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的讲解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应该将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贯穿于学科课程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生物或地理课。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关于环保的文章,并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与环保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课上,可以探讨人类历史上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不断进步的历程。
通过融入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的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从而形成持久的影响。
三、环保活动除了课堂教学,环保活动也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校还可以与社区、环保组织等合作,参与更大规模的环保行动,如河流清理、环境保护宣传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总结起来,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是一项需要全面而系统教育的任务。
对“生态创生教育”的再思考5页word
对“生态创生教育”的再思考什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目前的状况是,一部分教师过分地依赖教参、教辅和教师用书,并照搬照套,用于教学,不知是懒惰、没思想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这非常可怕!因为教参、教辅和教师用书在提供给我们教学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一些教师变得懒惰和没有思想了。
要知道,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负责、需要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工作。
它除了相对固定的教因素之外,其余皆是不固定甚至不断变化的因素: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连相对固定统一的教材,对于有能力有思想的教师来说,都可以在课标指导下进行取舍、整合或自己编写,绝不可以用看似“方便”的教参、教辅和教师用书不加任何改造的去贻害教师、教学,最终误人子弟。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何尝不可以说,一千个教师就应该教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做一个勤奋的、有思想的老师,才真正对得起“教师”这个称谓。
如何使教学模式得以优化,课堂教学从无效、低效走向高效,并使教师真正构建起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框架和程序?对于我县的教师来说,走“生态创生模式教育”之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出的“三四四”教学模式无疑对“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实验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生态创生模式教育”的提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大贡献。
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必然会带动实践的发展。
只可惜我们这几年还实践得不够,也坚持得不够。
虽然是“墙内”开花,却没有达到繁花似锦,更谈不上“芬芳满天涯”了。
今年4月,在教育局安排下,我再次赴东北考察教育。
浅谈用生态理念打造校园文化
浅谈用生态理念打造校园文化摘要: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校园的灵魂和象征,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在校园环境中的表现。
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不仅能改善教育生态环境,还能满足师生身心发展、精神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将“生态理念”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和谐共生的生态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校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和谐的校园,就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生态理念下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用生态理念打造校园文化。
关键词:生态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和调节功能,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打造生态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培育”“重教学设施建设,轻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对生态校园文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态校园环境生态校园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校园环境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谐共处的载体。
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绿色环保、自然生态、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美丽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因此,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态校园环境,要做到:(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环境规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校园进行合理规划,突出绿色和谐、人文关怀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1]。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提升教育均衡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教育生态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阶段,教育产业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升教育的均衡水平,我们必须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绿色教育生态是什么?绿色教育生态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教育为主导的生态系统。
其核心目标是为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建立和谐的教育体系,同时致力于推动社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通过建设绿色教育生态,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优化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孩子们创造学习成长的平等机会。
绿色教育生态需要哪些关注点?1. 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在绿色教育生态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必须放在重要地位。
学校要积极组织环保活动,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开展环保实践等,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 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绿色教育生态的中坚力量。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
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非常重要。
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持续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 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绿色教育生态中,教育资源的共享至关重要。
优质教育资源要尽可能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共享,在全社会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保障所有孩子的公平受教育权。
在学校教育服务中,需要注重创新和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文化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比如学生社团、职业教育、艺术体育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还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教育成长。
总之,绿色教育生态是当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育产业走向可持续、健康和平衡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升教育的均衡水平,我们需要充分关注绿色教育的发展,大力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
幼儿园生态教育新理念 幼儿园生态教育
概述1. 今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与此幼儿园生态教育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幼儿园生态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会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幼儿园生态教育的新理念。
新理念的提出2. 传统的幼儿园生态教育注重让孩子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需要提出新的幼儿园生态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热爱自然的明白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当下的事,更是为了后代子孙的未来。
新理念的内涵3. 第一,新理念的内涵包括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比如食物链、能量流动等,让他们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的理念。
4. 第二,新理念的内涵还包括教育孩子们对于废弃物的重视和再利用,教育他们将废弃物分门别类,做到垃圾分类的意识。
5. 第三,新理念的内涵还包括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比如植树、减少塑料袋使用等,让他们在行动中体会到环保的意义。
新理念教育活动设计6. 针对新理念,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可以组织孩子们去郊外野餐,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可以组织垃圾分类比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还可以组织环保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在手工制作中学会再利用材料,减少浪费。
新理念对教师的要求7. 为了推行新理念,也需要对幼儿园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生态知识,能够将生态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他们还需要具备引导孩子们去探索、观察自然的能力,以及激发孩子们保护环境的热情的能力。
新理念的实施效果8. 实施新理念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学生作品、行为观察、家长反馈等方式来评估新理念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结语9. 新理念的提出在于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习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幼儿园生态教育的新理念不仅仅是改变孩子们的教育方式,更是在为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做出努力。
希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能够引入新理念,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教育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
孩子的教育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在当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背景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态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家庭和学校共同肩负的责任,教育应该成为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生态问题、培养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就孩子教育中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重要性良好的生态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培养生态意识能够使孩子意识到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其次,生态意识让孩子更加关注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使他们具备科学、环保的知识,为解决环境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良好的生态意识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培养方法1. 亲身体验让孩子亲身参与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如郊游、野外露营等,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培养孩子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之心。
2. 生态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生态教育课程,让孩子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环保习惯。
3. 树立榜样生态环保的榜样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要成为孩子良好的生态意识的榜样,实践环保行为并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其中。
4. 开展环保活动学校和社区组织各类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减少能源消耗等,让孩子在参与活动中亲身实践,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三、意义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生态意识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生态意识让孩子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抱负的公民。
总结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态意识是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亲身体验、生态教育课程、榜样引领和开展环保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用生态教育理念引领高效课堂建设
用生态教育理念引领高效课堂建设作者:贾尚秀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12期〔关键词〕生态教育理念;高效课堂;运用;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2—0026—02生态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其根本意义就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格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与和谐发展。
生态型高效课堂紧紧围绕学生健康,以人本主义为基石,以构建主义为方式,以发展型学习共同体为单位,最大限度地开发、优化、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交互、师生和谐共进。
一、生态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运用生态教育理念在课堂中运用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态,其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型的重要桥梁,它意味着课堂教学将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承走向创新;学生的学习将会由“苦学”走向“乐学”,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教师的授课从苦教转为巧教。
其内涵是课堂教学由“知识”世界回归到“人”的世界,实现课堂世界生态型、生活化、生命性共融,共振,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生成长形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提高师生的学习力、发展力。
具体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力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需生活化,教学进程活动化,教学关系民主化,拓展学生认知、体验、感悟的空间,合作要有效、探究要有序,力求达到学生、教师的共鸣,学法与教法共振,知识与能力辩证统一,认知与情感发展同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形成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
我们要敢于突破课堂长期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惯性,敢于冲破以自我为主的封闭方式,敢于探索,把先进的理念实实在在落实到学生的成长需要上,落实到教师专业成长上,使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建设生态型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1.学以致用,在进一步促进教师成长上下工夫。
《生态教育-学校生态教育理念》
《生态教育:学校生态教育理念》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生态教育:学校生态教育理念,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生态教育:学校生态教育理念一、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态文明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课程面向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高中三年级复习时,我将古人的生态思想和理念插入课堂。
例如,《逸周书》《聚集篇》记载的夏禹时代的传说是禹的禁止,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成为草木的长度,进入夏三月川泽不登岗,成为鳗鱼的长度。
说明古代我们的祖先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双曲馀弦值。
的双曲馀弦值。
的双曲馀弦值。
不仅如此,古人还发表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
例如,西周发行的《伐崇令》规定不破坏房间,不填井,不砍树,不动六畜。
比起令者,死也没有赦免。
的双曲馀弦值。
的双曲馀弦值。
的双曲馀弦值。
二、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构建生态校园是实现生态教育的关键。
1.用生态教育理念构建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学校生态文化的方向和本质。
因此,我们规范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使用广播室,轻轻问候代替原来单调的铃声,以板报的形式建设学校文化等阵地,培养了学生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的双曲馀弦值。
的双曲馀弦值。
的双曲馀弦值。
2.以生态教育理念落实道德教育。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建立了全体德育领导制。
全员德育导师制是一种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制,在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的育人模式。
通过全员德育导师制活动,让普通学生关注的批评教育后进学生受到优等生等待遇的优等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重视!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和帮助赢得了学生的尊重,逐渐形成了文明、和谐、进取、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双曲馀弦值。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呢?本文将从教育、实践和典范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教育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教育应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义。
例如,安排户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环保方面的文献、观看相关的纪录片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实践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并通过行动来改变。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此外,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环保组织或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了解环保行动背后的实际影响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
典范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的榜样力量。
典范可以是具有环保意识和行动的校友、社会名人,也可以是学校内外的环保志愿者等。
学校可以邀请这些典范来进行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
通过典范的故事和行动,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和行动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环保典范评选活动,让优秀的环保学生成为学校的骄傲,树立环保之风。
除了教育、实践和典范等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
例如,引入环境保护相关的选修课程,提供环保主题的学术竞赛、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参与环保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环保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环保的平台。
总之,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育、实践和典范等多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绿色生态理念 幼儿园教育
一、绿色生态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1.1 绿色生态理念的定义绿色生态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生态为核心,倡导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2 幼儿教育对绿色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的质量和方式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绿色生态理念的引入,能够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会关爱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教育中实践绿色生态理念的方式2.1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上,应该营造一个绿色生态的氛围,使用环保的材料和装饰,建立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机制,让孩子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会爱护家园。
2.2 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该融入环保意识,比如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灌输环保知识,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2.3 体验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与自然环境接触的体验活动,比如野外郊游、植树活动等,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从中获得教育。
三、绿色生态理念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3.1 培养环保意识通过绿色生态理念的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环保的深刻认识,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并将其内化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3.2 增强健康意识绿色生态理念强调健康与环保的关系,通过教育可以让孩子了解自然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
3.3 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绿色生态理念的教育,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资源有限的事实,引导他们养成节约资源、珍惜自然的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幼儿园教育中绿色生态理念的实际困难与解决办法4.1 资金和材料在实施绿色生态理念时,可能会面临资金和材料的问题,比如环保材料成本较高,需要提高幼儿园的经济投入。
4.2 教师素质建立绿色生态理念的幼儿园需要教师具备环保知识和意识,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
4.3 家长理解与合作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对于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幼儿园的绿色生态理念。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而这种环境破坏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也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中。
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主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这一目标。
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增加有关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重要性。
在地理课上,可以探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后果,提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例如植树活动、环保主题演讲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环保社团或者志愿者小组,鼓励学生自发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除了学校的努力,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重要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导孩子如何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例如,父母可以在家中实践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用电等行为,让孩子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
此外,媒体的参与也对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媒体可以借助广告、新闻报道等手段,宣传环境问题,并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例如,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传播节能减排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环保问题。
同时,媒体也可以报道一些环保行动的典型案例,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最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关键。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环保教育投入,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当今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坚持网络教研机制创新全面促进县域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它以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和优势,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新型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全面建设学习型学校,有着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眉县现有人口30万,总面积852平方公里。
全县中小学81所,在校学生48654人,教师3408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4所,全县中小学装备计算机5200台,多媒体教室200个,网站35个,资源库容量8T,中学及中心小学实现10M 光纤接入互联网,其余学校均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
近年来,我县以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为总体目标,按照教体局‚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内涵、提炼教育文化、提振教育精神‛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生态创生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按照‚研修、研训、研习齐创新,学校、教师、学生同成长‛的教研理念,积极实施‚教育专网建设‛和‚远程教育‛两个工程,坚持网络教研,努力实现‚立足教学实际、立足一线教师,立足教研实效‛的网络教研目标,探索出了‚人人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网络教研新策略,开发出了‚专业网站、学科主页、区域教研网‛三大网络教研群落,形成了‚学科学习网站、网上论坛、QQ学科群、电子邮件、教育博客圈‛五种网络教研方式,全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应用,拓宽和拓展了教育科研的空间和手段,促进了教育内涵的提升和发展。
一、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引领,创新县域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教研新机制1、进一步强化网络教研意识,探索建构‚资源化网络运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是我县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不断发展,我县区域之间、校域之间、学段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重组、挖掘、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县提升教育内涵、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准和品位的迫切问题,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必须直面的热点、难点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按照:打破一个堡垒(教育资源界别性堡垒)、突出一个重心(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网络化重心)、实现两个转变(区域教学管理质量观和整体教学质量管理观)、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资源应用水平的提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区域整体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的基本思路,确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网络教研管理工作策略,实施了‚以眉县教育网站为平台、以学校网站为辐射、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交流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网络教研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化网络运用‛的现代化教研格局,实现了常规管理网络化、教研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科学化,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
自2008年起,逐年开展了‚‘三分管理’模式校长论坛‛、‚需求管理与人本管理专题讲座‛、‚学校科学质量管理热线讨论‛等网络教研活动。
2010年3月,我县教研室应邀参加了陕西省基础教育工作年会,并做了题为《依托网络技术,创新教研机制》的专题发言,我县的经验和做法向全省交流推介。
2、以眉县教育信息网站为平台,以区域教研网络群为支撑,拓展‚三区四级一网络‛区域化管理教研空间。
‚三区四级一网络‛是我县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网络资源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协作模式。
‚三区‛是指全县按高中招生范围划分为三大区域,‚四级‛是高中—初中—中心小学—村小,以高中带动初中,以初中带动乡镇中心校,以乡镇中心校辐射所有村小,‚一网络‛是以眉县信息中心为平台辐射的管理网络。
为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在‚三区四级一网络‛联片协作管理机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制度建设,我们利用眉县教育信息门户网站,定期推介全国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报学校、乡镇教委教育教学管理动态,积极引导基层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大讨论;三所高中龙头校依托校园网站,和片区内的初中和小学开展了‚生源所在地学校教学问题会诊‛‚网上主题式教研‛‚学科会诊指导‛等远程研训活动;城关二中、金渠中学、槐芽初中三所平台校,通过‚网上送教下乡‛‚学科网上帮扶‛等积极发挥驱动作用;中心小学通过‚网上示范课‛‚网上协作研讨‛‚网络专题讨论‛发挥辐射作用。
同时,我们还坚持常规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活动相结合,以问题驱动带动‚教、研、修‛一体化,逐步形成区域管理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植、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研训目的,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良性发展、高效发展。
3、依托县、校两级教育网站,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瓶颈‛和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点。
‚三级五维‛和‚1234展‛评价机制是我县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改革的新举措。
教师‚三级五维‛评价中的‚三级‛是指评价三个层次,‚五维‛是指评价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1234展‛评价中的‚1‛是指学生发展为中心,‚2‛是优秀性学习组织和学科特优生两种评选,‚3‛是指三种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模式。
‚4‛是四种基本评价方法,‚展‛是指展示性评价。
为了深化‚三级五维‛评价改革,我们充分利用县级和校级教育网站,重点对‚教师鉴定性评价、校级诊断性评价、县级展示性评价‛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通过‚网络会诊‛‚专家指导‛等栏目形式及时纠正和引导,凸现评价的透明性、客观性、公正性;在学生‚1234展‛评价机制运行中,通过县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开展‚学科标兵、实践能手、艺体之星‛两级评选,中小学学生‚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参与校园生活、发展张扬特长、激发学习潜能。
4、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拓宽校本课程建设渠道和领域。
创造性的开发校本课程,是我县三级课程建设的基本做法。
我们按照‚资源论证——项目确定——任务分解——资料收集——网络交流——专家审定——形成成果‛的思路,通过定期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多元化、开放性、立体式建设开发,促使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拓宽拓展了校本课程建设的视野和领域。
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发出了《太白山风光》《猕猴桃栽培实用技术》《青铜器鉴赏》《张载与关学》《扶眉战役英雄事迹》《名将白起》《共和国上将—李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二、以资源应用和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积极推广‚三四四‛教学模式,全面改革课堂教学1、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建构高效课堂。
‚重组知识、创新课堂、再造课程‛是我县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三四四‛教学模式是我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范式。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倡导教师以‚三四四‛教学模式为范式,积极构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课程的揉合与资源的重组、问题的生成与预设、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高效化、课标化的课堂教学。
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我们依托眉县教育信息网,先后实施了‚三四四教学模式推广年‛、‚教学资源应用年‛、‚有效教学深化年‛等主题活动,开辟了‚教学资源重组与高效课堂建构‛、‚课堂教学设计与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资源低效化问题会诊‛等专题栏目;充分利用‚班班通‛优势,将优秀的教学课例实录、生动直观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优秀课件等资源引入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通过这些网络手段,使具有引领作用的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
目前,一个整合教育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热潮正在我县如火如荼的开展。
2、以‚三级‛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依托,努力实现‚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研训态势。
开发课程资源、远教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管理资源等教育因子,建立县、乡校、个人‚三级‛教育资源库,是我县实现研训、研修、研习‚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训的基本做法。
从2007年起,我们把本地资源开发以及远程资源本地化改造作为建设具有县域特色的‚三级‛资源库重点工作,按照‚县室统筹---学科负责---学校实施---任务驱动---人人参与---团队协作---形成成果---资源共享‛的研训流程,大规模组织教师开展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案例编写,搜集、整理和开发教学新资源,全县共编写、收集包括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1800多个教学案例,充实到资源管理系统中。
同时,通过眉县教育资源平台、教研员学科网页和学校网站等网络途径下传,使这些具有浓烈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共享到每个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节课堂。
2010年,我县承担的《农远工程教育卫星教学资源的应用及本土化二次开发》国家课题,获国家级优秀奖;在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我县教育信息网获国家级优秀奖。
3、设立名师网上工作室,发挥名师及首席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名师和首席教师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起着示范、榜样、引领作用。
我们定期录制名师、首席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利用眉县教育网定期播放,组织网上点评;成立网上名师、首席学科教师工作室,通过答疑、点评、交流、论坛等方式,实现名师优质资源共享。
三、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深化‚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引领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1、建章立制,打造信息化、现代化教研平台。
制度保障、硬件建设是网络教研的正常开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依托天网、地网、人网(教育城域网、农远工程、互联网),形成县域网络教研新平台。
今年。
制定并实施了《眉县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了《眉县教育信息平台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学校网站信息发布制度》《学科核心组工作例会制度》《网络集体研讨制度》《教研员网络教研联络制度》等制度,组成县、乡、校三级网络教研骨干管理团队,从制度上保准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
2、拓宽网络教研空间,丰富网络教研手段,全面深化‚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力量。
从2006年起,我县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校长管理队伍,树立一批县域‚名师、名校长‛。
在工程实施中,每年的5月份组织全程式赛教、7月份进行教育科研成果评选、10月份进行教师网络教研校本研训团体对抗赛、11月份进行教师教学和校长教育管理实践反思竞赛、12月份开展教师资源库评比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