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次系统设计.汇编
高压直流输电 课程设计 报告
![高压直流输电 课程设计 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4449136c175f0e7cd137c9.png)
摘要HVDc-Vsc系统是一种基于电压型自换相换流器即电压源换流器(vsc)和由PwM 控制的串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
由于是一种新的技术,与其相关的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好,特别是换流器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等方面。
本文首先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了综述,研究了适用于HVDc-Vsc的电压源换流器的基本特点。
其次,分析了电压源换流器的基本原理,对两电平换流器的拓扑结构进行的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由两电平换流器基本结构出发,给出了基于两电平换流器多脉波换流器的组成结构。
然后分析了多电平换流器的拓扑结构,主要包括二极管钳位式多电平换流器、飞跨电容式多电平换流器及级联式多电平换流器。
并且详细讨论了三相三电平换流器的拓扑结构.再次,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电平换流器的正弦SPWM调制策略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基于开关桥臂函数的两电平换流器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电平换流器的正弦sPwM控制策略并且建立了三电平换流器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换流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基本方法。
详细分析了电压合成矢量的空闻调制算法,通过矢量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内在联系,实现了开关矢量快速识别.通过与sPwM算法的比较,证明了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的快速性与高效性。
最后采用MA TLab/simulink对各种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并且建立了基于vSC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模型,给出了定直流电压和定直流电流控制端控制量与被控制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了HVDc-Vsc 的系统仿真,获得了较理想的输出波形.HVDC.VSC的基本原理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输电技术),其核心是采用适用于高压大容量输变电的全控型电力电子期间如GTO、IGBT、IGCT等及脉宽调制(PwM)技术的直流输电。
目前在HvDc一VSC中应用较多的是可关断器件IGBT,相对于GTO与IGCT,其通断容量小,开关频率高,通断损耗较小,且驱动电路简单。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5514c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4.png)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作为新型输电技术的重要标准,备受关注。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能输送,而且具有较小的输电损耗和占地面积,因此在当前的电力传输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层面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概念和原理1.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中,首先需要明确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指在特高电压等级条件下采用直流输电技术进行电能传输的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交流输电系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输电损耗小、占地面积少、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在远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对于成套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通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利用换流器将直流电输送到远距离,并在接收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进行供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是换流器,其性能和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的总体要求1. 安全可靠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首先要求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成套设计标准需要对设备的选用、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 高效节能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还要求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设计标准中需要考虑如何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这就需要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运行参数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定,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3. 灵活可控另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灵活可控性。
特高压直流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https://img.taocdn.com/s3/m/4361f7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2.png)
特高压直流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电力需求日益旺盛,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
2004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 5GW,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40GW;2005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约70GW,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500GW;预计到2010年、202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700GW和1200GW。
新增电力装机有很大数量在西部大水电基地和北部的火电基地。
这些集中的大电站群装机容量大,距离负荷中心远。
如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坝水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18.6GW,计划送电到距电厂1000~2000km的华中、华东地区;云南的水电有约20GW容量要送到1500km外的广东;筹划中的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的大火电基地将送电到华北、华中和华东的负荷中心,距离近的约1000km,远的超过2000km。
在这种背景下,要求输电工程具有更高的输电能力和输电效率,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大容量、远距离送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是满足这种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1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概念与交流输电不一样。
对于交流输电来说,一般将220kV 及以下的电压等级称为高压,330~750kV的称为超高压,1000kV及以上的称为特高压。
直流输电则稍有不同,±100kV以上的统称为高压;±500kV和±600kV仍称为高压,一般不称为超高压;而超过±600kV的则称为特高压。
对于单项直流输电工程而言,通常根据其送电容量、送电距离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综合比较,对工程进行个性化设计而确定相应的直流电压等级。
我国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进行研究和论证时,考虑到我国对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水平和直流设备的研制能力,认为确定一个特高压直流电压水平是必要的,并把±800kV确定为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标称电压。
这有利于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的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开发,有利于进行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
特高压直流相关书籍
![特高压直流相关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52e0881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2.png)
特高压直流相关书籍以下是一些关于特高压直流相关的书籍推荐:1.《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 张一平著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原理、设备和系统,并涵盖了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内容。
2.《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编著该手册详细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技术要点,既适合工程师参考实际施工,也适合技术人员学习研究。
3. 《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设计手册》 -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编著这本手册从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基础、工程特点、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方面逐步深入,对于电力工程专业人员来说,是一本很实用的参考书。
4. 《特高压直流输电及其工程设计》- 段良会著这本书对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技术原理、设备选型、建设标准等方面内容,并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5.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及工程》- 易铁龙著该书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内容涵盖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技术经济性及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
请注意,以上书籍仅提供参考,实际需求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
同时,也推荐尽量选择最新的版本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技术进展。
以下是一些有关特高压直流(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UHVDC)的相关书籍:1. 《特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作者:李翔宙,冯晓新)- 介绍了特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装置和设备以及工程应用等内容。
2.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作者:刘大伟,吴京生,毕乃焱)- 讨论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设备与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3. 《特高压直流输电》(作者:康玉春,陈家宏)- 该书从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设备、系统规划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343cf2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6.png)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由于直流具有稳定性好、传输损失小、占地面积小、智能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在设计上采用直流系统。
以下是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包括了电力系统的分类以及直流系统的设计原则、电器设备选择、保护及控制等内容。
一、电力系统分类。
电力系统可以分为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两种。
交流系统主要包括了输电、变电和配电三个环节,电能是通过交流方式传输的。
直流系统主要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直流柔性直流输电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二、直流系统的设计原则。
1、安全可靠性高。
直流系统的设计需要采用更为严格的标准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高。
2、稳定性好。
直流系统的稳定性比交流系统更好,可以更加稳定的传输能量,降低传输损失。
3、占用面积小。
直流系统占用的面积比交流系统小,适合安装在空间有限的场所。
4、运行效率高。
直流系统的运行效率高,可以快速响应控制请求并实现更高的负载。
三、电器设备选择。
1、逆变器。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设备,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2、直流/直流变换器。
直流/直流变换器一般用于直流输电场合,将电源电压和负载电压匹配,保证稳定的直流能量传输,并对负载进行智能控制。
3、直流断路器。
直流断路器是对直流电路进行保护的关键设备,可以快速切断电路,并防止过流或短路等故障。
四、保护及控制。
1、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直流电路保护的基础,可以有效地防止过载、短路等故障的发生。
2、过压保护。
过压保护可以保护电器设备免受电压过高的伤害,同时可以保护直流输电线路免受过压冲击。
3、瞬变保护。
瞬变保护可以保护直流电路免受电磁脉冲、雷电等外部干扰的损害。
4、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直流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控制管理,包括传输能量合理分配、故障处理、电网调度等。
五、总结。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稳定性、占地面积、运行效率等因素。
正确选择电器设备和采取合适的保护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110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文献综述(精品文档)
![110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文献综述(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0b50714b4daa58da0114ad4.png)
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探究摘要: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电力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源,要科学合理的驾驭电力必须从电力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上理解和掌握其精髓,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目前,国内110kv及以下中低压变电所,主接线为了安全,可靠起见多选单母线接线。
另外,合理的选择各种一次设备也能够提高变电所的安全系数及其经济性。
关键词:变电所 /安全/可靠/经济1 我国电能与变电站现状电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存储的二次能源,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3]。
电能的发、变、送、配电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须相互协调与平衡[2]。
变电和配电是为了电能的传输和合理的分配,在电力系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其都是由电力变压器来完成的,因此变电所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是不言而语的。
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2]。
因此,变电所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变电所的设计规范。
安全可靠地发、供电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的首要要求[10]。
(1)变电所的设计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2)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3)变电缩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的确定设计方案。
(4)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其次,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要求,综合考虑确定[1]。
2 设计变电站着手方面2.1 电气主接线方案的选定电气主接线是整个变电所电气部分的主干。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指的是变电所中汇集、分配电能的电路,通常称为变电所一次接线,是由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等电气设备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一次部分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一次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71b62e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0.png)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一次部分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的一次部分是指低压、中压和高压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低压电气系统设计:低压电气系统通常是指额定电压在1000V 以下的电气系统。
其设计包括用电负载计算、电缆敷设设计、保护措施和接地方案设计等。
2. 中压电气系统设计:中压电气系统通常是指额定电压在1000V 至35kV之间的电气系统。
中压电气系统的设计包括变电站布置设计、开关柜选型、电缆配线设计、接地设计以及保护措施设计等。
3. 高压输电系统设计:高压输电系统通常是指额定电压在110kV 及以上的电气系统。
其设计包括线路选线、杆塔布置、导线悬挂设计、绝缘串设计以及接地设计等。
4. 发电机组设计:发电机组设计包括发电机选型、容量计算、调速装置设计、并网控制装置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
5. 变电站设计:变电站设计包括变电站布置设计、变压器选型、开关柜选型、保护措施设计、接地设计等。
以上是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一次部分的主要内容,该部分的设计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供电非常重要。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次系统设计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次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25a1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8.png)
特点和作用:直流PLC及RI滤波器
01
换流阀在开通过程中会产生高频干扰,为了限制直流系统的无线电干扰(0.5MHz-20MHz)以及对电力载波和通信明线的干扰(30kHz-500kHz),在换流站内装设了PLC和RI滤波器。
02
特点和作用:测量装置
中性线直流电流的测量采用零磁通电流测量装置。 处于高电位的电流测量采用光电式电流互感器: 直流极线电流测量,采用分流器或分流器+罗可夫斯基线圈的结构。 直流滤波器高压端电流测量,采用罗可夫斯基线圈或CT。 直流滤波器不平衡电流测量,采用分流器。 交流滤波器高压端电流测量,采用CT。 交流滤波器不平衡电流测量,采用分流器。
继电器小室: 交流保护/ 交流场滤波器场测控及保护/
控制室: 直流极控阀控系统/ SCADA系统/ 空调/消防/站用电/ 阀内水冷系统/
换流阀是换流站中的主要设备,它的作用是把交流电力变成直流电力,或者实现逆变换。 早期直流工程多采用汞弧阀,随着电力电子工业的发展,晶闸管阀逐步取代了汞弧阀。根据触发方式不同,晶闸管阀又可分为电触发晶闸管换流阀和光触发晶闸管换流阀。 晶闸管阀有空气绝缘和油绝缘两种,空气绝缘占主导地位。空气绝缘阀有风冷、循环油冷和水冷等冷却方式,其中以水冷的效果最好。
背靠背直流联网 其特点是整流和逆变放在一个背靠背换流站内;无直流输电线路;可选择低的直流电压和较小的平波电抗值;可省去直流滤波器,从而降低了换流站的造价。另外,它还可以比远距离直流输电更为方便地调节换流站的无功功率,来改善被联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对于电力系统之间的弱联系,采用背靠背联网更为有利。
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同时又具有联网性质
在技术上采用两种输电方式均能实现,但采用直流输电比交流输电的技术经济性好。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对工程的输电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选择术经济性能优越的方案。
高压直流输电设计手册
![高压直流输电设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cf2a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3.png)
高压直流输电设计手册一、引言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是现代电力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长距离、大功率输电和分布式能源应用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本手册旨在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二、直流输电系统概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主要由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换流站负责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直流输电线路负责传输直流电,其设计与常规的交流输电线路有所不同。
控制系统与保护系统协同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时的快速响应。
三、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电子设备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换流器、变压器、滤波器等。
换流器是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相互转换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变压器用于升高或降低电压,以适应不同的输电需求。
滤波器用于减小换流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提高供电质量。
四、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需考虑输电距离、功率等级、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
一般而言,直流输电线路的损耗较小,可以远距离输送电能。
同时,线路的设计还需考虑电磁环境的影响,以降低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五、控制系统与保护系统控制系统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神经中枢,负责调节系统的功率传输和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系统则是系统的安全卫士,负责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六、电力电子仿真与建模电力电子仿真与建模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和优化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仿真与建模,可以模拟系统的运行特性,预测潜在的问题,优化系统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为控制策略的开发和保护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七、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例如,应尽量采用环保型的材料和设备,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等。
八、运行与维护策略为了保证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运行与维护策略。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与控制保护装置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与控制保护装置](https://img.taocdn.com/s3/m/b173ad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d.png)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硬 件构造
40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旳特点
• 2. 新增功能 • 适应多种运行方式 • 单个换流器投退控制 • 直流融冰控制
41
单个换流器旳投退控制
42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旳特点
• 3. 技术进步 • WINTDC 云广 • DC800 向上 • 主机采用高性能计算机 最新Intel双核处理器,
关量信号 •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用于串行传
播模拟量信号
23
葛站保护分区
24
直流保护区域划分(大地回线)
25
控制保护软件
• ABB技术 • 由MACH2 系统功能块编程,生成图形文献。
• 简朴旳点击、拖动、放下即完毕。再通过编 辑,生成对应代码,下载到对应存储器中。
Converter unit firing
control
Voltage measuring
system
Id
5
葛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6
三常直流工程龙泉站直流控 制保护系统框图
7
国内常规直流控 制保护设备
• 两种类型旳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 ABB、南瑞、四方
•
MACH 2系统
• SIEMENS、许继
•
4.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 统与控制保护装置
• 4.1 常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与控制保护 装置
• 4.2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与控制保护装 置旳特点
1
换流站二次设备
1. 运行人员控制和SCADA系统 2. 直流控制 3. 直流保护 4. 交流保护 5. 通信系统 6. 调度自动化 7. 能量计费系统 8. 暂态故障录波器 9. 直流线路故障定位器 10. 站主钟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2eac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d.png)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随着电力传输距离的增加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力传输方案。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是确保电能的高效传输和稳定供应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要素、关键技术和设计考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基本原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通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利用高压直流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远距离需求点。
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 发电机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交流电。
2. 运动转换装置: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
3. 整流器变流器组:将交流电整流和变压,通过变流装置转换为高压直流电。
4. 输电线路:将高压直流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需求点。
5. 变流器整流器组: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电至用户。
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要素1. 输电距离:确定输电线路的长度,是设计过程的首要考虑因素。
2. 输电容量: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电力网络的供需关系,确定输电系统的容量。
3. 输电损耗:通过系统设计以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提高输电效率。
4. 可靠性要求:根据电力供应的重要性和可靠性要求,设计相应的输电系统。
5. 技术经济指标:考虑系统的成本、维护费用和综合经济性能。
三、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关键技术1. 输电线路选择:根据输电距离、电流容量和输电能力需求,选择适当的线路类型和优化输电线路的结构。
2.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发电机组、变流器、整流器等设备,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3. 控制策略设计: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包括保护设备和系统、电压、频率和功率等方面的控制策略。
4. 绝缘与温升控制:确保输电过程中绝缘性能良好,以及控制设备的温升情况。
5. 污秽度控制:制定有效的污秽度控制计划,保持设备表面的清洁,减少电力损耗。
6. 地理环境因素考虑:根据输电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设计合理的支架和防护措施,防止设备被外界环境影响。
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考虑1. 系统可靠性:根据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求,设计高可靠性的输电系统,以确保电能的稳定供应。
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导则
![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873482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a.png)
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导则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电力输送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而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则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进行探讨与总结。
二、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定义与意义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是指在1000千伏电压等级下进行的直流输电。
这是一项十分先进并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其意义在于提高了电力输送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有助于减少能源损耗、降低成本,对于解决长途输电和跨区域输电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概述1. 控制技术在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控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涉及到对输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功率调节、电压调节等方面的控制,需要借助先进的控制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实现。
2. 保护设备技术与控制技术相似,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保护设备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涉及到对输电系统的故障检测、故障隔离、设备保护等方面,需要确保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深入探讨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1. 控制技术深入在实际控制技术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电压、功率、电流等多方面的因素。
如何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设备,实现对输电系统的精准控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 保护设备技术深入在保护设备技术方面,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先进的保护装置,实现对输电系统的智能保护和故障定位。
这涉及到对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与控制技术的协同工作等内容。
五、对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领域。
它不仅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我们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为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电力输送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共22页word资料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共22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2f05133852458fb770b56a7.png)
1 绪论1.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概况电力技术的发展是从直流输电技术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得到应用,并且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在建工程在内,世界上已有近百个HVDC工程,遍布5大洲20多个国家。
它与交流输电相互配合,构成现代电力传输系统。
直流输电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1954年以前,试验阶段。
由于50年代初交流系统高压输电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加上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直流输电发展缓慢并且不受重视。
(2)1954年至1972年,发展阶段。
1954年瑞典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工业直流输电线路,标志着直流输电进入实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直流输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施工质量、运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到水下输电,不同额定频率交流系统互连,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等多个方面。
(3)1972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1972年晶闸管阀换流器第一次在工程中应用,取代了汞弧阀,使直流输电技术提高了一大步。
直流输电技术得到了普遍的重视[1]。
1.2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我国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起步较晚,从60年代初开始,并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一段时间。
70年代前半期才又先后在浙江、上海、北京、西安等地恢复实验研究工作。
1977年,在上海建成并投运了我国第一条31kV,4.65MW,地下电缆长8.6km的直流输电试验线路。
1987年,在浙江舟山投运了±1O0kV,100MW,全长54km的高压直流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施工、全部设备国产化的线路。
1990年投运的葛洲坝至上海的电压±500kV,传输功率1200MW,输送距离约1045km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大的直流工程。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上了一个台阶,为今后我国直流输电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9年天生桥至广州直流输电系统投运,其额定工作电压±500kV,容量1800MW,线路长约965km。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论文)-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一次设计[管理资料]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论文)-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一次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6b000e910ef12d2bf9e7df.png)
本科生毕业设计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一次设计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0年5 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年月日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本人论文(设计)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如没有,请填写“无”):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为了满足某地区生产及生活的供电要求,本文针对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其110kV的降压变电站进行了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根据该变电站的性质以及变电站负荷的情况,确定了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根据主接线的相关要求拟定出了电气主接线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还进行了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并简单介绍了防雷保护等知识,最后绘出了设计样图。
关键词: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母线ABSTRACT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economic oper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 so the buck aims to build a 110kV to the nature and loads of the power system’s status, we determined the number and capacity of this also based on the relevant demand of 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we determined the final package. In this paper,we also have completed short circuit current’s computation ,designed and tested the Primary electric last,we introduced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other relevant knowledge,and designed drawing papers.Key word:circuit breaker;isolator;transformer;busbar1 绪论 (1)2 原始资料 (2)建站规模 (2)环境条件 (3)电气主接线 (3)短路阻抗 (3)3 变压器的选择 (4)主变压器的选择 (4)主变压选择 (4)站用变压器选择 (5)4 电气主接线设计 (7)主接线设计原则与要求 (7)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7)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要求 (7)本变电站主接线设计 (8)110kV电压侧接线 (8)35kV电压侧接线 (8)10kV电压侧接线 (8)5 短路电流计算 (10)短路的类型 (10)短路计算的目的 (10)短路计算的步骤 (10)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10)6 线路及变压器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 (17)线路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 (17)主变压器进线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 (19)7 高压电气设备选择 (19)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19)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19)按短路状态校验设备 (20)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 (21)高压熔断器的选择 (23)型号和种类选择 (23)高压熔断器的选择及校验 (23)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23)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23)高压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24)隔离开关的选择 (27)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 (27)隔离开关的选择 (27)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9)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30)母线的选择 (32)母线材料、截面形状和布置方式选择32母线截面积的选择 (33)校验母线热稳定和动稳定 (33)母线选择及校验 (34)8 配电装置的设计 (36)配电装置的特点 (36)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 (36)配电装置的基本步骤 (37)9 防雷保护设计 (38)防雷保护的要求 (38)防雷保护计算 (39)10 总结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43)致谢 (44)1 绪论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智能电网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说明书
![智能电网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474e68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9.png)
智能电网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说明书执行摘要1. 概述1.1 项目背景1.2 输电系统规模和路径1.3 设计依据1.4 设计目标1.5 适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2. 系统总体方案2.1 输电容量确定2.2 电压等级选择2.3 换流站选址2.4 输电线路路径规划2.5 系统运行方式3. 换流站设计3.1 换流阀设计3.2 变压器选型3.3 交流滤波器设计3.4 直流滤波器设计3.5 接地极系统设计4. 控制与保护系统4.1 控制系统架构4.2 主控制器设计4.3 极控制器设计4.4 阀控制器设计4.5 保护系统设计5. 直流输电线路设计5.1 导线选型5.2 绝缘子设计5.3 杆塔结构设计5.4 线路防冰设计5.5 避雷器配置6. 接地系统设计6.1 换流站接地网设计6.2 极线接地设计6.3 中性点接地方案6.4 接地电极设计6.5 过电压保护措施7. 辅助电源系统7.1 交流辅助电源设计7.2 直流辅助电源设计7.3 不间断电源系统7.4 应急发电机组配置7.5 电源切换方案8. 冷却系统设计8.1 换流阀冷却系统8.2 变压器冷却系统8.3 电抗器冷却系统8.4 水处理系统8.5 温度监控系统9. 测量与监控系统9.1 电气量测量系统9.2 气象参数监测9.3 视频监控系统9.4 在线监测系统9.5 数据采集与处理10. 通信系统设计10.1 光纤通信系统10.2 电力线载波通信10.3 微波通信系统10.4 卫星通信备份10.5 时间同步系统11. 电网接入方案11.1 交流系统接入点选择11.2 系统稳定性分析11.3 谐波影响评估11.4 无功功率补偿11.5 并网测试方案12. 功率控制策略12.1 定功率控制12.2 定电流控制12.3 定电压控制12.4 频率支撑控制12.5 功率摆动抑制13. 故障分析与保护13.1 直流线路故障分析13.2 换流站内部故障分析13.3 交流系统故障影响13.4 故障录波装置配置13.5 故障恢复策略14. 绝缘配合设计14.1 内部过电压分析14.2 外部过电压分析14.3 绝缘水平确定14.4 避雷器选型14.5 绝缘协调方案15. 电磁环境影响评估15.1 电场强度计算15.2 磁场强度计算15.3 无线电干扰分析15.4 可听噪声评估15.5 缓解措施设计16. 系统可靠性分析16.1 设备可靠性评估16.2 系统可用率计算16.3 关键设备冗余设计16.4 预防性维护策略16.5 应急预案制定17. 智能化功能设计17.1 自动电压控制(AVC)17.2 自适应控制策略17.3 状态估计与评估17.4 预测性维护系统17.5 人工智能应用18. 网络安全设计18.1 物理安全措施18.2 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18.3 加密与认证机制18.4 入侵检测系统18.5 安全审计与应急响应19. 调试与试运行19.1 系统调试方案19.2 单机测试程序19.3 系统联调方案19.4 试运行计划19.5 性能验证测试20. 运行维护20.1 运行管理制度20.2 日常维护计划20.3 检修策略20.4 备品备件管理20.5 技术培训方案21. 经济性分析21.1 投资估算21.2 运营成本分析21.3 输电损耗评估21.4 效益分析21.5 敏感性分析22. 环境影响评价22.1 生态环境影响22.2 电磁环境影响22.3 噪声影响22.4 视觉影响22.5 缓解措施23. 未来扩展与升级23.1 容量扩展预留23.2 多端直流系统展望23.3 柔性直流技术应用23.4 智能化升级路径24. 结论与建议附录:A. 系统单线图B. 换流站总平面图C. 控制系统框图D. 主要设备技术规格E. 可靠性分析报告F. 电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G. 相关标准和规范列表。
毕业设计—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毕业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毕业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720184765ce05087732134c.png)
110KV 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书 (2)第1章 设计说明 (2)环境条件 (2)电力系统情况 (2)设计任务 (3)第2章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 3 电气主接线概述]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KV 侧主接线的设计 (4)35KV 侧主接线的设计 (4)10KV 侧主接线的设计 (4)主接线方案的比较选择 (4)主接线中的设备配置 (6)第3章 主变压器的选择 (8)负荷分析 (8)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9)主变压器相数的确定 (9)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9)第4章 短路电流的计算 (10)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及规定 (10)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 (11)第5章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12)电气设备选择概述 (12)高压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选择 (13)母线的选择 (15)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 ......................................................................................... 16 P F F (5-3) (16)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18)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9)熔断器的选择 (20)避雷器选择 (21)(1) 型式选择 (21)(2) 避雷器灭弧电压m U 选择 (22)第6章 变电站防雷规划 (23)防雷规划原则 (23)防雷规划结果 (24)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书 (25)第1章 短路电流计算 (25)计算变压器电抗 (26)系统等值网络图 (26)短路计算点的选择 (27)短路电流计算]7][6][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课件pptx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6ad4b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a.png)
自20世纪初开始研究,随着电力 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
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工作原理
通过换流站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 行传输,接收端再通过换流站将直流 电转换回交流电。
结构组成
主要包括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控 制系统等部分。
优缺点分析
优点 线路造价低,适合长距离输电;
没有交流输电的稳定问题,传输容量大;
优缺点分析
• 可实现异步联网,提高电网稳定性。
优缺点分析
01
缺点
02
03
04
换流站设备复杂,造价高;
直流输电对通信有干扰;
不能直接给交流负载供电。
02
换流站设备与技术
换流站功能及类型
功能
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行传输,同时实现电压等级的变换 。
类型
根据换流站所处位置及作用,可分为整流站、逆变站和背靠 背换流站。
06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展趋势与挑 战
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规模和数量对比
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应用领域差异
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技术水平比较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技术创新方向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应用领域拓展趋势
面临挑战和机遇
01
02
可靠的硬件设备
采用高质量的硬件设备,确保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 分析
故障描述
某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运 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 系统停运。
故障原因分析
经过检查发现,故障原因 为控制策略失效,导致系 统无法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晶闸管阀换流时期
1970年瑞典首先在哥特兰岛直流工程上扩建了直流电 压为50kv,功率为10MW,采用晶闸管换流阀的试验工程。
1972年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晶闸管换流的伊尔河背靠 背直流工程在加拿大投入运行。由于晶闸管换流阀比汞 弧阀有明显的优点,此后新建的直流工程均采用晶闸管 换流阀。与此同时,原来采用汞弧阀的直流工程也逐步 被晶闸管阀所替代。
4)现有交流输电线路的增容改造
一些地区高压架空线路走廊的选择越来越困难。直流输电的输电密 度比交流输电高,改建现有交流输电线路为直流输电线路是利用已 有的线路走廊,提高输电能力值得考虑的办法。
5)轻型直流输电(HVDC Light)
轻型直流输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直流输电工程。 它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应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GBT)组成的 电压源换流器进行换流。由于这种换流器的功能强、体积小,可减 少换流站的设备、简化换流站的结构,从而称之为轻型直流输电。
2. 直流输电的工作原理
主要由换流站(整流站和逆变站)、直流线路、交流 侧和直流侧的电力滤波器、无功补偿装置、换流变压 器、直流电抗器以及保护、控制装置等构成(见图直 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构成)。 其中换流站是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它完成交流和直 流之间的变换。
2. 直流输电的工作原理
整流器的工作原理
换流器的实质是6个可控的电子开关,在触发脉冲的控 制下轮流将直流侧接到三相交流电源的某两相上,从 而将交流变成直流。
2)换流站基本换流单元
直流输电换流站由基本换流单元组成,基本换流单元是在 换流站内允许独立运行,进行换流的换流系统,主要包括换 流变压器、换流器、相应的交流滤波器和直流滤波器以及控 制保护装置等。
目前工程上所采用的基本换流单类型
1.3.1 直流输电应用
2)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同时又具有联网性质
当电力系统的大型电站需要向其他电网远离电站的负荷中心 送电时,可以利用直流输电在远距离输电和联网方面的优点, 选择这种类型的输电方式。中国三峡电站向华东和广东送电, 均属于这种类型,它既解决了三峡向华东和广东的送电问题, 又实现了华中与华东和华中与华南电网的联网问题,在全国 联网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直流输电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直流输电线路的造价和运行费用均交 流输电低,而换流站的造价和运行用均比交流变电所的高。
(2)电力系统联网
(a)直流联网为非同步联网,这与采用交流的同步联网有本质的不 同。非同步联网的被联电网可用各自的频率非同步独立运行,可保 持各个电网自己的电能质量(如频率、电压)而不受联网的影响。 采用交流的同步联网,必须在同一频率下同步运行。
直流输电的应用场合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1)采用交流输电在技术上有困难或不可能,而只能采用直流输电的场合, 如不同频率(如50Hz、60Hz)电网之间的联网或向不同频率的电网送电;因 稳定问题采用交流输电难以实现;远距离电缆送电,采用交流电缆因电容 电流太大而无法实现等。 2)在技术上采用两种输电方式均能实现,但采用直流输电比交流输电的 技术经济性好。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对工程的输电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 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选择术经济性能优越的方案。
▪ 滞后角(触发角) ▪ 整流器电压
逆变器工作原理
▪ 换相过程(换相角)和熄弧角 ▪ 逆变器电压
换流器工作原理
单6脉动桥等值电路
交流电压
6脉动桥导通及换相过程
触发延迟角:如果在阀上施加触发脉冲的时刻比自然 换相点C1延迟一个相位角,那么这个相位角就是触发 延迟角。
通过改变触发延迟角,整流侧可以实现对直流电压的 控制。
1954—2000年,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有63项, 其中架空线路17项,电缆线路8项,架空线和电缆混合线 路12项,背靠背直流工程26项。
(3)新型半导体换流设备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型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一绝缘栅双极 晶体管(IGBT)首先在工业驱动装置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1.2 直流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构成 1)直流输电工程系统构成
(b)被联电网间交换的功率,可以用直流输电的控制系统进行快速、 方便地控制,而受被联电网运行条件的影响,便于经营和管理。采 用交流联网,则联络线上的功率受两电网运行情况的影响而很难进 行控制。
(c)联网后不增加被联电网的短路容量,不需要考虑因 短路容量的增加、断路器因遮断容量不够而需要更换、 以及电缆需要采用限流措施等问题。
3)直流电缆送电
直流电缆没有电容电流,输送容量不受距离的限制,而交 流电缆由于电容电流很大,其输送距离将受到限制。交流 电缆每相的电容电流可用下式表示
ICUn2fC0l
(1—1)
其临界距离可用下式表示
lcr
IP Un 2 πfC0
(km) (1—2)
由上式可知,交流电缆的临界输送距离与其所允许的负荷 电流成正比,而与其额定电压和单位长度的电容成反比, 其额定电压越高,单位长度的电容越大,则临界距离越短。
直流输电工程的系统结构可分为两端(或端对端)直流输电系统和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两大类。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是只有一个整流站(送端)和一个逆变站(受端) 的直流输电系统,即只有一个送端和一个受端,它与交流系统只有 两个连接端口,是结构最简单的直流输电系统。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与交流系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端口,它有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换流站。
(d)可以方便地利用直流输电的快速控制来改善交流 电网的运行性能,减少故障时两电网的相互影响,提 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大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概率, 提高大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目前在工程中所采用的直流联网有以下两种类型:
1)背靠背直流联网 其特点是整流和逆变放在一个背靠背换流站内;无直流输 电线路;可选择低的直流电压和较小的平波电抗值;可省 去直流滤波器,从而降低了换流站的造价。另外,它还可 以比远距离直流输电更为方便地调节换流站的无功功率, 来改善被联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对于电力系统之间的弱联 系,采用背靠背联网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