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合集下载

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

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

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饮用水的问题日益突显。

而一直以来,水源地保护及管理一直都是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及国家未来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水源地是非常必要的。

一、饮用水水源地的定义及特点饮用水水源地,是指生产饮用水的来源,与人们的健康、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息息相关。

饮用水水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

饮用水水源地特点具有三个方面。

第一,它的作用远远超出了生活用水的范畴,涉及到人们的健康、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等方面。

第二,水源地的规划和管理需要考虑水的生态条件和水环境保护措施,因此比其他区域的基础设施通常都要求更高。

第三,水源地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水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受到周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需要进行全面协调治理。

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必要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必要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迅猛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饮用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水资源的总量固定,水质也受到污染和破坏,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将很难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需求。

2. 生态需求。

饮用水水源地是一个环境敏感区域,因此需要进行全面协调治理,保护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水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社会,水的质量对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水源受到污染或损坏,就会导致循环生态系统的紊乱和永久性损失。

3. 经济利益。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于当地人的经济利益也非常重要。

保护水源地能够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维护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为当地人带来利益。

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的措施1. 评估和监测。

对水源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排查潜在的水质危害,早发现、早预警和早治理水源地特有的问题,保证水质安全和水量充足。

2. 划定保护区。

在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划定保护区,对违法的采、挖、破、毁、排的活动进行制止,防止污染物进入水源地,严禁未经许可的污染性工业,化肥和农药等使用。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资源。

然而,饮用水资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污染和破坏,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困境。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是全社会都应该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问题。

一、饮用水水源地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饮用水水源地的含义。

饮用水水源地是指供给城市、农村家庭或生产用水的河、湖泊、水库或地下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

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为生活还是为工业生产,我们都需要保护和管理好我们的饮用水水源地。

二、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现状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的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例如,各种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水等污染源,都成为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

此外,氯化物、化学氧化剂、重金属等物质,都可以对饮用水水源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三、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面对严峻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现实,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法规,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

另一方面,公众需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中。

比如,杜绝乱倒垃圾、随意排放污水、乱采乱挖、破坏水生态等行为,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和管理。

四、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的重要性保护和管理好饮用水水源地,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实现城市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保护和管理好饮用水水源地,可以保障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活质量和垃圾环境。

同时,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也有助于维护水生态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五、总结综上所述,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是当下全球性的问题。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饮用水源地管理制度范文(4篇)

饮用水源地管理制度范文(4篇)

饮用水源地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地的饮用水源地管理工作。

二、饮用水源地划定和管理2.1 饮用水源地的划定2.1.1 饮用水源地应当选择地理位置优越、水质较好、水源稳定可靠的地区划定。

2.1.2 饮用水源地的划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划定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2.2 饮用水源地的保护2.2.1 饮用水源地应当建立相应的保护区域,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并加强巡查和监测。

2.2.2 禁止在饮用水源地周边进行污染物排放和开采等活动,严禁垃圾倾倒和填埋。

2.3 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和评估2.3.1 饮用水源地应当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3.2 饮用水源地应当定期进行环境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2.4 饮用水源地的应急管理2.4.1 对于饮用水源地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通信系统。

2.4.2 对于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变化或潜在污染风险,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群众,并进行应急处理。

三、监督和处罚3.1 监督责任3.1.1 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管理工作的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

3.1.2 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报告相关情况。

3.2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停业、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四、附则4.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前应当进行修订。

4.2 本制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本单位所有。

以上是饮用水源地管理制度的一个简要范本,具体的制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饮用水源地管理制度范文(2)一、总则1. 目的饮用水源地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动可持续发展,并规范饮用水源地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如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

如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

如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安全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饮用水源地作为提供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源头,其保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充分认识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的重要性。

饮用水源地一旦受到污染,将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不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还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将保护饮用水源地视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是加强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专门针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处罚措施等。

同时,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源地的监测、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和评估是保护管理的关键环节。

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对水源地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

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定期对饮用水源地进行评估,了解其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严格控制污染源是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核心任务。

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达标排放废水废气。

对于那些违法排污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惩。

另一方面,要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源地的污染。

此外,还要加强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防止污水和垃圾直接进入水源地。

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增加水源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同时,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

比如,对受污染的河流、湖泊进行清淤和生态治理,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本(3篇)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本(3篇)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我国水资源稀缺,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管理饮用水源地,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制定和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种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范文,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水源地管理者提供参考。

二、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饮用水源地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饮用水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饮用水源地受到环境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威胁,饮用水质量下降的趋势不容忽视。

3.打击饮用水污染和保护饮用水源地是我国水治理的重要任务。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科学合理性原则:制定的制度应符合科学原则,保证饮用水源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全面性原则:保护涉及到饮用水源地的所有环节和各类污染因素,管理制度应全面覆盖。

3.系统性原则: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应当形成系统,全面分析饮用水源地的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标准。

四、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饮用水源地划定和核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划定和核定,明确保护范围。

2.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和建设:针对不同的饮用水源地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

3.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制定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对源头污染的治理,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饮用水源地污染行为。

5.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与教育: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6.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责关系,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实施和保障1.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保障:相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提供充足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饮用水资源日益紧缺。

水库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之一,其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 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法律与政策保护水库饮用水源地需要依靠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国家将水资源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饮用水源地。

比如,制定了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保护区,加强水源地环境监测等。

同时,政府加强了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以确保水源地的安全。

2. 加强水源地环境治理水源地的环境质量对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水源地的环境,需要加强水源地的环境治理工作。

这包括治理水库周边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开发范围,避免污染物对水源地的影响。

3. 推广节水技术与意识节约用水是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节约用水,比如修复漏水管道,使用节水型家电,减少浪费等。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和节水意识,让大家共同参与到水源地保护中来。

4. 建立水库水质监测体系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是保护饮用水源地的重要手段。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源地的污染问题。

监测包括对水质中各类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以及针对不同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监测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5. 确保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良好水库的周边生态环境是保护水源地的重要因素。

保持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良好,可以减少水体的污染,保证水源地的水质。

为此,需要加强对水库周边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律与政策的支持,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广节水技术与意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制定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标准,明确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

划定时考虑水源地周边地质、水文、生态、气象等因素,确保水质稳定与安全。

2. 禁止污染性活动: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进行矿山开采、工业生产、工业废物排放、危险废物处置等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活动。

3. 管制与监管措施:建立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体系,明确负责管理和监督的部门,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测和监控。

对违反规定的污染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维护水源地的安全。

4. 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制定水源保护区规划,明确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建设用地控制等规定,保证水源地周边的自然环境不被破坏。

5. 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的水体质量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上述规定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用6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用6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用6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库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水库饮用水水源(以下简称水源)的保护。

本条例所称水源保护包括对水源水质的保护和对水源枢纽工程、输水管线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水源保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水务、环境保护以及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林业、农业、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水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水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水源保护的日常管理和相关行政执法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人民政府和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本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水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源及水源枢纽工程、输水管线设施等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水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水源水质保护第八条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209.9米以下的水域;阿什河与二道河子汇合处的水域;黄泥河由高程209.9米等高线沿河道上溯1000米的水域;阿什河与二道河子汇合处沿阿什河、二道河子河道上溯1000米的水域。

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209.9米外延200米范围内的区域;水库上游的阿什河、二道河子、黄泥河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二道河子从一级保护区边界上溯18公里的水域;黄泥河从一级保护区边界上溯5.8公里的水域。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如下:
保护乡村饮用水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确保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保护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水源污染防治制度,加强对乡村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

二、加大重点区域的污染源治理力度,针对农村畜禽养殖、化肥农药使用等行为,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三、推动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保护乡村水源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乡村居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水源的共识。

五、加强乡村水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乡村水源保护工作的执行力度。

六、强化督查检查机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可以有效保护乡村饮用水源,确保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乡村水源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研究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研究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研究第一章:引言饮用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之一,保障人民健康饮水安全是国家的重要责任。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是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剧,饮用水水源地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如何进行有效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必要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前提条件。

在有些地区,当水源地受到污染时,饮用水中的氯化物、硫酸盐、钡、镉等重金属物质含量增加,或者产生一些有害细菌,造成公共健康问题,例如慢性疾病和癌症等。

此外,饮用水源地还对农业、工业等经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一些水源地存在没有按照科学标准进行规划和科学规划的情况,管理体系不完善,甚至存在乱占水源地、擅自采挖河道等违法行为;其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地方性的行之有效的规范;第三,相关管理部门和政府不够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监测、污染治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配套体系仍然有待完善。

这些都给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四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的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有效的保护管理,建议以下措施:1.加强监管体系,对破坏水源地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

2.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管理力度,增强科技实力.3.建立健全的控制污染的机制与标准,严格执行初级保护环境的法规标准,规范地方水源地保护管理中监督力度.4.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公众可通过网络、报刊等渠道了解有关信息,掌握科学保护知识第五章:结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是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是保障人民安全饮用水的必然选择。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三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三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三篇篇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辖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辖区内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以下简称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第三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并具体落实。

第四条保护区划分为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自取水点起,上游5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0米的陆域范围,包括范围内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两岸纵深各50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自一级保护区上游界起上溯10000米或水源点上游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1000米的陆域范围,包括范围内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两岸纵深各500米的陆域。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中,一级保护区的饮用水质必须符合《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必须符合《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水质必须符合(GB/T14848)Ⅲ类水质标准。

第六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实行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保证饮用水安全为重点,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坚持饮用水水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七条进入或居住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切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

第八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污染、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的行为,有控告、检举的权利,并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义务。

第二章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第九条已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水利部门组织设定界碑或界桩。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擅自改变保护标志和界桩。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一、严格环境执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保护饮用水水源水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部分摘录: 第二十一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网箱养殖、投饵式养殖、旅游、游泳、垂钓;(三)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四)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一)设置排污口;(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三)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四)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五)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六)使用含磷洗涤剂、农药和化肥。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第二十三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二)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三)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四)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污染水体的行为。

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二、加强污染控制加强保护区内尤其是库区周边土地保护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合理调整农业用地的结构和布局,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增种植,现有的种植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并逐步退出,全面恢复地表植被,恢复地表生态系统,增加土壤水土保持能力。

二级保护区内的农田种植,实施化肥的减量与精量使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推广科学种植。

充分利用现有沟、塘等,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地表径流集蓄与再利用设施,有效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和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净化农田退水及地表径流。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确保公众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第二条饮用水源地根据其地理、水文、水质、水生态等特征,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周边区。

第三条核心保护区为饮用水源地最敏感、最关键的区域,禁止一切可能对水源污染的活动。

第四条缓冲区为核心保护区的外围,严格限制污染活动的开展,必要时可以设置限制性开发区。

第五条周边区为缓冲区的外围,要求合理规划和管理周边的工业、农业等活动。

第三章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第六条设立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由政府组织,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制定保护规划、监测水质、管理污染源、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四章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第八条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明确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周边区的管理措施。

第九条建立饮用水源地监测网,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第十条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建立污染物排放监管制度,确保不影响饮用水源地的水质。

第十一条推动饮用水源地生态修复,恢复和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第十二条加强饮用水源地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饮用水的健康意识。

第五章执法与惩罚第十三条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保护执法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第十四条对于严重破坏饮用水源地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修复损失。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同时废止之前存在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所有。

以上是一份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实施细则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同时,为了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需要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护饮用水源地。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二)一、目的与原则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确保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环境质量,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供应。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了保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

该管理规定旨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以饮用水源地为中心,设立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旨在维护该地区的水质、水量及生态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饮用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为饮用水源地的核心区域,严禁一切开发和利用活动。

二级保护区为核心区域的周边区域,对其中一些限制性开发活动进行管理。

三级保护区为饮用水源地的外围区域,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和管理。

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1. 禁止污染源建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建设高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垃圾填埋场等。

对于已经存在的此类污染源,要严格执行减排措施,确保污染物不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损害。

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饮用水源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农业活动对饮用水源的污染,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实施耕地保护和农田水面污染治理等。

3. 监测与评估: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4.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府部门和水资源管理机构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标准、监测要求和惩罚措施,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饮用水源。

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1. 确保水质安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源对饮用水质的影响,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2. 保护生态环境: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周边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饮用水的供应,保护源头饮用水水源,特制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以确保饮用水水源的纯净和安全。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根据当地水资源分布和地质条件,科学划定。

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明确边界,并采取标志和警示牌等措施进行标识。

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后,禁止任何破坏环境和违反规定活动进入。

二、污染源的管控1. 生活污水处理(1)建立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并确保处理效果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2)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立或扩建污水处理厂以及放任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

2. 工业废水处理(1)对于工业企业,应要求其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并保证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2)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特殊工艺生产或排放废水。

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1)限制在饮用水保护区内的农业种植,不得使用重金属污染物、化学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

(2)加强对农业活动的监督,禁止违反规定的农业面源污染的行为。

4. 建筑施工管控(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建筑施工,应加强监管、控制扬尘、噪音和废弃物的排放。

(2)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下进行深挖和爆破等施工。

三、监督和处罚措施1. 监督机制(1)设立专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并划定其职责和权限。

(2)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鼓励公众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2. 处罚措施(1)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整改等,并公开通报。

(2)涉及重大污染事件的,应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以上即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通过划定保护区、管控污染源以及监督和处罚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2024年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一、目的1、保护水源免遭污染,确保广大老百姓获得清洁、卫生、有益于健康的山泉水或矿泉水;2、保护水源有利于群众生活用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证人畜健康。

二、适用范围1、本场现有水源及其防护带以内的区域;2、划归本场管理的可开发利用的水源区域。

三、制度细则1、水源的卫生防护在水源地设立水源防护区,在防护区内严禁倾倒垃圾和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物质。

2、水源设施的建设在泉(井)外围____m的范围内,必须设置隔离墙,该范围内应由厚度20厘米以上的水泥封面,有一定坡度向外排水,取水点有取水屋,并有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不得放置与取水设备无关的其他物品;消除一切可能导致水源污染的因素。

3、在矿泉水水源、水井外围不小于十米范围内,严禁排污工业、生活废水,严禁修建渗水厕所,堆放垃圾,使用农药、化肥。

4、水质监测(1)定期(每周一次)进行生产井观察孔的水量、水温及水位的动态监测,并汇总后绘图表示。

(2)源水水质的常规监测主要由化验员负责,每月检测一次。

(3)源水的界限指标、限量指标、污染物指标及微生物指标中所规定的项目,应定期送管局监督机构检测,原则上每年送检____次(丰、枯水期各一次),特殊情况,要增加送检次数。

5、定期对水源地的周边环境进行巡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6、水源重地,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外来人员不径领导批准不准入内。

7、管理人员要保持自身整洁卫生,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保持水厂内外的卫生,水厂道路平坦。

8、保证水厂室内无蚊、无蝇、无鼠,室外无污染物品和污染源。

2024年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二)引言: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饮用水安全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饮用水源地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管理饮用水源地,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与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与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与管理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实现水源地水质的安全与稳定,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挑战。

为了保障饮用水的质量,防止水源地遭到污染,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科学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着重探讨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技术与管理手段,旨在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一、水源地保护的现状及挑战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短缺日益严重,水源地遭到污染的现象越发普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在我国,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水污染控制法规,但水源地的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地污染责任不清:目前国内水污染责任认定机制不完善,导致水污染事件的责任难以认定,这使得一些企业或个人经常不顾及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而直接排放废水。

2. 污染源多元化:污染源的多元化也是目前水源地保护面临的严重挑战。

除传统的工业、城市生活污水外,还有大量的农业污染、船舶污染、垃圾填埋场污染等等,这些污染源往往对水质的影响较为复杂,增加了其治理难度。

3.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也是当前水源地保护面临的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导致水质的富营养化。

但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是简单的化学成分问题,因此,治理难度较大。

以上问题的出现,使得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任务变得更加紧迫,科学有效的水源地保护技术和管理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源地保护技术(一)水环境检测技术水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源地中各种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掌握水质变化的趋势,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目前国内已经出台一系列检测标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各项指标,具体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水源地中的化学污染物以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仪(GC)为核心的化学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水源地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迅猛增长,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源地监测与管理、推进污染治理、加强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为保护水源地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一、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出更具约束力的水源地保护法律。

加强对水源地使用和保护的监管力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对污染水源地的行为进行惩罚,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提高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二、加强水源地监测与管理监测是保护水源地的基础,只有了解水源地的实际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因此,要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水质和水量的动态监测。

建立水质污染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和规划,确保水源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对水源地的破坏。

三、推进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离不开对污染源的治理。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对于存在严重污染行为的企业,要严格进行执法检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向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转型。

四、加强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对水源地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鼓励媒体加强对水源地保护的报道,引导公众关注水资源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形成保护水源地、保护环境的习惯和行动。

总之,水源地是饮用水的源头,保护水源地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基础。

饮用水管理制度

饮用水管理制度

饮用水管理制度标题:饮用水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各国纷纷制定了饮用水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饮用水管理制度。

一、水源保护1.1 确定水源保护区域: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划定水源保护区域,禁止任何污染活动。

1.2 加强监测和监控:建立水源地监测网络,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和环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3 加强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水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水源保护的意识,共同参与保护水源。

二、水质标准2.1 制定水质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制定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限值要求。

2.2 监测和评估: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对饮用水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2.3 加强水质管理: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建立水质追溯和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三、供水设施建设3.1 建设水源地保护设施:在水源地周边建设防护设施,防止污染物进入水源。

3.2 完善供水管网:加大对供水管网的投资,确保供水管网的完善和安全运行。

3.3 提高供水设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供水设备技术,提高供水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水资源管理4.1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明确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原则。

4.2 加强水资源调度:建立水资源调度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供水的平衡和稳定。

4.3 推广水资源节约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宣传教育,推广水资源节约的技术和措施。

五、应急管理5.1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饮用水应急预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应对措施。

5.2 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水源应对能力。

5.3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

结论:饮用水管理制度是确保饮用水安全和可靠的重要保障。

通过水源保护、水质标准、供水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和供应能力,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刘培斌(北京市水务局)摘要:北京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经验,在于有明确的思路、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实践举措,针对北京水源地现状及问题,介绍了北京形成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思路、原则和措施。

关健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做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确保饮水安全和健康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必要前提。

近几年来,因水源污染导致群众健康受到危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事件增多,水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一、北京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及问题北京的饮用水水源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永定河、京密引水渠等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

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根据供水对象分为城区供水和郊区供水,供水的重点在城区,郊区是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水源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截至2005年,用作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机井5099眼,大口井587眼,小型水库2座,截泉截流130处。

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源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水源保护区上游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养殖粪污大量排放,水源保护区内水源涵养能力不足,面源污染较严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完善,村庄排水多为地表漫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水冲厕所普及率不足20%,垃圾随意堆放、就地填埋。

水源防护区内902个村庄3.5万m3/d污水没有处理,污水处理率低,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人沟渠、河道、渗坑、渗井,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造成影响。

三是农村水源区域管理缺位。

在水源保护区附近存在非法开矿、建厂、建度假村、挖沙取石等现象。

农村企业污染缺乏有效治理,租赁农村土地的企业,管理比较混乱,村庄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污染严重。

四是饮用水水源地立法工作滞后,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

仍存在向水源保护区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现象,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因不想多支付运行成本而间断运行,甚至有的污水不加处理就直接排出,违法成本远低于处理成本,缺乏严格管理制度、保护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是需进一步完善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水源区污染治理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补偿机制。

农村地区多为单村供水,在本村打井取水,长期的卫生习惯及基础设施的缺失,对饮用水水质造成威胁。

另外部分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建设与运行管护资金不足。

六是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水源地保护的总体思路与原则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小流域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统筹污染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管理,统筹区域与流域管理,统筹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统筹流域上下游,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环境法制,强化监管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宣传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水源地保护问题。

大力发展循环水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2.水源地保护原则①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协调,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在全面普查饮用水水源地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

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②水源地优先原则。

优先治理地表水源保护区、城市水源地保护区、城市、规划新城及村镇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

保护水源地水质,确保供水安全。

③防治并重,建管并举。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运用法律、行政、技术和宣传等手段,注重源头控制,强化管理,全过程防洽污染,解决水源地保护问题。

④改革创新,加强监管。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指导作用,强化水源地监管。

坚持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探索水源地监管新思路。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监控,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突出环境规划,抓好总量控制,加强环境评价,强化执法监督,严格环境标准,确保水源地安全。

⑤统筹污染源与水源地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统筹区域与流域管理,污水治理与再生水回用,统筹法律、制度与机制建设,因地制宜,分步分类实施。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确定不同的治理标准和治理管理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水源地保护补偿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建设与水源保护的积极性。

坚持分级负责,规范管理,农民参与,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市级相关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政策集成,资金支持。

实行专业化队伍运营和农民参与管理相结合。

三、北京市水源地保护管理实践与措施建议近年来,北京市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水源保护遵循“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建管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抓好基础工作,排除老情况,查找新问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水源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和污染治理及设施运行的长效机制。

四是落实政府的监督职责,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作为责任主体。

五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

具体做法上,在水库上游山区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实施水源区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项同步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密云水库拆除网箱养鱼和库岸违章建筑,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库区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湿地和库滨生态过滤带,净化水体。

水库上游实施“稻改旱”,进行节水改造,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增加人库水量。

目前城区集中供水水源地已基本划定保护范围,并制定了有关保护办法。

此外,市科委已立项开展“京郊农村安全饮水及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在13个郊区县组织开展饮水安全及污水处理示范工作,研发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技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并引人商业化模式。

有关区县也在水源保护与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如通州区推广应用生物农药20余种,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0.3万h耐,举办农民技术和技能培训141期。

石景山区全面启动污染源监测工作,利用GPS对10多个重点污染物排放口进行重新定位,建立健全污染源台账,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对不达标单位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朝阳区聘请环境整治特约社会监督员,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总结分析北京市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经验,提出以下措施建议:1.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郊区饮用水水源地以地下水为主,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水源地未划定保护区,应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普查,科学合理地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成因调查和评价,建立污染源台账,制定环境质量监测制度,明确污染优先控制区域及控制对象,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安全区划及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城市和农村水源地保护规划。

2.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强化水源地、涵养区以及山区丘陵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5项同步治理。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优先考虑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灌溉。

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鼓励秸秆还田和秸秆气化、青贮氨化、发电、养畜等综合利用。

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废物处理,推进乡村工业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加快污染治理和工业企业调整搬迁,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垃圾管理,对垃圾及废物进行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

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改厨,解决“脏、乱、差”,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开发整理土地,实施绿化造林,修复废弃矿山生态,封山育林。

3.完善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水源地监管完善地方法规标准体系,建立水源地保护与执法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建立水源地管理机构,可由乡镇水务站、农村水管员或聘请特约监督员开展监督检查。

严把环境准人关,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规范取水和排水行为。

制订禁止类、限制类、鼓励类产业发展名录。

依据环境容量科学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将总量削减指标分解落实到重点排污单位。

实施最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定期考核、公布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进一步强化排污许可证的发证与管理工作。

排污企业必须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并按照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与监督管理体系,依法追究责任,加大执法力度。

坚决惩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

坚决取缔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关闭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

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加快《北京市排水管理办法》立法进程,加大对非法排污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和执法成本高的问题。

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污染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定期检查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与供水水质状况,建立饮用水水源水质定期信息公告制度。

开展农村供水水源地保护,设立饮水安全标志,依法查处涉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案件。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在特殊情况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或城乡供水联合调度方案。

继续实行由市发改委、规划委、财政局、水务局、爱委会、环保局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津市水源地水质污染治理张维‘,翟国勋’,张彩霞’,程丹丹’(1.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30; 2.黑龙江华睿国土资源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01; 3.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程二部,天津300191) 摘要: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是目前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

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居民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环境逐年恶化,污染源治理迫在眉睫。

为此,从分析水质污染概况出发,得出水质参数、指标,确定污染治理重点。

同时,结合中美合作项目的开展,实施“村庄综合管理规划( CVMP )"。

具体实施中分为两个步骤:中期目标以村庄非点源污染治理为重点,以“沼气示范工程”为核心,开展治理工作,从而使水库周围向水库排放的水体中总磷和总氮负荷至少降低88%;远期目标以跨省、市合作为基础,加强上游污染治理,使水质达到III 类标准。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水源地保护;理论研究;村庄综合管理规划;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引言非点源污染作为点源污染之后的又一重要环境污染方式而成为目前水环境治理的热点。

与点源污染相比,其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农村面源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的范畴,具体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