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人教) (2)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人教) (2)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A.发挥灌溉作用 B.有千里之长C.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D.发挥防洪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任用贤能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D.合并州县,考核官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有忠臣良将辅佐,皇帝要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统治才会稳固,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唐太宗任用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唐太宗的措施,但题干没有反映,不合题意,故选择A。

3.武则天遗言:“死后在她墓前立无字碑”表示一生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

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D.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注意选拔贤才,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因此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是后世对她的统治的肯定。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新课练0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解析版)-2020年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新课练0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解析版)-2020年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新课练0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下列内容中结束了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科举制C.隋统一度量衡 D.隋开通大运河【答案】A【解析】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故选A 项;隋科举制是选官制度,利于选拔人才,巩固统治,排除B项;隋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度量衡史上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的第二次大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排除C项;隋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排除D项。

2.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

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

隋代官仓的设置()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隋文帝设立的官仓都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便于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这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故选B项;隋代官仓的设置与商品经济无关,更体现不出“新突破”,排除A 项;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不能体现南北方的经济交流,排除C项;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体现不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排除D项。

3.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答案】C【解析】据材料“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的发展是为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沟通,促使古代政治中心由洛阳向大都北移,故选C项;“解决”说法错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排除A项;“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指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不是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发展的经济、政治影响,并且“文化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项。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见下表)。

据此可知人物对唐太宗的评“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

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成尽其才……终平泰阶,谅由斯刘昫道。

”“予观汉高祖及光式,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苏轼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王夫“况太宗之以夺大位为心,有不可示人之巨患乎”之A.历史服务于统治者需要B.评价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C.认识角度差异影响史论D.历史评价反映了论者的权威性2.隋文帝统治初期,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约十分之三的地方冗员:他制定的隋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这反映出隋初()A.政体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B.科举考试腐败初露C.社会治理呈良性发展趋势D.吏治法治比较公正3.如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

大运河的变迁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B.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C.城市布局和政治中心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4.入唐的胡旋舞女身穿窄口裤,脚蹬“小头鞋履”。

于是,“小头鞋履窄衣裳’成为“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

一般贵族与士民都竞相仿效,“好为胡服及胡帽”。

由此可见,唐代()A.中外文化互动频繁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社会风气开放包容D.世俗文学异常兴盛5.马球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好击球,由是风俗相尚”。

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毯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毯娱乐。

马球项目A.有利于民族间的民俗交融B.凸显唐好战厚葬的风尚C.说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D.推广取决于皇帝的喜好6.唐代初期,市场上钱帛兼行,既有多种实物货币,又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唐代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现象十分严重。

这折射出唐朝中后期()A.抑商政策松弛B.通货膨胀严重C.封建剥削加重D.商品经济发展7.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墓志中,开元以后的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写方式,转而与中原趋同,出现了“大唐启运,泽被西州”等措辞。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A级——合格考达标练1.大运输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

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那么,隋朝修建大运输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满意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沟通D.巩固隋朝的统治解析:选C 依据材料“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渐渐成为一体”可知,大运输河建成之后对南北经济文化的沟通与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C项;满意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不是大运输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解除A项;加强北部边防与材料无关,解除B项;巩固隋朝的统治是大运输河修建的根本目的,不是影响,解除D项。

2.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番到宫中值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得以上达。

唐太宗的这些做法( )A.减弱了中心集权B.体现了“开元盛世”景象C.分散了宰相职权D.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解析:选D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此举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开明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D项;隋唐时期中心集权得到了加强,解除A项;“开元盛世”景象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解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散了宰相职权,材料没有涉及,解除C项。

3.下面是我国发行的一组邮票,邮票中的主子公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A.加强中心集权B.推动民族交融C.促进汉藏友好D.强化边疆限制解析:选B 昭君出塞与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这种交往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深化发展,故选B项;昭君出塞与文成公主入藏都是个例,并特别态化的行政手段,无法起到加强中心集权或强化边疆限制的作用,解除A、D两项;昭君出塞的对象是匈奴单于,与藏族无关,解除C项。

4.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

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1.(2023春·江西上饶·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隋唐时期,很多经济繁荣的江南城市允许市民夜间经商,因此出现了很多酒楼。

金陵地区由于地处交通要塞,故酒楼在城市繁华地随处可见,“诗仙”李白就有诗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A.城市商业的繁荣B.经济影响辐射全国C.抑商政策的松弛D.城市政治功能削弱【答案】A【详解】据材料“隋唐时期,很多经济繁荣的江南城市允许市民夜间经商”和“金陵地区……酒楼在城市繁华地随处可见”可知江南地区城市商业繁荣,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未体现其对全国的影响,排除B项;隋唐时期仍旧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但不能说明政治功能削弱,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秋·河南许昌·高二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末)唐代诗人皮日休夸赞邢窑白瓷茶碗“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杜甫称赞大邑窑白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这说明唐代()A.制瓷技术水平高B.有多个制瓷中心C.贵族的生活豪奢D.诗人都歌颂盛世【答案】A【详解】材料中的唐代诗人皮日休、杜甫都称赞唐代白瓷,说明唐代制瓷技术水平高,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赞美邢窑白瓷、大邑窑白瓷,没有体现有多个制瓷中心,排除B项;材料得不出贵族的生活豪奢的信息,排除C项;诗人歌颂制瓷技术,而不是歌颂盛世,排除D 项。

故选A项。

3.(2023秋·河北·高二校联考期末)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及:“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此不可以不察也。

”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A.以儒为师,大办学校B.改革吏治,发展生产C.知人善任,虚怀纳谏D.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答案】C【详解】材料“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此不可以不察也”体现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思想,C项正确;ABD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作业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作业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基础性达标作业1.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故选B。

2.据记载,贞观年间,商旅野外停留,没有盗贼之忧,监狱常常空置;马牛遍布田野,连年获得丰收,斗米三四钱;往来旅客从山东到沧海,不用自带干粮,可以取给于路。

该记载()A.说明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B.客观反映了贞观之治的面貌C.为政要类的记载提供了范例D.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贞观年间治安良好、粮食丰收、商品经济发展,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D项。

3.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是()A.汉武帝B.唐太宗C.唐玄宗D.隋炀帝【答案】B【解析】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5.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

下列最能体现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同时,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比较频繁。

因此,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A选项,统一国家的建立应是指秦汉时期;B选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选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指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训练(含解析)

课题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解析】选B。

根据题干内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故选B。

2.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解析】选D。

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为D;A只是长城的作用,错误;秦朝和隋唐时期没有诸侯割据,B错误;C只是大运河的作用,排除。

3.(2021·天津模拟)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

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一起做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C.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解析】选D。

隋炀帝在位期间功绩不可抹杀,但是众多事情放在一起做,使得百姓难以承受,起来反抗,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故材料评论的是隋朝的灭亡,故D正确;A违背时代潮流说法错误;B中影响深远不符合题意;C中灭亡的根源说法错误,不是制度问题,是暴政。

4.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

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解析】选C。

从材料“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中可以分析出,唐太宗注意保证农时,减轻负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均田制,故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休养生息政策,故D 排除。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袭扰B.统治集团内江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统治者的残暴统治3.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修建含嘉仓。

含嘉仓共有近300个粮窖,能够储粮500多万石,主要用于储存东都周围州县的粮食,以保证东都粮食的充备。

据此可知,隋朝( )A.粮仓分布遍及全国B.社会经济获得发展C.实施轻徭薄赋政策D.阶级矛盾有所缓和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

其中“唐宗”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杯酒释兵权D.开创“贞观之治”局面5.《隋书》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

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这一变化( )A.说明隋朝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B.体现了隋朝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C.折射出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机制D.反映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6.20世纪60年代,在今西安市西窑头村的一座晚唐墓葬中,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其年代为公元702年、718年和746年。

这可以印证( )A.唐朝丝绸之路繁荣B.阿拉伯人善于经商C.东西经济差距明显D.中阿存在交通往来7.唐蕃长庆元年(821年)缔结盟约。

唐蕃会盟碑上所刻盟文指出:“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

”这一盟约( )A.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B.增进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C.反映了唐蕃团结友好的愿望D.消除了吐蕃与唐朝的纷争8.据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载:广平(位于今河北)宋察娶同郡游昌(汉)女。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题题目及答案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题题目及答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2.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

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

这表明当时( )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3.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之间基本停止了纷争。

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B.汉藏两族最终实现了民族交融C.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同盟D.唐蕃之间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4.唐朝曾经强盛一时,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武则天当政B.黄巢起义C.唐玄宗即位D.安史之乱5.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交通大动脉。

下列关于大运河描述正确的是()A.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B.大运河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C.大运河以西安为中心修建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6.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

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A.守法精神B.用人唯才C.兼收并蓄D.以民为本7.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

以上规定()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D.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8.“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总结(标准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总结(标准版)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

”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2.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

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

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

这表明通宝钱使用()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4.唐初节度使只掌管军务,另设掌钱粮的度支使、管屯田的营田使,防区内的政事由刺史掌管。

但玄宗后期,节度使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

这种变化()A.反映专制集权的进一步发展B.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有利于地方官制的完善5.隋朝在长安、洛阳广设仓库,积储丰富。

这些仓库的设置()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B.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C.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6.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

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

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D.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7.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答案解析)

2019新版高一历史同步测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君主专制顶峰的梦想。

”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A. 1 位B. 2 位C. 3 位D. 4 位2.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

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B. 鲜卑C. 吐蕃D. 女真3.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日:“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A. 皇权走向了衰落B. 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C. 出现“垂帘听政”D. 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4.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5.观察下列王朝疆域示意图,若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A. B.C. D.6.《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

”这段材料反映唐太宗治国措施为()A.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B.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C. 广开言路,选用良吏D.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7.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由此可知,唐太宗的政治理念是A. 谏官十明君→皇权加强B. 昏君十良言→社会动荡C. 昏君十奸臣→国破家亡D. 明君十良臣→治世良方8.司马光曾谈及唐初名臣裴矩道:“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隋朝兴亡1.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隋朝的建立B.开通大运河C.开创科举制D.隋朝的统一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D.巩固隋朝的统治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掉陈朝,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开始形成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题组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4.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由此可知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理5.据记载,贞观年间,商旅野外停留,没有盗贼之忧,监狱常常空置,马牛遍布田野,大门不用关闭;连年获得丰收,一斗米三四钱,往来旅客从山东到沧海,不用自带干粮,可以取给于路。

该记载()A.说明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B.客观反映了贞观之治的面貌C.为政要类的记载提供了范例D.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6.武则天立“无字碑”且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她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D.她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7.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下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A.唐朝国力强盛B.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C.他主张对外开放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9.唐皇室有“胡人”血统。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固基培优阶梯训练题目录第一阶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第二阶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1、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

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 A.赋繁役重激化矛盾 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C.穷兵黩武暴政而亡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答案】B【解析】隋朝国家财力丰富,却短命而亡,说明隋朝国家富裕,而不能与人民共享,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这是隋朝灭亡留下的深刻教训,故选B;A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隋朝统治者志大才疏,排除D。

2、下列诗句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一致评价是( )①唐李益《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②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③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④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A.耗费国力B.激化矛盾C.加速隋亡D.促进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汴水东流无限春”“至今千里赖通波”“汴水通淮利最多”“江南北国脉相牵”可知,这四首诗都赞扬了隋朝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的作用,故选D项。

四位诗人都没有提到其耗费国力,排除A项。

只有李敬芳提到了隋场帝开凿大运河对老百姓有害,其他诗人并未提及,排除B项。

只有皮日休认为大运河加速隋亡,排除C项。

3、唐太宗认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之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表明唐太宗( )A.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B.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C.善于接纳臣民的各种谏议D.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唐太宗主张天子要“有道”“存百姓”,这样才是个明君,由此可见,其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选A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

据隋《大业杂记》:“…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如果隋炀帝从洛阳出发想乘船到江都,必须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A.永济渠通济渠B.通济渠邗沟C.邗沟江南河D.永济渠江南河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所以隋炀帝从洛阳出发想乘船到江都,必须经过通济渠和邗沟。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它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选项符合题意;巩固隋朝的统治,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A选项不符合题意;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B选项不符合题意;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图所示是小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