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设置标准

合集下载

普通专科门诊部设置规范

普通专科门诊部设置规范

普通专科门诊部设置规范一、科室设置(一)至少设1个一级科目或2个二级科目,或者设4个以上的专业科室。

(二)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处置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注射室、医疗质量控制室。

二、人员(一)门诊部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一级以上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设2个二级科目的,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本专业医师,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执业医师。

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专科护士,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医技科室至少配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

(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不低于50%。

三、建筑、设施与环境门诊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学和美学的要求,创造和谐的就医和人文环境。

(一)门诊部相对独立,有单独通道,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1公里。

(二)业务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 200(基础面积)+ 临床科目数×60(平方米)。

(三)各诊室相对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四)门诊部的地面装修要使用防滑、防噪音的材料,墙面使用材料易于清洗消毒,建筑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有一定的区域划分,应做到人、物流向合理,污、洁相对分开。

(五)门诊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卫生,要经相应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等部门检测验收合格。

(六)消毒供应室符合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

(七)药房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八)检验室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氧气瓶、气管插管、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恒温箱、电冰箱、100MA以上X光机、B超、高压灭菌设备。

一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

一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

一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
本文档旨在阐述一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科室设置的基本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以下为该科室的基本要求:
1. 人员配置:
- 医生:至少应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妇产科医生,具备相关妇产科疾病的诊疗经验和技能。

- 护士:应有经验丰富的妇产科专职护士,能够提供有效的护理和协助医生开展工作。

2. 设施设备:
- 诊室:至少一个专门用于妇产科门诊的诊室,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器具。

- 手术室:若在一级综合医院开设妇产科手术,应配备适当的手术室设施和器材。

- 检验室:应配备基本的妇产科检验设备,能够满足常见妇产科检查的需求。

- 住院病房:应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和妇产科病人所需的基本设施。

3. 专科服务:
- 妇科服务:提供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妇科检查、妇科手术、妇科疾病的门诊和住院治疗等。

- 产科服务:提供孕产期和分娩的全程护理,包括但不限于孕期检查、分娩指导、新生儿护理等。

- 生殖医学服务:提供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技术。

- 妇幼保健:提供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计划生育、健康咨询等服务。

4. 质量管理:
-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标准执行妇产科工作。

- 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 建立完善的质控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以上为一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科室设置的基本标准,仅供参考。

具体的科室设置应结合实际情况,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内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内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内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二级综合医院内科科室的设置基本标准,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内科科室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 科室设置2.1 人员配置:- 科主任:拥有内科相关专业背景,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能力。

- 副主任医师:至少两名,具备内科专业医师资格,熟悉内科临床工作。

- 主治医师:至少五名,拥有内科专业医师资格,能够独立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

- 住院医师和实医师:根据需要适当配置。

2.2 诊疗设备:- 心电图机: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 呼吸机: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支持。

- 血常规仪:用于常规血液检查,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

- 电子血压计:用于测量患者的血压。

- 血气分析仪:用于分析和监测血液中的气体和酸碱平衡。

2.3 诊室和病房:- 科室至少配备两间诊室,用于接诊患者、开展门诊工作。

- 病房数量根据医院规模和患者需求确定,床位数不少于30张。

3. 科室管理3.1 临床路径和规范:- 制定内科疾病的临床路径,明确治疗和护理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 严格遵守相关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2 科室会诊和合作:- 配合其他科室进行会诊,提供专业的内科意见和建议。

- 积极参与医院内科协作组,开展科室间的合作和病例讨论。

4. 结论本文档提出了二级综合医院内科科室设置的基本标准,包括人员配置、诊疗设备和科室管理等方面。

遵守这些标准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医院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科室的顺利运行和发展。

医疗机构科室设置标准

医疗机构科室设置标准

医疗机构科室设置标准医疗机构科室设置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因此,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科室设置标准的必要性、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科室设置标准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室设置标准的必要性。

科室设置标准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保障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可以避免医疗机构盲目扩张科室,导致资源浪费和医疗质量下降。

同时,科室设置标准也可以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其次,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原则。

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科室设置标准应当基于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医疗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科室的设置范围和数量。

合理性是指科室设置标准应当考虑到医疗机构的规模、地域、人口结构、病种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科室的设置标准。

适宜性是指科室设置标准应当符合医疗机构的发展战略和服务定位,适宜地配置科室资源。

可操作性是指科室设置标准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科室设置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室设置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科室设置的范围、数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科室设置的范围是指科室所涉及的医疗专业领域和医疗服务内容。

科室设置的数量是指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哪些科室以及每个科室的数量。

科室设置的结构是指医疗机构内部科室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机制。

科室设置的功能是指每个科室应当承担的医疗服务职责和任务。

综上所述,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明确科室设置的范围、数量、结构和功能等具体内容。

只有科室设置标准科学合理、适宜可操作,才能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作者:————————————————————————————————日期: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ﻫ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ﻫ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ﻫ(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ﻫ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ﻫ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ﻫ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ﻫ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ﻫ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ﻫ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ﻫ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ﻫ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ﻫ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 超诊断仪。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及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急诊室: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脏体外起搏器。

诊所科室的配置标准

诊所科室的配置标准

诊所科室的配置标准一、前言本标准旨在为诊所科室的配置提供指导和参考,以确保诊所能够提供高效、专业和安全的服务。

以下为诊所科室的基本配置要求。

二、诊所科室设置1. 诊所应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等。

2. 诊所规模可因地制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科室。

3. 每个科室的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经验。

1. 内科* 应具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和药品,能够处理常见内科疾病。

* 医生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诊疗工作。

* 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确保诊疗水平。

2. 外科* 应具备基本的手术设备和药品,能够处理常见外科疾病。

* 医生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手术操作。

* 需定期进行手术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手术质量。

3. 妇科* 应具备基本的妇科检查设备和药品,能够处理常见妇科疾病。

* 医生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诊疗工作。

* 需定期进行妇科诊疗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诊疗质量。

4. 儿科* 应具备基本的儿科诊疗设备和药品,能够处理常见儿科疾病。

* 医生应具备儿科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诊疗工作。

* 需定期进行儿科诊疗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诊疗质量。

5. 中医科* 应具备基本的中医诊疗设备和药品,能够处理常见中医疾病。

* 医生应具备中医专业背景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诊疗工作。

* 需定期进行中医诊疗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诊疗质量。

6. 针灸推拿科* 应具备基本的针灸推拿设备和药品,能够处理常见针灸推拿疾病。

* 医生应具备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诊疗工作。

* 需定期进行针灸推拿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诊疗质量。

7. 其他辅助科室(如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四、设备配置标准1. 各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以满足诊疗需求。

2. 应配备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综合医院科室设置及标准

综合医院科室设置及标准

附件十五: 综合医院科室设置及技术标准 第一部分 三级和二级医院科室设置及技术标准 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设置 1.内科系统:内科心血管专业、内科呼吸专业、内科肾病专业、内科消化专业、内科血液病专业、内科内分泌专业、内科神经内科专业。

 2.外科系统:普通外科专业、肝胆外科专业、胃肠外科专业、痔瘘外科专业、心胸外科专业、骨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整形外科专业、烧伤科专业。

 3.妇产科系统:妇科专业、产科专业、生殖健康与不孕专业。

 4.儿科专业(含新生儿) 5.眼科专业 6.口腔科专业 7.耳鼻喉科专业 8.皮肤科专业 9.麻醉科专业 10.急诊科专业 11.中医科专业 12.传染科 13.医疗美容科 (二)医技科室设置 1.药剂科 2.检验科 3.放射科 4.病理科 5.核医学科 6.临床功能检查科 7.营养科 二、技术水平 (一)临床科室应开展的诊疗项目: 1、内科系统 (1)内科心血管专业: 【三级重点专科】 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全套临床生理检查) 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心脏监护CCU,RCU(血液动力学监测:动态血压,腔内压测定) 冠状动脉成形术(气囊扩张)(可选) 冠状动脉造影术 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 二尖瓣(气囊扩张术)(可选) 核素心肌显像 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 埋藏式永久起博 【三级一般专科】 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Holtei,食道调博)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的抢救 心肺监护CCU或RCU 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可选) 心脏亚极量负荷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 【二级重点专科】 顽固心衰诊疗 静脉临时起博 埋藏式永久起博(可选)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 【二级一般专科】 心衰诊疗 心脏骤停的抢救 心源性休克 心肺监护(CCU) 静脉临时起博(可选)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治 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 (2)内科呼吸专业 【三级重点专科】 经支气管肺活检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设备完备,管理科学的呼吸监护室 各种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治(包括多种机械通气形式) 肺血栓栓塞的诊治(包括检查,血流灌注,通气扫描,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急诊室: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脏体外起搏器。

个体诊所科室设置标准

个体诊所科室设置标准

个体诊所科室设置标准个体诊所的科室设置需要满足一定的卫生学要求和流程合理性。

以下是一般的科室设置标准:1. 诊断室:用于接待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

需要配置常规检查设备和诊断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检查床等。

2. 治疗室:用于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操作。

需要配置相应的治疗设备,如注射器、手术器械等。

治疗室需要保持无菌环境,因此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3. 观察室:用于对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初步治疗。

需要配置必要的观察设备和急救药品。

4. 药房:用于存放药品,并提供药品咨询和处方服务。

需要配置药品架、药品柜、处方台等设备,并确保药品质量可靠。

5. 消毒供应室:用于对医疗器械、敷料等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需要配置相应的消毒设备和灭菌器。

此外,根据个体诊所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设置以下科室:1. 手术室:用于进行手术操作。

需要配置相应的手术设备和器械,并确保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 化验室:用于进行血液、尿液等化验检查。

需要配置相应的化验设备和试剂。

3. B超检查室:用于进行B超检查。

需要配置相应的B超设备和探头。

4. 心电图检查室:用于进行心电图检查。

需要配置相应的心电图机和设备。

5. 放射科:用于进行X光、CT等放射性检查。

需要配置相应的放射设备和防护措施。

在科室设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科室设置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流程合理,避免交叉感染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 科室设置应根据个体诊所的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3. 科室设置应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既要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也要控制个体诊所的运行成本。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中)二级儿童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50至1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统计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35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65名护士,其中各级护士比例为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1:1:3:5;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

(三)医护之比为1:1.5;各级医师比例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不少于1:1:2:4;各临床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医技科室(检验、放射等)至少有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

至少有2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

(五)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医院占地面积、各组成部分所占面积、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按一般标准的相应要求执行。

(二)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相应的手术器械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离心机电冰箱X光机B超裂隙灯直接喉镜牙科综合治疗台雾化吸入设备婴儿保温箱器械柜敷料柜蒸馏器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洗衣机通风、降温烘干设备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病员服2套外,其他与一级儿童医院相同;(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按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三级儿童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传染科、麻醉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门诊、医务室)(1)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门诊、医务室)(1)

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二)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四)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仪恒温箱电冰箱X光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B超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中医门诊部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

二、人员:(一)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二)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处置室、注射室、消毒供应室。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医院科室设置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的合理设置对于医院的规范运作和患者的就医体验至关重要。

因此,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医院科室设置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城市医院,应该根据人口密度和就医需求来确定各科室的设置数量和规模;在乡村医院,应该根据当地的疾病特点和医疗资源的情况来确定科室设置。

科室的设置应该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就医需求,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其次,科室设置标准应该考虑到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医疗服务水平。

在医院规划建设初期,应该就科室的设置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因为后期扩建或调整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服务的中断。

科室的设置应该与医院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方向相一致,避免因为科室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医疗服务水平的下降。

另外,科室设置标准应该考虑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变化,科室设置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医院应该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和完善科室设置,确保科室设置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最后,科室设置标准应该考虑到医护人员的配置和培训。

科室的设置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设备的摆放,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的配置和培训。

科室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确保科室能够正常运作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院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就医体验至关重要。

科室设置标准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考虑到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医疗服务水平,灵活调整科室设置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加强医护人员的配置和培训。

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二级综合医院外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外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外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一、引言外科科室在二级综合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提供专业支持。

为了确保外科科室的高效运作和患者安全,制定基本标准是必要的。

二、科室结构外科科室应设立以下职能部门:1. 外科门诊部:负责外科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治疗和转诊。

2. 手术部:负责外科手术的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

3. 创伤中心:负责急诊外科及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

4. 感染控制科:负责外科感染控制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5. 医学影像科:负责外科影像学检查的设备及专业技术支持。

6. 实验室:提供外科科室所需的实验室检查服务。

三、人员设置外科科室的人员设置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 外科专家:至少应有2名具备高级职称的外科专家。

2. 临床护士:根据科室工作量和床位数量,安排足够数量的临床护士。

3. 其他技术人员:如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影像技师等,根据科室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四、设备及设施外科科室应配备以下设备和设施:1. 手术室:具备常见外科手术所需的手术器械、监护设备和手术室护士。

2. 急诊手术室:为急诊外科手术提供紧急救治设备和急救药品。

3. 病房:设立外科病房,配备适当数量的床位及相关设施。

4. 麻醉设备:配备先进的麻醉设备和监测仪器,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5. 感染控制设施:建立外科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消毒设备和洗手间等。

五、质量管理外科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手术安全:制定手术操作规范和手术安全检查流程,确保手术安全。

2. 医疗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提高治疗效果。

3. 专业培训:为科室内医生和护士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

4. 病例讨论:定期组织病例讨论,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5.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

以上为二级综合医院外科科室设置基本标准的相关内容,供参考。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进行调整和补充。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医院科室设置是医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科室设置对于医院的运行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医院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医院的规模、医疗服务水平、人员配备、患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科室设置符合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

首先,医院科室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医疗服务需求。

根据医院所在地区的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疾病谱等因素,科室设置应当覆盖当地常见疾病的诊治需求,确保患者能够在医院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同时,还应当根据医院的定位和特色,合理设置专科门诊和特需专科,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

其次,科室设置还应当考虑医院的规模和设施条件。

大型综合性医院可以设置更多的专科科室,以满足更广泛的医疗需求;而小型医院则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合理设置科室,确保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科室设置还应当考虑医院的硬件设施,如手术室、检验室、影像科等,以确保科室运行的顺畅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另外,科室设置还需要考虑医院的人员配备和专业水平。

医院应当根据科室的特点和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医疗人员,确保科室能够正常运行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最后,科室设置还应当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就医便利性。

医院科室设置应当合理分布,便于患者就医和就诊,避免因科室设置不合理而导致患者就医不便的情况发生。

同时,还应当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和联动,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医疗服务需求、医院规模和设施条件、人员配备和专业水平、患者需求和就医便利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科室设置合理、科学,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只有科室设置合理,医院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医院科室设置是医院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科室设置的原则、标准和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科室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临床需求原则。

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医院所在地区的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疾病谱等因素,结合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医疗资源状况,合理确定科室的设置范围和数量。

2. 专业分工原则。

科室设置应当遵循专业分工原则,确保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科室之间互补、专业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3. 效益优先原则。

科室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科室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科室设置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1. 人员配备标准。

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医院规模、医疗服务水平和病床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科室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的配备标准。

2. 装备设施标准。

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医疗服务项目和技术特点,合理确定科室的医疗设备、器材和医疗用品的配置标准。

3. 病床数量标准。

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医院的床位利用率、病种构成、病情分级等因素,合理确定科室的病床数量标准。

最后,科室设置的流程应当合理规范,1. 需求调研。

医院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室设置的需求调研,确定科室设置的范围和数量。

2. 制定方案。

医院应当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科室设置的方案,包括科室的名称、范围、人员配备、装备设施、病床数量等内容。

3. 审批程序。

医院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科室设置方案的审批程序,确保科室设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实施执行。

医院应当根据批准的科室设置方案,进行科室设置的实施执行,确保科室设置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医院科室设置标准的制定,对于医院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当遵循科室设置的原则,符合一定的标准,合理规范科室设置的流程,确保科室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和诊所的设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室设置:门诊部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包括急诊室、内科、外科等必设科室,以及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选设科室。

诊所则需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基本科室。

2. 人员配置:门诊部和诊所的人员配置需满足一定要求。

门诊部需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诊所则至少需有1名注册护士。

此外,医技科室需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3. 房屋要求:门诊部和诊所的建筑面积均不少于400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

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科室应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治疗室、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平方米,如设观察室,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4. 设备配置:门诊部和诊所均需配备基本设备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基本设备包括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等。

急救设备包括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等。

此外,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化验室和消毒供应室设备。

5. 规章制度:门诊部和诊所均需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6. 注册资金:门诊部的注册资金需到位。

以上是门诊部和诊所的设置标准,具体设置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医疗机构等级而有所不同。

在设置门诊部或诊所时,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以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

医院科室设置标准医院科室设置是医院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科室设置对于医院的运行效率和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科室设置的标准化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科室设置的标准化、科室设置的原则和科室设置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室设置的标准化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科室设置的标准化是指依据医院规模、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科室设置的标准,确保科室设置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科室设置的标准化可以帮助医院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科室设置的原则是科室设置的基础。

科室设置的原则包括服务对象原则、专业分工原则、功能互补原则和适度发展原则。

服务对象原则是指科室设置应当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医疗需求合理设置科室。

专业分工原则是指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医疗服务的专业特点和医疗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分工。

功能互补原则是指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医疗服务的需要,进行功能互补,形成科室之间的协同作用。

适度发展原则是指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医疗服务水平,适度发展,不宜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最后,科室设置的管理是科室设置工作的重要环节。

科室设置的管理包括科室设置的规划、科室设置的评估和科室设置的调整。

科室设置的规划是指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资源配置,进行科室设置的长期规划,确保科室设置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科室设置的评估是指医院应当定期对科室设置进行评估,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资源配置的变化,对科室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科室设置的调整是指医院应当根据科室设置的评估结果,对科室设置进行调整,确保科室设置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科室设置的标准化、科室设置的原则和科室设置的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科室设置对于医院的运行效率和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医院应当重视科室设置工作,确保科室设置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
5、尿路感染的诊治(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
6、急性肾衰的诊治
7、慢性肾衰的诊治
8、血液净化技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血液灌流)
1、肾脏经皮穿刺活检技术
2、具有血液净化室,除能开展常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外,还能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血浆置换。
8、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血液专业:
1、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免疫组化)及规范化治疗
1、难治性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4、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白血病
5、具有血液病独立的诊断实验室
肿瘤专业:
8、眼球内容物剜除术
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2、各种白内障联合手术
3、视网膜脱离手术
4、人工晶体植入术
七、耳鼻咽喉科
1、乳突根治术
2、上颌窦根治术
3、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
4、气管切开术
5、听功能评估技术(含主、客观测听技术:纯音测听、声导抗)
6、食管异物取出术
7、扁桃体切除术
8、鼻中隔矫正术
1、鼓室成形术
7、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1、全膀胱切除+肠道应用尿流改道术
2、肾癌根治术
3、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路修补术
4、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6、烧伤整形科
1、各期烧伤清创术
2、切(削)痂植皮术(<20%TBSA)
3、焦痂切开减压术
4、内穿刺植皮术
5、微粒皮移植术
6、带蒂皮瓣修复术
1、切削痂植皮术(>20%TBSA)
2、皮管成形术
⑶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性早熟等
⑷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等
⑸血红蛋白病、组织细胞病等
5、白血病的诊治
6、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
7、早产儿、低体重儿的重症监护与救治
1、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9、小儿腹泻病的病原学(细菌、病毒)检查
五、感染性疾病科
1、霍乱的诊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乙脑的诊断
8、中毒性痢疾的诊治
9、结核病的规范化治疗
1、开展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血吸虫、疟疾等寄生虫病的诊治
3、各种院内感染的诊治
4、感染性休克的抢救
5、难治性肺结核病的诊治
六、眼科
1、眼球穿孔伤缝合术
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3、球内异物(磁性)取出术
4、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5、周边虹膜切除术
6、眼球摘除术
7、鼻腔泪囊吻合术
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骨关节肿瘤的手术治疗
4、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5、腰椎间盘摘除术
6、脊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
7、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修复术
8、关节融合术
1、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术
2、胸椎管狭窄减压术
3、髋臼骨折内固定术
4、骨盆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术
5、关节镜手术
6、断肢(指、趾)再植术
4、神经
4、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
5、自发性气胸诊断与治疗,张力性气胸的救治
6、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7、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肺功能检查
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2、重症哮喘的救治
3、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
5、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腔内治疗
2、低血糖的病因诊断(包括胰岛β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及治疗
3、肾上腺疾病:醛固酮增多症、柯兴氏综合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危象的诊断与处理。肾上腺髓质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4、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5、肾脏
内科
1、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蛋白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原发性肾小球的诊治
6、心脏亚极量负荷试验
7、顽固性心律失常的诊治(动态心电图);(室上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可选)
8、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治疗(可选)
2、呼吸
内科
1、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级与规范化治疗
2、肺炎和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检查及抗感染的合理应用
3、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与规范化治疗
外科
1、颅骨凹陷骨折复位术
2、颅骨成形术
3、常见脑肿瘤手术(脑膜瘤、胶质瘤)
4、颅内血肿清除术
5、椎板切除减压术
6、脑室内、外减压术
1、经额垂体肿瘤切除术
2、小脑肿瘤切除术
3、椎管内髓外膜内肿瘤切除术
5、泌尿
外科
1、膀胱部分切除术
2、体外震波碎石术
3、膀胱损伤修补术
4、肾切除术
5、附睾切除术
6、输尿管、膀胱切开取石术
3、流行性出血热及其合并症的诊治
4、重症及耐药伤寒的诊治
5、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治。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
6、肝炎后肝硬化及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7、病毒性肝炎实验室检查开展项目:抗HAV-IgM、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定性及定量测定、抗HCV、抗HDV、抗HEV-IgM和抗HEV-IgG
1、食管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2、胃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3、结、直肠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4、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5、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6、乳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7、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8、晚期肿瘤临终关怀治疗及三阶梯镇痛治疗
附件一: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重点科室应同时达到一般科室的标准)
专科
一般科室
重点科室
一、内科
1.心血管内科
1、心脏骤停的抢救
2、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3、静脉临时起搏
4、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化治疗
5、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6、设立心脏监护(CCU)包括监测心、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独立的护理单元
7、高血压急诊抢救
2、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医源性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度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诊断和处理
3、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4、能测定TSH、FT3、FT4、Trab、TGab、TPOab。
1、开展糖尿病综合治疗(包括营养、运动、糖尿病教育及药物治疗)。能开展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包括各种剂型、胰岛素笔及胰岛素泵的应用)。各时段的血糖监测
7、血液/肿瘤内科
血液专业:
1、常见贫血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缺铁性、溶血性、巨幼细胞性)
2、各种白血病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5、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6、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7、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分类
3、复杂剖宫产术(疤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4、臀位助娩术、产钳术
5、死胎穿颅手术
6、质量指标要求
(1)剖宫产率<35%
(2)28周以前致死性及严重致残儿发现率>80%
(3)会阴侧切率<70%,伤口感染率≤0.5%
(4)产后出血率<4%,产后出血产妇死亡率为0
(5)子痫发生率(院内)<0.1%
(6)围产儿死亡率≤10‰
10、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11、儿童甲亢、甲减及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12、川崎病的诊治
13、心肌炎的诊治
14、哮喘的诊治
15、小儿结核病的诊断
16、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1、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2、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治
3、成功抢救各类型体克
4、小儿疑难杂症的诊断
⑴癫痫、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
⑵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9、深静脉穿刺置管常规
10、骨髓抑制患者处理常规
肿瘤专业:
1、规范化开展肿瘤的综合治疗
2、分子靶向治疗等
3、放射治疗
(1)设备条件
①普通模拟机1台
②治疗计划系统1套
③钴治疗机或电子直线加速器(含光子和电子线)1台
④光子和电子线铅挡块制作设备
⑤各种病人体位固定设备(包括热塑固定和真空固定)
(2)治疗技术
①各类恶性肿瘤的同中心照射
②各类恶性肿瘤的固定源皮距照射
③切线照射
④制作低融点铅挡块
⑤热塑固定体位和/或真空固定体位
⑥有电子直线加速器(含光子和电子线)(可选)
⑦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选)
⑧同步放化疗(可选)
二、外科
1、普通
外科
1、常见外科急腹症的手术处理
2、肝部分切除、脾切除术
3、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术
6、黄疸的鉴别诊断
7、开展肝穿刺诊断与治疗
1、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
2、开展ERCP或PTCD
3、开展内镜下治疗、取物、息肉治疗(圈套摘除、电灼术)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4、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治:具有处理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能力
4、内分
泌科
1、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甲亢危象的识别和处理。
5、直肠癌根治术
6、胆道镜检查及取石术
2、心胸
外科
1、肺叶及全肺切除术
2、贲门、食管下段肿瘤切除术
3、贲门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4、心包部分切除术
5、纵隔肿瘤手术
6、常见胸部创伤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