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文化和舞蹈审美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浅析李世东颜容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
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
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分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华文明史中一个特殊的现象: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竹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二)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英国著名学者,研究东亚文明的权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甲骨文中竹子符号的出现到竹部文字的创造和发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中国竹子文明的历史演进。
竹雕和舞蹈的特征浅析
竹雕和舞蹈的特征浅析竹雕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在本文中,将对竹雕和舞蹈的特征进行浅析。
一、竹雕的特征竹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手艺和精湛的技巧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赏。
竹是一种木质纤维,生长迅速且资源丰富,因此作为雕刻材料具有很大的优势。
1. 精细细节竹雕注重刻画细节和纹理。
因为竹子本身就有自然的腰节和纹理,雕刻师可以利用这些天然的特点来创造更加丰富和逼真的作品。
同时,竹子的轻质特性也为创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可以轻松灵活地刻画非常细致的图案和面部表情。
2. 刻画人物竹雕的主题和题材广泛,但刻画人物是其中最为精湛的一种艺术。
竹雕艺术家通过对面部表情、衣物饰品等细节的刻画,传达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探索,使得竹雕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活。
3. 厚重、质朴与石雕、木雕等相比,竹雕注重表现厚重和质朴。
由于竹子相对较软和脆弱,因此竹雕作品的线条和造型需要更加精细和严谨,才能表现出粗犷、含蓄的创作风格。
二、舞蹈的特征舞蹈是音乐和身体动作的组合,是一种表现和传达情感、思想的艺术。
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1. 节奏感舞蹈艺术强调音乐节奏与舞者的身体协调性。
无论是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才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和意境。
舞者的身体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都是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方面。
2. 表现情感舞蹈是表现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舞蹈艺术家需要通过优美的舞姿,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每个动作都需要精确且流畅,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3. 独特的艺术魅力舞蹈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它的独特性。
不同的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有的表现生动活泼,有的表现缓慢柔美。
无论是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粉丝。
综上所述,竹雕和舞蹈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都需要艺术家通过精湛的技巧和创作能力,表达自己对人性、生命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传统竹之文化竹文化
或宫室落成时的颂词,也比喻家族兴盛。《诗经·小雅·斯干》:“如
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 日月悠长。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的感情。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势如破竹 形势如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下面就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 节胜利,毫无阻挡。也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晋书· 杜预传》:“兵威已振,譬如 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关胜等众,乘 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 竹林七贤 魏晋年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 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 贤。 松竹梅——岁寒三友 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明程敏政有 《寒岁三友图赋》。 罄竹难书 罄:用尽。竹:古代用竹制成竹筒,用以写字。书:动词,写。用尽 所有的竹子也难于写完。原喻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完。也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 《旧唐书· 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4
· 竹鞭 zhúbiān (1) [bamboo root]∶竹子的根茎 (2) [whip made of bamboo]∶手柄部分为竹子的鞭子 · 竹笛 zhúdí [bamboo pipe] 竹制的笛子
5
· 竹筏 zhúfá 用粗竹子结扎成的筏子。也叫“竹筏子” 竹筏· 竹行 · 竹简 zhújiǎn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 竹篮打水一场空 zhúlán dǎ shuǐ yī chǎng kōng “竹篮打水“又作“竹篮打水一场空” 咳,这一 6 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梁斌《红旗谱》
民间体育竹竿舞: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民间体育竹竿舞: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竹竿舞是一种以竹竿为道具的舞蹈形式。
在竹竿舞中,参与者们挥动手中的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动作如虎跳、狮子戏、飞鸟、舞龙等,非常精彩壮观。
竹竿舞一般演出在户外,这样更能吸引众人参与和观看。
此外,在节庆、婚庆等重要场合,竹竿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文艺表演。
竹竿舞最初是农民们在劳动、生活之余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
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竹竿舞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传承角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不同地方,竹竿舞有不同的细节和特点。
比如,在重庆地区,竹竿舞以繁琐的移动和细腻的配合为特色。
在贵州黔南地区,竹竿舞则以轻盈的身材为特色,表现出美丽的乡村自然风貌。
无论是哪里,竹竿舞都透露着一种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出一种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
竹竿舞所表现出的不仅是体育精神,更多的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观和文化传承精神。
在竹竿舞中,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并且通过身体动作与竹竿相互配合,表现出对集体力量和协作的认同。
竹竿舞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强大、凝聚的民族力量,也是民族自信的象征和彰显。
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已经逐渐丧失了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而竹竿舞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得到了现代化的发展。
顺应社会的发展,竹竿舞现在已经融入到了各种公共活动之中,例如庆祝国庆、中秋节、春节等各种大型公共活动。
现代竹竿舞的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扬,更是一种文化创新和文化更新。
民间体育竹竿舞是一个深入人民群众、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融合体,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体育传统。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为人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作为中国特有的植物,其文化意蕴深厚,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竹子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来趣谈一下竹子的文化意蕴吧。
竹子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可以从其特性来解读。
竹子生长力强,茎秆韧性强,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顽强。
无论是经历风雨的竹子还是屹立不倒的中国人民,都展示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竹子又有山间清雅的特性,给人带来安静和宁静的感觉。
这与中国人追求内在修养、追求心灵自由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竹子在诗词歌赋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倾诉情怀的对象。
竹子的高洁、坚韧、独立的品质使其成为了古代文人的象征,也成为了诗人们借以表达情感和理想的载体。
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竹子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通过“白日依山尽”的描写,使人联想到山林幽静的竹林,给人以博大精深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竹子也被广泛运用。
竹子是中国传统书法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竹笔、竹炭被用来书写绘画,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竹子被用作乐器制作的原料,如笛子、箫等乐器。
竹子的空洞振鸣使其成为了演奏优美音乐的理想材料,象征着中国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
竹子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古代的园林建筑到现代的民居建筑,竹子都以其自然、朴素、独特的美感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竹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穿透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坚韧顽强、内敛安静的品格,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符号之一。
在竹子的文化意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传统艺术中,竹子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中国竹文化和舞蹈审美
中国竹文化和舞蹈审美竹文化所带给我们物我同一的现象就是近代德国美学家讨论最有影响力的移情作用,在一般德国美学家看来它是美学上的最基本的原则差不多一切美学上的问题部可以拿它来解管。
而我国岭南地区竹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舞蹈素材舞蹈艺术如何吸取竹文化的养分形成独特的舞蹈风韵至今很少有人深人研究过。
崎南竹文化历史悠久近几十午以来又有迅猛发展深深的打下历史的时代的烙印。
舞蹈如果能很好的吸取民间工艺与民间舞蹈的融合生动反映了岭南地区的民倍民风和民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实用价值。
而当代专业舞蹈家也把其创作视野投向竹文化在新的层面上实现了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专业艺术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可惜这两种融合,尤其是竹文化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其价值尚未被民倍学界和舞蹈界所充分认识。
而竹文化和艺人在当代条件下又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使这种民间工艺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作为教育工作者采取切实措施来抢救它发掘它对它进行较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明其史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以达到保护和弘扬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竹文化与竹工艺的历史考证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从认识竹种竹用竹到升化成文字绘画史艺作品、人格力量的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广为播散流传濡染不息。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竹文化的发源地正如着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史后认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先民们便开始认识竹和用竹;在新石器遗址有竹墙残迹证明在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竹就用于建筑在浙江发掘(距今5300-420C1年)有竹箩篮簸箕、箪等出土文物,证明竹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有5000年左右历史中国人用竹筷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历史,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一都江堰就是竹用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竹用十交逋是在20XX多年前的曲汉时期州竹干军事是在南宋以后竹用于造纸是始于晋代。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竹艺与竹艺艺术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竹艺与竹艺艺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文化节日。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赏菊、品尝月饼,并进行各种传统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竹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秋节文化的一部分。
竹艺既包括民间传统的竹编工艺,也涵盖了当代的竹艺艺术。
下面将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民间竹艺与竹艺艺术。
一、传统民间竹艺1. 竹编灯笼竹编灯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饰品之一。
它由竹篾编织而成,形状各异,寓意吉祥。
当晚,人们将灯火点亮,挂在室外,制造出浪漫温馨的节日氛围。
2. 竹篮竹篮是中秋节采摘果实时常用的工具。
竹篮的制作结构合理,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够保持果实的新鲜度。
人们常常将采摘的果实装在竹篮中,带回家中与家人一同品尝。
竹篮也成了中秋节出行的必备物品。
3. 竹筒竹筒是中秋节民间常见的竹艺制品之一。
人们饮用酒时,会使用竹筒作为容器,竹筒能够保持酒液的清香和口感,并给饮酒带来一种独特的体验。
在中秋节期间,竹筒常常和月亮一同成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二、竹艺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竹艺逐渐从民间手工艺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艺术家们运用竹子的纹理、色彩和韧性,创作出了各种独具特色的竹艺作品。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技艺,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呈现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
1. 竹编艺术品竹编艺术品是竹艺艺术中的一大特色。
艺术家用竹篾编织各种造型独特的艺术品,在中秋节期间,这些作品常常展示在艺术展览中,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2. 竹雕艺术竹雕艺术是竹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家们用精湛的雕刻技巧,将竹子雕刻成各种立体形象,如人物、动物等。
竹雕作品虽然以雕刻为主,但也常常涵盖了绘画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3. 竹制家居艺术品竹子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还能带来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艺术家们运用竹子制作家居艺术品,如竹椅、竹桌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种自然、舒适和艺术的融合。
竹艺与中秋节传统民俗的结合,成为了我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国竹文化的审美
或相连成片 , 独立成丛 , 或 多 特美学特征 ,如 口 叶大 , 又各具风 姿。 竹子以其丰富 翠绿叶 片间黄色 何 姿 多样 ,
阴
竹与 的 型 置 石 典 配
多彩 、 变化万千的 自然属性 , 形成 无 条 纹 的 花 叶 摆 竹 、 白竹;黄色竹秆间绿色纵 条纹的 黄皮花竹;绿色竹 菲 竹景 , 最具磅礴气势的是竹海 , 秆间黄色纵条纹的玉镶金竹, 等等。竹子以其清秀挺拔, 漫山遍野 , 耸绿叠嶂 , 秀色清雅 , 翠 秆劲枝疏, 凤尾森森, 摇曳婆娑的姿态色彩美, 加上这些 色可餐 。 日, 春 新笋遍地钻 出 , 翠绿 洒脱、 素雅、刚强、 高浩、古朴、 奇特之美, 更增添了神
维普资讯
从远 古时 代女娲 用 竹做 笙 簧 , 趣 的龙竹 、 刚竹
“ 羿射九 日” 使朋弓箭的神话传 说开 掸 娟挺秀 ,茎纹
始, 中国人种竹 、 用竹 、 爱竹 、 咏源自 、 如 弦 的 琴 丝 竹 、
中国竹文化的审美
等都 有深刻 的影响 。 优美的 自然景观
幽香四溢 ,婆娑
秀丽的香竹;体
碧玉妆身 ,翡翠裁衣 ,明净深 小多姿 ,玲珑别 邃, 四季常青 , 竹子以其挺拔秀丽 、 致 的蓬莱竹 、菲
湖 潇洒 多姿 、 一竹 多色 , 情趣盎然 , 独具风韵 丰 白竹 。 南
富的竹类资源 , 或枝柔叶 细 , 或竿矮 是 竹子的又一奇
芳 竹不美的风光。
枝叶满山伸展 , 生意盎然;盛夏 , 竹泻翠 ,林荫蔽 日, 秘色彩 ,而吸引游 人的注 目和好奇 ,增加审美感受 。 嫩 意味无穷的竹 景文化艺术 气候爽人;金秋 ,翠竹摇风 ,修 篁 日黛;隆冬 ,林寒涧
古往今来, 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吟诵, 竹子诗词 , 竹子绘 画和竹 天;风止时 , 娴静轻柔 , 幽深渺远 。晴 日, 天清气朗 , 绿 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 相互融合, 使竹景充满诗情画意, 使游 光闪烁 , 碧海耀金;雨天, 云缠雾绕,溟溟朦朦,竹影 景艺术相互渗透, 生成意境美、 画境美, 从而获得最崇高的审 婆娑 , 如墨似画。 无论何时置身于竹 海 , 都会心旷神怡 。 客在赏竹中, 美感 。古人云:“ 君子 比德于竹 焉。 ”竹子虚心 、有节 、坚
竹子有哪些传统文化和象征意义
竹子有哪些传统文化和象征意义?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吉祥、高雅、纯洁的象征。
首先,竹子被视为一种君子之花,具有高风亮节、谦虚正直、坚韧不拔等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竹子常常被用来象征高雅、清雅、孤傲的品格。
因此,文人墨客们常常在诗词歌赋中赞美竹子,借以表达自己的品质和情操。
其次,竹子也常被用于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来制作家具、乐器、画作等,进一步体现了竹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最后,竹子在民间文化中也有着广泛的象征意义。
例如,竹笋是春季的时令食品,被视为吉祥之物,能够促进健康和长寿;竹叶形状的剪纸、雕刻等民间艺术也常用来表达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总之,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视为一种高雅、纯洁、坚韧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中国文化视角下竹的艺术象征
中国文化视角下竹的艺术象征中华文化视角下“竹子”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具有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在舞蹈编创中运用竹道具,能够为舞蹈作品赋予不同的寓意,现一种回归生活本质的舞蹈意境。
1.实体象征实体象征是强调内外统一的象征,也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象征符号。
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形式,竹建筑也是中国竹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早期人们以竹材料构建“巢居”,后来经过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干栏”建筑形式。
各个民族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构建的实体建筑也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如傣族在建设房屋的时候都有“坡屋顶”,且建设材料主要就是竹子;黎族古老建筑物就是用竹子在溪谷树木或者山坡上搭建竹木结构的高架船形屋。
这些民族以实体象征的方式建设房屋,不仅是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民族特色的彰显。
2.符号象征中国竹文化符号的表现有三种,即竹宗教符号、竹文学符号、竹画符号。
第一,竹宗教符号。
自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就开始崇尚竹子,天师道曾视竹子为灵草,认为其具有延年益寿、送子等力量。
且傣族、彝族等将竹子视为自身的民族图腾,认为竹子拯救了祖先生命,以拜竹来祈祷孩子的平安成长、以拜竹驱赶病魔。
并且,还在建筑装饰中运用竹子浮雕或者竹纹图腾等,使竹子成为了民族特色的象征。
《墨香竹影中锋·祭》舞段的编创就是由此作为灵感。
第二,竹文学符号。
中国竹子的类型众多,不同竹子的生长环境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姿态、韵味等不同,如有阴晴雨雪之竹姿、四季更迭之竹态等,但这些竹子有着共同的象征性意义,即象征着正直、高贵、谦虚等,构成了情志与竹意向之间的文学符号象征,将人们清新淡雅的审美特征展现出来。
第三,竹画符号。
在古代,很多画家运用竹子传达高洁、坚贞、孤傲等意义,形成了独有的绘画风格。
《墨香竹影》编创者将当代创作手法与中华文化融合起来,运用墨竹画的方式体现万物轮回的主题象征,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中国传统竹编艺术竹韵之美艺术之雅
中国传统竹编艺术竹韵之美艺术之雅中国传统竹编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竹编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不仅具备了实用的功能,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
在经历了岁月的洗涤和发展的磨砺后,中国传统竹编艺术以其纯正而又富有创意的特点,成为了一门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
一、竹编的起源与发展竹编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载,早在战国时期,竹编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古代,竹篾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人们用竹篾编制生产和生活用品,如筐、箱、篮、椅、床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发展出各种不同的编织技法,并探索出了用竹篾编织精美艺术品的方法。
在南宋时期,竹编艺术达到了高峰。
当时的一些文人墨客喜欢用竹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念,竹编作品逐渐融入到当时的文化氛围之中。
从此,竹编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成为了一种具有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
二、竹编的特点与风格中国传统竹编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丰富:中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竹子广泛分布于中国各个地区。
不同的竹种具备了不同的特点和形态,使得竹编作品在形状和纹理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
2.工艺独到:竹编的编织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完成。
传统竹编工艺包括剥竹、切割、煮制、染色、编织、装饰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艺人需要精湛的技巧和耐心,方能制作出精美的竹编作品。
3.富有创意:竹编艺术家以竹子为材料,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各种形态各异的作品,如花鸟鱼虫、人物形象、器具等。
他们通过对竹编的拼接、折叠、绕组等手法,赋予作品动感和生命力。
4.生活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结合:竹编作品既具备了生活使用功能,如家具、日常用品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工艺,成为了艺术收藏品和装饰品,一举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竹编的艺术之雅中国传统竹编艺术无论是在工艺、形式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态度。
在舞蹈编创中竹道具运用的多样性艺术效果
在舞蹈编创中竹道具运用的多样性艺术效果(一)视觉审美视觉审美是舞蹈编创的重要要素之一,是否具备较高的视觉审美效果,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的表现力,也影响着观众对舞蹈作品的评价。
在舞蹈编创中通过对竹道具进行运用,能够起到良好的视觉审美效果。
第一,从竹道具与舞台空间调度的运用层面来看。
舞台空间的调度是编导运用竹道具与其他元素组合出来所呈现的艺术审美手法之一。
在编创过程中,舞者运用竹道具对舞台上流动位置进行填充,或对竹道具进行科学变换等,舞台构成的视觉效果会更加具有艺术审美性。
而运用队形在舞台空间的调度变化不仅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加强舞蹈的流动感和可视感。
在《墨香竹影中锋·祭》的舞段中,舞者通过竹道具的运用,形成一个完美的太极竹林阵,借助于舞台空间调度,对竹林阵由小到大进行变化,在确保太极图完整的同时进行流动,使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得到显著提升,为观众带来一种竹林阵内外环境持续变化的情景,对环境进行了烘托,带来了更为独特的艺术效果。
第二,从竹道具在舞台区域位置运用层面来看。
舞台区域总体可以分为六个,即前台右区域、后台右区域、前台中区域、后台中区域、前台左区域、后台左区域。
编导合理对舞台区域进行运用,能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视觉美感,而如果运用的不恰当,很容易导致表现力的下降,因此要注重竹道具在舞台区域位置的运用。
在舞蹈诗《墨香竹影》的最后片段中,光照射在用竹子串起来的太极竹图,插入一片绿色的竹叶,摆在了舞台的第五个区域位置,指向性的道具表现出了一种持续进行着的生命的轮回象征,是一种生生不息繁衍的现象,从而升华了作品主题色彩,增加了作品的精神内涵,推动了作品情感的延伸。
(二)舞蹈构图在舞蹈编创中舞蹈构图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内容,通过运用竹道具,能够将舞蹈的结构凸显出来,使整体舞蹈构图更为美观。
在《墨香竹影逆锋·轮》舞段中,编导编创的时候,对舞蹈构图进行了仔细斟酌,以双人舞中男女双方为太极的阴阳两面,在舞台中央静止站立,然后从上下场出场演员手中拿着小竹叶子到绿色竹子到竹竿在舞台上行走,又从竹竿到绿色竹子到小竹叶子的变换,从颜色到叶子的变化,层层叠叠的行进,好比是一段过往的回眸逐渐从眼前闪过,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由生长到凋零、又由凋零到生长的舞蹈构图。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作为物质,而且作为精神符号,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之中。
在中国,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本文将从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三个方面探讨竹子的文化意蕴。
一、竹的历史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极具历史意义。
竹子生长在水源充沛的山区,因而在中国的农耕时代中,竹子成为人们在山区中结实的建筑材料。
竹子具有优秀的物理特性,例如极佳的韧性,超强的抗压性和抗拉性。
因此,竹子经常用于建造桥梁、房屋、器具等等。
竹子在历史上用于制造战具,例如弩箭、矛、盾、盔等等。
韦编三绝的“章句跋扈”,就是用竹笺写成的。
历史上的屈原也是用竹简写下了《离骚》的。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还有深远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说,商朝时已有竹书凭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不仅扮演了一种基础性的材料角色,它还作为人们精神体验的基础化身。
古代诗词中,常常用竹子来形容忧愁、孤寂或清雅之感,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竹外”,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精神超越的境界。
竹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它代表着深邃、永恒、刚直、自强等内涵。
刚直而柔中有韧的竹子,成为了道教与佛教的一个象征。
竹文化是一种中式的文化体系,是一种高尚和自然的道德观念,更是一种孝敬和尊敬祖先的传统。
竹是中国文人、士大夫、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最为喜欢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品格高贵,枝叶纷繁,结实坚韧。
古人曾经说过:“夫竹,高而菲,俯则杀气盈庭,仰则皎洁寥翠。
”这句话表述了竹子的美好和气质。
竹子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不仅止于其优雅自然的外在形态,更体现在命运的承载之上。
竹子可以在贫瘠之地中生存,耐受风险,成为了一种生机与信仰的象征。
竹子在美学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优美的外表和内涵,竹子被誉为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广宁竹文化文字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广宁竹文化文字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引言:广宁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作为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竹文化发源地,广宁竹文化卓越地展现了竹的独特魅力与广宁地区的文化特色。
广宁竹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受到了广大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瞩目。
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和探讨广宁竹文化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该文化内涵。
首先,将从广宁竹文化的历史背景入手,为读者展现广宁竹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轨迹。
其次,将详细探讨广宁竹文化的主要特点,揭示其在艺术表现、工艺技术、经济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最后,将总结广宁竹文化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广宁竹文化的内涵与影响,深入领略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广宁地区的文化魂魄。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文化爱好者、学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进一步推动广宁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下面是一个关于广宁竹文化的文章结构示例: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广宁竹文化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首先,对广宁竹文化进行概述,说明竹文化在广宁地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情况。
接着,明确文章的结构安排,给读者一个整体的预期。
最后,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即通过深入研究广宁竹文化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揭示广宁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2. 正文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广宁竹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首先,介绍广宁竹文化的历史背景,探讨竹文化在广宁地区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竹文化的影响。
然后,详细阐述广宁竹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竹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方式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关系等方面。
当代舞剧《竹梦》的中西文化融合
当代舞剧《竹梦》的中西文化融合当代舞剧《竹梦》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合了西方当代舞蹈元素的创新舞剧。
该舞剧通过舞蹈、音乐、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竹”元素与当代人的情感体验,体现出一种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本文将从舞剧的创作背景、艺术表现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对《竹梦》的中西文化融合进行探讨。
一、舞剧创作背景:传统与当代的对话《竹梦》这部舞剧的创作背景,首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的情感意蕴以及西方当代舞蹈语言的借鉴与创新谈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竹被赋予了高洁、坚韧、清雅的象征意义,无论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还是民间艺人,都对竹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与创作形式。
而在西方当代舞蹈中,舞者们往往通过身体的表达和舞蹈语言来传递情感,探索个体与群体、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具有强烈的个人表达和审美追求。
《竹梦》将中国传统的竹文化与西方当代舞蹈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就成为对中国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也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一个缩影。
二、艺术表现:传统元素与当代语言的融合《竹梦》在艺术表现上,将中国传统的竹文化元素进行了巧妙的融合。
在舞剧的舞蹈语言中,舞者们的身姿、动作、肢体语言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如“竹枝”般的舞姿、柔中有刚的动作,仿佛在表达竹的高洁、清雅之美。
而在场景布景和服装设计上,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比如以竹为主题的舞台布景、配以中国传统元素的服装设计等,都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此舞剧《竹梦》也融入了西方当代舞蹈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舞蹈编排上,舞者们运用了现代舞的技巧和动作,展现了对人类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
舞剧中的音乐和灯光设计也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使得整个舞剧的氛围更加现代化,凸显出了对当代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相互借鉴,更是在创作和表现方式上的深度融合,让观众能够在欣赏舞剧的同时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三、文化价值:中西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竹梦》这部舞剧的成功上演,不仅仅是一个舞台上的艺术创作,更是对中西文化融合的一次实践与探索。
竹的美学风格
竹的美学风格
竹的美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之美:竹子作为自然元素,具有独特的自然之美。
其优美的形态、柔和的线条和清新的色彩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竹子的生长过程和自然环境也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韵味。
2. 简约之美:竹子的美学风格往往追求简约和朴素,以自然元素和本色为主,不做过多的装饰和雕琢。
这种简约之美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舒适的感觉。
3. 清新雅致:竹子常常被用来表现清新雅致的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通过竹子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来营造出一种高雅、清新、幽静的氛围。
4. 文化内涵: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美学风格上,竹子常常被用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和意境之美。
例如,在园林设计中,竹子常常被用来衬托建筑物的雅致和幽静,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总之,竹的美学风格是一种自然、简约、清新雅致和文化内涵的融合,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欢庆春节的烟花竹表演与舞狮舞龙
欢庆春节的烟花竹表演与舞狮舞龙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欢庆的象征。
在庆祝春节期间,烟花竹表演与舞狮舞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烟花竹表演展示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与创造力,舞狮舞龙则象征了祥瑞和喜庆。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两项欢庆春节的文化活动,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意义。
一、烟花竹表演1. 起源与发展烟花竹表演源于中国古代的焰火技艺,最早是为了驱邪辟恶,祈求平安和庆祝重大节日而燃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技艺逐渐演化,成为一种集美学、技巧和创意于一身的艺术形式。
2. 表演形式烟花竹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烟花表演和竹韵表演。
烟花表演以炫目的火花和绚丽的光影为特色,通过燃放烟花来展示美感和节奏感。
竹韵表演则以竹子制作的器具为主,结合灯光和音乐,展示了动态的舞蹈和高难度的技巧。
3. 文化内涵烟花竹表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象征着热闹、喜庆和吉祥,是春节欢庆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演的过程,人们传递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希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舞狮舞龙1. 起源与演变舞狮舞龙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古代的驱邪祈祥仪式。
人们相信舞狮舞龙可以驱走邪恶的力量,保佑平安和富饶。
随着时间的演变,舞狮舞龙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和表演形式,传承至今。
2. 表演形式舞狮舞龙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表演,需要两个或更多人扮演狮子和龙的角色,通过特殊的动作和配合,展示出狮子和龙的生动形象。
舞狮表演通常伴随着锣鼓和音乐的节奏,加强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
3. 文化内涵舞狮舞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除了表达对好运和丰收的期盼,它还传递着人们对家庭和团结的珍视。
舞狮舞龙的表演需要默契和协作,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综上所述,烟花竹表演与舞狮舞龙作为庆祝春节的重要活动,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团结精神。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人们传递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希望,并以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让我们欢庆春节,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的传统竹艺
元宵节的传统竹艺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除了欣赏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传统活动外,还有一项独特的艺术表演——竹艺。
竹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元宵节期间,竹艺更是魅力十足,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享受。
1. 竹艺的起源与发展竹艺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起源于中国的古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子的国家之一,而竹艺则是人们对竹子进行加工制作的产物。
从史前时代起,人们就开始运用竹子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例如竹筒、竹篮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竹编、竹刻、竹雕等多种技艺。
2. 元宵节中的竹艺表演元宵节期间,中国各地的庙会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竹艺表演。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灯谜竹艺。
在一些大型庙会或文化活动中,人们会用各种竹子制作巨大的艺术灯谜,将其放置在广场或街道上,供人们猜谜娱乐。
这些竹子灯谜形状各异,有的是动物形象,有的是古诗词,给人以视觉和智力上的双重享受。
3. 竹艺的传承和创新竹艺不仅仅是一门传统工艺,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竹艺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一些艺术家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激光雕刻、声光控制等,将传统的竹艺制作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众多惊艳的作品。
同时,年轻一代也在竹艺的创作中注入新的元素和思想,使传统竹艺焕发出更加活力的魅力。
4. 竹艺的文化内涵竹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竹子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品质,坚韧而柔韧,忍辱负重。
其次,竹艺传达了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简约的审美观念,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珍惜。
此外,竹艺还承载着乡土文化、民俗习惯等,在表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竹艺的现代应用除了在元宵节期间的表演中,竹艺在现代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竹子的纤维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优良性能,例如耐压、防腐、环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竹文化和舞蹈审美
竹文化所带给我们物我同一的现象就是近代德国美学家讨论最有影响力的移情作用,在一般德国美学家看来它是美学上的最基本的原则差不多一切美学上的问题部可以拿它来解管。
而我国岭南地区竹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舞蹈素材舞蹈艺术如何吸取竹文化的养分形成独特的舞蹈风韵至今很少有人深人研究过。
崎南竹文化历史悠久近几十午以来又有迅猛发展深深的打下历史的时代的烙印。
舞蹈如果能很好的吸取民间工艺与民间舞蹈的融合生动反映了岭南地区的民倍民风和民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实用价值。
而当代专业舞蹈家也把其创作视野投向竹文化在新的层面上实现了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专业艺术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可惜这两种融合,尤其是竹文化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其价值尚未被民倍学界和舞蹈界所充分认识。
而竹文化和艺人在当代条件下又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使这种民间工艺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作为教育工作者采取切实措施来抢救它发掘它对它进行较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明其史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以达到保护和弘扬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竹文化与竹工艺的历史考证
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从认识竹种竹用竹到升化成文字绘画史艺作品、人格力量的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广为播散流传濡染不息。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竹文化的发源地正如着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史后认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先民们便开始认识竹和用竹;在新石器遗址有竹墙残迹证明在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竹就用于建筑在浙江发掘(距今5300-420C1年)有竹箩篮簸箕、箪等出土文物,证明竹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有5000年左右历史中国人用竹筷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历史,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一都江堰就是竹用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竹用十交逋是在20XX多年前的曲汉时期州竹干军事是在南宋以后竹用于造纸是始于晋代。
竹与我国的文字文学艺术绘画等均有密切关系。
竹的文字符号最早出现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其后形成竹部首的甲骨文字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863-722)竹部首的文字就发展到960个竹是中国音乐诗文绘画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名人佳作。
晋代有竹林七贤,唐竹
溪六隐,晋代戴凯于公元317-420年就着有《竹谱》《笋谱》专着,文人画竹唐代日趋成熟宋代以后形成名派清代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流传后世。
从唐太宗起,后历代咏竹名家有唐代的李白杜甫自居易李贺李商隐刘禹锡、薛涛(女)宋代的苏轼陆游王安石范成大、朱淑贞(女);元代的赵孟俯;明代的唐伯虎:清代的郑板桥现代的方志敏,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王济夫及诸如多文人等均写了不少的咏竹诗文。
勤劳智慧的岭南人民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创造出巧夺天工美不胜收
的竹工艺。
在20XX多年的发展长河中博采盘长推陈出新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而且以工艺全面实用性强见长。
竹编竹郁竹雕竹饰各种工艺品迭800余种。
竹制工艺采用水竹和楠竹为原料,根据不同器物特点加工成宽窄厚薄不一的蔑丝采用不同技法工序编织出不同花色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_二、竹文化的特点与舞蹈审美
竹制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岭南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至今仍然是地方
经济的重要组威部分。
岭南竹制工艺采用水竹和楠竹为原料根据不同器物特点加工成宽窄厚薄不一的蔑丝采用不同技法工序编织出不同花色形状的日常生活
用品和工艺品。
竹郁作为传统竹工艺的精华广泛运用于竹家的制作中。
竹雕工艺根据竹蔸和竹根的天然形状与艺术表现特点进行雕琢修饰而成。
此外竹装饰作为一种现代综合工艺一方而采用郁制拼嵌等传统技法同时又大胆运用新工艺在室
内装璜上获得了集民族风格与现代情趣于体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竹的正直坚韧虚心有节常青象征着坚贞气节谦虚和操行。
末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源远流长的岭南竹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
禀赋表达了竹乡人民代代相传的崇高价值追求形成了色彩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
以艺术的美学原则为依据竹制工艺属于实用艺术而舞蹈属于表情
艺术。
实用艺术是较为普及的最为常见的艺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它的最大特点是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实用艺术另一个重要的审美特点就是特别注重表现性与开至式美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作品之中。
实用艺术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它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
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
艺术种娄这种多样忤与统一性使得人类的艺术领域更加丰富多采。
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多样性与统一性掌握名类艺术的基本规律和美学特征有
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
岭南竹艺深受南越文化熏陶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追求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
南越人相信灵魂是永生的死只是灵
魂脱离了躯壳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山川草木鸟兽等等亦皆有灵并且和人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
二是表现飘逸流畅的动态姜感。
南越艺术十分强调曲线弧线具有一种远动的态势例如青铜器中的升鼎南越人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将中原的鼎加以改创把直耳改为撇耳器腹加以束腰蹄足增添了兽面纹鼎周并附上数只爬兽。
化静为动化严肃为轻盈以柔美的线条改变了原来给人以压抑之感的礼器氛围。
动态美在漆画刺绣艺术上表现得更为洒脱,那些云纹气象纹和动物造型既奔放又多样。
如漆画常见的云纹就有十几种形态有的如云海滚滚有的像秋天的流云阵五有的像朵朵的飘云、这些回旋卷曲的纹饰难以捉摸给人一种飘逸之感。
竹制工艺品的这些特点与南越文化中的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知道舞蹈一个重要的起源就是宗教舞蹈,己直接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巫舞。
基于原始信仰的巫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文解宇》解释巫字的原型就是模拟一个人两袖作舞的样子意思就是以舞蹈沟通人神的人。
难看出,南越工艺品中追求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的特点与原始舞蹈有着其同的历史渊源。
舞蹈发展历史中伎乐舞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伎乐渊源于奴隶社会巾的女乐——也就是乐舞奴隶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
正是这些专事歌舞的女乐创造了奴隶社会中灿烂的舞蹈艺术使舞蹈摆脱了原始状态而日趋完整精美。
到周代女乐活动更加普遍。
在一件传世的战国画像铜壶盖上雕有位扬袖起舞的女乐形象她高髻长袖,情意绵绵大有乘风欲去之势。
另一件燕乐渔猎纹铜壶上雕有位正在击磐表演的女乐两袖轻举体态婀娜极为生动它使我们看到了三千余年前女乐的美妙舞态。
在南越工艺品中我们看到了伎乐舞蹈的婀娜飘逸造型同时也感受到了它动态流畅的舞蹈美感。
岭南地方竹制工艺品与南越工艺品一脉相承继承和发扬了南越工艺品的这些优点充分发扬了竹子的材质特点在艺术创作方式和抽象表现力上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如岭南竹制工艺品仙鹤描绘了一群形志各异动作优雅的仙鹤嬉戏的场景。
竹制上艺品竹龙用夸张的方式描绘一条神话故事中腾云驾雾雷霆万钧的神龙的彤象。
竹制工艺品回娘家用写实的方式定格了一幅农家妇盘带着小孩喜气洋洋的回娘家的照片。
三、竹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体现
苏东坡曾有诗云:查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
nbsp; 古哲有云:食色性也,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物质需求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繁衍。
而这两方面也就成了民俗舞蹈中表现得极为频繁的主题。
和生产劳动相关联的歌舞活动,可说各族都有只是农业地区多表现丧事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舞蹈如汉族的社火秧歌采茶壮族的蟆拐{青蛙}舞布依族的牛王舞等等。
而在山区猎民中则多祭山神和拟兽舞蹈如怒族的香巴嗄(措神舞)鄂伦春族的祭(山)神会,鄂温克族的熊舞等等。
依海为生的渔民则有各种表现水族的舞蹈和祭祀海神{如东南沿海的妈祖)的舞蹈如福建的《舞九鲤》海南的《祭海舞》等等。
岭南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如反映竹乡生活劳作的舞蹈作品《竹乡情韵》作品通过描绘竹乡妇女编织竹垫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中朴素的爱情故事,勾勒了岭南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风貌。
作品大胆运用清新淡雅的竹林为背景着意刻画了一幅淡泊恬静的竹乡风景,很好的体现了岭南竹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华竹文化的精神风格。
竹制工艺竹文化和舞蹈艺术三者主间休戚相关血脉相连的内在,既是由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是由岭南地方特殊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共同演化的结晶。
它深受南越文化的影响,是南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北京舞蹈学院编创的舞蹈《竹韵》也充分表现了竹的风格特点和竹文化的深刻内涵未曾出土尚有节极至凌云尚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