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学复习知识点.doc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A. 政治和文化B. 经济和政治C. 经济和效益D. 政治和历史2、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
A. 捐税B. 公债C. 国家预算D.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3、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是在〔〕制下财政范畴的延伸。
A. 奴隶B. 封建C. 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4、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形式一般采用〔〕形式。
A. 货币B. 实物C. 劳役D. 货币和劳役5、财政属于〔〕范畴。
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6、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财政部门B. 党政部门C. 国家或政府D. 各级人大7、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 社会产品B. 折旧基金C. 职工劳动报酬收入D. 剩余产品价值8、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A. 维护政权需要B. 人民生活需要C. 经济建设需要D. 社会公共需要9、收入分配的目标是〔〕。
A. 平均分配B. 公平分配C. 共同致富D. 增加收入10、以下不是财政的职能的是〔〕。
A. 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统筹兼顾D. 稳定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属于〔〕。
A. 历史范畴B. 政治范畴C. 分配范畴D. 经济范畴2、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开展,人类社会存在过〔〕。
A. 原始社会财政B. 奴隶制国家财政C. 封建制国家财政D.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E.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3、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
A. 官产收人B. 赋税收入C. 专卖收入D. 特权收入E. 贡物收入F. 国王土地收入4、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是〔〕。
A. 军事支出B. 债务支出C. 行政经费支出D. 社会经济支出E. 国家机构支出F.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5、财政的一般特征是指〔〕。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B.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C.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 财政表达着特定的分配关系6、以下各种需要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有〔〕。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财政与金融财政》期末复习资料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名词解释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1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1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1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1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
1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1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财政金融学教程 第4章 税收的形式特征与

品的影响,它表现为政府对个别商品课税后, 引起市场上课税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导致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 相应地增加非税商品的的需求量。
二、税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即对工薪课征 的税收所产生的增加劳动者闲暇时间而减少劳动 力供给的影响。
(2)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即对工薪课征 的税收所产生的增加劳动者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劳 动力供给的影响。
(3)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净效应,它取决于上述两 种效应孰大孰小。
• 税收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企业课征的社会 保险税会提高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从而导 致企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价格 的提高会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企业劳动力 的需求 :(1)替代效应;(2)规模效应。
1. 税收的价格效应。对商品课征的流转税会造成
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相分离。在商品的需 求具有一定弹性的情况下,政府对该商品课征 流转税,税负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的; 生产者虽然可以通过抬高消费者价格的方式将 一部分税款转嫁给消费者负担(表现为消费者 价格的提高),但生产者自身也要负担一部分 流转税(表现为生产者价格下降)。
第4章 税收的形式特征与作用
•税收的形式特征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超额负担与性,即国家在取得收入时凭借的是手中的政
治权力,而不是凭借产权或债权。
• 无偿性,即国家向纳税人征税不需要做任何直接
的返还。但它有一定限定条件。
• 固定性,即国家在征税以前要通过立法预先规定
四、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政府主导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且这种政
财政与金融题库1章

第一章财政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D )。
难度3A维持政权需要B人民生活需要C经济建设需要D社会公共需要2.财政分配的主体(A )。
难度3A国家B家庭C企业D个人3.从财政分配的实际情况来考查,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C )。
难度6A社会产品的全部B剩余价值的全部C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社会产品中的一部分4.以下不属于财政基本职能的是( D )难度3A资源配置职能B经济稳定的职能C收入分配职能D行政管理职能5.在财政分配中,( C )•居于主动的支配地位难度3A企事业单位B居民个人C国家D中央政府6.公共产品具有( D )特点。
难度6A竞争性B排他性C有偿性D非排他性7.财政分配的对象,从价值形态看,包括(D )。
难度6A、CB、V+CC、MD、C+M+V8财政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B )难度9A.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B. 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C. 经济条件和效益条件D. 政治条件和历史条件9国家财政的发展顺序( D )难度3①奴隶社会国家财政②资本主义国家③社会主义国家④封建社会国家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10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 A )难度3A. 捐税B. 公债C. 国家预算D.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11关于财政的基本特征以下错误的是( B )难度6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指分配的决定者B.财政分配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C.财政分配的本质是分配活动D.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1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 )难度3A、MB、VC、M+VD、C13以下不是财政职能的是( C )难度3A.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统筹兼顾D. 稳定经济14以下不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是( D )难度6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提供上的“免费搭车”D.竞争性15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B ) 难度9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弗里德曼16财政属于( C )难度3A、经济范畴B、历史范畴C、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D财政范畴17影响财政收入最基本的因素是( A )难度3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职能范围C.经济体制和分配政策D.价格18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是( C ) 难度9A.自然环境保护区B.路灯C.闭路电视节目D.公共电视节目19下列属于纯粹公共产品的是( C )难度6A.公共汽车B.高等教育C.国防设施D.高速公路20财政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难度3A.调节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B.调节资源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C.调节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之间的配置D.调节资源在城乡与政府之间的配置21.在一定时刻能够同时使多个人受益的产品叫( A )难度6A公共产品 B.社会福利产品 C.私人产品D社会产品22、下列哪个属于财政现象( D )难度6A小王在超市里购买零食B小王购买车票回家C某家庭支付上个月宽带费用80元D王大爷获得政府专项补助500元23、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比较,具有的特点是(C )难度3A、排他性B、单一性C、非排他性D、竞争性24、“市场失灵”可能会出现在下列那些领域(A )难度9A、大型基础设施建设B、兴建农贸市场C、城市公交D、能源供应25、对于财政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 C )难度3A、是经济范畴B、是历史范畴C、是生产范畴D、以国家分配为主体26、公共财政的领域应该是( C )难度6A、计划经济的领域B、社会福利的领域C、市场失灵的领域D、国有经济的领域27、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是(C )难度3A、一切经济主体的收支活动B、税收C、政府的收支活动D、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28、财政分配的主体是(C )难度3A、企业B、经济主体C、政府D、执政党29、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B )难度3A、社会产品B、剩余产品C、公共产品D、私人产品30、公共财政的制度特征是( C )难度9A、公共财力B、公共福利C、公共预算D、社会公平31、市场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 C )难度6A、政府B、企业C、市场D、政府与市场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主要区别是(ABC )。
中专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中专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财政与金融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们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专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财政与金融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文将对中专财政与金融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财政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国家预算、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一、财政1. 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是指国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制度,以达到对国家经济的调节、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活动。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通过税收、国债等方式获取资金,用于国家的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
2. 税收制度税收是国家对居民和企业收取的一种强制性的财政收入,税收制度包括税种、征收对象、税率和征收程序等内容。
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等,不同税种对不同的征收对象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税率。
3. 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数额和安排,它是国家财政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审计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1.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向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
金融机构的职能包括资金的融通、风险的分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调节等方面,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等目标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通过这些手段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3.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政府机构进行资金融通和交易的场所,它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和投资的渠道,促进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中专财政与金融知识点的一些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分别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收入分配职能,则是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给予补贴和救助。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他人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好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的使用。
常见的公共物品有国防、治安、路灯等。
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
满足公共需要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资金。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资金的无偿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政策目标等。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国债、收费等。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作用。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1. 概述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获得和使用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财政政策等。
通过学习财政学,可以了解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等目标。
2. 财政收入2.1 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常见的税种: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的功能:调节经济、分配财富、稳定金融等•税收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利原则2.2 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费•政府收入的其他来源3. 财政支出3.1 政府支出分类•行政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军事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3.2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效益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节约效益等•政府支出的优化和调整4. 财政预算4.1 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的定义和特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4.2 财政预算的结构和要素•财政预算的收入部分和支出部分•关键要素:收入估计、支出安排、财政平衡、审议和决策5. 财政政策5.1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经济、促进就业等5.2 财政政策的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主动财政政策和被动财政政策5.3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调控方式•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债务政策•金融政策6. 财政学与实践6.1 财政学与国家治理•财政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政府部门如何发挥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6.2 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财政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贡献以上是财政学的复习资料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财政学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概论第一篇金融基础篇第一章概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金融者,国之大事也,安危之地,兴衰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经济中的货币•货币与经济运行•货币与经济周期•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二、经济中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如中央银行、证监会)三、经济中的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含义与职能*****•货币的含义****–货币与通货的区别•通货:钞票+硬币•货币:范围更广,包括支票等–货币与财富的区别•财富:还包括有价票据、土地、房屋、汽车等•货币:范围较小–货币与收入的区别•收入:流量指标•货币:存量指标二、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储藏•支付手段第二节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未来的趋势:电子货币第三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制度的优缺点不要求掌握)•规定本位货币与货币单位•规定发行与流通程序•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一、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金银同为本位货币,不规定交换比率•双本位制:规定金银交换比率–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制:金银地位不平等二、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纸币本位制•建立原因•特点•优缺点分析第四节货币的计量(M0、M1、M2掌握)•M0:通货•M1:M0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储蓄与定期存款•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第三章利率(计算题)第一节利率的分类•年利、月利和日利•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第二节 复利与终值 (掌握)• 单利与复利–单利的计算公式:TV n =P (1+r n ) TVn 终值 P 现值 r 利率 n 年数(期限)– 复利的计算公式:TV n =P(1+r)n第三节 现值• 现值的概念:PV=1/(1+r) n• 系列现金流的现值:• 一年以内多次计息时的现值:m 一年内计息次数计息间隔与现值数额(三年后的100元,贴现率为12%)计算间隔 现值nn r A r A r A PV )1()1(1221++⋅⋅⋅++++=nmnmr A PV )1(+=年71。
财政与金融 知识点整理

财政与金融(一)概念:1.公共财政P3: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收支活动叫“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收支活动则应称为“公共财政”。
市场体制下的政府收支活动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即:政府通过支出向公民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支出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政府收支预算的确定要经过“公共选择”程序,政府的一收一支要接受“公共监督”等等。
)2.公共产品P4 :是指一种商品或劳务,当他供某一人使用时也能为其他人所利用而无需花费额外的成本或费用。
3.公共产品的特征:(1)消费的非排他性。
即某些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不会阻碍其他人同时对该产品的消费,或者要想阻碍的话成本很高。
形成“免费搭车者”。
如国防、环境保护、灯塔等。
(2)消费的非竞争性。
即某些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
(3)效益的外溢性。
即这种产品的消费不仅可以使消费者本身受益,而且可以使其他人也间接受益。
4.经常性支出P16: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包括政府雇员的工资薪金支出、为政府雇员交纳的社会保险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社会保障津贴支出等)5.资本性支出P16:指政府用于资本项目的指出。
(包括政府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支出、政府战略储备支出,用于资助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或增加企业金融资本支出等。
)6.购买性支出P16: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或劳务而形成的支出。
7.转移性支出P16:转移性指出是指不同级或同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性支出。
8.税收的消费替代效应p51:指税收对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影响,它表现为政府对个别商品课税后,引起市场上课税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相应地增加非税商品的需求量。
9.税收消费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的激励纳税人增加收入的效应。
财政学复习

一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一)由来和发展公共财政学(Public Finance),或者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20世纪30年代之后,政府广泛干预经济活动,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原有财政学基础上拓展而产生的。
(二)研究对象-―政府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部门两类经济主体:公共经济部门(Public Sector)私人经济部门(Private Sector)公共经济部门是指政府,私人经济部门是指家庭和私人企业。
“私人”与所有制无关公共部门按覆盖范围的从小到大又可分为四个层次:⌝中央政府:最狭窄范围的公共部门,通常包括所有中央级政府的各个部处等行政机构以及中央政府的其他机构和组织⌝政府:一国所有政府部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统一非金融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Non-financial Public Sector ,CNFPS):政府和非金融公共企业;⌝统一总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total Public Sector,CTPS):政府、统一非金融公共部门外加公共金融部门二、市场、政府与公共财政(一)、帕累托最优、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二)、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有效环境在没有政府的经济运行中,市场体系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要有特定的环境,主要包括:1.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2.所有行业的成本是递增的.3.排他性原则.4.不存在公共产品.5.完全的信息.6.完全的流动性.3、市场失灵及其表现(一)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⒈公共产品问题⒉外部效应问题⒊竞争失效和规模收益递增问题⒋市场不完全。
不完全市场存在的主要领域:⑴保险市场⑵资本市场⑶互补性市场⒌信息不完全⒍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二)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1.失业问题2.通货膨胀问题(三)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帕累托最优收入再分配”个人间的相互依存的效用函数是一种外部性形式4 政府干预及经济活动范围(一)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刘方军一、名词解释1.预算外资金是指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
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安排使用。
2.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3.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4.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也就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一般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重要手段。
7.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社会消费性支出指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非生产性积累和保证各级政权履行职能所需的各种经费的支出。
9.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10.财政管理是在认识财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以及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约束和引导财政工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活动。
二、简答题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1.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部分。
(1)财政收入中来自价值C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折旧基金已全部交给企业管理使用。
(2)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向个人的征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居民购买的国库券;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税收转稼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财政学知识点(1)

财政学知识点(1)名词解释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购买性支出:与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换相关联的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转移性支出: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
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收支两条线”管理:针对原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
核心内容: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提高。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Eg>1,财政支出增长速度>GDP 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比例。
纳税人:纳税主体,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税收客体;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课税标准:课税依据;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
税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例。
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
按征税对象的数量单位直接规定的征税数额。
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
课税对象数额↑,税率↑。
税收能力: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
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行政管理支出(一般性支出):用于国家各级政权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职能所支付的经费。
影响因素: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管理费的使用效率。
——选择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or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022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

2022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5.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的、无偿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6.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7.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8.公募法:亦称公募拍卖法、公募投标法,即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
9.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的费用的资金。
10.政府采购:又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11.行政管理支出:是指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12.国防经费支出:是指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13.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4.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15.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
16.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关于各类银行及其各级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
17.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1、 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 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 C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2、 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 ) DA 、税式支出B 、公共定价C 、政府担保D 、转移支出3、 公共生产并公共提供国防的优点不包括: BA 、 能灵敏及时地提供国家所需的军事科研成果和装备B 、 有利于挖掘新一代武器装备的技术潜能C 、 及时提供各类军事人才D 、 保密性很强4、 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 )履行职能所需的经费: D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B 、行政管理机关C 、司法检察机关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5、 国防支出的规模以( )来衡量。
CA 、 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例B 、 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C 、 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比例D 、 国防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6、 不属于国防支出外部效应的是: DA 、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B 、促进民用科技的提高C 、拉动国内需求D 、推动军事人员教育的发展7、以下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DA 、 随着一国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应增加行政管理支出也是自然的事B 、 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具有刚性。
C 、 行政管理支出属于消耗性支出,不直接创造财富。
D 、 在财政支出总量不变或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不会有较大变化。
8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 )承担。
BA 、农民个人B 、国家财政C 、银行贷款D 、社会集资A 、财政拨款B 、个人付费C 、商业保险D 、银行贷款 11、计划免疫是一种: AA 、纯公共产品B 、准公共产品C 、私人产品D 、劣值品 12、高等教育是一种: BA 、私人产品B 、 准公共产品C 、纯公共产品 9、 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 A A 、社会消费性支出 B 、积累性支出 C 、转移性支出D 、生产性支出 10、 公共卫生的资金筹集主要由( )来解决。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财政总论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
理解:(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为市场自身存在缺陷,所以需要政府进行调控。
但是政府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处理与市场的关系。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市场的调控程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己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一,政府应当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形成各种各样的市场。
其二,制定好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形成公平竞争,才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三,用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自然和社会资源。
其四,宏观调控市场。
当市场失灵,市场自身的自净能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政府就有必要干预市场、调控市场。
调控的方法合法、市场化。
学会用市场的方法、用法律的方法来调控市场。
其五,做诚信政府。
面对市场,政府应当讲信用,应该在市场中让老百姓意识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
3、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只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主要手段:【1】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加强税收调节;【3】通过转移性支出。
(3)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至于达到充分就业,并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4、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洛仑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财政与金融学重点内容

一、如何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一)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二)改革“基数法”,推行零基预算三)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二、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方式1.加大改革力度,改变国家财政包揽过多的分配局面。
这方面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①大力削减对城市居民的有关福利性补贴。
②治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范围③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制度进行改革。
2.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行政人员和经费的膨胀。
3.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
4.着力强化国家重要产业和领域的财政投资,增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后劲。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哪些工具财政工具:(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预缴进口保证金;⑥其它政策工具。
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2015年财政与金融入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2015年财政与金融入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2015年财政与金融入学考试复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财政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是(C)A.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B.分配方式是国民收入再分配C.分配主体是国家D.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2.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属于(B)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补偿性支出D.积累性支出3.竞争性项目的主要投资者是(B)A.政府B.企业C.个人D.事业单位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A.社会福利B.社会救济C.社会保险D.财政补贴5.从根本上讲,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于(A)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本能机能范围C.价格变动D.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6.更为广泛地被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是(A)A.“成本—效益”分析法B.最低费用选择法C.“公共劳务”收费法D.“投入产出”比例法7.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和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等支出称为(C)A.农林、水利、景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付出B.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C.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D.农林、水利、景象等部分的事业费付出8.一般而言,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D)A.个人消耗的需要B.公民消耗的需要C.企业消费的需要D.社会公共需要9.我国现行税种体系中,印花税属于(A)A.行为课税B.财产课税C.所得课税D.商品课税10.发行期限在1-10年之间的公债是(B)A.短期公债B.中期公债C.长期公债D.无期公债11.把政府的全部预算收支加以汇集,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的政府预算称为(A)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绩效预算D.零基预算12.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是(C)XXXC.商业银行D.信任公司13.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A)A.8%。
财政学知识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 3.政府补助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知识点(46个)第一章1、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思路国家职能——为完成国家职能需筹集资金——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社会成员有共同需要——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国家提供——国家融资2、“看不见的手”原理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3、帕累托效率概念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4、市场失灵的5个领域(1)公共品和外部性(2)收入分配不公(3)经济波动(4)垄断(5)信息不完全5、政府的两种类型(1)仁慈的政府:政府是大公无私的(2)利维坦政府:政府也是自私自利的6、财政有哪三个职能,如何理解这三个职能。
三个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其中: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财政提供公共品;财政补贴正外部性,对负外部性征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税收调节、转移支付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财政稳定和发展职能: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7、公共品的两个特征为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路灯;国防)8、三种公平观为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9、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概念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G=A/(A+B)经济含义: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10、自动稳定器的概念(1)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税收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会促使经济回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
(2)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
1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实行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时实行增税、减少财政支出第二章1、林达尔税制:提供公共品要全体一致同意,每人所承担的成本由自身需求决定。
2、“多数人暴政”问题指多数投票规则使少数人的利益遭到忽视的政策3、投票悖论问题(1)投票结果不一定反映投票人的真实意愿(2)投票规则往往决定投票结果,所以投票中不能忽略投票规则的制订4、中间投票人定理指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
5、尼斯卡宁官僚模型(1)官僚追求权力和地位最大化,权力和地位的大小与财政预算规模正相关,所以官僚的目标是追求预算最大化;(2)为追求预算最大化,官僚们有动力在宣传上花费大量力气,夸大项目的效益,使得公共支出过大。
6、林赛模型(1)公共支出规模由官僚决定;(2)官僚们只能对很少一部分公共事物有切身感受;(3)对于官僚没有切身感受的公共事物,其效益往往被低估,因此公共支出过小。
1、瓦格纳法则前期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增长呈S;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数值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缓慢增长直到一个最高点;至此,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波浪形稳定在最高点处2、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2)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3)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转向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且增长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结构关系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购买性支出中的经常性支出,而转移性支出远少于发达国家第四章1、我国行政管理费过高的原因、表现和改革2、不同类国家教育支出结构差别高收入国家注重初等教育,低收入国家注重高等教育1、BOT投资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在标准的 BOT 模式中, 私人财团自己融资来设计、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并根据事先约定,经营一段时间以收回投资。
经营期满,项目所有权或经营权将被转让给政府。
2、基础设施与一般产业投资的关系(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欧美模式基础设施的发展是由于一般产业发展受限后被动进行的,由一般产业拉动基础设施日韩模式先主动发展基础设施,然后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一般产业,由基础设施拉动一般产业3、三农包括农村、农民、农业4、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粮食收购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粮食蛛网模型第六章1、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1)现收现付式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2)基金式包括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
完全基金式: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养老储备金,储备金应满足未来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
部分基金式:指当期缴费一部分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支出,另一部分用于养老储备金。
第七章1、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税收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国有资产权益收入(税利债费)2、宏观税率宏观税率=(税收收入/GDP)×100%3、拉弗曲线反映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收入就越多,但当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不增反而减少。
政府税收收入最高时对应的税率称为最优税率。
第八章1、税收三性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税收原则中的效率原则和能力原则效率原则:当市场价格合理时,征税不能扭曲市场价格,比如:对于一般商品,税率应该相同;当市场价格不合理时,征税应当调节其价格。
比如:对于烟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商品应征更重的税。
能力原则:谁纳税能力,谁多交税。
纳税能力标准:收入、消费、财富3、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转嫁形式:前转——提高销售价格后转——降低进货价格税负归宿:最终承担税负者,一般认为商品税最后由消费者承担第九章1、税收按课征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2、我国最大的税种为增值税。
3、流转三税指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种税。
4、增值税的三种类型及含义。
(1)生产型增值税:购入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不许抵扣(2)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抵扣购入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但抵扣额仅限当年计提折旧的部分负担的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购入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允许当年全部抵扣5、我国当前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6、增值税纳税人的两种类型及税率。
一般纳税人:(1)基本税率17%;(2)低税率13%,适用于生活必需品、图书、农业生产资料小规模纳税人:3%7、我国海关规定的原产地标准。
(1)全部产地生产标准(2)实质性加工标准:经过几个国家加工、制造的进口货物,以最后一个对货物进行经济上可以视为实质性加工的国家作为货物原产国。
实质性加工是指产品加工后,在进出口税则中四位税号一级的税则归类已经有了改变,或者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产品的比例已超过30%及以上的。
(3)所带配件按主件确定8、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基本税率: 25%优惠税率:(1)小型微利企业:20%(2)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9、个人所得税的两种类型及我国目前采用的类型。
综合个人所得税:把个人各种所得都纳入课税范围一起征收的所得税。
分类个人所得税:把个人所得按一定标志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分别课征。
10、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略第十章1、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和方式模式:我国实行集中采购方式:我国主要实行招标采购2、政府采购协议(GPA)即协调各国政府采购所签订的协议3、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公共品,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事项提供,如:国防、外交、全国性项目建设、社会保障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性公共品提供,如:城市建设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中央税——关税、消费税地方税——营业税及各小税种共享税——增值税(75:25)、企业所得税(60:40)、个人所得税(60:40)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金融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1、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M0、M1、M2的范围M0 = 现金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 = M1 +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M3 = M2 + 金融债券+ 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4、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属于金属货币制度中的单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即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5、四种基本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相互提供的信用,如赊销、预付定金等,是一种直接信用(2)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提供的信用,不受商品流转的限制(3)国家信用:以政府为债务人的借贷行为(4)消费信用:企业、银行等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有分期付款和信用卡6、普通股和优先股、蓝筹股普通股和优先股都代表持股人是公司的股东。
相对于普通股,优先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优先享有股息,且一般是固定的;(2)优先剩余财产索取权;(3)一般不享有经营管理权蓝筹股:指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7、可转换债券、远期合约、期权(1)可转换债券: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公司债券(2)远期合约:指交易双方分别承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购买和提供某种标的物,并事先签订合约,确定价格,以便将来进行交割。
(3)期权:是一种合约,由合约卖出者提供合约,收取期权费。
而合约买入者支付期权费,拥有选择权,即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第二章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1)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由资金需求者直接向资金供给者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筹集资金,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是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仅充当媒介并收取佣金。
(2)间接融资: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从资金供给者处吸收存款,并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并无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单利和复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1)单利:本金利息之和=本金+本金×利率 ×期数(2)复利:A=P(1+r)n注:A :本利和 P :本金 r :利率 n :期数(3)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3、票据贴现计算4、LIBOR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5、股票内在价值计算原理如果股息D 不变,利率r 也为常数,则有:当n 为无穷大时,则有:6、股票价格指数含义: 将多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以某个时期为基期,确定基期的股票价格指数为100,以后各时期的股票平均价格与基期相比,计算出的百分数,即为该时期的股票价格指数nn n r r )1(D )r (1D 1D P 22211++++++=Λ])1(11[D P n r r +-=rD P =7、标准普尔评级体系信用评价标准,AAA最强,D最弱8、国债限额指标(1)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国际公认警戒线:60%(2)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国际公认警戒线:3%9、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1)看涨期权:指在约定的未来时间内按协定价格购买若干标准单位金融工具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