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人物的作用和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中人物的作用和地位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本文来自:全国艺术才能培训中心()详细出处参考:
/pxzx.asp?id=122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
“人”是银幕和屏幕形象的主题.作为一名导演必须掌握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规律和方法.只有将人物这个主题,塑造得深入得当,这样创造出来的影视作品才会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影视作品其实就是一种声话结合的艺术,由于这样的特殊性,它就不同与戏剧作品对于人物塑造所要求的夸张,而更是注重人物的真实.比如在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对于陈蝶衣这样一个人物塑造来说,陈导演选择来张国荣来演绎这一角色,就很注意对人物真实行为习惯的把握;陈蝶衣这样一个在京剧中扮演“花旦”的人物,由于生活坏境的因素,他的性格更偏向女性化,以致于他对其师兄段小楼有一种埋藏在心底深处的“爱意”,这样的一种同性恋情节,如果没有一种真实生活体验,演员是很难以掌握好人物本身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张国荣本身也是一名同性恋者,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于他很好把握陈蝶衣这一复杂的人物角色,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张国荣天生的忧郁气质使他更符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所以由他饰演的陈蝶衣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角色本身痛苦的内心挣扎,从而成功的塑造了陈蝶衣这一经典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成就了一部经典的电影。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总是能塑造出几个鲜活的人物,人物立住了,反映在银幕上,则会让观众铭记在心,多少年后都会记忆犹新,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外在的人物形象一步步展现出来的。性格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对于电影艺术来说,人物的肖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人物性格的载体,观众是要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孔子曰:“动于中而行于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人物内在性格的微观世界往往是通过肖像来显现的。所以,好的银幕肖像的刻画,应当在人的相貌形态、衣着打扮上让观众窥见人物的性格。就像在路学长导演的作品《卡拉是条狗》中的二子,外表是个干瘦、邋遢、说话言不由衷、做事有头无脑、在大城市缺乏安全感勉强活着,留着凌乱的头发和两撇小胡子的工人形象,他怕老婆,对儿子不管不问,厌恶儿子的时尚装束,唯一在乎的就是一条叫做卡拉的狗。二子的一出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性格如此独特的二子,又天生一副委琐的面孔,使得二者相得益彰。人们看到如此“经典”的人物肖像,马上就会产生触摸人物内心的欲望。当然,这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离不开演员葛优的本身魅力。从葛优的戏路来说,他很擅长去揣摩小人物的生活心理状态,由此去找到突破口,演绎出让观众既觉得有趣,又觉得贴近自己生活的人物形象。
任何人物形象都不可能独立于当时社会真实的历史状况而存在。所以作为导演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必须的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影响”的重要性;但凡经典的影视作品,其导演总是借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当时真实社会状况,从而来表达更深层次的认知思考与人文关怀。在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中,以“二二八事件”为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深刻的刻画了以林文雄一家为代表的台湾人民,在台湾光复以后对国民政府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状态的变化,由林家三兄弟的人物命运折射出台湾人民在那一时期的悲惨遭遇,从而表达出了导演对国民党的威权统治进行的深层思考,也体现出了其对台湾人民的深切人文关怀。
导演本身对于人物的塑造,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功与否;所以任何一个导演在这个方面都显得十分的谨慎与认真,如何既要从人物本身当中寻找出吸引观众的突破口,又要很好的表现自己深层的社会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电影工作者认真的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