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总复习资料[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第一章绪论1.农业与环境监测和分析对象的特点:①样品对象的广泛性和多样性;②对象的微量性和特殊性;③组分的复杂性;④组分含量的多变性和分析速度要求的特殊性2.仪器分析的性质和特点:仪器分析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分离分析方法。
特点:①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②选择好(反应强、相互干扰少),测定干扰少或容易克服;③测定的灵敏度极高;④准确度极高;⑤测定时消耗样量少,一般不破坏待测式样。
3.★分析仪器的分类:①电化学分析法——依据其具体的电行为(必须首先建立化学电池),分为:电位分析仪器—电位分析法(定性,定量:能斯特方程式);伏安分析仪—伏安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能斯特方程式);电导分析仪—电导分析法(欧姆定律);库伦分析仪—库伦分析法(库伦定律)。
②光谱分析类仪器—依据物质的光学行为,考虑波长。
③色谱分析类仪器—依据“分配定律”。
据流动相的形态分类:气相色谱液相色谱④质谱分析仪:按分析对象分类为原子质谱法和分子质谱法⑤同位素分析仪第二章光谱分析(一)光谱分析类型[P8]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光谱仪、光度计)原子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物质的光学行为分)原子光致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度计)光谱分析(按产生光学行为的物质类型)非原子发射光谱分析非原子光谱分析非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物质的光学行为分)非原子光致光谱分析(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1.基本概念:①激发:基态原子可从吸收外界能量(如碰撞、光辐射等),使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低能级水平运动转移到更高能级水平运动,这一过程称为电子的跃迁或激发。
②原子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极不稳定,在很短的时间里要由激发态恢复到基态,此时,所吸收的能量常以特殊波长的光辐射发射出来。
这种由激发态原子恢复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辐射,称为“原子发射光谱”,简称“发射光谱”。
③特征谱线:由原子核外的价电子的第一激发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的波长被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也称“灵敏线”。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一、绪论1.了解仪器分析的作用、特点,2.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3.了解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1.了解光谱分析基础,2.掌握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了解发射光谱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光源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范围,4.掌握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5.了解发射光谱半定量分析方法,6.了解火焰光度法及火焰光度计。
重点和难点: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罗马金公式,内标法,内标准曲线法。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3.掌握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4.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干扰抑制方法5.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步骤,6.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重点和难点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标准曲线法的原理和相关计算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干扰及其抑制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样品分析步骤。
四、紫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1.理解分子吸收光谱原理,2.深入了解紫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了解紫外光谱图的解析,4.了解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5.掌握光吸收基本定律及显色反应和显色反应条件,6.掌握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7.学会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饱和脂肪烃、芳烃和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紫外光谱图的解析,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混合物的分光光度分析法,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五、电位分析法1.了解电化学分析法基础,2.掌握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3.了解膜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工作原理,4.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定量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5.掌握电位滴定原理及计算方法,6.熟练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7.了解自动电位滴定。
重点和难点:能斯特公式,膜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工作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定量测试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测试法的影响因素及其克服方法,滴定终点指示方法,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仪器分析期末知识点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知识点总结仪器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检测和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等信息。
仪器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准确、高效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医药、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基本仪器分析原理、常用仪器、质谱、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进行复习。
一、基本仪器分析原理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物理性质,如质量、电子结构、核磁共振等,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或结构。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光学原理: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等来分析物质的成分、性质。
(2)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电流、电势、电荷量等来分析物质。
(3)质谱原理:利用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测定物质的成分、结构。
(4)色谱原理:利用物质在固、液、气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色谱柱分离、检测来分析物质。
2. 仪器分析的基本步骤仪器分析一般包括样品的前处理、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步骤。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的前处理: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取样、样品的溶解、稀释、萃取等,以便于后续的仪器操作。
(2)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根据仪器的不同,进行样品的操作和测量,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
二、常用仪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光学仪器,可用于测量物质的吸收、散射等光学性质,对分析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物质的成分、浓度等信息。
2. 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散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功能团、成分等信息的仪器。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分子在红外光波段的振动、转动运动,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辐射,从而得到物质的光谱信息。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色谱法:借助于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2、基线: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为基线3、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K4、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5、分配过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气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和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6、相对保留时间:(α或r)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时间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时12间之比:7、程序升温:程序升温色谱法,是指色谱柱的温度按照组分沸程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逐渐升高,使柱温与组分的沸点相互对应,以使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在色谱柱中都有适宜的保留、色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
8、梯度洗脱:载液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载液中溶剂的配比,从而改变极性,通过载液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以提高分离效果。
9、顶空分析:顶空分析是取样品基质(液体和固体)上方的气相部分进行色谱分析。
10、共振吸收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
11、化学干扰:指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效应,它主要影响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
12、谱线轮廓:原子群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并不是绝对单色的几何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之为谱线轮廓。
13、基体效应: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引起的干扰效应。
14、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
15、担体:是一种化学惰性、多孔性的固体颗粒,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大的惰性表面,以便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液膜,构成固定相。
二、填空:1、在气相色谱中,程序升温适于对宽沸程样品进行分析。
2、在使用气相色谱仪之前应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对气路部分来讲,首先应进行检漏。
仪器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它们的大小顺序为 [ ]A.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B.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C.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D.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2.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中,定量测定时不能有效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是 [ ]A.采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B.采用双波长法C.采用三波长法D.采用导数光谱法3.在光度分析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 [ ]A.通常选用蒸馏水B.通常选用试剂溶液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4.吸光度读数在( )范围内,测量较准确。
[ ]A.0~1B.0.15~0.7C.0~0.8D.0.15~1.55.用邻二氮杂菲测铁时所用的波长属于 [ ]A.紫外光B.可见光C.紫外-可见光D.红外光6.用邻二氮杂菲测铁时,为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从400nm~600nm,每隔10nm进行连续测定,现已测完480nm处的吸光度,欲测定490nm处吸光度,调节波长时不慎调过490nm,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反向调节波长至490nm处B.反向调节波长过490nm少许,再正向调至490nm处C.从400nm开始重新测定D.调过490nm处继续测定,最后在补测490nm处的吸光度值7.物质发射磷光对应的能级跃迁是 [ ]A.分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B.分子从单线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分子从单线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D.分子从三线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8.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 ]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C.发射光谱D.吸收光谱9.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主要决定于 [ ]A.自然变宽B.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C.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D.场致变宽10.原子吸收光谱测铜的步骤是 [ ]A.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进样-读数B.开机预热-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进样-读数C.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读数D.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读数11.储备液浓度为1mg/mL,配制浓度为100,200,300,400,500μg/L的工作系列(100mL容量瓶),最适合的工作液浓度为 [ ]A.20μg/mLB.200μg/mLC.20mg/mLD.200mg/mL12.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和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 [ ]A.消除杂志荧光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13.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 ]A.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1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 [ ]A.氢灯B.氘灯C.钨灯D.空心阴极灯15.在火焰AAS分析中,富燃火焰的性质是什么?它适用于何种元素的测定? [ ]A.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B.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C.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D.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16.与原子吸收法相比,原子荧光法使用的光源是 [ ]A.必须与原子吸收法的光源相同B.一定需要锐线光源C.一定需要连续光源D.不一定需要锐线光源17.下列原子荧光中属于反斯托克斯荧光的是 [ ]A.铬原子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子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铟原子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D.钠原子吸收330.30nm,发射589.00nm18.纸色谱中,若被分离各组分的极性强弱不同,当选用弱极性溶剂展开时,比移值Rf最大的是 [ ]A.弱极性组分B.中等极性组分C.强极性组分D.无法确定1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且峰很窄,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 ]A.柱效能太低B.容量因子太大C.柱子太长D.固定相选择性不好20.在液相色谱中,范氏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固定相传质阻力项D.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21.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具有 n~π*、α~α*、π~π* 跃迁的化合物为 [ ]A.一氯甲烷B.丙酮C.丁二烯D.一氯代甲苯22.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溶液用1.0cm吸收池,b溶液用3.0cm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 ]A.a是b的1/3B.a等于bC.b是a的3倍D.b是a的1/32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光源的种类B.检测器的个数C.吸收池的个数D.使用单色器的个数24.分光光度计产生单色光的元件是 [ ]A.光栅+狭缝B.光栅C.狭缝D.棱镜25.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时 [ ]A.200nm~400nmB.400nm~800nmC.500nm~1000nmD.800nm~1000nm26.得的荧光光谱 [ ]A.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B.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C.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D.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27.根据IUPAC规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为 [ ]A.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素的浓度B.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素的质量C.一定条件下,被测物含量或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所引起测量信号的变化D.在给定置信水平内,可以从试样中定性检出被测物质的量小浓度或最小值28.原子吸收法测定NaCl中微量K时,用纯KCl配制标准系列制作工作曲线,分析结果偏高,原因是[ ]A.电离干扰B.物理干扰C.化学干扰D.背景干扰2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哪种?其主要操作参数是什么? [ ]A.氙弧灯,内充气体的压力B.氙弧灯,灯电流C.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的压力D.空心阴极灯,灯电流30.在原子荧光法中,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 [ ]A.阶跃荧光B.直跃荧光C.敏化荧光D.共振荧光31.待测水样中铁含量估计为1mg/L ,已有一条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500μg/L 标准曲线,若选用10cm 的比色皿,水样应该如何处理?(a =190 L /g ·cm) [ ]A.取5mL 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B.取10mL 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C.取50mL 蒸发浓缩到少于50mL ,转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D.取100mL 蒸发浓缩到少于50mL ,转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32.测铁工作曲线时,要使工作曲线通过原点,参比溶液应选 [ ]A.试剂空白B.纯水C.溶剂D.水样33.可以提高荧光法测定灵敏度的新技术有 [ ]A.激发荧光法B.荧光猝灭法C.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D.荧光寿命34.多普勒变宽产生的原因是 [ ]A.被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B.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 被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的影响3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可消除 [ ]A.电离干扰B.物理干扰C.化学干扰D.光谱干扰3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 [ ]A.空心阴极灯之后B.原子化器之后C.原子化器之前D.空心阴极灯之前3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以谱线峰值吸收测量替代积分吸收测量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 ]A.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小得多B.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和半峰宽均为一样C.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较大D.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只要中心频率一样,半峰宽大小都没影响38.在原子荧光分析中,可以使用几种类型的激发光源,指出下列哪种光源可能使方法的检出限最低? [ ]A.氙灯B.金属蒸气灯C.空心阴极灯D.激光光源39.用于测量荧光辐射的检测器是 [ ]A.光电池B.热导池C.热电偶D.光电倍增管40.某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A ,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B ,则此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K 为 [ ] A.B A c c B.A B c c C.B A A c c c + D.B A B c c c +41.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C.光度计调零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42.下列波长范围属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范围的是 [ ]A.0.76-1000μmB.10-760nmC.10-3-10nmD.200-800nm43.在目视比色法中,常用的标准系列法是比较 [ ]A.入射光的强度B.透过溶液后的强度C.透过溶液后的吸收光的强度D.一定厚度溶液的颜色深浅44.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的显色过程中,按先后次序依次加入 [ ]A.邻二氮杂菲、NaAc 、盐酸羟胺B.盐酸羟胺、NaAc 、邻二氮杂菲C.盐酸羟胺、邻二氮杂菲、NaAcD.NaAc 、盐酸羟胺、邻二氮杂菲45.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的元件是 [ ]A.棱镜B.光电管C.钨灯D.比色皿46.已知邻二氮杂菲亚铁络合物的吸光系数a =190 L ·g -1·cm -1 ,已有一组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500ppb 工作溶液,测定吸光度时应选用( )比色皿。
仪器分析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装在高压气瓶的出口,用来将高压气体调节到较小压力的是()。
A、减压阀B、稳压阀C、针形阀D、稳流阀答案: A2.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复合光答案: B3.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A、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B、转动能级跃迁C、振动能级跃迁D、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答案: D4.检查气瓶是否漏气,可采用()的方法。
A、用手试B、用鼻子闻C、用肥皂水涂抹D、听是否有漏气声音答案: C5.原子吸收光谱是()。
A、带状光谱B、线状光谱C、宽带光谱D、分子光谱答案: B6.测定pH的指示电极为()。
A、标准氢电极B、玻璃电极C、甘汞电极D、银氯化银电极答案: B7.空心阴极灯的操作参数是()。
A、阴极材料的纯度B、阳极材料的纯度C、正负电极之间的电压D、灯电流答案: D8.下列几种物质对原子吸光光度法的光谱干扰最大的是()。
A、盐酸B、硝酸C、高氯酸D、硫酸答案: D9.欲分析165~360nm的波谱区的原子吸收光谱,应选用的光源为()。
A、钨灯B、能斯特灯C、空心阴极灯D、氘灯答案: C10.选择不同的火焰类型主要是根据()。
A、分析线波长B、灯电流大小C、狭缝宽度D、待测元素性质答案: D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的方法消除。
A、扣除背景B、加释放剂C、配制与待测试样组成相似的溶液D、加保护剂答案: C12.洗涤被染色的吸收池,比色管,吸量管等一般使用()。
A、肥皂B、铬酸洗液C、盐酸-乙醇洗液D、合成洗涤剂答案: C13.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A、自然变度B、赫鲁兹马克变宽C、劳伦茨变宽D、多普勒变宽答案: D14.钢瓶使用后,剩余的残压一般为()。
A、1大气压B、不小于1大气压C、10大气压D、不小于10大气压答案: D15.在25℃时,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的pH变化一个单位,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为()。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第1章引言1.什么是仪器分析法?主要类型有哪些?答:⑴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⑵主要类型: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1.色谱法的分类(按两相状态)答:⑴按流动相的物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流动相为气体)、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液体)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⑵按固定相的物态,可分为气-固色谱法(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气-液色谱法(固定相为涂在固体担体上或毛细管壁上的液体)、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等。
2.何为GC法,GC定性定量的依据、定量方法答:⑴GC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⑵定性的依据:各种物质在一定的色谱条件(固定相、操作条件)下均有确定不变的保留值,据此,可与纯物质或文献对照保留值来定性。
定量的依据: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分析组分i的质量(mi)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i或峰高hi)成正比。
⑶定量的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内标标准曲线法、外标法(又称标准曲线法)3.GC分离原理(包括GSC法和GLC法)答:⑴GSC的分离原理:根据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分离。
由于被测物质中各个组分的性质不同,它们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就不一样,较难被吸附的组分就容易被脱附,较快地移向前面。
容易被吸附的组分就不易被脱附,向前移动得慢些。
经过一定时间,即通过一定量的载气后,试样中的各个组分就彼此分离而先后流出色谱柱。
⑵GLC的分离原理:根据固定液对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分离。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能力不同,溶解度大的组分就较难挥发,停留在柱中的时间就长些,往前移动得就慢些。
而溶解度小的组分,往前移动得快些,停留在柱中的时间就短些,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就彼此分离。
4.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答:气相色谱仪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即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⑴载气系统:为色谱分析提供纯净、连续的载气。
仪器分析复习重点
▪ 7.固定液选择的原理是? ▪ 8.在色谱分析法中,为什么要测定定量校
正因子 ?
▪ 9.液相色谱中正相,反相色谱的定义及研 究对象
▪ 10.色谱定量分析公式-内标法 ▪ 11.色谱分离条件选择-如何提高柱效
第三节 HPLC的主要类型及分离原理
1. 液液分配色谱
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 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极性柱 也称正相柱。主要应用于分离甾醇类、类脂化合物、 磷脂类化合物、脂肪酸以及其他有机物。
cM mMVS
VS
:相比
相对保留值 r21:指组分2和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t 'R2 t 'R1
V 'R2 V 'R1
相对保留值的特点是只与温度和固定相的性质有关, 与色谱柱及其它色谱操作条件无关。
相对保留值反映了色谱柱对待测两组分1和2 的选 择性,是气相色谱法中最常使用的定性参数。
例:用电解法从组成为0.01 mol/L Ag+, 2mol/L Cu2+的混合液中分离Ag+ 和Cu2+,已知铜的标 准电极电位为0.345V,银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779V。
问:1)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铜还是银?
2)电解时两者能否完全分离?
3) 外加电压应控制在什么数值上,Ag+与Cu2+ 完全分离,阳极电位等于1.23v(vs.SCE,不考 虑超电位) ?
测待测液的pH值,写出该化学电池的符号表示式?(见书 P113) 5.离子选择性系数 的定义?(见书P118) 6.盐桥是什么组成的?作用是什么? 7.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见书P162) 8.什么是残余电流,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谱分析有 什么影响? (见书P162)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汇总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汇总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绪论1.灵敏度是指被测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检出限是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2.检出限指恰能鉴别的响应信号至少应等于检测器噪声信号的3倍。
3.根据表里给的数据,标准曲线方程为y=5.7554x+0.1267,相关系数为0.9716.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为带光谱。
吸收光谱是当电磁辐射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时,具一定频率(能量)的辐射将能量转移给处于基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并跃迁至高能态,从而使这些辐射被选择性地吸收。
发射光谱是处于激发态的物质将多余能量释放回到基态,若多余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产生电磁辐射。
带光谱除电子能级跃迁外,还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变化,形成一个或数个密集的谱线组,即为谱带。
线光谱是物质在高温下解离为气态原子或离子,当其受外界能量激发时,将发射出各自的线状光谱,其谱线的宽度约为10-3nm,称为自然宽度。
2.UV-Vis和IR属于带状光谱,AES、AAS和AFS属于线性状光谱。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样品溶液中吸收光的强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透光度是指样品溶液透过光束后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吸光度是指样品溶液吸收光束后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吸光度等于-log(透光度)。
2.有色配合物的XXX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有关。
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最大能量跃迁需要最大能量,因此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电子从基态到最高激发态的跃迁。
A.样品加入量和仪器响应的不确定性B.谱线重叠的问题C.光谱干扰的问题D.样品制备的不确定性改写: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由高频发射器、等离子炬管、雾化器等三部分组成,具有稳定性好、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应用范围广、自吸效应小、准确度高等优点。
化工仪器分析复习要点考点
解:不饱和度Ω=1+n4-(n1-n3)/2=6 分子中可能有一苯环,加两个双键或一个叁键 (2分) 1607、1508苯环骨架振动峰 (2分) 817 Ar-H弯曲振动峰,说明苯环对位取代 (2分) 1177C-C骨架振动 2217 中强尖峰,C-C或C-N三键伸缩振动峰 (2分) 紫外光谱:224nm( =1.1×104) E2(K)带 288(1300) B带 330(16) R带 (2分) 故可能的结构式为:CH3-C6H4-CN、NH2-C6H4-CCH 由于光谱图在3200-3500处没有显示宽强峰,显示没有-NH2,且紫外光谱显示有R带,即有含杂原子不饱和键,故结构只能为: CH3-C6H4-CN (5分)
04
用2cm比色皿测定一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发现该有色物质在510nm波长处吸光度最大。在该仪器条件下,测得1.0×10-4 mol/L 的标准溶液的透光率为20.3%,若待测试液的透光率为32.7%,求(1)该有色物质的最大摩尔吸光系数;(2)待测试液的浓度。
解:(1)
c x = Ax×cs/As
01
A和B的分离度;
03
计算:
02
解:
可推出
据
01
能否用下式计算n有效:
02
使用条件是什么?
将0.2130g催化剂担体Al2O3溶解在5mL的盐酸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为测定上述Al2O3中的微量铁,制备2.5ugFe/mL及2100ug Al2O3 /mL的一个标准试样。问标样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的Al2O3?若已知标样及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分别为0.420和0.388,试计算样品中Fe的百分含量。
请指出乙酸烯丙醇酯可能的出峰位置
01
02
2-甲基己烷;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色谱法:借助于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
又称色层法、层析法。
2、基线:当色谱柱中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为基线。
3、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色谱过程中,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4、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R=5、分配过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和溶解、挥发的过程。
6、相对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α或r21):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7、程序升温:程序升温色谱法,是指色谱柱的温度按照组分沸程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逐渐升高,使柱温与组分的沸点相互对应,以使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在色谱柱中都有适宜的保留、色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
8、梯度洗脱:梯度洗脱(提),即载液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载液中溶剂的配比,从而改变极性,通过载液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以提高分离效果。
9、顶空分析:顶空分析是取样品基质(液体和固体)上方的气相部分进行色谱分析 。
10、共振吸收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11、化学干扰:指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效应,它主要影响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
12、谱线轮廓:原子群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并不是绝对单色的几何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之为谱线轮廓。
13、基体效应: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引起的干扰效应。
14、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
15、担体:担体是一种化学惰性、多孔性的固体颗粒,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大的惰性表面,以便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液膜,构成固定相。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在GC中,不会影响两个相邻组分分离度的是AA.选择灵敏度高的检测器B.增加柱长C.改变固定相的化学性质D.增加柱温2.在柱色谱中,用K=0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AA. 死体积B. 填料体积C.总体积D.调整保留体积3.有关热导检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AA. 热导检测器是典型的浓度型检测器B.热导检测器是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C. 热导检测器是典型的选择性检测器D.热导检测器对某些气体不响应4.有关色谱的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的描述正确的为AA.塔板理论给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速率理论指明影响柱效能的因素B.塔板理论指明影响柱效能的因素,速率理论给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C.速率理论是塔板理论的发展D.速率理论是在塔板理论的基础上,引人了各种校正因子5.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DA.保留值B.分配系数C.运动情性D.理论塔板数6.直接电位法中的指示电极,其电位与被测离子的活度的关系为CA.成正比B.与其对数成正比C.符合能斯特公式D.无关7.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在于BA.清洗电极表面,除去沾污杂质B.活化电极,更好地形成水化层C.降低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校正电极8.确定电极为阳极、阴极的依据是AA.电极反应的性质B.电极材料的性质C.电极极化的程度D.电极电位的高低9.极谱测定时,溶液能多次测量,数值基本不变,是由于CA.加入浓度较大的惰性支持电解质B.外加电压不很高,被测离子电解很少C.电极很小,电解电流很小D.被测离子还原形成汞齐,又回到溶液中去了10.下列哪种元素的发射光谱最简单?CA.钠B.铁C.氢D.铜1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BA.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B.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C.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D.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12.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CA.内充气体的压力B.阴极温度C.灯电流D.灯电压13.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BA.盐酸B.磷酸C.钠D.镁1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CA. 原子的电子结构B.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的电子结构D.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15.分子运动包括有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E电子)、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E振动))这三种运动的能量大小顺序为A 和转动(E转动A.E电子>E振动>E转动B.E电子>E转动>E振动C.E转动>E电子>E振动D.E振动>E转动>E电子16.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溶液,当其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CA.增加、不变B.减少、不变C.不变、增加D.不变、减少17.相同质量的Fe3+和Cd2+各用一种显色剂在相同体积溶液中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前者用2cm比色皿,后者用1cm比色皿,测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两者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C 已知:Ar(Fe) = 55.85,Ar(Cd) =112.4A.εFe≈ 2εCdB.εCd≈2εFeC.εCd≈ 4εFeD.εFe≈ 4εCd18.任何两个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为AA.hνB.1/2 hνC.2/3 hνD.3/2 hν19.下列气体中不吸收红外光的气体是AA.N2B.H2OC.CO2D.HCl20.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应该是BA.单质B.纯物质C.混合物D.任何试样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分子有红外活性的为( A、C、E )A. CO2B. O2C. COD. N2E. H2O2.干扰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有(A、B、C、E )A.光谱干扰B.物理干扰C.化学干扰D.电场干扰E.有机溶剂效应3.下列参数中,可以作为色谱分离依据的是(B、C、D、E)A.保留时间B.分配系数C.分配比D.容量因子E.相对保留值4.电位滴定法可以用于(A、B、C、D)A.酸碱滴定B.氧化还原滴定C.络合滴定D.沉淀滴定E.外加指示剂滴定5.极谱定量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A 、B 、D )A. 直接比较法B. 标准曲线法C. 内标法D. 标准加入法E. 称量法三、判断题1.摩尔吸光系数是物质吸光能力的度量,物质最大摩尔吸光系数越大,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小。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汇总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汇总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样品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下面是仪器分析的一些知识点复习汇总:1.基本概念: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2.仪器分类:仪器主要分为电化学仪器、光谱仪器、质谱仪器、色谱仪器、微量元素分析仪器等几个大类。
3.电化学仪器:电化学仪器包括电解池、电渗析仪、电导仪、计时电位计等,主要用于电化学分析和电化学过程研究。
4.光谱仪器:光谱仪器包括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主要用于分析和检测样品的光谱特性。
5.质谱仪器:质谱仪器包括质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用于分析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6.色谱仪器:色谱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主要用于分离和定性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7.微量元素分析仪器:微量元素分析仪器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主要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8.仪器分析的步骤:仪器分析通常包括样品的制备、测量条件的选择与优化、光谱或电位的测量、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几个步骤。
9.仪器分析中的常见问题:仪器分析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仪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准确度和重现性等。
灵敏度指的是仪器检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能力,选择性指的是仪器只检测样品中的目标物质而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准确度指的是仪器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重现性指的是多次测量同一样品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0.仪器分析的应用:仪器分析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医药检验等领域。
在环境监测中,仪器分析可以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等。
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仪器分析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在医药检验中,仪器分析可以分析药物的纯度、含量等。
以上是仪器分析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复习汇总。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背诵)一、填空题1.色谱分析方法的分类:按流动相的物态分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物态分为: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
按固定相使用的形式分为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按分离过程的机制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排阻色谱法。
2.红外光谱原理: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3.色谱柱效能的含量:塔板数n和塔板高度H 。
4.PH电极的变化及浓度变化: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
pH 玻璃电极,就是具有氢离子专属性的典型离子选择性电极。
A. 指示电极:在原电池中,借以反映离子活度的电极。
即电极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指示待测离子活度。
B. 工作电极:在电解池中,发生所需要电极反应的电极。
C. 参比电极:电极电位稳定且已知,用作比较标准的电极。
电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是:SCE和Ag/AgCl电极。
但实际上,ΔE M≠0,跨越玻璃膜仍有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ΔE不对称),它是由玻璃膜内外表面情况不完全相同而产生的。
5 色谱通用检测器(气相、液相….)气相:A、浓度型: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器B、质量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热电子、氢火焰)液相:紫外光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导检测器(四光+电导)。
6 原子吸收测样条件:a、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b、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重合。
7 原子吸收空心阴极灯的操作条件(3个空)能辐射锐线、能辐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确保有足够的信噪比、辐射的光强度必须稳定且背景小。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1•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2•仪器分析的特点:灵敏度高,检出限可降低;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相对误差较大;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3•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达到分离目的进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4•方法选择时考虑的因素:1•对样品了解:准确度、精确度要求;可用样品量;待测物浓度范围;可能的干扰;样品基本的物化性质;多少样品。
2.对方法的要求:精度;误差;灵敏度;检出限;浓度范围;选择性。
5•分析仪器的组成: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器、读出装置。
6•发光与物质的内部结构一致:当某物质受到激发后,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近红外的电磁辐射,这称之为发光过程。
7•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是非连续的,分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是一相对连续的宽谱带。
8•有机分子的电子能级:(S )<(n )<(n)v( n * )<(S * )9•电子转移吸收光谱:无机物或两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混合无之间:可见光。
10.配位体场吸收光谱:络合离子或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物形成的络合体:可见光。
12.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的地位。
基本过程:能源提供能量;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信号。
基本特点: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13. 电磁辐射的特性:吸收、发射、散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
14. 光分析法分类:原子光谱(线性):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荧光光谱(AFS)、X射线荧光光谱(XFS。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每部分的作用。
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外层的电子对共振线的吸收,气态的基态原子数与物质的含量成正比,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共振线:将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最低能量激发态(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将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发射出与吸收辐射频率相同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两者均称为共振线。
组成部分:A锐线光源:能够发射被测元素共振谱线。
B原子化器:将试液蒸发干燥并使待测元素转变成气态的基态原子,使待测试样中元素原子化的方法有火焰法和非火焰法。
C:单色器:防止原子化器发射的非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进入检测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透射光太强而引起光电倍增管的疲劳。
D:检测系统:将待测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检波放大后显示结果。
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常用的光源是什么?原子化器有哪些?常用的光源:空心阴极管原子化器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其常用的的为预混合型火焰原子化器;无火焰原子化器,其常用的为:高温石墨炉原子化器。
3,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依据:气态的基态原子数与物质的含量成正比。
定量分析方法:校正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4,电位分析的原理,测量装置。
电分析化学: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是以电导,电位,电流和电荷等电参量与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计量基础的。
电位分析法:是利用指示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相应离子活度的关系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电分析化学方法。
测量装置:A电位(pH)计B工作电池,由参比电极、指示电极、被测试液组成C磁力搅拌器(附磁力搅拌子)5,什么叫参比电极,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各类电极常用有哪些,各举两种。
参比电极:在测量过程中,其电位基本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参比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
辅助电极:此电极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并非测示或研究所需要的,电极仅作为电子传递的场所以便和工作电极组成电流回路,这种电极称为辅助电极或对电极。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doc
基于测量待测元索 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 吸收程度而建立起来的分析 方法。
2.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电 子基态・> 激发态
3.谱线变宽
1.组成:光源、原子化器、分 光系统,检测系统四部分
2.光源:锐线光源、空心阴极 灯(结构);
3.原子化器:将试样待测元素 转化为基态原子。火焰原子化器, 石墨炉原子化器
3.操作条件的选择:载气、 流速;柱温(程序升温); 载体和固定液的选择;进 样条件;
4.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前分 流,柱后尾吹
仪器结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 温控系统;
气相色谱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屯子捕获检 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
1.HPLC的特点及其适用范 围;
传质阻力项C, Cm颗粒细度小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流动相来提高柱效;Cs减小固定相液膜厚度,增大柱温)
分离度R: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度平均值之比。
方法名称
理论
仪器
分析
方法
定性
定量
光谱
原了发射光谱
AES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受激 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 物质化学组成及含量的方法。
2.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电 子激发态・> 基态
3.常见化合物的特征基团 频率
变换型;
2•压片法IR样品制备
谱进行比对
团的特征性的 红外吸收峰的 位置、强度和形 状
定律
分子发光法
1.定义:
2.分子荧光、磷光的产生原 理;
3.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 光谱
4.荧光强度与荧光量了产率
5.荧光与分了结构的关系
6.化学发光,生物发光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仪器分析的复习提纲第一章小结:仪器分析是以物质性质或物质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发生的分析结果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结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
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
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不受试样中共存物质干扰的程度。
选择性越好,干扰越小。
线性范围:指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到遵循线性响应关系的最高浓度间的范围。
灵敏度:指分析信号随组分含量的变化率,与检测器的放大倍数有直接关系。
检出限: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含量或最小浓度。
D=3s0/b.仪器分析的主要优点:1.灵敏度极高;2.选择性好,适于复杂组分试样的分析;3.分析迅速,适于批量试样的分析;4.适于微量、超微量组分的测定;5.能进行无损分析;6.组合能力和适应性强,能进行在线分析;易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第二章小结: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光谱法——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分子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激发能: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能:原子外层电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脱离原子,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光分析法仪器的基本单位:光谱仪器通常包括五个基本单位:1.光源;2.单色器3.试样装置4.检测器5.显示与数据处理第三章小结:原子发射光谱仪:用来观察和记录原子发射光谱并进行光谱分析的仪器称为原子发射光谱仪。
一般元素普线的强度会随浓度的下降而消失,其总数量也会同时减少,所以谱线中最后消失的谱线称“最后线”或最灵敏线。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1.多元素同时检测的能力。
样品激发后,不同元素都发射特征光谱。
2.灵敏度高。
可进行痕量分析,检出限可达10—0.1ug.g-13.选择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分子光谱: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
2、原子光谱:由气态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长的光所组成的光谱。
3、连续光谱:由连续光组成的光谱。
4、原子吸收光谱法: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判断题1)不同物质在产生能级跃迁的频率相同。
错2)太阳光是复合光,其他光是单色光。
错3)不同物质其组成不同,结构不同,其特征光谱不同,可根据其特征光谱判断物质的结构。
对4)基态时能量为零,是零点能。
错5、原子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以光辐射多余的能量建立的光谱分析方法属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6、波长小于10nm,能量大的原子光谱离子性明显,称为(能谱),由此建立的分析方法为(能谱光能分析)。
7、依光栅的(衍射和干涉)作用可色散分光。
8、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比较:原子光谱是线性光谱;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9、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的比较: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辐射的特征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是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时辐射的特征光谱。
10、复合光和单色光的区别:复合光是包含多种波长或频率的光;单色光是仅有一种波长或频率的光。
11、利用棱镜或光栅对复合光分光可获得单色光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器(熟悉绪论中十三种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发射光谱中的共振线: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的发射的谱线。
2、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3、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多至数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线检验,称为分析线。
4、分析线对:内标法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加入内标元素的分析线组成的线对。
5、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的选择条件:.1)内标元素可以选择基体元素,或另外加入,含量固定;2)内标元素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3)分析线对应匹配,同为原子线或离子线,且激发电位相近(谱线靠近),“匀称线对”;4)强度相差不大,无相邻谱线干扰,无自吸或自吸小。
6、最后线:浓度逐渐减小,谱线强度减小,最后消失的谱线。
7、基体效应:除待测元素外其他干扰效应的总体。
8、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的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定性定量分析。
9、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征: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高;4)检出限低;5)准确性高;6)ICP-AES性能优越性,线性范围宽。
10、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为什么是简便的分析方法。
1)元素不同产生谱线不同;2)每种元素有若干条谱线;3)铁元素的标准谱线是准确定性的标尺。
11、判断题原子光谱中失去两个电子称为二次电离。
对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用较宽的狭缝获得较大的光强。
错原子发射光谱灵敏度与光源性质无关。
错12、射谱检测系统中,反应板上感光装置是将(电能信号化为光信号)。
13、原子光谱仪中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是(光电倍增管)。
14、待测元素的原子在光激发下所产生的辐射研究物质含量的方法(原子荧光法)。
15、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由(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产生。
16、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标准光谱是用(铁光谱)定性定量分析。
17、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判断某元素是否存在是通过(两条以上的灵敏线和最后线)18、无法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的是(有机物和大多数非金属元素)。
19、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装置由(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利用特殊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将溶液中离子转变成气态原子后,测定气态原子对共振线吸收而进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2、锐线光源: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
3、原子吸收光法中的干扰及其抑制:1)光谱干扰a.在分析线附近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待测元素的邻近线。
可以通过调小狭缝的方法来抑制这种干扰。
b.空心阴极灯内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干扰元素的辐射。
换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减小干扰。
c.灯的辐射中有连续背景辐射。
用较小通带或更换灯。
2)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物理因素变化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等。
可通过控制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组成尽量一致的方法来抑制。
3)化学干扰a.待测元素与其共存物质作用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致使参与吸收的基态原子减少。
b.待测离子发生电离反应,生成离子,不产生吸收,总吸收强度减弱,电离电位≤6eV 的元素易发生电离,火焰温度越高,干扰越严重,(如碱及碱土元素)。
通过在标准溶液和试液中加入某种光谱化学缓冲剂来抑制或减少化学干扰:a.释放剂—与干扰元素生成更稳定化合物使待测元素释放出来。
b.保护剂—与待测元素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防止干扰物质与其作用。
c.饱和剂—加入足够的干扰元素,使干扰趋于稳定。
d.电离缓冲剂—加入大量易电离的一种缓冲剂以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
4)背景干扰a.分子吸收:原子化过程中,存在或生成的分子对特征辐射产生的吸收。
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势必在一定波长范围内产生干扰。
b.光散射:原子化过程中,存在或生成的微粒使光产生的散射现象。
背景干扰校正方法a.氘灯连续光谱背景校正。
b.塞曼(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法。
4、原子化器作用:将样品中离子转变成原子蒸气。
5、光源(空心阴极灯)作用: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6、使用空心阴极灯注意事项:1)工作电流满足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3)光电倍增管的电压不能太大,不能长时间无间隙的使用。
7、石墨炉原子化法和火焰原子化法特点比较:石墨炉原子化法优点:原子化程度高,试样用量少(1-100μL),可测固体及粘稠试样,灵敏度高,检测极限10-12 g/L。
缺点:精密度差,测定速度慢,操作不够简便,装置复杂。
火焰原子化法优点:稳定,重现性好,背景发射噪声低,应用较广,基体效应及记忆效应小。
缺点:原子化效率低(一般低于30%),灵敏度低,液体进行。
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比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原因:1)处于基态的电子受温度影响小,激发态受温度影响大。
2)处于基态原子的数目大于激发态原子的数目。
9、判断题当空心阴极灯灯电流增加,发射强度增加,分析灵敏度提高,增加灯电流是提高灵敏度的最有效途径。
错原子化器的功能是将待测物质转变为气态原子。
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检出限越低灵敏度越高。
对10、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标准加入法)消除。
11、通常空心阴极灯是(钨棒)做阳极,待测元素为阴极,灯内放(低压惰性气体)。
12、原子吸收光谱测钙,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镁离子)的干扰。
13、火焰原子化器主要由将溶液变成(雾化)状态的(雾化器)和使样品(原子化)的(燃烧器)两部分组成。
1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多以空心阴极灯为光源的原因:1)原子吸收中必须以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要求光源产生谱线为锐线光源;2)空心阴极灯电流小,温度低,多普勒效应可消除;3)空心阴极灯填充低压惰性气体,洛伦兹变宽可忽略不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发色团:含有 键的不饱和基团。
2、助色团: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3、显色反应具备的条件:1)选择性好;2)灵敏度高;3)有色配合物组成恒定;4)反应后有色物质和显色反应物色差大。
4、判断题人眼感觉的光是可见光,范围在200-400nm范围内。
错5、显色反应中,显色剂选择原则(显色底物摩尔吸光度越大越好)。
6、分光光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使用复合光)。
7、测某样品时吸光皿的透光面有污渍使测量结果(偏高)。
8、吸收曲线:随波长变化吸光度变化的曲线。
9、吸收曲线的特点:1)同种物质的吸收曲线相同;2)相同物质最大吸收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不变;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红外吸收光谱法1、红外光谱: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振-转光谱。
2、红外振动活性:凡是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
3、产生红外振动分子:偶极矩不为零4、基团频率区:在红外吸收中能表征官能团存在的区域。
5、指纹区:红外吸收光源能反应和表征化合物精密结构的区域。
6、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1)辐射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2)红外光与物质间有偶合作用。
7、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有机物定性定量分析及未知物结构的确定8、醛酮羧酸酯的伸缩振动在红外吸收峰频率不同。
对9、红外吸收影响基团吸收峰强度的因素(偶极矩的变化)。
10、碳氧双键比碳碳双键的吸收峰大,原因是(碳氧双键的偶极矩大)。
气相和液相色谱分析法1、气相色谱分析: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2、液相色谱分析: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3、气相色谱仪的组成:载气系统、进样装置、色谱柱、检测系统。
4、液相色谱仪的组成:高压输液泵、梯度淋洗装置、进样装置、高效分离柱、液相色谱检测器。
5、气相色谱仪的原理:气固色谱:固体吸附剂对试样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吸附与脱附的不断重复过程;气液色谱:固定液对试样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不同。
气液两相间的反复多次分配过程。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液固色谱:组分在固定相吸附剂上的吸附与解吸附。
液液色谱: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上的分配。
6、气相液相色谱仪应用领域的区别:气相色谱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可分离沸点低、易汽化、分子量相对小、极性小的有机物以及气体。
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差的物质都难以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一般对500度以下不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部分可采用衍生化法或裂解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
对于高沸点、热灵敏度度差、相对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