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从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_
从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_一、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习难度比较大,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更是抽象难懂,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大受打击,所以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厌学、畏惧的心态,是我们上好地理课关键的一步。
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身边的一些小事,都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认识人地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例如,我在讲授“地球的公转”的时候,我便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这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为什么我们的教室有的时候阳光会被挡住?什么时候会被挡住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的,但又没有去思考过的。
所以,问题提出后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有好几个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太阳在南边,南边阳光好。
”有的说:“教室被挡住是因为前面的楼房太高了。
”看到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儿太阳在南边,而不是在北边?”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热情很高,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候老师只要适时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即可。
在这一过程中,尽量把机会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学生会看的、能讲的,老师就可以不讲,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这样的导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且,这样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就可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根据社会焦点、热点,掌握“生活中的地理”由于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无法推测今后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变化的一切,所以我们所用的教材与现实生活是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并及时引入课堂,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动, 组 织学 生走 进大 自然 , 进行 地理 观察 、 观测、 调查 、 课 外活
有利于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运用所 学的地理 知识不 地 图既是学 习地理 的工 具 , 又是地理 的第二语 言 。各 种地 动等 。开 展地理实 践活动 , 断地分析 、 解决 实际 问题 , 从而有 助于学 生对地 理知 识 的理解 理 事 象的 空 间分布 、 地 势的 高低起 伏 等 , 都 依赖 地 图来反 映 , 与应用 , 调动学 生学 习地 理 的积极性 , 提 高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能 正 所谓 “ 万 里江 山尽收 眼底 ” , 因此 , 教师 应指 导学生 阅读 各种 力 ,培 养学生 的创新 意识 与综 合 实践能 力 。诸 如学 习 “ 水资 地图, 不断形 成 “ 心理 地 图” , 通过 地 图去分析 、 归纳 、 总结 出各 源” , 让学 生 分成几 个 小组 , 相互 协作 , 一起 走进 大 自然 , 参 与 种地 理事 象的空 间分布 规律 等知识 , 进 而探究 其成 因 , 不 断获 实 践活动 , 通过参观 、 调查 、 考 察等活 动 , 了解学 校周 边水 污染 取地 理新 知识 , 扩 大学生 的知识面 , 从而培 养学 生的 创新 意识 的污染源 ,并提 出治理 水污染 的合 理化 建议 。实践 活动结 束 与创新 能力 。 如 躺在病床 上的魏格 纳抬头看 到世界轮 廓图 , 突 后, 在课堂 上要求 每一小 组派 出一名代表 来 阐明他 们的观 点 , 然 眼睛一亮 , 如果把 非洲西 海岸与 南美 洲东海 岸作相 向移 动 , 其他组 的同学可 以有 针对性地 提 出质 疑 , 并且 可 以相互探 讨 。 相 互对 接一 下 , 正好 吻合 , 从而 大胆 地提 出了大 陆漂 移学 说 。 其结果是 有许 多同学 踊跃地 向发 言者提 出质疑 ,相 互之 间探
新课程理念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新课程理念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有一条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其实这条理念强调了学生的发展。
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生存技能为目的。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一、身边的地理包括面很广泛,初次实施主要是关注生活生活地理方方面面很多:比如:正确使用指南针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了解地形;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运用地理知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人际的交往和合作等。
从以上实例可看出,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对于任何一个中学生都是必要的,这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水准提高到另一层面上,进而会对以后的学习做出更好的指导。
二、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具体途径1.在课堂中,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增设地理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地理与服饰、饮食、民居、交通、健康、人种等方面的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
例如,我国的各地区风格迥异的民居,里面蕴藏着很多地理知识。
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平屋顶、墙厚窗小的土房;这是因为此处光照强烈、降水稀少、温差大、风沙多,所以,屋顶常常是一字形,而且四壁墙体十分厚实,窗户也比较小。
这样,屋子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了。
南方地区则是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竹楼木楼多等民居类型;因为南方地区高温多雨、风力弱、湿度大,屋顶尖顶形,可以减少阳光照射面积,使屋内的热量积聚在室内上部,保持了屋内凉爽,同时,人字形屋顶还有利于迅速排除雨水。
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内都有火炕、火墙、地暖等取暖设施,并设双层窗户;因为北方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
“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理念在教学中体现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地理课程标准”是我们的教学依据,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领悟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这些理念中,被放在首位的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呢?就是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生活现象出发,让他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体现“有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根据学校和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我们学校墙壁上张贴了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神农架、九寨沟等。
这些图片既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的之情又能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探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班级张贴的作息时间表变化,来理解地球公转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如冬季6点30上晚自习天就很黑了,而夏季7点半上晚自习天还很亮呢?把身边的现象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不仅理解了课本知识还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感知生活中的地理,运用所学为生活服务。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而地理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影响深远。
衣着方面:我们在学习气候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冬天到了我们北方人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而南方还穿着薄薄的衣服呢?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举出其他一些例子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而新疆则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说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等等。
食、住方面,同学们学习气候知识从中了解“南稻北麦”,就能解释我们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的原因。
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热烈讨论,又找出了“南甜北咸”、“南鱼北雁”、南方人爱吃辣为除湿,而北方人吃辣为驱寒等。
在建筑上知道了“南尖北平”、“南敞北封”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打开生活中的地理视角,用一双“地理眼” 看世界
打开生活中的地理视角,用一双“地理眼” 看世界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改提出的新理念。
对此,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从学生的身边环境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发展的现实,不断选择适合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地理素材,使地理教学变得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用一双“地理眼”看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实地的地理疑问,形成较强的地理素养,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
关键词:生活中的地理;兴趣;可持续发展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等都是其理念的核心。
因此,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从学生的身边环境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发展的现实,不断选择适合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地理素材,使地理教学变的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用一双“地理眼” 看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实地的地理疑问,形成较强的地理素养,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
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一、结合生活中的地理,巧妙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广为流传。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在学习中产生并加强,又反过来推动学习。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经验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学知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用,还要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生活中地理是活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地理是真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中地理是广阔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该注重学习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向生活拓展,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
一、联系实际,探索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就蕴含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观光旅游、社会热点等,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要仅仅拘泥于教材,要大胆利用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同学们表现出的热情让我难以言表,不乏有学生在课堂间利用世界地图寻找它的位置。
通过新闻视频,我们看到酷似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的小王子不仅身着阿拉伯服饰、讲阿拉伯语,还超级富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中东地区的人种、语言和服饰等,卡塔尔位于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人们讲阿拉伯语,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所以习惯戴头巾穿长袍。
除了小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身影,那就是卡塔尔王妃莫扎,卡塔尔位于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波斯湾沿岸,莫扎深知石油、天燃气等资源将来很有可能枯竭,所以带领本国人民进行跨国投资,走向全民富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矿产资源与工业、国际经济合作。
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客车地铁、集装箱宿舍、光伏发电及世界杯纪念品等无不彰显着中国力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大到比赛场,小到纪念品,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于卡塔尔世界杯的方方面面。
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足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生产。
这样的教学例子因为源于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基础上理解地理知识,学会用探究的思维方法感悟周围的世界。
五个有趣的地理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五个有趣的地理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地理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五个有趣的地理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地理探险活动地理探险活动是一种结合户外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探讨地理现象。
比如,在城市中进行导航探险,学生需要根据地图上的引导,找到指定的地点。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地理概念的理解力。
二、地理拼图比赛地理拼图比赛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学习地理的活动。
教师可以提前将地理图谱分成若干部分,并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抢拼图碎片,并根据地理知识和判断力,将碎片拼成完整的地理图谱。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图谱的辨识和拼合能力。
三、地理实地调查地理实地调查是一种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调查的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周边或者社区进行地理现象的实地观察。
比如,学生可以调查校园中的降雨径流情况、居民区的交通状况等。
通过亲身观察和实际调查,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地理环境创设地理环境创设是一种通过布置环境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各种地理环境,比如沙漠、森林、海洋等。
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探险”,感受地理环境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地理科技应用地理科技应用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使用地理科技工具学习地理的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了解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式。
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理解以及对区域发展的思考。
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往往过于理论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生活化地理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定义、实践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定义生活化地理教学是指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地理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实践方法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例如,在讲解城市交通规划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城市的交通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地理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讲解水资源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湖泊进行考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并探讨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世界气候类型时,可以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代表性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融入跨学科知识,拓宽视野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讲解农业地理时,可以引入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有所收获。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者:王凤玲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地理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理念的核心和重点。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的实例,教师只要深入挖掘,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产生“我要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
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运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观察生活,学习地理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知识的蕴涵丰富。
我们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例如:沙特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的、宽大的袍子,印度美女喜欢穿漂亮的纱丽,藏族牧民穿肥大的藏袍等等。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服饰差异这么大呢?那是因为世界各地气候不同。
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
欧洲人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发达的畜牧业有密切的关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是为什么?因为印度气候湿润,湿气比较重,吃咖喱和辣的食物可以帮助排除湿气;我国北方人冬季喜欢吃火锅、南方人喜欢甜食、新疆人的特色食物馕饼、西藏牧民以糌粑为主食,这与当地的气候和特有的风俗有关。
北极因纽特人居住冰屋,因为当地气候寒冷,冰屋保暖性好;印度尼西亚达雅克人居住高架屋,因为气候潮湿炎热;西亚沙特阿拉伯人传统民居是碉房,因为处于沙漠气候。
我国北京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因为风沙大;山西传统民居的房顶为什么向自家院子倾斜,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俄罗斯向东欧各国出口天然气用管道运输;世界各国向中东地区进口石油选择远洋航运;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急需的药品选择飞机运输;十万吨大米由哈尔滨运送到北京,采用铁路运输。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教学叙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城市荔城街第一中学陈新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我在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联系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如果没有洁净的空气我们会怎么样?2、现在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3、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请结合我们目前提倡的低碳生活来思考。
由于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事情,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经过一番热烈地议论,很多妙论就出来了:1、外出提倡多走路或者多骑自行车;2、能乘坐公交车就不要使用私车;3、机动车应该多使用无铅汽油,或者用天然气以及电力作动力,减少尾所的排放;4、多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在楼顶上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这一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很多同学都知道,我现在还住在学校的宿舍,既小又潮湿,通风情况还不好。
现在我想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打算买新房子。
比较了很多楼盘后,最后有两处地方难以选择,在这里想请同学们给我一些建议:甲处房价很贵,但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乙处房价便宜,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
选择哪一处好呢?一定要说出理由来可以让我参考。
”近年来,高房价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都非常熟悉,何况这次帮老师买房子出意见,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
绝大部分学生都大声说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这叫买得便宜用得贵!说的都很有道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作者:任新明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
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
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
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
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作者:徐磊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年第09期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同时,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要想轻松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利用乡土资源以扩充地理知识比如,教材要求学生会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现象和事情,安排生产和生活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学完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我要求学生讨论:淮河是一个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都有哪些地理事物以淮河为分界?对这个鲜活的生活事例,学生极为感兴趣,分别从气温、降水量、自然带、水系、有无结冰期、热量带、气候、农业耕作等方面分析总结,效果很好。
再比如讲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时,以桐柏淮河源风景区为例,让学生讨论其开发条件的评价。
他们分别从游览价值、交通的通达性、市场距离、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发言,学习积极性很高。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然后通过实际巩固理论,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开展实践活动以应用地理知识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迫使我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
比如,在学习“水资源”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参加了“淮河源环保协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调研等活动,了解我们桐柏县的几大污染源,并要求他们提出治污的合理化建议。
学生们特别提出了龙潭河水库的污染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县城镇居民的增多,生活用水越来越紧缺,为此县政府修建了龙潭河水库,目的是解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脱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缺乏兴趣和快乐,并且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脱节的,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经历和体验出发,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一、教师要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旅游观光、气象气候、地震火山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蕴涵着地理知识。
可以说,地理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关系,并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生产。
因此,教师要建立“生活地理”的观念,在备课授课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而是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适当应用生活中的材料。
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注意收集生活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如:1.社会发展方面:“水危机,水污染”“沙尘暴,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科学发展观;2.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对“恐怖活动”“朝鲜核问题”“嫦娥探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伊拉克重建”等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家、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从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
二、“生活地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实和现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1.及时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地理课堂地理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地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可以更深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热情,尤其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更是教学必备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经验和实际操作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体验式学习所包含的活动形式很多,如实地考察、实验、调查研究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探究与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
为什么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初中地理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既要传授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而体验式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科感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地理气候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地域进行考察,观察当地的气候变化及其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气候差异,更深入地理解气候知识。
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实际运行情况,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资源调查活动,观察当地水资源分布情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水资源循环的原理与过程。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体验式学习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生活状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思维。
例如,在学习城市规划方面,可以让学生调查研究所在城市的规划情况,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
论文简介: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生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
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教学内容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突破教学难点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黑龙江省抚远县第一中学地理组代婷婷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生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
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教学内容在导入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选取哪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让学生很快地被教学内容吸引,并积极地投入学习探索中去,是教师设计导言引入新课的关键。
如果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能使学生觉得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对问题有了一定的兴趣,能掀起一个小高潮,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内容时,教师在导言里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这个季节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你在不同的季节是怎样变换衣服的?”“你看到过的民族服饰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很乐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衣服,并且大多数学生都对中国的藏袍、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纱丽、阿拉伯的长袍等服饰兴趣浓厚,也略知一二,这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服饰图片,并且说道:“这些不同的服饰样式都与当地气候有密切关系,你想进一步了解的话,你必须拥有气候方面的知识”,这样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气候”内容的学习上。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设计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设计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通常对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倦和厌倦。
而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判断力和合作精神。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感官体验,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和规律,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结构。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设计1.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地理学科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实地考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至关重要。
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川湖海、田野乡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
通过实地考察山川地貌,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通过实地考察河流、湖泊,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
2.开展模拟实验活动模拟实验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实验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地理现象和规律。
地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模拟实验,比如模拟地表径流实验、模拟风向风速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地理知识的奥妙。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3.开展地图解读和制作活动地理学科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师可以开展地图解读和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解读和绘制地图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地图解读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图种类的作用和特点;通过地图制作活动,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地图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我任教的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城市初中校,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约150人,其中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有30人左右,借读生占全体学生的85%以上。
学校家长群体学历水平偏低,多为外地务工人员,家长中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不足10人,家里经济基础差,家长文化水平和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
但是由于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主要有安徽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及东北地区。
因此,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学习优势,在教学中采取体验式学习,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让北京市正式生和这些借读生取长补短,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体验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实例一:我国气候特征之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一般都是用我国的等降水量分布图进行分析,2010年电视上不停地报道我国南方的水灾,于是上课前,我让学生多关注各种媒体上的相关报道,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为这一部分的学习做准备。
这样做首先为学习准备了资料,同时让他们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资料1:前日8时至昨日8时,长江流域发生强降雨。
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首次大规模洪峰将于今日8时到坝,洪水峰值接近70000立方米/秒。
三峡水库流量成为全国防洪最大的焦点。
三峡水库迎来1954年以来峰值最大洪峰,这也是三峡工程建成后规模最大洪
峰。
超过70000立方米/秒到底有多快?三峡水利专家解释,比如大家平常住的房子,长宽是5米,高是3米,体积是75立方米,也就是说一秒钟就要灌满900多个这样的房间。
如果这样的洪水扑向一座城市,破坏力可想而知。
(2010年7月20日新京报)
资料2:其实通过各种媒体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从5月20日开始,强降雨已开始突袭南方9省,引发严重洪灾。
首先是江西,然后是福建、重庆、湖南、广东、广西、湖北、贵州和四川,总共14次的强降雨持续到7月,主要降雨区平均降雨量达825.4毫米,为历史同期第1位。
其中7月8日至15日,长江流域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流域内有6个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7月中旬,长江上游的强降雨又引发大洪水,洪峰流量一度超过1998年。
(数字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3: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20日表示,北京入夏以来的降雨量非但不多还比常年偏少了四成。
据介绍,2010年入夏以来(6月1日至7月18日)北京市平原地区降水量为106.9毫米,比常年同期值偏少75.6毫米(约少四成),比近10年同期值偏少37.7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少59.4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除平谷比常年同期略偏多外,其余大部分测站均较常年同期偏少。
(新华网北京2010年7月20日)
学生结合自己准备的资料和他们自己暑假的见闻,对我们学的气候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中国降水集中在夏季且不同年份降水差异很大的原因,
主要是受暖湿的夏季风及其活动状的影响。
每年4到10月,夏季风影响中国东部地区,易形成降水,使夏季降水较为集中;而不同年份夏季风的登陆迟早和活动强弱又有所不同,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和全年降水量的多少,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使中国的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势力太强,常形成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太弱,常形成南涝北旱。
这样我们很容易从理论上推出,2010年夏季我国南方水灾而华北地区少雨的原因是夏季风的势力太弱。
这样我们就把地理与生活结合起来了,也培养了我们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实例二:中国的人口
由于我们的学生多数都是来自外省市的打工子弟,每个班除了个别学生没有兄弟姐妹,一般家都是两个孩子,有的家甚至还有三个以上的孩子,因此在设计我国的人口问题的学习时,对于我国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学习,我首先设计了《家庭人口调查表》,学生课下作了认真地调查,填写,课上他们分组讨论这些数据能得到什么结论。
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发现:从自己的爷爷到父亲结婚和生育的年龄都延后了,自己将来结婚和生育的年龄也不会比他们早,文化程度明显的提高了,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减少了,这对于我国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取得的成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实例三:北京市的天气
在上课之前的一个星期,我布置学生观看每天晚上7:00钟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并按照电视上的天气符号把天气状况记录下
来。
上课时,我首先设计三个问题:1.在家常看天气预报的同学请举手?2.你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作为新课的导入,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看天气预报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出行。
3.天气预报会预报些什么?然后通过当天的报纸
北京青年报,读当天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天气。
接下来通过问题:有一个广州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过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我国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为什么我们不用看天气预报也能告诉他呢?引出气候并比较区分天气和气候。
接着,我让学生将自己看天气预报记录下来的天气符号与书上的对照,识别并记忆天气符号,教师用自制卡片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所代表的天气,由于有了课下的准备,学生很快记住了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
接下来展示几个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预报天气,效果也不错。
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说出许多谚语,如:蚂蚁搬家要下雨。
燕子低飞,雨要来。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知了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虎城中学)
(责任编校:辛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