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总结六、理解性背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中,阐述对其进行思想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行动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3、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5、本文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文句是: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7、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治理国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七、文章分析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l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层: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2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并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2、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归纳一、生与安乐—祸福相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篇即指出,人生在忧患中诞生和成长,但在安乐中却容易走向衰落和消亡。
这揭示了忧患与安乐这对矛盾体的辩证关系,二者相生相克,相互依存。
忧患孕育生命,安乐催生祸患。
二、忧患之利—砥砺意志忧患如磨刀石,可以磨砺个人的意志。
面对逆境,人们需要坚忍不拔、迎难而上,这正是磨练意志、增强韧性的良机。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坚强和不屈。
三、安乐之弊—消磨斗志安逸舒适的环境往往让人沉湎其中,失去进取心和奋斗精神。
安乐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懒散懈怠,失去拼搏的勇气和动力。
故而,安乐不可贪图,只有在忧患中磨砺,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
四、忧患之需—防微杜渐忧患可以让人保持警惕,未雨绸缪。
当身处顺境时,容易掉以轻心,忽视潜在的危机。
忧患则能促使人们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陷入困境。
五、安乐之害—麻痹大意安乐会导致麻痹大意,让人失去危机意识。
当一切顺风顺水时,容易滋生懈怠和轻敌的情绪。
一旦遭遇变故,往往猝不及防,难以应对。
因此,居安思危十分重要,不能被安乐蒙蔽双眼。
六、安乐之戒—不可沉迷安乐犹如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消磨人的斗志。
过于沉迷安逸,会让人逐渐丧失进取心,失去生命的活力。
因此,切勿陷入安逸的陷阱,应时刻保持进取和拼搏的精神。
七、以忧御安—平衡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强调了忧患与安乐的平衡之道。
不能沉溺于安逸,也不能过分忧虑。
唯有以忧御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从而经受住人生的各种考验。
八、忧患意识—人生态度忧患意识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它要求人们时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时刻准备应对各种挑战。
忧患意识使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避免陷入被动和困境。
九、忧患教育—立身之本文章指出,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人物都经历过忧患的磨砺。
忧患教育是立身之本,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品格,使其在逆境中不فصاوعلادئادشلاو.屈不挠,يفةهجاوم十、安乐警示—前车之鉴历史上,因安乐而衰敗的例子不胜枚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一、文学常识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⒉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根据要求填空或按要求默写原文⒈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⒉本文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写出两个与题目两个分句意思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1)多难兴邦:国家多灾难,可激发人民发奋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
(2)玩物丧志:只顾欣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志气。
⒊第二自然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为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⒋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成的,文中能表现磨练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⒌全文写法上,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苦其心志”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动心忍性”说的。
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⒎本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名言。
请你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任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管仲(名夷吾)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百里奚从集市上赎出来,用他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第一段: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二段: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常识】《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拨、任用。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征于色征:征验、表现。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任:责任,担子。
是:这样的。
7.人恒过恒:常常。
8.而后作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9.发于声发:显露、流露。
10.而后喻喻:了解、明白。
11.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坚持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敌对。
【一词多义】1.拂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2.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因为。
)【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使动用法。
)2.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使动用法。
)3.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使动用法。
)4.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动词用作状语。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动词用作状语。
)6.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使动用法。
)7.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强。
使动用法。
)8.人恒过(过:犯错误。
名词用作动词。
)【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得才干。
部编版八上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发:起,指被任用。
2.举:任用,选拔.3.士:狱官。
4.故:所以。
5.降:下达。
6.任:责任,使命。
7.苦.其心志:使……痛苦。
8.饿.其体肤:使……饥饿。
9.劳.其筋骨:使……劳累。
10.空乏:财资缺乏。
使动用法,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拂乱:使……受到不顺12.动.心忍.性: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坚强。
1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能:才能、才干。
14.人恒过.:恒:常常。
过:犯错误。
15.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16.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征:征验,表现。
色:脸色18. 发.于声:显露,流露。
19.而后喻.:了解,明白。
20.入.则:指在国内。
21.出.则:指在国外。
22.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23.拂.士:拂:通“弼”,辅佐。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24.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25.所以..动心忍性:用(通过)这些办法26.然后:这样以后27.舜发于.畎亩之中:从2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29.而死于.安乐也:在30.所以.动心忍性:用来3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二、翻译下列句子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4.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6.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基础知识和练习)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曾益其有“曾”同“增”,增加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2、词类活用人恒过犯错误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经受饥饿空乏其身使……身处贫穷中动心忍性使……受到震撼使…坚忍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3、一词多义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法家拂士辅佐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发干声显露4、古今异义发于声,而后喻(明白)所以动心忍性(用来)5、重点实词人恒过经常衡于虑思考而后作奋起敌国匹敌然后能改(这样)6、重点虚词于:征于色(在)生于忧患(在)发于咽畎亩之中(从)降大任于是人(给)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顺接连词,不译)生于忧患,而死于患也(转折连词,不译)二、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磨砺而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了忧患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进而由个人推及到国家,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三、文章结构列举六个人物的事例作论据,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归纳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模拟练习:1、解释加点的词。
(4分)无法家拂.士苦.其心志衡于.虑人恒过.2、翻译句子。
(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2分)5、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是指怎样的人?(2分)1、(1)辅佐(2)使……痛苦(3)在(4)犯错误2、(1)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2)这样以后人们才知道,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
3、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引出下文议论。
4、在国内有有法度的朝臣,在国外有势力相当的敌对的国家5、“是人”是指文中所提六人及与之相同经历的人,即成大事业前经历磨砺的人。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一、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使动用法)2.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使动用法)3.饿其体肤(饿:使……受饥饿。
使动用法)4.空乏其身(空乏:使……身处贫困之中。
使动用法)5.行拂乱其所为(乱:使……扰乱。
使动用法)6.动心忍性(动:使……震撼;忍:使……坚忍。
使动用法)7.人恒过(过:犯错误。
名词用作动词)8.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
动词用作状语)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动词用作状语)10.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使……生存发展。
使动用法)11.而死于安乐也(死:使……萎靡死亡。
使动用法)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敌对的。
名词作形容词)三、一词多义1.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3)征于色(介词,在)(4)生于忧患(介词,在)2.发:(1)发于畎亩(动词,兴起,指被任用)(2)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3.拂:(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2)拂士(同“弼”,辅佐)四、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起用今义:送出,发生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今义:往上托,推举3.征于色,发于声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4.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说明,打比方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6.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今义:进入(动词)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今义:出去(动词)9.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五、重点句子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原创版)目录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义2.生于忧患的表现3.死于安乐的表现4.如何在忧患中成长,避免死于安乐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需要在忧患中锻炼自己,而太过安逸的生活则可能导致一个人的衰败。
这里,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来看生于忧患的表现。
在忧患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能激发人的潜能,促使人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例如,一个国家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往往会团结一致,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同样,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也会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
而个人在生活逆境中,也会变得更加坚强,更有毅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然后,我们再来看死于安乐的表现。
在安逸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沉溺于享乐,不思进取,从而导致衰败。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的衰亡都与此有关。
如明朝中后期,皇帝沉迷享乐,朝政腐败,导致国家迅速衰落。
同样,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过于安逸,不求创新,也必将被淘汰。
对于个人来说,过于安逸的生活容易导致懈怠,不再有前进的动力,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在忧患中成长,避免死于安乐呢?首先,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是促使我们进步的动力。
其次,我们要在忧患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在忧患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警惕安逸带来的陷阱,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进取。
总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主题告诫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忧患中锻炼自己,不断成长,而避免沉溺于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第一大段段意:列举典型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的道理。
二、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的共同点:都是从社会底层被选拔,都历经磨难,地位卑微而成为显贵的杰出人物。
第一段用举例论证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列举这六个人的作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接受磨练,为下文的论理奠定事实基础。
四、6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能调换。
五、第二段的写作特色:运用大量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六、第二段由“故”引起全文。
第二段运用道理论证。
七、“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指出磨练益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才干。
八、第三段第一层紧紧扣住“动心忍性”的事实论据,是从主观论证的。
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段的作用:由个别推及一般,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劝勉激励的意义。
十、最后一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纳全文中心论点,醒目突出。
十一、中心:本文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
国无忧患,一朝灭亡的道理。
十二、书后第一题第二问的答案: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成为中华民族最高道德标准,激励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沉湎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
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
这样才能振作精神。
奋发有为,否则就会有国破家亡的危险。
十三、第一段段意:列举典型事例第二段段意: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的道理。
第三段段意: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练的益处。
第四段段意: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一、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
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士,狱官。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9)于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是,指示代词,这。
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
其,代词,他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1.课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有什么作用?①内容上:强调这六个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艰难磨炼后成绩了非凡的事业。
②论证上:运用举例论证,具体阐述了“磨难〞出人才的道理,引出下文的论述。
③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概,增强了说服力。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发奋有为,使一个国家兴盛兴盛,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事例:〔1〕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终灭吴,成绩霸业。
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被灭国。
〔2〕司马迁遭宫刑,忍受奇耻大辱,而后愤作(史记)。
3.这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用一句名言来表达。
(例如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例如2)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盂子)文章以雄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举出文中例子做具体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概,增强了说服力。
5.孟子认为“逆境出人才〞,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没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时机了,那忧患意识还有现实意义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有,“逆境〞不仅仅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潦倒和沮丧都可以理解为逆境,因此忧患意识仍有现实意义,我们仍应该保持忧患意识,以坚强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坎坷。
6.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造就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绩一番事业。
孟子三章知识点归纳
孟子三章知识点归纳孟子三章知识点归纳如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字词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3)管夷吾举于士(狱官)(4)百里奚举于市(集市)(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下达)(6)人恒过(常常)(7)行拂乱其所为(违背)(8)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9)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10)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1)征于色(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
色:脸色)(12)而后喻(明白,了解)2.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2)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畅)(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辅佐)3.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3)名作动:人恒过(过:犯错误)4.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发于声(发出)(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困于心,衡于虑(在)生于忧患(在)《富贵不能淫》1.重点词语解释。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安居而天下熄(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④父命之(命:教导、训诲)⑤往之女家(往:去,到)⑥必敬必戒(敬:恭敬)⑦无违夫子(违:违背)⑧以顺为正者(顺:顺从;正:准则、标准)⑨与民由之(由:遵循)⑩独行其道(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
道:道路,文中喻指原则、准则)2.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梳理笔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梳理笔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梳理笔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梳理笔记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2、出处:《孟子》。
3、《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二、主要内容1、中心: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2、段意⑴第一部分(①②)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六个历史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①(排比)六个历史事例:人名事例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经务农耕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曾经为人筑墙)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曾经贩卖鱼盐)管夷吾举于士(曾经作为罪臣囚于狱中)孙叔敖举于海(曾经隐居海边)百里奚举于市(曾经流落市井)②(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⑵第二部分(③)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正:(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反:(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国无忧患易遭灭亡⑶第三部分(④)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诉衷情》思考题1、请结合全词,从一个角度赏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妙处。
*从音节上看,“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声调急促,步步紧逼,给人一种紧迫感,从而表现词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人生感叹。
*从词的上下片关系看,“胡未灭”承接上片“关河梦断”,是“关河梦断”的具体落实,而“鬓先秋,泪空流”又是下片“身老沧洲”的形象再现。
*从句子的内部关系看,“胡未灭”是“鬓先秋,泪空流”的直接原因,构成因果关系。
以“鬓先秋”比喻光阴似箭,而此生虚度,以“泪空流”暗示心愁不解而报国无门的怅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心头的无奈和悲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笔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笔记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表承接;也,语气助词。
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
空,使……贫穷;乏,使……穷困。
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违背;所为:所行的事。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介词,在;于,介词,在。
而后作:动词活用作名词,(有)作为。
征于色:介词,在。
发于声:介词,在。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才能明白。
喻,明白,懂得。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君朝臣。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则,连词,如果;法家,精通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辅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忧患。
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患难。
敌、患是名词作动词用。
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一、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那个地点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
舜原先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
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开释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明白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开释并录用。
士,狱官。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边,楚庄王明白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9)于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那个人。
是,指示代词,这。
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说明。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楚。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楚。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累。
其,代词,他的。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
那个地点是动词。
(1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为,所行。
(15)因此: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打搅,使他的性情坚强起来。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能。
曾,通“增”,增加。
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18)恒:常常。
(19)过:那个地点的意思是犯过失。
(20)然后能改:如此以后才能改过。
( 21)困于心:内心困扰。
困,忧困。
于,介词,在。
(22)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假如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弼。
( 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假如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害。
出,在别处。
指国外。
敌国,敌对的国家。
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
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29)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
恒,常常。
(30)然后知生于担忧:如此以后,才明白因为担忧而生存进展。
然后,如此以后。
于,介词,由于,表缘故。
生,使……生存。
(31)死于安乐: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
使……死亡。
二、翻译: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擢升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觉,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因此,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躯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如此来震动他的心志,坚强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担忧,往往容易亡国。
由此能够明白,担忧使人一辈子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三、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的书籍。
四、朗读指导: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五、文言词语归类:1、近义词辨析:“发”“举”的意义说明有何异同?2、同音词:“士”与“市”的词义区别。
3、形容词和动词的使动用法:“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忍。
4、通假字:(1)曾(2)衡(3)拂5、古今异义词(1)法家(2)敌国(3)出(4)入6、一词多义:(1)过(2)作(3)益六、问答题: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问题?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样提出来的?“生于担忧,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在文章结尾处水到渠成地归纳推理出来。
3、开篇列举历史上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用意(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道理? )?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炼,最终都大有作为。
说明不管是作为名君的舜,依旧作为贤臣的管夷吾等五人,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困难磨炼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炼,只有通过磨炼才能有所作为)4、第2自然段作者论述了什么?经受磨炼的好处。
5、“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中的“是人”指谁?从造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人客观上经受了哪些艰巨困苦的磨炼成才的?指上文列举的历史上的六位名人。
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
6、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如何样的人才观?如何明白得这一人才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现代社会,顺境容易造就人才,“挫折”教育同样重要。
因为逆境能够增长人的才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决信念,坚强性格,隐忍以成就大业;但逆境也可能让意志薄弱者一蹶不振,一事无成,因此要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关键还在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
有才能,又能够直面挫折,不断思索,勇于战胜各种精神困惑,坚信自己,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他认为人才要在逆境中磨炼造就。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困难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楚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聪慧使人一辈子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7.“苦难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宝”,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明白得。
略8.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通过困难生活的磨炼。
请同学们落笔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觉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9、作者是如何从个人成才问题归纳过渡到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问题上的?用正反对比论证法指出,关于国君来说,假如没有执法严格、直言进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假如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引出本文中心论点“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这是针对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言的,主客观因素关于国家治乱的阻碍如同关于个人成才的阻碍一样。
而上文所列举的历史名臣,正是辅助国君严格执法、直言进谏的臣子,前呼后应,论证严密。
10、请你写出一些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650字左右的议论文。
(1)“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失败是成功之母”(3)“逆境出人才”要求: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注意论证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