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宗教定义
旅游宗教文化
原始佛教
第一次结集 迦叶 王舍城附近的七叶岩毕 波罗窟 所谓“结集”,就是指通过集体会诵经典而 确立佛典。 阿难和优婆离 《阿含经》
部派佛教
最初分为尊崇传统、保守旧规的上座部和较 为进取、强调改革和发展的大众部,史称 这次分裂是佛教的“根本分裂”。 第二次结集,在印度东部的毗舍离城。 第三次结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华氏城 组织 第四次结集,犍陀罗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
舍利
佛祖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 状宝石样生成物
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 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 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 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 奉。为保存而建立浮屠,即佛塔。
二、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
度佛教发展史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 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1 世纪中叶); (3)大乘佛教时期(约公元1世纪中叶-公元7世 纪); (4)密教时期(约公元7世纪-公元12世纪)。
2 3 4 5 6
三论宗 慈恩宗(法相宗、 唯识宗) 华严宗(法界宗) 律宗 净土宗(莲宗)
隋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吉藏 无者世亲 法藏 道宣 善导、慧 远 菩提达摩 弘忍
《三论经》 《一经二 论》 《华严经》 《四分律》 《三经一 论》 《大日经》 《金刚经》 《坛经》
7 8
密宗(真言宗) 禅宗(五宗七派、 各宗之最)
大乘佛教时期
公元1世纪中叶至公元7世纪,大约600年 的时间,改革派的部分部派佛教,随着时 间的演变而成大乘教 。把原始佛教和部派 佛教贬称为“小乘”。
密教时代
密教其实是大乘佛教、印度教和民间信仰相 结合的产物,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礼仪、 民俗信仰为其特征,后来逐步同化于印度 教。相对而言,其他佛教派别被称为显教, 即以佛祖释迦牟尼所说的种种经典传授。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第二节“佛教文化”,第三节“道教文化”,第四节“基督教文化”,第五节“伊斯兰教文化”。
详细内容涉及宗教的起源、发展、主要教义、宗教建筑、艺术、节日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主要宗教的历史背景、教义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2. 掌握我国各大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提高旅游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在旅游活动中尊重并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宗教教义的内涵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宗教建筑模型、宗教艺术品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宗教建筑,引发学生对宗教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宗教文化概述,引导学生了解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佛教文化为例,讲解佛教的教义、建筑、艺术、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4. 例题讲解:以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等为例,分析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并分析其特色。
7.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在旅游中遇到的宗教文化现象,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六、板书设计1. 宗教文化概述宗教起源与发展宗教在旅游中的价值2. 我国主要宗教文化佛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道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基督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伊斯兰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
(2)分析我国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
(3)列举并描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个节日。
2. 答案:(1)佛教教义:因果报应、轮回、涅槃等。
宗 教 旅 游
宗教旅游是以宗教为主题的旅游活
动。全世界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佛 教和伊斯兰教,很多人每年都要赴异国 他乡去朝 圣或参加 各类宗教 活动。
基督教第一圣地-----耶路撒冷哭墙
伊斯兰教------麦加朝圣
佛教----时期的朝觐活动 中国穆斯林赴沙特麦加朝觐历史悠久,最早 的可以追溯到明代时期。元代以来,随着大 批穆斯林迁入并定居云南,古老的西南丝绸 古道成为了云南穆斯林前往天方麦加,履行 朝觑功修,完成哈吉(Haji)使命的重要通道。 明清以来,海禁逐渐废除,交通渐趋方便, 中国穆斯林朝觐活动开始多起来。
• 民国时期的朝觐活动
进入民国时期,中国各族穆斯林朝觐活动逐 渐增多,留下了诸多文字记载和专著。然而, 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加上路途艰险,行程遥 远。因此,我国穆斯林能去朝觐者与实际穆 斯林数相比。仍是少之又少。
• 新中国时期的朝觐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穆斯林于1952年组织了第 一个朝觐团(16人)计划巴基斯坦前往沙特朝觐, 但该团到巴基斯坦后未获得沙特签证而返回。 1955年在印尼万隆国际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亲 自向与会的沙特阿拉伯诸王费萨尔亲王提出,希 望给中国穆斯林朝觐签证方便。1989年,中国和 沙特达成协议,相互在对方首都设立商务代办处。 1990年7月,中沙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为两 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奠定了新的 基础,也为中国穆斯林的朝觐活动及领事保护创 造了更多的便利。
总结宗教旅游的特点
①宗教种类的多样性 ②文化内涵的独特性 ③宗教历史的悠久性
Thank you
宗教旅游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是文化多元的社会,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各种文化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中。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宗教信仰已经不仅是一种纯粹的信仰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旅游休闲方式。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了极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
1.1宗教文化旅游1.1.1宗教与宗教文化旅游宗教对于宗教的界定, 由于人们立场的不同和理解态度上的差异, 以至于众说纷纭。
宗教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给宗教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则把宗教定义于“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
如果我们不固执于用某一个定义理解宗教, 而是多视角、多层面地考察, 就不难发现, 对宗教的界定, 虽出多门, 但都不否认宗教具有“对某种无限者的信仰”这一主要特征,“宗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其最主要特征是对神明的信仰和崇拜”。
张挺平指出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宗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宗教文化宗教文化不仅仅表现在信仰主张上,而且表现在相关的一切方面:建筑、雕刻、绘画、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医学、天文学等等—举凡人类文化的所有分支与精华,基本上在宗教文化中都有相应的表现。
宗教在全部文化中,努力扩张自己的影响,并且积淀在民族内部,构成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文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
所以说,不了解宗教,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人类的科学、文化及其发展。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又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宗教史人类文化早期表现,与人类文化同时存在,是人类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产物。
宗教旅游及宗教旅游资源的概念 2
一、宗教旅游及宗教旅游资源的概念 2二、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 2(一)深厚的哲学理念 2(二)客源广,回头率高 3(三)参与性强 3(四)具有广泛的信徒 4三、宗教旅游资源科开发的功能与主题 4四、宗教旅游产品开发 4(一)宗教观光型旅游产品 5(二)宗教参与性旅游产品 5(三)宗教朝拜、节庆、庙会游 5(四)宗教生态游6五、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6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的而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以其建筑、活动、音乐、文化传说和武术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具有强大的旅游潜质。
宗教文化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也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应努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促进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
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宗教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哲学理念,虔诚的精神向导。
强烈的信徒吸引力,深邃的文化艺术性,使他成为非常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一方面,宗教文化含有浓重的精神文化色彩,文化艺术性极强;另一方面,宗教文化具有较广阔的客源市场,不但对广大信徒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也比较喜欢猎奇的非宗教信仰者的欢迎;同时,宗教活动具有浓厚的氛围,神秘的表演性和广泛的参与与性,且节庆日多,易于开展各种专题旅游活动。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具有观光游览,朝拜祭祀,猎奇探秘,参与性游乐等旅游功能。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
知识要点
了解宗教的概念与起源
了解宗教与旅游的联系及中国宗教概况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派 别、供奉对象、宗教胜地。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普 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支 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是以超自然的形 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和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 象。
2.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诞节(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诞生 的节日,时间为阴历四月初八,是日,以香水沐 浴佛像。 (2)涅槃节:时间为阴历二月十五,即纪念 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 (3)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时间为阴 历七月十五,佛教徒追祭祖先的节日。“盂兰盆 ”为梵文音译,意即“救倒悬”——救度亡灵倒悬 之苦。 (4)佛成道节:时间为阴历十二月初八,纪念释 迦牟尼得道成佛的节日。后每至这一天,老百姓 要以“腊八粥”供佛。
罗 汉 堂 配 殿 配 殿 西 配 殿 鼓 楼 楼 藏经阁 配 殿 配 殿 僧 舍
方丈室
法
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7.4
东 舍 配 殿 东 天王殿 钟 楼 2 楼 学 事 山 门 业 上 汉传佛寺的平面布局 的 大雄宝殿
韦驮天:佛寺护法神
调
顺
风
雨
六)佛教的教派和节日
1.佛教的教派 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传 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及社 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 个派别,即汉地佛教(汉语系、大乘佛 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上座 部佛教(巴利语系、小乘佛教)。
旅游宗教文化教案
旅游宗教文化•当人们到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文物丰富的人文景观去观光游览时,经常会看到绿树掩映中的古刹名寺,身披袈裟、双手合十、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的僧众,会听到悠扬悦耳的钟声和诵经声,还有那神态各异的塑像,以及使人目不暇接、色彩斑斓的壁画。
导游小姐那里,你会听到关于释迦牟尼看破红尘,放弃王位,出家布道,普渡众生的动人故事;太上老君如何用八卦炉炼丹,张天师如何得道成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许多神话传说。
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所有这些宗教设施、宗教活动,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建筑、绘画、雕塑、经典、教义、神话传说等事物和现象,就是现在宗教文化现象。
•宗教文化是旅游文化当中重要的一种,也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如南岳衡山的佛教南台寺:曹洞宗的祖廷,很多日本人都到这里来朝拜。
一、宗教文化的定义:宗教是指有一定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仪式和一定的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
你认为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活动的卜筮、相术、算命、拆字、召魂、圆梦等活动属于宗教信仰范畴吗?为什么?提示与分析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
宗教信仰与迷信从认识论上来看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
但是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其区别在于:第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
而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
迷信一般是指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以巫术所进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等活动,群众去看相只是为了预卜前途命运,并不是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
第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
旅游宗教文化
旅游宗教文化复习:宗教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一种心理需要,一种了解、把握世界的方式。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东北亚和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伊斯兰教:在中国称回教、清真教---主要流传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
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其教徒在世界宗教徒中数量最多,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欧美。
宗教观念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原始宗教观念的萌芽,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1、“万物有灵”观念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其对“物”的神灵化。
认为“人死为鬼,树木有精;顽石能思,鸟兽会语;无物不神,无鬼不灵”。
2、灵魂不灭与鬼神观念原始人认为人的“形”灭了之后,其灵魂还在另一世界过着与生前大致一样的生活。
3、对至上神---帝、天的崇拜原始宗教从殷商奴隶社会起演化成“人为的宗教”,出现了统一的全能的至上神。
•原始宗教•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不畏生死。
宗教是指有一定教义、教规,有一定仪式和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
宗教不同于迷信。
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1、宗教的概念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宗教教徒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泰勒说:“宗教是对神圣的存在物之信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神、自然在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自然人的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人间的形式出现.宗教的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宗教与旅游(新)
• Preaching • Believing that God had chosen him as his messenger Muhammad began to preach what God had revealed to him.
• The simple and clear-cut message of Islam, that there is no God but Allah, and that life should be lived in complete submission to the will of Allah, was attractive to many people, and they flocked to hear it. • The Hijrah • Muhammad's popularity was seen as threatening by the people in power in Mecca, and Muhammad took his followers on a journey from Mecca to Medina in 622. • This journey is called the Hijrah (migration) and the event was seen as so important for Islam that 622 is the year in which the Islamic calendar begins.
我国的四大宗教
• • • •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 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 • 佛教产生在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 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 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 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 思,佛是觉悟。
旅游文化学课件——宗教
东 方 持 国 天 王
南 方 增 长 天 王
西 方 广 目 天 王
北 方 多 闻 天 王
韦 驮
伽 蓝
(四)佛寺
1、佛寺的名称 寺、庵、伽蓝 (中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 2、佛寺殿堂配置 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 经楼(阁) 配殿和附属设施: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以及客堂、禅房、 斋堂、寝堂、西净、放生池等。
4、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三世”即前世、今世和来世。 “六道”即:人道、
天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5、三法印: 、三法印: 诸行无常:世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 诸法无我:一切存在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都是因缘聚 合而成。 涅槃寂静: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 。
(一)佛教发展简史 1、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僧侣、刹帝 利、吠舍、首陀罗。 2、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形成 创始人悉达多·乔答摩,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 人)。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纪,29 岁出家修道,35 岁 成道,80岁涅槃 。佛陀(觉悟者)。
3、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 、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
2、八正道: 、八正道: 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正确的思维),正语(正确的言语), 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修行), 正念(正确的思想),正定(正确的修持禅定) 。 3、十二因缘 : 、 过去二因: 过去二因:“无明”(因愚昧无知而产生各种世俗的烦恼)为缘引起 了“行”(因无明而产生的各种善与不善的行为) ;现在五果:识 现在五果: 现在五果 (个人精神统一体) 、名色(精神与肉体) 、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六 现在三因: 种感觉器官) 、触(接触外界事物) 、受(苦乐等感受) ;现在三因: 现在三因 爱(爱欲、贪欲) 、取(追求、执着) 、有(产生业报的各种行为的 总合);未来二果:生、老死。 未来二果: 未来二果
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编辑宗教旅游是一种以宗教朝觐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活动。
自古以来世界上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都有朝圣的历史传统。
凡宗教创始者的诞生地、墓葬地及其遗迹遗物甚至传说“显圣”地以及各教派的中心,都可成为教徒们的朝拜圣地。
如耶路撒冷,由于基督徒认为是救世主耶稣的诞生地,犹太人认为是大卫王的故乡、第一座犹太教圣殿所在地,穆斯林认为“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曾在此“登霄”升天,故成为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吸引了大批的海外朝圣者。
目录1简介2开发中的问题3其他相关1简介现代比较著名的基督教圣地有罗马教廷梵蒂冈,传说“圣母玛丽亚显圣”的法蒂玛(葡萄牙)以及联邦德国的奥柏拉格尔高和法国的卢尔德;佛教圣地集中在东南亚和中国,如斯里兰卡的佛牙寺和克拉尼亚大佛寺,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和普陀山)以及新近发现的佛祖指骨的扶风法门寺;伊斯兰教有四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和凯鲁万。
其中麦加是所有宗教旅游中规模最大、朝觐人效最多的一处圣地。
该城中心的清真寺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
将宗教旅游作为一种对寺院、道观古建筑的“观光旅游”来发展,处于一种物质性的开发层次上,同时表现出过多的商业化成分。
而宗教能启迪智慧、唤起道德、重塑人生价值等功能却很少挖掘开发,没有展示出其精神层次的价值来。
2开发中的问题(一)宗教场所的管理较乱由于绝大多数佛寺、道观是前代存留下来的古建筑,作为宗教管理。
笔者认为开发宗教旅游活动中,旅游管理部门不应仅仅着眼于短期内可获得的旅游收益,而应该更多地从维护宗教正常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量多与宗教部门沟通,并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规则,把对正常宗教活动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程度。
一般宗教场所的门票价格也不宜过高,以方便信徒、香客的到访。
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当地城市公园的票价。
场所一般在管理上隶属宗教部门,在某些具体环节上又有文化局、依托的资源。
旅游局等部门参与管理,这就存在着多头管理的局面。
浅谈宗教旅游的类型及特征
浅谈宗教旅游的类型及特征摘要: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天已有多种形式,宗教旅游就是其中的一种。
宗教旅游主要指非宗教信仰者围绕宗教文化资源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包括考察、观光、游憩、休闲等。
宗教作为旅游的依托载体和活动平台表现出与一般的商务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有了显著区别。
本文首先介绍了宗教与旅游的关系,接着又讲述了宗教旅游的基本类型,最后还写了一下宗教旅游的特点。
关键字:宗教、文化、旅游导言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①一、宗教与旅游的关系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
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宗教与旅的关系(②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
从佛教在我国传播、发展乃至衰落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旅游对于宗教具有的重要作用。
首先,佛教传入中国本身就是东西方佛教徒梯山航海旅行的结果。
其次,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旅游活动。
许多高明的禅师都是从自然景观中悟到人生真谛的,所以大凡得道之人都喜欢遍走高山大川、遍访高僧大德,游历山水、品味自然、切磋佛理。
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到圣地朝拜仍然是他们一生最幸福的事情。
第二,宗教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
宗教的文化旅游与观光
宗教的文化旅游与观光一、前言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发展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旅游业来说,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
二、文化旅游与宗教观光的涵义(一)文化旅游的定义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文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
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
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
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的效用及旅游的目的所做的定性。
故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的目地的行为过程。
(二)宗教观光的定义宗教观光与宗教的历史密切相关,其实早在欧洲天主教教主会常使用宗教观光一名词,大至圣地系统所提供的观光行程,小至农村的教会,都成为宗教观光。
在宗教观光方面,庄严神圣的宗教性建筑固然能吸引非常多的朝圣者或观光客,然而特殊的节庆餐宴或宗教纪念日甚至更能吸引信众们的前往,因为前往该地朝圣融合了宗教性与世俗性,兼具吸引观光客兴趣的篇幅,进而拓展了传统宗教观光的客流量。
综上所述,笔者将宗教观光定义为:游客不论信仰宗教与否,凡是到宗教圣地所从事的相关活动,都可以称作是宗教观光。
宗教观光因此也成为时代的新兴趋势所在。
三、宗教文化与旅游的相互关系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国,自古以来,天下名山寺庙众多。
宗教文化与生态文化、自然景观文化完整的结合在一起,这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积累的作用。
早期的旅游就起源于宗教。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内容本章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详细内容包括:宗教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我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具体涉及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我国旅游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宗教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旅游中的作用。
2. 分析宗教与旅游的密切关系,了解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对我国旅游宗教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宗教文化的概念、特点;我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难点: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与保护;宗教文化在旅游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中国旅游文化》第五章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宗教旅游景点图片,引出本章主题——旅游宗教文化。
2. 新课导入:讲解宗教文化的概念、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发展。
3. 例题讲解:分析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旅游中的作用,讲解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价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宗教与旅游的关系,互相讨论,加深理解。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宗教旅游路线,包括景点选择、活动安排等。
六、板书设计1. 宗教文化概念、特点2. 我国主要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3. 宗教与旅游的关系4. 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开发与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在地区的宗教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答案要点:(1)列举所在地区的宗教旅游景点;(2)分析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3)提出具体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2.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条具有特色的宗教旅游路线。
答案要点:(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景点;(2)合理规划旅游路线;(3)安排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
旅游业务与宗教旅游
旅游业务与宗教旅游宗教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融合了宗教信仰和旅游体验。
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宗教旅游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务与宗教旅游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第一节:宗教旅游的定义和特点宗教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参观宗教圣地、寺庙、教堂或其他宗教场所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宗教信仰:宗教旅游的核心是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探寻。
宗教旅游者往往希望通过参观宗教圣地来接触、了解并加深对宗教的认识。
2. 精神追求:相较于传统旅游形式,宗教旅游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
旅游者期望通过与宗教场所的接触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平静。
3. 文化体验:宗教旅游往往与文化紧密相连。
宗教圣地往往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丰厚内涵,旅游者可以在宗教旅游中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第二节:宗教旅游的市场与发展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范围内宗教信仰的复兴和跨国交流的增加,宗教旅游市场不断扩大。
许多宗教圣地和寺庙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宗教旅游者。
在宗教旅游市场的发展中,旅游业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旅行社、导游和其他旅游服务提供商为宗教旅游者提供了各种便利和支持。
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宗教仪式的组织和解说、交通和住宿的安排等等。
第三节:宗教旅游对旅游业的影响宗教旅游对旅游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宗教旅游的兴起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宗教圣地周边的商业设施和旅游设施得到了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地方居民收入提高。
2. 推动旅游业创新:宗教旅游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的创新。
旅行社和服务提供商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宗教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3. 弘扬宗教文化:宗教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的传播。
通过宗教旅游,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不同宗教的文化和价值观。
第四节:宗教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信仰需求的变化,宗教旅游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代宗教旅游
仙游
辗转奇山异水、祈求仙风道骨的旅游活动,称仙游,或游仙。 仙游起于秦汉神仙假说,盛于魏晋南北朝的道教香火。 秦汉神仙家宣扬吃药炼丹的神仙之道。秦皇汉武海上求仙、 刘向《列仙传》、《楚辞〃远游》正是神仙家数。 道教仙游不是滥游、盲游,而是择山而游、择水而游。道众相 信,神仙有仙风道骨、神仙住的山水也有仙风道骨。 诸如气势的刚健,性状的奇特,环境的幽深,草木的丰润,云 雾的缭绕,都是他们考察的神奇的元素。特别是那些船有神迹、 穿有仙草的山水,更是仙游者寤寐思服,寻寻觅觅的圣地。 这种选择,既是宗教的选择,也是审美的选择。 这种仙游活动,既是宗教活动,也是旅游活动。 魏晋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仙游家有郭璞、葛洪、陆修静、陶弘景。
唐
① 佛教
② 道教
③ 宗教旅游成果
唐僧西游
唐代佛教,宗派诸多,天台宗、法相宗、严华宗,各自鼓吹, 理论复杂。为同一理论,判别宗教,佛界人士特别重视佛经的搜求。 因此,魏晋以来的西游取经,在唐代更加活跃。 唐僧西游取经的杰出人物是初唐慈恩道场的三藏法师玄奘。
西人东来
与唐僧西游遥相呼应,丝绸之路,也殷勤来客。洗浴的佛教 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教徒接二仙游
玄游
玄,本指道家精深微妙的哲理。 玄游之风始于正始年间,正直的官僚和读书人痛恨现 实,畏惧横祸、鄙视名教,思慕老庄,寄心玄学,以玄谈 为荣、玄游为尚。 当时,一批闻名遐迩的玄游之士,阮籍、嵇康、向秀、 刘伶、阮咸、王戎、山涛等,相见恨晚常常千里聚会,联 袂出游,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碧绿幽静的竹林里肆意酣 畅,时称“竹林七贤”。
文人士大夫的深度参与
明代宗教旅游,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文人士大夫的深 度参与,以王士性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提炼“人游、 神游、天游”三种旅游境界,他们一方面强调在名刹 古寺中饱览自然景观,另一方面强调在丰富的宗教艺 术中欣赏人文景观,最终依靠知行合一的宗教旅游活 动实现人格的完善,寻找心理的依托,实现 “天人 合一”的终极理想,其独特的旅游见解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研究价值。
宗教旅游论析[整理版]
2000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32000(总第143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 (Arts &S ocial Sciences ) G eneral N o.143宗教旅游论析颜亚玉(厦门大学旅游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目前,学术界对宗教旅游认识较为模糊。
根据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宗教旅游应是宗教信徒和民间信众以宗教或民间信仰为主要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既包括到宗教祖庭、名山圣迹去的长途旅游活动,也包括到地方宫庙去的短距离旅游活动。
国际上将旅游概括为特定目的的旅行,宗教为特定的目的之一,宗教旅行与宗教旅游的提法可通用;若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出发,“旅游”与“旅行”有区别,判定时应就个案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宗教旅游;角度;目的;时空;旅行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0)03-0069-05宗教旅游是旅游的一种。
这种旅游活动古已有之,至今仍在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委实很有必要。
在宗教旅游的研究中,概念的明确界定是研究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旅游概念的认识不甚一致,对宗教旅游的认识必然也就有所分歧。
本文从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入手,针对目前宗教旅游界定中的几个问题稍作探讨,以期澄清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
一、宗教旅游界定的角度关于宗教旅游的界定,目前未见有专门的论述。
若从散见于各书和出现于旅游业界的提法看来,对什么是宗教旅游,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宗教旅游主要指的是宗教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传法、云游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围绕宗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便可视之为宗教旅游。
也就是说,宗教旅游不仅包括宗教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也包括非宗教信徒出于兴趣,志在考察、体验宗教及其文化内涵或观赏宗教艺术、器物、圣迹等的旅游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旅游的定义1.旅游活动自古就有, 信徒的朝拜、帝王的巡幸、文人雅士的游历都属于早期的旅游形式。
——张素威<宗教与旅游关系浅论>2.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1927年由德国蒙根.罗德提出,强调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3.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引起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强调旅游的综合性,指出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4.旅游发生在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地,旅游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工作和居住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该地的各种活动。
——1974年英国学者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提出,强调了旅游本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5.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中国学者于光远1985年提出,强调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6.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娱乐、运动、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等,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活动,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对旅游的定义7.旅游是要符合三个要素的: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即旅游是旅游者在一段时间内离开惯常环境所发生的所有活动。
——艾斯特及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一种古老而久远的历史文化现象, 人类社会在诞生之初, 便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素威<宗教与旅游关系浅论>由宗教节日、宗教仪式、宗教伦理和宗教圣地组成了今日的宗教文化景观。
——颜亚玉1. 宗教实在论(宗教的实质为神性感受)a) 新教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 年)的“绝对依赖感”(‘a feeling of absolute dependence’)b) 神学家兼宗教现象学者奥托(Rudolph Otto,1869-1937 年)“对神性的感受”(‘thesense of the numinous’)c) 基督教神学家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 年)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d) 范·德·列伍(van der Leeuw,G. 1890-1950) 引进的‘搁置判断’(epoché)着意将宗教与世俗分开,把宗教归属为‘另类的’(sui generis)。
总结:以神为本的人-神关系,其中“绝对”、“神性”和“终极”被表达为对上帝的不同称谓,而“依赖感”、“感受”和“关怀”则反映为人的感受。
2. 宗教社会功能论和还原论a) 缪勒(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1900 年)将宗教还原为人对“(自然的)无限的感知”。
b)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Émile Durkheim, 1858-1917 年)认为“神圣”概念是“人类社会结构”的象征,宗教是明显的社会产物。
社会的思想是宗教的灵魂。
c)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年)认为,宗教真正的和基本的起因,源自人类深切的情感矛盾,宗教信仰是“实施人类最古老、最强劲和最迫切愿望的产物。
宗教信仰的力量的秘密,就在于人类的这种愿望的力量。
d) 马克思将宗教视为“国家、社会”即“颠倒了的世界”的反映。
e) 宗教就是一种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虚幻反映,它不仅具有社会功能,而且具有文化功能。
...人们的宗教崇拜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禁忌来进行。
这就产生了最早的宗教节日、宗教仪式和宗教圣地。
——许晓光《试论旅游与宗教的密切关系》总结:“神性”是实施人类特定需求的手段或方式。
还原论和功能论存在着结构—功能一体的关系。
3. 宗教人文意义论a)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 年)和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 年)的宗教人类学的理论原则,是将宗教看作人类思维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化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即一种“理智思维”。
b) 社会人类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Edward Evan Evans-Pritchard, 1902-1973 年)揭示了原始宗教的社会理性。
c) 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 Geertz, 1926-)意识到我们不仅要描述社会表现、事实和行为。
吉尔兹的宗教理论被概括在“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中。
总结:宗教是人类的一种处事方式。
宗教旅游的定义1.普遍认为宗教旅游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指那种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一种旅游形式,即朝觐旅行;还应该包括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点景区观光、修学及游憩行为(GisbertRinschede,1992) .2.从旅游者动机的角度, 林思科德(Rinschede,1992) 将宗教旅游定义为“完全或强烈地由宗教原因引发的一种旅游形式”3.布兰克威尔(Blackwell, 2007) 从动机和旅游目的地两个方面对宗教旅游进行界定, 认为宗教旅游是由宗教原因引发的、目的地是宗教场所的所有旅游活动4.桑托斯( Santos, 2003 ) 对宗教旅游的界定更为详细,他认为宗教旅游: ( 1) 必须是自愿的、暂时的、非经济目的; ( 2) 旅游行为是由宗教原因引起的; (3) 可以兼有其他的动机; (4) 旅游目的地是宗教场所; (5) 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不是宗教活动。
5.Collins-Kliot's发现往往有些朝圣者会对旅游业缺乏兴趣,这主要是由于朝圣者的需求在本质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认为宗教活动与旅游活动有一定差异。
6.也有这种的观点折中了以上两者:ShaliniSingh的观点体现了这两者的折中,在一定程度上把旅游活动看成是一种“环境朝圣”。
7.有些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旅游活动的实质。
Bell认为新英格兰一些成年的年轻人热衷于海外旅游就可以理解为一种世俗的朝圣活动,只不过这种朝圣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其内在本质的驱动力是相同的。
8.M.M.G.fase把宗教看作一种组织机构,它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模式有比较大的影响作用。
“环境朝圣”。
9.将宗教因素作为一种地理要素也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可,Sopher在研究文化和地域的关系时强调了宗教因素的内容。
HansKnippenberg认为宗教会在区域中形成一定的历史和地理空间。
中国学者的观点大致分两种:一种认为凡是以宗教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所展开的旅游活动就是宗教旅游;张桥贵、孙浩然谈到“宗教旅游是宗教信仰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的总和。
宗教信仰旅游的主体是宗教信仰者;宗教文化旅游主要指非宗教信仰者围绕宗教文化资源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包括考察、观光、游憩、休闲等。
”如:宗教旅游是宗教信仰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的总和。
——张桥贵、孙浩然《宗教旅游的类型、特点和开发》另一种观点认为宗教信徒以宗教目的而展开的宗教活动才能作为宗教旅游。
如:宗教旅游应是宗教信徒和民间信众以宗教或民间信仰为主要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既包括到宗教祖庭、名山圣迹去的长途旅游活动,也包括到地方宫庙去的短距离旅游活动。
——颜亚玉宗教旅游是一种以宗教朝觐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活动。
——孙天胜《浅议我国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旅游定义的理解来看,(信徒的朝圣和普通旅游者在宗教景区的旅游都符合旅游的三个要素,但是这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信徒们的朝圣是心怀崇敬,或者为了求得神的协助,或者为了履行某些宗教义务;普通旅游者去宗教景区的旅游则是为了摆脱枯燥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而进行的休闲游览以放松身心。
由此可见,)宗教旅游应该是指信徒们由于唯一的宗教动机而发起的旅游活动,包括朝圣、传教布道等;而非信徒们在宗教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应该被划分为以娱乐、休闲、观光、医疗保健等为目的旅游。
——胡芬、袁露《宗教旅游研究综述>五、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与旅游关系密切, 它们既有共生性的一面, 彼此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又有互斥性的一面, 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
——张素威<宗教与旅游关系浅论>旅游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宗教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湘玲、涂绪谋《从宗教旅游看旅游的第七要素“思”》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中国宗教旅游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张挺平《试论宗教与旅游》1.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与早期宗教朝圣活动的密切关系早已达成了共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古希腊时期的节庆和体育比赛都具有宗教旅行的性质。
BarbaraD.Steffen认为地区宗教团体是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国际旅游者的根本原因。
2.1935年R.Glucksmann在其《一般旅游论》中分析了旅游的原因,把宗教朝圣作为人类早期旅游的主要动机。
3.社会学家特纳(Turner•V1973; 1978)认为,“一名旅游者有一半是朝圣者,或者说一名朝圣者,有一半是旅游者。
”(因为人类旅游是为了寻找心灵家园)就认为,朝圣与旅游都是具有阈限(Liminal) 性质的活动, 代表着与日常世俗生活的暂时脱离, 都是对一种“中心” (Center) 的追求。
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的一种“通过仪式” ( Pass- throughrite) , 象征着人类的精神文化寻根, 因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4.纳尔逊•格雷本(Nelson Graburn)则认为,旅游既是“神圣的旅程”,也是“世俗的礼仪”5.马坎耐(Dean Mal Canell)则进一步提出“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的观点。
(认为旅游的主旨是一种世俗的精神追求,而宗教则是一种精神追求)。
6.史密斯( Smith, 1992) 对朝圣和旅游的实现条件、社会认可进行考察后认为, 在宗教日益世俗化的当代欧洲, 宗教朝圣者和旅游者之间并无实质区别。
7.N.Collins-Kreiner&N.Kliot对朝圣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了研究。
认为旅游者朝圣行为增加的尺度主要由圣地所处的位置以及朝圣者缺乏旅游兴趣所决定。
8.Hae-moonOh,AnnMarieFiore,andMiyoungJeoung发现,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宗教旅游者可能会回避娱乐性旅游项目。
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几百处世界遗产名录中,与宗教有关的占了90%!人们要想亲自观赏这些分布于各地的人类文化遗产,就只能通过旅游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