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一、教材概述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要求,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数学世界,培养其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基础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数学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等。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数与计算:这部分内容将重点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法、写法、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图形与几何:介绍基础几何知识,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统计与概率:初步介绍数据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意义和概率的概念。

4.实践与应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册教材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技巧:1.情境教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4.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5.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

五、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册教材采用了以下评估与反馈机制:1.课堂表现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教材主要包括了数数、比较、加减法、几何图形等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数数部分,教材通过各种可爱的动物和漂亮的花朵来引导学生进行数数练习,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循循善诱。

在加减法部分,教材首先从简单的加法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的规律,然后再逐步引入减法知识,让学生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基本的加减法技巧。

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几何图形部分,教材设计了各种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经常需要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练习,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本教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在快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本教材的引导下,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共计876字,如需2000字,请继续补充完整信息】。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和几何形状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与编排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长度单位、图形和几何等。

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物操作、图示讲解和游戏互动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五、评价与反馈本册教材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材还设有“复习”单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师用书与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教师用书,包括教学建议、课程计划和答案等内容,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七、实践活动与拓展本册教材注重实践活动与拓展,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拓展数学知识面。

同时,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八、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

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还通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九、课时安排与进度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与进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

同时,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定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知识点分布本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几个方面。

在数与计算方面,学生将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学生将初步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学生将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练习与活动设计本教材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旨在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练习题目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思维的训练。

此外,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六、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本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各种题型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教材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如,在数与计算方面,可以与语文的拼音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可以与美术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可以与科学的社会实践和数据记录相结合。

人教版本小学一年级的下册的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本小学一年级的下册的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析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授课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授课内容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看法,学会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沟通,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平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有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研究新知,感觉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看法。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授课,表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重申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研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依照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研究方法的引导,浸透数学思想方法。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____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

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析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

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辨认和区别图形,感受其特征。

2.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4,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6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会比较大小。

7.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角,1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8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9,通过观察实验和猜测,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iu10.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教材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

XX年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

XX年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

XX年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XX年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从教材的整体内容来讲,与实验版相较,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综合考虑学生心理进展水平、实验结果等各个因素,将“位置”单元内容简化并移至一年级上册。

2.将原一年级上册图形“熟悉物体和图形”单元的平面图形的熟悉移至此单元,并归并原先一年级下册的大部份内容,新增了丰硕的内容。

3.移走原先“熟悉时刻”的单元(至二年级上册)。

4.“20之内的退位减法”“100之内数的熟悉”“熟悉人民币”“100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是本来就在本册的内容,只只是在内容上都有所转变,比如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丰硕等,完善原先教学跨度比较大的地址等等,其中尤以“统计”这一单元的转变最大。

下面将按单元来详细介绍具体的教材编排情形,希望能为列位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第一咱们来看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熟悉图形(二)一、教学内容初步熟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点,能够识别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转变及转变缘故在陶教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份内容的转变。

之因此如此转变,缘故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教师们感觉归并编排,一上熟悉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把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熟悉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先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行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因此咱们在修订时关于这部份内容进行了修改。

由于儿童熟悉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体会的阻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确实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份(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熟悉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进程,即容易把握和发觉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点,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要紧部份、局部和细微部份,难以把握形体的概念。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xuesheng)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xuesheng)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剖析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课内容这一册教材包含下边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 之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 100 之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要点教课内容是: 100 之内数的认识, 20 之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之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之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观点,学会 100 之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之内数的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 之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平时生活中有着宽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学生比较娴熟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共计算教课,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的计算问题,培育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除了认数和计算之外,教材安排了常有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单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构造,并且有益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实质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踊跃主动的研究新知,感觉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联合起来教课,表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重申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绘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指引学生研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摆列规律,初步培育学生研究数学识题的兴趣和发现、赏识数学美的意识。

依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色,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想”,增强了对研究方法的指引,浸透数学思想方法。

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

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

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与教材解读一、学段目标本学段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介绍指导思想

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介绍指导思想

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介绍指导思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x年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从教材的总体内容来说,与实验版相比,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综合考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实验结果等各个因素,将“位置”单元内容简化并移至一年级上册。

2.将原一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的平面图形的认识移至此单元,并合并原来一年级下册的大部分内容,新增了丰富的内容。

3.移走原来“认识时间”的单元(至二年级上册)。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是原本就在本册的内容,只不过在内容上都有所变化,比如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丰富等,完善原来教学跨度比较大的地方等等,其中尤以“统计”这一单元的变化最大。

下面将按单元来详细介绍具体的教材编排情况,希望能为各位老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变化及变化原因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

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所以我们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7《找规律》说课稿1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7《找规律》说课稿1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7 《找规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规律的存在,并且通过思考和交流,找到规律,进一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的掌握,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规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总结规律。

3.交流: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总结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规律的运用。

4.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

本册书共分为八个单元,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20以内的加减法,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空间与图形,统计,数学智趣题和数学广角。

本册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字0~10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空间与图形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空间与图形等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方法,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查漏补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设计特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本册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研究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这样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其次,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例如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研究惯和接受水平。

最后,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研究的准备性,体现在了练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思维与情感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意思。

思维与情感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惯和情感态度,如积极乐观、认真负责等。

本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和策略。

其中,重点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比较大小及加减法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新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介绍及指导思想从教材的总体内容来说,与实验版相比,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综合考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实验结果等各个因素,将“位置”单元内容简化并移至一年级上册。

2.将原一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的平面图形的认识移至此单元,并合并原来一年级下册的大部分内容,新增了丰富的内容。

3.移走原来“认识时间”的单元(至二年级上册)。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是原本就在本册的内容,只不过在内容上都有所变化,比如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丰富等,完善原来教学跨度比较大的地方等等,其中尤以“统计”这一单元的变化最大。

下面将按单元来详细介绍具体的教材编排情况,希望能为各位老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变化及变化原因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

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所以我们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

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关的。

如,儿童说皮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形的。

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

可见,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材呈现:安排了3个例题。

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

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

移走原来的例1,就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

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出给定名称的图形( 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 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素的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

★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

(除平行四边形外,基本与一上教材相同)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如何引入?(建议可以用美术课上用的那些石膏模型)再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

随后“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再一次辨认图形,巩固几种平面图形的表象,同时建立起课堂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做一做”第2题安排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借助立体图形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过程中继续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

这种活动素材,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比如有的老师仿照原来一上立体图形认识部分的做一做第2题,设计了“猜一猜,是什么平面图形”的活动,既避免了简单的辨认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渗透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平面图形的表象。

具体可参见《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第11期,“认识图形”课案及评析★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1)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们应该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

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7、8题),让学生去体验、去区分。

2.例题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下例2同)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

注意: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3.例题3: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七巧板的引入。

对于学生来说,七巧板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玩具,而且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张较厚的纸,照七巧板的图样剪成7块就可以了)。

从历史上来说,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之一,而且具有丰富的价值(清朝王其沅著有《七巧八分书》共8册,收集了大量的七巧板拼成的图样;很早就传入欧洲,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本桑下客著的《七巧新谱》。

欧美人把七巧板叫做“唐图”tangram,在一些著作中常常提到。

近代数学家把七巧板作为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来研究,美国计算机专家道许还设计了一个“解决七巧板问题的探索程序”。

近代的两位几何学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

国外教材、ipad上等等,都有利用七巧板为素材的习题或者游戏。

)因此,教材在例题之后在“你知道吗”版块里介绍了七巧板,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

4.练习。

★总体上练习的变化这次修订,我们对练习的编排下了很大的功夫。

针对实验中老师们提出的练习量少的反馈,我们对练习进行了调整,按课时来说,基本上每课时最少3题,最多5题。

同时,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我们按课时来编排练习题,层次很清楚,老师们翻翻教材就能看出来。

此外,我们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尽量使练习不重复,同时做好铺垫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本单元练习的第6、7、8题。

★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就这个单元的练习来说,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等等。

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限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三个小小节编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变化及变化原因这一单元最大的变化就是减缓了坡度。

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直接由“十几减9”过渡到“十几减几”,在实验中显得跳跃性过大,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

鉴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必要途径和要求,我们在修订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十几减几”分为“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两部分编排,以减缓坡度,增加练习时间。

这种结构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结构(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是相对应的,形成了结构上的节奏美,也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

(二)教材呈现(6个例题)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

1.十几减9(例1)(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将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

(2)从卖气球这个小情境引出15-9后,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

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仍利用圆片图显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算理的理解)还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2.十几减8、7、6(例2、例3)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十几减8。

例3由“学生观鱼图”,从不同角度引出13-7、13-6两个算式,教学十几减7、6,仍然呈现两种算法:只不过破十法不再呈现直观图;想加算减法则利用前面一图三式(四式)中的直观图,想加计算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适当突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

3.十几减5、4、3、2(例4)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比较熟练,前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中有明显的体现。

4.解决问题(例5、例6)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2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一些新的数量关系、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1)例5●从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上来说,“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解决问题重在理解图意(或问题),例5则侧重于检测步骤——“解答正确吗”。

并呈现了检测的方法:重新回到情境中,看看没来的人数与已经来的人数的和是不是要来的人数。

●教材借助了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并且有多余条件“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使学生体会到:当信息比较多时,可以通过画图表示出信息,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知道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来解决。

(2)例6●教材借助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体会应用所学计算解答实际问题的乐趣。

●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通过操作表示信息的方法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