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_臧春华
高二历史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同步练习(2)旧人教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折。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战场最早发生转折的是()A.中国战场B.太平洋战场C.北非战场D.苏德战场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比较思维的能力。
在解答本题时,最容易错选D项,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就容易错误地认为它发生转折最早。
实际上,早在1942年6月,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时,太平洋战场就已经发生了转折。
答案:B2.北非战场转折的标志是()A.西西里岛登陆B.意大利投降C.阿拉曼战役D.诺曼底登陆答案:C3.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是()A.日军长途跋涉,美军以逸待劳B.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C.美军采取了伏击战术D.日军指挥失误答案:B经过世界人民的共同斗争,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4~5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答案:B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政府首脑更换最频繁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苏联D.中国分析:政府首脑更换最频繁国家的是英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政府首脑先是张伯伦,后是丘吉尔,最后是艾德礼。
答案:A二战后期,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6~8题。
6.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国际会议是()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隐性知识的理解能力。
教材在小字部分提到,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显然,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历史原创卷(新课标02)-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原创卷(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考试研究中心命制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原创卷02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
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血缘关系决定贫富差距B.分封制度打破墓葬等级C.宗法关系主导墓葬规制D.墓葬体制影响宗法制度25.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利用。
”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26.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
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
这表明宋代A.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B.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27.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
市场花园行动具体是什么?市场花园行动为何惨败
市场花园行动具体是什么?市场花园行动为何惨败>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对德军开始了战争反攻,这时候盟军上下情绪高涨,为了快点结束战争,英国统帅蒙哥马利提出了一个代号为市场花园的计划。
然而这场计划并没有实现人们圣诞前结束战争的愿望,这次行动以盟军的失败而告终。
市场花园行动是以大规模空袭配合地面装甲兵的行动,整个行动分为市场和花园两个部分。
市场行动是大规模的空袭,花园行动是指地面装甲兵的行动,市场行动的指挥蒙哥马利将军希望通过空袭和地面军队的配合,从而夺得由德军控制的桥梁,通过这些桥梁,盟军可以穿越莱茵河,直击德军,从而尽早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盟军寄希望于这场行动,能使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9月行动开始,盟军先是采取了空投,但是由于空袭地点的失误,加之装甲兵未能配合空袭,9月底,这场市场花园行动以盟军的失败而告终。
市场花园行动是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后的第一场行动,这场行动盟军死伤2万人左右,德军死伤8千余人。
因为步兵为按时到达最后一座桥予以支援,无数士兵在此丧失。
市场花园行动是蒙哥马利做出的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在纸上看起来是完美无缺的计划,在实际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使盟军取得胜利,未能实现人们希望在圣诞前结束战争的愿望。
市场花园行动的经过是在联军在英国马歇尔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发动的又一次驱逐德国侵略者的攻势。
是为了进军首都柏林做准备,盟军在到1944年9月已推进到德国西部边境,德军退守预设在西部边境的齐格菲防线。
随着盟军补给线的延伸,后勤供应呈现严重困难局势。
为配合地面部队顺利越过下莱茵河,占领德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鲁尔并为抢占柏林创造有利条件,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决定于1944年9月17日至26日在荷兰阿纳姆地域实施空降战役,代号市场,与地面部队代号为花园的作战计划合称为市场-花园行动计划。
市场花园行动的经过是战役计划企图是用空降部队在德国北部平原开辟一条狭窄的走廊,供盟军第21集团军群突贯。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堂探究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课堂探究
探究点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史料导入
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经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
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互动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英、意在进行交易,希望英、意加强合作以应对德国的扩张和维护欧洲的安全。
为此,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自己的支持。
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名师精讲
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及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D.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题目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指导:由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传染病”可以看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之一,英国统治者视消灭“共产主义传染病”的德意为其“有益的朋友”,说明B项正确。
答案:B。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3个单元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共3个单元附答案)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6·赣州高二检测)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
”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突出。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答案C解析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故正确答案为C。
3.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A.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B.英法对德宣战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答案A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A。
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
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5.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册优秀优质课教案 共21课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时间: 2013年2月20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教师: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列宁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教师:显然,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正是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二、第一声宣示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炮声展示:俄国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要求:找出彼得格勒的位置,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
学生:看课本《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攻占冬宫》等插图和教材内容及自己搜集的有关武装起义的资料,了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并回答问题。
展示:时间:1917年11月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说明: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展示:时间:1918-1920年措施:军事——加强红军的建设;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三、第一场开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曙光展示: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思考:(1)“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指俄国发生的什么事件?性质如何?(2)列宁要清扫的对象是什么?(3)此事件的结果如何?学生:(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帝国主义及其追随者。
(3)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展示: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虽不中亦不远矣提示:漫画里“民主”是指俄国发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思考:(1)这“民主”利剑握在哪个阶级手中?(2)这把利剑不仅穿透了俄皇的胸膛,而且一直刺到德国的德皇。
能否刺到中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呢?学生:(1)工人阶级。
(2)当然能刺到中国当时的统治阶级。
漫画实际暗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波及影响到德国,也必然波及影响到中国。
学生:根据上面的活动,概括十月革命的意义(从性质、国内意义、国际意义三个方面分析)。
苏东剧变的分析
导论一、研究苏东剧变原因的意义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冰冻三尺,非一Et之寒。
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既不应该惊慌失措、怨天尤人,更不应该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是要有一个辩证、科学的认识。
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海有潮起潮落,月亮有阴晴圆缺,人生有悲欢离合。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也不会像北京的东西长安街那样笔直,而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河来看,苏东剧变只是一次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并没有也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终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2苏东剧变主要原因探析和规律,社会主义的“天”不会因苏东剧变而塌下来,西方某些人所谓“20世纪产生的共产主义必定在20世纪消亡”的论断已经在实践面前不攻自破。
失败是成功之母。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苏东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者提供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只有认真地、全面地总结和吸收这些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针对苏东剧变所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山西省太原市钢铁有限公司第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钢铁有限公司第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参考答案:B2.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战国后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①B.② C.③D.④参考答案:C3. 吴有法在《德国史探研》中说到:“‘德国’问题在不同时期,含义也不同。
对刚成立的联郑德国来说,‘德国问题’就是复兴西德经济、取得的国家主权,改善德法关系,防止德国成为‘第四帝国’。
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
”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B.德法关系的改善解决了“德国问题”C.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D.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是欧盟成立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排除A;B表述太绝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欧盟成立不能标志欧洲一体化完成,D错误。
4.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功授爵赐田参考答案:D5. 秦汉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统一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其中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是因为()A.秦汉在科技文艺各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B.秦汉文化上承先秦传统下开魏晋隋唐的先河C.秦汉文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D.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参考答案:D6. 历史学家统计了英国1700年到1959年城市化发展进程,对右侧曲线图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20世纪初期发展最为迅速B.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迅速C.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D.英国大量向海外移民导致了农村人口减少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首先要正确解读城市化的曲线图。
市场花园行动盟军解放巴黎
市场花园行动盟军解放巴黎巴黎解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事件,而市场花园行动则是盟军解放巴黎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市场花园行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一、背景市场花园行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4年8月25日至30日进行的。
此时,法国巴黎已经遭受着德国占领的压迫长达四年之久。
法国人民渴望解放巴黎,而盟军也希望能够尽快收复这个重要的欧洲城市。
二、行动过程市场花园行动是由两支主要的盟军部队进行的:法国的巴黎抵抗组织和来自法国以外国家的盟军。
其中,法国军官皮埃尔·德拉克鲁瓦尔中将被任命为市场花园行动的总指挥。
行动开始于8月25日清晨。
法国抵抗组织的成员和盟军士兵秘密地集结在巴黎的市场花园附近。
他们的目标是解放巴黎,并配合其他盟军部队推进至整个城市。
然而,在这一行动开始之前,市区已被德国军队加强了防御力量,因此任务艰巨。
市场花园行动首先在几个重要地点展开激烈战斗。
法国抵抗组织的成员袭击了德国占领的警察局和军事防御设施。
盟军士兵则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帮助法国抵抗组织实现目标。
随着市场花园附近的战斗的胜利,市区中的其他地点也相继解放。
在行动的第二天,市中心的巴斯蒂尔广场被解放,巴黎解放的脚步愈发接近。
最终,市场花园行动彻底成功,并标志着巴黎的解放。
巴黎市民爆发出热烈的庆祝活动,表达对盟军的感激和对自由的向往。
三、意义市场花园行动的成功解放巴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一行动标志着对德国占领的巴黎发起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
解放巴黎是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也意味着德军在西部的力量正在逐渐削弱。
其次,市场花园行动的胜利振奋了法国抵抗组织的士气,使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推翻德国的统治并恢复法国的自由。
这对于后续的法国抵抗活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鼓舞作用。
最后,巴黎的解放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对于战争的关注,并带来了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综上所述,市场花园行动作为盟军解放巴黎的重要一环,以其背景、过程和意义而成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第二战场的开辟及其影响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背景和作用欧洲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
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个战场,直接对德军作战。
那么欧洲第二战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辟的?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1.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对德作战的需要和英美应尽的义务。
二战初期,希特勒利用苏联与西欧国家之间的不和,通过“闪电战”方式,迅速占领了欧洲十余个国家,直至威逼英、苏心脏──伦敦、莫斯科。
这样,英苏面临着共同的选择:要么被法西斯打败,要么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德国。
德苏开战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表示,鉴于共同的敌人,英国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
因此,以苏德战争为契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护自身利益,英苏相互放弃了一战后久有的敌视态度,以打败法西斯、重建世界和平为目标,进行了广泛的战时合作。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攻的要求,以缓解数百万德国军队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压力。
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也没有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挫折中缓过来,根本无力在西欧实施大规模登陆战。
进入1942年,形势继续恶化,苏联红军在凶猛的德军面前且战且退,经受着巨大的人员伤亡;英国军队在北非被隆美尔击败;太平洋战场上,刚刚投入战争的美国无法应对日本的强大攻势,东南亚各国相继沦陷。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再次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牵制德军的要求。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也认为有这个必要。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使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成为可能,而1942年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战场出现的转机使之成为必然。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的威胁。
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和自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元旦,26个国家齐集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巅峰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升专题专题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精讲】【考纲解读】1.从考点重点看,仍将以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及相关历史现象、国联和联合国、局部战争和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考点作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都有,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的有全国课标地区、山东等;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考查的省份有安徽、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海南等。
3.从考查角度上看,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影响及战后重建与反思、雅尔塔体系、国联与联合国、大国关系与和平发展问题等是考查的重点.如2021年山东文综卷第37题对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影响评价、海南单科卷第31题对日本投降的考查,海南单科卷第31题对人们厌恶冷战及冷战延续原因的考查等。
4.从社会热点看,本专题与当今国际局势、地区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特别是朝鲜半岛的局势、日本极右势力抬头、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历程、东南亚动荡局面等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将会与本专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作用”“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等历史问题链接显性或隐性考查。
【核心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3.际联盟与联合国4.二战后的局部战争5.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世纪以来世界形势的发展演变(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过程中,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先后形成,帝国主义强国间争夺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过了战后初期动荡。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虽然充满了各种矛盾,但它保证了192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③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英法,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重新加入了帝国主义争霸的行列,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三 专题小结与测评
(3)一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二战后帝国主义 殖民体系崩溃。 (4)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体系,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雅尔塔体制是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重性质 的体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二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以欧洲为 中心的国际格局迅速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专题通关演练”见“专题质量检测(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世界反法 开罗 1943年 西斯战争 会议 11月 形势发生 根本转变 世界反法 德黑 1943年 西斯战争 兰会 冬天 形势发生 议 根本转变
名称 时间
主要背景
参加国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 犯,实现战后民主化; 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 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 内参加对日作战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 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中、美、英在会议期间 发表《波茨坦公告》,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背景
参加国 及其首脑 中国:蒋介 石;美国: 罗斯福;英 国:丘吉尔 苏联:斯大 林;美国: 罗斯福;英 国:丘吉尔
主要内容
签署《开罗宣言》, 声明盟国坚持对日作 战,直至日本法西斯 无条件投降,明确日 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 须归还 通过了在对德作战中 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合 作的宣言,并决定开 辟欧洲第二战场,尽 快打败德国
欧洲第二战场 开辟,苏军与 雅尔 1945 英美盟军东西 塔会 年2 夹击德国,德 议 月 国法西斯即将 灭亡 德国投降,太 波茨 1945 平洋战场美军 坦会 年7 向日本步步进 议 月 逼,中国战场 开始反攻
苏联:斯大 林;美国: 罗斯福;英 国;丘吉尔
苏联;斯大 林;美国: 杜鲁门;英 国:丘吉尔 (后期是艾 德礼)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2.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
如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AC.推崇权力一元D.强调政治伦理2.《易经》传说由上古圣人伏羲氏始创。
“(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班固作《汉书》时着力突出《易经》的重要性,将其排在所有书籍门类首位。
班固此举A.表明对时代主流文化的认同B.表达对上古传统文化的继承C.体现对华夏人文始祖的敬仰D.彰显对文化多元共融的追求3.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
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
这一变化表明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4.朱元璋认为,帝王所以君临天下关键在于以德配天,是不是汉人并不重要,“北狄”“胡人”如果得到天助,照样可以当“中国”的皇帝。
清初官方在帝王庙祭祀中把元世祖、辽太祖、金太宗列入祭祀之列,乾隆帝更将魏晋南北朝至五代十国的非汉王朝统统纳入祭祀范围。
明清统治者此举A.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意在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突出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D.表达了民族团结平等的思想5.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海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在福州、上海、九江、南京、张家口、伊犁、蒙自(云南)、亚东(西藏)等地设立海关共82个,其中69个是根据条约要求,13个是自设,分布遍布沿海、沿江和沿边。
海关的设立适应了A.列强侵略扩张的要求B.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外经济联系的需要6.1907年3月著名知识分子温世霖、吴芷洲创办《醒俗画报》,图画“看吸烟之害处”“私贩烟土”“行同狗彘”是该刊某一期的其中三幅,据此判断,《醒俗画报》创办的动机是A.唤醒国民,校正陋俗B.传播西学,启迪蒙稚C.广播时事,教授新知D.倡导禁烟,强健体魄7.从19世纪40年代起近百年间,外资银行纷纷在中国发行纸币。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六单元 第20课 记住殖民主义的罪恶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六单元第20课记住殖民主义的罪恶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共28分)1.非洲塞内加尔境内的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见证了15—18世纪末西欧诸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
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昭示()A.工业文明开展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威胁B.不平等的市场经济秩序对非洲的影响C.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D.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殖民主义罪恶.从15世纪到19世纪,戈雷岛一直是非洲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先后占领过这里,他们中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是()A.葡萄牙人B.荷兰人C.英国人D.法国人.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
对"三角贸易〃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一一美洲一一非洲一一欧洲②“三角贸易〃的罪恶还在于把黑人当商品③“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④“三角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开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以下关于戈雷岛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平等交流的见证B.是西方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暴行和血腥的见证C.是欧洲殖民者奴隶贸易的最大中转站D.说明西方资本主义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史册的〃.被马克思称为“贩卖人类血肉”的黑人奴隶贸易之"三角贸易”的路线是()A.欧洲3非洲f亚洲T欧洲B.欧洲今非洲玲美洲3欧洲C.欧洲1非洲-亚洲与美洲D.欧洲-美洲>>非洲1欧洲6.1444年,最先发现戈雷岛的是()A.英国殖民者B.法国殖民者C.葡萄牙殖民者D.西班牙殖民者.西欧殖民者向美洲贩入非洲黑奴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洲塞内加尔境内的戈雷岛遗址见证了 15-18世纪末西欧诸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 野蛮的写照。
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昭示()A.工业文明开展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威胁B.不平等的市场经济秩序对非洲的影响C.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D.资本原始枳累过程中的殖民主义罪恶7 .距离非洲国家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东南6公里处有•处面积仅0. 27平方公里的小岛一一戈雷岛(如图), 1981年联合国宣布它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理由是:几个世纪以来,戈雷岛成了欧洲列强从事乌木交易的 角逐场,从戈雷岛上运到美洲的乌术达两千万之多。
课时作业10: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选择题1.“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2.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令英国首相丘吉尔恼悔不已,他评价说:“英方与美方的会谈令人苦恼地被中国的事情搅乱了,总统很快就关起门来与(蒋)委员长会谈。
结果,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
”随后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全部归还中国被侵占的领土。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与美国平起平坐B.中国抗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C.英国反对中美两国接近D.中国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3.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某次登陆作战示意图,有关这次战役实施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执行了德黑兰会议的决议B.导致墨索里尼政府的垮台C.标志着盟军开始实施战略反攻D.德军首次陷于盟军两线夹击中4.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甲国支持乙国占领东欧;乙国应丙国要求,对日本宣战;丙国则同意甲国继续保有香港。
这里的甲、乙、丙依次是()A.英国苏联美国B.英国苏联中国C.美国苏联英国D.美国英国中国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的部分大国领导人在一些地点举行了四次重要会议(下图),其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6.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十)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二战后欧亚和解缘何反差巨大
二战后欧亚和解缘何反差巨大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的惨痛教训值得汲取,欧亚战后和解的巨大反差尤其令人深思,世人务必警惕日本右倾化逆流,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
二战留给世人的经验教训战前排外黩武等极右政治思潮在一些国家得势,导致其最终走上邪恶的不归路。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一战遗留问题与国内社会矛盾等叠加,使得一些国家在政治上走向极端化,对外极端民族主义与对内极权主义甚嚣尘上,“极端二重奏”,不仅形成组陈向阳织,而且日渐坐大。
如德国被希特勒的纳粹党及其法西斯主义、仇视犹太人的种族主义所主宰,同时鼓吹颠覆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用武力攫取“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
日本则被天皇与军方融为一体的军国主义所掌控,对外奉行征服亚洲乃至世界的侵略扩张政策。
战前德国与日本意识形态的右倾化、极端化,使得这两个国家成为了二战的两大战争策源地,给世界与人类包括其本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时至今日,虽然经济全球化与格局多极化使得新的世界大战难以上演,但与二战前类似的国际及国内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如西方金融与债务危机影响犹存,其具有通过发动战争对外转嫁危机的“冲动”;欧洲极右排外势力抬头;日本安倍当局顽固右倾化;美国为把持霸权与主导权而不择手段压制新兴大国……凡此种种,使得世人对世界和平的现状与前景不无担忧。
战争初期,西方大国唯利是图的外交政策尤其是“绥靖主义”导致德日法西斯愈演愈烈。
为维护其狭隘自私的国家利益,以及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而敌视苏联,英法美三大国客观上纵容德日法西斯与军国主义,主观上幻想“祸水东引”,结果害人终害己。
如在欧洲,英法两国对德国侵略东欧姑息养奸,不惜. All Rights Reserved.2015.1057军事文摘日本历任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的历史罪行和他国的反对置若罔闻与德国达成以牺牲捷克苏台德地区换取和平的“慕尼黑阴谋”,结果反而加速了二战欧洲战事的爆发;化、中美竞争加剧。
试析欧洲第二战场的战略争论——兼评“宽大正面”战略
作者: 李积顺
作者机构: 西北师大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50-53页
主题词: 欧洲第二战场 宽大正面 诺曼底战役 战略决战 最高统帅部 集团军群 布雷德利 莱因 地中海战略 艾森豪威尔
摘要: 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方盟国同法西斯德国战略决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4年8月下旬,诺曼底战役以反法西斯盟军的胜利而告结束之后,盟军最高统帅部就未来的盟军战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这场争论从塞纳河开始,一直持续到莱因河,甚至延续到易北河,几乎同第二战场相始终。
本文准备在概述这场争论的基础上予以简要分析,并对实际推行的“宽大正面”战略作一评价。
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_臧春华
[收稿日期]2006-10-16[作者简介]臧春华(1970-),女,山东德州人,档案馆员,主要从事世界现当代史研究。
第28卷 第7期2007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 OURNA L O F HAR BI N UN I VER SI TY V o.l 28 No.7Ju.l 2007[文章编号]1004)5856(2007)07)0096)07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臧春华(德州学院历史社会学系,山东德州 253023)[摘 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义重大。
然而,英美苏三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分歧,使得第二战场的开辟一再延搁。
导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阻力主要来自英国,而美国与英国的妥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从国家利益来看,导致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英美苏三国的战略利益重点不同。
第二战场的推迟引起苏联的不满,使盟国关系一度紧张。
文章旨在通过对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分析与探究来阐释二战中复杂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曲折性;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K 152 [文献标识码]A对二战中英美苏三国关系的阐释和分析已经充溢在很多有关二战的著作和文章里面,但许多文章注重对其过程的描述而浅于对其原因的探究,或原因分析又不够全面和深入。
笔者认为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考察,本文通过对第二战场开辟过程的梳理来分析其曲折性的原因及影响。
所谓/第二战场0是指在/靠近德国生命攸关的中心地方0采取相当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吸引苏德战场上的德国兵力,并产生明显战略效果的战场。
[1]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把重兵投向苏德战场,西线兵力相对空虚,防御薄弱。
如果盟军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就会迫使德军最大限度分散兵力,改变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从根本上扭转欧洲战场上的局面。
但是,英美出于现实和战后战略利益的考虑,与苏联在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上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
谈谈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几个问题
谈谈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几个问题
董克勇
【期刊名称】《理论探讨》
【年(卷),期】1995(0)3
【摘要】谈谈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几个问题董克勇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是振兴经济的战略举措,是由计划经济彻底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变革。
认真贯彻实施省委这一战略决策,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保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下面,结合松花江...
【总页数】3页(P54-56)
【关键词】第二战场;非国有经济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增长;个体私营企业;国内生产总值;松花江地区;发展非国有经济;民营科技企业
【作者】董克勇
【作者单位】中共松花江地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
【相关文献】
1.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财政思考 [J], 秦凤翔
2.谈谈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 [J], 张勇;李影;吴涛;
3.关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思考 [J], 赵金山;程景维
4.开辟我省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对策思考 [J], 金放
5.浅谈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形式和途径 [J], 赵金山;程景维;程景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10-16[作者简介]臧春华(1970-),女,山东德州人,档案馆员,主要从事世界现当代史研究。
第28卷 第7期2007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 OURNA L O F HAR BI N UN I VER SI TY V o.l 28 No.7Ju.l 2007[文章编号]1004)5856(2007)07)0096)07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臧春华(德州学院历史社会学系,山东德州 253023)[摘 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义重大。
然而,英美苏三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分歧,使得第二战场的开辟一再延搁。
导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阻力主要来自英国,而美国与英国的妥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从国家利益来看,导致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英美苏三国的战略利益重点不同。
第二战场的推迟引起苏联的不满,使盟国关系一度紧张。
文章旨在通过对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分析与探究来阐释二战中复杂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曲折性;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K 152 [文献标识码]A对二战中英美苏三国关系的阐释和分析已经充溢在很多有关二战的著作和文章里面,但许多文章注重对其过程的描述而浅于对其原因的探究,或原因分析又不够全面和深入。
笔者认为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考察,本文通过对第二战场开辟过程的梳理来分析其曲折性的原因及影响。
所谓/第二战场0是指在/靠近德国生命攸关的中心地方0采取相当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吸引苏德战场上的德国兵力,并产生明显战略效果的战场。
[1]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把重兵投向苏德战场,西线兵力相对空虚,防御薄弱。
如果盟军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就会迫使德军最大限度分散兵力,改变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从根本上扭转欧洲战场上的局面。
但是,英美出于现实和战后战略利益的考虑,与苏联在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上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
下面将分别阐述这种曲折性的过程、原因及其影响。
一、苏联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英国的反应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尚未参战,因此关于第二战场的交涉主要在英苏间进行的。
苏德开战以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便立刻意识到苏联已经与他们站在一起了,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支持和帮助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军需大臣比弗#布鲁克先后提出要在法国北部进行大规模袭击;苏联则借机进行试探。
1941年7月6日,以苏军副总参谋长戈利科夫为首的军事代表团赴英,向艾登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斯大林又分别于1941年7月18日、9月3日、9月13日,三次亲自写信给丘吉尔,要求迅速开辟第二战场。
而丘吉尔认为这是苏联在得到军火飞机等援助后,/得寸进尺的策略0。
他答复到:/我们将不遗余力,但英国却没有在西方采取行动的可能。
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还不能判断1942年英军有无把握在欧洲大陆登陆。
0[2]1941年11月6日,斯大林在5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6的报告中第一次公开向全世界提出了第二战场问题,他说: /在欧洲没有反德国的第二战场是大大便利了德国的地位。
0[1]就苏联来讲,由于在战争爆发前对德国实行了一种变相的绥靖政策,面对德国的袭击措不及防,步步溃败;再加上国内实行的大清洗运动使有军事指挥才能的将才极度匮乏,对前线的战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莫斯科被德军包围后,苏联大有危若累卵之势。
因此,苏联不仅需要飞机大炮等军用物资,而且更需要英国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苏联在东线的压力,以解燃眉之急。
所以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中写到:/我完全理解这条战线的困难,但我相信这条战线必须开辟,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共同的事业,而且也有利于大不列颠。
0/我认为我们唯一的出路是今年在巴尔干或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0[2]斯大林甚至还提到英国抽调一部分兵力由东部进入苏联,从而在苏联的领土上建立两国部队的合作。
此时,在英国统治集团内部对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以比弗#布鲁克为代表的少数有远见的政界人士从长远和战略全局考虑,一开始就主张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但未形成主导思想。
而以丘吉尔为首的多数军政领导人尽管认为援助苏联是必要的,但是否值得去冒险与德国直接交火以解苏联之困,他们非常迟疑。
因此坚决阻碍从西欧跨海峡直接打击德国的作战计划。
就战争初期来看英国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对苏联能否抵挡住德国的进攻持悲观态度。
英国仅仅把援助苏联视为加强自身防御,推迟德国进攻本土的权宜之计。
苏联军队在战争初期接连失利,大片国土沦丧,这种严重的事实不能不让英国担忧。
丘吉尔认为,苏联参战是件好事,但对我们来说还是无事于补。
几乎所有权威的军事专家都认为,俄军不久便会被击溃,/苏联在参战之初的一年多里,对我们来说不是帮助而是负担0。
第二,认为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跨海峡作战是一种冒险行为。
因为对英国来说,/在1941年夏,我们还未能从德国人手里夺得欧洲的制空权,登陆舰尚在制造中,我们还没有组建好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能够与德军在法国领土上抗衡的军队0。
[2]所以丘吉尔认为他无权接受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建议。
从作战的地理位置来看,英国与法国仅一海峡之隔,而在欧洲登陆的首选目的地就是法国北部,登陆作战如果失败,英国将首当其冲。
为了积蓄实力和安全起见,英国不愿冒险直接与德国交火。
第三,英国不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也与一些保守派对苏联的仇视态度有关。
因为英苏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有些英国保守政治家对苏联有着一种固有的仇视。
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甚于对纳粹分子的恐惧。
正像战前有些人要祸水东引一样,他们希望苏德/两败俱伤0。
如美国的魏德迈将军就认为:/英国大可以拖延时间以便俄国和德国都筋疲力尽。
0[3]第四,战略利益重点的不同是影响英国决策的一个决定因素,这一点下文中将详细阐释,此处从略。
可见,第二战场问题一经提出,英苏就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盘算,二者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这种分歧将进一步加深。
英国虽然原则上赞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但实际操作中又不断对其进行阻碍和修正,使计划符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取向。
二、英美之间的反复论争与第二战场的一再拖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卷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强有力的一员,并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
针对第二战场开辟问题开始了英美苏三大国之间的博弈。
虽然三国已经并肩站在一起共同反对共同的敌人,但由于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的不同,三国间仍然存在着很多分歧,第二战场的开辟依旧曲折而坎坷。
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英两国重申了/先欧后亚0的战略方针(1941年春,英美在两国参谋长会议上通过的5ABC1)参谋协定6中首次确定该方针):认为大西洋和欧洲是决定性的战场,德国仍然是主要敌人,打败德国是胜利的关键。
双方一致认为应采取一切手段支援俄国的攻势。
1942年4月,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国内舆论,拟定了代号为/围歼0的西欧作战计划,该计划决定1943春在西欧发动一次主要攻势,而在发动攻势前必须先在1942年于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在苏联97第7期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外长莫罗托夫访美期间,罗斯福曾在两次会谈中说到/我们期望在今年内开辟第二战场0,[4]在美国的敦促下,美苏、英苏发表的联合公报明确规定,双方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经达成完全的协议。
可以说,自此以后,美英苏三国以国际协议的形式承担了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义务。
但实际上,英国对此作了保留意见,在给苏联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目前还无法预测是否会如期出现适合采取行动的形势,所以我们无法做出承诺。
0[2]接下来丘吉尔开始多次劝说罗斯福接受他所倡导的在北非登陆作战的计划。
1942年6月中旬,隆美尔在北非接连取胜,使驻埃及的英军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更加坚定了丘吉尔执行北非计划的决心。
在他的顽固坚持下,美英最终于1942年7月24日达成了在北非登陆作战的折衷方案,该计划代号为/火炬0。
这引起斯大林的强烈不满,丘吉尔只好赴莫斯科亲自向斯大林做出解释。
斯大林恼怒地说: /你们不愿冒风险就不可能赢得战争,英国拒绝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战场上的红军面临的形势复杂化,并妨碍苏军统帅的计划。
0[2]丘吉尔也意识到会谈的尴尬,后来他回忆说:/斯大林发觉我们谈了这么久,好像既不会实行痛击计划也不会实行围歼计划,而只是用轰炸来搪塞一下。
0[2]斯大林知道英美已达成了一致,只好接受了在北非登陆的/火炬0计划。
1942年11月,美英盟军顺利在北非登陆,实施/火炬0计划后,美英就下一步的行动以及是否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发生争吵。
丘吉尔坚持扩大地中海战势,从地中海沿岸侧翼迂回包围德国,最后逐渐缩小包围,消灭敌人。
但美国坚决反对,提出应直接在欧洲登陆,迅速占领欧洲要塞,彻底打败德国。
1943年1月在卡萨布兰卡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双方经过激烈的争吵达成妥协,确定了/1943年作战方针0,其中包括在1943年7月间发动西西里战役,代号/哈斯基0,指定艾森豪威尔为最高统帅,亚历山大为其副手。
于是,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又一次被搁置。
北非战场取得胜利之际,美英两国首脑及两国三军参谋长于1943年5月在华盛顿举行了/三叉戟0会议,主要讨论盟军在欧洲和亚太战场上的合作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达成协议:在英国应集结29个师,准备于1944年5月1日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对德国发动决定性进攻,代号/霸王0计划。
英国不情愿地接受了该计划。
在1943年8月举行的魁北克会议上,英国仍然坚持把作战地点放在地中海区域。
丘吉尔认为,不仅应当占领罗马,在意大利尽可能地向北挺进,而且,要援救巴尔干的/爱国者0。
[5]罗斯福则根据苏德战场的形势和全球战略的考虑,主张把/霸王0计划放在优先地位。
/他希望联合国家的部队做好准备,向俄国人那样迅速直捣柏林。
0[6]会议最后决定,实施/霸王0计划是重点,说明了实施该计划的条件和准备工作,在巴尔干的行动则仅限于小规模的进攻。
这次会议为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正式确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
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针对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战。
丘吉尔仍想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极力主张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实行巴尔干登陆作战计划,目的是抢在苏联之前楔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
斯大林认为,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战斗会分散英美的兵力,拖累/霸王0计划实施,是不明智的。
他要求立即给霸王计划定下日期,并任命最高指挥官。
丘吉尔坚决反对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并竭力为地中海计划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