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019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单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C.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4.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②苏联综合实力的增强③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④欧洲列强失去主宰世界的实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6.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C.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7.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进行了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 )8.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9.下图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张海报,上面有林肯在盖茨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929年——1934年的经济危机促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力量的生长。
美国:罗斯福新政布 摆脱危机(政府加强
对经济的干预)
经济 危机
德国、日本被法西斯 组织掌权,走上法西 斯道路。
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935年,希特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
30万。海军也在扩军。
1936年,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领土扩张的开始。
2、雅尔塔体系所倡导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 独立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雅尔塔 体系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 及国际联盟的委任 统治地实行托管, 原则上承认被压迫 民族的独立权利
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 际组织:联合国
成立:1945年10月24日签署《联合国宪章》
性质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 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原则
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原则, 能够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
1940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战争成为 抗纳粹德国的 主战场。
1941年6月
日本挑起太平 洋战争,二战 发展到全球阶 段。
1941年12月
2、二战始末
1939——1945年全面战争
美英苏中为首的26 个国家签署《联合 国宣言》,建立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1月
斯大林格勒战 役。德国失败, 遭到巨大损失, 是二战的转折 点。
1921年 冈村宁次等人
法西斯组织掌权
在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组织为什么能够在德日夺取政 权?
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2年 墨索里尼
纳粹党掌握国 家政权,建立 法西斯独裁, 积极扩军备战。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
材料: ①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 美的矛盾,依靠美国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再度超过英法。而日本狭小 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②政治发展不平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 政治危机,德日由于较多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 严重打击下,当本国阶级矛盾激化时就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了 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维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03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三、理性与强权的博弈——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美国
1948年美国的美工国业产成量为比世19界37第年一增长了47%,美 国50的%左工右业。生经产济量、占世政界治2、/3,军拥事有强全国球财富的
1200万人的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艘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了原子弹的制造。
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经济在一定程度上 得到了恢复发展,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 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②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时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法西斯势力形成过程
意大利·墨索里尼 成立“战斗的意 大利法西斯党”
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强烈 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煸动民族仇恨。极端 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 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历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极端民族主义屠杀犹 太人。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共21张ppt)
11
全球阶段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03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14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 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 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
看一部二战相关的电影,任选角度写一篇简短的读 后感。
20
Thanks.
21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1)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也受到严重消耗。 (2)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它拥有全球财富的50%,掌握制海权和制空 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3)苏联:经济虽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亦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 嬴得很高威望。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美国、德国与日本分别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 和平有了保障……”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02 战争再临:第二次世界大战
9
亚洲战场
局部战争: 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 八事件,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 侵华战争。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基础练习1.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上划的实施,是《寨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吞并奥地利B.制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2.下图为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的漫画。
漫画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这幅漫画讽刺了A.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B.西班牙内战C.英法的绥靖政策D.苏联的中立政策3.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以下属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有①1935年援助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②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④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4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5.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结中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方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束此次战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销以结激起之自由人民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股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A.①B. ②C. ③ D .④6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D.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7. 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这样讲“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是历史教学塑造健全人格的首要的、核心的任务。
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自然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历史的真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顺应趋势,也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梳理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基于以上,我在本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基本理念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用思想点燃课堂,从“基于唯物史观之诠释、基于时空观念之同情、基于史料实证之体验、基于家国情怀之熔铸”四个维度融合本课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战争经过以及对二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它上承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
本课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揭示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警告后人要时刻警惕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维护和平为出发点,提倡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第一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二战爆发的原因分析。
通过教材正文和引言以及史料阅读、学习聚焦等相关资源,能够多角度探究二战的爆发,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史料解读的基础上揭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第二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战争的进程。
通过教材自主梳理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并尝试用时间轴或者历史年表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架设时空。
教师适当补充资料,完成对教学重点之一“二战启示”的突破,学生能够对二战进程中的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共41张ppt)
战争 1942年中途岛战役 1942-1943年( ④ 斯大林 1942年阿拉曼战
转折 是亚洲战场转折点 格勒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 役是非洲战场转
大战转折点
折点
战争 结束
1945年9月2日, 1945年5月8日,( ⑤ 德 ( ⑥ 日本签署无 国投降 )标志着欧洲战场 条件投降书 )标志 的结束 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
1、历史:军国主义传统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 彻底,保留了大量的的封建残余 2、经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本国垄断资产 阶级希望争夺更多的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 3、政治: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和议会政治力量较弱; 政治人物的才能和激进思想 4、社会: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恐惧; 5、国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的不满和冲突;
(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 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辨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①特征:主张极端民族主义 —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 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 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 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幻想与现实的鸿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背景
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战争过程
三、理性与强权的博弈——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战争影响
一、幻想与现实的鸿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019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单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C.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4.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②苏联综合实力的增强③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④欧洲列强失去主宰世界的实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6.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C.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7.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进行了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 )8.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9.下图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张海报,上面有林肯在盖茨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版)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
2.时空观念: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5.家国情怀: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本课内容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人们大量抛出股票,证券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面对这场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新课讲授】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法西斯含义和特征的内容。
材料:法西斯(拉丁语fasces的译音),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
现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含义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法西斯份子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特征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 德、意、日法西斯运动形成过程【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0页第一段内容,归纳总结出德、意、日法西斯运动形成过程。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44张ppt)
为什么称战胜国是“愚蠢的胜利者”? 20C20S的国际关系存在什么隐患?
“分赃”性质
大国强权色彩
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在德国蔓延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追根溯源
“生存空间”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按照这一学说, 失业和普遍存在的苦难是由生存空间的缺乏引起 的。……解决这问题最明显的出路就是扩张,必要时也 可使用武力,以纠正过去所遭受的不公正行为。
为什么德国民众会拥护和支持希特勒? 德国人要复仇
德国人为什么要复仇?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仇视
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1: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评价:“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 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照官僚制度组织 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2:(意大利统一后)在政治上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世袭的国王 保留着很大的权利……众议院的选举是非常不民主的,所以国家政权实 际上是掌握在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形成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形成过程
国家 开始时间 意大利 1919年
德国 1920年
代表人物 墨索里尼
希特勒
主要事件
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战斗的意大利法 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3: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 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德意日封建残余浓厚,民主基础薄弱
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走出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有国家最终建立法西斯政权,企图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列宁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
“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
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
水、土壤等外部条件。1929年爆发的
世界经济大危机,就为“二
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历
③经: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法西斯趁机上台,主张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罗斯福新政
①罗斯福新政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②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资本主 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产生深远 影响
两次新政后,按1958年美元计算,国民生
增为109……1939年以后,由于战争迫使美国
大规模地、迅速地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美国经济直线上升。
——刘绪贻主编 《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
12
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
知识拓展
德、日与美国摆脱经济大危机的不同方式的原因 (1)历史原因:德、日两国有深厚的军国主义传统,这成为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的基础。而美国具有民主传统。 (2)国际原因: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日本在东亚和太 平洋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因此,德国存在复仇情绪,日本急于打破这种遏制。 而美国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不想破坏这一秩序。 (3)直接原因:德、日经济实力比美国弱,只有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 转嫁危机,才能促使经济复苏。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法来缓解危机。 (4)个人原因: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罗斯福和代表法西斯势力的希特勒等在 决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
德国
日本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第二次世界大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战争中的作用;(3)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2.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观点,进行思维碰撞。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通过学习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尊重,提高法治意识和国际视野。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战争与和平、胜利与失败、合作与竞争等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为我国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公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主要战役和结果。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对战争胜利的影响。
3.掌握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和战后的国际地位,了解我国参与战后国际秩序建设的过程。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战争与和平、国际秩序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提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文献、图片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4.查找资料:请同学们课后查找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了解战争中的感人故事,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提高同学们对和平、公正、合作等价值观的认识。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割占苏台德地区B.吞并奥地利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 2 . 如下图为名为“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的漫画。
漫画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这幅漫画讽刺了A.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B.西班牙内战C.英法的绥靖政策D.苏联的中立政策(★★) 3 . 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以下属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贡献的有①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大量援助②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④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4 . 有美国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就美国而言是指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B.独裁暴政与自由民主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5 . 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A.①B.②C.③D.④(★★) 6 . 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法西斯闪击苏联的军事行动作战计划, 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于1940年 12月发布。
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 闪击战”的方式,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突击 ,消灭西部前苏军主力,尔后向前苏联腹地 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 等地,迅速击败苏联,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 战争。
影响最终决定了美国国家的政治体系,法西斯作为权利的象征也
自然融入其中。
◎美国参议院图章
20世纪,法西斯成为了“独裁、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徽
法西斯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 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经济根源说 3、历史传统根源说
2、国际政治根源说 4、文化根源说 ……
《我的奋斗》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面包!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这生存 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
德意志帝国1914年时的边界根本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实际上,这些边界从包括日 耳曼民族的人民的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
是为了战争。
——希特勒
战 绥争靖策政源策地形成
1933.10.19,希特勒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934.9,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
到1935年春,则公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 万扩充到30万。 1935.6,英德签订海军协议,同意德国把水面舰艇 的数量限制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规模的三分之一内, 而潜艇力量则与英国相当。 1936.3.7,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6.11,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9,意大利加入此协定。德、意、日三国就正 式结成法西斯集团,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1938.3.15,德国吞并奥地利。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7张ppt)
日本·冈村、东条等 军人以军部开展法 西斯运动
德国·纳粹党建立 法西斯独裁统治
意大利与德国 结成轴心国
1919年
1920年
德国·希特勒 成立纳粹党
1922年
1933年
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
法西斯政权
1936年
日本建立军事法 西斯专政
2.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兴起,极端民 族主义泛滥,推崇对外扩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大国之间相互妥协,带有大国的强权政治色彩, 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④④体体系系保保障障问问题题::建立联合国
3、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签署。 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姚丽《二战全史》
6.根本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 阶段 全面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 1935年意大利入 埃塞俄 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比亚
1939年9月,( ①德国闪击波兰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爆发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背景
1933年
欧
国会纵火案后,纳 粹党夺取德国政权
洲
亚
洲
1927年“东方会议” 确立大陆政策;
4.欧亚两大策源地的形成
1935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
比亚
1936年 纳粹德国和意大利 结为轴心国,并干
涉西班牙内政
1937年 德意日三国签订 《反共产国际协定》
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说课稿
3.技术工具:投影仪、电子白板、教学平台等,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展示和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b.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历史。
c.课堂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段关于二战转折点的视频作为新课导入。视频中包含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关键历史人物的演讲片段以及重要战役的简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紧张氛围,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1.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情况。
2.分析课后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反思自身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部分,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调整课堂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二战爆发的知识,但可能对二战转折、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等知识点了解不够深入。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太平洋战场转折的理解,容易受到以往认知的局限。
2.对雅尔塔会议内容及影响的理解,可能受到国际政治复杂性的影响。
3.对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认识,可能存在片面性,难以把握全局。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总结掌握的知识点和存在的不足。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大战前后的勃兰登堡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 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 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 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 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美国:实行新政。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扩张。
应对经济危机,为什么德日与美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脆弱……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 的新应用。
——罗斯福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 调整。
欧挺进
1943年5月 被困于突尼斯的德
意军队投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苏军占领德国国会大厦
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消极性: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 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 和心灵创伤。
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的时间及 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1940年6月 法国投降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
3.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在非洲,面对意大利发动的侵略战争, 国际联盟却拒绝将石油包括在禁运物资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练习
1.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上划的实施,是《寨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制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2.下图为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的漫画。
漫画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这幅漫画讽刺了
A.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B.西班牙内战
C.英法的绥靖政策
D.苏联的中立政策
3.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以下属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有
①1935年援助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②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④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4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5.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结中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方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束此次战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销以结激起之自由人民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股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
A.①
B. ②
C. ③ D .④
6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
7. 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
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8.“法西斯主义”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
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战争和军事↑业狈脱经济危机
9.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与这场战争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德军闪击波兰②中国签界《联合国家宣言》③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④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10.下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仙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
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该协议
A.加速了“霸王行动"实施
B.反映了苏英不顾美国利益
C.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提升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是
A.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B.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C.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
D.英法两国都在战争中遭到削弱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下图的①②③④所示地点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关于四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上,如东北、台湾。
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B.②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C.⑧决定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及开辟第二战场
D.④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间题交换了意见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从欧洲范围为主的冲突转变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的标志性事件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德国进攻苏联
C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亚
D.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
4.从6月6日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到巴黎解放前夕、德军有1个集团军司令3个军长被打死或被俘,损失的兵力逾40万人。
此外,德军还损失了坦克I 300辆、军车和其他类型的车辆2万辆、飞机3 500架等大量武器装备。
这说明(
A.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B.诺曼底战役围歼了西线德军的主力
C.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D.第二战场的开辟痛击了德国法西斯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
美国参战后,苏、美、英三国政府多次商讨这个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首要战略问题,它们之间意见分歧,矛盾迭起。
一是在苏联和英美之间,主要表现为在什么时间开辟,另一是在英美之间,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什么地点开辟。
有时两者又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争论激烈,甚至因难于协调而有动摇反法西斯联盟的危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美)萨姆尔●纽兰德
材料三1942年 10月23日,蒙哥马利向全军发布了临战的日令:“即将开始的战斗将是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之一。
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
全世界必将瞩目于我们,渴望的注视着战局的变化发展……每一位官兵,应该怀着贯彻始终的——去战斗去杀敌——去获胜的决终的投入战斗。
(1)根根材料一井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苏联最初初的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美英最终同意的时间,并在哪次会议上达成共识。
结合所学简析,苏联与美英在时时间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失利的自身原因,并结合材料二简述该战役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即将开始的战斗”是指二战中的哪一战役?请分析造成战争胜负的原因。
答案
基础练习:1-5CCCAD 6-10BDACD
提升练习:1-4DCDD
5. 5. (1)时间:1941年、1943年。
德黑兰会议。
原因:苏联的目的是尽快减轻苏德战场上自身的压力;美英因为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开辟;受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美英希望德苏之间互相消耗而故意拖延。
(2 )原因:德军对盟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没有及时投入援军。
意义: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进一步巩固反法西斯同盟;大大削弱德军有生力量,从此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速其走向灭亡。
(3 )阿拉曼战役。
原因:德意军队由于战线过长,补给出现困难;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