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

合集下载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下课啦》。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中的基本时间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并能够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时间的认识,学会用数字表示下课时间;二是学会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比如下课后去哪里玩,做什么事情。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时间表等。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现在是3点20分,然后让学生们思考下课后的活动安排。

接着,我会讲解如何用数字表示时间,比如3点20分可以表示为3:20。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例题,让他们通过实际的计算来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组织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时间的表示方法和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的方法。

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图表来展示这些方法,以便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练习题,比如用数字表示时间,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等。

我会给每个题目都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们能够对照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时间的表示方法,并根据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

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表现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的引入是我特别关注的重点。

通过结合实际情境,比如现在是3点20分,我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时间概念。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引入实践中,我会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4”。

我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拿出4个苹果,让学生们观察并数一数,加深他们对数字4的理解。

在学生们对数字4有了基本认识之后,我引入了加法和减法。

我通过例题讲解,让他们明白数字4的加法和减法原理。

例如,我拿出4个苹果,再加上另外4个苹果,让学生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们很兴奋地数出来是8个苹果。

接着,我又减去2个苹果,让学生们再次数一数,还剩几个苹果。

他们数出来是4个苹果。

通过这样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学生们对数字4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出了几道关于数字4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1)写出数字4;2)数一数,下面有几颗珠子;(图片展示4颗珠子);3)用数字4表示下面的图片;(图片展示4个图形)。

学生们完成后,我进行了批改和讲解,确保他们掌握了所学知识。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数字卡片、苹果模型、珠子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4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写了数字4的形状,并在旁边标注了“上下两点,左右两点”,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数字4的构成。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今天的课上,学生们对数字4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他们基本掌握了数字4的加减法。

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字4的形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数字5的学习,让学生们逐步建立起数字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4”。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拿出4个苹果,让学生们观察并数一数,加深他们对数字4的理解。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重点和难点解析1: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下课的时间,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下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认识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的顺序,知道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3.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认识下课的时间:教师讲解下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3. 认识时间的顺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4.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纪律。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内容:认识下课的时间、时间的顺序、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3.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4.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下课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我们周围的数》中的“认识时间”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钟表的认识,理解“下课啦”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下课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下课啦”的含义。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表、实体钟表、PPT。

学具:学生自己的手表或钟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课程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而引出“下课啦”的概念。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的构成,讲解小时、分钟的认识和转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现在是3点,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转换、“下课啦”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钟表,标出现在的时刻。

2. 请计算:如果上课时间是9点,下课时间是几点?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钟表。

2. 下课时间是9点4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交通高峰期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下课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培养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

2. 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与时间管理。

3.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课间活动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课间活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课间活动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课间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课间活动更加有趣、有益。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好处。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间活动心得,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3. 课间活动的合理安排4.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排表。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安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课件
⑤④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 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x
下课啦
下课啦
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比较
谁高?谁矮?
谁长?谁短?
谁走的路长?
1. 说一说,谁高?谁矮?




矮高
2. 哪根绳子最长?画“√”。
√ √
3. 想一想,说一说。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谁最高?谁最矮?
能从桥下通过
小灰兔最高,小白兔最矮
4. 比一比,填一填。
从短到长排一排。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

第二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下课啦》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如:上厕所、喝水、玩游戏等。

2. 课间活动的顺序,如:先上厕所,再喝水,最后玩游戏。

3. 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上厕所需要5分钟,喝水需要3分钟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能够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时间。

难点:理解课间活动的顺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顺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活动。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课间活动的顺序,如:先上厕所,再喝水,最后玩游戏。

2. 教师讲解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上厕所需要5分钟,喝水需要3分钟等。

3.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下课啦1. 课间活动:上厕所、喝水、玩游戏等。

2. 课间活动顺序:先上厕所,再喝水,最后玩游戏。

3. 课间活动时间安排:上厕所需要5分钟,喝水需要3分钟等。

作业设计:1. 完成《下课啦》的练习题。

2. 观察并记录自己课间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二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记住汉字“下课啦”。

2.能够理解并掌握“上课”和“下课”的概念。

3.能够准确地用肢体语言表达“上课”和“下课”。

4.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下课啦”的意思。

教学重点1.词汇“下课啦”、“上课”、“下课”。

2.肢体语言表达“上课”和“下课”。

3.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下课啦”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用肢体语言表达“上课”和“下课”。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蓝牙音箱。

3.PPT课件。

4.白板、白板笔和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张老师在课前安排小朋友前往卫生间和喝水,并让小朋友们在出门前说出去了什么,回来后说回来了什么。

2. 展开•打开 PPT,向学生展示第二单元第2课时的标题:《下课啦》。

•张老师问:“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下课吗?”•学生们回答:“就是上课结束啦!”•张老师接着问:“知道怎么表达下课啦吗?”•学生们回答:“下课啦!”•张老师指着 PPT 上的“下课”和“上课”两个字,问:“这两个字你们都认识吗?”•学生们回答:“认识!”•张老师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上课”和“下课”的肢体动作,并进行示范。

3. 操练•张老师放出“上课”的铃声,让学生们立正坐好,手抱后背,等待指令。

•张老师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指令,表达“上课”的意思,让学生们模仿。

•张老师放出“下课”的铃声,让学生们放松身体,伸展四肢,待指令。

•张老师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指令,表达“下课”的意思,让学生们模仿。

•张老师出示“下课啦”三个字,教学生们正确地表达这句话。

4. 巩固•张老师说出几个班级里的同学名字,每个名字后面带上“下课啦”这句话,让学生们模仿。

•张老师唱一首歌《下课了》,歌曲的主旋律是“下课啦”,让学生们跟着唱。

5. 小结•张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们学会了汉字“下课啦”、“上课”、“下课”及如何用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这些概念。

•张老师提醒学生们,在以后的课堂上要做好上课和下课的准备,准时上课下课,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了》教学设计

《下课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二课时“比较高矮、长短”的学习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

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情境素材,情境图中有丰富的比较环节。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知识。

而本课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与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长短不同的跳绳长短不同的钉子教学教法:情境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下课时你们都玩什么游戏了?那么热闹。

2.这么多种游戏呀,一定很好玩!小朋友们,淘气和他的同学在下课时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3、揭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到数学课上。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比高矮(1)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2)学生汇报: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3.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安全知识2. 课间活动的有序、文明、安全进行3. 课间活动中的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4. 课间活动的自我管理与良好习惯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自我管理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间活动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课间活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课间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5.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安全的短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内容包括:课间活动安全注意事项、自我保护方法、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等。

下课啦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下课啦(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下课”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下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下课的意义,知道下课是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2. 时间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看钟表,知道下课的时间长度。

3. 数学语言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如“下课时间有5分钟”。

4. 观察与思考: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5. 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下课的概念,学会看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难点:观察与思考,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课间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下课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下课的意义,让学生学会看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板书下课啦2. 板书内容:下课的概念、时间的认识、数学语言的应用、观察与思考、团队合作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家里的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3. 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下课的概念,学会看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同时,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学生应能提高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应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节《下课了》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节《下课了》课件
谁长?谁短?




课堂练习
谁厚?谁薄?


拓展提高
谁走的路长?
了。
我知道比较物体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板书设计
下课了 ——比较高矮、长短
高 矮 同一个起点 长 短
下课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
新知导入
最大的画“√”,最小的画“ ”。
新知导入
谁装的多,多的画“√”。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他们都在做什么?
比身高
跳绳
踢毽子
修板凳
新知讲解
谁高?谁矮?
两人一样高。
不公平,男孩子踮起了脚。
新知讲解
怎么比才公平呢?
两个人要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新知讲解
女孩高,男孩矮。
谁高?谁矮?
新知讲解
谁高?谁矮?
把绳子拉直比。
怎么比较呢?
新知讲解
谁高?谁矮?
先要对齐。
拉直了,红绳长。
原来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能比出长短了。
新知讲解
选哪个钉子合适?
第一根比木板的厚度要短。
第二根与木板的厚度一样厚,不结实。
课堂练习
谁高?谁矮?




课堂练习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下课啦》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比较”。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师: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

注意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生: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二、比较活动(一)比个子师:(出示比个子的情境图1)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人个子一样高;这样比不公平,男孩子踮起了脚尖。

师:应该怎么比?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师: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就能比了!(出示情境图2)说说你怎么比?结果怎么样?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女孩子高一些。

师:看来,比较个子高矮的时候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这样才能比较!(二)比绳子师:我们看看两个同学的跳绳吧(出示情境图)谁的跳绳更长些?说说你是怎么比的?生:把跳绳拉直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弯弯曲曲的跳绳不好比较。

师:只要拉直就够了吗?生:还要对齐之后才能比。

师:为什么要对齐?生:这样两根跳绳的起点就相同了,然后看哪根跳绳长。

师: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能比出长短了!(三)比钉子师:看看这位叔叔,要钉好这个小椅子,他应该选哪个钉子?为什么?生:应该选最长的那一根。

因为第一个钉子明显比椅子的厚度要短;第二个钉子刚好跟椅子的厚度一样长,不结实;所以第三个钉子合适。

师:好,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部分内容。

三、练习(一)说一说,谁高谁矮?——学生发言讲解(二)哪根绳子最长?——学生独立做在书上(三)想一想,说一说 1.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不能通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教师,经验丰富,资历深厚,对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的教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5页,以及第26页的“做一做”,第27页的“试一试”和第28页的“练一练”。

这些内容主要围绕“下课啦”这一主题,通过各种实际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位置和方向的识别”。

通过实际的情境和例题,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位置和方向的识别”。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模拟一个学校的场景,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下课啦”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例题,并逐一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位置和方向的识别”。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例题后,立即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课堂上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公式和概念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字和加号,减号,等于号,表示下面的算式:我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2个苹果,我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3 + 2 = 52. 请用数字和加号,减号,等于号,表示下面的算式:我有5个橘子,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答案:5 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