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
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

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豪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枝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

”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

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

”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

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

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父不得已而听之。

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微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微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微曰:“诺。

”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

行有期矣,微潜召其党,伺于郊外。

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

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
益所杀,时年三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假:借
B.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黜:罢免
C.瑜归宁至郡宁:平息
D.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絷:捆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诈的一组是(3分)()
①瑜即以书上奏②使奏己为恆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③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④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⑤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⑥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瑜工于心计,但最终却被人算计,他设计使自己成为一个清官的形象而获得高祖的称赞;为借路,他用官帽引诱利用赵徽,却反遭赵徽算计,损失惨重。

B.王瑜一生短暂却仕途顺利。

他离家为官先从从事做起,天福年间获左赞善大夫一职,后受朝廷提拔为太府少卿,接着任恒州节度副使,还入朝做过刑部郎中。

C.王瑜对待父亲的态度暴露出他的无礼及凶狠的性格。

他在劝说父亲西逃时,脸色严厉,父亲不悦,不愿听从,王瑜不顾父亲已卧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剑相威胁。

D.王瑜骁勇果敢,擅长骑射。

他在举家撤离途中遭到盗贼首领赵徽的暗算,最后只身一人与赵徽属下一千多人激战,箭无虚发,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盗贼所杀。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
①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至为文词,有成有不成者三:儿时多慧,裁识书名,父师迷之以传注括帖,不得见古人纵横
浩渺之书,A ,一也。

乃幸为诸生,困未敏达,蹭蹬出没于较试之场,久这气色渐落,B何暇议尺幅之外哉?二也。

人虽,亦视其所生,生于隐屏,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无所练濯,胸腹无所厌余,耳目既吝,手足必蹇,C三也。

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D ,才力顿尽,而可为悲伤者,往往如是也。

②若季重者,五岁遍受《五经》,十岁恣为文章二十而成进士,盖一代之才也。

而天亦若有以异之者。

大越之墟,古今冠带之国也,固已受灵气于斯。

而世籍都下,往来燕越间,起禹穴吴山,江海淮沂,东上贷宗,西迤太行,归乎神都,所游目,天下之股脊喉思页处也,英雄之所?廛,美好之所辅;咸在矣。

于以豁心神,纡眺听者,必将郁结乎文章。

而又少无专门,承学之间,灵心洞脱,孤游皓杳,早为贵公钜人所赏,闻所未闻,出见少年,裘马弓剑,旗亭陌道之间,顾而乐之,此亦文心之所贻佇也。

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名字所至,赞叹盈瞩,故其为文字也,高广其心神,亮浏其音节,精华甚充,颜色甚悦,缈焉者如岭云之媚天霄,绚焉者如江霞之荡林樾;乍翕乍辟,如崩如兴;不可迫视,莫或殚形;大有传疏之所曾遗,著录之所未经者矣。

嗟夫,以一代之才,而绝三者之累若此,不亦宜乎。

【注】①王季重:即王思任,明末作家②括帖:科举范文③诸生:通过县试或府试、院试的生员④贻佇:停靠,驻留。

21.将下面这句话填入①段的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处的是()(2分)
一食其尘,不复可鲜
22.第①段中的“不成者三”可概括为,科场之累和。

(2分)
23.下列对“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分析正确的一项使()(2分)
A.与作者“困未敏达”受累“较试之场”对比
B.说明“身复早达”没有诸生困顿科场的忧愁。

C.王季重因“早达”而无“诸生”的生计之忧。

D.因为“身复早达”,王季重成为“一代之才”。

2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

(3分)
25.作者在序中阐释了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作者的观点作评价。

(4分)
参考答案:
21(2分)A
22(2分)答案示例:读书不广游历不广,见闻太少
23(2分)B
24(3分)答案示例:先以短句赞美王季重作品见解之独到音韵之华美,后用整句长句形容其文思的精妙和文采的绚烂,参差句式的音律与王季重的文学美相得益彰。

评分说明:短句分析2分长句分析2分
25(4分)答案示例:作者以王季重的经历及其文字为例阐释了读书多、游历广、见闻感受丰富,才能见识独到,文辞畅达,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规律,但王季重的天才和“早达”只是例外,不少愚钝或困顿科场但勤奋的人也能写出经典作品。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3
熊廷弼
【甲】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

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

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

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

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

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

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

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

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

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

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

诏下廷议。


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

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

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

”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

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

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

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

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阳桥。

锋始交,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

报至,京师大震。

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乙】
明启、祯间,东事之坏中破竹之不可遏,一时大臣才气魄力足以搘拄①之者,熊司马一人耳。

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关门再出,庙堂诸公忌其有所建白,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漫夸六万兵平辽,为之掣肘。

时江侍郎秉谦力陈:经臣②不得展布尺寸,反使抚臣③得操节制之柄,必误国事。

不幸言而中矣。

当国者苟有人心,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犹且不足。

反以不能死绥罪之,是犹束乌获④之手足,使力不胜匹雏者代之任重,及蹶而偾,则曰“是亦获有同咎”,可乎?
(节选自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注]①搘(zhī)拄:支撑,抵抗。

②经臣:经略一方军事的大臣。

③抚臣:安抚地方的大臣,指巡抚。

④乌获:战国时秦国大力士,据说他能举千钧之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擢:提拔
B.甫出关,铁岭复失甫:刚刚
C.当国者苟有人心当:处在
D.是亦获有同咎咎:罪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廷议以廷弼熟边事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
B.复劾其破坏辽阳忌其有所建白
C.臣且之生致死犹且不足
D.不得食,乃还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朝廷起用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铁岭相继失守,他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有胆略,晓军是。

任经略后更加坚决主张拒敌守城。

但是他禀性刚直,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支持。

C.王化贞不通军事,轻视大敌;不听文武将吏的规劝,与熊廷弼尤其抵触。

战败后大理寺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被判了死刑。

D.全祖望认为熊廷弼是可以挽救危亡的唯一人才,而朝廷缺是非不分,归罪功臣,揭示出明末君主昏聩,朝纲败坏的历史悲剧。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3分)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

(3分)
(3)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4分)
4.(3分)C (当:掌管,主持。


5.(3分)B (两个“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6.(3分)A (“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和铁岭相继失守”有误,原文“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


7(10分)(1)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援助。

(3分)
(2)熹宗于是对过去弹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达诏书从家中起用延弼(3分)
(3)用人者可贵之处在于能让人的才能得到施展,原本就不应当让一两个迂腐的书生拿着弹劾的奏章在他的一旁议论。

(4分)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将领,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万历进士,楚党。

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

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建州叛军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

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因当时王化贞是东林党人叶向高(当时首辅)的弟子,所以熊廷弼被东林党人背黑锅。

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4
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练习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从中找到解题方法,详情请看
文言文阅读理解
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已经)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

往往?((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日偏西)始食初中语文,遂大通六经③之旨(要义),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育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

[注释]①再适:再,二次;适,出嫁,即改嫁。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冷水洗脸。

③六经:指《诗》《书》《乐》《易》《春秋》。

④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1、范仲淹靠什么成才?
2、我们在范仲淹身上能学到什么?
答案
1、吃苦勤奋
2、吃苦奋发立志等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5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下面句子中的“以”和“蒙辞以军中多务”的“以”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葬以大夫礼
B.以钱覆其口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请以军礼见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及鲁肃过寻阳。

()
③欲学,恐已暮矣()
④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叙述的内容都可以用“____________”二字概括。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①研究,专攻
②到访或到
③迟,晚
④向或对
3.①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②怎么(或哪里)会有作为下臣的却戏弄他的君主呢?
4.劝学;年纪大;事务多。

(意思答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6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画线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歧路亡羊()
(4)既反()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结构助词,的;代词,羊;丢失;已经
2、杨子邻人
3、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7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耽误)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孝顺父母)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年成)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夫谁与王敌?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参考答案:
1.(1)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2)可以让手里拿着棍棒的人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了。

2.C
3.A
4.C
5.D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8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

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

夏(朝)谚日:‘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⑥,纵乐而不归谓之亡。

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日:“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

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①遵:循。

②巡狩:视察。

③省:考察。

④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⑤度:法度、准则。

⑥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景公出游》
欧阳修《醉翁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忧国忧民
参考答案:
1.A
2.C
3.(1)“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4.体恤民情;与民同乐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9
《五柳先生传》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目: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造饮辄尽(造)-----
(2)衔觞赋诗(觞)-----
2、用现代文解释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些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

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1.造饮辄尽(造)-----往,到
衔觞赋诗(觞)-----古代酒器,酒杯
2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原意为不过分地在字句上下工夫,追求心领神会,是褒义词,现在的理解是发生了转变。

并且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是在读书时只体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
关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文言文成绩越来越优秀!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0
鹅笼①夫人传
(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

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

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

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

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

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

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

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

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

再数年,鹅笼益落魄。

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

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

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于是鹅笼愧而赴京。

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

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

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

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

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

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

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

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尊幄鳞次,东郊如云。

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

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阅岁,鹅笼予告回里。

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

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注】①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

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赐自尽。

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延儒。

②戺: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

③角带: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

④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启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鹅笼文,即婿之婿:女婿
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遽:立刻
C.敕有司营葬敕:命令
D.复夤缘再相夤缘:攀附权贵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鹅笼夫人品德高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