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2024经皮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术前术后评估及并发症防治
2024经皮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术前术后评估及并发症防治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术(IVL)是一种基于治疗泌尿结石的碎石理念创新性研发的系统,它在工作原理上区别于传统的钙化病变治疗技术,主要通过在球囊低压扩张时向病变提供未聚焦、圆周和间歇脉冲式的机械能,在避免对血管损伤的同时,高效、安全、有针对性地破坏浅表与深层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
本文将介绍IVL术前及术后评估情况和相应并发症防治。
♦术前评估冠脉造影经常低估钙的含量。
根据以往经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首选的成像方式,它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测量钙化厚度的能力。
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是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法。
在对440个病变的体内敏感性评估中,OCT检出的钙病变占76.8% , IVUS检出的钙病变占82.7% ,而血管造影检出的的钙病变仅为40.2%o一些研究提出了一种预先定义的算法来分析斑块特征,并指导选择PCI策略和使用OCT或IVUS进行斑块准备。
我们认为IVL是高度钙化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定义为严重钙化范围>270。
或钙厚度>0.5 mm o此外,来自DISRUPT CAD I OCT子研究的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钙化程度最高的病变中,更广泛的钙修饰(由钙骨折的发生率、每个病变的钙骨折和钙骨折的象限来定义)得到了实现,这表明钙化程度越高,IVL疗效越好。
♦术后评估在IVL治疗后的OCT通常观察到多平面和纵向断裂。
在DISRUPT CAD III的一项亚研究核心实验室OCT分析中,这些断裂导致血管顺应性增加,IVL和支架放置后最小管腔面积增加1.41 mm2和 4.35 mm2 ,术后最小支架面积平均为6.66 mm2 ,支架完全扩张定义为最大钙位置的平均支架扩张IVL后病变中钙性断裂的比例和最大钙性断裂深度相似和支架扩张后最大断裂宽度增加(从IVL 后的0.55±0∙45 mm增加到支架植入后的1.32±1.04 mm )。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处理
主圉匡苎i i壶2QQ8生2旦星§鲞差监塑Q女熊!Q££hi B!丛!d生iⅡg,S!Q蝗虫堕堕2Q QS,№!§,M Q:!Z呋辛2。
25—4。
45∥日,分三次静脉给药。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钠2—69/日,分2-4次静脉给药,头孢曲松钠2-49/日,分2-4次静滴。
后者对淋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是治疗淋菌性盆腔炎的首选方案。
4.3考虑到有农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在应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基础上,同时加服强力霉素100m g。
2次/日,服用卜2周,或服用阿奇霉素l g顿服。
2974.4克林霉素与氨基精舒类药物联合应用克林霉素0。
6-l。
29/日,分2—3次静滴,联合阿米卡星0。
29静滴2次/日,此方案对以厌氧菌为主的感染疗效较好。
4.5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合应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200m g,静滴2谢日。
上述各方案一般连用7一14日。
在应用药物治疗盆腔炎的同时,不应忽视支持疗法,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肌体抵抗力。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处理孙晓杰【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7例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监护和护理。
认为严密监测术后心电图和血压动态变化,加强对抗凝治疗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297-02自1982年国外学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诅neo惦t r ans l u m i nai co r onar y angi opt as t y,P TC 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1]1997年8月~2004年12月,我院用PT C A治疗急性心肌梗寒共27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7例患者,男21例,女6例,年龄45~84,平均年龄“.5岁。
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扫盲小珍藏
一、PTCA简介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简称。
PTCA一词广义上涵盖所有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但狭义上人们常指传统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即POBA)球囊扩张术是目前所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基础,为降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常需要放置一枚或多枚支架,并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术前宣教心理疏导患者因对该手术缺乏认识,不了解诊疗程序,思想负担重,害怕术后痛苦及严重并发症,担心术后卧床大小便不习惯等。
表现为紧张、焦虑,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解释,向患者介绍PTCA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介绍手术医生的诊疗技术,治疗经验。
请手术后康复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正确对待手术,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指导患者调节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双侧腹股沟备皮,使皮肤清洁。
行碘过敏试验,排空大小便。
禁食不禁药,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3g嚼服,波立维0.75g口服。
备好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肝素、阿托品等,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送患者入导管室。
术后宣教(1)术后患者入监护室卧床休息,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心电监护。
(2)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30min测血压1次,连测4次,如发现患者血压有下降趋势,当低于12/8kPa或伴恶心、呕吐、出汗、心电监测示心率低于50次/min,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采取抢救措施。
(4)嘱患者平卧24~48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6~8h,密切观察穿刺口有无出血和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5)指导患者饮水500~1000ml'向患者解释术后排尿的重要性,注意观察尿量、体温的变化。
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术后拔管的宣教拔管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告知患者不用紧张,放松心情,取平卧位,术肢伸直,术区用碘酊棉球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拔除鞘管后,压迫穿刺点15~20min,在压迫止血的同时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肢皮肤色泽、温度,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及时向医生汇报。
2023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解读ppt课件
描述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根据监测结 果对手术过程的实时调整,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术后效果与讨论
术后即刻效果
描述患者术后即刻的血管通畅情况、症状改善程度等效果指标。
长期随访结果
分享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包括再次狭窄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以评估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的长期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情况下,如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狭 窄严重,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可被考虑作为紧急血运重建的一种手段。
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冠状动脉造影
在手术前,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准确评估病变的位置、程度和长度,从而指导 手术策略。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对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心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手 术的安全性。
背景介绍
针对选取的案例,详细介绍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既往治疗效果和手术指 征,为后续手术治疗过程描述提供基础。
手术治疗过程描述
术前准备
阐述患者在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检查、评估、用药等,以及 手术团队的组建和术前讨论。
手术步骤
详细介绍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的手术过程,包括导管插入、冲击 波发射、球囊扩张等关键环节,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措 施。
技术结合
将冲击波技术与导管成形术结合 ,开创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 波球囊导管成形术的新纪元,通 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
性。
持续改进
对技术细节进行持续改进,提高 手术的精确性和效果,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
重要性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作为一种新兴的 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 提供了重要手段。
PTCA术后健康指导
PTCA术后健康指导
【疾病概述——PTCA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带球囊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到达狭窄节段,扩张球囊使狭窄腔扩大,斑块被压回管壁,使血流通畅,是最常用的。
【饮食指导——PTCA术后】
1.合理膳食,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为主,不食维生素K含量高的饮食,如浓茶、菠菜、包心菜、动物肝脏等,避免影响抗凝药的疗效。
2.尽量少吃脂肪类食物及高糖、高热量饮品,多用植物油(以粟米油最好)。
3.少吃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鱿鱼、虾米、膏蟹及猪脑、年脑、羊脑等)。
4.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生活指导——PTCA术后】
1.作息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
精神要放松,
2.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避免激动。
3.鼓励患者每日做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4.保持愉快心情。
指导患者戒烟、酒,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注意饮食,降低体重。
5.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用药指导——PTCA术后】
需要确保长期、正规的内科治疗,坚持服药。
首先应该应用抗凝及血小板的药物,以防止介入手术后再狭窄。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
1)阿司匹林:一般三个月之内每日服300毫克,三个月后改为每日服用100毫克,且须终身服用。
2)波利维:服用半年以上,一般服用9到12个月。
【特别提示——PTCA术后】
一旦出现胸痛复发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判断是否是心绞痛复发。
胸闷不能缓解时应该及时就医,尽快消除症状。
出现出血,排黑便等情况时及时就诊。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的创史人
德国医生Andreas Grüntzig, 于1977 年9月15日在瑞士苏 黎士,经股动脉穿刺, 采用自制的球囊导管 成功扩张了一例冠状 动脉狭窄病变。由此,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球 囊成形术得到发展, 现代介入心脏病学由 此开始!
PTCA
器械:使用球囊进行机械扩张,使血管腔扩 大,从而减少狭窄; 缺点:血管急性闭塞、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前臂肌肉组织张力增高、有压痛 伸拇指、食指无力,被动运动时疼痛明显 有时存在麻木感觉 5“P”症:疼痛/pain 苍白/pallor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无脉/pulselessness 肌肉瘫痪/paralysis
TRI特有出血并发症——纵隔血肿
非常少见 临床表现:胸骨后隐痛、气短、声音嘶哑、 颈部发胀、肿胀感 确诊:CT、血管造影、UCG 原因:导丝穿孔、高血压、大血管撕裂、内 乳动脉损伤、肝素化 处理:密切观察、中和肝素、拴堵、外科手 术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经桡动脉路径: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易发现; 经股动脉路径: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易发现;腹 膜后血肿不易发现,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 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一般需要带膜支架封堵 或外科手术治疗;
冠脉穿孔致心包填塞
心包填塞在冠脉造影术中少见,但在心脏和冠 脉介入治疗中不少见,约占0.5-1%。主要是由 于僵硬的导管、钢丝对心房、室壁和冠脉损 伤、穿孔所致。表现为进行性低血压(<90/ 60mmHg),心动过速且对扩容和升压药(多巴 胺)起始有反应,后来反应差。床旁超声多普勒 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征有确诊价值。 治疗: 一旦发现应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或请 外科行心包切开引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了解脏器功能,评估生命体征,心电图以及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诱因等。
2.评估患者术前检查及准备是否完善,是否了解手术过程及心理状况。
3.评估患者肾功能情况。
4.评估急救物品等是否完备。
二、护理措施1.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取得配合。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咳嗽、屏气训练、以便于术中顺利配合手术,经股动脉穿刺者,训练患者术前进行床上排尿。
2.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急诊行PCI手术患者或术前6小时内给药者,遵医嘱服用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对于已经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术前应停用3 天,并使INR<1.5。
3.拟行桡动脉穿刺者(1)术前行 Allen试验:即同时按压桡、尺动脉,嘱患者连续伸屈五指至掌面苍白时松开尺侧,如 10 秒内掌面颜色恢复正常,提示尺动脉功能好,可行桡动脉介人治疗。
(2)非术侧上肢留置静脉套管针,标记双侧足背动脉以备穿刺股动脉时监测。
4.术后妥善安置患者至病床,查看静脉输液、伤口、末梢循环状况等,查看交接记录单,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5.做 12 导联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心率、心律、血压。
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发症。
复查血清钾,维持血钾4.0mmol/L以上。
注意穿刺部位及局部情况。
6.观察有无尿潴留、腹胀、腰酸、出血、低血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造影剂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询问患者主诉,如有胸痛发作,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术后带入留置鞘管拔管护理∶拔管前备好除颤仪、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托品等,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测量血压,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拔鞘之前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停用肝素 4-6小时后拔除鞘管。
经股动脉穿刺拔除鞘管后压迫穿刺点 15~20分钟,无出血、渗血后,进行下肢制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kg沙袋压迫 6~8 小时,穿刺侧肢体应限制屈曲活动,24 小时后解除弹力绷带;经桡动脉穿刺拔除鞘管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4~6小时后解除弹力绷带。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23版)解读PPT课件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阐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本建议旨在明确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临床医生提供操作指南。
提供中国专家对于该技术的看法和建议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中国心血管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建议,以期推 动该技术在国内的规范应用和发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 ,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要点二
技术发展推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冠状 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以 下简称“冲击波球囊成形术”)逐渐 应用于临床治疗。
要点三
专家共识形成
为规范冲击波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提高治疗效果,中国心血管领域专 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 验,共同制定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 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 专家建议(2023版)》。
改善心功能
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能够改善 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与其他治疗手段的比较分析
与药物治疗比较
与药物治疗相比,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能够更快速地缓解 症状,改善心功能。同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 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比较
技术原理
01
02
03
冲击波产生
通过特定的冲击波发生器 ,在导管球囊内部产生高 能冲击波。
血管壁作用
冲击波直接作用于血管壁 ,通过机械效应和空化效 应,使血管壁内的斑块破 裂、血栓碎裂。
改善血流
冲击波的作用能够改善血 管腔的形态,增加血管腔 的直径,从而改善血流。
与传统球囊导管成形术比较
PTCA术患者的护理
PTCA术患者的护理自1977年Andreas Gruentzig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
支架术过去仅适用于30%的病人,而现今已成为80%的病人的标准治疗措施.同时,也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相关的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相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定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法将球囊到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利用球囊扩张的机械作用直接扩张狭窄部位导致粥样硬化斑块撕裂,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大,改善心急血供达到缓解症状和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目的。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将金属支架永久性的置放于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撑住血管壁,以保证冠状动脉管腔开放,减少PTCA术后残余狭窄,弹性回缩及血管再塑性,从而使在狭窄由30%—50%降低至10%-20%. 二、PTCA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球囊扩张导致斑块撕裂是PTCA的主要作用机制。
当球囊在动脉硬化狭窄节段加压扩张时,压力施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上。
随着球囊内压力的增加,斑块会在血管最薄弱处撕裂,这种撕裂可向下延伸至内弹力膜.由于撕裂部位的加宽和血管中膜及外膜被球囊扩张、伸展,可是狭窄动脉的管腔扩大。
在球囊扩张过程中,外膜逐渐丧失回缩能力,外径扩大,球囊抽瘪后斑块撕裂及中、外膜扩张得以维持。
由于矿长球囊的伸展和压迫,中膜细胞也可受损,有时外膜可呈轻度动脉瘤样扩张.关于撕裂的斑块的愈合过程,尚未完全明了.据动物试验及病理观察,在球囊扩张部位内皮细胞脱失,在修复过程中,内皮细胞的再生约需1周左右;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可向内膜迁移,从而使撕裂的斑块内膜得以修复。
三、适应症1.稳定性心绞痛和单支简单病变:PCI用于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可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单个或多个病变,若事宜PCI预期成功率高,死亡率及致残率低,对不稳定心绞痛应尽量在症状控制后二周行PCI。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文献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文献综述)
安焕林;柯元南
【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1986(000)001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以下简称PTCA),是经股动脉或肱动脉,把顶端带有气囊的导管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在狭窄部位使气囊充盈。
用机械压迫血管壁的方法,使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扩张,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
这种非手术性的治疗方法,是Gruntzig 在1977年首先在人体创用成功的。
在适当选择的病例中,PTCA可以代替旁路手术(简称CAB,以下同),是继旁路手术之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安焕林;柯元南
【作者单位】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中日友好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J], 侯瑞;孙健美;鞠燕
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护理 [J], 张惠云;杨小红
3.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的护理 [J], 翟艳
4.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J],
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血脂干预[J], 胡大一;王宏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说明同意书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说明・同意书患者姓名先生/女士于年月日时分进行了以下说明。
医师 (签字或盖章)陪同者 (签字或盖章)1.病名・病状给心脏输送氧气及血液的动脉(冠动脉)产生动脉硬化,血管变得(狭窄・梗塞)因此心脏肌肉的血液的流通受阻。
这种病症我们把它称作(狭心症・心肌梗塞)。
2.手术名及其内容(施行预定日: 年 月 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冠状动脉造影一样进行局部麻醉,在大腿跟・手腕等血管中插入引导钢丝并通过它将治疗用向导导管插入冠状动脉进行造影。
确认到狭窄・梗塞病变后,把向导导管中通入细钢丝(向导钢丝),经过病变部位,沿着钢丝把气球带到病变部位使血管扩张。
为防止再狭窄使用金属网(帐篷),或者病变部变硬因而气球无法通过时,将采取削掉硬血管的钻头(冠状动脉旋磨术)等来进行扩张。
仅靠造影而无法充分判断病变时,会向血管内插入超声波导管进行判断。
通常需要1到2个小时完成,但是根据病变状态和身体血管动脉的硬化程度而有所不同。
此外,检查及其前后所得数据有时会用作今后检查・治疗改善,医学发展的参考。
3.治疗的危险性・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并非全无危险性。
把器具和药物放入体内,使动脉硬化的冠状动脉慢慢的扩张,则需考虑血管内会出现的种种障碍,并需经常考虑到任何不测事件发生。
①导管留置处疼痛:通过局部麻醉胶布以及注射可减轻疼痛但有时会感到轻度疼痛。
痛感强时会进行局部麻药追加。
②出血・血管损伤:向导钢丝和导管采取柔软材质做成,因此一般不会出现损伤血管并引发出血的现象。
但是万一发生时就必须在全身麻醉情况下进行止血手术。
皮下出血时在血肿被吸收之前会有疼痛症状以及皮下出血后的颜色会暂时残留。
根据程度不同有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几率非常低。
③神经损伤:局部麻醉和钢丝插入・细针穿刺,以及术后压迫和因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导致上述出血而引发的压迫和刺激等会造成神经损伤,并带来麻木麻痹症状。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ppt课件
心肌缺血
手术过程中短暂的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绞痛 、心律失常等症状。
血栓形成
术后血管内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再次狭窄或闭 塞,需要二次干预。
穿刺部位并发症
如局部出血、血肿、感染等。
防治策略: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充分评 估患者风险。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愈合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局部出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 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汇报人:XXX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适应症与禁忌症 • 操作规范与流程 • 并发症与防治 • 专家建议与展望
01 概述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简介
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 使用冲击波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高压冲击,以改善冠状动脉 血流。
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或急 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避免使用冲击波球囊 导管成形术。
活动性感染或全身性炎症
对于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过 程中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应避免使 用该技术。
其他严重并发疾病
活动性感染或全身性炎症可能导致手术部 位感染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应避免手术 。
如恶性肿瘤晚期、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这些情况下患者的生理状态无法耐受手术 ,应避免采用该技术。
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抗凝、抗血小板治 疗,预防血栓形成。
提高术者操作技能,确保手术操作准确 、轻柔。
术中实时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等生命 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缺血、心律 失常等并发症。
案例分析:实际临床案例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术中护理体会
中发生冠 状动 脉痉挛 时应 立 即给予 。 经皮 冠状 动脉腔 内成形 术 术 中发生 缓 慢 心律 失 常 时可静脉 注射 阿托 品或盐 酸 山莨 菪碱 。
右 心房 内膜起 搏 电极 导管 , 连接按 需 型起搏备 用 。
般 资 料
本 组病人 男 4 O例 , 2 女 8例 ; 龄 最 大 7 年 6岁 , 小 最 3 5岁 ; 状 动脉 三 支 病 变 1 冠 5例 , 双支 病 变 2 3例 , 支 单
病变 3 0例 。 术 中护理
明导 管误人 左心 室 , 立 即将 导管 撤 回到主动 脉 。在术 应 中出现主动 脉压 力变 化 , 首先 应立 即仔 细检查 压力检测
皮冠状 动脉 腔 内成 形术 , 安全 返 回病 房 。 均
一
系统 中是否 存在气 泡 , 次 指 引导 管 是 否进 入 过深 , 其 及 时排 出气泡 或将指 引导 管撤 出少许 , 如压力 仍然 过低应 遵 医嘱正确使 用升 压药 。 临时右 心房 内膜起搏 : 有显著 心动 过缓或 间歇性 对 房 室传 导阻滞 者 , 行 经皮 冠 状 动 脉腔 内成 形 术 , 进 特别 在 扩张 右冠状 动脉 病变 时 , 预防性 经腔静 脉插入 临时 可
心 电图监测 : 中护 士 应 密切 观 察 心 电 图变 化 , 术 如 扩张时 出现 明显 的 ST 段 变 化 、 性 心 动 过缓 、 搏 、 — 窦 早
肝素 : 当指 引导管插 入 动脉鞘 管后应 立 即给予肝 素 I00 O 0 U静 脉 注射 , 记 录 时间 , 并 操作 每 延 长 1 h静 脉 给 肝素 2 0 U 静 注 。 00
PTCA手术基础知识介绍
恢复快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 后恢复较快,患者通 常在术后几天内即可 出院。
效果好
PTCA手术能够有效地 扩张冠状动脉,改善 心肌供血,缓解心绞 痛等症状。
安全性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PTCA手术的安全性得 到了极大的提高,并 发症发生率较低。
PTCA手术风险
血管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导管可能会损伤血管 内皮,导致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
规范操作
医生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严格 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
生。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 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为手术提 供依据。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康复。
04
PTCA手术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01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58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失败原因分析
可能是因为术者操作不当 或血管本身条件较差所致。
05
PTCA手术未来发展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导管材料改进
研发更轻便、柔韧、耐用 的导管材料,提高手术操 作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影像技术升级
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如 3D打印、AI辅助诊断等, 提高手术导航和定位的准 确性。
机器人辅助手术
研发更智能化的机器人手 术系统,降低手术操作难 度,提高手术效率。
PTCA手术适用人群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 治疗效果不佳,运动耐量 下降。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 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 作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 6小时以内,心肌存活且 无严重并发症。
适合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 术的高危患者:年龄大、 体质差、合并症多等。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护理常规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是否有恐惧、焦虑等。
(2)评估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品是否齐全,并置于患
者床旁。
(3)评估患者切口部位皮肤有无感染、硬结、疤痕等。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向病人介绍PTCA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减轻其疑虑、恐惧心
理。
(2)术前训练床上排便,以免术后发生尿潴留。
(3)备皮。
(4)行桡动脉穿刺者做Allen试验,判断能否行桡动脉穿刺及插管。
2、术后护理
(1)病人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及生命体征,观察有无ST
段下移、抬高或T波倒置。
(2)持续吸氧6-8小时,静脉输液500-1000ml,促进造影剂排泄。
(3)P TCA术后常规给予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形成。
应按医嘱准确给药,
严格掌握剂量和时间,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
(4)股动脉内留置管部位的护理。
1)撤出鞘管前,该侧肢体平伸,防止折损鞘管。
2)撤出管后,压迫穿刺部位,止血后加压包扎,局部压沙袋6-8小
时,此期间,该侧肢体平伸,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渗血。
健康指导
(1)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冒。
(2)嘱其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测定出凝血时间和凝血原时间及白
细胞与血小板等。
用软毛牙刷刷牙。
(3)进食低胆固醇饮食,戒烟。
(4)半年后复查,心前区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拟定日期:2020年8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断发展。
开始时仅限于球囊成形术,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而现在PCI还包括了其他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例如斑块消蚀技术(斑块旋切术、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
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编写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在此后的5年中,PCI技术及辅助药物治疗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明显地减少了因再狭窄而造成的再次血管重建,成为PCI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为PCI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显然已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并参考2005年和2007年ACC/AHAISCAI更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叫和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町,重新修订了本指南。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II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II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II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III类:指那些己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芸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概述一、PCI成功的定义1.血管造影成功:成功的PCI使靶病变部位血管管腔明显增大,在支架应用之前,血管造影显示最小管腔直径减小至50%以下伴ηMI3级血流为血管造影成功。
随着包括冠状动脉支架在内的技术的应用,最小狭窄直径减少至20%以下方被视为造影成功。
2.操作成功:PCI操作成功指PCI达到血管造影成功标准且住院期间无重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MI) 、急诊靶病变血管重建(TLR) ]。
关于死亡、MI和TLR的定义:本指南推荐采用学术研究联合会(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共识川的定义:(1 )死亡指PCI 术中或术后发生的与器械或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有关的死亡。
(2)围术期MI指术后48 h内新出现的Q波和(或)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升高。
对基线心肌生物标志物正常的患者,术后肌钙蛋白或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大于3倍正常上限定义为PCI相关MIo (3)TLR指由于有缺血症状或客观证据并且靶病变处管腔狭窄严重度>50%而进行的血管重建术。
3. 临床成功:(l)PCI近期临床成功:指操作成功并且患者恢复以后心肌缺血症状和征象缓解。
(2)远期临床成功:要求长期维持近期临床成功的效果,心肌缺血症状和征象缓解持续至6个月以上。
近期成功以后,再狭窄不能认为是并发症,而是一种对血管损伤的反应。
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再狭窄的发生率可以用术后对靶血管施行血管重建的频率判断。
二、对开展PCI的医疗机构资质及术者的要求PCI是一项侵入性治疗技术,具有潜在风险,为规范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发布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町,该规范要求开展PCI的医疗机构应为三级医院,有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设有心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每年完成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2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100例,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 ,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死亡率低于0.5% 。
要求从事PCI的医师应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试合格,作为术者每年需完成PCI不少于50例。
血管重建策略选择一、PCI的一般指征PCI最初应用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逐渐扩展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
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在适合行PCI的病变条件下,对病情急、重的患者多可增加生存和减少心血管事件。
因此,本指南中PCI的指征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非ST段抬高ACS和ST段抬高MI(STEMI)分别表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指征均有改变,这些变化既有证据逐渐充足使该指征的风险或获益更为明确,也有由于经验积累,新技术、新器械的使用和各种药物等辅助手段的改善等因素。
所以PCI指征在不同时代的指南中的表述有显著的不同。
因此,在充分理解指南所推荐的PCI指征的同时,还应当结合以下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医院条件,术者经验,对每个患者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心外科支持,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及治疗费用等。
只有充分评估这些因素,才能使指南中所推荐的PCI指征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1.慢性稳定性冠心病:PCI是缓解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药物治疗相比总体上不能降低死亡及MI发生率,但有证据表明,在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的患者中PCI仍比药物治疗具有优势。
因此,PCI应主要用于有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有症状的患者以及有明确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
DES的使用,PCI辅助药物治疗的改进,使PCI疗效有可能进-步提高。
但规范的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的基础,相当一部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避免或推迟PCI。
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PCI疗效较为肯定,应尽可能置入支架。
较为复杂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和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已有较多的临床证据,推荐级别有所提升。
但糖尿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等仍不能充分证明PCI的疗效等同于或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尽管已有部分证据显示,PCI在一些更为复杂、风险更高的病变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在亚洲的一些有关元保护左主干PCI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6-7]但在临床上,特别是经验不多的医疗中心和术者仍不宜普遍推荐PCI用于此类病变。
关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PCI推荐指征见表1。
2.非ST段抬高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MI。
在这些患者中,可采取早期保守策略和早期介入策略。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危险度高的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策略显示了明显优势。
所以,这些患者PCI的指征是建立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
危险分层的方法常用的有TIMI危险积分和GRACE预测积分,这些危险分层的指标都是将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生物标志物及其他辅助检查指标进行分析,权重后总结而来。
实际上针对不同患者要灵活应用这些指标及组合,其中胸痛持续时间过长、有心力衰竭表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中、高危以上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PCI应遵循首先进行危险分层,合理规范的术前、术中用药和恰当的PCI策略,危险度越高的患者越应尽早行PCI,术前、术中的用药如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也随着危险度的增加应适当的加强。
3.急性STEMI:循证医学证据表明,PCI能有效降低STEMI总体死亡率。
但总体死亡率降低的获益仍取决于以下因素的影响:患者发病时间,梗死部位及心功能状况所构成的总体危险度,患者年龄及合并疾病情况,患者用药情况医生经验及导管室人员熟练配合程度以及进门-球囊扩张( door-to-balloon , D-to-B)时间。
所以,合理、有效的使用PCI手段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关键。
1 )直接PCI:对所有发病12 h内的STEMI患者采用介入方法直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lRA)称为直接PCI,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是最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治疗。
二、PCI与单纯药物治疗和CABG的比较1. PCI与药物治疗的比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的主要获益在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既不能降低死亡发生率,也不能改善远期预后。
一项包括11个随机试验的苦萃分析显示在无新近MI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PCI并不减少死亡、MI与血管重建。
COURAGE试验显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PCI并不降低死亡、MI与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1年与3年随访发现,PCI+ 规范的药物治疗组的心绞痛缓解率高于单纯规范的药物治疗组。
5年随访发现,两组心绞痛缓解率无差异,可能与药物治疗组中113 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因症状无法控制而接受血管重建治疗有关。
COURAGE试验核医学亚组分析显示[49],与单纯规范的药物治疗相比,在规范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PCI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尤其是治疗前存在中、重度缺血的患者。
在心肌缺血减轻的患者,PCI能降低未校正死亡与MI风险。
COURAGE试验生活质量分析也显示[50],在理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PCI能更好地改善24个月内心绞痛症状和自测健康状况,术前心绞痛症状较严重或较频繁者从PCI获益更大。
最近发表的一项包括17个随机试验的苦萃分析问,共入选7513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675例与3838例患者分别接受PCI与药物治疗,平均随访51 (12 -122)个月。
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相比,PCI使全因死亡减少(OR O. 80 , 95% CI O. 64 -O. 99) ,心性死亡减少26% (OR 0.74 , CI O. 51 -1. 06) ,非致死性MI减少10% (OR O. 90 , 95% CI 0.66 -1. 23) 。
研究显示,与单纯规范的药物治疗相比,以PCI为基础的侵入策略有望改善有中、重度心肌缺血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目前认为,对多数轻度心绞痛(CCS分级I或II级)患者可先选择药物治疗,而对心肌缺血症状较重或希望保持良好体能的有症状患者可考虑PCI。
有中、重度心肌缺血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可改善长期生存率。
DES能否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PCI与CABG的比较:PCI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和术后康复较快等优点,在紧急情况下还能迅速实现血管重建。
然而,PCI也存在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血栓等缺陷,在部分慢性完全闭塞或弥漫病变中,PCI的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CABG往往能实现完全血管重建,而且与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元关。
已有多项随机与非随机研究比较了PCI与CABG的疗效。
尽管这些研究还存在某些局限性,但仍然获得了一些较为普遍的共识。
1)对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CI与CABG的远期生存率和MI发生率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