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记者杨仕省北京报道

“或彻底退出,或新设投资公司,或组建产业基金,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实现国企改革的健康快速发展。”5月15日,重庆市国资委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按照重

庆市国资委近日转发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庆“八大投”的改革已明确提出了三种方向。

“这项改革任务艰巨,难度也很大,但我们有信心做好。”上述官员透露,目前重庆“八大投”的改革正在有序地开展工作。

据了解,如今重庆市国有资产总额已达1.8万亿元,而作为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八大投”,其意义不可或缺。而这次重庆国资改革将它们纳入深化改革的范畴,今后“八大投”将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转型、调整。

组建投资公司

而今,重庆的国资改革正式进入观众的视野。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市场导向明确,措施清晰。”上述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重庆国资正在高调地拉开改革的帷幕,而组建投资运营公司仅是重庆国资改革路的一大亮点。

“用5-10年的时间,将重庆现有的40多个国企集团调整到30个左右,其中包括组建两个国有独资投资公司,还有几个国有独资产业母基金。”《意见》中对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的表述十分清晰。

“未来将重庆地产集团和重庆渝富集团组建投资运营公司,两家企业试点成功以后就只做股权投资、做战略投资者。”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此前曾透露。

被选定的这两家企业,如何做好投资公司的试点,按照黄奇帆的要求,这两家公司首先得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公司债务要清零;二是投资方向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旦转型为投资类公司,两家企业以后什么有前景就投哪儿。”黄奇帆如此表示。

“未来要搞的投资公司表面上看是独资,但投出来的结果全是混合的,像新加坡的淡马锡。”重庆地产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在重庆巨大的国资阵营中,“八大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八大投”外,重庆国资阵营中还有渝富集团这个特殊的投融资平台,而渝富也是重庆最大的资产管理平台。“目前,重庆国有资产总额约1.8万亿元,这些资产主要集中在渝富集团和‘八大投’等国资平台上。”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说。其中,金融资产占40%,基础设施建设类资产占30%,工商企业资产占30%。

稳步前行

按照此前黄奇帆的表述,重庆近年来推行大国资监管体制,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统一;同时坚持整体上市路径,不断引入央企、外企和私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不过,

“目前重庆国资多元化改革深度不够,混合所有制比重不高,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经营机制仍待转换。”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廖庆轩曾透露。

“大胆探路,稳步前行。”廖庆轩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强调,重庆要用战略性重组方式推进国企转型,而改革核心的是资本重组。

无独有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黄奇帆也明确表示,新形势下,重庆国企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就是资本的重组。2014年将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黄奇帆指出,重庆地方国资的净资本约5000亿元以上,可以组建两个像淡马锡这样的投资公司,而重庆渝富和重庆地产都应该朝着“没有债务,专注资本金投资”的方向转型。

“重庆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虽然投资了数量庞大的企业,但只能算得上是资产管理公司,因为有债务背负在集团层面。而真正的投资公司,是如新加坡淡马锡这样的公司没有负债,仅单纯地管理资本金投资。”黄奇帆说。

据悉,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的任务,就是要推动绝大多数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并积极上市、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等。

难在化解负债

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本报采访获悉,重庆在2003年的国有资产总额仅为1700亿元,但在“八大投”的运作下,而今重庆的国有资产总额惊人地达到1.8万亿元之巨,翻倍效应十分明显。

“八大投”一直是重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推手,十年来以6000亿元的投资额承担了重庆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历经十年的发展,这些企业也都成为了资产规模数百亿元的大型企业。

“‘八大投’的超常规发迹,是无数身陷困境的国企付出土地的结果,是拿土地疯狂抵押贷款的结果。”重庆社科院的一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尽管“八大投”这种融资平台模式值得肯定,但外界十分关注其如何化解巨大的债务风险。

在“八大投”的债务问题上,本报记者先后致电重庆市财政部门、统计部门相关负责人,但均未获得答复。

2003年,重庆相继成立“八大投”融资平台,在黄奇帆的推动下,由政府向其注入储备土地,以土地作抵押向银行贷款。

“‘八大投’本来就是投融资平台,使命就是借钱。”5月15日,重庆某民企制造业负责人何小元对记者坦言,“八大投”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殊政策,帮政府做政府想做的事。

尽管黄奇帆这种运筹国有资产的模式,使得地方财政得以狂飙突进,但外界对其负债仍十分担忧。

面对外界的质疑,黄奇帆曾回应称,这是适度举债,“目前‘八大投’实际债务3000亿元左右,但我们却干了6000亿元的事。”

“在重庆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筹集发展资金那是必须的。”重庆财政系统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很多人质疑“八大投”是重庆负债的主要部分,而今,重庆渝富及“八大投”账面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因此如何控制债务事关本轮国资改革的成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