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简答题完整总结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是指个体、群体或组织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等)交换信息、观念、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旨在影响他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
2. 媒介环境论:媒介环境论是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强调媒介技术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媒介即信息”,每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重塑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社会结构。
3.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工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过程,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和感情色彩浓厚等特点。
4. 把关人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后经怀特发展成大众传播理论。
该理论指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人物或机构,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控制,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大众视野,这些人物或机构被称为“把关人”。
5. 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其《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建构出的一个并非客观反映现实,而是公众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映像的环境。
二、填空题1. 传播学五W模式是由拉斯韦尔提出的,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
2.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
3. ___________是传播的核心,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向。
答案:信息4.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中印刷媒介被认为是视觉和__________的延伸。
答案:触觉5. 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观点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倾向于支持大多数人的观点,形成一种意见的__________现象。
答案:集结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理论主要探讨了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C)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认知平衡理论D. 媒介依赖理论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D)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罗杰斯3. 下列不属于反馈机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是?(B)A. 调节信息内容B. 强化信息发送者的权威性C. 证实信息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D. 促进传播双方关系的发展4.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以下哪个能力最为基础?(A)A. 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B. 使用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C. 获取大量网络信息的能力D. 快速浏览电视节目的能力5. “地球村”这一概念出自哪位传播学者?(B)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戴维·桑德曼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传播学四大先驱的是(ABCD)。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本文旨在总结传播学概论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学科,涵盖了广告、媒体、公关等多个领域。
正文1. 传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传播学研究信息的传递、传播和接受过程,关注信息在社会中的流动和影响。
•传播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有效信息传递和交流。
2.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信息:传递或交换的各种符号、观点、想法等。
•媒介:传播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受众:接收和理解信息的个体或群体。
•传播过程: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包括编码、传递、解码等环节。
3. 传播学的理论传播模型•传统线性模型: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单向传递模式,如拉斯韦尔模型。
•双向模型:强调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和影响,如媒体效应研究中的媒介-使用与满足模型。
•多步流程模型:考虑信息传播的多个阶段和环节,如多步流程理论。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研究探讨媒介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利用和满足模型: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程度对受众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感知理论:媒介对受众感知的影响,如选择性暴露、注意和记忆。
•媒介心理学:研究媒介对受众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如刺激反应、认知色彩等。
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人际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强关系和弱关系: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对信息流动的影响。
•六度分隔理论:任何两个人之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建立联系。
结尾•通过本篇文章,我们简要了解了传播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信息传递的规律,有助于有效传播和理解信息。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传播学有所帮助,激发对传播学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4.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实地观察:观察受众在实际场景中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探索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环境控制变量,揭示媒介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下面将对传播学概论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传播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概述传播是信息、思想、观念、情感等在人际关系中传递交流的过程。
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介和环境是传播的四要素,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传播学主要关注传播现象和规律,研究传播现象的基本特征、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传播的影响力等问题。
2.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传播学的特点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播学的理论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传播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播效果阶段、传播过程阶段和传播系统阶段。
传播效果阶段主要关注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主要代表人物有拉斯维尔、拉萨韦尔和拉萨维尔等。
传播过程阶段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信息传递和交流等问题,代表人物有香港、香港等。
传播系统阶段主要关注传播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等问题,代表人物有盖尔考恩、纽曼等。
2. 传播行为的理论传播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动机理论、认知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 传播效果的理论传播效果的理论主要包括了受众反应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受众接受理论、受众认同理论、受众影响理论等。
4. 传播过程的理论传播过程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交流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媒介传播理论、传播行为理论等。
5. 传播系统的理论传播系统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媒介理论、传播渠道理论、传播网络理论、传播结构理论等。
三、传播学的方法和技术1. 传播研究的方法传播研究的方法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文献研究等。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答题篇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一.填空1.符号的意义分为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2.拉斯韦尔关于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是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3.赖特关于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是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强调的大众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是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5.受众在大众传播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有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6.P.戈尔丁将传播效果分为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二、名词解释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这一概念最早在拉扎斯菲尔德等的《人民的选择》中提出。
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意见领袖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增强受众定位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和改良。
它主张媒介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一书。
3.民主参与理论: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它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像一般民众开放,允许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虽然民主参与理论属于一种体制外的规范理论,但它对于公共性较强的媒介领域仍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有限效果理论:有限效果论是1960年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对《人民的选择》和《个人影响》以来的传播流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所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其观点极力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物理性和效果的有限性。
传播学概论 总结
传播学概论绪论一、什么是传播、传播学(communication)原意为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交通等二、传播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极其在空间中得到的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他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寓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美国学者皮尔士:“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组成。
”三、传播的基本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传授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在一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四、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的问题,是信息的点到面的传播中的问题。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人们之间分享信息的关系谋求信息、劝说、指导、娱乐人们之间怎样相互影响人们怎么样被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他人和享受到娱乐六、具体相关术语1.人类传播(human 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的关系,其目的是谋求信息、劝说、指导(教育)、娱乐。
2.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媒介(如印刷报刊、播送广播、电视的电讯机械)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其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一个过程。
3.媒介“媒介”是个普通词汇。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的含义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用的表现手段或技法。
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或技法。
传播学概论简答题
第一章——导论1.1动物之间有传播活动吗?这种传播活动和人类的传播活动有何区别?动物之间也有信息交流。
鸟鸣犬吠,群狼出没,蜜蜂、蚂蚁相呼自己的同伴共同劳作,都是借助信息的传播去维持生存和保护自己。
不过它们的信息传播都属于单纯的发射性的信息传递,而人类的传播是已经演进到更高阶段的有目的性的信息传递,也就更有研究的价值。
人类的传播具有社会性。
也就是说,人类能够运用描述或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的行为,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从事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
1.2简述传播是信息共享的含义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是指人们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的认知的共同性。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传播表面看起来是共享一组信息符号,但事实上是共享了符号的意义。
同时,信息的共享和商品的交换有着本质不同,在商品交换中,当甲方把物品转移到乙方手中时,甲方便不再持有原有的物品。
但甲方和乙方共享信息时,甲方决不会由于传递信息而使自己失去信息,而且信息还可以辗转相传,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1.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1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和传递信息。
2、大众传播锁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4、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5、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6、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既包括传播机构对特定受众的选择,也包括受众对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时间的选择。
1.4简述自我传播的特点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传递。
它集中反映了人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不同之处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而且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过程和影响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指人类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和分享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非面对面交流。
2. 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的基本模式包括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施拉姆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等。
这些模式描述了传播行为的基本过程和要素,对于理解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传播的类型:传播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
每种类型的传播都有其特点和功能,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渠道,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等。
每种媒介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5. 受众:受众是指接受传播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受众、分众受众等。
受众是传播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对于传播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6.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态度效果等。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和改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而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现象。
跨文化传播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对于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涵盖了传播的定义、类型、媒介、受众、效果以及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对现代社会的信息流动和交流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传播学概论还包括以下内容: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需要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和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传播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概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播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解析了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以及信息内容等。
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行为、传播效果等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以文字、书籍、信件等为主要媒介。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革新,使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20世纪初,传播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
20世纪40年代后,传播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流行文化理论、媒介效果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等。
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介和渠道中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对信息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3.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反应,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4. 传播行为:传播行为是指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信息选择、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等。
传播行为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四、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传播效果理论、传播认知理论、传播行为理论、传播情境理论等。
1.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最终版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
答案:现代化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的受众开展信息传播的活动。
2、反馈。
答案:反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以后对传者所做出的反应。
3、传播单位。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式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而是统称为“解码者”,或者称为“传播单位”。
他们把参与传播行为的各方描述成对等的,行使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编码和译码。
4、环境监视功能。
答案:施拉姆把它称为“雷达功能”。
就是向人们提供种种即将到来的灾害、威胁等警告,从而提高人们的警惕,促使人们加以防御。
5、《权力的媒介》。
答案: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权力的媒介》一书被认为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包括的、世俗的;党派的、经济的,总之,是“某种权势的媒介”。
并且认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官方关系,是由规定、法令和条例决定的;二是商业形式的关系,主要是广告商及商业伙伴;三是利益关系形式,比如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团体等;四是非正式形式,这主要是只亲朋好友。
6、EPS。
答案: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
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
7、第四媒体。
答案:互联网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8、地球村。
答案: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原来比较分散、联系不够紧密的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使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就像一个城市或乡村社区部的联系那样紧密。
《传播学概论》总结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1.传播现象的由来。
(1)传播现象的含义: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行为、活动和过程。
传播现象由来已久。
(2)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传播现象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量,传播主要围绕这个主要因素进行的信息交流、沟通与扩散。
(3)传播理论的探索,区别于传播现象的产生,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形成。
2.传播的含义:传播的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在传播学中,传播被定义为: “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4.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①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②劝服说: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③互动说: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5.对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成为多科性、集纳型的边缘学科。
6.1946年,美国的拉斯韦尔在著作《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7.1947年,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1.传播学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特点:多科性边缘学科。
2.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形态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类信息传播行为。
4.传播学研究的研究层次:第一层次:按信息传、受范围大小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①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合为一体的;②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己;③人脑信息库的内储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传播学简答题、论述题大全《传播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一、简答题:1. 信息的特征?答:1共享性,2扩散性,3传递性,4扩充性,5浓缩性,6替代性。
2. 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调查,写出了《人民的选择》,其中提出一系列理论的假说,这些假说都是什么?答:《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竞选过程中间,改变了原来投票意向的人只占8%,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意向,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它只是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因素。
研究者通过这项研究否定了早期魔弹论的效果观,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
其中包括: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取决于人们已有的或迄今所持有的政治态度)2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可能产生的三种效果:1强化效果2“结晶”效果3“改变”效果)3. 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有什么区别?答: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根本差异表现在:前者是哲学思辨的,后者是科学实证的。
具体地说,批判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卢卡奇的“总体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总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之和,总体包含着部分所没有的东西。
用总体的眼光审视传播,才能洞察其内在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联系。
传统学派采用的是实证方法,以“科学性”见长。
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等研究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据一项理论假设,去寻找有关的实际数据,然后据此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证明或否定这一理论假设,简单地说,就是提出命题,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1.传播的概念:传播是信息、观念、价值等在社会中传递的过程,涉
及到传播者、媒介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媒介技术发展、社会学研究影响、多学科合作等多个阶段。
3.信息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交互传播模式和文化传播模式是信
息传播的三种基本模式,分别强调了信息传播中的不同要素和互动方式。
4.传播理论:包括的传播理论有:传播效果理论、依附理论、社会认
知理论、框架理论、媒介依存理论等。
这些理论系统地解释了信息传播过
程中的不同方面。
5.传播研究方法:调查、实验、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是传播研究中
常用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深入了解特定
问题。
6.媒介与传播:媒介是传播的工具,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介(如电视、
广播、互联网等)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的增加。
7.传播的影响:传播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个体受到传播的
信息和观点的影响,而社会受到大众媒体的塑造和传播的文化的影响。
8.大众传播与新闻传播: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
和观点,而新闻传播则是大众传播中特定领域的传播,即新闻传媒的传播。
10.传播伦理: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如保护隐私、真实报道等。
这些是传播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信息传播的本质、过程和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简答、综述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1.内向传播:内向传播又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
是指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代表的主我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望的客我间的信息交流。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主题和接受信息的客体都是同一个人。
内向传播的核心是自我管理。
2.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之外的一切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互动的传播模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两者或两者以上面对面或通过简单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组织传播的基础。
其特点是直接传播,随意性大,保密性强,反馈迅速,速度可控;弱点是覆盖面窄,传播速度慢,内容易走形,多数留于记忆。
3.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组织传播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关系,传播过程,传播环境,传播网络五个部分。
4.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
群体就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内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指向某种共同的活动目标。
群体传播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产生和传递公众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些信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6.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的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之窗。
由于现实中人们的自我表露程度不同,每个窗口的大小也不同,受到时间、地点、交往对象等因素的制约。
扩大对他人的自我开放区域能够提高人际传播效率,自我表露的过程不但能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还能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发展。
7.符号:符号就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可以具体表现某物,也可以表示精神的抽象概念。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单独存在与其间,承担双方的信息交互。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一、选择题:1、符号的根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二战以后美国把传播学最兴旺。
3、把关人是库尔特·卢因〔美〕提出的。
4、哈特把有史以来的媒介划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
5、赖特的第四种功能。
提供娱乐。
6、20世纪30年代研究传播的效果的核心。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7、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整理总结以往传播学的学者。
施拉姆8、控制论模式有几种代表性。
〔???〕明确补充了反应的要素、环节和渠道9、拉斯韦尔的5W模式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应。
10、麦克卢汉电视是冷媒介,报纸是热媒介。
11、“知沟〞理论导致人类知识沟不断扩大的原因。
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12、主我客我提出者。
G.H.米德〔美〕13、镜中人提出者。
C.H.库利〔美〕14、拉斯韦尔提出被赖特把什么改成社会化。
文化传递功能15、传播的螺旋的核心观点。
效果观。
〔???〕16、麦克罗汉理论的中心点。
媒介即讯息。
17、反应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哪一模式。
控制论模式。
18、新闻框架的四种功能。
〔1〕提供问题定义;〔2〕阐释事件原因;〔3〕提供道德评价;〔4〕示意解决方案。
19、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可将传播过程分为哪三种主要模式?〔1〕线性传播模式;〔2〕控制论传播模式;〔3〕系统论传播模式。
二、名词解释: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议程设置功能: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群众传媒,群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开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根底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根底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开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4、群体标准:群体标准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那么。
5、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群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当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自考传播学概论简答论述
1、什么是传播?我们把传播的定义归纳为: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什么是传播?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什么是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特点?首先,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大众传播的特点?媒介的特性各不相同,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
其次,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第三,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第五,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此外,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4、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认识能力有了空前提高—伴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终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为之面目一新,并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科学的认识,终于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高度凸现,工业化使整个世界连成一片,其必然结果之一是: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特别是传播的相对独立化和职业化,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高度重视5、传播学诞生的奠基人。
哈德罗·拉斯韦尔、库尔特·卢因、保罗·拉传播学诞生的奠基人。
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韦尔伯·施拉姆6、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答: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科学地分析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
还首次较完整地界定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定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途径②提出“社会传播学院”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到课。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2、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
传播媒介的变革,新媒介的出现,不论他们传递的是甚么信息,其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某种)变化。
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媒介的变迁带给人类社会以强烈的讯息,媒介所传递的特定内容,反而无关紧要。
3、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4、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5、潜网——美国布里德提出的。
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6、魔弹论——又可称为“皮下注射论”,指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抵抗的巨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7、大众传播——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8、反馈——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受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9、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0、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11、个人差异论——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征的千差万别。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播学的研究对象?A. 新闻传播B. 广告传播C. 社交传播D. 心理传播答案:D. 心理传播2. 传播学的基本问题是?A. 谁说了什么B. 怎样说C. 对谁说D. 怎样组织说话活动答案:B. 怎样说3. “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基本活动,人们利用各种媒介进行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是下列哪一位学者提出的理论?A. 康德B. 亚里士多德C. 哈贝马斯D. 麦克卢汉答案:C. 哈贝马斯4. “传播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它以符号交流为基础,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交流行为”是哪一位学者的观点?A. 麦克卢汉B. 卢曼C. 哈贝马斯D. 陈宝森答案:D. 陈宝森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播的基本特征?A. 传播是一个一对多的过程B. 传播是一个单向的过程C. 传播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D. 传播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答案:B. 传播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二、判断题(对√,错×)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只包括大众传播,不包括个体传播。
(×)2. 传播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给受众。
(√)3. 传播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传播媒介的技术方面。
(×)4.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5.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传播变得更加单向,缺乏互动性。
(×)三、简答题1. 请结合传播过程中的媒介特点,说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点。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有以下异同点:相同点:- 都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都可以用来传播新闻、广告、娱乐等信息。
- 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传递信息。
不同点:- 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主要依靠技术设备进行传播,信息传递受限于媒体的发布和分发能力。
新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博客等,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快速,可以实现用户和内容的互动。
- 传统媒体受众接收信息较为被动,信息的选择有限;新媒体受众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获取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播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几种类型?答:传播定义犬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这是指通过传播共享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这是指信息只有从传播者传递到接受者那里,传播行为才算初步完成(还有接受者作出反馈的回传)2.简述西方学者在传播研究中存在的明显局限性。
答:西方传播学者在研究中存在的明显局限性是:(1)不适当地把传播放到人类第一重要的地位去加以认识,从而排斥了人类的生产能力这一主要标志;(2)把传播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分别归之于人的本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3)在研究传播事业的社会控制时,又往往不能彻底揭示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3..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有什么不同点?答: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一般人际传播的不同之处是:(1)大众传播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媒介的特性各不相同,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
(2)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4)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5)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6)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不仅传播机构对接受对象可有一定的选择,而且受众对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时闻的选择也有更大的自由度4.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关系是什么?答: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兴学科。
广义地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地说,传播学即是指大众传播学。
从理论构架来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规律的学问,它可以有许多分支学科;而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后者从属于前者,并成为前者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具体地说,传播学的研究领域要比大众传播学更为宽广。
传播学提供的是总体理论框架,研究范围量大面宽;而大众传播学则是传播理论的延伸,并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众传播学在整体传播理论中至今仍然是一枝独秀,研究工作处于前沿位置。
由于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的突飞猛进,加上社会需要和多学科的共同开拓,使大众传播学迅速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成为传播学中的研究重点和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5.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区别?答:区别之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区别之二,传播学主要采用实验性的定量性分析方法,而新闻学沿用传统人文学科的思辨型定性法。
区别之三,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但不尽相同。
6.造成早期传播研究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造成早期传播研究缺陷的原因是:(1)从主观方面看,当时人类的认识能力尚弱小,因此,难以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
(2)从客观方面看,传播的作用虽重要,但还不是很明显。
一是早期的传播还比较简单,无论方式(手段)还是内容,都不复杂;二是早期的传播尚未相对独立化、职业化,即尚未出现专门的传播机构。
与人类的其他基础性活动相比,传播总是贯穿于各种活动中,故通常被视作各种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未引起社会的重视7..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答:从古代初始的传播研究,到现代成型的传播学,其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直到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
(1)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伴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终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面目_新,并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
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科学的知识,终于成为可能。
(2)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现--工业化使整个世界连成一片,其必然结果之一是,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化和复杂化。
特点是传播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即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登台),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终于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高度重视。
8.简述媒介对经济的作用答: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剐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广告业中绝大多数业务是由媒介承担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媒介为经济的支柱之一是毫不过分的。
另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传播信息)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一种企业,广告收入为媒介资本家创造出丰厚的利润。
帝场经济离不开媒介的扶持,媒介反过来也离不开市场的滋养。
9.卢因对传播学有哪些贡献?答:他对传播学的贡献是:强调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
他积极地投身于实践,深入到工人、学生、主妇中去,开展研究,检验和完善理论,并且培养了一批出色弟子,他还提出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等概念,有力地促进了传播学的建设。
其代表作有《解放社会矛盾》等10.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伯洛的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11..理论“模式化”盛行的原因是什么?答:理论“模式化”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是:其一,研究者们发现,这种方法很适用传播学领域。
因为,传播的各种规律,深藏于各种关系中,无法看见却可用“模式”表现。
其二,研究者们生逢其时--因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整体化”的结果,使社会科学者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示,这才有可能将“模式”这类原属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顺利地“搬”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来12.简述拉斯韦尔模式的特点和不足答:拉斯韦尔模式,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
对传播学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具体地说,有两个“第一”.(1)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5W模式堪称“开天辟地”之举。
从此,传播研究的细化、深化成为可能。
事实上,拉斯韦尔同时把5W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为后人分门别类地深入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与此相联系,拉斯韦尔的工作带来另一个意义更为重大的结果,即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拉斯韦尔正是以他的5W模式,为传播学贡献了一张“蓝图”,或者说一个“脚手架”.正是这个独特的贡献,他当之无愧地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
然而,在充分肯定5W 模式的历史功绩之后,还必须看到它的不足,即它的直线性和孤立性。
所谓直线性,即传播学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过程。
从传者开始,到效果结束,其间既看不到受者的反馈,也看不到其他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谓孤立性,即它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这显然也不符合实际,任何传播都不能脱离社会,在“真空”里孤立地进行。
13.申农一韦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申农一韦弗模式是一个著名的线性模式,其影响仅次于拉斯韦尔模式,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本来就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通信过程模式。
然而,在本世纪以来学科日益整体化的趋势下,传播学界很快发现,它的作用可以扩大到探讨一般的社会传播过程。
具体地说,信源相当于传者,信宿相当于受者。
媒介:一分为三,这里的发射器、信道和接收器相当于媒介,即媒介被细分为三种。
讯息:发出和收到的。
这里的讯息相当于5W模式中的讯息,但又有所不同。
一是增加了一个要素:信号(符号)反映了一种常见的两次(多次)符号转换现象。
二是讯息变成了两个“发出的”和“收到的”.它们往往不一致,传播的难点就在于这种不一致性。
这个模式里多了一个噪音,这就提醒我们要保证传播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排除噪音的干扰,由此可见,申农一韦弗注意到了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但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性,忽视了反馈的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14..简述申农一韦弗模式的内容答:在申农一韦弗模式中,具体地说,信源相当于传者,信宿相当于受者,除此之外,这个模式给人们很多启示。
(1)媒介:一分为三。
这里的发射器、信道和接收器相当于媒介,即媒介被细分为三种。
我们只要想一想电视台、电波、电视机之间的区别,就不得不承认科学家思维的精密。
(2)讯息:发出的和收到的。
这里的讯息相等于5W模式中的讯息,但又有所不同。
一是增加了一个要素:信号(符号)。
例如发电报,就是把信息变成文字,再变成电码的过程。
二是讯息也好,信号也好,都不是一个,而是变成了两个:“发出的”和“收到的”.(3)噪音:不速之客。
这个模式里多了一个噪音。
确实,电话里时常会有噪音,其他传播也一样。
这就提醒我们:要保证传播的顺利进行,必须排除噪音的干扰。
由此可见,申农和韦弗多少注意到了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15.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第一,首先提示了大众媒介对传播过程的介入。
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都得到了更明白的表示。
第二,引申出一个传播单位的思想。
事实上,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第三,传播过程中的四个要素被细分为六个。
即发信、符号化、受信、符号解读、讯息、媒介16.赖利夫妇模式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答:赖利夫妇这一对社会学者较早地把传播过程描述为社会过程之一,并把它们置于社会总过程之中加以考查,这个模式里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一是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二是更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较松散的次属群体;三是社会总系统,指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等隶属群体。
与此相关联,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这可以是基本群体,也可以是其他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自然会积极地受到来自参照群体的影响。
这个模式的意义在于,它提示出了传播之所以能够进行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和说明制约传播的复杂的社会因素提供了科学的启示。
这个模式的缺点是不细致,过于简略,仅仅是一个提示了框架的工作模式17.“传播单位”的含义是什么?答:“传播单位”是指,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18.简述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答: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历史的观点。
历史的观点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首先,它要求我们在观察、描述和研究特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时,就从该时代人们传播活动的全部现实条件出发,而不是从个别人的意志和思想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