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实现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
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应当采用滴灌、微喷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而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可以采用喷灌、渠道灌溉等方式,但同样需要严格控制水量,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其次,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注重灌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灌溉管道、喷头、阀门等设施的选材和安装位置需要经过科学计算和合理布局,以确保水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并且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检查和维修设施,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再次,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灌溉水量、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灌溉,避免因盲目灌溉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退化。
同时,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灌溉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或过度排放灌溉废水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要注重土壤保护和改良,采用合理施肥和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注重灌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节水灌溉工程的高效运行,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6092891635.doc
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 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
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 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2.0.1 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 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
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 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 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
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 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
灌溉回归水 在农田灌溉中 流经渠系和田间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渗流回流到下游沟渠
或河道中的灌溉余水
薄 浅 湿 晒 灌溉 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模式 其技术要点是 薄水插秧 浅水返青 薄湿
分蘖 晒田蹲苗 回水攻胎 浅薄扬花 湿润灌浆 落干黄熟
控制灌溉 在水稻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 田面不再建立水层 根据水稻生理生态需水
田间水利用系数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测量计算 计算法
式中
田间水利用系数
设计灌水定额
末级固定渠道控制的实灌面积
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 实测法 在灌区中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 通过实测灌水前后 化 计算净灌水定额 算出田间水利用系数
内 土壤含水量的变
式中
分别为灌水前后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水率 以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
局 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 讨论 形成规范的雏形
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年初 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 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 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
年
月底完成初稿 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 于 年 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 月底完成送审
稿 并于 年 月召开审查会议 通过了专家审查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分总则 工程规划 灌溉水源 灌溉用水量 灌溉水的利用系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灌溉用水量
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 正常水文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应较建成前节约 以上 水稻灌溉用水量应根据 薄 浅 湿 晒 灌溉等控制灌溉模式确定 旱作物 果树 蔬菜等灌溉用水量应按产量高 水分生产率高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 水资源紧缺地区 灌溉用水量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敏感性 采用灌关键水 非充 分灌溉等方式确定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与节水灌溉措施面积不得重复统计 在同一灌溉面积上 采用多种节水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是为了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具体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包括以下方面:
1. 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
2. 土壤水分管理: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调整水分供给,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灌水利用效率。
3. 灌溉设备改进: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微灌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水利用率。
4. 水源利用合理化:优化水源的配置和调配,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危机。
5. 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调整灌溉水中的肥料含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施肥效果和作物产量。
6. 灌溉管理: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确保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和效果。
7.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检测灌溉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灌溉效果,评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具体的规范内容还需根据灌溉区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不含条文说明)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不含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目次主页前言1 总则2 工程规划3 灌溉水源4 灌溉用水量5 灌溉水利用系数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7 效益8 节水灌溉面积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条文说明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 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广西自治区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是降低农业灌溉用水的消耗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之一。
下面就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原则:1. 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灌溉量,做到精准浇水,避免过量灌溉;2. 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减少水的流失;3. 注重土壤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4. 控制灌溉时间,避免高温时段灌溉,减少蒸发损失;5. 根据地形和土壤状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水分积聚和滞留。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措施:1.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以点方式将水滴给植物根系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减少土壤侵蚀和肥料流失的优点。
应注意滴灌管的设计和铺设,保证水滴能够均匀滴到植物根部,避免漏水或过量渗漏。
滴灌还可与肥水一并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喷灌技术:喷灌是通过高压喷头将水喷雾状喷洒到植物上,其优点是节水、便于自动化控制。
应注意喷头的喷洒范围和喷洒角度,避免水流失和作物受损。
同时,喷灌也可与肥水一并施用,降低肥料流失。
3. 渗灌技术:渗灌是通过地下渗漏的方式向植物根系供水,利用土壤的毛细吸力和毛管作用,具有节水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优点。
应注意渗灌系统的排水功能和渗漏速度,以及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和水分补给的准确性。
4. 土壤含水量监测和管理:通过现代化的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及时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减少水的浪费。
可使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遥感技术等设备进行监测。
5. 智能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设备,实现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监测和分析土壤水分、气象条件等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浇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提高作物对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需求分析,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减少养分流失。
7.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灌溉水充分排除,避免积水和滞留,减少灌水中的损失。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农、林、牧业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3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并与农艺、生物和管理措施结合,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1.0.4 节水灌溉工程应明晰产权,并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完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工程的持久良性运行。
1.0.5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0.2 渠道防渗canal seepage control减少渠道水量渗漏损失的技术措施。
2.0.3 管道输水灌溉Irrigation with pipe conveyance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给水装置,采用地面灌溉的方法。
2.0.4 喷灌sprinkler irrigation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洒成细小水滴,落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法。
2.0.5 微灌microirrigation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2.0.6 改进地面灌溉improved surface irrigation改善灌溉均匀度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沟、畦、格田灌溉技术。
2.0.7 注水灌local irrigation with injection利用专门设备将一定量的水注入作物(种子)根区的土壤中,改善土壤墒情,满足种子发芽和保苗需水的一种局部灌水方法,也称坐水种。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2.0 .6 改进地面淺灌 improved surface irrigation 改善浇灌匀称度和提高浇灌水采用率的沟、 畦、 格田浇灌技术。
2 . 0 .7 注 水 灌 local irrigation with injection
占生态用水的地表水灌区不得增加浇灌取水量 ,不得新开采深层承压水进展浇 灌。
4.0 .5 集蓄雨水作为浇灌水源时 ,集流力量应与蓄水容量相协调 ,并应满意 节水浇灌工程用水量要求。
5 浇灌制度和浇灌用水量
5.0 .1 浇灌制度宜依据当地节水浇灌试验资料确定。缺少资料地区可依据条 件相近地区试验资料或按水量平衡原理制定。
_
3.1 .3 节水浇灌工程的规划应依据当地自然和社雜济条件 71<资源承载
'
力量、农业进展要求和节水浇灌进展水平 ,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宜合理选择节水浇灌工程的类
. 型和规模 节水浇灌工程类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对输水损失大 输水效率低的骨干渠匪采纳防渗措施 ; '
2 有自压条件的灌区或提水灌区宜采纳管道输水 ,地下水灌区应采纳管道
5.0 .2 浇灌制度应依据不同节水浇灌技术类型及其相应的浇灌设计保证率确 定。
5.0 .3 浇灌用水量应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 ,按作物产量或水分生产率高的浇
_灌制度确定。
5.0 .4 水资源紧缺地区浇灌用水量宜依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缺水的敏感性 ,
采纳灌关键水
'
非充分浇灌等方式确定。
6 浇灌水的采用系数
程设计应符合现行我国标准《浇灌与排水工程设计法律规范》GB 50288'《泵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SL207—98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04-04发布 1998-05-01实施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要求:
1.节水灌溉工程应采用节水技术,合理规划灌溉工程。
首先应建立水资源和田间水文状况的示范区,以确定灌溉区的林分、土壤类型、水文状况、有效利用率等因素;然后通过灌溉试验和投入有效土壤再灌溉测试,确定灌溉最佳定量与定性技术。
2.节水灌溉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在优化灌溉设施设计、水质综合管理、灌溉作物栽培管理、反淋管理方面,需要制定有效的灌溉规范,严格实施用水量核定、水质监测、水权审批登记等技术措施,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有效率。
3.应提高灌溉工程的设计审查水平。
要更加重视节水技术的分析,针对不同种植物的灌溉要求,把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实施、管理与灌溉作物类型和开发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适应性强的灌溉系统。
4.应加强节水灌溉的技术改造和应用创新。
需要结合区域灌溉实际,引导农民改进历史滥用水的行为,开发新型节水技术和新型水肥节用设备,开展节水技术培训,加强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推动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和创新。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一、总则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是为了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确保节水灌溉的高效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技术标准。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
二、设计要求1. 根据地理条件、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方案;2. 设计方案应考虑降低灌溉系统的能耗,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并保障农作物的需水量;3. 严格控制设计出的灌溉设备的流量范围,确保设备能适应不同的作物需水量;4. 设计方案应合理分配水源,保障不同用水区域的需水量;5. 为减少漏水损失,设计应采用合理的管道布置和管线连通方式。
三、施工要求1. 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2.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灌溉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3.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水源的污染和河道的淤积,保持水道的畅通;4. 施工后应进行水利设施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运维要求1. 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检查灌溉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管道的漏损情况;2.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维修灌溉系统;3. 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4.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水源的污染;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6. 运行过程中要注重能源的节约,减少能耗。
五、监督检查1. 地方水务部门应定期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对于严重违反规范要求的工程,应及时停工整改或责令停工;3. 监督部门要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4. 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六、法律责任1. 违反规范要求的,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2. 恶意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将受到法律追究;3. 造成重大水资源和经济损失的,要根据责任大小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对过去已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也适用。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概述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措施,实现农业灌溉的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技术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以指导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
灌溉需求分析在开始灌溉之前,需要进行灌溉需求的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类型:不同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和生长阶段来确定灌溉量和频率。
2.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来确定灌溉的量和时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3.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水分蒸发量不同,需要根据气候条件调整灌溉的量和频率。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雨水收集与利用1.雨水收集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屋顶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为农业灌溉提供一定的水源。
2.雨水储存设施: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水塘、水库等,将收集到的雨水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3.雨水利用:将储存的雨水用于灌溉作物,尽量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
定量灌溉技术1.土壤水分监测:使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掌握植物根系所需要的水分量。
2.定量浇水:根据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调整灌溉的量和时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3.分区灌溉: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将田地划分为不同的灌溉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分区灌溉。
高效灌溉设备1.滴灌技术: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通过管道和滴头将水滴量控制在植物根系所需的范围内,减少水分的浪费。
2.喷灌技术: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通过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在植物周围,避免水的流失和土壤的侵蚀。
3.循环灌溉系统:建立循环灌溉系统,将用于灌溉的水循环利用,减少水的浪费。
灌溉管理措施1.灌溉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来安排灌溉频率和量。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灌溉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滴头是否堵塞、管道是否漏水等,及时修复和更换。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标准
节水灌溉技术规 (条文说明)1 总则1.0.1—1.o.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列世界109位。
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树立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灌溉是用水大户,是节水的重点。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水危机的加剧,节水灌溉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新中国成立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标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全国各地都在发展节水灌溉,急需制定相关规。
为从宏观上指导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统一节水灌溉的技术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制定本规。
1.0.4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严把设计、施工质量关,使用合格的材料及设备。
为此,规定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施工单位应有水利工程安装许可证,材料设备应通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1.0.5 工程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鉴于不少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必须强调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1.0.6 我国已颁布的节水灌溉有关的规和标准,有:《灌溉徘水工程设计规》、《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喷灌工程技术规》、《微灌工程技术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农田逆服1k活标地b f召拙姑犬钡、—45b田棚,林转犬规、等。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的规定外,也应符合这些规和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2.0.1 规划设计前除应调查收集水源、气象、地形、作物等资料,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以及能源、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与农村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进行节水灌溉工程总体规划时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避免工程建设的盲目性。
2.0.3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和产出受诸多因素制约。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树立节水意识进入年代地都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要求等有章可循为此施工单位应有水利工程安装许可证工程是基础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工程规划节水灌溉工程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进行节水灌溉工程总体规在确定采用何种节水灌溉形式时不能盲参照灌溉水源节水灌溉应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是指采污废水净化参照甘肃省地方标准作出的规灌溉用水量平水年比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之前可节水水稻采用这种措施投资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表明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并不呈线性关系因此不能单纯强实践证明灌溉水利用系数程质量及管理水平有较大差异分别规定了不同规模灌区的和的取值范围给出了不是针对风速小于录全面达到这一个水平可使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体由现在的提高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根据对部分灌区和的规定参照的规定等技术要求参考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参照甘肃省地方标准地面移动软管灌溉俗称小白龙当前主要问题是水源无保证效益水分生产率是集中反映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耕作栽培等农业措施粮食我国平均不足由于水分生产率不宜在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和单产悬殊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根据农田灌溉研究所对我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资料整编成果的分析和参考已建节水灌溉工程有关产量资没有效益的事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效益费用比的极限值为节水灌溉面积为便于国家有关部门宏观把握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现状两个层次对节水灌溉进行统计。
节水灌溉标准
节水灌溉标准
节水灌溉标准主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来制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一般而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水灌溉标准:
1. 花草灌溉:每次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避免过度浇水。
通常每周灌溉一次,每次水量为每平方米10-20升。
2. 蔬菜灌溉:根据不同蔬菜种类的需水量,通常每周灌溉两到三次,每次水量为每平方米20-40升。
3. 果树灌溉:根据果树的生长阶段和需水量,通常每周灌溉一到两次。
初次灌溉后保持土壤湿润,后期灌溉量逐渐减少。
每次灌溉的水量为每平方米30-50升。
4. 农田灌溉: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量,通常分为不同的灌溉阶段。
灌溉量要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和农作物需水量进行调控,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
除了以上的常规节水灌溉标准,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比如使用滴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的流失和蒸发。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6092891635
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 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
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 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2.0.1 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 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
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 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 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
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的地形图上。
1/5000~1/2000的宜绘制在333hm2小于2.0.6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是我国推行节水灌溉工程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促进灌溉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要求。
节水灌溉工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节水灌溉技术的要求,例如:采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要求采用灌溉和排水系统,构筑节水灌溉沟渠系统,采用旱涝补偿灌溉系统等。
二是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考虑灌溉水源的供水能力,保证灌溉水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还要考虑灌溉系统的建设投资、灌溉水的质量、灌溉用水量的计算、灌溉水的分配和灌溉水的回收等。
三是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管理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要注意检查水渠、水池、水泵等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后,还要对灌溉系统实施节水管理,以提高灌溉效果。
以上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内容,它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灌溉效率,提升灌溉系统的使用效果,更
有利于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为实现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规 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SL207—98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目次主页前言1 总则2 工程规划3 灌溉水源4 灌溉用水量5 灌溉水利用系数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7 效益8 节水灌溉面积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条文说明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广西自治区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1 总则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4)渠道防渗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是为了减少输水渠道渠床的透水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面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根据所使用的防渗材料,可分为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膜料防渗、沥青混凝土防渗等。渠道防渗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渠水渗漏,节约大量灌溉用水,而且可以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道输水技术: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以管道输水代替明渠的一种地面灌溉工程新技术。它是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灌溉水由分水设施直接输送到田间沟畦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管道输水灌溉具有省水、节能、少占耕地、管理方便、省工省时等优点,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5%。由于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一次性投资较低,要求设备简单,管理也很方便,农民易于掌握,故特别适合我国农村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土地经营管理模式。
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渠道防渗主要有优化畦灌技术包括小畦灌长畦分段灌宽主要有优化畦灌技术包括小畦灌长畦分段灌宽主要有优化畦灌技术包括小畦灌长畦分段灌宽浅式畦沟结合灌等节水型沟灌技术包括封闭式直行沟灌方形沟灌细流浅式畦沟结合灌等节水型沟灌技术包括封闭式直行沟灌方形沟灌细流浅式畦沟结合灌等节水型沟灌技术包括封闭式直行沟灌方形沟灌细流沟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等田间管理技术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沟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等田间管理技术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沟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等田间管理技术激光控制平地技术
渠道防渗
(5)地面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优化畦灌技术(包括小畦灌、长畦分段灌、宽浅式畦沟结合灌等)、节水型沟灌技术(包括封闭式直行沟灌、方形沟灌、细流沟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等)、田间管理技术(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等)。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节水灌溉标准
节水灌溉标准
节水灌溉标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以达到节约用水、提高水利效益的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1. 灌溉水使用效率标准:要求灌溉系统能够以最少的水量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灌溉水利用效率应达到一定的水平,一般要求灌溉水利用率在65%以上。
2. 灌溉用水定额标准:根据各种作物的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量定额标准,即每单位面积或每株作物所需用水量的限定值,有效控制用水量,避免过度灌溉。
3. 灌水周期标准: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理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周期,控制灌溉的频率和时间,避免浪费水资源。
4. 土壤含水量监测标准:通过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合理确定灌溉时机和用水量,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提高用水利用效率。
5. 灌溉技术标准:要求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和径流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6. 灌区设计标准:根据地形地貌、土壤质地、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合理划分灌区,制定合理的灌溉布局和水利设施设置,保证灌溉水分供应的平衡和均匀性。
通过制定和执行节水灌溉标准,能够有效地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水灌溉技术规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1.o.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列世界109位。
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树立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灌溉是用水大户,是节水的重点。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水危机的加剧,节水灌溉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新中国成立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标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全国各地都在发展节水灌溉,急需制定相关规。
为从宏观上指导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统一节水灌溉的技术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制定本规。
1.0.4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严把设计、施工质量关,使用合格的材料及设备。
为此,规定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施工单位应有水利工程安装许可证,材料设备应通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1.0.5 工程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鉴于不少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必须强调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完善的
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1.0.6 我国已颁布的节水灌溉有关的规和标准,有:《灌溉徘水工程设计规》、《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喷灌工程技术
规》、《微灌工程技术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农田逆服1k活标地b f召拙姑犬钡、—45b田棚,林转犬规、等。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的规定外,也应符合这些规
和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 规划设计前除应调查收集水源、气象、地形、作物等资料,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以及能源、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与农村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进行节水灌溉工程总体规划时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避免工程建设
的盲目性。
2.0.3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和产出受诸多因素制约。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水土资源特点干差万别,规划时必须进行方案比较。
在确定采用何种节水灌溉形式时,不能盲目照搬异地的做法和经验,一定要因地制宜,以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4 参照SU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2.1.3作出的
规定。
2.0.5 参照《喷灌工程设计手册》和SU03—95《微灌工程
技术规》2.1.5作出的规定。
2.0.6 灌溉与排水密不可分。
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会导致灌区发生涝渍盐碱灾害;灌溉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及居民点也密切关联,应统筹兼顾作出技术和经济上有利于全局的合理
设计。
3 灌溉水源
3.0.1—3.0.3 节水灌溉应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灌溉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回归水及经过净化的污废水。
合理开发利用是指采用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机井测试改造,回归水、微咸水利用,污废水净化,雨水集蓄等方法,对自然状态下的水进行控制和改造,为灌溉提供可靠水源。
采取上述措施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用污水作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
3.0.4 参照省地方标难M362/I、495—1997《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3.5作出的规定。
4 灌溉用水量
4.o.1 节水灌溉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节约用水,但不能以降低产量为代价。
据调查,国运行正常的节水灌溉工程,在相同产量水平情况下,平水年比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之前可节水20%以上。
4.0.2 广西、、等地生产实践证明,在土壤、品种、施肥、栽培、耕作技术及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稻采用“薄、浅、
湿、晒”灌溉等控制灌溉模式,能充分满足需水要求,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调节田间小气候,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从而达到节水增产之目的。
这种措施投资少、见效快,易为群众掌握,应大力推广。
4.0.3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表明: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并不呈线性关系,随着单产的增加,单位体积水量产生的干物质呈下降趋势,即越是接近最高产量,水分的生产效率越低。
因此不能单纯强调高产或单纯强调高水分生产率,而应在高产、优质前提下获得高的水分生产率,以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
4.0.4 我国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对农业生产举足轻重,有水就有收成,无水则欠收或绝收。
实践证明,这些地方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最敏感的时期进行灌溉,其他时期少灌或不灌,能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效益。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5.0.1 渠道输水损失包括渗漏、蒸发损失和泄水、退水损失,故渠系水利用系数既反映了输配水工程质量,也反映了水源调度及渠系管理水平。
考虑到不同类型灌区渠道规模、渠系组成、输配水工程质量及管理水平有较大差异,参照《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3.1.U,分别规定了不同规模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
5.0.2根据对我国现有灌区的水稻及水浇地田间水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参照《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分别规定了水稻田及水浇地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值。
5.0.3—5.0.4根据国外先进水平和我国现状,按照本规5.0.2和5.0.3的取值围,给出了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要求值,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是针对风速小于3.4米每秒而言的,附录B公式(以)中的井灌水利用系数是指井水就地利用的情况。
全面达到这一个水平,可使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体由现在的0.45提高到0.6以上。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6.0.1 渠道防渗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有效手段。
渠道防渗率越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也越高。
没有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的灌区可用相应的渠道防掺率来表示渠系水利用程度。
根据对部分灌区资料分析并经概化处理,提出了不同类型灌区的渠道防渗率规定值。
并根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提出了有关技术要求。
6.0.2根据、、、等省经验,并参照SL/r153—9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2.4.5、2.4.6和2.4.7的规定提出了田间固定管道用量、支管间距、给水栓间距等技术要求。
6.0.3 参照G助85—85《喷灌工程技术规》3.o.7、3.o.9和3.0.10的规定,提出了喷灌均匀度、喷灌强度、雾化指标
等技术要求,并根据不同类型系统的特点和我国实际运用状况,分别作出了技术规定。
6.0.4 参照SU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2.2.5和3.0.3的规定,提出水质净化、微灌强度和配套等技术要求,并根据对、、等省(区)移动式滴灌工程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对毛管用量作了规定。
6.0.5 水稻灌区格田化,旱作物灌溉平整土地、采用短畦、窄畦、短沟,有利于保证灌溉质量和提高田间水利系数。
参考国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格田、畦田和灌水沟尺寸的取值围。
6.0.6 东北地区春季玉米播种时经常出现严重干旱,影响出苗,种子出苗后一般能赶上雨季,正常年份降雨基本满足后期生长需要,因此保证出全苗、壮苗成为生产中的关键一环。
、省的经验表明,只要水源和设备有保证,采取注水灌溉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据此规定了水源控制面积和对设备供水的要求。
6.0.7参照省地方标准酗B62/N95—1997《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制定。
6.0.8膜上灌是我国地区群众在地膜栽培基础上发明的一种节水灌溉措施,其灌溉均匀系数是节水增产的主要技术要素。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对灌溉均匀系数作了规定。
6.o.9地面移动软管灌溉俗称“小白龙”、“小黑龙”,在北方井灌区应用较多。
当前主要问题是水源无保证,机、泵、管配套不
合理,软管长度过长等。
根据华北、东北地区运用情况的经验总结,对上述几方面作了要求。
7 效益
7.0.1 节水灌溉的效益体现在许多方面,除经济效益外,还有社会效益及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等综合效益。
7.0.2 节水灌溉的最终日的是节水增产。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多种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强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应与耕作栽培等农艺措施相结合,做到既节水又增产,发挥最大效益。
7.0.3 水分生产率是集中反映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耕作栽培等农业措施产生的节水效果。
目前世界上以色列的水分生产率最高,每立方米水可生产2.32公斤粮食,我国平均不足1公斤。
由于水分生产率不宜在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和单产悬殊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根据农田灌溉研究所对我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资料整编成果的分析和参考已建节水灌溉工程有
关产量资料,要求节水灌溉后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率都应有所提高。
7.0.4 没有效益的事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节水灌溉也不例外。
节水灌溉项目的投入产出(或效益费用比)能直观反映出其可行性。
效益费用比的极限值为l,国外要求大于2,根据我国实际
情况,既考虑增产、增收,又有利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规定该值应大于1.2。
8 节水灌溉面积
8.0.1—8.0.3为便于国家有关部门宏观把握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现状,对其发展进行科学决策,必须准确统计节水灌溉面积。
考虑到我国各地目前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推广应用的实际情况,可分两个层次对节水灌溉进行统计:第一个层次为节水灌溉措施面积;第二个层次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