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练习与解析
高二历史教案: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殖民统治(2)
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小结: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被迫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
在日本诱降下,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和工具。
日本帝国主义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加紧对沦陷区殖民统治,沦陷区人民不甘作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日伪殖民统治并取得重大胜利。
作业:
见《课程基础训练》第二章第二节。
教
学
反
思。
高一历史下:2.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素材(旧人教版)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素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缺,特别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这就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其主要兵力转向敌后战场,以巩固其占领区。
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对付长期战争的局势,在占领武汉之后,不得不改变其前一阶段的侵华的战略方针而开始其新的战略方针。
它的新的战略方针表现为:(1)把军事进攻的主要矛头改为指向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战场;对国民政府则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一方面以“反共”的诱惑之词积极挑拨国共的关系,破坏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积极利用汉奸,扶持伪政权,“以华制华”,保持占领区。
(3)积极掠取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以战养战”。
(4)在世界范围内配合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家对英法各国施加压力,同时在争夺中国利益上,向英美表示让步,并作出反苏姿态,企图通过英、美、法等国转而压迫国民政府投降。
近卫文近卫文(mó)(1891—1945),日本甲级战犯。
东京人。
1917年在京都帝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即以贵族院世袭议员身份参加政治活动,曾参加过巴黎和会。
1933年任贵族院议长。
1937年6月第一次出任首相后,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曾三次发表对华声明。
1939年辞职后转任枢密院议长。
1940年7月再次出任首相,创办了法西斯政治团体“大政翼赞会”。
1941年重组内阁,第三次担任首相。
同年10月,因不敢承担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责任而让位于东条英机。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定为甲级战犯,但未及审判,便于同年12月16日畏罪自杀。
汪精卫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号精卫,原籍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禺。
1905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1910年因谋刺摄政王载沣在北京被清政府逮捕入狱。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同步练习(1)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抗日战争出现战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①日本改变侵华方针②日本的侵略力量相对不足③国民政府消极抗战④人民抗日力量还比较弱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答案:D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的重点是A.进攻正面战场B.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C.加强经济掠夺D.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答案:B3.1938年第二次近卫声明声称:“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
”这表明日本A.维持蒋介石统治并与之谈判B.与蒋介石的矛盾化解C.承认汪精卫伪国民政府D.反对蒋介石统治,希望由他人替代并与之谈判答案:D4.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方针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B.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倾向增长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击败侵缅日军D.蒋介石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包围封锁答案:C5.汪伪集团与蒋介石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A.与帝国主义勾结B.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C.对日政策不同D.对人民的基本态度不同答案:D6.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C.转嫁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答案:D7.抗战时期,日本在占领区经济掠夺的方式有①统制专营②殖民控制③委托经营④滥发纸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8.抗日战争中,日本成立的华北开发公司垄断了华北的煤、铁、盐、电力与交通等主要企业,请据此判断其当时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统制经济B.委托经营C.军事管理D.直接控制答案:D9.日本统治者直接控制和管理沦陷区工矿企业的最主要目的是①掠夺日本工业所需的原料②向中国沦陷区移民以安置多余劳动力③从中国榨取巨额利润④满足日本维持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10.抗战期间,被日本列为“统制事业”的是①矿业②钢铁工业③交通运输业④粮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11.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宣传法西斯主义B.培养和训练汉奸C.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D.实现民族同化政策答案:D12.日本在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A.城市平民和伪政府职员B.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C.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D.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答案:D13.日本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A.掠夺地产、矿产B.实行粮食统制C.肃清抗日力量D.增加苛捐杂税答案:C14.抗战期间,江南十多万农民举行暴动,消灭了日伪军的A.清乡队B.筹款队C.征粮队D.拉夫队答案:C二、材料解析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
扶植建立汪伪政权 以华治华
农业
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经济
工 业 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地 以战养战 金 融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滥发伪币 劳动力 学校 大量掠夺 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奴化政策
文化
社 会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军事
残暴恐怖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A 北平、天津沦陷后 B 南京、上海沦陷后 C 广州、武汉沦陷后 D 徐州、太原沦陷后 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实施 的战略方针是: A 速战速决,迫其投降 B 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D 集中主要兵力打击抗日根据地
B
B)
D.强化对沦陷区的统治与掠夺
7 、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农村的掠夺手段主要有①强占 耕地 ②低价收购农产品 ③推广“中日合办”农场 ④ 掠夺农村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 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 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偏狭观念,放弃抗日 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上述主张所产生的直 接影响是
三、文化方面——推行奴化教育
1、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
其同化政策,让沦陷区人民甘心作亡国奴。
2、主要措施:
学校教育方面: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社会教育方面: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四、军事方面——日伪的残暴统治
1、统治方式 华北—— “治安强化运动” (4 种) 华中—— “清乡运动”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工人罢工、农民暴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1-26抗战爆发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十一单元第二十六讲1.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937年9月。
国民政府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答案:D2.有一首歌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这支军队应是() A.新四军B.八路军C.义勇军D.抗日联军答案:B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正面战场的抗日活动,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些会战中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937年8月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答案:A4.右图是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的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大捷纪念碑”。
下列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解析: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属于抗战防御阶段。
答案:A5.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就是“土八路”。
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的() A.根据地建设思想B.土地革命政策C.人民战争路线D.统一战线主张解析:认真解读材料,不难看出这些史实体现了其人民战争路线。
答案:C6.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的变化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解析:依托教材和地图辨析可知:图中阴影部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得以发展壮大的史况。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同步练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相持阶段的到来,标志着抗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不包括A.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B.抗日根据地严重地威胁日军后方C.汪精卫叛国投敌D.中国人民战胜日本还需较长时间【分析】汪精卫叛国投敌是在日本诱降方针影响及亲日派利益驱使下出现的,发生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答案】C2.对此阶段日军侵华战略方针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军事上主要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B.放弃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C.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D.对国民政府以军事进攻为辅【分析】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其侵华的战略方针。
在这一阶段,日本虽然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但并不等于放弃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根本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并没有投降,所以仍然是其进攻的目标。
【答案】B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的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某某经济合作,为此,中国方面应以清除以往的偏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日本这一主X的提出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日本扶植伪满洲国C.汪伪集团公开叛国投敌D.国民党集团放弃抗日【分析】本题属材料式选择题,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材料。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明确了这个前提之后,A、B两项可以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对C、D两项再进行分析,不难看出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扶植傀儡政权,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4~8题。
4.导致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因素有①由其阶级本性决定②受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③英美对国民党的劝降④出于亲日派集团的政治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解答本题时,难点在①③项上,①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汪精卫和蒋介石的阶级本性是一样的,其叛国投敌不是他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
【大纲版】2012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1.1抗战的爆发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课时作业二十七抗战的爆发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60分)1. 2008年中国的春天,“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成了中国人共同的呼号。
这呼号撼天动地,这呼号惊心动魄。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下列历史事件最能显现“众志成城”含义的是()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解析: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次著名的全民族的战争,因此说是“众志成城”。
答案:C2.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解析:注意题干给定的时间“1937年”,材料的背景是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战争,蒋介石夫妇被选为“1937年伉俪”,体现美国对中国抗战的认可;冷战出现于二战后,排除A项;B项中的“北伐战争”与题干不符;C项与题意无关。
故选D项。
答案:D3.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是有名的抗日爱国歌曲《大刀进行曲》的歌词。
这支歌音调铿锵激越、激动人心、鼓舞斗志,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它的创作源于抗战中的()A.嫩江抗战B.长城抗战C.卢沟桥抗战D.上海抗战解析: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乘势向长城进逼,窜犯喜峰口、冷口、古北口等军事要塞,国民党二十九军将士用夜袭、大刀近距离砍杀等方式,重创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这就是《大刀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答案:B4. 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万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练习)-高一历史(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23 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单选题1.1927年6月底,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形成的《对华政策纲领》第八条规定:“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混乱,我国在该地之特殊地位与权益有受侵害之虞时,不问来自何方,均将予以防护。
”据此可知,东方会议A.直接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B.引起了中国方面的高度关注C.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方针D.放弃了对东北三省的觊觎【答案】C【解析】东方会议中确定“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混乱,我国在该地之特殊地位与权益有受侵害之虞时,不问来自何方,均将予以防护”,由此可见日本对于满蒙地区觊觎已久,通过东方会议确定了“政府满蒙”的方针,C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A;题干并未列举中国对于东方会议的态度,排除B;D与题干内容相反,排除。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口方略。
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
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
当时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
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族危机促进局部抗战发展D.民族危机促进国共矛盾缓和【答案】C【解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共产党政策调整及国民党军队和抗日义勇军一致对外,说明民族危机促使中国的局部抗战发展,C项正确;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排除A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B项错误;1930年冬,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D项错误。
3.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关于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始终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B.始终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D.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国民党坚持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排除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基础,D排除,4.据统计,日本在沦陷区成立的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1941年年初的发行量为1370万元,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发行量增至初发时的43万倍。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及其原因;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近卫三原则;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日本侵略对论陷区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的过程及其卖国行径,使学生认识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汪伪集团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从而激发学生对卖国贼的仇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正义感。
(2)通过讲述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使学生体会到沦陷区人民过着水深火热般的亡国奴生活,培养学生坚决反对法西斯、反对侵略战争的情感。
(3)通过讲述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激发学生对抗日志士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生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有关的史料,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处理、运用史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表现,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表格归纳繁琐的历史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重点。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就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这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优品课件之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原因;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汪伪政权的建立。
2.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目的及其表现;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
3.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二)能力训练点 1.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放,是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产物,汪精卫集团是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
以此激发学生仇视、蔑视民族败类的情感。
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等内容的学习。
增强学生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同时认识历史是不容篡改和抹杀的,日本现在某些人士企图否认侵华历史,这是有损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
二、重点难点及疑点解法(一)重点 1.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原因。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二)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手段及方式。
(三)解决办法 l.联系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中,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国既不可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抗战的论述,来帮助分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形势的发展,从中日双方的状况来说明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特别要帮助学生理解人民抗日力量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正说明中国既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
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但见速胜的希望破灭,后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给予的沉重打击,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败退和政治上的动摇,日本帝国主义因而改变了战略方针。
高三历史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 课件
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 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 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 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 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 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 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 济提携”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人诱降 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 伪国民政府。
1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 阁发表的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 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 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 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 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 合作的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 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 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二、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概况: 扶植伪政权,作为侵华工具 ——以华制华 溥仪的伪满洲国(1932年) 政治上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1940年) 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北)和“清乡 运动”(华中)等恐怖政策 经济上:实行野蛮掠夺 ——以战养战
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 主要内容:农业、工矿交通、金融等
• (1) 战场态势:日军先后占领徐州、武汉、广州等地,由于 战线太长,其小国特点,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日益暴露, 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国民党战场由于持 续败退,敌强我弱,暂时无力发动反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 根据地迅猛发展,严重地威胁了敌人的后方。但是人民抗日 力量的发展壮大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反攻的时机并不 成熟。 • (2) 困难: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抗日根据地威胁 后方,战略物资供给不足。 • (3) 对策:改变侵华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根据 地,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在经济上, 对国内强化物资统制,搜刮人民,对中国沦陷区实行“以战 养战”的掠夺政策,加强对占领区的掠夺,妄图把中国变成 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地。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0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2.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3.了解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的情况。
4.掌握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推行奴化教育的内容。
5.掌握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的手段。
6.掌握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形式。
二、德育目标1.在认识和揭露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可耻行径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畏强暴、不受利诱,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
2.通过对沦陷区人民反抗日伪残暴统治斗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继承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优良传统。
三、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几方面表现,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教学难点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方式和手段。
●教具准备1.小黑板(课前在上面画好《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一张空表)。
2.投影仪。
●教学方法1.讲述法:注意叙述的流畅、系统,概述语言要精确、合理。
2.谈话法:对于教材中理性分析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以问答形式进行。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上比较“散”,并且缺少用以连缀教学过程的具体历史事件和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增强教师讲述对学生的吸引力。
2.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可穿插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4.如有条件的话,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有关的影音资料,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之一,导入语例示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共双方的抗战情况。
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但由于其片面抗战路线、敌强我弱等原因,不断丧师失地,使大片国土沦陷,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将主力转向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日帝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学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日帝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学案【考试目标】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时间:2、标志:。
3、原因:日本方面A ;B 。
中国方面:;B 。
4、日本侵华战略方针改变:对中共;对国民党。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一)政治上:“以华制华”:年3月,汪精卫在成立,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和。
(二)经济上:“以战养战”1、总方针:2、表现: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
(三)思想上:实行教育:目的:达到其的目的。
(四)日伪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1、残暴统治:在华北:“”华中:“”。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
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标志:1939年以会议的召开,确立“”方针为标志。
3、表现:政策重心转变;路线。
4、行动: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二次反共高潮即1941的事变。
5、中共为维护统一战线的斗争:(1)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前后,中共在政治上:提出三大口号,军事上:坚决回击,打退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2)在第二次反共高潮后:中共重建:。
发动舆论攻势谴责蒋介石的内战政策。
(二)对外:消极抗日——正面战场形势恶化1、枣宜会战失败: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壮烈殉国。
2、豫湘桂战役:特点:,它的失败是的必然结果。
3、取得外交的成果:。
(三)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1、国民党独裁统治特征:、、三者结合、渗透。
2、经济政策上实行。
【题型示例】例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前思考〗本题关键理解“相持”,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不能迅速灭亡中国,二是中国没有转入反攻,这样双方进入相持状态。
因此原因的考虑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解析〗本题为1997年高考试题,解答本题利用错项排除法。
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的]基础知识: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思想教育:1、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日伪的统治。
能力培养:通过列举日本在沦陷区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一、野蛮的经济掠夺1、农业:2、工矿交通运输3、金融4、劳动力二、推行奴化教育:1、目的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三、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1、日伪的法西斯统治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讲授过程]:[引入新课]:在抗日战争的第一节中我们学到,毛泽东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了《论持久战》,在这本著作中曾经提到日本是一个小国,国内资源严重不足,无力支持大规模长期的侵略战争,正是出于这一点,日本在占领区内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想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三节,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讲授新课]:一、野蛮的经济掠夺: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日本是个小国,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因此日本在沦陷区内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请大家阅读课本37-38页,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推行奴化教育: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征服中国,在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还通过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群众推行奴化教育。
所谓奴化教育,就是侵略者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企图在思想、精神方面消磨、摧残甚至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即达到使沦陷区人民心甘情愿做亡国奴的政治目的。
奴化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前者又是重点。
在学校教育方面,日本帝国主义调整学制年限,加大初等教育阶段的比重,出版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为内容的教科书,日语被定为“国语课”,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凡是易于激发学生爱国思想的东西都被剔除。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重点:以华制华[政治];以战养战[经济]解题:1、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的主要区别沦陷区是指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由日伪军或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属殖民地性质。
日伪军在沦陷区实行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
沦陷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国统区是指由国民政府控制和管辖的地区,属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政治上,蒋介石在国统区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利用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结合的形式,来镇压人民群众;经济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对人民实行残酷掠夺。
共产党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
解放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立的根据地,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三三制”政权,开展减租和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为抗战服务。
解放区为抗战的坚固堡垒,全国人民的希望。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统治存在类似状况,进行经济掠夺,推行保甲制度,实行特务统治。
突破:以华制华的典型史实:汪伪政权建立问:汪精卫于1938年12月就投降了日本,为何到1940年3月30日日本才扶植其建立伪政权?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对其表示祝贺、承认,就连日本也是直到8个月后的1940年11月30日才正式在外交上予以承认,原因何在?——①汪精卫并非日本推行“以华制华”战略的最佳人选。
日本刚抛出个近卫声明,汪立即就扑向日本怀抱,太急了,日本方面反而认为汪是便宜货,[俗话说:便宜不是货!]对汪不感兴趣,所以一直在积极诱降蒋介石,耐心等待蒋介石。
1940年11月,蒋正式加入英美联盟,日本诱蒋的希望完全落空,日本才在外交上正式承认汪伪政权。
这样,汪伪政权正式加入了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阵线,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正式向英美宣战。
②日本推迟承认汪伪政权是为了鼓励英美继续对它实行妥协政策。
1940年3月14日,英美就已照会日本要维持《九国公约》,并否认正在筹备中的汪伪政权的合法性。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同步练习(3)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同步练习(3)(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是在A.1937年秋B.1938年春C.1938年12月D.1940年3月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方面是因为A.中国地域辽阔,战线长、敌后战场开辟B.中国在经济方面较弱小,无力展开反击C.中国国民不积极抗战D.中国抗战得不到国际社会支持,十分困难3.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A.淞沪会战的结束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4.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实质上是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B.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C.国民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D.爱国者与卖国贼之间的矛盾5.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宣传法西斯主义B.培养和训练反共人员C.欺骗舆论,缓和阶级矛盾D.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6.1938年,日本近卫首相提出所谓日中“三原则”中,最能体现其对国民党政治诱降的一项是A.善邻友好B.共同防共C.经济提携D.共存共荣7.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以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殖民统治。
这些斗争不包括A.开滦煤矿工人罢工B.江南十多万农民暴动C.开展反“扫荡”斗争D.上海邮电、自来水厂工人和电车司机的罢工8.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后,调整侵华方针的根本原因是A.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B.引诱国民政府投降C.英美与日本妥协,对国民政府劝降D.其兵力与战略意图的矛盾9.抗战相持阶段,日伪政权在华中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发动了所谓A.治安强化运动B.大扫荡C.清乡运动D.蚕食运动10.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野蛮掠夺有①低价收购农产品②大肆掠夺工矿资源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④滥发没有储备金的伪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16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里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1.相持阶段的到来(1)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③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需要发展,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2)标志: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3)影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日军改变对华侵略政策。
2.相持阶段日军方针的变化及影响(1)变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2)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敌后战场也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3.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经济上: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获得巨额利润;强占沦陷区的耕地,用于军事和移民;掠夺粮食,对粮食实行“统制”政策,在沦陷区抓丁拉夫,掠夺劳动力;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银行,滥发纸币;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刮人民。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反共宣传。
在学校教育方面:在教育体制上缩短中等教育的年限,增加初等教育年限;在教学内容上,灌输奴化思想。
在社会教育方面,大肆宣传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禁止人民阅读进步书刊。
政治上:实行法西斯残暴统治。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北,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重点、难点1.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根本原因日本的对华政策,在政治上采取“以华制华”的同时,经济上推行了“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 松沪会战的结束 B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4、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建立于 A 1937年上海 B 1938年重庆 C 1940年南京 D 1941年武汉
5、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 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 资本积累 B 经济提携 C 转嫁危机 D 以战养战
农民暴动 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 (2)作用: 统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主义压迫的决心。
1938 年10 月, 广州 武汉 失陷
日本:战线过 长;抗日根据 地的威胁
中国:正面战 场失利;抗战 还需长期斗争
抗日 战争 进入 相持 阶段
日本对中 国政策的 调整
中国:汪 伪政权
练习
1、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上海②北平③天津④南京⑤武汉⑥广州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③②①④⑤⑥ 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 ①日本侵略者战线太长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力地 牵制了日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④英美主张国民政府接受“近卫声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在沦陷区被日本定为“统制事业”的是 A 农业方面 B 公矿交通运输业 C 金融方面 D 劳动力的掠夺
7、为灌输奴化思想,实现同化政策,日伪政权在 沦陷区加大教育比重的是 A 学前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8、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是在 A 华北 B 华东 C 华中
D 华南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表现: (1)经济上:以战养战,总方针:---①农业 ②工矿交通运输 ③金融 (2)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实行同化政策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办法:目的: (3)政治上 华中:清乡运动:恐怖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练习与解析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问项是“原因”,而题中的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事,不可能成为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直接排除含④的C、D两项。
剩下A、B两项中均有①②,因此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是否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这是此题易出错的地方。
如果思考方法片面,只从日本的不利一方面去考虑,就会错选A。
实际上对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必须从中日双方全面分析,日本由于兵力不足和后方受威胁,停止了战略进攻,但中国并未转入反攻,原因正是由于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2.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A.日军占领上海、南京
B.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C.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D.汪精卫伪政权建立
答案:C
解析:准确记忆教材表述,教材明确提到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迫于……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褊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上述主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成立
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
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史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所述的是日本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政策调整的表现,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导致国民政府公开分化,汪精卫投敌。
4.下列军队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工农革命军②国民革命军③八路军、新四军④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时称工农革命军;1925年第一次东征后,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其所属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将所属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将军队进行统一整编,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日本对国民党集团采取诱降政策②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③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④共产党开始采取“抗日反蒋”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①属于民族矛盾直接排除。
由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斗争求团结,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中“反蒋”明显不符合史实。
6.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政权的相同之处有
①日本控制下的卖国政权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③主要成员都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派④帮助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同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比较求同能力。
汪伪政权和伪满洲国都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和工具,但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的分裂割据政权,阴谋把东三省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分割出去,直接排除③。
7.沦陷区人民抗日斗争中,在江南出现了
A.煤矿工人罢工
B.邮电工人罢工
C.十万农民暴动
D.自来水厂工人罢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江南发生的是十万农民大暴动。
8.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重要特点是
A.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B.教学内容配合军事侵略,为军事征服服务
C.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谬论为教科书的基本内容
D.主要宣传封建道德和反共思想
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准确审题,题干设问是“特点”,而B、C、D三项都属于奴化教育的内容而不是特点。
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企图达到“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行同化政策,让沦陷区人民甘心做亡国奴。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12日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材料二:“这次近卫的狂妄声明,所谓‘完全消灭反日之国民政府’,亦不过是如上次的声明一样一文不值。
日寇所满口鼓吹之‘东亚新秩序’‘睦邻亲善’……等亦不过是‘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完全消灭国民政府’为内容……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里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自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论
材料三:(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并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表露。
……(近卫声明)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和‘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
……我不会背
盟弃信,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材料四:“……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
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可以说放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运动。
”——汪精卫《所望于产业界诸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进入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根据材料一、二,在反抗日本侵略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汪精卫所谓“和平运动”的实质目的。
(4)结合近卫声明出现的背景,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1)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材料二主张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材料三则仰仗英美势力,利用政府和军队抗战。
根源: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3)“和平运动”的目的就是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叛国投敌。
(4)近卫声明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诱使国民政府投降的侵略政策,借此消除英美在华利益而独占中国,完全打破华盛顿会议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格局。
同时以“反共”为招牌,集中力量巩固其“后方基地”,最终实现其灭亡中国的“基本国策”。
解析:本题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政策变化的标志近卫声明为载体,全面考查对中国战场上三大主要力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同时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近卫声明的侵略本质。
1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变?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变化: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逐渐改变了侵华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变化原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相持阶段到来,宣告了日军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国民党在抗战开始后仍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
影响: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亲英美的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积极抗日到积极反共,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的局面;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抗战以来最困难的局面。
解析:本题以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为中心,考查变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内容涉及后两节知识,要求从整体角度理解把握教材结构,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