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简答

建筑抗震设计简答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之杨若古兰创作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蒙受低于当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普通不受损坏或不需补缀可继续使用,当蒙受相当于当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普通补缀或不需补缀仍可继续使用,当蒙受高于当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安插符合抗震设计准绳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绝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撼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形态下的地震感化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包管第一水准下须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请求(损坏可修),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请求;对大多数结构,普通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请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绝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撼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包管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请求.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感化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次要步调.(1)计算多自在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响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感化(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感化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响应的地震感化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感化效应.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答:普通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取中国地震撼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当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撼参数进行抗震设防.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来源根基则.节点的承载力不该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节点配筋不该使施工过分困难.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答:1. 共振效应惹起的震害;2. 结构安插分歧理惹起的震害;3. 柱、梁和节点的震害;4. 填充墙的震害;5. 抗震墙的震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概念及感化是什么?答: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尺度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感化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感化:判断结构的单薄层地位.2、什么是《抗震规范》“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① 小震不坏 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内可碰到的多遇地震(小震),即相当于比设防烈度低1.5度的地震感化下,建筑结构应坚持弹性形态而不损坏,按这类受力形态进行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 ② 中震可修 即在设防烈度下,建筑结构可以出现损坏,经补缀后仍可以继续使用,并包管生命和设备的平安.③ 大震不倒 当遭受了千年不遇的罕遇地震(大震),建筑物会严重损坏,但请求不倒塌,包管生命平安.所谓大震,普通指超出设计烈度1~1.5度的地震.3、什么是剪压比?为何要限制梁剪压比? 剪压比即0c bh f V梁塑性铰区截面的剪压比对梁的延性、耗能能力及坚持梁的强度、刚度有明显的影响,当剪压比大于0.15时,量的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退化景象,此时再添加箍筋,也不克不及发挥感化. 4、多道抗震防线的概念?举例说明? 多道抗震防线:(1)一抗震结构体系,应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如:框架—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零碎构成;双肢或多肢抗震墙体系由若干个单肢墙分零碎构成.(2)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内部赘余度,有认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够接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如何进行抗震设计中的二阶段设计?(1)第一阶段设计对绝大多数建筑结构,应满足第一、二水准的设计请求,即按照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的地震参数进行地震感化计算、结构分析和构件内力计算,按规范进行截面设计,然后采纳响应的构造措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请求.(2)第二阶段设计对特别次要的建筑和地震时容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单薄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和采纳响应的构造措施,使单薄层的水平位移不超出答应的弹塑性位移,实现第三水准的请求.2、如何确定结构的单薄层?根据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确定,对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单薄层可取在底层,对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单薄层可取其绝对较小的楼层,普通不超出2-3处.3、影响框架梁柱延性的身分有哪些?影响框架梁延性及其耗能能力的身分很多,次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纵筋配筋率、剪压比、跨高比、塑性铰区的箍筋用量.4、砌体结构房屋的概念设计包含哪几个方面?(1)建筑平面及结构安插(2)房屋总高和层数符合规范请求(3)高宽比符合请求(4)抗震墙间距满足规范请求(5)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符合限值。

抗震名词解释和简答

抗震名词解释和简答

抗震名词解释和简答1、⑴抗震设计是指通过设计使结构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⑵抗震设计包括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及构造措施等。

⑶抗震设计的4个准则:①强度准则:保证不坏(小震)②刚度准则:保证适用性(小震)③能量准则:减小地震作用(大震)④延性准则:增强抗倒塌能力(大震)2、设计地震分组:(近震与远震的不同影响)讨论的是同烈度,不同震中距对不同建筑的震害影响。

3、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4、按震源深度分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和浅源地震(震源深度<60km)。

5、按地震序列的特点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单发型(或孤立型)地震。

6、按剧烈程度分为:微震(1级)、有感地震(2~4级)、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

7级以上称为强烈地震,8级以上为特大地震。

7、现行规范的抗御地震基本做法是:1)、抗震方案设计(概念设计)2)、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构造设计)3)、进行抗震验算(计算设计)通过以上手段达到抗震的目的。

这就是抗震设防。

8、震级: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9、烈度定义: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

10、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11、多遇烈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12、罕遇烈度:很少出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大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13、两阶段的常规设计方法:第一阶段,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保证小震不坏和中震可修。

第二阶段,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保证大震不倒。

14、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5、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小震不坏”:当遭遇多遇的、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中震可修”:当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

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

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摘要: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和抗震设防标准是总结了人类历史上历次地震的经验教训,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工程实践,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而制定,是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对上述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抗震设防标准Abstract: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a two-stage design method and seismic standards is to summarize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previous earthquakes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evel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adopt the latest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eveloped, it is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tructural design in practical work. This paper detailed discussed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and explained its significance.Key words: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two-stage design method; seismic standards中图分类号:TU5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的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政策和技术水平,既要使震前用于抗震设防的经济投入不超过当前的经济能力,又要使震后经过抗震设计的建筑的破坏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达到合理使用建设投资、确保建筑抗震安全。

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是一种应对地震对结构建筑物的破坏和崩塌的设计方法。

它是由中国技术标准化协会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化委员会在2002年制定并发布的。

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包括两个设计阶段和三个抗震水平。

第一阶段是初步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是正式设计阶段。

三个抗震水平分别是受震等级一、二和三级。

初步设计阶段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结构设计、地基处理和材料选用等方面对抗震设计进行初步设计。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地震动力学计算,以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参数和基本抗震布置。

在两个设计阶段中,需根据三个抗震水平进行设计。

抗震水平一是面对较弱的地震作用,要求建筑物能够正常运行,具有安全性。

抗震水平二是面对一般强度的地震作用,要求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摇晃并正常运行,具有韧性。

抗震水平三是面对较强的地震作用,要求建筑物能够保持完整性,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高度、形状等因素。

在满足三个抗震水平的要求下,抗震设计需要考虑成本、施工难度等因素,寻找最佳的抗震设计方案。

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它通过两个设计阶段和三个抗震水平的要求,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程度的地震作用下保持安全性、韧性和完整性。

这种设计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崩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是一种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性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保证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在初步设计阶段中,通过对地震动力学计算的分析,能够确定建筑物的基本抗震参数和布置。

这些参数包括结构类型、结构高度、地基处理和选用材料等,对后续的正式设计阶段非常关键。

在正式设计阶段中,通过更加精细的抗震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能够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抗震设计的基本内容

抗震设计的基本内容
地段类别
有利地段
地址、 地形、 地貌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 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 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 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 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两阶段设计法
• 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 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截面设计,以及验算在多遇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这就是所谓的“抗 震计算设计”。它使建筑物满足第一水准设防目 标。第一阶段设计中还包括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 构造措施,它使建筑物满足第二水准的设计要求。 • 第二阶段设计:为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 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 设计外,还要对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进 行弹塑性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使建 筑物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三、抗震设计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 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规范适用于 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的 抗震设计和隔震、消能减震设计。设防烈 度高于9度地区的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 专门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满足抗震概念 设计的结构布置、地震作用计算、构件截 面计算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凹凸不规则 楼板局部不连续 或错层
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不规则类型 定 义
侧向刚度不规则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 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 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 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 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 等)向下传递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 一楼层的80%

抗震结构

抗震结构

动力系数: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体系加速度放大系数)三水准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P11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主体结构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包含三个层次内容?三者关系?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三者不可分割,忽略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造成抗震设计的失败。

鞭鞘效应:当建筑有局部突出小建筑且该部分重量和刚度变小在底部剪力发如何考虑?作用在小建筑上的地震作用乘以增大系数抗震规范规定该增大系数取3,向主体传递时不乘。

圈梁的作用(砌体结构中)•可以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从有效的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可以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的破坏作用。

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10%)可能遭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等效地震荷载:工程中为了应用方便,有时将地震作用等效为某种形式的荷载作用。

减震:隔震系统通过降低结构系统的固有频率提高系统阻尼来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从而大幅度降低结构的地震内力。

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

隔震:在结构物地面以上的部分的底部设置隔震层,使之固结于地基中的基础顶面分离开,从而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物的传递。

强柱弱梁:节点处柱弯矩之和比梁端弯矩之和大。

地震反应谱:方便于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f抗规

f抗规

1.0.1 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设防,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比基本烈度低一度半,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10%,即基本烈度,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50年内超越概率2%~3%,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

设防目标为:遭遇多遇地震时为弹性状态,遭遇设防地震时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可修,遭遇罕遇地震时,结构有较大非弹性变形,不倒。

二阶段设计: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并采用分项系数表达式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既满足第一水准不坏,又满足第二水准可修的目标。

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地震时易倒塌结构、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以及有专门要求的建筑,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错时,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1.0.26度区及以上,必须抗震设计。

1.0.5设防烈度采用基本烈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2.1.9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臵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2.1.10 抗震措施: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1.11 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调整的规定属于抗震措施。

3.1.1 乙类按提高一度加强抗震措施,甲类按提高一度加强抗震措施,且地震作用按高于设防烈度计算。

丁类允许降低抗震措施,但6度时不降低。

3.1.26度时,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2.1 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表征。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

第二 水准
中震可修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 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 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 水准
大震不倒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 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 命的严重破坏
• 实现方法:两阶段设计 20
两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 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 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 求:
16
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步骤(2)
(3)从概率意义上讲,“小震”就是多遇的地震,出 于我国地震烈度的概率分布符合极值III型,极值分布 的众值为其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峰点,在极值分布中此 值为众值,所以我们称此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从地 震烈度的重现期来看,在设计基准限期50年的众值烈 度的超越核率为63.2%:
(虽然有隔震、控制等措施)
9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1 1976年7月26日在我国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唐山市,
遭遇7.8级地震的袭击,顷刻间整座城市化为一片片瓦 砾,人员死亡高达近25万人,经济损失超百亿元;
1985年一个拥有100余万人口的智利瓦尔帕莱索市虽 遭受了同样7、8级地震的袭击,人员死亡却只有150人, 而且不到一周时间,整个城市就恢复原样。
不能精确的给出怎,必么须确以定概?率为基础进行预测,给
出今后若干年内不同强度地震发生可能性,使用寿
命期内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结构具有不
同的抵抗能力 。
三水准:“小震”“中震”“大震”
14
抗震设防标准的标定
建筑抗震规范提出了三个烈度水准的抗 震设防要求。
三个烈度水准是依据对我国华北、西北、 西南三个地区45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 果,运用概率的方法对 “小震”、“中震” 与“大震”的概率意义和取值进行了分析并 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抗震简答题

抗震简答题

1、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 答: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 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 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 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对结构和构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对有 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

答:小震指该地区 50 年内超越概率约为 63.2% 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又称为多遇地震。

中震指该地区 50 年内超 越概率约为 10%的地震烈,又称为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大震指该地区 50 年内超越概率为 2% ~3% 左右的地震烈度, 又为称为罕遇地震。

2、 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 答: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 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房屋的高宽 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震害表明, 房屋高宽比大, 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 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 影响结构整体稳定。

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 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 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 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3、 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89规范和08规范抗震设防目标的比较

89规范和08规范抗震设防目标的比较

我粗浅的研究了一下,鉴于大家都很感兴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讨论一下。

89规范和08规范抗震设防目标的比较89规范采用:一水平设防,一阶段设计。

即一水平设防是指设计时只针对一种地震进行设计。

一阶段设计是指只进行弹性抗震设计.08规范采用: 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

(不过对D类桥梁还是采用一类设防,一阶段设计)即两水平设防主要是指新规范对地震重现期长短分了E1地震和E2地震两种.两阶段设计中的第一阶段设计是指弹性抗震设计;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是指采用延性抗震设计方法,并引入能力保护设计原则的设计阶段.新规范将地震作用划分为了E1地震和E2地震两大类别:E1地震: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是个相对值对于不同类别的桥梁重现期不等)的地震作用。

eg.对A 类桥梁的E1地震重现期约为475年,而对D类桥梁重现期约为25年。

对应第一级设防水准。

E2地震: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第二级设防水准。

两类地震对应有各自不同的抗震重要性系数。

89规范和08规范改动比较1、新规范把预应力列出来了,作为永久作用的一种.原规范在作用效应组合中把预应力算在内.2、地基抗震承载力容许值符号变动了,k取值基本没变.3、液化的判别标准贯入捶击数值临界值计算方法改了,按深度分别按下式计算:4、新规范要求8度区的拱式,长悬臂桥,大跨度结构就要开始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而原规范为9度才开始考虑,新规范更安全.5、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上有改动:新规范:的具体计算方法也改变了.简化公式为:10m以内有液化土层或者埋深10m处:新旧对比: ,动水压力计算基本没变.重力式桥墩顺桥向和横桥向的水平地震力,采用反应谱方法计算。

新规范:原规范中:新旧规范对比:之后的许多计算式的改动都是基于这些系数对应的变化.改动的思想:(1) 加速度改为多少个g的相对值(地震时一般是用多少个g来表达);(2)由一个单一的系数代替原来的一系列不确定的复合系数的乘积;(3) 在求法上更加细化和精确,原规范中系数离散性很大,而且误差会被不断放大.6、桥台的水平地震力计算。

1.4.1 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

1.4.1  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
§1-4 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
(抗震设防准则) 抗震设防准则)
1.4.1 抗震设防思想 1.4.2 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1.4.1 抗震设防思想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包括地震作 是指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承载力计算和采取抗震措施, 用 、 抗震承载力计算和采取抗震措施 , 以达到抗 震的效果。 震的效果。 抗震设防思想是编制抗震设计规范以及进行实际 抗震设防思想 是编制抗震设计规范以及进行实际 抗震设计所依据的技术指导思想。 抗震设计所依据的技术指导思想。 现阶段的抗震设防思想是 现阶段的抗震设防思想 是 : “ 三水准的抗震设防 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 目标 ” 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 “ 两阶段设计 步骤” 步骤”。
一、三水准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当建筑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 第一水准: 遇地震( 简称“ 小震” 影响时, 遇地震 ( 简称 “ 小震 ” ) 影响时 , 一般不受损坏或 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 第二水准:当建筑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 地震影响时,可能有一定的损坏, 地震影响时,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 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 第三水准:当建筑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 遇地震( 简称“ 大震” 影响时, 遇地震 ( 简称 “ 大震 ” ) 影响时 , 不致倒塌或发生 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上述设防目标亦可概括为“小震不坏, 上述设防目标亦可概括为“小震不坏,设防烈度 地震(或基本地震)可修,大震不倒” 地震(或基本地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抗震பைடு நூலகம்防烈度,指按国家批准权 抗震设防烈度 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与 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 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一般 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 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及措施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及措施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及措施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建筑得到规模化发展,建筑质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人们对建筑抗震性能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在保证建筑质量基础上,相关设计人员应重点加强抗震设计的考虑,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提升建筑抗震性能,以确保建筑安全性能的提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作用;措施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等特点,不仅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会对居民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因此,要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能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从而避免建筑物倾斜、破损和坍塌等不良现象。

一、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基本要求面对地震灾害,人类无法控制,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防护,所以建筑结构工程结构设计要求必须体现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建筑结构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需满足上述基本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抗震设防提出了“三水准、两阶段”要求,“三水准”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当遇到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建筑物通常不受损坏或无需修理仍可使用,因而要求建筑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下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建筑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但一般修理或无需修理后仍可使用。

二、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需遵循原则近年来,地震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

建筑物倒塌是地震灾害中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遵循原则为:①在设计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来分析建筑工程薄弱层的塑性弹性变形,如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等。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1.1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爆炸地震、诱发地震。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1.2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答:地震引起的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波动能),这就是地震波。

它包括体波和面波。

特点:体波中,纵波周期短,振幅小,速度快,产生颠簸,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横波周期长,振幅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产生摇晃。

面波振幅大,周期长,只能在地表附近传播,能量大,破坏大,产生颠簸摇晃。

故面波的危害最大。

1.3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三种烈度如何确定?答:震级是表征一次地震大小或强弱的等级,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

烈度:表示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或者说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确定方法:当设计基准期为五十年时,50 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

基本烈度:在50 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为第二水准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取50 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

确定方法:它所产生的烈度在50 年内的超越概率为2%,作为第三水准烈度。

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 1.55度,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 1 度。

1.4 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及其关系。

答:当设计基准期为五十年时,50 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为第二水准烈度。

烈度在50 年内的超越概率为2%,作为第三水准烈度。

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1.55度,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1 度。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1、简述地基土液化原因答:地震时,饱和砂土和粉土的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则将使其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未能排出而受到挤压,这将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

这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了犹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1).土的地质年代和组成(2)土层的相对密度(3)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2、简述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内容答:(1)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2)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a.结构弹塑性变形的控制与计算b.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控制与计算。

3、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场地选择(2)建筑的平面布置(3)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4)多道抗震防线(5)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7)非结构部件处理4、简述结构隔震设计中基础隔震的原理答:即是通过设置隔震装置系统形成隔震层,延长结构的周期,适当增加结构的阻尼,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小,同时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部结构像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从而使建筑物不产生破坏或倒塌。

5、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主要震害有哪些?(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3)框架柱、梁、或节点的震害(4)框架砖填充墙的危害(5)抗震墙的震害。

6、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准则:(1).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载力(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3).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4).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5).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浅谈中美抗震设计规范系列参数的认识

浅谈中美抗震设计规范系列参数的认识
浅谈中美抗震设计规范系列参数的认识
通过对中美抗震设计规范系列参数比较,分析中美抗震规范之间的差异,为 设计工作者参与海外项目设计提供思路,以便更好的理解美国抗震规范。 1. 结构抗震的基本设计思路
中国《抗规》“ 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 倒。为简化计算,《抗规》采用“二阶段”设计法:第一阶段,按小震作用效应 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 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第一阶段的设 计保证结构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第二阶段的设计保证满足第三水 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至于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抗规》是以概念 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加以保证的。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设防地震
0.12
0.23(0.34) 0.45(0.68)
0.90
罕遇地震
0.28
0.50(0.72) 0.90(1.20)
1.40
注:7、8 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 0.30g 的地 区。
中国《抗震规范》规定:50 年内超越概率约为 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众 值’的烈度,称为“多遇地震”(小震);50 年超越概率约 10%的地震烈度,称 为“设防地震”(中震);50 年超越概率 2%~3%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地震” (大震)。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根据其烈度确定。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经场地修正后的加速度参数 SMS 和 SM1 为: SMS=Fa*Ss ;SM1=Fv* S1

抗震简答题

抗震简答题

1、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答: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对结构和构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对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

答: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又称为多遇地震。

中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10%的地震烈,又称为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大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左右的地震烈度,又为称为罕遇地震。

2、 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房屋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

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3、 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适用条件:(1) 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地震工程

地震工程

地震工程一、题目总结、二、抗震设防目标及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①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基本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时一个地区设防的依据,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

(抗震设防烈度与基本烈度不能完全等同)②抗震设防分类: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分别对应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的简称。

③抗震设防标准: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抗震设防标准,是一种衡量对建筑抗震能力要求高低的综合尺度,既取决于建筑地点预期地震影响强弱的不同,又取决于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的不同;规范规定的设防标准是最低的要求,具体工程的设防标准可按业主要求提高(但不得降低)。

④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⑤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应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⑥设计地震分组:根据震源机制、震级、震中距对地震进行分组,规范将设计地震分为三组。

⑦地震作用:抗震设计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实际上时由于地震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包括地震加速度、速度和动作位移的作用,属间接作用,不可称为“荷载”,应称“地震作用”。

⑧地震反应谱理论:建立于强震观测基础上,通过将多个实测的地面震动波分别代入单自由度动力反应方程,计算出各自最大弹性地震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从而得出结构最大地震反应与该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由反应谱可计算出最大地震作用,然后按静力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

⑨地震动参数区划:以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度的说明,往后拟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代替地震基本烈度。

抗震期末考试简答题

抗震期末考试简答题

抗震简答题1、为什么不用地震震级,而是用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地震设防的目的是通过建筑物加固或其他措施,尽量减少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损毁,从而减轻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建筑物的损毁情况不能用地震震级衡量,而要用烈度衡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烈度表示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越大建筑物损毁越严重。

因此抗震设防的依据应是地震烈度,而不是震级。

2、解释抗震设计中“规则”的含义。

如何处理不规则结构?“规则”的含义有: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动力系数β的含义是什么?它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动力系数β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4、何为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时,何时应考虑概念设计(从烈度的角度)?何时应该进行抗震计算(从烈度的角度)?答: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从建筑物的总体上进行抗震设计,这就是结构概念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下,对乙类建筑以下应考虑概念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应进行抗震计算。

5、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有哪些?危险地段有哪些?答:有利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危险地段包括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6、为什么短柱是危险的?答:因为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及变形能力不足,短柱由于长度比较短,线刚度比较大,那么它分配的地震力就大,所以短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
摘要: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和抗震设防标准是总结了人类历史上历次地震的经验教训,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工程实践,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而制定,是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对上述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抗震设防标准
Abstract: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a two-stage design method and seismic standards is to summarize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previous earthquakes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evel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adopt the latest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eveloped, it is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tructural design in practical work. This paper detailed discussed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and explained its significance.Key words: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two-stage design method; seismic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TU5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的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政策和技术水平,既要使震前用于抗震设防的经济投入不超过当前的经济能力,又要使震后经过抗震设计的建筑的破坏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达到合理使用建设投资、确保建筑抗震安全。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设计主要致力于保证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足够的延性,使所设计的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教训是由于房屋大量倒毁,顷刻间数十万人丧失生命。

之后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时,将“大震不倒”作为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目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1章总则第1.0.1条对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就是说,建筑结构抗震有三个烈度水准:第一水准,众值烈度(小震);第二水准,基本烈度(中震);第三水准,罕遇烈度(大震)。

小震是指发生在该地区的多遇地震,其超越概率为63.2 %,地震烈度为概率密度分布图上的众值烈度。

中震则是指设防烈度或称基本烈度,其超越概率为10% ,烈度值比小震大1.55
度。

大震则指罕遇地震,其超越概率为2~3% ,其烈度值比中震大1度。

按照“三水准设计思想,通过二阶段设计方法设防的建筑应满足:当该建筑遭受与三个烈度水准相对应,遭遇第一水准烈度(小震)时,一般情况下(不是所有情况下),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抗震分析时,结构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反应谱进行弹性地震反应分析;遭遇第二水准烈度(中震)时,结构进入一定程度的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的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内;遭遇第三水准烈度(大震)时,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在不倒塌的范围内。

严重破坏但不倒塌的房屋,虽然没有修理价值,但可以避免人员和设备的严重损失。

规范规定的这个三级设防标准可大致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水准设计思想中最重要的是抗震建筑能否满足第三水准即“大震不倒”的要求,这是事关人民生命的问题。

第三水准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既要充分估计到大震带来的危害,从而采取有力而又适当的措施和手段,使地震灾害减轻到不致对人民生命造成危害的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发生大震的可能性甚小且重现期长,以及国家经济情况和财力的承受能力,不能仅仅为了防御这样罕遇的大震在建筑设计中耗费过多的材料,投入大量资金,使建筑物长期在正常使用荷载下处于十分保守和过分安全的状态。

因此,新规范规定,地震力的计算仍然按设防烈度考虑,更多措施则着力于“概念设计”,以提高抗大震的能力,并对一些容易倒塌的薄弱层和部位按大震进行变形验算,在构造上采取一些加固措施。

2 两阶段设计方法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如何贯彻“三水准”思想?新规范明确规定必须采取二阶段的设计
方法,其具体要求和步骤是:
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

取第一水准烈度(小震)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然后将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相组合,并采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对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验算,以保证必要的强度可靠度要求。

为实现第一水准下的设防要求,要求对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验算。

结构在第二水准烈度下的抗震验算根本上应该是弹塑性变形验算,但为减少工作量并符合设计习惯,对大部分结构,将变形验算转换为众值烈度地震作用下构件承载能力验算的形式来表现。

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对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
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

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以及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需要进行抗震变形验算的建筑有:
1)8度Ⅱ、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2)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底层框架砖房;
3)甲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薄弱部位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小的楼层和相对较小的楼
层,一般不宜超过2~3处;
3)单层厂房可取上柱。

3 抗震设防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