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材核心知识点)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理解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周三多教授的《管理学》第七版是管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该版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一、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有效地整合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者则是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承担管理责任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角色上可能会有所侧重。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熟练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他人有效交流、协作和领导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战略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现代管理理论的不断演进。
经验管理阶段主要依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管理。
科学管理阶段则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等。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等。
人际关系学说关注员工的需求和人际关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行为科学理论则深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规律;系统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系统的协调和优化;权变理论则认为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计划与决策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明确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计划包括目标的确定、战略的制定、行动计划的安排等。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通过明确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和评估目标的过程,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战略管理则是对组织长远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包括确定组织的使命、愿景、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管理学知识点一: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1、决策假设的前提,结合实际论述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决策假设前提包含三个观点: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
1)理性假设:理性决策是管理者在具体的约束下做出的一致的、价值最大的选择。
2)有限理性假设:有限理性决策是把问题的本质特性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而不是直接处理全部复杂的决策行为。
在组织的信息处理限制和约束下,管理者努力在简单的模型参数下采取理性行为。
其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大化的决策。
3)直觉决策假设: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它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积累的判断,包括基于经验的决策、影响发动的决策、基于认知的决策、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和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
2、决策制定的过程决策制定过程包括八个步骤:1) 识别决策问题。
决策制定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开始于现状和希望的差异。
2) 确定决策标准。
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3) 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管理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优先次序。
4) 拟定方案。
这一步要求决策制定者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无需进一步对所列方案进行分析,只需列出即可。
5) 分析方案。
一旦确定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分析每种方案,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6) 选择方案。
根据分析的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在上一步中得分最高的方案。
7) 实施方案。
将选定的方案付诸实施。
8) 评估结果。
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决策风格决策风格的一种观点假定人们决策方法上的差异表现为两个不同的维度。
一个是人的思维方式,分为理性和直觉;另一个维度是个人的模糊承受力,模糊承受力分为高和低。
思维方式和模糊承受力的四种组合方式对应四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性、概念型和行为型。
1) 命令型风格:具有命令型风格的人往往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是理性的,并且讲究效率和逻辑性。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的定义与功能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协调,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管理的层次与技能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各层次管理者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和政治技能。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2. 人本管理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 决策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四、决策与计划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涉及问题识别、方案制定、分析比较和选择实施。
计划是决策的延续,包括目标设定、策略制定和行动计划的编制。
五、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部分的排列方式,影响组织的运作效率。
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文化等因素。
六、领导与激励领导是影响他人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理论指导管理者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七、沟通与信息管理沟通是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沟通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信息管理涉及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
八、控制与绩效评估控制是确保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的手段,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
绩效评估是对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评价。
九、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过程。
创新管理是鼓励和实施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程。
十、全球化与管理全球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跨文化管理、国际战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结语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实践。
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重点知识点,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内容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内容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行为及其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内部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一管理学的核心知识点,帮助你建立初步的管理学基础。
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人在组织内的行为方式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帮助你理解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作。
其中的重要概念包括个体行为、团队协作、领导与管理等。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提高你在组织中的工作效率和团队交流能力。
二、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
了解组织结构有助于你理解一个组织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方式。
在管理学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型结构、分工结构、矩阵结构等。
学习这些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可以帮助你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组织。
三、领导与管理领导与管理是管理学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领导是指激励和影响他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而管理则是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学习领导与管理的知识,有助于你了解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技能。
四、决策与问题解决在组织中,决策和问题解决是管理者经常需要面对的任务。
学习决策与问题解决的知识,可以帮助你掌握有效的决策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其中包括了信息收集、分析判断、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能够更好地应对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五、组织战略与竞争优势组织战略与竞争优势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竞争地位。
学习组织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知识,可以帮助你了解组织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并在市场中保持持续性发展。
常见的竞争策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等。
了解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你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为组织提供战略建议。
六、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组织中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等方面。
大一管理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大一管理学课本知识点总结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规划、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
在大一管理学课本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核心概念。
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它主要关注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管理过程、组织行为和组织理论等。
1. 管理过程管理过程是管理学的基础,它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个阶段。
计划是管理的起点,它涉及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和实施策略等。
组织是实现计划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结构设计、权责划分和资源配置等。
领导是激发员工潜力和引导员工行为的过程,它包括领导风格、沟通和团队建设等。
控制是监督和评估组织绩效的过程,它包括设定标准、比较实际绩效和纠正偏差等。
2. 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决策和动机等。
在组织行为理论中,人的行为受到个人特征、团队互动和组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管理学中,了解和预测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集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3.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涉及组织的结构和设计。
它研究组织的层级、权力和控制机制等。
在实践中,组织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组织的目标、业务需求和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
组织的结构可以是分散式、集权式或矩阵式的,选择合适的结构对于组织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二、管理学的重要概念管理学有许多重要的概念,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管理学概念的概述: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组织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方法。
通过进行SWOT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2.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引入新的方法、流程和系统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变革管理需要有效的沟通、合理的规划和适当的培训。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注意: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4,一、管理的两重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15,管理的必要性•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他主张:•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有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和思想上进行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管理和劳动分离,前者称为计划职能,后者称为执行职能.•这些今天看似平常的东西,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泰罗的评价•推广过程中的阻力:•A、资本家•认为提高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分离出来,增加了非生产人员开支;•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影响资本家权威.•B、工人•工会认为,科学管理对劳工是威胁,把工作执行与工作计划分开,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分工过细,工人的工作,易被他人取代;•计件工资制,失去了工人在谈判中的整体性.•我们今天对泰罗及其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2、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发展;•3、分离管理职能及执行职能,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发展,有了实践基础;•4、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企业员工的情感需求及精神需求,掩盖了对工人剥削的实质.P27,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主要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等也作过贡献,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在于:•泰勒的研究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实施,从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而法约尔则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职能:•1、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2、经营职能:即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即硬实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4、安全职能:即保证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5、会计职能:限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法约尔的贡献,在于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以及管理的原则诸多方面,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P3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于个人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本质上不同,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要求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非正式、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一般说来,感情在工人中,比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1959年,赫茨伯格出版工作与激励一书,提出激励的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前者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后者以工作为中心,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是否有成就感为中心.•P34,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归纳有六种:1、工作上的成就感;2、受到重视;3、提升;4、工作本身的性质;5、个人发展的可能性;6、责任P34,X、Y、Z理论•1X理论和Y理论•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1906-1964 首次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并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人的方面,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X-Y理论是两种相对的人性假设,围绕“人的本性”,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人到底是创造价值的机器,还是可以根据需要削减的成本2超Y理论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在麦格雷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提出了超Y理•超Y理论的内容:•1、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2、工作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3、管理理论的是否有效,取决于管理的对象、环境和管理者自身的条件.•3Z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3、实行个人负责制;•4、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5、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6、对职工进行长期而全面的考察;•7、控制机制要含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第三章管理者P52,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合理性•一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基本标准重要•1、稳定性2、高效性3、自成适应性•二合理组织管理者群体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1、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2、注意团结P57,为什么管理创新是必要的•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活力,走向没落.•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如下特征已越来越明显:重要•1、科技创新日益重要;•2、信息和通信技术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4、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推动力的先决条件.•以上四个特征,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力已不是创造更多价值的关键,关键在于知识生产力,即生产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术,以及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二竞争的特征和竞争的焦点已经变化•1、人力资源;•2、全球化策略;•3、知识产权;•4、信息技术.•三坚持创新,才能缩短差距•P63,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一创新能力二决策能力三组织能力四指挥和控制能力五协调和激励能力第四章管理方法P66,管理方法的概念管理方法,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的总和,是管理活动主体作用于管理活动客体的途径.P68,法律和法律方法的实质•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2、法律方法,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具体的法规和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它与具体的各种法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方法的实质: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其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统一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方法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动和促进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国家的强大和发展.P69,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作用: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P78,权变管理法•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美国学者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概括权变管理理论.•总之,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2把一个组织看做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P80,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它可以使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这种管理方法在美国广泛应用,特别适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因而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法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4、注重成果,通过目标及其评价体系的制定,对员工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目标管理的局限:•1、目标难以确定;2、目标一般是短期的;3、不灵活.•第五章管理环境分析P89,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一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P90,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重要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目的:一是弄清行业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和行业特征;二是研究行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三是弄清竟争对手的实力及其发展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企业经营环境主要包括:1行业结构,即行业的力量结构.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研究行业力量结构后需作出如下决策:是否留在或新进入某一行业;留在或进入某一行业后,在该行业中的定位;制定竞争策略.2行业因素,主要包括行业概况和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分析,主要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行业销售增长率、行业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3行业特征.评价行业特征,主要是评价行业的竞争特征、需求特征、技术特征、增长特征、赢利特征,使企业对所在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P92,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是企业拥有的各种管理资源,由三大要素组成,即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1企业资源要素:资源泛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人、财、物、技术以及企业通过长期努力,创造的商标、商誉等.企业在其资源分析中,一是要对企业现有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二是要对未来发展中应增加的资源进行预测,并重点预测稀缺资源.2企业管理要素: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及企业文化等要素.通过计划和组织将企业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控制资源的运用,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整体.3企业能力要素: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竞争性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企业依靠这些能力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内部条件的好坏,直接表现为能力高低.P112,市场结构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每家厂商都认为它们的行为,对市场价格不产生任何影响.•垄断市场:市场上不存在竞争,只有一个厂商,它供给整个市场,这是最极端的一种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有几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意识到其销售量取决于他们索取的价格以及所采取的广告之类的策略.它又包含两种特殊情况即寡头和垄断竞争.P113,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管理行为•一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几乎未在现实世界出现过,但它为其他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比较的理想模型.完全竞争市场基于如下7点假设:•同质产品;完全信息;价格接受;无交易成本;无外部性;自由进出;产品完全可分.•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厂商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一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二是在什么时候需要扩大生产或停产.•二垄断市场•如果某个厂家是某种没有近似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供给者,它就是垄断卖主即垄断者.垄断者决定价格,而不必惧怕对手压价.垄断者使其利润最大化.它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并能把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之上,从而获得更高利润.其行为主要有:•利润最大化;随时间调整的垄断行为;建立与保持垄断.•三寡头市场•任何市场中的厂商,都有协调生产与定价活动的动机,通过限制市场产出与抬高市场价格,增加集体利润和个体利润.由同意公开协调活动的厂商结成的联盟叫卡特尔.包括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卡特尔实际上构成垄断,成员厂商分享垄断利润.•卡特尔的组建,有三个主要因素:•1提高行业价格的能力.2较低预期的严厉惩罚.3较低的组织成本.•卡特尔协议的执行:卡特尔要成功地维持下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欺骗容易被觉察.2或者没有欺骗动机.3有效地防止欺骗的方法.四垄断竞争市场在许多市场中,厂商从事的是垄断竞争.在这样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企业,它们进入市场不受限制,生产具有一定差别、互为相近替代品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由于产品存在差异性,厂商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其垄断力的大小与产品差别程度正相关,由于产品具有替代性,厂商不得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其他厂商展开激烈竞争,但没有一个厂商能控制整个市场.马克斯·韦伯则认为,贪得无厌,绝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无可抑制的拜金欲,在当时,甚或如今,在市民的资本主义圈外,较之资本主义特有领域内,来得更微弱.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精神’之区别,并不在这点上.”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P32,页面中间部分第六章组织工作基础P125,全部第二节内容.•特别是P127,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表明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模式.组织结构是组织的“框架”,是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载体.P127,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可以参考教材P128,图6-3,较为直观.•特点:•⑴按组织职能,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加强专业管理,实行统一指挥.•⑵该结构把组织管理结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⑶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优点:每组主管都有相应的职能结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统一指挥和落实责任的要求.缺点:下级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限制;部门间相互沟通较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目标不统一,易产生矛盾;难于从组织内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系统的适应性较差,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能及时反应.这种组织结构适应于中小规模的组织,对规模较大,决策时需要考虑因素复杂的组织则不太适用.P131-136,整个第三节都重要.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个人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人们之间产生共同的感情,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非正式组织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影响很大,是组织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式组织是组织设计的结果,非正式组织是伴随正式组织的运行而产生的.正式组织的维系,依赖的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的维系,主要依赖接受与欢迎、鼓励与排斥等情感因素.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者”,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单位内的同乡、同学、球友、棋友、牌友等形成的小圈子.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的某些心理需要.•2、有助于成员间产生和强化合作精神.•3、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工作状况的重视,有助于正式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4、被外部环境认同的需要,常常使非正式组织自觉或自发地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从而使正式组织的运行更加有效.•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一旦与正式组织目标相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保持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惰性.•三、积极发展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其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努力使其与正式组织相吻合.•2、通过建立和宣传科学的组织文化影响非正式组织行为规范的形成,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与运行P139,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任何组织,都需要解决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大小的问题,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一工作内容:•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3、计划的完善程度;4、非管理事物的多少.•二工作能力.•三工作条件•1、助手的配备情况;2、信息手段的完善情况;3、工作地点的相似性.•四工作环境.P142,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为此,组织设计者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⑴职务设计与分析.⑵部门划分.⑶结构的形成.P144,组织设计的四个依据•一组织战略•不同的战略所需要的业务是不一样的,因而需要的管理职务也就不一样;战略重点的转变,会引起组织工作重点的变化,各部门与职务组织中的重要程度也因此发生改变,由此,要求各管理职务及各部门之间应作出相应调整.•二组织环境重点•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1、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2、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3、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外部环境是否稳定,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也不一样.•三技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最明显的可能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四组织规模与组织所处发挥阶段•组织的规模往往与组织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组织在发展初期,往往规模较小,组织的内容也较为简单,随着组织的发展,其规模会不断扩大,活动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组织的结构因此需要作出相应调整.P157,职权的类型•职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同职权共存的是职责,职责是某项职位应该完成的某项任务的责任.•一直接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二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权力.•三职能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P164,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则是指决策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一定程度的分散.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集权,也不存在绝对的分权,只可能是双方情状的此消彼长.P164,组织中的集权倾向•一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1、组织的历史;2、领导的个性;3、政策统一性与行政效率.•二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上述种种弊端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对组织造成致命的危害.同时由于集权是一种较为方便的行为,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应重点研究的是:非集权化或权力的分散第八章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P17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第二,年龄结构;第三,人口迁移.•2、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第二,营养因素;第三,教育因素.•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制度、政策、组织和科学的教育形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培养、训练、配置和利用,使人力资源与其他必要的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和创造性,使各尽所能,人尽其才,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P180,管理人员的来源•1、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优点:•1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组织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局限性:•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人员的最大局限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2、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
1、各部门专注于产品经营,并且充分合理的利用专有资金,提高专业化经营效率水平,这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部门或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有助于管理部门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并作出指导或调整;
2、有利于培养“多面手”式人才的培养。
缺点:
1、企业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人才去管理各个部门;
2、有可能产生本位主义倾向,这不利于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因此,计划与控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明确、全面的计划有利于提高控制的效果和效率;科学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保证计划的顺利实行。
计划的编制过程
1、明确目标;
2、研究过去;
3、认清现在;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5、制定主要计划;
6、制定派生计划;
7、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决策的
1、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4、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影响
1、环境因素;
2、组织自身;
3、主题因素;
4、问题的性质。
影响
1、环境的影响;
2、战略的影响;
3、技术的统一;
4、组织的规模与生命周期。
影响管理幅度的
1、主管与下属的工作能力;
2、工作的内容、性质;
3、工作条件;
4、工作环境。
影响
1、组织规模的大小;
2、政策的统一性;
3、员工的数量与基本素质;
3、外聘的行为挫伤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组织
1、专业化分工;
2、统一指挥;
3、控制幅度;
4、责权对等;
5、柔性经济。
授权
1、重要性原则;
2、适度原则;
3、责权一致原则;
4、级差原则。
管理人员
1、管理的愿望;
管理学原理核心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核心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的科学,它旨在揭示组织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原理,为组织决策和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管理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一切活动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是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达到组织所期望的目标。
1.2 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包括实现组织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管理的内容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
1.3 管理的特点和基本原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目标一致性原理、分权分工原理、协调一致性原理、信息透明性原理等。
二、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经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2.1 经典管理理论经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创立,其核心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方法。
行政管理理论由亨利·法约尔提出,其核心是行政分工、统一命令等原则。
人际关系学理论由埃尔顿·梯柯提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2.2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系统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行为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由卡斯特尔斯提出,重视组织内部的互动和关联。
信息管理理论由彼得·德鲁克提出,注重信息在组织中的作用和管理。
行为管理理论由斯金纳提出,主张以人类行为为中心的管理。
2.3 管理学的发展方向管理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全球管理、团队管理等方向。
这些方向关注组织在不同环境下的管理问题和挑战,是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三、管理学的基本职能管理学的基本职能是组织、规划、领导和控制。
这些职能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对于组织的有效运作和发展至关重要。
3.1 组织组织是指通过人员、设备和技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知识点笔记(完整无缺字版)
含义:①强烈地关顾顾客 ;②坚持不断的改进;③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④精确的度量 ;⑤向雇员授权。
7、授权&工作人员的两极化
授权——管理者通过重设计工作和让工人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使质量、生产率和复员的责任感加强。
工作人员的两极化——从事低技能服务只能得最低工资,高技能服务得高工资。
工作场所精神境界:是一种对生命内在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培育了团体环境下工作的意义,同时也受到后者的滋养。
为何需要a、人们希望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工作和工资,而他们在工作场所中度过了每天除吃饭睡觉外的大部分时间;
b、来自组织所面对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
对管理的影响
5、历史的评价科学管理:使生产率提高300%+成为可能;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一门复杂化和科学性的学科;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二、一般行政管理
1.法约尔
14条管理原则
2.穆尼、赖莱
3.韦伯
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组织类型,称为“官僚行政组织”,其特征是一句劳动分工原则,具有清除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
5、在不同的变化的环境中管理
权变观(情境方式):因为组织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情境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
方式
6、关于管理工作的多种观点的总结
职能观、角色观、技能观、系统观、权变观
7、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
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
局体步骤:工作环境分析-------任务分析------制定工作标准,挑选员工------管理人员配合,督促,完成自己的工作。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2. 管理的基本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的层次:高级管理、中级管理和基层管理。
4. 管理的特点:目标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的过程1. 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2. 组织:将资源合理配置,构建适应目标实现的组织结构。
3. 领导: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 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管理的理论1. 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管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强调人性化管理。
3. 现代管理学:强调适应变化和创新,注重组织的学习和发展。
4. 质量管理学: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追求零缺陷和客户满意度。
5. 策略管理学: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
6. 变革管理学:研究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强调管理变革的能力。
四、管理的技能1. 沟通技巧: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2. 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方案并做出决策。
3. 领导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成组织目标。
4. 团队合作:协调不同成员的工作,实现协同效应。
5. 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内外部利益冲突。
6. 问题解决:识别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绩效。
五、管理的环境1.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结构、人力资源和技术等内部要素。
2.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外部要素。
3. 不确定性环境:变动频繁、难以预测的环境,需要灵活应对。
六、管理的伦理1. 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者应遵守国家和组织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2. 尊重员工权益: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 社会责任:管理者应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七、管理的挑战1. 全球化竞争: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管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管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规划、指导和控制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学科。
通过管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对管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管理学。
第一部分: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其目的是解决组织和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学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时期、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等阶段。
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管理学的发展是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连的。
3.管理学的重要性管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组织有效地实现目标,还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部分:管理学核心理论1.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内部型角色和外部型角色,其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
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胜任不同的管理任务。
2.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概况。
组织设计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构建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的过程。
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设计对于组织的高效运转至关重要。
3.领导与影响力领导是管理者激发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对员工的信任和认可。
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影响员工,从而推动组织发展。
4.决策与问题解决决策是管理者在面临不同情况时,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等方法,做出的解决问题的选择。
决策过程需要科学、合理和系统地进行,同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特点。
5.沟通与团队建设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以促进组织内外部信息的流通。
同时,团队建设是组织中促进员工间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手段,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6.变革与创新管理者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善于推动组织变革与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与变革,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管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点梳理
管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点梳理一、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组织、领导、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的应用广泛,不仅在企业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管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组织管理1. 组织理论:组织的定义、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等;2.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团队行为、组织行为与管理等;3. 组织发展:组织变革、组织学习、组织发展策略等。
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理论:领导风格、领导行为、领导力开发等;2. 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模型、决策风险等;3. 领导与决策实践:领导力培养、决策能力提升、领导与决策的案例分析等。
四、战略管理1. 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战略分析工具、战略规划过程等;2. 组织战略:组织使命与愿景、组织目标与战略、组织战略实施等;3. 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竞争战略选择、竞争战略实施等。
五、营销管理1. 市场分析: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等;2. 产品策划与管理: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定价等;3. 市场推广与销售:市场推广策略、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六、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等;2. 招聘与选拔:招聘渠道、招聘流程、选拔方法等;3. 培训与发展: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与实施、员工发展规划等。
七、财务管理1. 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2. 资本预算:投资项目评估、资本预算决策、资本预算实施等;3. 资金管理:资金需求预测、资金筹集、资金运营等。
八、项目管理1. 项目规划:项目目标设定、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计划等;2. 项目执行:项目团队建设、项目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3. 项目控制: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等。
九、创新与创业管理1. 创新管理:创新驱动、创新流程管理、创新组织与文化等;2. 创业管理:商业模式设计、创业团队建设、创业风险管理等;3. 创新与创业实践:创新案例分析、创业计划制定、创新与创业的成功要素等。
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决策?
• 决策概念 •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时机的过程。
如何理解决策?
1、决策主体是 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 一个主观的分析 判断过程
3、决策的目的是 解决问题/利用时机
文化 保障
物质 文化
形象化 动态化
员工 表现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在工作中对文化的遵循
核心 价值观
Hale Waihona Puke 制度化文化内核组织价值观;组织评判事物 和指导行为的根本理念、总 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由企业核 心力量决定的;私营或民营 企业是由老板决定的
四、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
以文化人 以人为本 文化主导 难以模仿
• 区分管理的职能。 • 区分管理者的三个层级,理解处于组织中不同层级
的管理者的责任
•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有效扮演这些角色 所需要的技能?
•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为什么需要管理
人的欲望
投入
资源
无限的
矛盾
有限的
协调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通过方案、组织、领导、控 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 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 第一,四大职能,共同劳动的需要。 第二,协调资源,通过指挥来协调劳动过程。 第三,目的。在指挥的控制下,实现管理者
五、组织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
选择价值标准---文化的核心内容
确定本质体系改造和提升的内容
确定制度文化改造的内容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如决策标准、人才选拔等〕 全员培训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文化再塑的认同〕
制定实施的步骤和各部门的实施方法。 拟订考核方法和标准 〔包括量化、定性和典型三个方面〕 指令专门机构付诸实施 分阶段考核评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年终的整体工作评价之中, 在考核的根底之上,不断丰富开展企业文化。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管理学是研究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管理理论和实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内外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管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组织理论组织是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一群人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协作系统。
在组织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重要的概念,例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
组织结构指的是组织内各个部门和职能之间的关系和分工,它可以影响组织的灵活性和效率。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存在的共享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而组织变革则是指组织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所做出的应对和调整。
二、领导理论领导是管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密切相关。
领导理论探讨了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可以有效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激励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在领导理论中,有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包括传统的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以及后来的情境领导理论和变革领导理论。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假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领导问题。
三、团队与决策团队和决策也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团队合作和团队领导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创造力,但也会面临许多挑战。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和冲突管理是团队研究的关键议题。
此外,决策是组织中不可避免的过程,管理学关注于决策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决策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权衡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单独的学科,它关注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等方面。
在组织中,人力资源是最具价值的资产,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员工,通过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激励,以及设计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五、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管理学中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涉及到组织整体目标的设定和达成。
战略管理关注如何让组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通过资源配置、市场定位和创新等手段来实现长期的发展。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周三多《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管理学原理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
1环境。
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主要包括对组织管理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
2战略。
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3技术4组织结构6、非正式组织的含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企业人员在共同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
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
(一)积极影响1、满足成员的需要。
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
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
3、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
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
4、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工作。
(二)消极影响1、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
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
2、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
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
3、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
4、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
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篇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管理、管理学及其地位管理:就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1、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理论(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力。
第三节管理特性与管理职能管理的职能:(1)计划(首要职能):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2)组织(根本职能):实现资源和活动的最佳配置。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
(4)控制:衡量实际工作,矫正偏差。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概述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概览西方管理思想的逻辑体系:(1)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泰罗、法约尔、韦伯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管理方法:制度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目标:追求企业的效率化(2)人际关系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梅奥人性假设:“社会人”假设管理方法:满足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要,让员工参与管理管理目标:追求企业的效率化(3)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性假设:“系统人“假设管理方法: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管理活动管理目标:追求效率与效益的统一(4)文化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威廉·大内、彼德·圣吉人性假设:“文化人”假设管理方法:倡导文化管理和知识管理管理目标:追求综合效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现代西方管理思想概览一、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1)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2)工作方法标准化(3)合理配备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实行职能工长制(6)例外管理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过程理论之父”首次提出了管理职能,并确立了管理的基本原则。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14项原则分工、权责相等、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1)权利和权威是组织形成的基础社会所存在的权力:合法合理的权利、传统的权力、神授的权力(个人崇拜式的权力)(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①明确的分工②权责分明、层层控制的等级系统③人员的任用④管理人员专职化⑤遵守规则和制度⑥组织中人员的关系二、人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埃尔顿·梅奥—《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霍桑实验(1)职工是“社会人”的假设(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内存在非正式组织(4)存在霍桑效应三、现代管理理论四、文化知识管理理论1、威廉·大内的Z理论2、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职能篇第四章计划第一节计划概述1、计划: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能力,通过科学地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计划的基本要素:(1)What—做什么,即明确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2)Why—为什么做,即计划中各项工作进行的原因和意义。
(3)Who—谁去做,即每一项工作和任务都要具体地落实到每个人员。
(4)When—何时做,即工作以及不同环节进行的时段、起止时间、工作的进度、周期、工期等时间指标。
(5)Where—何地做,即确定工作的地域范围、地点和场所等。
(6)How to do—怎样做,即确定实施计划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7)How much—投入是多少,即计划实施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3、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预见性、环境约束性、可行性、创新性第二节计划制定1、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1)计划制定应以科学为本;(2)计划制定应当适度超前;(3)计划制定应具有灵活性;(4)计划各环节应具连续性;(5)计划制定应当满足提高效率、权责明确等要求。
2、计划制定的基本原理(1)限定因素原理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期望的目标。
限定因素原理就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的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2)许诺原理关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体现在许诺原理上。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3)灵活性原理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灵活性原理是指制定计划时要有灵活性,即留有余地。
(4)改变航道原理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3、计划编制的步骤(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4)拟定备选方案(5)备选方案评估(6)确定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第三节目标管理1、目标的作用:(1)目标可以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目标具有激励组织成员的作用;(3)目标是进行考核的重要标准。
2、目标确定的原则:统一性、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应变性3、目标的特性:(1)层次性和网络性(2)明确性和精确性(3)先进性和可行性(4)时限性(5)主次性(6)考核性4、目标管理:是组织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总和平衡,确定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明确个人的主要责任领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主要靠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最终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考核每个成员的贡献,并进行激励、控制的管理方法。
5、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书77页(1)目标建立(2)目标分解(3)目标控制(4)目标评定与考核6、对目标管理的评价—书80页目标管理的优点:(1)目标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参与管理(2)目标管理有助于克服组织中的许多问题。
—权力下放(3)目标管理有助于控制。
—利于控制目标管理的缺点:(1)明确的目标不易确定。
—目标设置困难(2)重视了结果但忽视了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3)目标管理强调的是短期目标。
—强调短期目标(4)目标管理是耗时耗资很多的工作。
—耗时耗资第五章组织工作第一节组织工作概述1、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命令统一的原则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1、管理宽度:每一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总是有限的。
这个限度称为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
2、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例的关系。
(1)管理宽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宽度越小,则管理层次就越多。
(2)这两种情况相对应着两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前者称为扁平型结构,后者则称为锥形结构。
(3)扁平型结构比较灵活,容易适应环境,组织成员的参与度也相对较高。
3、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1)上下级双方的素质与能力。
(2)计划的完善程度。
(3)面临变化的激烈程度。
(4)授权的情况。
(6)面对问题的种类。
(7)个别接触的必要程度。
(8)其他因素。
(下属人员的空间分散情况、下属人员承担责任的意愿以及面对风险的态度)4、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优点:(1)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
有利于专业化分工。
(2)按职能划分部门,由于各部门是在最高主管的领导下从事相互依存的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3)由于各部门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因此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培训、相互交流,从而使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缺点:(1)由于各种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都集中在相同的部门进行,各种产品给企业带来的贡献不易区别,因此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2)由于各部门的负责人长期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因此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3)由于活动和业务的性质不同,各职能部门可能只注重依据自己的准则来行动,因此可能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5、产品部门化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2)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
(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
(4)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局限性:(1)需要较多的具有像总经理那样能力的人去管理各个产品部;(2)同时各个部门的主管也可能过分强调本单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3)产品部门某些职能管理机构与企业总部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待摊成本,影响企业竞争能力。
6、区域部门化的优缺点与产品部门化类似。
7、矩阵组织的优缺点:优点:(1)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集中各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短期内迅速完成重要任务。
(2)由于在项目小组中集中了各种人才,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能促进新的观点和设想的产生。
(3)由于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项目小组的活动还可促进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
缺点:(1)由于项目组织的成员是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临时从各个职能部门抽调的,其隶属关系不变,从而不仅有可能使他们产生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2)而且由于要接受并不总是保持一致的双重领导,在工作中可能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
第三节集权和分权1、根据存在基础的不同,权力分为:(1)制度权(也称法定权或法理权)—这种权力附属于某种职位。
(2)专长权或专家权(3)个人影响权(参考权)(4)强制权(惩罚权)(5)奖赏权2、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1)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2)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的分散。
第六章领导第一节领导概述1、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目标的规划及带领与引导被领导者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最大区别—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
(1)领导具有全局性,管理具有局限性。
(2)领导具有超前性,管理具有当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