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泛指世界各国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对外贸易:是指一国与别国之间的商品、服务、技术的交换活动。有时也称国外贸易。生产可能性曲线PPC:一个国家在充分有效地使用和有效使用所有资源时能产生的各种商品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反应商品的不同偏好。在这条曲线上都代表了不同商品的组合,但在这条曲线任何组合都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总体均衡分析: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就具有绝对劣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重商主义: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所需的资本(劳动)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资本(劳动)充裕型国家:国家资本相对雄厚。国家人口众多。H-O模型: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是指单位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则该要素密集程度高。这个概念是衡量生产中要素之间的比例,不是要素与产出的比例。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的程度是各国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贸易条件:一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里昂惕夫之谜:如果H-O模型理论的预测是正确的,美国是资本充裕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的方法对美国商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萨缪尔森定理: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进口替代型增长:在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的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产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了其他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张。罗伯津斯基定理:(小国)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荷兰病:即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福利恶化增长;这种增长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特定要素:某些要素不能在部门之间流动或很难在部门之间流动。行业间贸易: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行业内的贸易:同一类产品的贸易。行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在贸易中所占比重,表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IIT=1-|X-M|/|X+M|。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模。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企业的规模扩大。差异产品:产品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但在性能、品牌、选型等方面相互之间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消费者把它们认作是不同的产品。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有效保护率:一个国家的整体保护措施使该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相对非保护时提高的比率。最优关税税率:能使本国经济收益达到最大的适当税率。从价税:根据
进口商品的实物数量征收一个给定数额的关税。从量税:以货物的计量单位作为征税标准,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关税金额作为税率。复合税:从价税和从量税复合使用。滑准税:与进口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关系的关税计征办法。关税配额:关税和配额一起使用。进口配额:它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的限额。自愿出口限制: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亦称“被动配额”。对进口国来说,由于对方自愿限制,其进口量也就自然减少。相机保护措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的某些紧急保护措施或停止履行现有协议的正常义务,以保护本国某些更加重要的利益。倾销:产品是否低于正常价值在国外市场销售。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价格支持:是指政府设定一个不由市场供给决定的固定的“支持价格”或“保证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此价格,政府可按此价格收购,或补足二者之间的差额。出口禁运:禁止向被制裁国出口商品。进口抵制:禁止从被制裁国进口商品。保护幼稚工业论: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新生或幼嫩阶段,而同类工业在发达国家已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如果允许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话,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工业肯定被打垮被扼杀,永远没有起来的希望。如果政府对其新建工业实行一段时间的保护,等新生工业大后,再取消保护,那么它就不但不怕竞争,还可以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工业匹敌了。经济全球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消费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和经济体制的一体化。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国对于所有成员国的贸易待遇都必须是同样的,如果一国给任何一国降低豁免关税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该国也必须同时给其他的成员国同样的待遇。国民待遇:指的是一国给予所有成员国的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的待遇不低于给予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等,以保证成员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
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的各成员国通过协商签订协议,取消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各成员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在区内自由流通,相互间没有关税、配额等保护措施。关税同盟:在关税同盟内部,各成员不仅取消相互间的贸易障碍,还取消了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别,建立起对同盟外国家的共同的关税壁垒。由于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致,各成员国之间不设海关。共同市场:除了有一个关税同盟之外,各成员国还允许生产要素在它们之间完全自由流动(劳动及资本的流动)。经济同盟:在这种同盟内,各成员国统一所有经济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福利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及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贸易转移:进口来源从原来的非贸易集团成员国转向了成员国。贸易创造:由于取消对成员国关税,总进口量要比原来的多。配置所得:从贸易中的社会福利分别来自于“交换所得”与“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所得”两个部分。前者是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后者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在总体上都可称为配置所得。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生产中所需的资本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资本/劳动充裕型国家:资本相对雄厚/人口众多.区域性经济合作的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
HO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本假设①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②两种可贸易品:大米和钢铁,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③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劳动充裕型资本充裕型国家④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各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变,要素可以在国内各部门自由流动但在各国间不能流动⑤生产技术假定相同:两国生产函数一样,排除生产技术不同导致相对价格不同,并且假定不存在“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情况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⑦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完全相同⑧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⑨无运输成本、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的障碍。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