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公共危机的定义、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或特定范围内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形式多样,对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快速、有效地应对和管理。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原因、影响等不同特点,可以将公共危机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共危机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如地震、火灾、洪涝、暴雨、风暴等,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2. 事故灾难类公共危机: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对环境、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 公共卫生类公共危机: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影响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社会安全类公共危机: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抗议活动等,损害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5. 其他类公共危机:如网络安全事件、天灾人祸事件等,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以上各类公共危机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应对,及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公共危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伤害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传染病等多种类型。
公共危机的发生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损失,因此,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应对危机情况,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而建立的管理机制和规范。
在这个系统中,政府扮演着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角色,企业和社会组织则是执行者和支持者。
为确保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预防和应对能力,做好危机的预警、防范和处置工作。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公共危机形势。
二、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的体系1. 预譌指挥机构为了应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将至关重要。
这个机构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拥有多方协调、迅速应对等能力。
指挥机构主要负责编制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协调资源、指挥调度、开展危机通报、发布信息、协助应急救援等工作。
通过统一指挥、协调一致、迅速决策,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的影响。
2.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危机事件发生时的救援、保障和恢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
它要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指挥调度、救援处置、信息发布、舆情协调等内容。
每个单位都应编制自身的应急预案,并通过定期演练、升级改进来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为了保证各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还应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应急预案体系。
3. 预譌资源预譌资源包括物资、人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它是危机处理工作的基础。
政府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囤积各类必要的物资和装备,为危机时的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同时,还应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以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4. 信息发布面临危机事件时,快速准确的信息发布是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的核心。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引言公共危机是指不可控制的事件或事态,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传染病暴发等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和组织需要拥有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应对和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原则、要素及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而建立的一整套预防、监测、应对、处置、恢复和评估机制和方法,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资源等,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于现实情况,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一种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二、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根据各种危机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和提高危机管理的水平。
2.规范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规范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保障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确保危机管理的合法性和效果。
3.权威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权威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地方特点,构建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危机管理体系,为公众提供一种权威性的危机管理服务。
4.综合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融合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公共危机管理ppt课件
编辑版pppt
36
(三)迎接新挑战
应急管理是针对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 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 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 恢复与重建等进行的全过程、全方 位的管理。应急管理是个复杂的、 开放的系统工程。
17
中央政府
(国务院应急办)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ate Council
企业事业 单位和社会 组织团体
Enterprises Establishments Social orga1n8 ization
国务院各部门
Ministries
编辑版pppt
省(区、市)
Provinces
失、社会和谐和安全发展。 • 应急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监管前移。
编辑版p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可以描述为如下的矩阵 (七“全”安全矩阵):
企业主体 政府监察 部门监管 中介服务 媒体监督 全方位
设计 生产 储运 销售 使用 全过程
安全 节能 减排 高效 舒适 全目标
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
14 活动,主办单位制编定辑版p的ppt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large scale activities like conference, exhibition, art performance
and sports meeting, etc.
市(地、州)
Municipalities
县(市、旗)
Counties
乡镇人民政府
Towns
• 中国应急管理机构共分为五 个层次:
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
完 善 应 急 措 物 施 资 保 障 的
技术保障
• 应急平台建设 • 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 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它由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 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即硬件支撑和核心应用。 • 支撑系统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 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安 全支撑系统和备份系统。 • 应用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 测防控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智能方案系统、指 挥调度系统、应急资源管理和保障系统、应急评 估系统、模拟演练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 1.
2.
3. 4. 5.
应急人力资源系统一般由以下人员组成: 应急管理人员。即政府机关和直属单位 的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对公 共安全影响较大的工矿企业、商业单位 中的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 专业应急队伍。主要指消防、公安、交 管、医疗急救、市政等基本抢险救援队 伍,还包括人防、地震、防汛、矿山、 工程抢险人员等专业救灾队伍,他们是 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骨干力量。 应急的专家队伍。 社区和志愿者应急队伍。 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
完 善 我 国 预 备 费 管 理
应急资金的管理
应急资金的管理其核心是资金的配置,如 何达到资金的最优配置,保障公共危机应 急资金的充分供给,是应急资金管理的目 标。
我国应急资金的配置与管理 存在的制约因素
现得 缺 管 在 式 财 救 灾 门 易 上 民 救 流 以在 乏 理 多 , 政 灾 , 之 造 级 政 灾 程 权实 精 。 头 而 、 物 无 间 成 部 部 过 设 谋际 确 另 接 对 民 资 灾 的 地 门 门 程 计 私的 、 外 收 救 政 在 说 合 方 申 和 中 不 的分 统 , , 灾 、 提 有 谋 财 报 财 , 规 不配 一 救 缺 物 社 供 灾 , 政 , 政 救 范 法过 的 灾 乏 资 会 方 。 将 部 这 部 灾 。 行程 标 款 统 的 捐 面 目 轻 门 种 门 款 比 为中 准 的 一 接 助 , 前 灾 和 会 会 的 如 。容 , 分 的 收 三 主 我 报 民 商 商 申 在 易这配汇则种要国成政很后报地 出使也集存形有的重部容向由震 法 理这 资 公 制 经 律 。极 源 共 建 济 制 大方问设体 度 的面题不制 不 影存,到缺 健 响在针十位 全 了较对年我 。 应明问,国 急显题政公 资的配府共 金缺置在财 的位公解政 管,共决体
公共危机管理课件
公共危机管理课件公共危机管理课件一、公共危机的定义1.1 公共危机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对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或持续性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因自然灾害、技术事故、社会纠纷等原因引发,对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2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机的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众安全和维护组织声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合理应对危机可以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恢复公众信心和社会秩序。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2.1 快速响应公共危机的管理需要迅速、高效的响应机制。
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包括预警系统、紧急决策流程等,以便快速采取行动应对危机。
2.2 透明度与公开沟通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透明度与公开沟通。
组织应及时向公众公开危机信息,实事求是地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减少谣言和传言的扩散。
2.3 牵头责任在危机管理中,组织应明确牵头责任,建立协同合作的机制。
各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应密切合作,形成整体协同的力量,共同应对危机。
2.4 安全优先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组织应以人员生命安全和公众安全为核心,确保危机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步骤3.1 预防阶段预防阶段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步骤,包括风险评估、制定危机应对计划等。
组织应根据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案,并提前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危机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应对效率。
3.2 应对阶段在公共危机发生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应对措施包括紧急调度、资源调配、危机信息发布等。
同时,要确保应对措施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保持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3.3 排查与评估阶段在危机暂时控制后,组织需进行灾后排查与评估。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和损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3.4 恢复与重建阶段当危机控制后,组织需要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
包括恢复生产和服务、修复受损设施、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等。
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
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构成
要素
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是指一个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其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活跃性:危机管理体系应该具有高度的活跃性,能够在危机事件发生前就对其进行预测和预警。
2. 效率性:危机处理的时间应当以快速响应为优先。
体系内应该设有有效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能够迅速组织资源协调,协助现场救援和抗灾处置工作。
3. 多样性:危机管理体系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弹性,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应该根据不同的危机事件制定不同的危机应对措施和预案。
4. 全面性:危机管理体系必须对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预防。
考虑到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多种危机低概率事件,应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与防范机制。
5. 共同性:危机管理体系必须具有共同性,所有组成部分应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沟通与联动等机制。
其他相关方面如资源共享、决策协调、公开与信息披露等都应高度统一。
总之,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具备活跃性、效率性、多样性、全面性和共同性等方面的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机风险,达到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的最大目标。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四个阶段,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首先,预防危机的发生,包括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加强监测预警、建设应急救援能力等。
其次,在危机发生时,需要迅速应对,及时有效地处置,避免危机事态进一步扩大。
再次,在危机得到控制后,需要及时恢复正常秩序,恢复受影响的社会经济秩序和民生。
最后,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经验和教训。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发布和通讯系统,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决策和危机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是企业和社会组织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自身的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配合政府开展危机管理工作。
最后是广大公众,需要普及危机防范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政府和其他部门开展危机管理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应对了多起危机事件,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危机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协调不够紧密、能力不够强大等。
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
在推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管理,提高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协同合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强化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调;加强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能动性和危机处理的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加强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提高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第八章8.1 内容展示
8.1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其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是由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 方略决定的。
其二,依法进行危机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客观需要。 其三,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法制化,使得应对危机的手
段更为有效和有序。 其四,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是避免法治危机、保障人
权所必需的。 最后,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也是当今各国实践经验的
科学总结。
8.2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的原则
(1)法治原则 (2)应急性原则 (3)公共利益原则 (4)比例原则 (5)政府积极责任原则 (6)权益救济原则。
8.3 相关领域危机管理的法制现状 我国自1954年首次规定戒严制度至今,已经颁布了一
系列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各地方根据这些法 律、法规又颁布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 从而初步构建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危机管理法 律规范体系。主要包括:
8.4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的条件 启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机制的条件 (1)危机事实存在;
(2)危机迫在眉睫;
(3)有必要采取危机措施;
8.5 国际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制化建设 国际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类型 (1)通过宪法确立政府危机管理制度; (2)制定专门的危机状态法,系统规定政府危机管理制度; (3)与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专门法律; (4)具体实施宪法和法律有关政府危机管理制度的政府法令
六、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民间力量的 参与。
七、危机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危机防范措施的改善 与演习,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法定化。
发达国家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从总体上说具有如下特 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可以供我们借鉴:
一、应急法律规范的专门化、体系化。 二、机构人员的专门化、专业化。
学堂 国家治理 课程2022-《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习题答案
国家治理课程练习题(提醒:选项对应内容可能会有变化,应用前请核对具体选项对应的内容,标黄色部分)第一讲中国危机形态分析1.本课程希望同学们学习后实现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三个提升:(B)A、思想提升、知识提升、技能提升B、意识提升、知识提升、技能提升C、意识提升、知识提升、制度提升D、意识提升、理论提升、技能提升2.“8·12”天津港爆炸事故被定义为何种性质的灾害事故?(A)A、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B、特别重大社会安全事故C、重大社会安全事故D、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3.王磊博士的研究发现,制度内社会冲突和制度外社会冲突的占比结构在2006年前后大概是多少?(C)A、9:1B、4:6C、7:3D、1:94.在我国台风属于哪一类灾害:(A)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洪涝灾害D、其他自然灾害5.《当灾难来临》一书在分析人们突然获知灾难信息时的早期心理和行为机理往往是:(B)A、立即相信灾难的存在并开始恐慌B、怀疑灾难的客观存在性C、置之不理等待他人的反应6.中国危机环境的日常根源为:(AB)A、结构性利益调整B、价值性观念变化C、动荡的国际局势D、宗教极端主义7.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哪几类:(ABCD)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8.在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哪几类:(ABD)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洪涝灾害D、其他自然灾害9.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BCDE)A、台湾省极其附近海域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E、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10.国务院2016年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应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其中重点强调哪几方面的责任(ACD)A、企业主体责任B、群众监督责任C、部门监管责任D、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第二讲危机与危机管理要义1.我国政府从什么时候开始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C)A、1976B、1998C、2003D、20082.监测和预警主要在危机管理的哪个阶段起作用?(A)A、事前B、事中C、事后3.彭宗超教授在中国式卓越危机管理的U型境界中提出的危机事发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B)A、完全避免危机B、善于利用危机C、充分准备危机D、有效应对危机4.危机不仅意味高端威胁性后果,也蕴藏可能的机遇,因此,危机发生以后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要求我们做到:(ACD)A、临危不惧B、居安思危C、化危为机D、转危为安5,希斯在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中提出了4R理论,其中哪几个环节属于事前?(AD)A、ReadinessB、ResponseC、RecoveryD、Reduction6.危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ABC)A、突发性B、紧急性C、威胁性D、主观性7.监测与预警的流程主要包括:(ABCD)A、监测B、传递C、分析D、发布8.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危机管理的过程包括:(ABCD)A、预防与准备B、监测与预警C、处置与救援D、恢复与重建9.应急决策要求在有限的信息下迅速做出决定。
(完整版)危机管理体系
(完整版)危机管理体系危机管理体系1. 引言本文档介绍了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旨在帮助组织应对各种危机情况并降低潜在风险。
危机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四个阶段,以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处理危机事件,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财产和声誉。
2. 危机预防阶段在危机预防阶段,组织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危机潜在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机预防措施:- 制定和执行健全的安全政策和程序- 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提供员工培训,增强其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与相关政府和行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取及时的信息和支持3. 危机准备阶段危机准备阶段涉及制定和实施应急计划,以确保组织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应对。
以下是危机准备阶段的一些关键步骤:- 识别潜在的危机风险和事件- 开发和测试应急响应计划- 设立危机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资源- 进行模拟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4. 危机应对阶段危机应对阶段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采取行动以应对和控制危机局势。
以下是危机应对阶段的一些建议:- 启动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快速响应和协调行动- 收集和分析危机信息,及时向相关方通报情况- 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防止信息误传和负面影响- 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危机,保护员工安全和组织财产5. 危机恢复阶段危机恢复阶段是在危机事件得到控制后,组织采取行动恢复正常运营和修复受损的声誉。
以下是危机恢复阶段的一些关键步骤:- 评估危机后果,制定恢复计划- 恢复业务运营,确保组织继续提供服务和产品- 处理媒体关注和公众舆论,重建声誉- 进行事后分析和总结,以获取教训和改进危机管理体系6. 结论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对于组织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其应对各种危机情况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损失。
对于每个阶段,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策略和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演练,以确保其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8章 公共危机救灾捐赠管理[26页]
第八章 公共危机救灾捐赠管理
2、救灾捐赠管理的特点
成功的救灾捐赠要实现两个目标:效率与公平。高效率要求救灾捐赠管理规范、 有序;公平性追求的是受灾公众收益的均衡性、平等性,其保障的是救灾捐赠 工作的公开、透明。这决定了救灾捐赠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慈善、公益捐赠管理。 救灾捐赠对捐赠管理者的要求:
及时性; 公平性与公正性;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
受赠人 我国救灾捐赠的受赠主体可分为三类: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受政府委托的机构; 社会组织,包括公益性民间组织、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 等社会组织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在救灾捐赠实践中,政府既是劝募人, 又是受赠人,不仅负担沉重,而且缺少有效的制衡,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质疑。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一一 • 救灾捐赠与管理
科学性与有序性; 有效性; 协调性; 政治性与责任性。 日常慈善捐赠管理是救灾捐赠管理的基础。完善的慈善捐赠管理可以弘扬慈善 文化、维系公众捐赠热情,并使全社会为接受政府救灾捐赠动员做好充分的准 备。
3、救灾捐赠管理的挑战
救灾捐赠管理的挑战在于必须在一系列两难之中进行抉择。 救灾的速度要求与公众的公平要求; 公民角色扩张与紧急一致性消失; 救灾捐赠管理的效率性与安全性; 对捐赠人意愿的尊重与对多样化需求的满足;
1、救灾捐赠的概念
在我国,救灾捐赠是自然灾害管理的主要措施,但不局限于自然灾害。
捐赠(donation):为了某项有意义的事业,在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无偿地 贡献款物、服务的行为。
公共治理理念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
公共治理理念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
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基于公共治理理念,旨在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的方式,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公共危机,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首先,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作用。
政府是治理公共危机的主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各层级的力量,制定危机应对策略和措施。
政府机构在危机发生后,应及时发布信息、研判形势、采取措施,保障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
其次,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注重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支持。
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团体等,他们在公共危机中承担着反映社会声音、提供专业知识和服务的角色。
政府应主动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方案并提供支持。
第三,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倡导公民参与。
公民是公共危机治理的一方重要力量,他们具有信息获取渠道广泛和话语权的特点。
政府在危机治理中应加强与公民的沟通互动,听取公民意见,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实现治理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此外,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还强调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合作。
跨部门的协调能够集成各部门的资源和能力,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跨地区的协同合作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信息的共享,使得危机应对更具整体性和协同性。
总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基于公共治理理念,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作用,重视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参与,注重跨部门、跨地
区的协同合作。
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保障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保证体系
Ⅱ、安全和健康人员 安全和健康人员。安全和健康人员的职责是负责评 职责是负响程度, 健康影响程度,并协助事故指挥者确保所有事故现场及附近的 人员都能得到及时安全的疏散,因此,该类人员可作为应急指 人员都能得到及时安全的疏散 挥中心和事故现场指挥中心的协调者参与应急行动。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3、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特征 一是保障任务的应急性。 一是保障任务的应急性。危机一般在突然情况或临界情况下发生,时间 紧、任务急,危机保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保证解除应急状态的顺利进行。二 二 是保障行动的快速机动性。 是保障行动的快速机动性。我国幅员辽阔,保障力量往往远离应急事件发生 地,这就要求通过快速、高效、安全的海、陆、空途中保障,争取主动权, 提高生存能力。三是保障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三是保障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由于潜在突发事件多,规模不 三是保障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一,种类各异,要求保障力量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种类、不同样式和不同规 模应急事件的要求,做到灵活多样、机智多变。四是保障环境的复杂危险性 四是保障环境的复杂危险性 。危机事件发生后,环境特殊、复杂而恶劣,决定了应急后勤保障任务的危 险性。五是保障实施的艰巨性。主要是保障节奏快,时效高,需要在单位时 五是保障实施的艰巨性。 五是保障实施的艰巨性 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大,增加了保障的难度;由于环境复杂而危险,保障资源 有限,必须确保保障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六是保障力量的专门性。针对某一 六是保障力量的专门性。 六是保障力量的专门性 事件,为某一危机实施应急保障而组建后勤保障力量。七是保障时机的特定 七是保障时机的特定 性。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对危机或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实施的后勤保障。八是保 八是保 障对象的特殊性。 障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对担负应急事务和因突发灾变需要救助的特定人群实 施紧急后勤保障。应急保障和常态保障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应急保障是常态保障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保障行为,主要集中在 事件的突发阶段,起着保障当前急需和衔接后续一般后勤保障力量的用。应 急保障和常态后勤保障构成后勤保障的完整过程。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体系(ppt 77页)
(七)公共危机的周期
危机潜伏期 危机突发期 危机持续期 危机解决阶段
(八)公共危机的影响
公共危机造成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资源的损失、发展计划的打断、影响投资的环
境、政治的不稳定 危机的发生隐喻着新的发展机会 危机=机会
这就意味着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危机 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并能利用新的发展机会前进。
公共危机管理
主讲人:胡税根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8年9月
由于不去预先考虑未来的问题和机会, 我们正从危机走向危机。
—阿尔文·托夫勒
影响重大突发事件有效控制最重要因素的调查
了解危机、了解突发事件 的形成与控制,对于我们 有效控制突发事件无疑
有着重要影响
排序 1 2 3
选项
对突发事件早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别与认 识
大规模的政治变革(如前苏联与东欧巨变等) 政策变迁(国有经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等) 大规模恐怖主义活动 腐败 其他政治骚乱 社会性危机事件 社会热点问题的变迁 社会不安(social unrest)
宏观经济性危机事件 恶性通货膨胀或紧缩 国际汇率的巨幅波动 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振荡 失业率居高不下或上升
的客观及时报道、专家学者释疑解惑、非政府 组织的积极参与、良好的沟通对话机制
危机时的社会心理分析
流言 从众心理 认知失调 亲社会心理 攻击心理 态度的形成及改变
(三)西方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构建的理论与经验
国外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
1.特纳(Turner) ——灾难孵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安全与危机事故的发生不能仅
back
二、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教学课件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注意语言表 达、保持冷静、尊重媒体等,以提升 媒体应对的效果。
04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分析
案例涝灾害应对
详细描述
该案例介绍了某城市在遭遇洪涝灾害时,政府、社区和民众如何协同应对,包括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救援行动 和灾后恢复等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教学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 公共危机预警与应对
0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危机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公共危机是指对公共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的紧急事件,具有突发性 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与原 则
智能化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如大 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公共危机 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 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收集、分析和 处理信息,提高预警和应对的效率和准 确性。
VS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场景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 测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提高预 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人工智能和物 联网技术,可以远程监控和管理应急物资, 提高物资调配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案例二:某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
总结词
大型活动安全保障
详细描述
该案例探讨了如何为大型活动提供安 全保障,包括安保人员部署、安全检 查、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等方面,以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案例三:某地区突发疫情的防控
总结词
突发疫情防控
详细描述
该案例重点介绍了某地区在突发疫情时,如何迅速采取防控 措施,包括疫情监测、隔离措施、社区防控和医疗支援等, 以遏制疫情的扩散。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灾害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的严重影响。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指一套完善的机制和方法,用于预测、防范、应对和解决公共危机,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一、危机预测和评估危机预测和评估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础。
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
同时,评估危机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为后续的危机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危机预警和监测危机预警和监测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和迹象。
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危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
三、危机应急响应危机应急响应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
一旦发生危机,需要迅速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危机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危机应急响应需要建立健全的指挥系统和应急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确保危机应对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危机信息发布和传播危机信息发布和传播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危机信息的发布需要遵循透明、公正、客观的原则,提供权威的信息来源,消除公众的恐慌和不确定感。
五、危机后续处理和复原重建危机后续处理和复原重建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最后环节。
在危机发生后,需要对危机的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制定恢复重建的计划和措施。
同时,也需要总结和反思危机应对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加强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建设,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公关危机管理体系
2
危机事件
•
来自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危机
• • • • 企业内部因为劳资、管理层变动、内部纠 纷等原因导致的危机; 由于企业员工恶意传播导致的内部信息泄 露危机; 企业领导人在媒体层面说错话; 来自企业自身的危机 • •
3
用户对服务方面的投 诉,问题没有得到很 好的解决; 虚假房源信息过多造 成投诉; 消费者恶意针对安居 客的攻击; 客户对安居客服务的 投诉等问题
•
12 /
Copyright
阶段评估和预测
对危机进行阶段性评估、预测是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关键步骤: 对危机的评估 危机处理小组共同对危机发展的状况发表意见,并进行综合评 估,得出危机处理小组的评估意见,并提供给决策者; 在危机评估的过程中,可以保留多种情况的选择,但必须要明 确工作的重点; 对危机的预测 根据报告,对危机可能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成文。并根 据可行性按先后顺序列出; 提供预测给危机最高决策者,便于形成处理意见。
8 /
Copyright
危机分析评估
危机出现后,针对不同媒体的报道角度应当视情况区分对待: 建立危机分析评估的体系,从以下几点来对已出现的重要媒体的报道进行 定性分析: 产生的负面影响 扩散范围 产生原因 根据分析,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对危机的评估、分析是制定危机处理方案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做到: 在危机处理小组中对危机的判断形成统一的认识; 针对分歧,要进行充分、及时地沟通; 应对危机,攻守结合。 应对危机,攻守结合。 面对危机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主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面对危机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主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5 /
Copyright
新闻发言人制度
需要建立的沟通机制和流程按照危机可能反映出来的渠道分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临时组织的应急救援力量往往存在职责不明、机制
不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于协同救援,发挥整体
应急救援能力和效果。
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力量的应急救援涉及全国各个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组织,
最主要的包括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 象、安全监管、环境、电力、通信、建设、卫生、 农业等部门、其管理主要以条块分割、各自负责为主。当大规模的突发灾
观
现,没有建立跨区域的应急保障机制,从而没用形成有效的应急保障来
点
为大型灾害时的应急管理和救援服务。由于应急救援力量的分散,应急 力量和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和统二协调机制,当发生重特大公共
一
危机事件尤其是发生涉及多种公共危机事件或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的
重特大公共危机事件时,某一部门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往往十分有限,
凡影响公民重大利益的行政行为必须由法律 明文规定,行政机关不得采取行政立法等“自 我授权”的方式任意限制或剥夺公民的基本权 利。就行政紧急权而言,其权力的扩张性和裁 量性并不代表其可以突破宪法和法律的框架, 不受法律保留原则的拘束。
例如,《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49至第 50 条规定了在 突发事件状态下,政府可以采取的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包括强制隔离、区域控制、道路封锁、临时警戒等。 这实际上属于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 施,政府部门只能在该法授权的范围和限度内行使行 政应急权力,而不能在行政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中规定超出上述措施类型和必要限度的内容。
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应急保障的快速启动和各 部门的协调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救援保障从 主动变为被动,然而灾害越是严重、范围越大,越 是需要保障的速度和力度。
(2)现有的应急救援工作以条块分割、各自负责 为主,由于保障力量构成复杂,部署相对分散,各 个部门有自己专门的保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 作难度较大,使得大规模跨区域应急救援保障具有 单个部门静态为主的特点,保障资源分散,信息较 为封闭。
行政紧急权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权力扩张性。 在紧急状态下,行政机关不仅承担着化解公共危
机,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责任,而且还须在公益优 先原则的指引下协调各方利益,因此行政机关应当 具备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项资源的裁量性权力, 行政紧急权的扩张在所难免。
例如《戒严法》第 14条规定: 戒严期间,戒严实施 机关可以决定在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限制 人员进出交通管制区域,并对进出交通管制区域人 员的证件、车辆、物品进行检查。
✓第三,缺乏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出现危机时,政府
临时组建应急指挥中心,这样被动地应对危机。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建设有了初步的 规模,但从长远来看,公共危机应急机制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首先,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 保障工作的开展缺乏法律依据,责任不明,应急保障工 作无法落到实处。 ✓其次,专业力量不足,危机事件的处理仅仅依靠有限 的医务人员和临时召集的专家,难以应付复杂的场面。 ✓第三,缺乏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出现危机时,政府临 时组建应急指挥中心,这样被动地应对危机。
物资保障。物资保障主要是针对应急救援需要的物资
储备。包括生命救助物资、工程保障物资、工程建设物 资、灾后重建物资等。如防护用品、急救药品、帐篷和 食品、挖掘机、吊车、炊事车、供水车、宿营车、移动 房屋、消毒车、电力抢修车辆、抢修器材、工具、直升 机、搜救犬、红外探测器、生物传感器、生命探测仪等 物资的储备。这些储备直接关系到危机发生地区居民的 衣食住行医各方面的保障。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相关 物资的采购贮存和更新工作,在物资的质量和保管方面 必须严格把关,为应急保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中的问题
专 (五)预案保障方面
家
从应急保障预案上看,应急保障预案体系化薄弱。
观 我国应急管理和救援预案体系以《国家突发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为法律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建立了应急
点 救援管理预案,既有总体应急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又有各个灾种的专项预案,
一 对应急管理的整体活动进行了过程规划、职能划分及责任明确,但还没有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建设有了初步 的规模,但从长远来看,公共危机应急机制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首先,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
专 保障工作的开展缺乏法律依据,责任不明,应急保障 家 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观 ✓其次,专业力量不足,危机事件的处理仅仅依靠有 点 限的医务人员和临时召集的专家,难以应付复杂的场 二 面。
害发生时,部门之间的动态协调、调动会占用相当多的救援时间,而且由于管理部门
的繁多,各类人力、物力资源的协调保障成为指挥的重点之一。正因为没有统 一的应急保障机制,因而没有形成有效的应急保障来为 应急救援服务,在出现需要跨区域大规模救援时,各种 物资调动的困难尤为突出。
在 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的应急救援保障行动中, 缺乏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 (1)缺乏跨区域应急救援保障的预案体系
应急物资管理和监督
2.法律保障
中国于 1996 年通过并实施《戒严法》。 2007 年制定并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还先后出 台《防洪法》、《地震法》、《消防法》和《传染 病防治法》等单行法,但尚无一部统一的紧急状态 法。
公共危机下的政府行政往往面临三大难题: 危机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危机事件的预防与控
功能还相互重合,造成政府宝贵资金的浪费。
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中的问题
专
(二)人力资源保障 ✓应急救援人力资源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应急保障
家 队伍,难以适应处置灾害的需要。
观 ✓我国消防部队是各类灾害救援的骨干力量,是专业
性救援队伍。但现有的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专
点 业应急救扱队伍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第三,程序简易性。 行政机关在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所面临的条件和
制定的目标与正常状态下的行政存在较大区别,由于公共 危机事件的突发性、无序性和破坏性,行政机关往往没有 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信息来对相关行政措施进行讨论。决 定和反复修改。为了迅速控制危机蔓延,行政机关在通常 情况下不得不牺牲程序的理性以换取维护公共利益的重大 价值。这主要表现为行政行为的做出和执行无须遵循一些 正常的程序规则,例如调查取证、听取陈述和申辩,说明 理由、告知权利等。
3.人员保障
组建和管理应急专家队伍
应急专家的工作是平时的应急教育培训和重大课题研究、危机时的处置方案和 应急处理的咨询、危机后的事件评估、性质和责任认定。在应急保障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应急专家队伍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危机事件处理的成败。
一是在专家组的筹建工作上,要建立专家信息库记录,专 家的主要学术活动、学术研究成果和灾害应急工作各有所 长、各司其职; 二是在专家组的组织方面,要做到有机构、有领导、有人 员、有经费,为专家组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三是在专家组的管理方面,要对专家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 训和考核,不断更新知识、提高队伍素质,为应对危机的 发生做好知识储备。
第二,超越法规性。 在正常状态下,行政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法规的严
格约束,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有接受行政复议,司法审 查直至被改变或撤销的可能后果,但是在紧急状态下, 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行政紧急权的介入具 有相当程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行政干预手段可能超越 法律法规甚至宪法的严格规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独 裁” 或“肆意”。
制以及危机后果的协调与化解,因此不同于常态行 政行为,应对公共危机的行政紧急行为往往出现权 力扩张、裁量增强和程序简化的表征,其逾越一般 法律框架的“超法性” 和对公民合法权利的“损益 性” 也极为显著。
行政紧急权力
行政紧急权力指由一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 在紧急状态确认和宣布后,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 授权的组织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下,采取 紧急处置措施,以消除紧急状态!迅速恢复正常的法 律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特别行政权力。
专
(一)经费保障方面 应急保障经费不足,缺乏与社会保障的密切
家 配合,应急保障建设工作开展困难。
观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应急保障主要依赖政府财政 点 部门的临时调度和社会捐助,没有建立起专项储
备资金。
一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功能单一的救援部门都从本
部门的利益出发,花费政府大量的专项经费,购
置许多精良器材,有的长期放置不用,有的器材
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加大了对CDC的经费投入, 2003财年CDC的财政拨款为70亿美元,2006~2009财 年的预算都在80亿美元以上,而且对疫苗和防疫、战 略性国家储备、国家流感的预防等项目的投资保持了 持续增加趋势。
我国在2003年防治SARS期间,各级财政的投入为150 亿元,2009年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央和地方 各级财政也多次拨出专款,为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 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组建和管理应急专业队伍
应急专业队伍根据专业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卫生防疫队伍主要负责现场救护,疾病的防控,环境 的保护和灾后心理问题的疏导,卫生防疫队伍的建设要将人员培训纳入到
常态管理之内,并建立达标和资质考核制度,此外,定期的危机应急模拟实战综合演习也 是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危机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二,建设与水电队伍,主要负责危机处理和灾后重建过程 中的房屋建设,水文勘测和电力供应此队伍建设,应该侧重于挖掘
一 ✓应急救援中应急专业人员如技术人员、医疗人员、
社会工作者等的参与严重不足。应急管理和救援的
专家组、智囊库建设滞后,专家数量少,附属于行
政机关,专业研究人员少且水平不高,智囊团的组
成和运用没有制度上的保障。
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中的问题
专
(三)物资器材装备保障方面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