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教案
重力与弹力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 形变、弹力。
科学思维 : 放大法、公式法。
科学探究: 探究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 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1.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2.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和掌握胡克定律的应用课型新授教法实例分析、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主备教案二次备写一、导入新课演示: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弹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三)弹力1.接触力(1)物体与物体相互作用时通过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称为接触力。
(2)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
接触力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弹力和摩擦力,下面我们先研究弹力。
2.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作形变。
演示通过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1.实验器材:两个平面镜M和N、一束光、一张大桌子,刻度尺。
2.实验步骤:如图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
3.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
4.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
通过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视频3.弹力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相连接的小车产生了拉力F;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上面的人产生了支持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放在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F1以及桌面对它的支持力F2,都是弹力,其方向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弹力方向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②绳类的弹力方向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其方向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③轻杆的弹力轻杆:杆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模型,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
被弯曲的细木棍把圆木推开(4)判断有无弹力的方法:①直接法:对于形变效果明显的情况,可由形变情况直接判断弹力的存在与否。
第 1 节 重力与弹力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 1 节重力与弹力一、课程基本信息高中物理必修一,适合高一年级学生教学时数:2课时二、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概念,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弹性形变、弹力定义及产生条件,掌握胡克定律。
2.科学思维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理解影响重心的因素。
会判定弹力的方向,能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重力产生原因,重心的影响因素。
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以及胡克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心位置的确定。
弹力方向的判定。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直尺、细绳、三角板、铅笔、水平桌面等。
多媒体资源:重力与弹力相关动画、视频、PPT课件等。
学生预习材料;重力与弹力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克定律的表述和公式。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重力1.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苹果落地、雨滴下落等)引入重力的概念。
2.讲授新课讲解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计算公式(G=mg)和方向(竖直向下)。
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课堂互动提问:为什么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地点受到的重力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重心的讲解讲解重心的定义、作用点以及影响因素(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
演示如何使用悬挂法确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5.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物体,让学生判断其重心的位置。
第二课时:弹力1.复习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重力知识。
2.讲授新课讲解弹性形变、弹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演示弹簧在受到拉力或压力时的形变,并引出胡克定律(F=kx)。
3.课堂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弹簧在受到相同拉力或压力时的形变量,并验证胡克定律。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4.弹力的方向判定讲解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的方向判定方法。
《第三章 1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和弹力的观点和性质。
2. 掌握重力与弹力的干系以及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重力和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和弹力的观点,重力与弹力的干系。
2. 教学难点:运用重力与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弹簧等实物道具。
2. 准备教学视频:关于重力和弹力的动态展示视频。
3. 准备练习题:针对重力和弹力观点的练习题,以及一些应用题。
4. 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理解重力和弹力的干系,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重力与弹力的基本观点,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引入:起首,我们将通过一些平时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重力与弹力的观点。
例如,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重物会下落,而轻物不会?为什么跳高时需要应用弹簧?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观点讲解: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解重力和弹力的基本观点,包括定义、原理和应用。
我们也会讨论一些常见的误解和容易混淆的观点,帮助学生澄清思路。
3. 实验演示: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重力和弹力的原理。
例如,演示弹力玩具手枪或弹簧的收缩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诠释发生的现象。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重力与弹力现象,并诠释其原因。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案例分析:我们还将分析一些实际案例,如建筑结构、交通工具中的重力与弹力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答疑解惑:在课程结束前,我们会回答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并强调重力和弹力在平时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安置:安置一些与重力和弹力相关的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制作PPT进行讲解等,以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弹力定义及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
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学习重点:弹力的判断方法和胡克定律的计算学习难点:弹力的分析和胡克定律的相关实验;自主学习一(课本P56)1、定义:物体发生形变,。
2.产生弹力的条件:(1) ;(2) 。
3.压力、和都是弹力。
4.弹力的方向。
《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在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针对训练》2.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的就是一个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5.弹力的分析方法:;《针对训练》3.分别画出下面的二个小球受弹力的示意图?(1)(2)巩固提高:如图所示小球均静止,接触面光滑,试分析(a)、(b)中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a)(b)自主学习二胡克定律(P57—58)1.什么是弹性限度:。
2.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2.实验步骤:(1)调整好弹簧测力计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的位置;在弹簧的量程内拉几下弹簧试试弹簧能否正常运行。
(2)安装好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弹簧的原长L0;(3)进行实验:挂上一个钩码的时候,记下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的对应的长度L,用L减去弹簧的原长L0得弹簧的伸长量∆L,把弹簧的拉力F和∆L的值一一对应,填在下面的表格上,做四组实验。
钩码的个数2345F(N)伸长量(x)单位:cm根据表格画出力随x的图像来,并且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来。
重力与弹力(第2课时)(教学)(23张PPT)——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思考: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
弹性限度。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
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
【分组实验,采集数据】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将所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1
2
3
4
5
6
7
F/N
0
l/cm
x/cm
0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1.表格中数据转化为“有序实数对”有什么规律?
如何才能更直观的发现这些“有序实数对”的规律?各物理量的单位要如何统一?2.如何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实验图像?3.猜测图像中F-x的函数关系,函数关系中常数的单位是什么?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4、注意:加在弹簧上的拉力不能太大,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制订方案,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时,思考以下问题:1、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如何安装仪器? 2、主要的实验步骤有哪些?3、在测量和数据处理中可能产生哪些误差?
如何减小或者避免这些误差?
胡克定律的发现
CONTENTS
1.能通过实验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2.会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3.能根据F-x图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弹弓的橡皮筋
汽车的减震弹簧
蹦极运动的橡胶绳
质量大的胖子和质量小的瘦子站在同一弹簧上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有关,对同一个物 体来讲,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k 称为弹簧的由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 —— 胡克定律
《1 重力与弹力》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第 6 页 共 10 页
学生活动预设
【当堂训练】分析下图物体A所受弹力情况,(接触面均光 滑)
结论: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物体一定接触。 ㈣胡克定律 1.弹力大小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 弹力随之消失。 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遵循一定简单的关系。 2.实验: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②
②-①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第 9 页 共 10 页
代入数据得:k=500N/m
将 k 带入①得 x=10cm
变式:
如图示,AB 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 GA=3N,GB=4N。A 用细线
悬挂在天花板上,B 放在水平面上,A,B 间轻弹簧中的弹力 F
=2N,则细线中的张力 FT 及 B 对地面的压力 FN 的可能值分别
(分析各力的受力物体、施力物
体、方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第 4 页 共 10 页
学生活动预设
强调:一定要搞清各力的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
提问,为什么不说书对桌子的压力就是书受到的重力
对于点点接触的主要是球面,连线要过球心。(作图强调)
按弹力产生的模型分:
①绳子:弹力有其特殊性,只能沿其收缩的方向(绳子无刚
3.胡克定律
⑴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 x 成正比。
⑵公式: F = k x
k: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大小反应弹簧
的软硬程度,与弹力大小无关。
单位:牛每米, 符号:N/m
x:弹簧的形变量(压缩或拉伸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高中物理课件:重力与弹力 第二课时
性限度内)
6.50 cm
4.由实验测得某弹簧所受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求:
(1)该弹簧的原长;
15 cm
(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500 N/m
感谢观看 THANGKS!
2019版必修一
3.1重力与弹力 (第2课时)
知识点二 弹力
1.形变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 (2)形变的分类: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非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 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类型
面与面
方向
垂直于公共接触面指 向被支持物体
图示
接触方式
点与面
过点垂直于面
点与点
垂直于切面
类型
轻绳
方向
沿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图示
轻杆
可沿杆 可不沿杆
轻弹簧 沿弹簧形变的反方向
3.三种常见弹力的方向
常见弹力
弹力方向
压力 支持力
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被压缩或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
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4.弹力有无的判断:
(1)对于明显形变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进行判断. (2)对于不明显形变的情况,可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
①假设无弹力:假设撤去接触面,看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若 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则说明物体间无弹力作用;否则,有弹力作用.
②假设有弹力:假设接触物体间有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判断 受力情况与所处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则不存在弹力;若不矛盾,则存在弹力.
3.1重力和弹力(第2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1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详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通过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来对重力和弹力的划分来引入弹力的知识。
通过放大法让学生观察到有机玻璃和桌面的的微小形变。
拓宽学生的认识,在课中加入许多的动态图更加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的概念比较多,实验也多,所以整体的内容比较多,需要精细化安排。
学生对弹力有一定的认识的,但是不知道拉力、压力和支持力与弹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清楚弹力的产生原因,无法理解弹力的方向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的专业术语。
因此这节课要利用动图增加课题趣味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好弹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条件等知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知道胡克律。
科学思维: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解物体的形变,从而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用科学的质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的习惯,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假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弹簧、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课件展示推、拉、提、举的生活场景。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相互作用无论是对物体推、拉、提、举。
它们都是在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力。
还有就是列车的牵引,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它们都是在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列车的牵引,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
接触力: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力。
教学设计说明:从自身实际出发,懂得相互联系,延伸到物体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借机进行感恩教育。
结合前面学习的重力,发现重力是不需要和地球接触的,还有磁力也是,也就是说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1.重力与弹力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重力与弹力。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它包括重力和弹力两部分。
通过对重力、弹力的学习,一方面为以后分析和掌握其它的力做一些铺垫;另一方面为受力分析打好基础。
只有准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为今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力学知识解决动力学问题。
所以本节在第三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重力和弹力两部分。
这两部分的主线是一致的,都是首先讲述力的产生原因或者条件,然后研究力的方向和大小。
在弹力部分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弹力(例如弹簧弹力和绳子上的弹力)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方向和大小,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
3.学情分析通过《重力与弹力》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重力和弹力的部分知识。
认识了什么是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定,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一些铺垫。
同时通过前两章的实验课,学生也具备了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准确记录数据;水平2 了解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水平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水平2 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水平2三、教学策略:1.策略与方法关于弹力的有无的教学,通过学生对弹力产生条件的回顾,利用条件法和假设法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中通过教师一步步的提问和引导,有层次地进行实验演示和探究,使学生逐渐完善对弹力产生条件的认识和学习。
关于胡克定律的教学,则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器材(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等)作为探究对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
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
(实用版)
目录
1.重力和弹力的定义与特点
2.重力和弹力的区别与联系
3.重力和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一、重力和弹力的定义与特点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一种万有引力。
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重力和弹力都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力,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重力和弹力的区别与联系
重力和弹力的主要区别在于:重力是一种恒定的力,而弹力是一种可变的力;重力是物体间的普遍存在的力,而弹力是物体形变后产生的力。
然而,在实际问题中,重力和弹力又往往密切相关,如弹簧的伸缩、抛体运动等。
三、重力和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力和弹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重力来完成各种任务,如举起物体、抛掷物体等。
而弹力则被广泛应用于弹簧制造、汽车减震、玩具制造等领域。
此外,重力和弹力在工程设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汽车行驶的平稳性等。
综上所述,重力和弹力作为物理学中的基本力,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1页共1页。
《重力与弹力》教案
《重力与弹力》教案《《重力与弹力》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6)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胡克定律,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3.胡克定律教学难点:1.重心概念的理解。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和掌握胡克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出示图片:苹果落地;滴水的衣服;思考讨论: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向下?出示动画: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力、弹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符号G。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出示图片:画出重力方向教师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重力与弹力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标)】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地判断弹力的方向。
2.理解胡克定律,能根据胡克定律来求解弹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弹力的大小的关系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再次体会线性拟合的应用。
4.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弹力的大小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弹力的有无的判断、胡克定律教学难点弹力的有无的判断、弹力的方向的判断、胡克定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刻度尺、钩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提问力的图示的画法,提问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师设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既然力是那就有大小,有方向。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讲授新课一、弹力的方向教师活动:讲解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弹力的方向如下:①压力: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②支持力: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③细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④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要根据运动状态具体分析。
按:此处只讲根据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来判断弹力的方向即可。
特征判断和效果判断的方法在后面讲。
二、胡克定律教师活动:讲解弹性限度的概念。
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教师设问:弹簧在形变时产生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是有关系的。
那么,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与其伸长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怎么来探究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教师活动:讲解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师生活动:个别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教师作必要指导。
(1)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观察弹簧自由下垂时下端所到达的刻度位置。
(2)然后,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弹簧在不同拉力下伸长的长度。
《第三章 1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和弹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重力、弹力产生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重力、弹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物理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产生原理、弹力的产生原理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和弹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弹簧测力计、实物弹力演示器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PPT课件、习题集等。
3. 确定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互动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和弹力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重力与弹力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新课教学:1. 重力: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产生原因、大小、方向,并介绍重力加速度。
让学生了解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引起的,并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强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
2. 弹力:通过实验展示物体之间的弹性形变,让学生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掌握弹力产生的三个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施力物体。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弹力大小和方向。
3. 重力与弹力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重力知识解决弹力相关问题。
4.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三)作业布置:根据课堂情况,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建议1.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建议多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堂练习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口头回答、小组讨论、书面作业等形式进行。
3.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高一【物理(人教版)】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皮筋也是一种弹性物体,它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吗?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F-x图像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2min
环节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从观察现象入手,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定性关系,然后根据事实进一步对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展开定量研究,设计实验方案,获取数据、数据分析,形成结论。最终得到了弹簧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式。
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积累的科学探究的方法继续进行课后及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完成学习任务一,分析实验中物体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总结弹力方向和形变方向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与其自身形变方向相反呢?引导学生归纳弹力的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分析一下桌子与玻璃瓶之间的弹力方向,进一步体会弹力的产生原因。
10min
环节三
【弹力的大小】
提问:那物体产生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定量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能方便测量这些物理量?用什么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如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数据,学会利用物理图像解释证据,包括建立坐标系、设计标度、描点、拟合、发现规律、陈述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与分析,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方向,发展相互作用观念;
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了解胡克定律,体会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科学思维:放大法研究微小形变
科学探究: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型变量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探究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新课教学
新课引入:
观察三幅图片,第一幅,射箭,第二幅,撑杆跳,第三幅,蹦床
拉满的弓把箭射的很远,是因为拉满的弓给箭一个力的作用,男子撑杆跳世界纪录6.16米,女子是记录5.06米,运动员通过撑杆可以跳到5-6米的高度,是因为撑杆给了运动员一个力的作用。
蹦床可以把人弹得很高。
蹦床给了运动员一个力的作用。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弹力。
1.形变
活动一:观察6个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2、弹簧被拉长或压缩;3、海绵受力被压缩,弯曲,扭转。
4、铁丝被弯成直角;5、纸张被揉成一团;6、橡皮泥被捏成不同形状。
①这几个实验中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又有哪些不同点?②阅读课本,定义形变,说出形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给上面几个物体的形变分类,说出你分类的原因。
学生讨论得出:上面物体形状或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物体受力会发生了形变。
有的发生了形变会恢复原状,有的发生了形变不能恢复原状。
总结形变定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
给形变分类:弹性形变和塑形形变。
活动二:提出问题是不是任何物体受到力都会发生形变。
我现在用手挤压桌子,桌子有没有发生形变。
我怎么看不到。
观察两个实验观察2个实验:1、手挤压瓶子观察细管中液面变化情况;
2、按压桌面,观察墙上光斑变化。
回答下面问题。
①桌子和玻璃瓶是否发生了形变,此实验采取了什么方法。
②是不是每个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原来桌子和玻璃瓶也发生了形变,只不过形变太小了,肉眼看不见,但是可以用微观放大法来观察到形变。
弹力定义和产生条件
活动三:观察实验:1、橡皮筋或弹簧被拉伸后再恢复;2、橡皮筋被拉断3、橡皮筋把粉笔弹得很远;4、弯曲钢锯条把粉笔弹开。
再次思考课堂刚开始的几幅图片。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会恢复原状。
②定义弹力。
③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并判断下面两种情况中小球受到几个弹力
小球静止停靠在墙角细线竖直状态,小球静止
学生讨论完总结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可以超过一定的限度,也就是弹性限度,超过了就不能完全回复原状。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他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挤压。
用假设法分析两个小球受到几个弹力。
活动四:判断下面几个弹力的方向
课本放在桌子上静止,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补充人靠在墙上,墙对人的支持力)
一个物体被悬挂在天花板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物体被弹簧支撑着静止在空中,弹簧对物体的弹力。
①说出每个弹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并说出弹力产生的原因。
②总结这几个弹力方向的特点并画出每个弹力的示意图。
学生总结: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指向绳子收缩方向,弹簧指向弹簧原长。
动手做:猜想弹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记录数据并在下面坐标轴上画出图像。
钩码数量弹簧弹力/mg弹簧长度L/cm伸长量△L/cm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F/mg
△L/cm
胡克定律:F=kx,F为弹簧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形变量,既是伸长量也是压缩量。
板书设计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作形变。
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3.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细绳指向绳子收缩方向。
5. 胡克定律
F=kx2
达标检测
1、在下图中a、b表面均光滑,天花板和地面均水平,则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2、按下列要求画出图中所示物体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
(1)图甲中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
(2)图乙中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
(3)图丙中大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4)图丁中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5)图戊中质量分布均匀的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3、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长度由原来的5.00cm伸长为6.00cm时,手受到的弹力为10.0N.那么,当这根弹簧伸长到6.20cm时,手受到的弹力有多大(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