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课件

合集下载

《旅夜书怀》-完美版PPT课件

《旅夜书怀》-完美版PPT课件
2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4
• 孤弱的细草 •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 对抗着漫漫长夜。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PPT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PPT

诗词赏析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 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 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 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 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 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 泊之意。
诗词赏析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 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 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 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 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 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 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相关故事
忍饥挨饿
杜甫生逢乱世,一辈子还真没少挨过饿。 当初,自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他,到长安后不久,就因父亲的 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糊口,他曾采过草药、领过救济粮,还出现过 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有时,为了蹭顿饭,便不得不“朝叩富儿门,暮随 肥马尘”,乃至于“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得到 了一个小官,可等他到任后,又回乡探亲时,竟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被饿 死了。 后来,“安史之乱”就暴发了,诗人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又是没少挨 饿。为此,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优秀ppt课件

旅夜书怀-优秀ppt课件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思考:颔联是怎样写景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景物 星
特点 低垂
平野 辽阔无边

灿烂
江流 汹涌澎湃
写景角度
画面
远景 近景
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
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
怨》。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 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 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 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 难寄。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 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 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 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 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 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旅夜书怀 课件

旅夜书怀  课件

句 解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飘飘:随处飘泊,无依无靠。 诗人罢官之后,居无定所,身 若浮萍,孤苦之间,油然纸上。 2、何所似:象什么呢? 3、沙鸥:一鸟名。应该是海鸥的一种。以水中小鱼为食。漂泊 不定,哪有浅滩小鱼就飞到哪觅食。同时,胆小,易受经吓。 作者自比沙鸥,且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一只孤零零的小鸟,倍 感渺小、孤寂。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居无定所、恍如惊弓。 [译文] 如此人生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 飞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诗人自叹身世飘零,自觉在权贵面前非常渺小。无论是身后之 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 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沙鸥时,诗人晚年 飘零、孤独、寂寥、失意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全诗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 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 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 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 “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 《唐诗论文集· 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 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 小雅· 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 人。

《旅夜书怀》精品课件

《旅夜书怀》精品课件
1、背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旅夜 书怀

杜甫
杜甫: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 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 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 称“诗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 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一· 课前导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
着。飞过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 位置实现心中的梦。可是我们在飞翔的 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前方 一片迷茫,我们不知该飞向何方。 唐朝的那个夜晚,杜甫守着他那叶破旧 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让我们一起 走进杜甫的《旅夜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 (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

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 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 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 (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 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 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 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 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 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 恰又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 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 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 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 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 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旅夜书怀》课件

《旅夜书怀》课件

情感共鸣
诗中表达的漂泊与孤独感,与现代人 生活压力、离乡背井等情感共鸣。
时代背景
通过比较唐代与现代社会背景,理解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内心世界。
《旅夜书怀》对现代人的启示
面对困境的态度
诗中体现的坚韧和豁达,对现代人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有启示作用。
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激励现代人坚持自我,勇敢追求梦想。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 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杜甫的诗歌风格
02
01
03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严谨,表达力强。
杜甫的诗歌注重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索,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涵。
杜甫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表 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
02
《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动乱历时八年,对唐朝 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战乱使得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对杜甫等文人墨客 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漂泊生活
01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迫离开 长安,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漂泊生 活。
02
漂泊期间,杜甫亲眼目睹了战争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深刻体验了 生活的艰辛,这些经历对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旅夜书怀》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创作
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受到《旅夜书怀》的启发,在创作中借鉴 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传承文化
《旅夜书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05
《旅夜书怀》的现代解读
《旅夜书怀》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旅夜书怀》课件(共29张PPT)

《旅夜书怀》课件(共29张PPT)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延伸: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 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衬托
手 法
月、大江
阔大
融情 于景 感 乐景 情 哀情
抒情方式: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
直抒胸臆
以景结情
间接抒情
鉴赏“五看”——帮你正确理解古诗词 知方 法
看题目
题目往往提示以下 信息: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诗人情感、 诗歌类型。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展现了一幅孤寂冷清的旅夜图。月下,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叶孤舟竖着 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 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遥挂低垂,纵目 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动如涌,江流奔 腾.如此开阔的环境,如此孤独的小舟, 表 达了诗人被贬后无所依托的飘泊自伤之 情.
3、通过“抒怀”悟实 情
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
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旅夜书怀》课件

《旅夜书怀》课件
陈莉
旅夜书怀
杜甫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 称杜工部。 称杜工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 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 了唐朝“安史之乱” 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的社会现实, 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 诗史” 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杜工部集》 ☆ 有《杜工部集》。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背诵诗歌. 1、背诵诗歌.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片云” 孤月” 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 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意,也有喻意, 第二联中的“片云” 孤月”既为实意,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 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 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 昏暮年, 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 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 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 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 冷清意境。 冷清意境。
飘 飘 何 所 似 天 地 一 沙 鸥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古诗中,鸟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古诗中, 形象还有哪些? 形象还有哪些? 例如:陶渊明有一句“ 例如:陶渊明有一句“鸟倦飞而知 还”, -------这是一只回家的鸟 -------这是一只回家的鸟 苏轼有一句“拣尽寒枝不肯 苏轼有一句“ 栖”, ------这是一只十分孤傲的鸟 ------这是一只十分孤傲的鸟 2、那么杜甫诗中的这只鸟是什么样 的呢? 的呢? -----这是一只漂泊流浪的鸟 -----这是一只漂泊流浪的鸟

旅夜书怀完美课件

旅夜书怀完美课件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雄浑阔大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颔联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反问
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的修辞手法:
比喻、设问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 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
本诗为五言律诗,分成两部分抒写。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旅夜之景;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写诗人抑郁苍凉的心情。 孤寂的夜景和悲凉心情浑然融为一体,构成很美的艺术境界。
谢谢欣赏
“旅”
“书”
写。
旅居、旅途。
“”
点出时间。
“怀”
情怀,感想。
诗中哪些诗句与题目相对应?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所见)
“书怀”(所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已满53岁,他这一年多来一直寄居在朋友严武家,生活暂时安定。但不料这一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四川,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且他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
思路:首先,找出写景句中的意象或描绘景 象;其次,概栝画面特点;再次,概括诗人 情感。
意象: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概括特点:冷清孤寂 雄浑开阔 情感:孤寂凄怆
规范表达示例:
• 问:本诗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答:
规范表达示例:
• 问:本诗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孤弱的细草 •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 对抗着漫漫长夜。
•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 无边,
• 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 澎湃奔流不息。
3、修辞:比喻(尾联)
以孤零漂泊的沙鸥自比,形象 生动地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悲慨。
三、鉴赏意境
所谓意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 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 景、 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作业
送友人入蜀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 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 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谢谢大家
颔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 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颈联: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 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尾联: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 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前两联:写景 静寂、阔大 后两联:抒情 愤慨、感伤
鉴赏本诗(从主旨、艺术技巧、意境三方面)

旅夜书怀PPT精品课件

旅夜书怀PPT精品课件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大高加索山脉
123、亚欧亚洲洲与与非欧洲洲的的地地理理分分界界线线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
北美洲与南亚美洲洲的的地地理理分分界界线线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旅夜书怀
(感伤身世之作)
(关键词句) (鉴赏要点) (风格)
微风岸、独夜舟 垂、阔、涌、流
寓情于景
岂、著、应、休 飘飘、一沙鸥
直抒胸臆
凄凉 沉郁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一、海陆的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
( 1 ) 大 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 2 ) 岛 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 3 ) 半 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 4 ) 大 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为大洲 ( 5 ) 洋 : 面积广阔的水域 ( 6 ) 海 : 大洋的边缘部分 ( 7 ) 海 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背景介绍:
《旅夜书怀》写于他从成都到渝州、忠 州的途中,当时的杜甫已满53岁,且常 年有病,国家时局动荡,自己生活没有着 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 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 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 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一 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 第五字。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 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
29
30
31
2、“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什么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比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 地间,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 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 处寄身的自身。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 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 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 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 “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32
宁静孤寂的江边夜景。
26
颈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语
字面意思是:我的名声岂能因为文章而著称, 做官倒应该由于衰老得病而退休。其实诗歌里 要表达的本意却不是如此。
本意: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
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
全诗赏析
▪ 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 上壮伟之景,后半尽意宣泄 孤舟漂浮的悲怀
▪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 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 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33
总结
此诗通过旅途月夜 景色的描写表达了
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孤 独凄凉及苦闷的心情, 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 愤懑与无奈。
34
名岂文章著
▪ 其志向未酬, 反而因文章而扬名, 实非己愿,流露出 因政治理想不得实 现的愤慨,读来令 人心沉。
35
官应老病休
▪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 ▪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
是被排挤 ▪ 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36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比喻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

旅夜书怀 杜甫课件

旅夜书怀 杜甫课件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 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 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 的沙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六句: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 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 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 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 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 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 而是由于被排挤。 最后两句: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 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 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 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 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 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 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 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 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 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 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 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 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 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 常使用的。如《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 得多么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名因文章著 反语 --官非老病休 直抒胸臆 --- 凄苦无助 愤激不平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了什么手 法?有什么效果?(方法步骤:一叙、二析、三评。)
叙述:比喻 分析: 作者把自己比着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
旅夜书怀




怀

•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理解诗 歌的内容。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关于格律诗:
律诗属于格律诗。因为格律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 发展形成的,所以又称之为近体诗。所谓格律诗就是在 形式上要遵守一定的“格”。就每首诗的句数而言,分 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为四句,共两联,分为第一联和第 二联;律诗为八句,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 联和尾联。就每句的字数而言,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 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即每句七个字。就语言形式而 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作对 仗要求;绝句的两联一般也不作对仗要求。就音韵而言, 每首诗偶数句的末尾的字(即韵脚)必须押韵。起句 (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起句不押韵的为 正格,押韵的为偏格。
探究景与情的关系
细草、微风、岸、 孤弱 桅樯、独夜、舟
融情 于景
景 物
星、平野、 月、大江
特 点
衬 托
阔大
手 法
乐景 哀情
感 情
孤单 渺小
抒情方式: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 直抒胸臆 以景结情
译文:
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 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 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 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 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 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 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 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 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 罢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意象
低垂的星空:
辽阔的平野: 涌动的月影:
画面
星空低垂愈显 原野辽阔无边
星盏衬托着 无边荒凉的平野 明朗的月空下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意境
情感
雄浑
孤苦 伶仃
阔大
无依无靠
浩荡的大江: 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 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 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 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孤独。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阔岸、平野, 大江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 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 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 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这就是以乐景 写哀情的手法。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 衬一叶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 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黯淡的未来,何处才是 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月下,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 叶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 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遥挂 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动如 涌,江流奔腾.如此开阔的环境,如此孤 独的小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孤寂冷清 的旅夜图,表现了诗人无所依托的飘泊 自伤之情.
答题步骤: ①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意象 画面 孤弱的细草 在无边的风 里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 的小舟对抗 着漫漫长夜 意境
情感
细草
微风 阔岸 危樯 孤夜 独舟
漂泊无依 寂静凄冷 孤独寂寞
从首联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 意象特点,为什么这个字最形象?
“独”。“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 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 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在阔 大的江岸,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摇摆 不定,漫漫长夜里只有孤立突出的高高的 桅杆和孤独的小舟,这番景象无不显出 “独”。
评价: 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更显孤独和凄凉之情.
比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孤影飘零、无 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 无处寄身的自己。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 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 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 鲜明,比喻贴切。
拓展延伸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从体裁看,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 ( )言律诗 ,它由4联 8句组成,每联都有特定的称谓;这首诗的对仗联有( )。
2这首诗描写了失落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 其志可嘉。以第二或第四联为例,分析其手法与艺术效果。
3、理解诗歌中抒发的宦游疲倦、漂泊孤苦的 悲凉苦闷之情。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居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làng]州 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可以在成 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 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 (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探究思考:
请比较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 涌大江流”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 野尽,江入大荒流”孰优孰劣。
参考:两人的诗句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各有 特色,不能简单地以孰优孰劣来评判。杜诗用 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 杜诗浓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李诗飘逸, 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杜诗此联与整首诗顿挫 苍雄的风格一致,而李诗此联也与整首诗的明 快清雄一致。应该说两人各有特色,各尽其妙。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明确:传递出乱离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 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屑与“鸣 噪自纷纷”的野鸭为伍,宁愿孤独追寻的高志志向 。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1、从体裁看,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 有特定的称谓;这首诗的对仗联有 (
( 5 ) 言律诗,它由4联8句组成,每联都 颔联和颈联 )
2、这首诗描写了失落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以 第二或第四联为例,分析其手法与艺术效果。
明确: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 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 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 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衬托的手法。孤雁的念群之情那么迫切, 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鸭们却全然不顾,它们纷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通过“夜”字察实景

所见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先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夜、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3、通过“抒怀”悟实情
书怀
抒情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何理解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 义?(提示:变成陈述句,联系学过的诗体会作 者思想回答。 )
明确:我的名声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不是因为年 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很含蓄。诗人素有远 大的政治抱负“在《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可以看出一二),但这种理想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 展,以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虽年老多病但休管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说反 话其实内心希望“因建功立业而出名;希望到老病才 休官,而非现在受排挤”。这句话揭示了杜甫政治失 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间接抒情
总结: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书怀”悟实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