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84ef701964bcf84b9d57b19.png)
日本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内容
品种 大葱 进口配额 5383吨 超过配额关税率 256%
香菇
灯心草
8003吨
7949吨
266%
106%
凡事有因
日本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根本原因: 日本农业政策与国内政治因素依然; 日本蔬菜产业缺乏竞争力。
(一)日本农业政策与国内政治因素使然。从 农业政策方面来看,日本虽然是农产品依赖进口 的国家,其粮食自给率在1999年为40%(以能量 为基础计算),但国内大米处于生产过剩的情况。 为此,70年代以来,日本都实施一定的生产补贴 措施,让农户把水田改种旱地作物(如蔬菜、灯 心草、饲料作物等)的减反政策。而且大葱是日 本蔬菜安定制度中的指定蔬菜,如果蔬菜价格低 于基准价格,则蔬菜供给安定基金补贴其差额的 90%(获此补贴必须事先申请加入)。
生产成本 日本 中国
550 1410 1130 1000 430 50
种子费用(元 /亩)
肥料费用(元/亩) 农药费用(元/亩)
农机具、水利费、设施费、电热费(元/亩) 4428
劳动费用(元/亩) 总计(元/亩) 每亩大葱产量(公斤/亩) 大葱生产成本(含劳动成本)
500
12781 2000 20500 3980 2001 10.2 2500 1.6
(二)改变低质量出口战略,向高质量和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方向发展 要逐步转变以低价促出口为以高质量和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方式,特别是对保鲜 蔬菜的出口应该加强等级规格管理,从强 调量大向重质适量方向发展。 从价格上分 析,出口蔬菜的年平均价格从1996年到 1999年3年时间下降了26%。其中,保鲜蔬 菜出口价格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41.4%, 脱水蔬菜下降了21.1%,调理加工蔬菜下降 了18.1%,冷冻蔬菜下降了5.4%。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4eb58c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3.png)
丰田公司如何面对欧洲和美国日渐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案例简介从很多方面讲丰田公司是自我成功的受害者。
60年代以前丰田公司在人们的心目中不过是日本的一家不起眼的汽车制造公司。
1950年它只生产了11700辆车1970年其产量为160万辆而到了1990年其产量已增加到412万辆。
此时丰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和最大的汽车出口商。
丰田的迅速崛起归因于其世界级的制造和设计能力这不仅使丰田成为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的公司也是能不断生产出质量最高、设计最佳的汽车的公司。
在大多数时间里丰田出口的汽车都是在日本的工厂生产的。
但是到了80年代初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政治压力和本地成份要求迫使丰田不情愿地重新考虑其出口策略。
1981年丰田已同意对美国实行“自愿”出口限制。
结果19811984年间丰田的出口处于停滞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80年代初丰田公司开始认真考虑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丰田最早的海外生产企业是1983年2月与通用汽车公司以50/50的出资比例建立的合资公司名为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 Inc.NUMMI。
该公司仅次于加利福尼亚的弗里蒙特于1984年12月开始为通用公司生产雪弗莱诺娃Nova汽车其最大生产能力为每年25万辆。
这一合资企业的建立使丰田有机会考察一下它是否可以使用美国的工人和供货商在美国本土生产高质量汽车同时也使它积累了与美国的业界工会联合汽车工会United Auto Workers Union打交道的经验并掌握了规避“自愿”出口限制的方法。
到1986年秋NUMMI工厂已在全力生产。
初期的种种迹象表明该工厂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可以达到与丰田在日本高冈Takaoka地区的工厂相近的水平。
受NUMMI工厂成功经验的鼓舞1984年12月丰田公司宣布将在肯塔基州的乔治敦建立一家汽车制造厂。
该工厂于1988年5月开工每年可生产20万辆丰田佳美型车。
这家工厂的动作十分成功到1990年初其年产量已达22万辆。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7bdbf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8.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印度申诉土耳其对纺织品与服装的限制违背了非歧视原则案例介绍根据土耳其及欧盟成立关税同盟的协议,土耳其在纺织品与服装产品上与欧盟一样实行“大体上相同”的贸易政策。
欧盟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对包括印度在内的部分国家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实施了进口数量限制。
作为与欧盟建立关税同盟,在纺织品与服装上实行与欧盟“大体上相同”的政策结果,土耳其对印度的19个种类的纺织品与服装实行了数量限制。
印度因此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申诉土耳其,请求成立专家小组来调查此案。
1998年3月13日,DSB成立专家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泰国和美国等以第三方身份参加。
印度认为,土耳其实施的数量限制违背了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土耳其则争辩说,它在成立关税同盟时实施的数量限制符合1994年GATT 第24条的规定。
专家小组经过调查后,在1999年5月31日分发的报告中裁定,土耳其对印度纺织品与服装实施的数量限制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专家小组否决了土耳其关于1994年GATT第24条授予它在与欧盟成立关税同盟后可以违背1994年GATT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有关规定实行数量限制的辩护。
1999年7月26日,土耳其通知DSB,对专家小组在法律解释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上诉。
土耳其没有上诉专家小组关于其数量限制措施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第13条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不一致的裁定,只上诉专家小组裁定它不能依据1994年GATT 第24条规定实施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上诉机构维持专家小组的裁定:在此案中,不能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来判决土耳其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然而,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小组对1994年GATT第24条作出的解释。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c46b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c.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之外的其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它们包括配额、补贴、进口配销制度、质量标准、标签、包装、健康和安全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反倾销措施、技术壁垒等。
非关税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们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不亚于关税。
下面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非关税壁垒的具体表现。
首先,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实施的“双反”措施。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实施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这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产品受到了严重限制。
美国通过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中国钢铁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这就是一种非关税壁垒的典型案例。
其次,欧盟对美国进口基因改良食品实施的技术壁垒。
欧盟对美国进口的基因改良食品实施了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食品必须标注基因改良成分,并且通过严格的检测程序。
这些技术壁垒使得美国的基因改良食品很难进入欧盟市场,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贸易壁垒手段。
再次,日本对外国汽车实施的质量标准壁垒。
日本对外国汽车的进口实施了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汽车必须符合日本特定的安全和环保标准。
这些标准对外国汽车的进入日本市场构成了重重限制,从而形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
最后,中国对外国进口食品实施的健康和安全要求壁垒。
中国对外国进口的食品实施了严格的健康和安全要求,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且通过严格的检测程序。
这些健康和安全要求使得外国食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一种非关税壁垒的表现。
综上所述,非关税壁垒是国际贸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贸易壁垒形式,它们以各种形式对国际贸易产生限制作用。
各国政府应该在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前提下,合理使用非关税壁垒,避免滥用非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限制,从而保障公平贸易环境的形成。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1cad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c.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非关税壁垒是指各种非关税措施,如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等,它们对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技术壁垒的案例。
某国家出口商品到另一个国家时,由于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导致出口商品无法满足目的国的技术要求,从而形成了技术壁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口国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技术研发等方式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以满足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要求,从而消除技术壁垒,实现商品顺利出口。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贸易壁垒的案例。
某国家出口商品到另一个国家时,由于目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形成了贸易壁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口国可以通过加强与目的国的贸易谈判,争取降低反倾销税率,或者寻求其他市场,减少对目的国市场的依赖,从而规避贸易壁垒,保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环境壁垒的案例。
某国家出口商品到另一个国家时,由于目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较高,导致出口商品无法满足目的国的环境要求,形成了环境壁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口国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以满足目的国的环境标准要求,消除环境壁垒,实现商品顺利出口。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显著。
因此,各国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关税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总之,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够消除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国能够共同努力,打破非关税壁垒,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29ae1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a.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是一种常见的贸易壁垒形式,但除了关税壁垒外,非关税壁垒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各种贸易壁垒,包括配额、补贴、贸易限制措施等,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首先,以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为例。
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中国钢铁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
这个案例表明,非关税壁垒措施对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以欧盟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限制为例。
欧盟对转基因农产品实施了严格的贸易限制措施,要求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标识和审批程序。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美国和其他转基因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受到了限制,也导致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
再次,以日本对进口汽车实施的技术标准限制为例。
日本对进口汽车实施了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要求进口汽车必须符合日本特定的技术标准才能进入日本市场。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外国汽车制造商的进入日本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也限制了国际贸易中汽车产品的自由流通。
最后,以印度对进口手机征收高额关税为例。
印度对进口手机征收了高额关税,导致进口手机在印度市场上的价格大幅上涨。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国外手机制造商在印度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都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
因此,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和多边贸易谈判等方式,共同努力消除非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f0aafcc6294dd88d1d26b05.png)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篇一:非关税壁垒的案例】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 09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3 班 0940331林小燕案例一:遭遇欧洲非关税壁垒中国市场红牛销售仍旺 2004年 2 月 10 日信报讯(记者朱伟东)近日外电报道称,欧盟已同意一项由法国提出的在法国本国禁售红牛饮料的申请。
昨天,记者与中国红牛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有关高层表示,目前无法得到欧洲的确切消息,并不排除红牛在欧盟遭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可能,但是并不会影响到红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昨天,中国红牛公司行政常务副总监张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红牛公司在前天晚上获悉这件事后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联系远在欧洲奥地利的欧洲红牛公司以了解事态进展,力求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此事件的真相。
他向记者表态说:这次欧盟针对法国的裁定,与红牛饮料的品质无关,可以理解为欧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问题,本来是产品的标准方面的差异,结果转化为非关税的技术壁垒,使在其他国家完全可以销售的产品不能进入这个市场,比如法国,几年来就一直只允许在药店销售红牛,现在禁止,说明是技术壁垒上的升级。
红牛已经得到 70 多个国家健康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且在欧洲销售了15 年时间,在许多国家都被许可,法国没有理由不允许红牛销售。
张磊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市场销售最多的就是净含量 250 毫升的红牛饮料,其 100 毫升功效成分含量咖啡因在 20 毫克左右,也就是说,一罐红牛中的咖啡因含量还不如一杯淡咖啡的含量多,根本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当谈到红牛法国遭禁是否会影响中国市场时,张磊表示:红牛在法国遭禁并不会影响中国市场,相反我们从 1995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仅仅是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就突破了 10 亿元,三年后的目标就是达到 20 亿元。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都经过卫生部门严格审核批准,而且在中国境内制造和销售,每一关都要经过卫生部门的抽查,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饮用的。
灰白格调--非关税贸易壁垒案例分析
![灰白格调--非关税贸易壁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ec29196bd97f192279e9ed.png)
★具有存在的动态性
绿色壁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的在变化
着.随着进口国家的技术进步,居民对于环境要求的
不断提高,环境标准不断向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这 就要求出口商应该不断绝进行技术改革,达到进口
国的环境标准,还要及时掌握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以
便及早做出反应.
★具有时效性
绿色壁垒只能在某一定时间内有效,实施者不可 能永久性地把某一特定出口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 外.如果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 措施方面的要求,其产品被拒之门外,当出口商经过 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其 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他技术一旦达到进口国关于 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时,进口国原来对该产品的绿 色壁垒就不复存在了,所以针对某一产品所实施的 绿色壁垒有一定的时效性
、
2、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 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
☻成因分折 ①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 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作用的减弱导致世界各国采
用新的壁垒手段
③绿色消费市场具有诱人的超额利润 ④绿色政治在发达国家盛行
⑤各国环境标准差异及国际公约的规则不健全
①环境附加税
四、我国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1.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势
入世之前,关税,数量限制等是影响我国农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壁 垒,而入世后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 包装,标志和卫生及环保等要求构成了新的贸易壁垒,这种壁垒 更隐蔽,更难对付.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问 题,尤其是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所遭遇 的绿色贸易壁垒案例逐渐增多,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很大的负 面影响
2、对我国实行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及相关事件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0f39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2.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
以下是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案例:
1. 技术壁垒:某国对于特定技术的准入设置了严格的规定
和要求,以限制外国公司进入该市场。
例如,某国政府要
求外国企业必须在当地设立合资企业或提供专有技术,才
能获得市场准入。
2. 标准壁垒:某国对于特定产品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
要求进口产品必须符合这些标准。
这可能导致外国企业需
要进行额外的测试和认证,增加了进入该市场的难度和成本。
3. 认证壁垒:某国对于特定产品的认证程序十分复杂和昂贵,需要外国企业提交大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多轮审核。
这使得外国企业在进入该市场时面临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压力。
4. 本地化要求:某国政府要求外国企业在当地设立工厂或
购买当地企业的股权,以增加当地就业和技术转移。
这种
本地化要求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增加了投资和运营的成本。
5. 准入壁垒:某国政府对于某些行业或市场设置了准入限制,只允许特定数量或特定类型的企业进入。
这将限制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权,保护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地位。
这些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可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加大进入市场的难度,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增加了贸易壁垒和竞争压力。
【最新】非关税壁垒案例word版本 (12页)
![【最新】非关税壁垒案例word版本 (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cbe132e028ea81c758f5789f.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非关税壁垒案例篇一:非关税壁垒案例分析一、案情介绍201X年4月10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决定,依据WTO协定第19条和日本国内的关税率法,从201X年4月23日至11月8日对主要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和灯心草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此举标志着中日蔬菜贸易战已经开始。
而实际上,中日蔬菜贸易战早在1995年就已初现端倪。
当时,日本就根据WTO《农业协议》中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发难过,最终以中国实施出口配额和日方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而告一段落。
因此,此次日本的发难可以说是第二轮,而且比第一次表现的行动更积极,且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实施也更快。
在过去10年中,中国蔬菜对日出口呈明显上趋势,且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对日出口从以腌制蔬菜为主转变为以保鲜与冷冻蔬菜为主;二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保鲜蔬菜对日出口呈现成倍增长,在1999年达到31.8万吨。
据日本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1X年中国对日蔬菜出口总量为104.2万吨,保鲜蔬菜为31.2万吨。
其中1999年出口量达到2万吨以上的保鲜蔬菜有牛蒡、洋葱、生姜、香菇、卷心菜类、葱、大蒜、胡萝卜类等。
同时,中美蔬菜对日出口均呈递增趋势,从1991年开始中国蔬菜对日出口超过美国,并一直居日本蔬菜进口国首位。
美国对日蔬菜出口从1994年至1999年一直在每年60-70万吨之间波动,在201X年又降至62.5万吨。
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蔬菜进口采取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并非偶然,而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
表1 中美蔬菜对日出口变动情况年份国类别别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中国保鲜蔬菜 13647 29921 29508 81815 131607 152644 143899 131029 269373 318452冷冻菜 39571 75160 77170 113091 166014 189204 220653 226163 272429 298673腌制蔬菜 129016 151515 166305 180986 189579 218599 221014 191605 194565 217210其它 90719 119846 146433 172543 183494 227381 232833 242601 251440 286207总计 272953 376460 419416 548435 670694 787728 818399 791398 987807 1120542美国总计 302335 331273 356929 424326 626009 649873 616702 636408 674487 699000资料来源:《1999年蔬菜进口动向》(日本蔬菜供给安定基金调查信息课编著)、日本农林统计协会出版从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国内的大葱主产县岛取县就开始对中国的大葱调查。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ca115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6.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案例介绍非关税壁垒是指通过非关税措施来限制或阻碍进口商品的一种贸易壁垒。
与关税不同,非关税壁垒不涉及税收,而是通过其他措施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
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健康和安全标准、技术壁垒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非关税壁垒案例。
案例一:配额限制配额限制是一种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它通过限制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来保护国内产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对汽车配额的限制。
中国设定了进口汽车的配额限制,每年只允许进口一定数量的汽车。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避免过多依赖进口汽车。
然而,配额限制可能导致一些问题。
首先,它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使得进口汽车的价格更高,同时减少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车型。
其次,配额限制也限制了进口汽车企业的发展空间,对于那些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企业来说,进口配额的限制也是一个障碍。
案例二:进口许可证进口许可证是另一种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它要求进口商在进口特定商品之前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证。
这种措施可以用来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例如,印度政府曾经对电子产品的进口实施了严格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以保护国内电子产业。
然而,进口许可证也可能导致滥用和不公平的情况。
一些国家可能会滥用进口许可证制度,通过不合理的审批程序和条件来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
这对于那些想要进入某个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负面影响。
案例三:健康和安全标准健康和安全标准也是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施加了严格的健康和安全标准,以确保进口商品符合国家的要求。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食品安全标准。
许多国家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严格的卫生标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尽管健康和安全标准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它们也可能成为贸易壁垒。
某些国家可能会利用健康和安全标准来限制特定国家的进口商品。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以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某个国家的食品进口。
案例四: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指对进口商品施加的技术要求或标准。
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和分析
![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4b93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c.png)
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和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增多。
然而,有关政策的友好与否、贸易形式的多样性,等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高效运行。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走入深水区的当下,外出投资或境外市场进口涉及到非关税壁垒问题的难度和风险都越来越高。
在此,我们将从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出发,来探讨它的实际含义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零部件中国制造不得转口出口该非关税壁垒通常由发达国家制定。
一些欧美等国家往往将贸易大国进行处理的重点放在阻挠其他国家生产关键产品的能力上。
举个例子,德国在汽车制造业就占据着很大优势。
如果非但不进口汽车零部件,而且还将其出口到与欧盟同等经济实力的国家,那么这个制成品的贸易价值(和价值链)就在本国掌控的情况下提高了。
因此,德国等国家就出台了很多类似“零部件中国制造不得转口出口”的法规。
这些非关税壁垒不仅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同时也是他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制约,对于我国对外开放及出口不利。
二、对中国“不平等协定”的反制美国新政府自2017年上台后,不断发起所谓的“保护主义”,单边行使贸易制裁等政策。
在美国先后宣布对华加征2030亿美元关税的同时,还挑起了“301调查”(即以所谓知识产权侵权罪名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并取消了中国与美国的自贸区谈判等多种关于和谐发展的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也由此打响。
下一步,美国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对中国加强政策遏制。
这种针对中国的非关税壁垒也为中国制造业及相关挣扎的贸易增加压力。
三、出口厂家注册强制机制非关税壁垒的形式之一就是出口厂家注册强制机制。
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设置出口厂家注册机制,对从中国出口到该国或地区的产品实行强制注册。
这些注册机制一旦生效,就要求出口的产品必须属于注册公司的范围内。
那么,很多我国企业就面临着无法出口、注册难度大,限制等多重管制的情况。
这就对我国的外贸环境和中国制造业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77a1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e.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
以下是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案例:
1. 许可证要求:某些国家会通过要求进口商获得特定许可证或证书来限制进口商品。
例如,中国对一些食品、医药品和化妆品等商品设有进口许可证。
2. 技术要求:一些国家会通过制定特定的技术标准或要求来限制进口商品。
例如,欧盟对一些电子产品设有特定的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标准。
3. 原产地标识要求:一些国家要求进口商品标注其原产地。
这可以帮助国内生产者获得竞争优势,因为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
例如,美国对一些食品和家居用品设有原产地标识要求。
4. 准入限制:一些国家会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设立准入限制,限制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准入。
例如,中国对汽车制造业、银行业和电信业等行业设有准入限制。
5. 反倾销措施:一些国家会对被认定为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
反倾销税。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国内制造商免受不公平的竞争。
例如,美国对一些钢铁和铝制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6. 健康和安全标准:一些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健康和安全标准要求非
常严格。
这可以限制一些国家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
例如,日本对
一些食品和药品设有非常严格的安全标准。
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可以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对出
口国的产品进入市场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此,各国之间的贸易谈判
经常涉及减少或取消非关税壁垒的问题。
《非关税壁垒》课件
![《非关税壁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daf0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c.png)
应对非关税壁垒的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国际组织和双边、多边协议加强 国际合作,推动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和 消除。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 进口国的技术和环保要求,降低非关 税壁垒的影响。
灵活运用WTO规则
利用WTO规则保护自身权益,应对 非关税壁垒的挑战。
加强国内市场开发
扩大内需,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减少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课件
目录
• 非关税壁垒概述 • 非关税壁垒的常见形式 •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分析
01
非关税壁垒概述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贸易的措 施和手段,旨在限制其他国家商品、服务和投资 进入本国市场。
非关税壁垒通常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技 术壁垒、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贸易救济措施等 。
在全球贸易规则不断变化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需要灵活运用非关税壁垒应 对挑战,维护自身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
发达国家可能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限 制某些关键商品的进口,以确保国家 安全和战略利益。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和应
04
对策略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数字贸易壁垒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贸易 壁垒成为非关税壁垒的新趋势,包括 数据本地化要求、数字安全审查等。
进口许可证
总结词
进口许可证是一种强制性的非关税壁 垒,要求进口商在进口前获得政府颁 发的许可证。
详细描述
进口许可证是指进口国政府要求进口 商在进口前必须向政府申请并获得许 可证的一种制度。许可证的数量和发 放方式通常由政府控制,以限制进口 数量和保护国内产业。
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d132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2.png)
非关税壁垒案例非关税壁垒是指各种非关税措施,如贸易限制、技术壁垒、贸易便利化措施等,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将分析一些非关税壁垒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案例。
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大量商品征收关税,导致中国出口商品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种非关税壁垒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中美贸易关系,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提出诉讼、加强国内市场建设等,以缓解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
其次,欧盟对外国汽车进口设立技术壁垒的案例。
欧盟对外国汽车进口设立了一系列技术壁垒,要求外国汽车在欧盟市场销售时必须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否则将面临一定的限制。
这种技术壁垒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外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进入门槛,也对国际汽车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国家和汽车制造商通过技术升级、与欧盟进行沟通等方式,逐渐缓解了技术壁垒对汽车贸易的影响。
再次,亚洲国家对食品进口设立贸易限制的案例。
一些亚洲国家对外国食品进口设立了一些贸易限制,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当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要求,否则将面临一定的限制。
这种贸易限制的出现,增加了外国食品在亚洲市场的准入成本,也对国际食品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申请当地的食品认证等方式,逐渐缓解了贸易限制对食品贸易的影响。
综上所述,非关税壁垒案例的出现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各国的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非关税壁垒的出现,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沟通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应对和缓解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希望通过对非关税壁垒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为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七章非关税壁垒
![第七章非关税壁垒](https://img.taocdn.com/s3/m/2faf60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2.png)
案例1:日本毒饺子事件
事件发生在2008年1月30日,日本3个家庭有10人先 后因食用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厂生产的速冻手工饺子而 中毒,不同程度出现了上吐下泻恶心晕厥等症状。随 后,日本警方称,在患者的呕吐物和饺子包装袋内检 出了高毒农药甲胺磷。日本警方表示,这种引发中毒 的农药不是在日本生产的,并由此推断说,甲胺磷在 日本国内混入饺子的可能性很低。
有协议和非协议的 出口国企业可以通过转移生产国别来回避“自
动”出口配额。
案例—转移生产地
在美国要求日本对汽车实行“自动”出口限额 后,日本大量的汽车制造公司到美国本土设厂 生产,使“自动”出口限额失效。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迫使香港实行纺织 品“自动”出口限额。香港企业考虑到当时新 加坡向美国出口纺织品还不受配额限制,都纷 纷去新加坡投资设厂。后来新加坡也被迫规定 出口限额时,这些公司又转移到不受配额限制 的泰国和马来西亚投资设立子公司,继续向美 国出口。
这些标准和规定往往以维护生产、消费 者安全和人民健康为理由而制定,在一 定条件下则成为限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 壁垒。
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 垒的特点
多:欧盟的技术标准有10万多个。德国仅工业标准就有 15万种,日本199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48个工业标 准和97个农产品标准。
繁: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绿色壁垒……以 认证为例,仅美国就有55种认证体系。产品安全认证体 系UL、军用MIL,电磁兼容、FCC等诸多认证机构为外 来产品设置了层层障碍。
三、进口许可证制
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 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1、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上看 (1)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指一国政府有关部
门预先规定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在配额的限 度内,给进口商发放许可证。 (2)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进口许可证不与进 口配额相结合,颁发的许可证是在个别考虑的 基础上进行。这种方式的限制性比较大。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f0aafcc6294dd88d1d26b05.png)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篇一:非关税壁垒的案例】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 09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3 班 0940331林小燕案例一:遭遇欧洲非关税壁垒中国市场红牛销售仍旺 2004年 2 月 10 日信报讯(记者朱伟东)近日外电报道称,欧盟已同意一项由法国提出的在法国本国禁售红牛饮料的申请。
昨天,记者与中国红牛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有关高层表示,目前无法得到欧洲的确切消息,并不排除红牛在欧盟遭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可能,但是并不会影响到红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昨天,中国红牛公司行政常务副总监张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红牛公司在前天晚上获悉这件事后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联系远在欧洲奥地利的欧洲红牛公司以了解事态进展,力求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此事件的真相。
他向记者表态说:这次欧盟针对法国的裁定,与红牛饮料的品质无关,可以理解为欧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问题,本来是产品的标准方面的差异,结果转化为非关税的技术壁垒,使在其他国家完全可以销售的产品不能进入这个市场,比如法国,几年来就一直只允许在药店销售红牛,现在禁止,说明是技术壁垒上的升级。
红牛已经得到 70 多个国家健康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且在欧洲销售了15 年时间,在许多国家都被许可,法国没有理由不允许红牛销售。
张磊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市场销售最多的就是净含量 250 毫升的红牛饮料,其 100 毫升功效成分含量咖啡因在 20 毫克左右,也就是说,一罐红牛中的咖啡因含量还不如一杯淡咖啡的含量多,根本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当谈到红牛法国遭禁是否会影响中国市场时,张磊表示:红牛在法国遭禁并不会影响中国市场,相反我们从 1995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仅仅是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就突破了 10 亿元,三年后的目标就是达到 20 亿元。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都经过卫生部门严格审核批准,而且在中国境内制造和销售,每一关都要经过卫生部门的抽查,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饮用的。
非关税措施案例
![非关税措施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5d98297375a417866f8f6a.png)
非关税壁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绿色壁垒,一种是技术壁垒。
绿色壁垒:比较有名的如“冻虾仁案例”。
2002年上半年,我国舟山某水产公司出口到欧盟的300吨冻虾仁突然被退货,理由是这些冻虾仁检测到含有十亿分之零点二的绿霉素。
经过调查,这些绿霉素不过是一些员工由于双手长期浸泡水中发痒而使用止痒药水所致。
但是,欧盟方面坚决不予通融,使该公司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又如,陕西省最大的果品出口企业——华圣企业(集团)股份公司于2001年初承接了某欧洲代理商300吨“粉红女士”苹果的预约订单,该公司为了组织货源,马上与苹果主产区签订了收购协议,提出相关要求。
到了采摘期,公司标出高于普通苹果两倍的收购价,却只收上来60吨自认为勉强合格的产品,再经生产线筛选,最后只有20吨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之所以造成这么多苹果不合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果农图省事省钱,喷施农药时不给苹果套袋,结果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土壤缺钙没有及时补充,造成果面出现斑点;使用无机氮肥过量,造成酸甜串味;疏花疏果不均、树形修剪不平展,果子受光不匀,果形不圆,大小不一。
正是由于不符合这些绿色标准,来之不易的国际订单就这样飞了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一国商品出口到他国需要跨越的技术指标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特点,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数量和价格优势,并因此占领了许多市场份额。
但是这种低价也容易给某些国家以“倾销”的借口。
限制我国这些商品的一个较好方法便是提高技术方面的要求。
这里也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打火机案例。
温州是我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年产打火机5亿只,80%以上供出口,其出口量占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的70%。
2002年初,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了一个关于打火机安全的标准(简称CR标准)。
根据这项标准,出厂价或海关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CR装置),且须通过欧盟相关认证部门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申诉土耳其对纺织品与服装的限制违背了非歧视原则案例介绍根据土耳其及欧盟成立关税同盟的协议,土耳其在纺织品与服装产品上与欧盟一样实行“大体上相同”的贸易政策。
欧盟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对包括印度在内的部分国家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实施了进口数量限制。
作为与欧盟建立关税同盟,在纺织品与服装上实行与欧盟“大体上相同”的政策结果,土耳其对印度的19个种类的纺织品与服装实行了数量限制。
印度因此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申诉土耳其,请求成立专家小组来调查此案。
1998年3月13日,DSB成立专家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泰国和美国等以第三方身份参加。
印度认为,土耳其实施的数量限制违背了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土耳其则争辩说,它在成立关税同盟时实施的数量限制符合1994年GATT第24条的规定。
专家小组经过调查后,在1999年5月31日分发的报告中裁定,土耳其对印度纺织品与服装实施的数量限制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专家小组否决了土耳其关于 1994年GATT第24条授予它在与欧盟成立关税同盟后可以违背1994年GATT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有关规定实行数量限制的辩护。
1999年7月26日,土耳其通知DSB,对专家小组在法律解释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上诉。
土耳其没有上诉专家小组关于其数量限制措施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第13条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不一致的裁定,只上诉专家小组裁定它不能依据1994年GATT 第24条规定实施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上诉机构维持专家小组的裁定:在此案中,不能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来判决土耳其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然而,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小组对1994年GATT第24条作出的解释。
上诉机构裁定,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第5款引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裁定与GATT不一致的措施是合理的。
辩护方可以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认定限制措施是合理的,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在关税同盟成立时,这样的限制措施必须完全符合GATT第24条的规定,特别是符合该条第5款及第8款的规定;第二,成员必须证明如果成员没有被允许实施这一措施,关税同盟的成立已经受到阻碍。
对于第一个条件,上诉机构认为,在此案中专家小组做出了土耳其及欧盟成立关税同盟的安排完全满足1994年GATT第24条的假定。
然而,这个假定没有被土耳其上诉,因而没有在上诉机构按程序讨论。
上诉机构对专家小组进行了批评,认为专家小组在审查措施是否应根据1994年第24条来判决时,需要WTO成员证明这个措施在关税同盟成立时完全满足关税同盟的要求c对于第二个条件,上诉机构裁定,土耳其没有证明它与欧盟之间关税同盟的成立在没有采取数量限制措施时会受到阻碍,土耳其还可以利用可替代措施,如运用原产地规则来证明达到限制的目的。
上诉机构得出结论,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土耳其对印度的纺织品与服装的进口限制措施不合理。
专家小组裁定土耳其的行动与它所需承担1994年GATT第11条、第13条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规定的义务不一致是正确的。
最后,DSB通过了上诉机构的报告及上诉机构修改后的专家小组报告。
案件评析印度申诉土耳其对纺织品与服装的限制问题,属于非歧视原则问题。
非歧视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各项协定、协议中最重要的原则。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非歧视原则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的。
而非关税壁垒主要体现在数量限制措施、进口许可制程序的繁简、海关估价的方法、手续及程序、贸易技术壁垒的规定、原产地规则及装船前检验的规则等方面。
在这些非关税壁垒中,最显著的是数量限制(QRS)。
数量限制措施指对出口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其形式主要有配额、进口许可证、自动出口限制和禁止4种。
数量限制这种贸易壁垒长期为各国所宠爱,各国不断用它来保护受到进口冲击的国内工业,特别是农业、纺织业和钢铁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数量限制实施起来较容易、简单,效果明显。
但是,相对其他措施,数量限制的保护效果代价较高,缺少透明度,成本难以估量,对国际贸易扭曲较大。
GATT一直强调应通过关税而不是通过数量限制及其他非关税措施来保护国内工业,显然,数量限制违背了GATT精神,所以,取消数量限制成为GATT追求的目标之一。
GATT第11条明确规定:“任何成员除征收税款或者其他费用以外,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采用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成员领土输入或者向其他成员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
”基于各国情况的复杂性,GA TT认识到,完全取消数量限制是不切实际的,为了对数量限制更好地进行管理与监管,GATT在强调取消数量限制的同时,规定了部分例外,主要有:GATT第11条第2款规定的例外;国际收支平衡保障例外;特定工业保护例外;数量限制的非歧视原则例外。
GATT第11条第2款规定了三种例外:(1)“为防止或缓和输出成员的粮食或其他必需品(包括纺织品)中的严重缺乏而临时实施的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
”在这一例外中,值得注意的有四点:第一,“防止或缓和”意味着采取的限制措施可以在事件发生前或事件发生后;第二,“其他必需品”(包括纺织品)指本国可枯竭的资源;第三,“严重缺乏”暗含季节性食品由于受国外售价的上涨而引起国内售价的暴涨而导致的缺乏,且这种缺乏是“严重”的;第四,临时实施指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的措施是临时而非长久、永恒地适用,一旦事情发生转机,回到正常情况,呀袄立即撤消这种措施。
(2)“为实施国际贸易上初级产品分类、分级和销售的标准及条例,必须实施的禁止进出口或限制进出口。
关于该例外,GATT第16条规定,“初级产品”应理解为天然形态的农业、林业、渔业或矿业产品,或为在国际贸易中能大量销售而根据习惯性需要进行过加工的上述产品(包括纺织品)。
(3)对任何形式的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有必要实施的进口限制:(a)限制相同国内产品允许生产或销售的数量,或者若相同国内产品的产量不大,限制可直接取代进口产品的国内产品的允许生产或销售数量的政府措施;(b)通过采用免费或低于现行市场价格的办法,将过剩产品供国内某阶层消费,以消除国内相同产品的暂时剩余,或者相同国内产品若产量不是很大,以消除能直接代替进口产品的国内产品的暂时过剩的政府措施;(C)限制生产是全部或主要地直接依赖于进口,而国内产量相对有限的动物产品允许生产的数量的政府措施。
任何成员在依照第(3)款对任何产品的进口实行限制时,应把所设定的指定时期内准许进口的产品数量或价值以及可能的变动进行公布。
根据(a)项实施的限制,不应使产品的进口总量与其国内生产总量间的比例低于如不执行限制可以合理预期达到的比例。
成员在确定这个比例时,对前一有代表性时期的比例及可能曾经影响或正在影响这个产品贸易的任何特殊因素,均应给予适当的考虑。
为了澄清该条款,我们把上述对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实行限制的条件进行简化,即限制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进口必须满足下列几个条件:第一,如果对国内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进行限制,可同时对进口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进行限制;第二,出于解决过剩产品的目的,以补贴价或免费向一定范围的人提供国内产品,可以实施进口限制;第三,对国内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实施限制,则可对进口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实施限制;第四,对某项产品进行限制前,必须公布相关的情况;第五,据(a)实施的限制,应维持进口总量与国内产品总量之间合理的比例。
该款实质上为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开了一扇大门,各成员可以以限制生产的名义,来对本国国内生产者及市场进行保护。
同时,由于这一条款规定较晦涩且存在漏洞,因而在实践中长期被引用。
这些漏洞主要有:(1)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具体是指哪些产品,尽管用“任何形式”作了限定,但在实践中仍会产生分歧。
(2)采取措施的标准。
尽管该款规定了具体的条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限制,但可以看出,该款条文过于晦涩,易产生分歧,且缺乏规范力度。
如何对采取措施的标准进行规定,是WTO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案例浙江一家专门从事女装出口的制衣公司将一批成衣按订单要求发往德国时,却被拒之门外。
纳闷不已的经营者被告知:不是服装尺寸不对路,而是小小的钮扣出了大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浙江绍兴雪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国良告诉记者,纺织品出口在欧盟国家的检验中有几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染料中的偶氮和19种分散染料(染原料的几种有害化学成分)是否超标。
入世后,作为纺织大县的绍兴出现了空前的出口好势头,但不少绍兴纺织品在欧洲国家屡屡受挫,多数问题出在染料上。
痛定思痛,永通集团积极寻求破解绿色壁垒之法。
当初,国内化工行业还没有环保染料,永通就用国外的,尽管在大力开源节流之后,成本还是高了30%,出口几乎无利可图,但是永通人下定决心,要在世界市场上打响这张“绿色”牌。
集团不仅将染料全部改为环保型产品,还斥资2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检测中心。
破解了绿色壁垒后的永通集团如同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秘诀一样,顺利打开了欧洲市场,并牢牢占据了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这家10多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去年在全国印染行业中创下了产量、销售、出口三项全国冠军,外贸出口超过1亿美元,产品行销75个国家,其中,欧美国家占了40%。
今年前三个月,产品出口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让业内人士连连称奇。
如今,随着国内环保染料价格的总体走低,永通集团的效益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