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及答案.doc
(必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743e0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5.png)
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A(g)+3B(g)2C(g)+2D(s),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2mol/(L·s)B.v(B)=0.2mol/(L·s)C.v(C)=0.3mol/(L·s)D.v(D)=0.4mol/(L·s)2.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u质量减少B.Zn用作负极C.电子由Cu并经导线流向Zn D.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3.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中,分别表示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的是①Br2+2e-=2Br-②2Br--2e-=Br2 ③Zn-2e-=Zn2+④Zn2++2e-=ZnA.②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④D.①和③4.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图甲实验产生气泡的快慢能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B.用图乙装置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可测定反应产生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C.图乙实验中,如t s内针筒收集到V mL气体,则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tmL/sD.为检查图乙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推进一定距离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5.一定温度下,将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真空密闭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NH3与CO2的质量比保持不变C.2v(NH3)=v(CO2)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6.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反应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从外界获得能量B.甲烷的燃烧热ΔH=-890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 kJ·mol-1C.已知:S(s)+O2(g)=SO2(g)ΔH1=-Q1 kJ·mol-1,S(g)+O2(g)=SO2(g)ΔH2=-Q2 kJ·moI-1,则Q1<Q2D.已知常温常压下:HCl(aq)+NaOH(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则有: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114.6 kJ·mol-17.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B不易腐蚀,将A 与D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电流从A流向D,无明显变化,若将B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D>C>A>B B.D>A>B>C C.D>B>A>C D.B>A>D>C 8.分析下表中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化学键H—H Cl—Cl H—Cl键能/(kJ·mol-1)436243431A.H—Cl键断裂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31 kJ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D.H2、Cl2、HCl三种分子的稳定性最强的是Cl29.工业合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 ∆H=-198kJ/mol,反应过程可用如图模拟(表示O2,表示SO2,表示催化剂)。
(完整版)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完整版)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66fd2de1ed9ad51f11df217.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解析】 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即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则ΔH>0,C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错误。
【答案】 C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B.常温下,反应2A(s)+B(g)===2C(g)+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大于零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中必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热能【解析】 ΔH只与反应的始末态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A选项错误;加热的目的只是促进反应发生,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如C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C选项错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光能、热能、电能等,D选项错误。
【答案】 B3..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试管中甲处下降,乙处上升。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A.①②③ B.①③C.①②D.③【解析】 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瓶内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2b0bfbcfc789eb172dc8f8.png)
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断减少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CO32--4e-=3CO2↑C.电极X为负极,O2-向X极迁移D.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比煤燃烧发电的能量效率高【答案】A【详解】A、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会减少,在电极Y上O2得到电子生成O2-不断在补充,故A错误;B、由原理图分析可知,其负极反应式为C+2CO32--4e-=3CO2↑,即B正确;C、原电池内部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C正确;D、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是把化学直接转化为电能,而煤燃烧发电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其中能量损耗较大,所以D正确。
正确答案为A。
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分析】镁、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OH-,溶液pH增大,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详解】A.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不是正极,故A错误;B.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H2O2+2e-=2OH-,故溶液pH值增大,故C正确;D.溶液中Cl-移动方向与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C。
3.对于可逆反应 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4:6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生成 xmolNO 的同时,消耗 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详解】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A正确;B.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投入量及转化率有关,达到化学平衡时, 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4∶5∶4∶6,选项B错误;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选项C错误;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e4b282312b3169a551a415.png)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c193a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6.png)
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ΔH1=-483.6 kJ/mol则对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B.该反应的ΔH2=+483.6 kJ/molC.|ΔH2|<|ΔH1|D.|ΔH2|>|ΔH1|【答案】D【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代表物质的量,不代表分子数,A错误;据题意知:2H2O(g)===2H2(g)+O2(g)ΔH3=+483.6 kJ/mol,H2O(g)→H2O(l)还要放热,所以B错误;因2mol H2O(l)的能量比2 mol H2O(g)的能量低,因此二者均分解生成2 mol H2(g)和1 mol O2(g)所吸收的热量|ΔH2|>|ΔH3|=|ΔH1|,故D项正确。
2.下表中列出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已知键能:C—H键:413.4 kJ/mol、H—H键:436.0 kJ/mol。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键能为796.0 kJ/molB.C—H键键长小于H—H键C.2H2(g)+O2(g)=2H2O(g) △H=﹣571.6 kJ/molD.2CH4(g)=C2H2(g) +3H2(g) △H=﹣376.4 kJ/mol【答案】A【解析】B.由于C原子半径比H大,所以C—H键键长大于H—H键。
错误。
C. H2燃烧热285.8kJ/mol是指1mol H2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H2O的稳定状态为液态。
正确的应该为2H2(g) +O2(g)= 2H2O(l) △H=﹣571.6 kJ/mol.错误。
D.假设反应2CH4(g)= C2H2(g) +3H2(g)的反应热为△H,则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890.3=△H-1299.6-3×285.8。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de500ca98271fe900ef93c.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B.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 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2.在一定条件下,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放出29.2KJ热能.在该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磷比红磷的能量低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该变化为物理变化D. 该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 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4.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 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 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5.已知:常温下,0.01mol⋅L−1MOH溶液的pH为10,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1,强酸与强酸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kJ⋅mol−1,则MOH的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A. −69.4kJ⋅mol−1B. −45.2kJ⋅mol−1C. +69.4kJ⋅mol−1D.+45.2kJ⋅mol−16.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下列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热量等于57.3KJ的是()A. 500mL1 mol/LHCl(aq)和500mL 1mol/LNaOH(aq)B. 500mL 1mol/LH2SO4(aq)和500mL 1mol/LBa(OH)2(aq)C. 1000mL1.0mol/L的CH3COOH(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D. 1000mL1.0mol/L的HCl(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7.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8.N2(g)+2O2(g)=N2O4(g)△H=+8.7kJ⋅mol−19.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10.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kJ⋅mol−1B. 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kJ⋅mol−1C. N2H4(g)+12N2O4(g)=32N2(g)+2H2O(g)△H=−1076.7kJ⋅mol−1D. 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111.已知:(1)H2(g)+12O2(g)=H2O(g);△H=a kJ/mol12.(2)2H2(g)+O2(g)=2H2O(g);△H=b kJ/mol13.(3)H2(g)+12O2(g)=H2O(l);△H=c kJ/mol14.(4)2H2(g)+O2(g)=2H2O(l);△H=d kJ/mol15.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c<0B. b>d>0C. 2a=b<0D. 2c=d>016.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432kJ⋅mol−1>E(H−Br)>298kJ⋅mol−1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 H2(g)→2H(g)△H=+436kJ⋅mol−1D. H2(g)+F2(g)=2HF(g)△H=−25kJ⋅mol−11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8.A. 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19.B. 若用50 mL 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20.C. 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1.D. 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二、填空题22.(1)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将NH3和NaClO按一定物质的量比混合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3.(2)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已知:H2O(l)H2O(g)△H=+44kJ/mol.12.8g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24.①请写出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25.②则16g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 .26.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7.(1)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要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28.(2)已知2.0g燃料肼(N2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水蒸气时,放出33.4KJ的热量,则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29.(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的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30.(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液态水和2.24LCO2(标准状况)并放出68.35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31.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32.Ⅰ.配制0.50mol/L NaOH溶液33.(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 g.34.(2)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有 ______ 、 ______ .35.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6.(3)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______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 ______ .37.(4)使用补全仪器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取50mL 0.25mol/L H2SO4溶液与50mL0.55mol/L NaO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数据如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②通过计算可得中和热△H= _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5)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 D3. A4. D5. D6. D7. D8. C 9. D 10. C11. 2NH3+NaClO=N2H4+NaCl+H2O;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408.8125kJ12. C(s)+H2O(g)=CO(g)+H2(g)△H=+131.28kJ⋅mol−1;N2H4(g)+O2(g)=N2(g)+ 2H2O△H=−534.4KJ/mol;4Al(s)+3O2(g)=2Al2O3(s)△H=−3339.6kJ⋅mol−1;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13. 5.0;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3.4;−56.8kJ⋅mol−1;acd;不相等;相等;偏小【解析】1. 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电解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A正确;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B错误;C、物质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主要是热能,故C正确;D、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B.A、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煤燃烧主要转化为热能;D、风力发电主要是风能转化为电能.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方面的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较简单.2. 解:4P(s,白磷)=P4(s,红磷)△H=−29.2kJ/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红磷比白磷稳定,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A.分析可知红磷能量比白磷低,故A错误;B.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C.该变化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故D 正确;故选D.4P(s,白磷)=P4(s,红磷)△H=−29.2kJ/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红磷比白磷稳定,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分析以及同素异形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3. 解:A、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如碳的燃烧等需要点燃,故A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故B 正确;C、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如碳酸氢铵的分解,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所以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故D 正确;故选A.A、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分析;C、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D、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本题主要考查了放热与吸热反应的原因、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较简单.4. 解: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可能需要吸收能量引发反应进行,故B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C正确;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故D错误;故选D.A、分析图象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B、反应进行需要变化为活化分子可能需要吸收能量;C、依据化学反应能量守恒分析判断;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本题考查了物质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5. 解:常温下,0.01mol⋅L−1MOH溶液的pH为10,说明MOH是弱碱:MOH(aq)+H+(aq)=M+(aq)+H2O(l)△H1=−12.1kJ⋅mol−1①,H+(aq)+OH−(aq)=H2O(l)△H2=−57.3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得:MOH(aq)⇌M+(aq)+OH−(aq)△H=(−12.1+57.3)kJ⋅mol−1=+45.2kJ⋅mol−1,故选:D.由题意知MOH是弱碱:MOH(aq)+H+(aq)=M+(aq)+H2O(l)△H1=−12.1kJ⋅mol−1①,H+(aq)+OH−(aq)=H2O(l)△H2=−57.3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构造MOH(aq)⇌M+(aq)+OH−(aq)并计算焓变.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反应热的计算,综合性较强,注意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焓变是解题的关键.6. 解:A.500mL1mol/LHCl(aq)和500mL1mol/LNaOH(aq)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0.1mol,放出的热量是28.65KJ,故A错误;B.500mL1mol/LH2SO4(aq)和500mL1mol/LBa(OH)2(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是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放出的热量比57.3kJ小,故B错误;C.1000mL1.0mol/L的CH3COOH(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是醋酸是弱酸,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D.1000mL1.0mol/L的HCl(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放出的热量是为57.3kJ,故D正确;故选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反应不能生成沉淀,生成沉淀会放出热量.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数值和概念理解,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7. 解: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H=(−534.0kJ/mol)×2−(+8.7kJ/mol)=−1076.7kJ/mol,或N2H4(g)+12N2O4(g)=32N2(g)+2H2O(g);△H=−538.35kJ/mol,故答案为: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或N2H4(g)+12N2O4(g)=32N2(g)+2H2O(g);△H=−538.35kJ/mol.故选D.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并以此计算反应热.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注意反应热的正负.8. 解:A、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0,故A错误;B、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故B错误;C、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故C正确;D、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故D错误;故选:C.根据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 0;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a、b、c、d含有+/−的比较的时候要带入比较.9. 解: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432kJ⋅mol−1>E(H−Br)>298kJ⋅mol−1,故A正确;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故B正确;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H2(g)→2H(g)△H=+436kJ⋅mol−1,故C正确;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H=436KJ/mol+ 157KJ/mol−2×568KJ/mol=−543KJ/mol,H2(g)+F2(g)=2HF(g)△H=−543kJ⋅mol−1,故D错误;故选D.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推断;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键能的关系分析判断,焓变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 解: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相等,故B错误;C.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C正确;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所以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由温度计代替,故D错误;故选C.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C.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本题考查有关中和热的测定,掌握中和热的测定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1. 解:(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NH3和NaClO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即2NH3+NaClO=N2H4+NaCl+H2O,故答案为:2NH3+NaClO=N2H4+NaCl+H2O;(2)①根据12.8g液态肼即0.4mol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g)△H=−641.625kJ/mol①又知:H2O(l)=H2O(g)△H=+44kJ/mol②将①−②×4即得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H=(−641.625kJ/mol)−(+44kJ/mol)×4=−817.625kJ/mol,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②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可知,1molN2H4(l)即32g肼完全燃烧放热817.625kJ,则16g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08.8125kJ,故答案为:408.8125kJ.(1)NH3和NaClO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2)①依据盖斯定律计算的方法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②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得到反应的焓变.本题考查了反应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状态的不同对反应热的影响.12. 解:(1)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28kJ⋅mol−1,故答案为:C(s)+H2O(g)=CO(g)+H2(g)△H=+131.28kJ⋅mol−1;(2)根据2.0g的物质的量为:232=0.0625mol,可知1mol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g),放出534.4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H=−534.4KJ/mol,故答案为:N2H4(g)+O2(g)=N2(g)+2H2O△H=−534.4KJ/mol;(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则4Al(s)+3O2(g)=2Al2O3(s)△H=−1669.8kJ⋅mol−1×2=−3339.6kJ⋅mol−1,故答案为:4Al(s)+3O2(g)= 2Al2O3(s)△H=−3339.6kJ⋅mol−1;(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物质的量=2.7g 18g/mol =0.15mol,2.24LCO2(标准状况)物质的量= 2.24L22.4L/mol=0.1mol,n(C)=0.1mol,n(H)=0.3mol,n(O)=2.3g−0.1mol×12g/mol−0.3mol×1g/mol16g/mol=0.05mol,n(C):n(H):n(O)= 0.1mol:0.3mol:0.05mol=2:6;1,化学式为C2H6O,物质的量为0.05mol,并放出68.35kJ热量,1mol有机物燃烧放热1367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O(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1)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并注意物质的状态来解答;(2)根据2.0g的物质的量为:232=0.0625mol,可知1mol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g),放出534.4kJ热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则4Al(s)+3O2(g)=2Al2O3(s)△H=−1669.8kJ⋅mol−1×2=−3339.6kJ⋅mol−1,由此分析解答;(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物质的量=2.7g 18g/mol =0.15mol,2.24LCO2(标准状况)物质的量= 2.24L22.4L/mol=0.1mol,n(C)=0.1mol,n(H)=0.3mol,n(O)=2.3g−0.1mol×12g/mol−0.3mol×1g/mol16g/mol=0.05mol,n(C):n(H):n(O)= 0.1mol:0.3mol:0.05mol=2:6;1,化学式为C2H6O,物质的量为0.05mol,并放出68.35kJ热量,1mol有机物燃烧放热1367KJ,由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有: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同时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13. 解:Ⅰ.(1)容量瓶没有245mL规格的,只能用250mL规格的,需要称量NaOH固体m= nM=cVM=0.5mol/L×0.25L×40g/mol=5.0g,故答案为:5.0;(2)配制0.50mol/LNaOH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和玻璃棒,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Ⅱ.(3)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4)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3.4℃,6.1℃,3.3℃,3.5℃,第二组数据舍去,三次温度差平均值=3.4℃+3.3℃+3.5℃3=3.4℃,故答案为:3.4;②Q=△H=−△Tcm=−3.4∘C×4.18J/(g⋅℃)×100g=1421.2J=1.42KJ/mol,△H=−QN(H2O)=−56.8KJ/mol,故答案为:−56.8kJ⋅mol−1;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b.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又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减小,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偏小.Ⅰ.(1)根据公式m=nM=cVM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但是没有245mL的容量瓶;(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和玻璃棒;Ⅱ.(3)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4)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②根据公式Q=△H=△Tcm来计算反应的焓变;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本题考查热中和热概念、测定原理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
![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6196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8.png)
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专题练题1. 当Ag<sup>+</sup>离子被还原成Ag(s)时,涉及到哪些种类的反应?答:这是一种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种氧化反应。
2.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和负极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答: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中电能的转化形式有哪些?答: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在化学反应中被释放出来,或者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存储。
4. 铅蓄电池是如何工作的?答:铅蓄电池中,容纳硫酸电解液的水解槽和二氧化铅正极与纯铅负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会产生电能。
在充电期间,这些反应会被反向进行,以便材料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5. 生产氧气和氢气时发生了什么反应?答: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电解反应,水被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水被氧化成氧气在阳极上,而在阴极上则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氢气。
6. 什么是化学反应热?答:化学反应热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等过程。
7. 贵金属如金、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贵金属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促进反应速率并降低所需能量,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8.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是什么?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质、长寿命、不污染环境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应用。
9. 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等。
10. 什么是化学配平?答:化学配平是指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摩尔比例,以保持质量守恒和电荷平衡。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0f0a1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f.png)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响原理》第一章练习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B C(s) +1/2O2(g) ==CO(g); △H=-110.5 kJ/molC. 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D.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kJ/mol2、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响中:4P(白磷,s)+5O2(g)====2P2O5(s);△H=== -a kJ/mol4P(红磷,s)+5O2(g)====2P2O5(s);△H=== -b kJ/mol若a、b均大于零,则a与b的关系为()A.a<b B.a=bC.a>bD.无法确定3、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1。
现将肯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与1L 1mol·L-1的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响,其反响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与△H3的大小关系为A.△H1==△H2>△H3B.△H3>△H2>△H1C.△H3>△H1>△H2D.△H2>△H1>△H34、已知25℃、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 =CO2(g) ;△H=-393.51 kJ·mol-1C (金刚石) +O2 (g) =CO2(g) ;△H=-395.41 kJ·mol-1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响;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响;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响;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响;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5、已知⑴H2(g)+1/2 O2(g)====H2O(g) ;△H1=a kJ·mol-1⑵2 H2(g)+ O2(g)===2 H2O(g) ;△H2=b kJ·mol-1⑶H2(g)+1/2 O2(g)====H2O(l) ;△H1=c kJ·mol-1⑷2 H2(g)+ O2(g)===2 H2O(l) ;△H2=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b<0 B.b>d>0 C.2a=b<0 D.2c=d>06、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O(g) == H2(g)+1/2 O2(g);△H1=+242 kJ·mol-1B. 2 H2(g)+ O2(g)===2 H2O(l);△H2=- 484 kJ·mol-1C. H2(g)+1/2 O2(g)====H2O(g) ;△H1=+242 kJ·mol-1D. 2 H2(g)+ O2(g)===2 H2O(g);△H2=+484 kJ·mol-17、已知反响X+Y==M+N为放热反响,对该反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肯定高于M B. Y的能量肯定高于NC.X与Y的总能量肯定高于M与N的总能量,D 因该反响为放热反响,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8、肯定条件下,充分燃烧肯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汲取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响: C4H10(g)+13/2O2(g)== 4 CO2(g)+ 5 H2O(g)的△H为A. +8Q kJB. +16Q kJC. -8Q kJD. -16Q kJ反响热专项练习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与水反响汲取131.3kJ能量B.1mol碳与1mol水反响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并汲取131.3kJ 热量C.1mol固态碳与1mol水蒸气反响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与氢气,并吸热131.3kJD.1个固态碳原子与1分子水蒸气反响吸热131.1Kj2、已知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kJ·g-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练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6ff5bc69dc5022aaea00a4.png)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一、判断1、状态函数是物质现有状态的性质,它与形成该状态的途径无关。
2、化学反应进度可以度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所谓1mol 反应,是指得到1mol 产物的反应。
3、因为∆H=p Q ,∆H 是状态函数,p Q 也是状态函数。
4、Fe(s)与Cl 2(l)的θm f H ∆均为零。
5、系统与环境无热量交换的变化为绝热过程。
6、化学计量数等于方程式中相应分子式前面的系数。
二、选择1、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
(1)高温高压 (2)低温高压 (3)高温低压 (4)低温低压2、一混合理想气体,i 表示其中某一组分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1)nRT pV = (2)RT n V p i i = (3)RT n pV i i = (4)RT n V p i i i =3、将一定量KClO 3加热后,其质量减少0.48g ,生成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若温度为210C ,压力为99591.8Pa ,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479.8Pa ,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为32.0,则收集的气体体积为 。
(1)188.5 cm 3 (2)754 cm 3 (3)565.5 cm 3 (4)377.0 cm 34、将1升101.3KPaO 2(g )和1升202.6KPaN 2(g )混和在2升抽空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
(1)151.9KPa (2)101.3KPa (3)202.6KPa (4)303.9 KPa5、一密闭容器装有互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气体A(g)和B(g),此时总压力为p ,A 的分压为A p ,向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使总压力为2p ,则此时A 的分压为 。
(1)A p (2)A p 21 (3)2A p (4)4p 6、以公式ΔU = Q – p ΔV 表示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其适用条件是 。
(1)封闭系统 (2)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3)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 (4)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的等温等压过程7、某热力学系统完成一次循环过程,系统和环境有二次能量交换。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验及答案(2)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验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8b79f689b6648d7c1c74671.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验(2)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2.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而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3.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 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 铅蓄电池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5.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铝与稀盐酸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6.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 20mL 3mol/L的X溶液B.20℃ 30mL 2molL的X溶液C.20℃ 10mL 4mol/L的X溶液D.10℃ 10mL 2mol/L的X溶液7.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8.下图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9.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 =ZnO+H2O,Ag2O+H2O+2e- =2Ag+2OH-。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510f45901020207409cd9.png)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
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放电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11.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2(g)+6H2O(l)=C6H12O6(s)+6O2(g)ΔH1
15.图甲、乙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 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
A.甲乙装置中锌片均是负极
B.两烧杯中铜片均产生气泡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甲电池工作时,电子经电解质溶液回到Zn极形成闭合的回路
(2)若反应过程中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
(3)以元素a的单质为燃料,以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电解质溶液,请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Ⅱ. (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
①H2(g)与O2(g)反应生成1mol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②图中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②C6H12O6(s)=2C2H5OH(l)+2CO2(g)ΔH1
③C2H5OH(l)+3 O2(g)=2CO2(g)+3H2O(l)ΔH3
A.6CO2(g)+6H2O(g)=C6H12O6(s)+6O2(g)ΔH4,则ΔH4>ΔH1
B.2ΔH3=-ΔH1-ΔH2
C.植物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965e1c850ad02df804146.png)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Br+H2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HBr+H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ΔH=117 kJ/mol-42kJ/mol=75 kJ/mol,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答案:A2.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都有能量的变化;在所给反应中,反应放热,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A3.(2010·肇庆检测)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氨解析:在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吸热的是A、D,但A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D.答案:D4.(2010·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ΔH1;CH4(g)+2O2(g)===CO2(g)+2H2O(g) ΔH2②2H2(g)+O2(g)===2H2O(l)ΔH1;H2(g)+\f(1,2)O2(g)===H2O(l)ΔH2③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2和1mol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④CaCO3(s)===CaO(s)+CO2(g) ΔH1;CaO(s)+H2O(l)===Ca(OH)2(s)ΔH2A.①②③ B.②④C.②③④D.③④解析:①中,CH4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②中ΔH1=2ΔH2,ΔH1、ΔH2均为负值,则ΔH1<ΔH2;③中,1 molSO2和1 molO2反应时恒容条件下比恒压条件下转化率小,放出的热量少,故Q1<Q2,④中,CaCO3分解为吸热反应ΔH1>0,CaO和H2O反应为放热反应ΔH2<0,故ΔH1>ΔH.①②③符合题意.2答案:A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mol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 kJC.3236 kJD.3867kJ解析:1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mol×283 kJ/mol=283kJ,3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mol×890kJ/mol=2670kJ,共释放的热量为:283kJ+2670kJ= 2953 kJ.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硫酸与1 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25℃、101 kPa时,1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解析:中和热是在稀溶液里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而1molH2SO4和1 mol Ba(OH)2完全中和时生成2 molH2O,而且有BaSO4生成,A错误;燃烧热指在25℃、101kPa时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与实际燃烧的硫的物质的量无关,B正确;CO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燃烧热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热是不同的,故未指明温度谈燃烧热无意义,且若碳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也不能称为燃烧热,D错误.答案:B7.已知25℃、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ΔH=-2834.9 kJ/mol4Al(s)+2O3(g)===2Al2O3(s)ΔH=-3119.1 kJ/mol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解析:上式减下式得3O2(g)===2O3(g) ΔH=284.2kJ/mol,可知,同为6mol氧原子,O3的能量高于O2,则O3不稳定,由O2变为O3是吸热反应.答案:D8.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如图转化,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解析:关键信息是CO2、H2O、N2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根据图示可知组合成可燃物,而可燃物燃烧后转化为产物并放出热量,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答案:B9.(2009·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错误!O2(g)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6.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答案
![6.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7e0f8dec3a87c24028c479.png)
△H=-483.6kJ/mol ;
1 O2(g) = H2O(1) △H =-285.8 kJ/mol 2
〖点评〗反应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稳定状态和物质的量有关,而燃烧热必须是 1mol 物质完 全燃烧的反应热,请对比在本题中这两个方程式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对比它们的 反应热,道理自在其中。 【例题 3】 (1)煤 人均能源占有量少,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2)ABCD (3)H2 (4)不产生 CO2 ,不会因温室效应而影响大气,H2 来源丰富 ,燃烧产物 对环境无污染 【例题 4】 (1)1molH2SO4 与 2molNaOH 溶液反应放出 114.6KJ 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O4(aq) + 2NaOH(aq) = Na2SO4(aq) + 2H2O(l); △H = —114.6kJ/mol (2)中和热对应的是生成 1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中和热为—57.3kJ/mol。 (3)1moHF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吸收 10.4KJ 的热量,故 1molHF 跟 1molNaOH 反应时放 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减去电离所需的热量等于 46.9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HF(aq) + NaOH(aq) = NaF(aq) + H2O(l); △H = —46.9kJ/mol 〖基础知识巩固〗1.D 2.C 3.D 4.B 5.C 6.A 7.A 8.D 9. (1)△H = — 216 kJ· mol—1 S(s) + O2(g) = SO2(g) △H = — 216 kJ· mol—1 —1 (2)△H = — 285.8 kJ· mol H2(g) + 1/2O2(g) = H2O(l) △H = — 285.8 kJ· mol—1 〖思维能力训练〗 10.D 11.A 12.CD 13.B 14.D 15. 常规;新;新 16.(1)O2、H2 (2)2H2(g)+O2(g)==2H2O(l) ;△H =-571.6kJ· mol—1 (3)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4)答:不现实。现有的制取氢气方法耗能大,制取的成本太高,另外是氢气的熔沸点 太低, 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困难。 (注意: 如果答的是 “现实” , 只要理由合情合理可以。 )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8a1c6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a.png)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单位是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答案】C【解析】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参加反应的物质,A错;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反应吸热时ΔH>0,B错;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释放能量,所以D错。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2SO2+O22SO3ΔH = −196.6 kJ/molB.H2(g)+O2(g)H2O(l) ΔH = −285.8 kJ/molC.2H2(g)+O2(g)2H2O(l) ΔH = −571.6 kJD.C(s)+O2(g)CO2(g) ΔH =" +393.5" kJ/mol【答案】B【解析】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A错;ΔH的单位为kJ/mol,C错;放热反应ΔH为“−”,吸热反应ΔH为“+”,D错。
3.已知1 mol燃料完全燃烧的数据分别为:A.一氧化碳 B.甲烷 C.异辛烷 D.乙醇【答案】B【解析】通过所给的数据计算出题给物质生成1 mol CO2放出的热量分别为:283.0 kJ、891.0 kJ,682.6 kJ、683.4 kJ,所以要得到相同的热量,甲烷释放出CO2最少,最能体现“低碳经济”理念。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CH4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B.1 mol C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就是C的燃烧热C.1 mol H2燃烧生成水放出的热量就是H2的燃烧热D.相同条件下,1 mol H2O(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相等【答案】D【解析】燃烧热是指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e43b8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c.png)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题1化学反应与热能1. 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若E1>E2,则下列反应符合该图的是()A. 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B.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C. 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D.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2. 下列各图中涉及的过程为放热反应的是()A B C D3. 在25 ℃、101 kPa下,1 mol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 mol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转化为五氧化二磷是吸热反应B. 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C. 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白磷比红磷稳定D. 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稳定4. 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 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5. 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下实验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②③(2) 利用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放出大量热可以焊接钢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可表示铝与氧化铁的反应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6. 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能量。
(1) 冷敷袋在日常生活中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用途。
制作冷敷袋可以利用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 “即热饭盒”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它可利用下面________(填字母)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
A. 生石灰和水B. Ba(OH)2·8H2O和NH4Cl(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55b34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8.png)
一、选择题1.用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C>A>B>D C.A>C>D>B D.B>D>C>A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4.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min 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 反应了1.2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入2N (不参与反应)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B .0~2min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4mol L min --⋅⋅C .平衡状态时,B 、C 的反应速率相等D .0~2min 内,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2mol L min --⋅⋅5.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为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10CO 2↑+8H 2O ,实验内容及记录如下:A .a =3.0,b =3.0B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H 2C 2O 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实验1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 2C 2O 4)=0.15mol·L ﹣1·min ﹣1。
D .为验证Mn 2+是否有催化作用,可加入硫酸锰固体,实验1~3均可做对照实验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健B .Na 与水反应时,增加水的用量可以明显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力D .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7.将1 mol 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2.0 L 恒容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s)2NH 3(g)+CO 2(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课时)课时练•双基练习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解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蛤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AH>0,吸热时AHVO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解析:J:含变是指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AH< 0,放热反应, >0,吸热反应。
答案:D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A.固体NaOH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解析:初中阶段已知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发生反应:CaO + 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热,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显著变化。
答案:AB5.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高B+C是()A. A一- B+C 和B+C― 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 物质贮藏的能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解析: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NaOH(s)溶于水,两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但前者吸热,后者放热,A 不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也不一定不需要加热才能进行,B不正确,C正确;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与热能,D 不正确。
答案:C具有的能量总和D. A—-B+C是吸热反应,B+C—A是放热反应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 + 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B + C—A 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 + 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答案:D6.(2011 •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解析:干冰升华要吸热,这是物理变化,A不正确。
酒精之所以能作燃料,就是因为它燃烧放热,B正确。
木炭燃烧需加热引发反应, 但反应一旦开始,反应放出的热可使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应是放热的,c错,D正确。
答案:BD7 .己知化学反应:2C(s) + O2(g)=2CO(g) , 2CO(g) +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12 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B. 56 g CO和32 go?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所具有的总能量C.12 g C和32 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解析: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和CO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两项的说法正确。
12 g C并不是全部的反应物,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
由于c-^2->CO 放热,CC>q-CO2 放热,所以C-^-COz 比c-^co放出的热量多,即D项说法也正确。
故选A。
9.A.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答案:A8.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 H 2O(g)=H 2O ⑴ XH= -44.0 kJ/molB. 2HI(g)=H 2(g)+l 2(g) AH= + 14.9 kJ/mol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反应过程解析:A 项,只是水的状态变化,属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 B 项,AH>0,为吸热反应;C 项,若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 862 kJ 时,反应吸热;D 项,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反应放热。
答案: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培与反应产物的 总蛤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培总是高于反应产物的总恰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粉(设为X)与反应产物的总焰(设为/)之间的关系为①X>7,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x<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③xNy。
答案:AC10.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总伴随着o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符号:,单位:,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注意答案:能量的变化吸收放出AH kJ/mol AH的正负号•能力提升11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C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试管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5)如将本题中“25°C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C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其原因是O解析:Mg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溶液受热发生一系列变化,证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Mg2++H2 t(3)Mg+2H+=⑷小于(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加快碳酸饮料中CO?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烧杯中的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12.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I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 H2B. Cl2C. Br2D. I2(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 HC1B. HBrC. HI(3)X2+H2=2HX(X代表Ck 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13.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获得热量:2H 2(g)+O 2(g)=^2H 2O(g)(共放热0 kJ) (2)在制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填热反应?。
⑷相同条件下,X2(X 代表Cl 、Br 、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 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O(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4)吗? ,你的 根据是 O解析:(1)(2)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能量越低,反之分子越不稳定,能量越高。
(3)可以根据键能数据计算。
⑷可以根据X 2 + H 2=2HX 进行计算判断。
(5)生成物越稳定,即生成物键能越大时,放出热量越多。
答案:(1)A (2)A (3)放热反应(4)C12⑸能生成物越稳 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 中HC1最稳定途径I:直接燃烧:C(s)+O 2(g)^^CO 2(g)(放热 0 kJ)途径II :先制成水煤气,再燃烧水煤气:C(s)+H 2O(g)=CO(g)+H 2(g)(吸热 QkJ)2CO(g)+O 2(g)^^2CO 2(g)试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途径I 放出的总热量(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途径II 放出的总热量。
“大于” “等于”或“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在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其反应的条件为O(3)简述煤通过途径II作为燃料的意义。
解析: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仅与反应物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其中间变化过程无关。
所以,炭虽变为水煤气以及水煤气燃烧又变为CO2,其实质就相当于炭燃烧生成CO2的一步反应,故放出热量相同。
答案:(1)等于(2)小于吸收高温(3)固体煤经过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减少SO?和烟尘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14.某同学设计如下图的实验方案来探究NH4C1和Ba(OH)2-8H2O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Ba(OH)<8H o O+NH4Cl 热水列表整理实验事实和结论:NH3; (4)底部粘有水的小烧杯不能提得太高,移得太远,防止玻璃片脱落损坏。
根据结论可知反应原理为2NH4C1 + Ba(OH)2-8H2O=2NH3 f+ BaCl2+10H2O,此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