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西南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美术学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工作 民族学 教育技术学 特殊教育
俄语 日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统计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纺织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市场营销 会计学 戏剧影视文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绘画 视觉传达设计 材料物理 动物药学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政治学与行政学 应用化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生物技术 风景园林 地理信息科学 金属材料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网络工程 土木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茶学
园林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工商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行政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 ≤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
A+B≥19,C≤7, D≤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滨州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标准及内涵。

专业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1分
2-2专业教师(6分)
①数量与结构
专业教师人数、学历、职称、梯队结构合理。专业生师比不超过20:1,专业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不低于95%,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20%。
2分
②双师素质
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70%以上;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任兼职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20%,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
2分
3.实训条件(17分)
3-1校内实训条件(11分)
①设备设施
校内实训场所建筑面积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符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规范要求;实训场所布局合理,安全设施完备,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具有与专业对应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专业特色的育人环境;设备种类、台套数(工位数)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每年按计划完成新增设备购置;设备水平达到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
3分
④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教教学手段灵活,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专业主干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效果良好。
4分
⑤考核评价
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主要观测点内涵及说明分值备注发展定位2011专业定位专业设置与定位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是用于对一些专业进行全面评估的一套指标及其构建体系。

它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估专业的质量和发展水平,为教育机构、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家长提供参考依据。

以下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足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2.课程内容是否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案例;3.教学方案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4.课程质量评估结果如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

二、师资队伍1.教师资质是否合格,是否具备行业经验;2.教师数量是否足够,是否能够满足专业需求;3.师资培养计划和培养机制是否完善;4.师资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活跃程度。

三、实践教学与实验室设备1.是否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等;2.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3.实验室设备的齐全性、功能性和安全性;4.实验室设备维护和更新的频率和质量。

四、学生素质与就业情况1.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情况,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等;2.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学术交流和活动参与度;3.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价;4.毕业生继续深造和留学情况。

五、科研与学术交流1.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资助经费等信息;2.学术成果发表数量和质量、专利数量等;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情况;4.科研团队建设和学术研讨会举办情况。

六、学校整体水平与社会声誉1.学校综合实力和质量监测结果;2.学校专业排名和国内外认可度;3.学校社会声誉、获奖情况和知名校友;4.相关行业机构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评价和认可。

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结合行业标准和国际先进经验进行设计。

指标体系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进行细化和调整。

此外,评估应该是一个定期进行的过程,可以采取学校自评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应该被广泛应用,促进专业的改进和提升,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的参考依据。

2020年(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一五本科

2020年(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一五本科

(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壹五本科西南大学“十壹五”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

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壹所大学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壹步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文件精神,促进学校本科专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十壹五”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十壹五”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壹、专业建设的现状1.现有本科专业简介学校合且后,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科调整为依托,花大力气对重叠专业进行调整合且,本科专业数由合校前的117个调整为95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建设校级品牌专业11个,推荐重庆市品牌专业评审6个。

现有本科专业中,哲学类专业1个,占1.05%,经济学类专业3个,占3.16%,法学类专业3个,占3.16%,教育学类专业7个,占7.37%,文学类专业16个,占16.84%,历史学类专业2个,占2.11%,理学类专业14个,占14.74%,工学类专业22个,占23.16%,农学类专业13个,占13.68%,管理学类专业13个,占13.68%,医学类专业1个,占1.05%。

师范类专业22个,占23.16%,非师范类专业73个,占76.84%。

从专业总体结构来见,文、理、工、农专业比例基本协调,基础和应用且重,形成专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特色突出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2.专业建设基础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重庆市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重庆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7人。

有专任教师186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9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2人,于读博士硕士345人。

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一、学科发展基础评估指标:1.学科师资力量评估:包括教师总人数、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量、教师合格率、教师年龄结构、学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等指标。

2.研究生教育指标:包括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学位授予情况、学术水平、科研项目等指标。

3.本科教育指标:包括本科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等指标。

4.科研与学术创新能力评估:包括学科领域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专利数量、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等指标。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评估指标:1.学科特色与办学方向评估:包括学科研究方向、专业设置、学科交叉与交流、学科发展战略等指标。

2.学科团队建设评估:包括学科领军人才、团队学术影响力、学科带动作用、学科团队结构和协同能力等指标。

三、学科社会影响力评估指标:1.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评估:包括学科与产业结合情况、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及科技型企业等指标。

2.学科社会服务评估:包括学科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科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学科服务社会的需求等指标。

四、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评估指标:1.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评估:包括国际交流学生数量、留学生规模、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指标。

2.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估:包括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情况、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与参与情况、国际合作学术项目等指标。

五、学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1.组织与管理机制评估:包括学科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学科发展规划和目标等指标。

3.创新能力与动力评估:包括学科创新能力、学科发展动力、学科发展的创新机制等指标。

以上是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些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和添加。

该评估指标体系旨在全面评估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特色优势,为学科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依据,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西南大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doc

西南大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doc

教学团队建设
1
专 业 综 合与 教学 改 革 、 教学成果奖、教学论文 4 等
本科合作培养
1
安排有序、监管措施完善,各类实习完成率 100%,实 习实训效果好,学生和实习单位反响好。 50%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有省部级以上大学生创 新实践项目或获得 省部级以上的 大学生竞赛奖 ;学生 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论文或文学作 品,效果好; 学生有 专利成果等。
实习、实训教学 (课程实习、生产实习、
3
业基础课程、前沿 专题性课程( 讲座不计入) 等;副 教授 100%为本科生上课,开设的全部课程由副教授及 以上职称教师主讲的占 80%以上。
重视师德和教师教 学能力建设, 有举措,效果 好。教 师严格履行岗位责 任,严谨治学 、从严治教、 教书育 人;教学水平高, 教法灵活多样 ,教学质量高 ,教学 效果好,学生反映 好;教师获得 教学方面的奖 励多, 并有省部级以上获奖;无教学事故。
果、学生和实习单位反应较好。
30%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 果较好,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 文或文学作品。
≥70%全校平均值。
≥70%全校平均值。
≥70%全校平均值。
≥70%全校平均值。 大纲齐备,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的目 标要求,对课程教学有一定指导作 用,比较符合教学实际。 有具体的教案或讲义,发挥一定指 导作用。
附件: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1 指导 思想 与发 展规 划 10 分
1.1 培养方案 1.2 发展规划
2.1 专业负责人
2 师资 队伍 建设 23 分
2.2 队伍结构
2.3 主讲教师
西南大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观测点
分 值
专业定位

西南大学专业评级

西南大学专业评级

西南大学专业评级
西南大学是一所位于重庆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西南大学
拥有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二级
学科17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二级学科382个,本科专业90多个,有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经
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西南大学的专业评级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就业率等指标来评定的。

根据西南大学的专业评级,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均为一级学科,属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或讲义
0.2
教案详实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具体的教案或讲义,发挥一定指导作用
教材选用与建设
0.2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执行严格。选用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使用效果好;有重点支持的教材编写规划和措施。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主干课程选用获奖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的优秀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具备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应用效果较好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评估标准
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0.5
论文(或设计)质量
0.5
5.3社会声誉
就业
0.6
社会评估
0.4
特色项目
西南大学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级标准
备注
A
C
指导思想与建设规划
*1.1
专业定位
培养目标
0.5
目标明确、具体
目标比较明确
☆专业建设规划包括专业发展规模、方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等
基本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修筑的新技术。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学等专业双语教学授课课程比例≥10%。,达A级标准,其它专业应积极开设。
该教案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强调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0.6
设施设备与功能完善;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达到国家规定优秀标准,管理先进高效;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签定协议书
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有管理措施;有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有协议书
☆图书资料包括校图书馆和院(系、部)资料室的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图书
专任教师及生师比
0.1
专任教师满足教学需要,生师比≤18:1
专人教师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生师比≥25:1
☆师资队伍中的师资指专业教师且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每位教师只能隶属一个专业,且与实践教学师资
不重复及教师数量是否满足该专业上课需要为标准
☆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称,通过岗前培训教师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方案较为科学,注重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A级:制定培养方案有严格的依据,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执行情况良好
c级:制定有依据,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执行情况尚可
执行
0.5
能严格执行
基本能够执行。
*4.2
课程
教学大纲
0.3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严格执行。

整体结构与发展趋势
0.3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有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和配套政策,机制完善、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有切实可行的年青教师培养计划
结构基本合理,有规划和政策,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
0.3
≥50%
30-40%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0.3
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配备齐全,结构合理,完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生均图书=图书总数/学生数,其中图书总数不计电子类图书
图书资料
0.4
专业图书资料品种齐全,资料丰富,生均图书拥有量≥50册,专业期刊≥15种,管理先进,使用率高,满足教学需求
生均专业图书拥有量≥30册,专业期刊≥8种,有使用效果。
教学建设与改革
*4.1培养
方案
制定
0.5
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体系优化、学分设置合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
结构较合理,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2.2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资格
0.1
符合岗位资格教师≥95%,本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较大(≥70%)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80-90%,有相当数量本专业毕业的教师(50%—60%)
教授、副教授上课
0.3
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每年均为本科生授课
教授、副教授每学年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
教学水平
0.3
教学水平高,有较好的教学质量,优质课比例在30%以上
教学过程规范,能保证教学质量,优质课比例在10%——15%之间
科研水平
0.3
科研成果较多,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评估标准
备注
A
C
教学基本设施
3.1
教学基本
设施
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西南大学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
权重
等级
指导思想与建设规划
*1.1专业定位
培养目标
0.5
定位与特色
0.5
*1.2专业规划
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1.0
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专任教师人数及生师比
0.1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0.3
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位比例
0.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0.2
4.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进与多媒体授课情况
1.0
*4.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0.5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实习)的比例
0.3
实验室(或资料室)开放情况
0.2
教学效果
*5.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0.6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0.4
*5.2毕业设计(论文)
☆学科基础是指该专业的学位点或重点学科等
定位与特色
0.5
定位准确,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科研基础,符合学校定位及自身办学条件,特色鲜明
定位基本准确规划与实施方案
1.0
规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当,并有效实施
有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
师资队伍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双语教学
0.1
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教学效果教好。
重视并实施双语教学,有一定数量的双语教学课程。
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情况
0.2
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教学效果好,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结构基本合理,内容详实,教学效果良好,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4.3教学方法与教学
手段
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授课
1.0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不少于15%,效果显著
0.3
2.2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资格
0.1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0.3
教学水平
0.3
科研水平
0.3
教学基本
设施
3.1教学基本设施
实验室、实习基地
0.6
图书资料
0.4
教学建设
与改革
*4.1培养方案
制定
0.5
执行
0.5
*4.2课程
教学大纲
0.3
教案或讲义
0.2
教材选用与建设
0.2
双语教学
0.1
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