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话、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看位置制作人:田小春
1、开头
结构上::①引出下文②总领全文③没置悬念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内容上:开篇点题
2、结尾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①首尾呼应
内容上: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中心
3、中间
结构上:①过渡
②设置悬念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二)看艺术手法(内容上的另一种回答方式)
答案一般有以下三个给分点:
(1)艺术手法
(2)(陈述对象)的(某某特征)
(3)联系中心或段意或文意(扣文意)
第一点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写作技巧,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
第二点其实就是这个句子指向的主语的特点。
第三就是要紧扣题(文)意,体现人物感情或中心主旨。
注意:(1)使用时也并非完全套用,而是灵活运用。
(2)如果既有结构上的作用,又有内容上的作用,要分点、分行写出。
三、举例说明:
1、《藤野先生》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答:①为下文作者见到藤野先生的情节埋下伏笔(结构上);
②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丑行,表达出了作者极其他们的爱国感情(内容上)。
2、《藤野先生》第一段“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这句话对清国留学生进行外貌和动作描写,使用了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出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极其厌恶的爱国感情。
3、《藤野先生》第三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有什么作用?
答:过渡(结构上)。
4、《我的母亲》中“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是我的慈母”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①过渡;
②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我的母亲》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①总结全文;
②点明中心
四、三、讲评月考试题
指出问题:
1、没有思路,盲目作答,答非所问。
2、遗漏答案要点。
三、练习巩固并讲解:
最温暖的墙
马国福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
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
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
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
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
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
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自己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
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
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
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
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
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特别独特,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
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她。
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
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
转过身,书写。
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
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
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
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
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1.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
2.第⑤段的划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中的“有一种期待”,学生们“期待”什么?(4分)
3.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分)
4.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温暖的墙”?(3分)
5.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爱无言,只需行动。
在你的生活中也有体现人间真情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4分)
母亲的鞋架
澜涛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
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
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
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
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
”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
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
抬手看看表,12点。
“她们应该都睡了吧。
”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
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
”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
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
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
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
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
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
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
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
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
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
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
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
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
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1.“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8分)
⑴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
(4分)
⑵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分。
请发挥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4分)
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
(5分)
3.文中母亲只说了二句话:①“娘知道,娘担心你……”;②“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
上述两句话有何特点,请加以品味。
(5分)
4.你在学习生活中,一定感受过母亲无言的
...关爱,请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文中例子除外)(5分)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这类题的回答思路和方法,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要不定期复习这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回顾练习册中此类题的解答。
板书设计:
方法: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回答.
(一)看位置
1、开头
2、结尾
3、中间
(二)看艺术手法(内容上的另一种回答方式)
教学后记:
答案:
一、1.(3分)老师的手指裂开流血了,但她仍继续写粉笔字。
学生看了心疼,被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2.(4分)①引领(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起铺垫的作用。
②期待老师理解他们的用意,期待老师能接受他们的爱心。
3.(3分)文章讲述一位女教师因长期使用粉笔手指被腐蚀,尤其到冬天她的手指就会裂开口子出血,她的学生知道这事后悄悄地把根根粉笔包裹起来,以免她的手指再次受到腐蚀,从而使她深受感动的故事。
4.(3分)这里用比喻手法,将孩子们的爱心比作温暖的墙。
5.(4分)(举例合乎要求,表述清楚给2分,有适当分析且给2分)
二、1、(8分)
(1)(4分)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仔细摸索鞋架上的鞋子并依靠鼻子闻的方法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的过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我”心灵的震撼。
(2)(4分)写出“惊讶、感动、自责、报答母亲的心里感受过程即可。
2、(5分)答题要点:
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1分)
②开头设置悬念,引发兴趣;(1分)
③环境描写,渲染气氛;(1分)
④引出下文(故事的主人公);(1分)
⑤末段怀念母亲,深化主题。
(1分)
3、(5分)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总是细致周到地关心儿女的生活,甚至当儿女长大成人,她还放心不下,母亲不求儿女有很大的成就,只是希望儿子平安健康。
语言质朴,饱含母亲怜爱儿子的深情。
(内容3分,语言风格2分)
4、(5分)要求:在叙述事例时能从动作、神态(细节)方面来描写母亲,表现母亲的无言的关爱。
(事例3分,语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