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 PPT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产生的背景分析: 从实质上看,这个矛盾是由中国社会特定的社会结构决定的。 地主经济占主导地位,非贵族身份的地主需要一个中央集权的、 由大批官僚组成的政府来维持封建秩序; 由于土地兼并造成作为国家财政基础的自耕农阶层的减少,中 央政府因而被削弱,地方豪强与当地官府相勾结,形成地方割 据势力,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由此而产生。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的分类: 1、具有半自治性质的保甲乡里的乡治组织; 2、为执行地方政务的基本组织,即县和县上的作为地方政权中 坚的行政组织:秦汉之郡、隋唐宋元之州、明清之府; 3、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组织:汉之州,隋唐之道,宋之路, 元明清之行省。 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主要在此,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集 权的一步步深化: (1)通过任命职小位低的监察官员对地方官员实施监控,如汉 朝之州刺史。 (2)实行分权制。隋唐时期道区的设置,就是依据地方情况以 各种名义授予某一方面的权力。

中国封建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中国 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发展: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直接决定了中枢体制的 变更,是宰相制度发展演变、直到废除的 根本原因;还间接影响到中央职能机构的 变迁; 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则决定了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的变更。


中国封建社会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预防社会动荡的稳定因素: 1、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 包括官员的录用管理、行为管理和待遇的管理。 2、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康。 3、在中国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 弊端的机制。(简述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 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 (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 如“人主莅(lì)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 (2)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他的办 法。 ①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儒家治国思想倡导君主“修身 以道”,从汉代起就有儒家给皇帝和太子授经典的制度; ②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大臣可以利用灾变向失道的国家提 出意见; ③大臣可以利用皇帝生前的“尊号”,死后加“谥号”或 “庙号”的尊褒贬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 治;孝钦 慈禧 端佑 康颐 昭豫 庄诚 寿恭 钦献 崇熙 配天 兴圣 显 皇后 ④开国皇帝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的君主有较大的防微杜 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管理特点的比较: 1、君主专制的时间长,持续 2000 余年。 2、君主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1)西欧国王在实施立法、司法权时,多少会受 到代表会议的制约; 中国专制君主的“圣旨”就等同于法律,任何人 不得违背不遵。 (2)在行政、人事权上,中国专制君主可以“乾纲 独断”;西欧君主对于那些用钱买的世袭官职的 人,无法赎回。 (3)在财政权上,西欧专制君主从未取得完全征税 权;而在中国,“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
二、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和成因


1、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是“行政权力支 配一切”,形成“重治道而轻政道”和“重人 治而轻法治”的传统 2、“行政权力支配一切”局面形成的原因: 与行政机关和行政权力的基本特点有关; 由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小农的自然经济基础 铸就的: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 社会; 还与中国的人治和德治传统有关。人治与德治 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于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 化中始终缺乏法治的资源,人治的观念大行其 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2、从总体上说,传统中国的治国之道是 “以德治国”为核心的。
但这并不能否认传统中国治国之道中也有 制度性精华。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 形成过各具特色 政治和行政制度,正是这 些制度规范和制约着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 发展。






3、中国历史上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建树。 特别是在行政体制方面: 比如,孙中山先生以设计五权宪法时,就 吸取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的精 华。 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也是世界是最具 特色和最严密的监察制度。 从西周的监国到明清的都察院外,另设六 科对六部官员作经常性监督。 除 正式机构外,还设有对各级官员和百姓 进行秘密侦察和执行 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和东厂、西厂。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 盾是( ) A.皇帝与太子的矛盾 B.皇帝与皇后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以及 记忆的熟练程度。考题中的选项很多都是教材中的 原话,但只看不记忆很难拿到分,所以建议考生识 记。 名词解释:主要是考核对一个具体知识点的了解, 围绕主题回答清楚即可,不可花费太多笔墨,要精 炼。 简答题: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方面问题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要直接作答,答要点即可, 不需展开。 论述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答题时,要围绕问题,先列出答案要点,有时间 和精力的情况下再对要点展开叙述,此时考生应发 挥自己的真知灼见,要在深度、广度上下功夫。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 西欧,专制君主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国家,思想上的控制 通过神职人员即教会来掌握; 中国,“君权神授” “受命于天”、的观念使皇帝也是 精神领袖,无需神职人员的介入。 4、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 中国封建社会伊始,就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 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而西欧国家直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 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与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的区别: 1、形成了大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3、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绪论

一、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 二、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和成因

三、中国行政管理史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向 度
一、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

1、荀悦概括的东方式治国之道的内容 东汉政论家荀悦将其总结为“五政”:
即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 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 以统其法

三、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发 展趋势






中国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带有比较浓厚的氏族社会特征: 1、作为基本政体形式的等级君主制是由落后的自然经 济条件决定的,实质上是原始父系氏族大家庭的延伸, 故而家长制在中国源远流长; 2、作为取代军事民主制管理方式的君臣共治的管理方 式,仍然带有或多或少的原始民主遗风; 3、作为取代禅让制的王位继承制,也是随着氏族的解 体和父子辈分的逐步明确而确立下来的。 中国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内在矛盾有二: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是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总的发展趋 势看,皇权不断扩大和膨胀,相权一步步缩小。 (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削弱相权; (2)通过多设宰相以削弱相权。




行政是什么 一般来说,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是指政府的公 共管理活动。 现代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不包括立法机 关和司法机关。 古代政府:集立法、行政、司法活动于一体。 古代中国从朝廷到县衙的各级官府,为了巩固 江山社稷,维护统治秩序,当然要对社会公共 事务进行组织管理。 政治与行政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4、 把握重点,适量做题 考生手中至少有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练习, 每学完一章内容后,做辅导书的本章的练习题; 学完全部 18 章内容后再做模拟题。但不要搞 “题海战术”,题要精,量有度,做题是为了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的知识点,检查自己对 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分析出题的思路,所以 做完题要注意分析总结,自我评价是否达到了 做题的目的。 5、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 基本知识点,理解后才能作的题多。由于这类 题型,每题只 1 分,所以把握做题时间就非常 重要,要提高速度,就需熟练地把握所学知识。


一、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1、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2、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 下”王朝;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 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 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制礼作乐, 规范天下。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1)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制度中 有所反映; (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 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
中国行政史
主讲:周荣
1、命题规律 以年代为序全面考核,基本上章章有题;注重细节的考核;注 重对行政史的中国古代和近代两个时代行政管理的规律的整体 把握 。 2、试题难易程度 由于本课程历年的考试涉及到各个章节,注重对具体历史事件、 历史上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和具体制度的考核,考生 需要大量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才能确保得到高分;此外,还需 要建立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后半部分主观题 目的回答,顺利通过考试。 因此试题难度适中。 3、学习方法 全面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考生要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作为学 习的依据,掌握教材的知识点,从历年命题特点看,抓住教材 是根本。 熟练记忆教材这是一门叙述性的课程,必须以熟记为根本,必 须反复记忆避免遗忘,加强以时代为序的历史贯通,否则学后 忘前,只会事半功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社会包含三个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原始社会:距今约 170 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 21 世纪 2、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476 年 (1)夏朝:奴隶制建立 (2)商朝:奴隶制发展 (3)西周(前 11 世纪- 8 世纪):强盛 (4)春秋:奴隶制衰亡 3、封建社会:前 475 年----1840 年(鸦片战争前) (1)战国(前 475—前 221 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 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三、中国行政管理史的发展轨迹和发展 向度




我们可将这条发展轨迹归纳为以下几个发 展向度: 其一,由专制而逐步转向民主; 其二,由人治逐步转向法治; 其三,由崇政而逐步转向限政; 其四,由无序而逐步转向有序。 概括地说:“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
引论
一、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三、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 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