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 PPT绪论

合集下载

中国行政史绪论基础知识

中国行政史绪论基础知识
即达到扩大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又达到培养学生运用专 业知识和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行 政管理过程的演变情况,揭示中国行政管理由专制到民主、 由人治到法治、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规律,从而培养学生 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当前我国行政体制
中国行政史
绪论
一、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呢? 一片土地的沦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个人的生活旅程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场战争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场球赛可以是一部历史。
…… 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
历史是什么? 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就是汉武帝、唐太宗、乾隆帝; 就是秦砖汉瓦、魏晋风骨; 就是颜筋柳骨、兰亭集序; 就是李白杜甫陆游清照辛弃疾; 就是高山流水的知音、桃园结义的兄弟; 就是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七国争雄。
六、对中国传统行政制度和行政水平的估价
1、中国传统行政制度,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同时代世 界上最为发达的行政制度。 2、中国传统行政制度,已具有了现代行政制度的某些特征。 3、中国传统行政制度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其公共行政运作 达到了很高水平。 4、中国传统行政制度有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即制度的完 备与行政运作的随意性的矛盾。 5、尽管宗法、礼制被引入行政制度和行政运作过程中,但在 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是赤裸裸的暴力和欺骗。
重 规 矩 , 严 要求, 少危险 。2020年 11月 18日星 期三7时 25分59秒 07:25:5918 November 2020
好 的 事 情 马 上就会 到来, 一切都 是最好 的安排 。上午 7时25分 59秒上 午7时 25分07:25:5920.11.18

中国行政史课件

中国行政史课件

一、母系氏族公社管理与后来国家行政管理区别
(1)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单位 (2)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 族、胞族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 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 来组织其成员 (3)它实行原始民主族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 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 论决定。氏族首领的管理不依靠强制手段,而是运用 首领的威望以及原始的习惯和道德的力量来进行管理
二、夏代对原有公共权力机构的改造 • (1)改造部落联盟“四岳”议事会。作为一种民 主决策机关,“四岳”议事会与专制皇权相 对立。为适合专制独裁的需要,最好的办 法就是改变“四岳”议事会的性质。改造后, “四岳”与军事首长的民主平等关系逐渐演 变为君臣关系,“四岳”变成君主的辅佐及 咨询顾问 。 • (2)设置了一套官僚机构。即所谓“夏后世百 官”。
四、西周的行政文书
西周时期各朝廷中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史官,记录 君臣的言行以及作出的决议,并作为档案加以保存, 另一方面还将议决事项派使臣用各种形式传达或宣告。 这些记录或宣告的文书大休分为《诰》 、 《誓》、 《命》 、 《简书》、《》等。 《诰》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 令或布告;二是君臣相互勉励之词的记录,作为后世 君臣行为的规范。《誓》多为战时的动员令 。《命》 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 相当于今之契约,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文书形式在西 周时期极为盛行,为后世所少见。
二、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 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应,封建 制行政管理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1)从战国到秦汉是封建制行政管理的初创和 确立时期。战国时期,通过变法运动,我国中 央集权君主专制行政管理体制在各国得以形成。 秦统一后,将这种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划一 的制度。两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 一步强化,封建行政管理体制得以全面确立, 奠定了隋唐时期行政管理制度发展和兴盛的基 础。

《本中国行政史》课件

《本中国行政史》课件
信息化挑战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 息化趋势是行政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行政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扁平化改革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资源分 配的合理性。
法治化建设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行 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通过了解中国行政史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为当前和未
来的行政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02
深入理解中国行政史上的优秀思想和制度,为当前和
未来的行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03
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研究,提高人们对行政发展的认
识和理解,促进人们对行政改革的参与和支持。
2023-2026
END
汉朝
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官僚制度,设立了刺 史、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官员,加强了 对地方的控制。
近代行政制度
总结词 近代中国的行政制度经历了由封 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型,先后 出现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的 行政体制。
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委员制 和五院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官僚资本和政治腐败问题依然存 在。
3
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研究,总结出了中国行政发 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研究中国行政史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各个时期的行政制度、思想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其 根源和影响。
关注中国行政史与其他国家行政史的比较研究,探究中国行政史的独特性 和普遍性。
加强中国行政史与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探究中国行政史 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行政史第七章ppt课件

中国行政史第七章ppt课件
5、工部:主管营造、农田水利诸事务。设尚书一人为 长,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副,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 田四清史;
6、礼部:掌礼仪、祭祀、宴飨、科举、外交和官印制 造诸事务,同时兼管皇族事务,设尚书一人为长,左右 侍郎各一人为副,下设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史。
从上述可以看出,明代六部职掌虽无大的变化,但户、 刑两部之下实行按地区划分辖区的制度,打破了自唐以 来六部二十四司的体制,反映出户、刑两部在国家行政 管理中的重要性。
明代以内阁制度代替宰相制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 会晚期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翰林院与通政司: 翰林院:主管修史、图书等文化事务,内阁阁臣多出
自翰林院,所以是文化机构,也是决策咨询机构, 更是人才的培养机构。 通政司:负责收纳奏章,实际是内阁的文书收发机构
二、司礼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二、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三、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四、行政官员的管理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或以省内某一区域为辖区,有相互重叠的,也 有相互交叉的,还有毫不相关的,总之道的设 置依需要而定,无有定制,同一区域不同种类 的道各有治所,各有所掌,互不侵扰。 道的长官称道员,为布、按二司差遣职。明代 道员无专衔,仍兼带布政司参政(从三品)、 参议(从四品)或按察司副使(正四品)、佥 事(正五品),故虽为道员,品秩却不同。

中国行政制度史 课件

中国行政制度史 课件

第一章行政体制的基本问题讨论:☐试列举有关行政体制的相关问题有哪些?☐说明为什么这些是行政体制的问题?有关行政体制的主题:☐主题1:☐2010年4月18日上午,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如此指出。

☐马凯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按照中央确定的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总体上还是适应的。

如果把我们现今行政管理体制说得一无是处,肯定是不客观的。

”马凯指出。

☐马凯同时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主题2:☐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而此前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虽然这仅仅是对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表述和尝试,但“省管县”的话题还是激起了人们对我国行政区划和行政体制改革探讨的强烈兴趣。

人大代表、政府官员和学者呼吁尽快实施“省管县”模式以扭转目前“市刮县”、“市压县”的不利局面。

事实上,2002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份先后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县,并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县财省管”。

这些“强县扩权”的破蛹之举对我国稳定了多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然而,这种“省管县”的模式真的会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吗?主题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ß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ß 在国都内及其近邻划分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 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乡制,并设相应的管理者。
ß 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 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也设相应管理者。
ß 通过乡遂制度,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成为后世基层行政组织的
春秋战国日益削弱 其观念与传统继承传承
关系 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在家中
、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
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保证了分封制的推行与稳
定实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夏朝
商朝 总结
西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 位世袭制度
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 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其成员; ß 3、实行原始民主制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体会 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管理体制:
ß 男子取代女子地位----财产私有和贫富差距---频繁的战争为争夺财产和奴隶----部落联盟,实 行军事民主制度
ß 事务官是主管宫廷事物,即管理宫廷奴隶的官吏。宰、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三、周行政体制的规范化
ß (一)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就是在诸嫡 子之中,确定长子的优先继承地位。
ß 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血缘亲疏及 长幼辈分的血族观,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 。

中国行政史第二章.pptx

中国行政史第二章.pptx
汉高祖时对皇帝尊号的独占性作了明确规定。 皇权的内容(简述秦汉时期皇权的主要容) : 1、最高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法律; 2、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享有最高审判权,并
有大赦权; 3、最高军事权: 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 5、最高人事权。
(一)丞相制 丞相权力的内容: 1、立法上负责起草或组织草拟法律; 2、在司法上有纠举百官及执行诛罚权; 3、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特别是在
2、州府机关行政组织完备。
从东汉末年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其长 官州牧成为管理地方的行政长官,秦汉原有的 郡县两级行政体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
(一)郡 郡长官称守或太守,全面管理一郡军事、经济、
文化和司法,拥有地方重权。 郡太守下的属官有: 佐官(包括丞和尉,由中央任命。)和属吏(包
不设太尉期间更是如此; 4、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处理
日常政务之权。
(二)中外朝制
汉武帝时,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在组织上 实行的一种制度。
中外朝制指的是中外相所形成的 侍从,出入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
括功曹等掾史,由郡守自行辟除。)
郡守的职权:
1、郡守执掌一郡军政大权,且无副职牵制,都 尉虽与郡守同秩,且有协助郡守处理军务之职守 ,但仅是副将而已,郡将为太守,到东汉时,甚 至“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
2、郡守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且郡守与属吏间的 关系密切,属吏的实权常高于中央任命的佐官。
(二)县 县是地方行政层级中的重要环节,封建国家就
是通过县来征敛赋税,募集兵源,推行政令和 法令。 县之长官称令或长。县令长之下设有丞、尉等 佐官,由中央任免。 县令的职权: 1、依据法律维持地方治安; 2、组织人民从事农业生产; 3、用儒家礼教教化人民。

行政法历史PPT课件

行政法历史PPT课件

• 国务院于1987年4月颁布了《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各 省市也于其后相继颁布了有关制定地方规章的程序规定,但整个 行政立法程序法至今尚未制定。
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 (1989—1999)
• 1989年至1999年十年间,是中国行政法大步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 阶段。主要体现在下述六个方面
• (一)行政领域确立依法行政原则。 • 在我国,真正确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原则是在90年代《行政诉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古代行政法
夏商
• 夏代适应奴隶制的需要,随着权力机构的简历,产生了最初形态 的行政法制。
• 商代,“齐之以礼,齐之以刑”,礼法构成了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 内容。
• 但是,夏、商时期对政府机构的管理基本以习惯法为主,“以言 代法”,以吏代法。
西周
• 西周时期的《周礼》中就有规定国家机构设置及其活动的《六 官》、《六典》之篇,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法的基础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
• 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后的行政管理立法大体经历了前、中、后三个时 期:(1)前期(国民党统治的最初十年)是行政法律制度建立时期。 1928年10月颁布《训政纲领》、《国民政府组织法》,作为确立其政 权“法统”地位的根本法;同时还颁布了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 察等五院组织法,以确立其中央政府机构的法律地位。国民党政府的 立法院和其他政府机构还制定了各类政府组织法以及大量单行法规。 (2)中期(抗日战争时期)是行政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时期。其行政 管理立法的政治色彩日益厚重,主要表现为运用战时立法和军事立法 的手段,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如颁布《国家总动员法》、《各县保甲 整编办法》、《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等。(3)后期(第三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的行政管理立法呈现挽救国民党政府统治颓势的特点, 如颁布《勘乱总动员令》、《动员勘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维持 社会秩序暂行办法》和修正的《戒严法》等等。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1章绪论中国行政制度史是以中国历代行政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以现代政治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变化为主线,分专题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中央行政、地方行政、行政监察、官吏选拔、官吏管理、胥吏、公文,以及教科文卫等各方面的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史着重分析历代行政制度对行政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从中国行政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1.1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每一独立存在的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或者说矛盾的特殊性。

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

”①中国行政制度史研究的对象从广义来说,举凡中国历史上与行政制度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等的有关部分,都必然要纳入其内容之中。

只有将行政制度的研究置放于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总体之内进行,才可能动态地、全面地理解行政制度,这是深入理解中国行政制度史的必由之路。

上述内容覆盖的时间,为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时期与秦汉至明清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

封建制国家的行政制度,有些虽然渊源于奴隶制国家,但由于奴隶制及其以前的社会,年代久远,文献也不足为征,所以本书便把重点放在秦汉至明清这段封建制时代。

至于秦以前的奴隶制时期行政制度,只做简要介绍。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明史与巴比伦、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不同,这些国家曾多次被异族征服,都遭受过外来文明的侵略,因此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古老文化都未能完整、独立地保存下来。

只有在华夏大地上孕育生长的中华文化,一直连绵未断,持续发展。

从传说时代的黄帝开始,直到现在,中华文化传统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

这就决定了中国行政制度史的时间跨度大,地域辽阔,对象广博,内容丰富完整,对它的研究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历史上的行政管理及其效果,包括行政体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权力运行、行政环境、行政文化、行政思想,以及因此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制度。

中国行政史绪论30页PPT

中国行政史绪论30页PPT
马科斯∙韦伯认为,政治的实质在于坚定、热情、有 道德感、对政策决定敢于个人负责,并承认政治作用暂 时性的特点。行政的实质则是认知地执行政治权威的命 令。
(二)管理与行政
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 务逐渐从混沌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 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但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 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各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行 政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历史,了解自己,才能认清自己在社会的地位, 才能在若干问题上站得高,看得远。
学习历史正逐渐成为一种工作方法: (1)学习历史,了解环境 (2)学习历史,了解习惯做法 (3)学习历史,了解思维习惯 (4)学习历史,深入地理解各种决策
二、行政是什么
一般来说,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是指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 现代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不包括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古代政府:集立法、行政、司法活动于一体。
所谓历史,不过是为当代人所用的工具而已。所谓正史,是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谓野史,是为百姓娱乐所用的。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大陆最新版本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二、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代,两人年龄只差14岁。一个开创了 延续三千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最大宗教之一——佛教。
三、公元632年,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国,建立大唐帝国;穆罕默德创 建阿拉伯帝国,两国分别雄踞东西,同样强大、繁荣,疆域也同样宽广。
四、莎士比亚、汤显祖不仅是同时代的人,而且同于公元1616年去世。莎士 比亚为西方戏剧之父,汤显祖为中国戏剧之祖。

中国行政变迁史..23页PPT

中国行政变迁史..23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国行政变迁史..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1、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2、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 下”王朝;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 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 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制礼作乐, 规范天下。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1)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制度中 有所反映; (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 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
中国行政史
主讲:周荣
1、命题规律 以年代为序全面考核,基本上章章有题;注重细节的考核;注 重对行政史的中国古代和近代两个时代行政管理的规律的整体 把握 。 2、试题难易程度 由于本课程历年的考试涉及到各个章节,注重对具体历史事件、 历史上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和具体制度的考核,考生 需要大量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才能确保得到高分;此外,还需 要建立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后半部分主观题 目的回答,顺利通过考试。 因此试题难度适中。 3、学习方法 全面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考生要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作为学 习的依据,掌握教材的知识点,从历年命题特点看,抓住教材 是根本。 熟练记忆教材这是一门叙述性的课程,必须以熟记为根本,必 须反复记忆避免遗忘,加强以时代为序的历史贯通,否则学后 忘前,只会事半功倍。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以及 记忆的熟练程度。考题中的选项很多都是教材中的 原话,但只看不记忆很难拿到分,所以建议考生识 记。 名词解释:主要是考核对一个具体知识点的了解, 围绕主题回答清楚即可,不可花费太多笔墨,要精 炼。 简答题: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方面问题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要直接作答,答要点即可, 不需展开。 论述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答题时,要围绕问题,先列出答案要点,有时间 和精力的情况下再对要点展开叙述,此时考生应发 挥自己的真知灼见,要在深度、广度上下功夫。
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产生的背景分析: 从实质上看,这个矛盾是由中国社会特定的社会结构决定的。 地主经济占主导地位,非贵族身份的地主需要一个中央集权的、 由大批官僚组成的政府来维持封建秩序; 由于土地兼并造成作为国家财政基础的自耕农阶层的减少,中 央政府因而被削弱,地方豪强与当地官府相勾结,形成地方割 据势力,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由此而产生。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的分类: 1、具有半自治性质的保甲乡里的乡治组织; 2、为执行地方政务的基本组织,即县和县上的作为地方政权中 坚的行政组织:秦汉之郡、隋唐宋元之州、明清之府; 3、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组织:汉之州,隋唐之道,宋之路, 元明清之行省。 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主要在此,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集 权的一步步深化: (1)通过任命职小位低的监察官员对地方官员实施监控,如汉 朝之州刺史。 (2)实行分权制。隋唐时期道区的设置,就是依据地方情况以 各种名义授予某一方面的权力。
2、从总体上说,传统中国的治国之道是 “以德治国”为核心的。
但这并不能否认传统中国治国之道中也有 制度性精华。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 形成过各具特色 政治和行政制度,正是这 些制度规范和制约着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 发展。






3、中国历史上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建树。 特别是在行政体制方面: 比如,孙中山先生以设计五权宪法时,就 吸取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的精 华。 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也是世界是最具 特色和最严密的监察制度。 从西周的监国到明清的都察院外,另设六 科对六部官员作经常性监督。 除 正式机构外,还设有对各级官员和百姓 进行秘密侦察和执行 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和东厂、西厂。
三、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发 展趋势






中国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带有比较浓厚的氏族社会特征: 1、作为基本政体形式的等级君主制是由落后的自然经 济条件决定的,实质上是原始父系氏族大家庭的延伸, 故而家长制在中国源远流长; 2、作为取代军事民主制管理方式的君臣共治的管理方 式,仍然带有或多或少的原始民主遗风; 3、作为取代禅让制的王位继承制,也是随着氏族的解 体和父子辈分的逐步明确而确立下来的。 中国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内在矛盾有二: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是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总的发展趋 势看,皇权不断扩大和膨胀,相权一步步缩小。 (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削弱相权; (2)通过多设宰相以削弱相权。


4、 把握重点,适量做题 考生手中至少有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练习, 每学完一章内容后,做辅导书的本章的练习题; 学完全部 18 章内容后再做模拟题。但不要搞 “题海战术”,题要精,量有度,做题是为了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的知识点,检查自己对 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分析出题的思路,所以 做完题要注意分析总结,自我评价是否达到了 做题的目的。 5、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 基本知识点,理解后才能作的题多。由于这类 题型,每题只 1 分,所以把握做题时间就非常 重要,要提高速度,就需熟练地把握所学知识。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 盾是( ) A.皇帝与太子的矛盾 B.皇帝与皇后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答案: C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国古代社会包含三个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原始社会:距今约 170 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 21 世纪 2、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476 年 (1)夏朝:奴隶制建立 (2)商朝:奴隶制发展 (3)西周(前 11 世纪- 8 世纪):强盛 (4)春秋:奴隶制衰亡 3、封建社会:前 475 年----1840 年(鸦片战争前) (1)战国(前 475—前 221 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 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管理特点的比较: 1、君主专制的时间长,持续 2000 余年。 2、君主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1)西欧国王在实施立法、司法权时,多少会受 到代表会议的制约; 中国专制君主的“圣旨”就等同于法律,任何人 不得违背不遵。 (2)在行政、人事权上,中国专制君主可以“乾纲 独断”;西欧君主对于那些用钱买的世袭官职的 人,无法赎回。 (3)在财政权上,西欧专制君主从未取得完全征税 权;而在中国,“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 西欧,专制君主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国家,思想上的控制 通过神职人员即教会来掌握; 中国,“君权神授” “受命于天”、的观念使皇帝也是 精神领袖,无需神职人员的介入。 4、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 中国封建社会伊始,就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 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而西欧国家直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 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与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的区别: 1、形成了大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3、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绪论

一、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 二、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和成因

三、中国行政管理史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向 度
一、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

1、荀悦概括的东方式治国之道的内容 东汉政论家荀悦将其总结为“五政”:
即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 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 以统其法

二、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和成因


1、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是“行政权力支 配一切”,形成“重治道而轻政道”和“重人 治而轻法治”的传统 2、“行政权力支配一切”局面形成的原因: 与行政机关和行政权力的基本特点有关; 由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小农的自然经济基础 铸就的: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 社会; 还与中国的人治和德治传统有关。人治与德治 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于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 化中始终缺乏法治的资源,人治的观念大行其 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行政是什么 一般来说,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是指政府的公 共管理活动。 现代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不包括立法机 关和司法机关。 古代政府:集立法、行政、司法活动于一体。 古代中国从朝廷到县衙的各级官府,为了巩固 江山社稷,维护统治秩序,当然要对社会公共 事务进行组织管理。 政治与行政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中国封建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中国 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发展: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直接决定了中枢体制的 变更,是宰相制度发展演变、直到废除的 根本原因;还间接影响到中央职能机构的 变迁; 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则决定了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的变更。


中国封建社会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预防社会动荡的稳定因素: 1、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 包括官员的录用管理、行为管理和待遇的管理。 2、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康。 3、在中国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 弊端的机制。(简述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 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 (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 如“人主莅(lì)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 (2)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他的办 法。 ①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儒家治国思想倡导君主“修身 以道”,从汉代起就有儒家给皇帝和太子授经典的制度; ②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大臣可以利用灾变向失道的国家提 出意见; ③大臣可以利用皇帝生前的“尊号”,死后加“谥号”或 “庙号”的尊褒贬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 治;孝钦 慈禧 端佑 康颐 昭豫 庄诚 寿恭 钦献 崇熙 配天 兴圣 显 皇后 ④开国皇帝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的君主有较大的防微杜 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