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 首页-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网

合集下载

“政产学研”模式下,独立学院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政产学研”模式下,独立学院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政产学研”模式下,独立学院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政产学研”模式的理念和特点“政产学研”模式是指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资源整合者,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教育培养人才的合力。

在这个模式下,学校不再是孤立的教学单位,而是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政产学研”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产学研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实践经验和前沿技术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增强实践能力。

二是政策引导,政府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通过资金、税收、奖补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资源共享,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共享资源,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是高校办学定位更加清晰,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独立学院培养人才模式的特殊性与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形态,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面临的独特挑战。

独立学院的办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相比于传统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

独立学院缺乏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所处地域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市场需求和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政产学研”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独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一方面,独立学院加强了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各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 合作内 一 曰 涵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人后工业经济,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周期
收稿 日 期:2仪 一 18 7 r 11一 作者简介:刘全胜( 19 9 一 ) , 湖北宜昌人, 6 男,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 向:机电控制及材料加工。
1
第7卷
Hale Waihona Puke 无锡 职 业技 术 学 院学 报
Uu Qua sheng, n Chen y Pin , n g Huai a u g Wa bo A加扮 :Co st c t e co Perat o o i d st & ed ca o and r s a h 袱t gove en , in o a 舰t n r t h o u in f nu I y u t n i eer c h n u l r i 助d n v t e h t e cuh va d mo el r t ent d st dent need g ve i t e d f a e u o l a O m nt g ida e, p r s co Per tio , d s ho s r e U n c enter i e o a n a c o e y n l ice. I t e m t a w n一 mecha is , e govem en t k s ,ida ce r le, e ente甲 s plays lea er ip n h u u l i win y n m t h m t ae n o h t i re d s h uc in a h c o f n t o , d t e s ho 禅 t e ma nl 记 r l . Us n t e t e n l s y a h i x yoe i g h ho m o o i ustr a d e u a o co per t o r f n d y n d c t n o a in i 叨d t e pr t ca r n ing exper ence i t e p即er, e c过 va d mo e f 以ent d s dent bas d o indus坷 h a i l u c i n h h t i e t t dl o r e t u s e n n a d ed ca on co p raU is co s如cted. u t i oe n o n

产学政融合合作模式

产学政融合合作模式

产学政融合合作模式概述产学政融合合作模式是指产业、学术界和政府间合作的一种模式。

它致力于促进产业与学术界的互动和合作,同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这种合作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点产学政融合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多方合作:产学政合作模式需要产业、学术界和政府之间的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合作方向、目标和计划。

2. 优势互补:产业、学术界和政府各具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促进合作方的共同发展。

3. 政府引导:政府在产学政合作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建立合作平台等方式,推动合作的顺利开展。

应用领域产学政融合合作模式在以下领域有广泛应用:1. 科技创新:产学政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

2. 人才培养:产学政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产业升级:产学政合作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4. 地方经济发展:产学政合作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产业和人才的集聚。

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些成功的产学政融合合作案例:1. 某大学与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技术,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科技创新为该地区的能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2. 某地政府与当地企业协力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引进高校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 一所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和资源支持。

总结产学政融合合作模式是一种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

通过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和政府的引导,可以实现合作方的共同发展和持续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推广这种合作模式,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学研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产学研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产学研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共育,即产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需求。

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产学研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产学研协同共育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这种模式不仅仅是传统学校教育的延续,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与工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项目,接触最新的技术和方法。

他们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这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需求,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产学研协同共育模式注重产业界的参与和引导。

产业界对于共育模式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实际的工作机会、项目经验和实践指导。

同时,产业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提供实用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

产业界的参与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另外,研究机构在产学研协同共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中可以提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方法,提供研究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通过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模式。

这种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产学研协同共育模式强调学校与产业界、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产业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学校可以根据产业界和研究机构的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制定更实用和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

产业界和研究机构可以参与课程教学、项目指导和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接近实际的培训和指导。

总之,产学研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指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通过培养人才,以实现
创新发展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
的创新型人才。

为了培养这些人才,需要建立一个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规划,明确目标和方向。

还应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企业要积极参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应加强与高校和
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岗位和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
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企业还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进
行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

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和
科研机构的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高校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项目,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校还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供更多
的教育机会。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
共同努力。

只有各方紧密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发
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浅析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 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创新是推 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创新型人才所具 备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为企业和产业带来新的 想 法 、解 决 方 案 和 商 机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和 产 业 的 转 型 升 级 。 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培养创新型人才 能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另外, 创新型人才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他们能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知识产 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创新 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国家软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拥有大量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 人才,将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国 家的繁荣发展。
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企业和科 研机构可以共同努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 会和资源。通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能够 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促进产业创新 与升级,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作者 单位 / 西安培华学院)
【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 2022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专项项目“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 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古代文学》协 同 育 人 为 例 ” ( 项 目 编 号 : P H S Z Y 2 2 0 2 ) 。 】LD
91
重视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对话、角色扮 演、实地考察等,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锻炼,实 践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 过参与实践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锻炼解决问 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实 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需求和市场动态, 提前接触职业环境。通过与企业或行业的合作,学生能 够了解实际工作要求、行业标准和市场竞争,为未来的 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政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政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政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在推动产学研政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机制如何促进各界合作,以及其对于产学研政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一、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合作平台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为产学研政合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通过建立产学研政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可以使各方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例如,产业界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学界可以提供科研支持和理论指导,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

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政合作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合作的过程中,各方可以分享资源和信息,加强交流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例如,产业界可以将实际问题带给学界和科研机构,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学界和科研机构可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和产品。

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不断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三、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产学研政合作的综合实力人才培养机制的推动还可以提升产学研政合作的综合实力。

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产业界可以通过与学界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学界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提升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政府可以通过与各方的合作,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

通过互相借力,可以使合作各方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机制在推动产学研政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综合实力,可以实现各方的合作共赢。

因此,各方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视和投入,共同推动产学研政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核心模式,本文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结合实践对产学研模式下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举措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理论概念逐渐引起重视[1]。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发展的核心形式,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3]。

1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实施举措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可按研究生开展研究课题的场所,分为高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两种。

高校主导模模式即研究生主要在校内实验场所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内容以研究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为研究目标;企业主导型模式,即研究生的课题开展主要在企业中进行,以解决现场工程实践性技术问题为主要内容。

两种模式的开展都需高校、企业双方同时参与,采用双导师培养机制,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进行共同指导,使研究生的培养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创新的思维解决传统生产中的问题或以所学科学知识为企业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行业竞争力。

1.1高校主导型模式高校中的科研资源丰富,通常研究生开展产学研课题研究的主要场所在校内。

因此,校内导师承担着指导研究生课题的主要责任,但同时,应配备企业导师对课题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度进行指导与监督。

因此,校企双方需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引导作用。

在产学研课题开展前,研究生应深入企业现场,由企业导师对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瓶颈及新产品开发需求进行介绍,使研究生对课题的背景有深入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

打造“政产学研”特色的大专业平台培养模式

打造“政产学研”特色的大专业平台培养模式

矛盾 :一边 ,是部分行业人才供不应求,另一边 ,是高校毕业生就业 问题突出。作为实施人才培养 的高等 学 校 ,重视 这一矛 盾并 探究其 原 因是解 决人才 供需 矛盾 突出问题 的切人点 。 3 .供需 矛盾 突 出的原 因 首先 ,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世界多极 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带动了科技进步的 日 新月异,纵观成都市的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 ,能与 目 前 的本科 专业 一一对 应 的实在是 极少数 。也就 是说 , 目前 高等学 校所 培养 的某个 专业 的毕业 生 ,很难 应 对某 产业的发展需求。如电子信息产业除了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的背景知识外 ,还需要具 备 计算机类专业、机械类专业和控制类专业的知识 。

收稿 日期 :2 1 -81 0 1 —2 0 作者简 介 :朱 睿 (9 3一 ) 18 ,女 ,四川西昌人 ,助教 ,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陈
琳 (95 ) 17 一 ,女 ,成 都人 ,副
研 究员 ,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唐毅谦 (9 4一 ) 16 ,男 ,辽 宁北镇人 ,教授 ,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 成都学 院 教务处 ,成都 60 0 ) 1 16
摘 要 :人 才培养 工作是高校的主要职责 ,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 “ 厚基础 、宽 1径 , . 2
满足市场经济发展 需要 ”的人才 已经成为 高校的共识。近年来 ,我校对人才培养模 式进行 了大量的 实践探 索, 积 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仍存在许 多问题 。“ 大专业平 台”是 以 “ 个整合 ” 为核心 ,提 高人 才培 养质量 的一 三 种新型的人 才培 养模 式。它彰显 “ 政产学研”特 色,打造 “ 四位 一体 ”有机链 条 ,有利 于解 决现存 高校人 才 培养的一些问题 ,是一种值得探 索的人 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政产 学研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政治、经济、学术和应用相结合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当今高校的重要发展策略,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校中,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达到统筹政治、经济、学术和应用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政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因素。

高校教育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素质,让学生具备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政治素养,实现思想上的政治教育。

其次,要注重经济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经济人才,培养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应用经济理论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要注重学术理论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文明历史和科学文明研究,加强学术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以创新思维解决学术和社会问题的学者。

最后,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技术、科技、经济、社会等现代化领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运用自身技术能力加强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和能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应用型人才在现代社会技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政治、经济、学术和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政
治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术创新思维、应用技术专业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有效发挥自身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 首页-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网

“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 首页-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网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分离、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也缺乏工程实践机会。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缺少相应的机制来保证校企能够长期合作。

本文提出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地方政府、生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通过在高校和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培养平台,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体系。

目前这种模式已得到实践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位一体的模式与运行机制产学研用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其中关键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拓展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既发挥了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中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多方合作中“有形的手”的作用,能够加强引导和协调,稳定多方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政府制定政策,为产学研用结合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的局面,办出专业特色,形成专业优势。

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运行机制,可以保障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有序开展与持久发展。

成立由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学校领导、行业协会、专业教师、主要IT企业与用人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校企合作,使其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从运行机制上来解决人才培养中校企难以长期持续紧密合作的问题。

高校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年会以及平时经常与理事单位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及时把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对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的平台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校内建立了模拟企业实践环境的平台和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把恒生、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等著名软件企业“搬进”了校园。

这些平台,突出了“真实需求、真实项目、真实流程”的全真特色,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得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培训与实际项目开发训练,解决了目前学生远离企业、缺乏工程实践机会、教学与科研分离、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作者:邱爱芳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年第08期[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凸显,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保障。

以滨州学院为例,分析了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依据行业和学校发展定位调整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举措。

针对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及高校等各主体,优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建设成熟的实习实践基地、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加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及推动高校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有利于推动“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社会工作;政产学研用;实习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026-02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是指政府,政府在其中可以提供人才培养的政策、资金及实训实践资源等;“产”是指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行业,包括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教育基地等;“学”是指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高校可以提供学生资源、实验资源及教师教育培训资源等;“研”是指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可以为合作培养提供决策建议及参考;“用”指社会工作专业的用人单位及实践领域,主要是指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社会工作相关的企业等。

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决定了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需要切实协调好各人才培养参与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滨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一)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滨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5年招生以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根据时代的要求及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

如在讲授“社会工作概论”下篇“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有针对性的讲解不同领域及人群的工作方法及侧重点;在讲授“个案工作”课程时,针对各种个案介入模式,如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及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等,依托体现不同治疗模式特点的案例讲解及演示其中的治疗技术及治疗过程;针对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及叙事治疗模式等,也依托体现三种家庭治疗模式特点的个别化的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学习不同治疗模式不同的治疗技术和特点,也能够掌握治疗的技巧,对理论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好。

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产业界和高校合作共建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政府可以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鼓励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培养具有协同创
新能力的人才。

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保障和人才引进计划支持,吸引多层次人才的加入,
进一步丰富人才队伍的结构。

产业界需要重视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提供具体的
培养计划和实践机会。

产业界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了
解企业内部运作,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为员工提供进修机会,开展创新
型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高校需要尊重市场需求,注重培养面向产业的人才,加强研究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推
进科研和产业结合,提升自身协同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培养计划,采用多种教学
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高校也可以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模式,与企
业合作开展研究,加深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促进协同创新。

研究机构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协同,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协同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机构可以针对产业需求,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技术转移,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各方应积极互动,加强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产学研用融合步伐,为全球创新提供更多的协同创新人才支持。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通过合作创新,加强互动、协同研究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创新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跨学科交叉的人才。

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或研究中心,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在这个平台上,人才可以参与产业界的实际项目,与企业员工一起工作,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和需求,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学术界可以通过与产业界合作,开展团队项目,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产业界可以提供实际项目和经验,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学术界开展研究和培养人才。

研究机构可以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产业界和学术界提供技术支持。

三、建立产学研交流平台建立产学研交流平台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产学研交流会议、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人才可以了解产业界的需求和问题,学术界可以了解产业界的状态和需求,研究机构可以了解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通过交流,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加强人才的培养。

四、推动产学研人才培训计划推动产学研人才培训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开展产学研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培训人才的跨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产业界的实际案例分析、学术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研究机构的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等。

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果。

五、促进产学研人才的职业发展促进产学研人才的职业发展是激励人才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激励人才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优势和创造价值。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等教育体系不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在目前的发展环境下,高校、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应当进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共享,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首先,政府应当发挥政策引导和协调作用,为高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专项资金、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等,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

其次,产业界可以提供实践平台和专业指导,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支持。

产业界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活动,与高校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第三,学术界可以发挥科研力量和学术资源的优势,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学术界可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最后,高校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当积极拥抱协同创新,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自身实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共享,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高校应当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合作平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试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试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试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作者:刘爽来源:《文教资料》2021年第02期摘要:国家市场化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化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首先阐释了加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目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从注重人才技能,到注重人才综合素质,成为各行各业对人力需求理念的重要转变。

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人才培育成效,高校需要加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结合市场需求及变化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增强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育模式,目前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加强新形势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现状与对策研究,意义深远。

1.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和意义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协同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彼此加强沟通交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

加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推动高校人才培育工作的有序开展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将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融合起来,围绕人才培养等不断优化培育模式和培育路径,对增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归根结底是实现人的转移,通过将研究和开发成果等融合起来探究,不断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发展机制,全面提高人才成长效率,更好地推动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对高校和社会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而言,一方面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是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政产学研用”合作的文化遗产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策略

“政产学研用”合作的文化遗产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策略

“政产学研用”合作的文化遗产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策略作者:平锋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2期摘要: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发展与研究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它有实体模式、虚拟模式、基地模式和“订单”模式等四种运作模式。

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平台,创立“互惠多赢”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改进培养方案,是其主要合作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文化遗产;研究生培养一、“政产学研用”参与各方的作用在“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中,“政”指政府,这里主要指与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事业有关的部门;“产”指企业;“学”指高校;“研”指科研机构;“用”主要指应用或用户,培养满足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的精髓,亦是“政产学研用”合作的目标。

其中,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有意识地引导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文化遗产方向的研究生。

相关文化企业和产业单位,可派员参加学校的专业咨询委员会,为文化遗产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提供咨询和建议,使文化遗产方向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和问题意识紧跟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

高校乃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硬件、师资、环境等。

高校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备土壤。

科研院所与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

[1]二、“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必要性从宏观层面来看,“政产学研用”合作的文化遗产方向研究生教育是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如火如荼,对相关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文化遗产专业复合型人才,而实现政产学研用跨主体的协同合作教育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的文化管理、保护与创意产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周惠群【摘要】In this paper,the importan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mode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s elaborated.Meanwhile,the status and effect of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alyzed.Thi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applied in department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the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staff,practice base and social service ability are studied.%阐述了“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分析了“政产学研”合作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各方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政产学研”合作开展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名称】《建材世界》【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75-177)【关键词】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作者】周惠群【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 650038【正文语种】中文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高等教育和经济始终未能紧密结合,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分离、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也缺乏工程实践机会。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缺少相应的机制来保证校企能够长期合作。

本文提出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地方政府、生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通过在高校和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培养平台,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体系。

目前这种模式已得到实践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位一体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产学研用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其中关键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拓展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既发挥了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中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多方合作中“有形的手”的作用,能够加强引导和协调,稳定多方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政府制定政策,为产学研用结合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的局面,办出专业特色,形成专业优势。

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运行机制,可以保障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有序开展与持久发展。

成立由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学校领导、行业协会、专业教师、主要IT企业与用人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校企合作,使其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从运行机制上来解决人才培养中校企难以长期持续紧密合作的问题。

高校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年会以及平时经常与理事单位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及时把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对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的平台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校内建立了模拟企业实践环境的平台和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把恒生、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等著名软件企业“搬进”了校园。

这些平台,突出了“真实需求、真实项目、真实流程”的全真特色,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得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培训与实际项目开发训练,解决了目前学生远离企业、缺乏工程实践机会、教学与科研分离、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例如,在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和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浙工大软件学院恒生软件实训中心,恒生公司派员工长期在校内指导学生实训,开发符合恒生公司开发流程规范的实训系统。

实训过程完全模拟恒生公司工作流程及工作环
王万良 范 菁
浙江工业大学
“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专栏系列
境,包括上、下班打卡、考勤等制度。

通过恒生实训中心,学生不出校门就受到企业实训,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又使恒生股份培养了所需要的人才。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浙大网新恒天公司在校内建立的“项目驱动式软件开发创新实践基地”,部署了与企业一致的项目开发管理平台,并参照企业管理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规范与流程,让学生直接感受软件开发周期的全过程,并体验团队开发的工作环境与职场氛围,同时还安排学生定期到公司去交流和探讨问题。

公司指定项目主管参加项目组工作还指定专人作为联系人。

学院选定青年教师作为项目经理,带领由学生为主力的开发组开展工作。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的开发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快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模拟企业环境的校企合作实践培养基地拥有由知名企业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主管组成的强大兼职教师阵容。

这些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做讲座、指导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他们讲授的内容紧扣企业实际,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也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了企业文化、职业素质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平台
政产学研用合作成立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IT企业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在企业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深度参与企业实际开发工作,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这些企业基地成为学校师生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同时也改善了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我们实行了“3+0.5+0.5”的理论教学(3年)、专业实习(半年)与毕业设计(半年)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实习岗位双向选择制(通过双向选择会)、实习职责“三方协议”制(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实习管理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实习评价综合制(导师组为单位答辩,结合企业评价统一按规定比例打分)等“四制”式实习教学质量保证机制。

校企共建教学改革联合体,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

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

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全部在企业进行。

此外,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在高新技术园区共建区域技术共享服务平台和重点实验室,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服务、高端设备服务和人才培养服务,开创了政产学研用合作在企业集聚地建设重点实验室的新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对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经常组织学生和企业的见面会,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做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工程化的复合型人才;对企业,技术平台的建设直接支撑了企业创新,能够为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咨询服务,方便招聘学生实习与工作;对教师,在集聚了众多企业的园区建设平台,拉近了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距离,使教师的科研更加贴近数字媒体产业发展需求;对政府,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改善了园区技术创新环境,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实在的技术与人才服务,提高了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

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依托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教育优势,深度融合各相关学科,构建以加强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以计算机、软件、自动化、艺术等学校优势学科方向为牵引,在强调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不同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构建软件与艺术、计算机与自动化、软件与其他学科等相结合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解决跨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

例如,针对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数字媒体专业,我们基于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理念,整合了
范 菁
CCF理事、本刊编委。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软件中间件技术。

fanjing@
计算机学院和艺术学院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优势,以数字媒体省重点实验室为基地,促进实践教学改革,贯彻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组织软件和艺术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学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特色,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杭州在数字媒体产业的优势,根据教学任务需要,从企业中聘请数字媒体高级人才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形成了学科交叉、校企互补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在“计算机+自动化”一体化双专业学生的培养中,突出宽厚的基础与知识的交融,强调能力的综合性与创新性,使学生成为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强调课程知识体系整合,在保证学生掌握两个专业领域核心知识的基础上,使两个专业有机渗透、互补、衔接和共同发展。

在专业教学平台中突出体现计算机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的交叉与互补,并在实践环节中融会贯通。

因此使学生不必增加过多的修读课程,不需延长学制,减轻了学习负担,对有志于双专业学习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不同学科的交叉。

实践环节凸现“双专业”特点,特别是主动适应国家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来设置相关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2+2”培养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加快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实现软件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以适应软件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需求。

近年来,我们基于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进一步改革软件工程2+2复合型专业,培养计划充分考虑到学生前两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多样性、复杂性,分模块,选课程,免修和辅修相结合,因材施教,重自主学习、重实践、重跨学科知识融合。

根据面向软件服务外包培养目标,我们在加强学科基础教学的同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众多企业联合构建“服务外包联盟”,共同确立多层次的
课程体系。

构建对欧美服务外包方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对日服务外包方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外语课时(主要是日语和英语),适应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需要。

为保持专业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动态课程体系,探索产学共建特色方向。

新的课程体系由软件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引进的国际先进课程、校企合作联合开发的面向服务外包课程组成。

提供新型、实用的学科方向课和新技术讲座。

通过搭建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创业孵化中心,强化实践训练,开设各类大型实验,实施软件工程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


王万良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智能自动化、网络控制。

ww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