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整理版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笔记整理

软件工程笔记整理

软件工程概论1、软件危机1)、软件工程的目的:倡导以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解决当时出现的软件危机。

2)、软件危机: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A 、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B 、如何维护数量不断增长的已有软件。

3)、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A 、软件开发成本高,研制进度无法准确估计,用户不满意。

B 、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C 、软件产品难以维护。

D 、软件发展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用户的要求,硬件成本逐年下降,软件成本越来越昂贵。

2、软件工程概念1)、软件: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细言之,软件有三层含义:A 、个体含义:即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B 、整体含义:即指在特定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上述个体含义下的软件的总称。

C 、学科含义:即指在研究、开发、维护以及使用前述含义下的软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

2)、工程:将理论和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

3)、软件工程: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

它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的。

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造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范型、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3、软件工程框架(参见附图软件工程框架示意图)1)、软件工程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和开销合宜的产品。

A 、正确性:是指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

B 、可用性:是指软件基本结构、实现以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

C 、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

2) 、软件开发活动:生产一个最终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活动。

软件开发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设计、实现、确认、和支持。

A 、需求:就是定义问题。

B 、设计:在需求的基础上,给出被建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整理版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整理版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整理版1.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工程将开发和维护软件的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这些阶段构成了软件生命周期。

2.软件需求:软件需求工程是对软件需求进行分析、规划和定义的过程。

它包括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分析和确认,以及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详细规范。

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定义软件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的设计。

4.软件编码:软件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具体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编码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并遵循编码规范和最佳实践。

5.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测试,并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

6.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控制和跟踪。

它包括版本控制、配置项管理和变更控制等活动。

7.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确保软件达到高质量标准的一系列过程和活动。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评审、质量度量和缺陷管理等。

8.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规划、组织和控制软件开发和维护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计划、进度管理、团队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9.软件工具和环境:软件工程使用各种工具和环境来辅助软件开发和维护。

这些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工具、测试工具和项目管理工具等。

10.软件工程伦理:软件工程伦理是软件工程师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它包括保护用户隐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和保持专业水平等方面。

以上是软件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但软件工程领域非常广泛,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点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尽管有一些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实践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软件工程导论(整理)

软件工程导论(整理)

软件工程导论(整理)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进行介绍和讲解,使学生对软件开发过程有全面的认识。

本文将从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特点、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工程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特点软件工程是指研究和应用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对软件进行全面的规划、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 抽象性:软件是虚拟存在,不同于硬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2. 复杂性: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合作。

3. 可变性:软件需求会随着时间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具备良好的变更管理能力。

4. 可靠性: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稳定、健壮和可靠的特性。

5. 可维护性:软件应该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便于后续对其进行修改和维护。

二、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提出到退役的全过程,一般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1. 需求分析:明确用户需求,采集并分析用户的需求,形成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

2. 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设计,包括软件架构设计、模块设计等。

3. 编码:根据设计结果,进行具体代码的编写,实现软件的功能。

4. 测试:对编码后的软件进行测试,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并具备稳定性。

5. 部署:将测试通过的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中,进行系统集成和性能调优等操作。

6. 维护:对已发布的软件进行修改、优化、升级和Bug修复等工作,确保软件持续稳定运行。

三、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指用于规范和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论和模型。

其中较为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开发等。

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早提出的方法之一,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按顺序进行。

2. 迭代模型:迭代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完成一部分需求的开发和测试,并通过反复迭代逐步完善软件。

软件工程文档模板(完整规范版)(最新整理)

软件工程文档模板(完整规范版)(最新整理)
软件工程文档模板
目录
1. 范围 .................................................................................................................................................1
2.3.1 软件项目实施过程总体要求 .........................................................................................2 2.3.2 软件项目实施变更要求 .................................................................................................2 2.3.3 软件项目实施里程碑控制 .............................................................................................2
3.6 软件的交付准备.....................................................................................................................6
ILeabharlann 3.6.1 交付清单 .........................................................................................................................6 3.7 软件的鉴定验收.....................................................................................................................7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1.软件工程概述1.1 软件工程定义1.2 软件工程的重要性1.3 软件生命周期2.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2.1 需求分析过程2.2 需求获取方法2.3 需求规格说明的要素2.4 需求跟踪与变更管理3.软件设计3.1 软件设计原则3.2 结构化设计方法3.3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3.4 数据库设计3.5 用户界面设计4.软件开发4.1 编码规范4.2 编程语言选择4.3 软件构建工具4.4 软件测试4.5 版本控制5.软件项目管理5.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5.2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5.3 团队协作与沟通5.4 风险管理6.质量保证与软件维护6.1 质量保证方法6.2 软件维护类型6.3 软件维护活动6.4 软件退役与替换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请附上相关文档、图表等)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软件工程:________指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2.需求分析:________确定用户对软件系统需要的功能、性能和约束等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3.软件设计:________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

4.软件开发:________根据软件设计的方案,进行编码和调试,最终可执行的软件系统。

5.软件项目管理:________对整个软件项目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有效地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6.质量保证:________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确保其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7.软件维护:________对已投入使用的软件进行修复性、适应性、完善性和预防性等各方面的修改和改进。

软件工程整理

软件工程整理

软件工程3要素:方法: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

工具: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

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软件工程过程就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软件所需的软件工程活动的总集。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存期。

每一阶段任务:可行性分析与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快速原型模型:应用于需求不明确的情况。

流程图符号:圆角矩形:开始与结束。

矩形:处理。

平行四边形:输入/输出。

菱形:判定。

箭头:连接线。

面向对象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数据流图所有元素定义集合构成数据字典,包括:数据流、数据项、文件、基本加工。

实体联系图(E—R图):数据对象的联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概要设计用来确定软件的结构,即软件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详细设计是确定模块内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耦合性由弱到强: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内聚性由弱要强:巧合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信息内聚、功能内聚。

遵循的规则包括:抽象、隐藏、模块化。

结构化设计的方法:把数据流图转为结构图。

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循环、选择。

软件测试的目的:发现错误。

测试过程从软件开发的过程阶段划分为五个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逻辑覆盖由弱到强可分为:语句覆盖、判定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能正常使用。

软件维护包括: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最重要)、预防性维护。

面向对象的方法包含的因素有:对象、类、消息、继承。

多态性:面向对象技术的第三个特性是多态性。

多态性原意是指一种具有多种形态的事物,这里是指同一消息为不同的对象所接受时,可导致不同的行为。

软件工程概论知识点汇总简洁范本

软件工程概论知识点汇总简洁范本

软件工程概论知识点汇总软件工程概论知识点汇总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关注软件开发的学科,它涉及到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方面。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2. 软件开发周期软件开发周期通常包括以下阶段:需求分析:明确定义软件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的结构、模块和接口。

编码:根据设计文档编写程序代码。

测试:对软件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正确性和稳定性。

部署:将软件部署到目标系统中。

维护:修复软件中的漏洞和缺陷,并进行功能扩展。

3. 软件工程的原则软件工程遵循以下原则:模块化:将软件系统划分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

可重用性:设计和开发具有可重用性的模块,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可测试性:设计易于测试的软件模块,以便及早发现和修复问题。

可维护性:设计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以便快速修复问题和实现功能变更。

可扩展性:设计支持功能扩展和修改的软件架构。

4. 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模型软件工程采用多种方法和模型来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输出和目标。

增量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完整的小型软件系统。

原型模型: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获取用户反馈,并不断迭代改进软件系统。

敏捷方法:强调快速迭代和响应变化,通过小团队合作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5.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系统质量和正确性的重要过程。

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对软件的最小单元进行测试,例如函数和方法。

集成测试:测试不同模块之间的交互和兼容性。

系统测试: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

验证和验证测试: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和规格,验证软件是否正确实现。

性能测试: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和响应时间。

6.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涉及到以下方面: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

项目组织:建立项目团队和分配任务,确保项目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软件工程整理版

软件工程整理版

(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份,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2)软件工程:开辟、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

(3)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的集合,称为软件工程方法学。

(4)软件开辟模型:是软件开辟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它能直观表达软件开辟全过程,明确规定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辟策略。

(5)系统流程图:描绘物理系统的一种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一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

(6)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描绘系统的一种逻辑模型,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

(7)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DD): 对于数据流图中所浮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切当的解释。

(8)模型:对对象系统的形式化的特征抽象,概括性或者近似地表示(9)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 SA):70 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0)模块(module):数据说明和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每一个模块单独命名并且可以通过名字对模块进行访问。

(11)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把大型软件按照规定的原则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模块的设计方法。

(12)深度:软件中指模块的最大层数。

(13)扇出:软件中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的模块数。

(14)扇入:软件中指调用一个给定模块的模块个数。

(15)宽度:软件中指同一层最大模块数。

(16)信息隐藏(Information Hiding):模块内部的数据与过程,应该对不需要了解这些数据与过程的模块隐藏起来。

(17)内聚:用于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密切程度。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软件工程常用术语表附件2: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独立权益,包括著作权、署名权、修改权等。

2.许可证:指由版权所有人授权给他人以使用、传播或复制其作品的权利。

3.开源许可证:指允许软件源代码被公开查看和修改的许可证,常见的开源许可证包括MIT License、GNU General PublicLicense等。

4.商标:指用来区分特定产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可以是文字、图形、颜色组合等。

5.数字版权管理(DRM):指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数字内容的复制、分发和使用,以保护版权人的权益。

一、软件工程概述1.1 软件工程定义和特点1.2 软件生命周期和过程模型1.3 软件过程改进和认证二、需求分析2.1 需求类型和特点2.2 需求获取与定义2.3 需求分析方法和技术2.4 需求验证与管理三、软件设计3.1 面向对象设计3.2 结构化设计3.3 设计原则和模式3.4 软件架构设计3.5 界面设计四、编码与测试4.1 编码准则和规范4.2 编码技术和工具4.3 软件测试方法和策略4.4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4.5 验收测试和系统测试五、软件项目管理5.1 项目计划和进度管理5.2 项目风险管理5.3 软件配置管理5.4 软件度量和质量管理六、软件维护与演化6.1 问题定位和修复6.2 需求变更和版本管理6.3 软件重构和优化6.4 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七、软件工程实践7.1 敏捷开发7.2 DevOps7.3 软件工程伦理与职业责任7.4 用户体验设计以上是软件工程知识点的详细总结,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每个章节的细化,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软件工程的内容和实践技术。

附件中的术语表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软件工程知识。

软件工程笔记整理

软件工程笔记整理

软件工程笔记整理一、软件工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原理和方法,以科学的方式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软件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演进、发展、成熟等不同阶段。

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1. 分析和定义需求:软件开发的第一步是分析客户需求并明确定义,确保软件开发符合客户预期。

2. 设计和构建:在明确需求后,进行软件架构和设计,确保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3. 测试和验证:针对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4. 配置和管理:对软件进行版本控制、配置管理和项目管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和可管理性。

5. 文档和交流:编写详细的文档和开展有效的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软件开发生命周期1. 需求分析:确定和规划软件开发的需求和目标,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和需求验证等。

2. 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软件架构和系统设计,确定软件的结构和组件。

3. 编码和测试:开发人员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4. 部署和维护:将开发完成的软件部署到实际环境中,并进行维护、更新和修复Bug等工作。

5. 软件版本管理:对软件进行版本控制和配置管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四、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模型1. 瀑布模型:按照严格线性顺序进行软件开发的经典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的项目。

2. 敏捷开发:以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强调团队合作和客户交互。

3. 原型模型:通过多次迭代构建原型来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于需求变动较大的项目。

4. 增量模型:将软件开发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增量添加功能,适用于大型项目。

5. 螺旋模型:将风险管理和迭代开发相结合,适用于高风险项目或创新性项目。

五、软件质量保证1. 静态质量保证:通过静态分析、代码审查等手段,提前发现和修复潜在的质量问题。

2. 动态质量保证:通过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等手段,确保软件在运行时的质量和性能。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复习整理一、绪论1.软件的定义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包括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软件=程序+文档)2.软件工程的定义●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把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最好技术综合运用到软件开发中;●研究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方法和技术;●研究有效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

3.软件危机的概念,及出现的原因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积累起来,形态尖锐的矛盾,导致了软件危机。

产生原因:⑴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⑵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

⑶软件开发费用不断增加。

⑷软件开发技术落后。

⑸生产方式落后,仍采用手工方式。

⑹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4.三种编程范型的特点(1)过程式编程范型:把程序理解为一组被动的数据和一组能动的过程所构成;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着眼于程序的过程和基本控制结构,粒度最小(2)面向对象编程范型:数据及其操作被封装在对象中;程序=对象+消息;着眼于程序中的对象,粒度比较大(3)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范型:构件是通用的、可复用的对象类;程序=构件+架构;眼于适合整个领域的类对象,粒度最大二、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1、软件生存周期的定义,把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的目的是什么,有哪几个主要活动●定义:一个软件从开始立项起,到废弃不用止,统称为软件的生存周期●目的: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计划、开发和运行3个时期;把整个生存周期划分为较小的阶段,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化简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而增长而大大增加了软件复杂性变得较易控制和管理。

●主要活动:需求分析、软件分析、软件设计、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P19)2、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软件生命周期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开发: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软件运行:软件维护3、瀑布模型的特点和缺陷特点:线性模型,每一阶段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阶段间的顺序性和依赖性)优点:●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化的方法。

软件工程概述考点整理

软件工程概述考点整理

软件工程概述考点整理●软件及其本质特性●软件的概念●指令的集合(计算机程序),通过执行这些指令可以满足预期的特征、功能和性能需求;●数据结构,使得程序可以合理利用信息;●软件描述信息,它以硬拷贝和虚拟形式存在,用来描述程序的操作和使用。

●软件 = 程序 + 数据 + 文档●软件是逻辑的而非物理的系统元素,因此,软件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软件不会“磨损”。

●软件的失效曲线图●软件的特性●无形性●成本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上●软件不会被用坏,只能被淘汰●软件生产方式原始●软件成本昂贵●软件的本质特性●复杂性:软件是人类思维和智能的一种延伸,他比任何以往的人类的创造物都要复杂的多●一致性●软件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环境(如硬件、网络以及其他软件)●软件必须遵从人为的惯例并适应已有的技术和系统●软件需要随接口不同而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人为设计的结果●可变性●人们总是认为软件是容易修改的,但忽略了修改带来的副作用●不断的修改最终导致软件的退化,从而结束其生命周期●不可见性●软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实体,不具有空间的形体特征●开发人员可以直接看到程序代码,但是源代码并不是软件本身●软件以机器代码的形式运行,但是开发人员无法看到源代码是如何运行的●软件的分类●按功能划分●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紧密配合以使计算机各个部分与相关软件及数据协调、高效工作的软件。

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性软件●应用软件:在特定领域内开发、为特定目的服务的一类软件●●按规模划分●微型1人1~4周0.5k●小型1人1~6月1k~2k●中型2~5人1~2年5k~50k●大型5~20人 2~3年50k~100k●甚大型100~1000人4~5年1M(=1000K)●极大型2000~5000人5~10年 1M~10M●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在事件或数据产生时,立即处理,并及时反馈信息●分时软件: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的软件●按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项目软件:定制软件●产品软件:面向市场●按使用频度划分●一次使用的软件●频繁使用的软件●失效的影响划分●高可靠性软件●一般可靠性软件●软件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程序设计阶段,此时硬件已经通用化,但软件生产却是个体化。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什么是软件?什么叫软件工程?它的目标是什么?软件:程序与文档。

定义一: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

定义二:在软件设计、实现、检查、运行、维护各个过程中适用的立足于科学基础上的实用方法。

软件工程目标:用较少的投资获得高质量的软件。

什么是软件危机?主要表现?软件危机: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使软件产生了危机。

表现在:⑴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⑵用户易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产生不满。

⑶软件质量不可靠。

⑷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⑸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⑹软件成本越来越高。

⑺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速度慢,跟不上发展。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若值得解,则推荐一个较好的方案,并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若无可行解,则建议停止开发工程(以免浪费时间、人力、和金钱)数据流图的基本要点是什么?描绘“做什么”,而不考虑“怎样做”。

软件生成期分几个阶段?几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基本任务:1、问题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可行性研究:问题是否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3、需求分析: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4、总体设计: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5、详细设计:如何具体实现这个系统?6、编码和单元测试: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的、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并测试编写出的每一个模块。

7、综合测试: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

8、软件维护: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何为功能模块?设计模块?功能模块:在分析阶段由系统分析员对该系统应完成的功能进行规定的模块。

设计模块:在后面设计阶段对如何实现这些功能进行描述的模块。

HIPO PSL PAD SADT 中文意思SADT:结构分析设计方法。

PSL:问题说明。

PSA:问题说明分析器。

HIPO:H图加IPO,即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

软件工程导论 复习整理

软件工程导论 复习整理

1.软件危机的概念2.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了解)3.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4.软件工程的概念5.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7个)6.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7个)7.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比较(各自的优缺点)8.软件生命周期的8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9.软件过程中使用的5个模型以及各自的特点瀑布模型:1)瀑布模型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2)推迟实现的观点:把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清楚地划分开,尽可能推迟物理模型的实现。

3)质量保证的观点:每一步都循序渐进,及早消除隐患,从而保证软件质量。

缺点:只有做出精确的需求分析,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由于各种客观、主观的原因,需求分析往往不很精确,常常给日后的开发带来隐患。

快速原型模型:1)开发人员和用户在“原型”上达成一致。

2)缩短开发周期,加快工程进度。

3)降低成本。

缺点:当告诉用户,还必须重新生产该产品时,用户是很难接受的。

这往往给工程继续开展带来不利因素。

增量模型:1)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

2)该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合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风险的软件项目。

缺点:要求软件具有开放的结构是这种模型固有的困难,可能会导致设计差、效率低、维护难。

螺旋模型:1)风险驱动,有利于软件重用。

2)建立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绝对依赖人的素质。

3)开发中的每一层都很有弹性,并不是很明确的界限;每一层的目标和计划都是由小组本身来制定。

缺点:很难让用户确信这种演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

喷泉模型:1)充分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迭代和平滑过渡的特性。

2)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

3)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缺点: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

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10.Rational统一过程(简称RUP,了解)11.敏捷过程的宣言(4个)12.极限编程&微软过程(了解)第2章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4个)2.系统流程图(了解)3.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会画)4.单元练习题51.需求分析的目的2.获取需求的方法3.需求分析的图形工具(5个,重点掌握前2个)第5章1.总体设计的目的和原理原理:模块化;抽象;逐步求精;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模块独立2.耦合&内聚(从强到弱的顺序,各7个)耦合:1)内容耦合:当一个模块直接修改或操作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或者直接转入另一个模块时,就发生了内容耦合。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整理版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整理版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整理版1. 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通过系统性的、可量化的方法,对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以提高软件质量和效率的学科。

2. 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项目延期、质量低下和开发成本高等。

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原则,可以规范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3. 软件生命周期是什么?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开发开始到废弃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4. 什么是软件需求?软件需求是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的描述和规定。

它包括用户需求、系统需求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等。

5.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指对软件需求进行细化和明确,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可以通过访谈用户、观察业务流程和收集用户反馈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

6. 什么是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指根据软件需求,定义软件系统的结构、组件和接口等,以满足需求的功能和质量要求。

7. 软件设计有哪些原则?软件设计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化、可重用、可维护等原则。

同时,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等因素。

8.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并促使其修复,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 软件测试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黑盒测试关注输入和输出,不关心内部实现;白盒测试关注程序内部结构和代码逻辑;灰盒测试结合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思想。

10. 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配置项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软件系统的可控性和可维护性。

它包括配置项的标识、变更控制、版本管理和发布管理等。

11. 什么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对软件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达到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它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团队管理等方面。

软件工程重点整理

软件工程重点整理

可以把软件开发的本质概括为:不同抽象层术语之间,以及不同抽象层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需求分析产生的正式文档是需求规约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表示“数据的静态结构”的术语是数据存储对模块的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模块的扇出下列术语,可用于抽象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是类大学由若干专业系构成,则大学与专业的关系是组合下列软件测试技术中,依据程序逻辑结构的是白盒测试技术单元测试期间,通常考虑模块的重要的执行路径软件基本过程指那些与软件生产直接相关的活动集,可分为供应过程、开发过程、运行过程、维护过程和获取过程在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中,适用于项目的开发风险很大或客户不能确定系统需求的模型是螺旋模型CMMI 能力等级中的 3 级是已定义级软件生产率、软件质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并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一现象被称为软件危机对于单一的一个需求,必须具有的基本性质:必要的、无歧义的、可测试的、可跟踪的以及可测量的。

需求规约的基本性质包括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可修改的、完整的和一致的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可采用结构化自然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描述加工用于定义数据流图包含的所有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数据结构,直到给出构成以上数据的各数据项的基本数据类型的工具是数据字典在UML 中,用于描述关联的一定“内涵”的术语是关联名RUP 利用UML 提供的术语和工具定义了需求获取层、系统分析层、设计层和实现层,并给出了实现各层模型之间映射的基本活动以及相关的指导软件测试是一个有程序的过程,包括测试设计、测试执行以及测试结果比较等由于软件错误的复杂性,在软件工程测试中,应综合运用测试技术,并且应实施合理的测试序列: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和系统测试《IS0/IEC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12207—1995》标准按过程主体把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分为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组织过程针对开发的CMMI 是一个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改善的成熟度模型,集成了 3 个源模型:软件CMM、系统工程CMM和产品集成开发CMMCMMI 中,遵循一个过程可达到的预期结果的程度是指过程能力CMMI 模型基于过程途径思想,通过过程把软件质量的 3 个支撑点:受训的人员、规程和方法、工具和设备进行集成,以开发所期望的系统/产品请简述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以及提出软件工程概念的目的(1)计算机软件一般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2)其中,程序是计算机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3)文档是为了理解程序所需的阐述性资料(4)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其目的是倡导以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解决出现的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知识点整理

软件工程知识点整理

1、计算机软件概念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文档一般是给人看的2、软件发展的3个阶段(了解)程序设计阶段——50至60年代程序系统阶段——60至70年代软件工程阶段——70年代以后3、软件工程概念(1)把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2)研究(1)中提到的途径3、软件生存周期概念及其6个阶段软件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

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的六个步骤,即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

4、瀑布模型的思想、特点及其局限性思想:(1)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生命周期是一致的(2)相邻二阶段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需对阶段性产品进行评审特点:(1)接受上一阶段活动的结果作为本阶段活动的输入(2)依据上一阶段活动的结果哦实施本阶段应完成的活动(3)对本阶段的活动进行评审(4)将本阶段活动的结果作为输出,传递给下一阶段局限性:(1)缺乏灵活性,如用户需求一开始很难确定(2)到最后阶段才能得到可运行的软件版本5、增量模型思想、特点和局限性(1)增量模型将软件的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日程时间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版本,后一个版本是对前一版本的修改和补充,重复增量发布的过程,直至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

(2)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复地应用)和演化模型的迭代特征(3)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都发布一个可运行的产品(第一个增量是核心产品)·特点:增量模型的特点是引进了增量包的概念,无须等到所有需求都出来,只要某个需求的增量包出来即可进行开发。

虽然某个增量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客户的需求并且更改,但只要这个增量包足够小,其影响对整个项目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增量模型特别适用于:1、需求经常变化的软件开发2、市场急需而开发人员和资金不能在设定的市场期限之前实现一个完善的产品的软件开发·增量模型能有计划地管理技术风险,如早期增量版本中避免采用尚未成熟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2)软件工程: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法。

(3)软件工程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的集合,称为软件工程法学。

(4)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它能直观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

(5)系统流程图:描绘物理系统的一种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一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

(6)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描绘系统的一种逻辑模型,图中没有任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

(7)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DD): 对于数据流图中所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8)模型:对对象系统的形式化的特征抽象,概括性或近似地表示(9)结构化分析法(Structured Analysis, SA):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法。

(10)模块(module):数据说明和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每个模块单独命名并且可以通过名字对模块进行访问。

(11)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把大型软件按照规定的原则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模块的设计法。

(12)深度:软件中指模块的最大层数。

(13)扇出:软件中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的模块数。

(14)扇入:软件中指调用一个给定模块的模块个数。

(15)宽度:软件中指同一层最大模块数。

(16)信息隐藏(Information Hiding):模块部的数据与过程,应该对不需要了解这些数据与过程的模块隐藏起来。

(17)聚:用于衡量一个模块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18)耦合:用于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

(19)层次图:也称H图,是在总体设计阶段最常使用的图形工具之一,它常用于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

层次图中的每个框代表一个模块,框间的连线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20)结构化设计:一种设计程序的技术,它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

(21)编码:就是把软件设计的结果翻译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2)测试: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3)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开盒测试/玻璃盒测试,是一种基于覆盖的测试法;根据被测程序的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检验产品部动作是否按照规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

(24)黑盒测试:从用户观点,按规格说明书要求的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设计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外部特征进行测试。

25)穷尽测试:包含所有可能情况的测试。

(26)模块测试:又称单元测试,发现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27)验收测试:由用户参与、使用实际数据来发现需求说明书中的错误的测试。

(28)平行运行:同时运行新开发出来的系统和将被取代的旧系统,以便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处理结果。

(29) Alpha测试: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进行,并在开发者的指导下进行;(30) Beta测试: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场所进行,开发者不在现场。

(31)软件维护: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32)纠错性维护:针对原有错误而进行的维护过程。

(33)适应性维护:针对硬件发展而进行的维护过程。

(34)完善性维护:针对功能扩展而进行的维护过程。

(35)预防性维护:针对未来发展而进行的维护过程。

(36)等价类:每类中的一个典型值在测试中的作用与这一类中所有其他值的作用相同。

(37)对象:具有相同状态的一组操作的集合。

(38)消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所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对象:对问题域中某个东西的抽象,这种抽象反映了系统保存有这个东西的信息或与它交互的能力。

对象是对属性值和操作的封装。

(39)类:对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描述。

(40)实例:由某个特定的类所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对象。

(41)消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所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42)法:对象所能够执行的操作。

也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服务。

(43)属性:类中所定义的数据,它是对客观实践实体所具有的性质的抽象。

(44)封装:在面向对象的程序中,把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集中起来放在对象的部,称之为封装。

(45)继承: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

(46)多态性:子类对象可以象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以发送给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软件工程常用工具与模型(1)瀑布模型:定义:将软件生存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依照固定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实例:(2)系统流程图定义: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一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

(3)数据流图定义:英文Data Flow Diagram ,简称DFD。

DFD是一种描述逻辑模型的图形工具,表示数据在系统的变化。

图中没有任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

DFD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

它由数据流、加工、文件和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构成。

(4)数据字典定义:英文Data Dictionary,简称DD 。

是一种描述逻辑模型的工具。

它对于数据流图中所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DD的容包括:图形元素的名字、别名或编号、分类、描述、定义、位置等。

实例:《客房管理系统》字典建模预订请求=客人数据+住宿期限+客房类别客人数据=客人姓名+地址+身份证+[护照] +支付式身份证=十进制15{数字}18护照=字母+ 8{数字}8字母=“A”…“Z”十进制数字=“0” (9)(5) 实体—联系图定义:实体—联系图(ERA,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或实体联系图(ERD,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ERD描绘了系统的数据关系。

分析实体联系图有助于对业务或系统数据组成的理解和交互,并暗示产品将有必要包含一个数据库。

ER模型三要素:数据对象、属性和联系。

(6)状态转换图定义:状态转换图简称状态图。

通过描绘系统的状态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

它由1个初态/初始状态、0~N个终态/最终状态和若干个中间状态组成。

(7)层次框图定义:用属性结构的一系列多层次的矩形框描述数据的层级结构。

(8)IPO图定义:输入、处理、输出图的简称。

是IBM公司发展完善的一种图形工具。

(9)层次图定义:层次图(也称H图)是在总体设计阶段最常使用的图形工具之一,它常用于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

它矩形代表一个模块,连线表示调用关系,适于在自顶向下设计软件的过程中使用;与层次框图类似。

(10) HIPO图定义:HIPO:是IBM公司发明的“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的缩写;为了能使HIPO图具有可跟踪性,在H图里除了最顶层的框之外,每个框都加了编号;和H图中的每个框相对应,有一IPO图描述这个框代表的模块的处理过程。

IPO图能够便地描述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之间的关系。

(12)结构图定义:Yourdon提出的一种软件结构设计工具。

一个框/矩形代表一个模块,箭头连线/直线表示调用关系,带有注释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过程中来回传递的信息。

(13)程序流程图定义:也称为程序框图;箭头代表控制流而不是数据流;20 世纪70 年代的主要工具;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使用。

它的主要缺点包括:不是逐步求精的好工具;用箭头代表控制流,可以随意转移控制;不宜表示数据结构。

(14)盒图(N-S图)定义:由Nassi和Shneiderman提出的一种程序设计法;其主要特点包括:[1] 功能域明确;[2] 不可以随意转移;[3] 容易确定局部和全程数据的作用域;[4]容易表达嵌套关系。

实例:(15)PAD图定义:PAD图是一种问题分析图(ProblemAnalysis Diagram),1973年由日本日立公司提出。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必是结构化程序;[2] 程序结构清晰;[3] 易读、易懂、易记;[4] 支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法;[5] 既可以表示程序逻辑,也可以表示数据结构。

(16)判定表定义:判定表在某些数据处理中,某数据流图的加工需要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就是说完成这一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而引发的。

这时使用判定表来描述比较合适。

判定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即:条件桩、操作桩、条件条目和操作条目。

(17)判定树定义:判定树是判定表的变种,它也能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条件组合与所对应的操作之间的关系。

判定树的优点在于它无须任说明,一眼就能看出其含义,易于理解和使用。

(18)过程设计语言(PDL)定义:也称“伪码”,用正文形式表示数据和处理的过程的工具。

其具有如下特点:[1] 具有关键字固定语法;[2] 自然语言表述;[3] 数据说明;[4] 提供接口模式。

(19)用例图定义:用例图是被称为参与者的外部用户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共呢概念的模型图;用例是系统中的一个功能单元,可以被描述为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一次交互作用;用例图的用途是列出系统中的用例和参与者,并显示哪个参与者参与了那个用例的执行。

(20) 活动图定义:活动图描述了活动发生的顺序。

其图形表示规则如下:圆角矩形表示框中的活动;矩形表示工作流影响的对象;实心圆表示工作流开始的开始状态;双层圆表示工作流结束的结束状态;菱形表示决策点;垂直泳道表示工作流中的不同参与者及相关活动。

(21)顺序图顺序图表示对象之间传送消息的时间顺序。

图形表示法:垂直线,即生命线,表示在整个交互过程中一个对象的生命期。

生命线之间的箭头连线表示消息。

箭头连线上的文字表示相关的事件。

(22)协作图协作图对在一次交互中有意义的对象和对象间的链建模。

图形表示法:直线表示对象之间直接通信关系。

附在直线上箭头表示消息传送向。

箭头旁文字表示消息及消息编号。

(23) 类图以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图形,用以表示软件系统中各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形表示法:矩形框表示类图中的类。

连线表示类之间的关系。

类之间的关系有关联、聚集、泛化和依赖。

(24)状态图状态图是一个类对象所经历的所有历程的模型图。

状态图有对象的各个状态和连接这些状态的变迁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