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的神学观点 洪范五行传论

合集下载

刘向的易学思想:从义理阐发到象数灾异

刘向的易学思想:从义理阐发到象数灾异

刘向的易学思想:从义理阐发到象数灾异
任蜜林
【期刊名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46)2
【摘要】对于刘向易学,学界研究较少。

刘向虽然没有易学的专门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到其关于《周易》的相关思想。

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只是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

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而作《洪范五行传论》。

受此影响,刘向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

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

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

【总页数】7页(P13-19)
【作者】任蜜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32
【相关文献】
1.同象数别义理:《太玄》与孟京易学
2.圣人与乾坤:易学史上的象数与义理分途初探
3.论易学中"象数"与"义理"的体用互构性关系
4.易学思想的不同表述:象数与义
理之争5.象数易与义理易之流变——从易学发展的角度看象数、义理、卜筮三者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国政治哲学的源头:《尚书-洪范》

浅谈中国政治哲学的源头:《尚书-洪范》

浅谈中国政治哲学的源头:《尚书·洪范》《尚书》又叫《书经》、《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内容包括“典”、“谟”、“诰”、“誓”四大部分,是关于尧、舜和夏、商、周至秦穆公的历史文献汇编,是研究中国远古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神权思想及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一、《尚书·洪范》及其来源相传为周灭商后二年,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的记录,提出了帝王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九种根本大法,即“洪范九畴”。

它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其中第五畴“皇极”(君主统治准则)是全部统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畴大都是为了建立好这一“皇极”所施的各种统治手段与方法。

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导一种基于上帝意志的神权政治论,强调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统治准则——“皇极”,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在这种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视、听、思等“五事”(第二畴),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八畴);并遵循岁、月、日、星辰、历数的“五纪”常理,以处理政纪(第四畴);君主向上请示神意的手段是“卜、筮”(第七畴),向下统治臣民的手段是“刚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畴),也就是利用“六极”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畴)。

这样一篇反复向君主提出行动规范的统治经验,其用意在于以此来神化君权,并提高君主自身的警惕性。

这一“大法”受到周王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奉行。

对后人影响极大。

《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

“洪范”指“统治大法”,是上古时期的一篇政治、思想、文化的经验总结。

其作者相传是商朝的箕子。

传说周武王在公元前1122年取代商王成为天子后,深知要想治理天下,必须借鉴前朝经验,于是他就去拜访商朝的遗贤箕子(商纣王的叔父)。

据说有一套“治国安民的常道次序”留给了更早的帝王,所以周武王前来虚心请教。

箕子是商朝遗贤,他知道商朝兴亡之理,但是他把答案推到了更早的夏朝,亦即当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就赐给他“洪范九畴”(九类治理大法),由此可以治国安民。

汉代洪范五行学

汉代洪范五行学

汉代洪范五行学
《洪范》五行学是汉儒以《尚书·洪范》为基础,杂合阴阳、五行、月令、星占等多种数术知识而构建的一种儒家灾异学说,它包括夏侯始昌所立师法、刘向说、刘歆说、班固说、郑玄说等不同形态,是相对独立于《尚书》学的别传之学,与《易》占侯学、齐诗翼氏学、《春秋》公羊学及纬学等共同构成汉代儒学的灾异论体系。

《洪范》五行学的核心思想是将五行与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并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各种现象和事件。

在汉代,五行学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哲学等领域,对当时的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汉代洪范五行学的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缘起《尚书·洪范》,漫谈五行与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缘起《尚书·洪范》,漫谈五行与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缘起《尚书·洪范》,漫谈五行与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在我们的记忆里,“阴阳五行”始终与风水命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可否认,阴阳五行是风水命理中极为关键的理论构成之一。

但是,他绝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阴阳五行”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古人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认知论,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我们靠着这套理论,搭建起来我们的兼容性极强的思想体系,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医药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

大禹治水五行这个概念,第一次被人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是在《尚书洪范》篇中。

在这一篇中箕(ji一声)子对周武王讲述了一个“天地大法”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

箕子对武王说:“我闻在昔,鲧湮(yin一声)洪水,汩(gu三声)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bi四声)其九畴”相传在上古时期,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洪涝灾害,当时洪水肆虐,江河泛流,鲧,也就是大禹的父亲,当时负责治理洪水官吏。

他采用了堵得方式去治理大水,结果导致水患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发的严重。

上天震怒,没有将九畴传给鲧。

其实我们看这一篇的内容,就会发现,中国的学说永远都兼备着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实用在于它是为了解决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浪漫在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一个浪漫的神话故事。

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的关注点,今天关注点是,为什么鲧的治水失败,洪范将其归咎于五行的错用?五行和九畴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大禹治水我们先看看五行是什么?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大家要留意一下这个顺序,因为这个顺序与这个世界的衍化次序有着很深的关系,在此不做过多的讲述,之后的课程我会详细的说明。

古人认为,这个世界是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就是水,火,木,金,土。

当然水并不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江河湖海,而是液体,向下流动性的东西。

火,也不是我们简单层面的物理现象,这是因为古人造字定名,需要一个形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灾异说和新德运观

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灾异说和新德运观

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灾异说和新德运观丁四新【摘要】刘向所传《洪范五行传》虽然与夏侯始昌所传之文字相同,但他可能按照五行相生之序对传文次序作了调整;刘歆更进一步,对传文作了多方面的改变:一者,他对《五行传》作了结构性的划分,并分别称名之;二者,他有意改作传文,有许多地方确实与乃父所传不同;三者,其《洪范五行传论》前有一个类似《序》的导言,用以说明《洪范》“九畴”及《五行传》所由作的理论原由,并对传统的《河图》、《洛书》提出了具体的解释.在解说上,刘向、刘歆的《洪范五行传论》差异很大,不过二人援《易》以作解释则是共同的.而刘向刘歆父子为何采用五行相生顺序的新德运观,原因有多个方面,从总体上来看,乃是西汉经学、哲学、史学和文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一种结果;此种德运观虽然一方面承认了秦得水德的既往看法,但是另一方并不承认其在德运历史中的合法性.【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3(042)006【总页数】6页(P107-112)【关键词】刘向;刘歆;《洪范五行传论》;五行;灾异说;德运观【作者】丁四新【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洪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乃《尚书》诸篇在秦汉时期最为盛行者①;而《洪范五行传》既依之衍生,又与之相互助长,影响亦十分深远。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均写有《洪范五行传论》,系对于《五行传》更进一步的解释,它们也是《汉书·五行志》的重要内容。

目前,研究刘向刘歆父子之学术和思想的著作虽然十分夥众,但是深入研究二人《洪范五行传论》及其内在差别的著作并不多见,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论述。

刘向(前79—前8年)、刘歆(前50—公元23年)父子的灾异说,以《尚书·洪范》的五行论为基础。

汉代中期,灾异说经历了从阴阳灾异说转向五行灾异说的变化。

《汉书·楚元王传》曰:“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

《洪范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洪范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洪范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洪范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注《尚书洪范》并阐释哲学思想的著作。

刘向刘歆父子

刘向刘歆父子

刘向刘歆刘向屡劾权宦二度入狱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成帝时更名向,汉楚元王刘交的玄孙。

刘向十二岁时,其父刘德保任他为辇郎。

成年时提升为谏大夫,后又任为郎中给事黄门,升为散骑谏大夫给事中。

汉元帝初即位时,刘向被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推举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皇帝左右。

四人同心辅政,讨厌外戚许氏、史氏在位放纵,尤其愤恨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打算报告皇帝罢退之。

但还未报告而走漏了消息,遂被许氏、史氏和弘恭、石显等告了一状,刘向与周堪被关进监牢,萧望之被罢了官。

这年自然界有地震等异常现象。

宣帝觉得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人受了冤屈,打算重新启用,任为郎中。

刘向通过其外亲,向皇帝上书,为萧望之等鸣冤叫屈,要求罢退弘恭、石显,而重用萧望之等。

他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矛头指向专权的外戚与宦官。

这书奏了上去,弘恭、石显知是刘向所为,请求皇帝考问奸诈。

刘向又被关进狱中,后被免为庶人。

接着,萧望之被诬、自杀。

汉元帝悼念萧望之,提升周堪为光禄勋,加以信用。

永光六年(公元前43 年),刘向见周堪等人在位,盼望自己得以信用,便上封事谏说,大谈灾异之变与政事得失相关,矛头直指当今“谗邪并进”的宦官。

石显见到其书,与许氏、史氏等更加怨恨刘向等。

当年夏寒,日青无光,他们便借此说是周堪等“用事之咎”,诬陷周堪与刘向等“谋毁骨肉”,建议“勿令典事”。

元帝将周堪等人下放为地方官①。

刘向的期望落了空。

以后,元帝虽又重新任用周堪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但石显为中书令主管尚书之事,周堪很少见到皇帝,办事取决于石显之口。

适值周堪患瘖疾而死,石显诬陷是张猛所害,逼具自杀。

刘向为此大为伤感,乃著《疾谗》、《擿要》、《救危》及《世颂》等,凡八篇,“依兴古事,悼己及同类也”。

他被废黜达十余年之久。

刘向极论外戚当权之害成帝即位,石显等伏法,刘向才又得以进用,为中郎,主管三辅灌溉之事,随后又升为光禄大夫。

这时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都封为列侯。

五行志——精选推荐

五行志——精选推荐

《五行志》《五行志上》1、五行志上:《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

”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

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

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

故经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乌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逌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讯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逌斁。

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逌叙。

’”此武王问雒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也。

2、五行志上:“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渖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艾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极。

”凡此六十五字,皆雒书本文,所谓天乃锡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

以为河图、雒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

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徵,天人之道粲然著矣。

3、五行志上: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

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

是以髓仲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傅春秋,著于篇。

4、五行志上:经曰:“初一曰五行。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5、五行志上: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

”6、五行志上:说曰:木,东方也。

于易,地上之木为观。

其于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

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鸾之节,田狩有三驱之制,饮食有享献之礼,出入有名,使民以时,务在劝农桑,谋在安百姓:如此,则木得其性矣。

阴阳家代表人物

阴阳家代表人物

阴阳家代表人物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阴阳家代表人物:1、邹衍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一作“驺衍”,齐国(今山东章丘相公庄)人,阴阳家的创始人,道家著名人物,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尊称邹子(或作驺子)。

善于以天象和五德演化的变化,推演朝政的兴衰。

主要有“大九州说”和“五德终始说”。

2、蔡墨蔡墨春秋时晋国大夫,出生年月不详,官为晋太史,故称史墨。

据《左传》记载,他擅长天文星象、五行术数与筮占,提倡设置“五行之官”,提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的理论。

在占卜的实践中,提出“火胜望”、“水胜火”之类的预言。

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阴阳家的发展:1、思想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主要源于《老子》、《文子》、《黄帝四经》、《列子》、《庄子》、《易传》是百家思想的发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时期的先哲们脑海里只有天地,阴阳,昼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对立的,对立的结果则必有阴阳,我为阴则对立为阳,我为阳则对立为阴,寻找道的过程就是寻找人类起源的过程。

在自然观上,利用《老子》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九州只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两汉今古文经学

两汉今古文经学

两汉今、古文经学一“两汉时期,因所据文本不同、师承解说不同、研究目的不同,经学分为今文学和古文学两大派。

今文学派认为六经是政治学说,他们偏重微言大义,以经术饰吏治,重实用而轻经术。

古文经学派认为六经皆史,以考据之法治经,重视名物训诂,被称为朴学。

”[1]p25“今文经学派主张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强调经世致用,惯于以唯心主义的态度解释经学,进而来穿凿比附时政,直接为当时的封建统治、伦理道德提供思想根据。

代表人物是《公羊》学派的董仲舒。

…古文经学派力求保持先秦儒学的史官文化传统,反对随心所欲地解释古代文献。

他们以出土好传世文献为依据,以恢复古书的本来面貌为目的,主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重点解决经籍中的文字、音韵、训诂等问题。

代表人物是刘向、刘歆父子。

”[2]p7二(以下内容均摘自许道勋、徐洪业《中国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不一一注明。

)“古文”与“今文”对举,最早见于《史记》。

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标志着今文经由民间私学变为朝廷官学。

《汉书·儒林传·赞》:“武帝立五经博士,《书》唯有欧阳(生)、《礼》后(苍)、《易》杨(何)、《春秋》公羊而已。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召开了著名的石渠阁会议,命儒生讲论五经异同,由太子太傅萧望之主持,宣帝亲自参加,并作最后的裁定者。

因此,评议经义异同就是以维护封建礼制为准则,凡是符合统治需要的,就会得到皇帝的认可与推崇。

两年后,黄龙元年(前49年),从官制上正式确立博士生员数额,这就是黄龙十二博士。

东汉光武帝“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

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携图书,遁逃林薮。

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

”于是,建武初年立十四博士。

建武十四博士的设置标志着今文经达到了繁盛的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经学开始走下坡路了。

原来的博士官隶属一九卿之一的太常官署,现在只是太学里讲授经学的教官。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十一月召开白虎观会议,讲论五经异同。

1中国哲学五行思想

1中国哲学五行思想

五德相克
• 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 克水。 •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 殷金、周火。”秦水,由于黑色属于水, 所以秦朝崇尚黑色。
汉代
•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 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 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 • 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 朔为土德(因土克水)。 • 王莽建立新朝,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 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 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 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 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 炎汉”, 炎汉 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炎刘”。 炎刘
后 天 太 极 八 卦 图 是 阴 阳 与 五 行 的 结 合
后天太极八卦图
三、五行思想成熟于《内经》
素问》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内经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 岐伯对曰: •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 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 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 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 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 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 (忧)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 辛胜酸。
五德、朝代顺序
• 汉(火)→曹魏(土)→晋(金)→北 魏(水)→北周(木)→隋(火)→唐 (土)→ 后梁(金)→后汉(水)→后 周(木)→宋(火)→金(土)→元 (金)
荒谬而真实
• 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元(金)→ 明(火)→清(水)。 • 自清以后,又变为相生说:清(水)→ 中华民国(木)(蓝旗)→中华人民共和国 (火)(红旗)。
第九

二十四史《五行志》丛谈

二十四史《五行志》丛谈

二十四史《五行志》丛谈俞晓群在二十四史中,“志"的建立肇始于班固的《汉书》,它的源头却是《史记》中的“八书"。

其后诸史大多遵此有书志,正所谓“无志不得为完史;有志而不淹贯,不得为良史。

”(清顾炎武《救文格论》)但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书志的评价是不同的。

有些书志被奉为经典,像《律历》、《礼乐》、《天文》、《地理》、《刑法》,历代史书皆不能无;有些书志则源流含混,取义多歧,颇受争议,《五行志》就处于这样的地位。

1、《五行志》与史迁无涉人们知道,在《汉书》的“十志”中,有六志脱胎于司马迁的八书,像《律历志》本于《律书》、《历书》,《礼乐志》本于《礼书》、《乐书》等等;而《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却是班氏增加的。

虽然《史记》之中没有《五行志》,但两者之间也不是没有联系。

在《汉书·五行志》中,就有大量的记事援引自《史记》,此类例说的特点是,在段落的开头加“史记”二字,诸如:“史记成公十六年,……”, “史记秦始皇第三十六年,……"等等。

颜师古注道:“此志凡称史记者,皆谓司马迁所撰也。

”此类例子多达十六处.而没有署名“史记”二字,依然可以在《史记》中找到出处的例子就更多了。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五行志》的源头就在《史记》之中。

首先,颜师古的注说就是有争议的,钱大昕就说:“古者列国之史,具称史记。

"(《廿二史考异》)其次,作为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绝大部分篇章都没有超出汉代的范畴;只有《史记》未能言及的事情,才突破“断代”的限定。

《五行志》正是处于这样的地位,正如清章学诚所言:“班固《五行》、《地理》,上溯夏、周。

《地理》始《禹贡》,《五行》合《春秋》,补司马迁之阙略,不必以汉为断也。

”(《文史通义·释通》)另外,班固撰写《五行志》有一个特点,即他在引证汉代以前的事例时,经常要注明出处,其中以《春秋》、《左氏传》最多,“史记”只是与它们并列的“被引证者"之一.尤其是稍加对照不难发现,这些所谓“司马迁所撰"的文字并不全是司马迁所言,班固像对待其他事例一样,也加入了“五行灾异”的断语。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第十部分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1.尚书:《尚书》汇集了殷、周王朝训诰和追述古代的史篇。

记载的都是殷、周王朝的大事。

内容按性质分为六种:帝王事迹、典章制度、国家政治、誓师词、策命、诰。

《尚书》是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发展了金文记载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

现存有“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是后人依托之作,但各篇所记并不完全出于捏造。

今文《尚书》28篇,可确认为先秦时代的文献。

2.孔子和春秋:孔子名丘,春秋时鲁国人,有着深厚文化修养。

春秋末年,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突破了宗周以来学在官府的藩篱.他所修的《春秋》,是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的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

被列为儒家学派经典之一。

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①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②春秋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③春秋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的方法。

④重人事而不宜宣扬鬼神。

3.《左传》: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完整地记述春秋时期史事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左丘明所作。

左传在历史编撰上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反映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可贵的民本思想,历史进化论的观点,重视民族关系的记载,在中国史学之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的撰述上有开创性的意义。

4.国语:《国语》是分国记言记载春秋时期史事的史书,是战国早期私人历史撰述,司马迁认为它是左丘明所撰,但是《国语》汇集周王朝与各诸侯所录之“语”编纂起来的,当也不是一人一时所完成的。

国语包含了不少有价值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见解,这使它在先秦的史书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5.《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一部编年史,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

它记事,起自夏、殷、周,迄于战国后期。

竹书纪年开编年记事之通史的先河。

西晋初年出土,南宋后,该书亡佚。

6.班固和《汉书》:班固是东汉初史学家,字孟坚,扶风人。

两汉_尚书_学的谶纬化

两汉_尚书_学的谶纬化
2008 年 3 月 ( 第 3 期, 总第 131 期)
【历 史 纵 横】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Mar .,2008 ( No.3,Gener al No.131)
两汉《尚书》学的谶纬化
朱岩
( 扬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摘 要: 两汉今古文《尚书》学与谶纬之学关系紧密。西汉时, 谶纬思想与《尚书·洪范》“庶征”理论产生互动, 直
观天道”。前者“由天及人”, 强调天变对于人事之影
这 一 阶 段《尚 书·洪 范》被 改 造 成 宣 扬 五 行 灾 异 的
响; 后者“由人及天”, 彰显人事对于天变之作用。这两 原始经典, 在通经致用方面,《洪范》成为经师们解说
种不同之论述模式, 前者“被动”意味较强, 后者则具 灾异的蓝本与依据。汉代《尚书》学家说灾异 , 以《洪
“五行”为“九畴”之首, 然依经文观之, 其说尚未将“五
庶征: 曰雨, 曰旸, 曰燠, 曰寒, 曰风, 曰时。五者来
行”与第二之“五事”和第八之“庶征”相配, 并藉之以 备, 各以其叙, 庶草蕃芜。一极备凶, 一极无凶。曰休
阐述天人相应之理:
征: 曰肃, 时雨若; 曰乂, 时旸若; 曰哲, 时燠若; 曰谋,
这里的“五行”乃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因 ( 乂) ”、“视明 ( 哲) ”、“听聪 ( 谋) ”、“思睿 ( 圣) ”, 与
① 相关内容可参考以下著述: 刘起釬 洪范成书时代考( 《中国社会科学》1980 年第 3 期) 、释《尚书·甘誓》的五行 与 三 正( 《文 史》 第七辑) ; 李学勤 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 《学术月刊》1986 年第 11 期) , 李民 河洛文化与《尚书·洪范》( 《光明日报》2004 年 9 月 14 日)

《汉书·五行志》体例覆覈

《汉书·五行志》体例覆覈

Review on the Style of Book of Han:Records on the
Five Elements
作者: 程苏东[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版物刊名: 中国史研究
页码: 49-6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4期
主题词:�汉书·五行志》;刘向;刘歆;班固
摘要:�汉书·五行志》旨在纂合董仲舒、京房、刘向、刘歆诸人的灾异学著作,建立起一个新的儒学灾异论体系,其中尤以向、歆父子所纂的两部《洪范五行传论》最为班固所倚重。

不过,这两部《传论》所据《洪范五行传》版本存在重要差异,而向、歆父子对于多种灾异现象的定性亦复不同。

《汉书·五行志》在纂合二书时,以刘向《洪范五行传论》作为其陈述五行学理论的主要依据,而以刘歆《洪范五行传论》作为其灾异事例分类的主要依据。

这种编纂方式使得《汉书·五行志》的体例颇显混乱,但通过对向、歆父子《洪范》五行学体系之异同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观察班固如何在二者之间加以择取,并融合董、京及时人异说,仍可梳理出《汉书·五行志》的基本体例。

刘向儒学天命论思想的系统结构

刘向儒学天命论思想的系统结构

刘向儒学天命论思想的系统结构
祁志祥
【期刊名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46)2
【摘要】刘向是西汉后期思想界的标志性人物。

他是一位以治《谷梁春秋》著称的今文经学大师,曾著《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论》;也是一位古代文化整理大师,曾编著《新序》《说苑》《列女传》。

《新序》《说苑》《列女传》及《洪范五行传论》都编著于成帝时期,前三书今存单行本,《洪范五行传论》主要保留在《汉书·五行志》中。

《新序》《说苑》以搜罗、编选古代经传子史中的故事片断、人物对话为主,有少量作者评论。

作者按今文经学天人感应、以天统人的思路,将儒家的仁义道德天命化、神学化,阐述了尚仁贵德、慎用刑兵、无为容下、尊贤使能的“君道”,并从个人修养方面论述了“圣王之道”“君子之道”和“妇道女德”。

【总页数】12页(P1-12)
【作者】祁志祥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32
【相关文献】
1.论刘向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2.刘向对儒学拓展的贡献
3.文化的"无用之用"与儒学未来发展的契机和天命
4.西汉天命神学和儒学的选择及融合
5.《中国儒学思想史》与儒学思想研究——北京“儒学思想讨论会”侧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尚书·洪范》全文

《尚书·洪范》全文

《尚书·洪范》全文《洪范》,《尚书》篇名。

旧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

今人或认为系战国后期儒者所作,或认为作于春秋。

《汉书·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故亦称“洛书”。

托武王与箕子对话,言禹治水有功,上帝予其“洪范九畴”(大法九种)。

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

主张天子建立“皇极”,实行赏罚,使臣民顺服。

又提出“正直”、“刚克”、“柔克”三种治民方法。

认为龟筮可以决疑,政情可使天象变化,后成为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以五行之序释孝子忠臣之行,夏侯始昌作《洪范五行传》,刘向作《洪范五行传论》皆参以谶纬、天人感应之说。

王安石作《洪范传》以五行为“天所以命万物者也”。

《尚书·洪范》全文: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

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

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

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従,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恭作肃,従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

四、五祀: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向的神学观点洪范五行传论
《汉书;五行志》保存了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

其中论灾异跟后、妃、君夫人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

这不只是其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有意地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刘向的神学观点《洪范五行传论》大全,希望你喜欢。

刘向的神学观点洪范五行传论《汉书;五行志》也保存了刘歆论《洪范五行传》的材料,约七十三条,尽管论述的对象基本上都在刘向曾经论述的范围内但没有一条的具体论述是跟刘向相同的。

虽相信“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但认为“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可以“刘氏长安,不失社稷”。

这就等于说天命还是可以人力为转移,或至少可以多延一些时期。

在刘歆的遗文里,就看不到这样的说法了。

依《汉书;律历志》所保存下来《三统历谱》的材料来看,历代的兴衰是按着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的。

按照这样的顺序,王莽以土德继汉的火德,就应该是当然的。

王莽在死到临头时就还这样说:“天生德于予,汉兵有如予何!”
当校订皇家藏书的时候,却很少运用这种神学历史观,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态度。

洪范它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其中第五畴“皇极”(君主统治准则)
是全部统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畴大都是为了建立好这一“皇极”所施的各种统治手段与方法。

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导一种基于上帝意志的神权政治论,强调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统治准则;;“皇极”,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在这种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视、听、思等“五事”(第二畴),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八畴);并遵循岁、月、日、星辰、历数的“五纪”常理,以处理政纪(第四畴);君主向上请示神意的手段是“卜、筮”(第七畴),向下统治臣民的手段是“刚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畴),也就是利用“六极”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畴)。

这样一篇反复向君主提出行动规范的统治经验,其用意在于以此来神化君权,并提高君主自身的警惕性。

这一“大法”受到周王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奉行。

对后人影响极大。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刘向的神学观点《洪范五行传论》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