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 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下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提供以下话题供学生讨论:
a.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b.动能和势能计算公式的应用;
c.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动能和势能中的应用。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结合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细致的观察和实验。
3.通过学习动能和势能,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在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加深理解。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针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4.案例分析,联系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汽车行驶中的能量转化、水电站发电原理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初中物理中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进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能量转换之间的关系。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了解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动能和势能的奥秘,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特性;(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公式,学会计算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动能和势能;(3)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掌握能量守恒定律;(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与动能和势能相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5)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反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2)采用以退为进、以点带面、以动带静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4)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2)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绿色生活;(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动能和势能的教学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即在讲授新知识前,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如力的作用、功的概念等。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通过动能和势能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实
力分析 验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对物理现象、问题的分
析、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本节课中
做实验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很好,学习氛围很活跃。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是:对
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因素,个别学生理解不了。
在本节课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本人所采用的教学方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动能和势能》
称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动能,了
解什么是动能,了解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第二部分是
势能(即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了解概念及决定重力 教材分析
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决定
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及用此知识解释与本知识相关
来,让每个人都学有所获。
困生获得成就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我在本节的归纳
总结中,特意让该同学说说本节中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
素,虽然语言表达不够流利,但他也能说到点子上,而
且信心满满。
作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除了认真备课,更要
课例研究综 备学生,不仅要备整个班的综合水平,也要备个体差异,
述
进而去备教材,设计这堂课,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策略选 弹簧的木块一个作弹射用小钢珠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
择与设计 先让每小组提出猜想,据本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探
究,验证猜想。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并对有
困难的小组加以辅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
解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如:让相同质量的两铁
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察不同高度的球陷入沙子中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通用9篇)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通用9篇)《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1一、反思教学过程1.借助演示实验“滚摆”,导入今天的复习课。
学生通过观察“滚摆加速下降、减速上升,以及上升的高度越来越低”的这些现象,唤醒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回忆。
2.通过让学生亲手演示实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把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作为重点,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更直观的回忆并掌握这些影响因素。
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储备也比较充足的。
所以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就直接做些相关例题,加以巩固训练。
3.回顾“滚摆上升的高度越来越低”的现象,学生自己分析机械能减小的原因。
教师及时反问“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会如何?你们看到的滚摆又会作何运动?”通过对比,学生会掌握的更牢固。
总的来说,教学流程很清晰,复习课教学虽重结论但更重过程,注重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实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学习方法、物理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指导。
二、反思成功与不足之处1.给学生一个动手的机会。
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复习课还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所以教学中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今天虽然给学生创造了这一动手的机会,操作了实验过程。
但也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平时新课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平时的实验教学,教师只过多的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而真正动手的机会不是很多。
所以,学生的胆量不是很大,做起实验来也有些眼高手低。
2.给学生一个“辩驳”的机会。
本节课虽教学流畅,师生互动好,结构清晰,但总体还是学生跟着老师跑,课堂相关巩固例题因为前6道题学生正确率很高,所以没有逐一讲解,只是挑一些单个空格错误的填空分析。
现在想想,其实课堂上完全可以给学生一个机会。
既让他分析一下填空中前面做对的空格,增加一些自信。
动能与势能一课的教学反思
物理课上的诚信教育
抚松二中许秀君
一次物理课,我们学习《动能与势能》,讲学稿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一辆汽车在五一大道的速度为50千米/时,在梓圆路的速度是70千米/时,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是汽车司机,你会自觉遵守吗?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对汽车进行速度的限制呢?因为我讲的是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上,对第一个问题准备一带而过,而且在我的潜意识里我是认为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能自觉遵守。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没有按照我的设计去答,他们的回答是有警察时会,没有警察时不会。
这时回答会自觉遵守的同学马上抬起头来看着我,也许以为我会生气,班级一下静了下来,空气有些紧张。
这时,我的大脑在飞快的思考,我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突然,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文章:在美国的深夜,红绿灯有规律的闪烁着,每位司机在看到红灯时,都会自觉将车停下来,即使大街上空无一人也不例外,而同样的情景在中国的
某大城市,有些司机看到无警察监督,就会闯过红灯,一路奔驰而去。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一番讨论后,我进行了总结:因为有些司机缺失的是诚信和自律,他没有信守对交通法规的承诺,没有信守对生命的承诺,他没有自律意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具有诚信的品德和自律意识,表里如一。
整个过程我没有将我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但我发现有些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们面临的教育情境是千差万别的,面对突发事件,教师要有驾驭整个课堂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防微杜渐。
《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实验操作过程及观察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守恒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初中物理教材、实验器材(如小车、弹簧、滑轮组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基本概念。
3. 实验环境:准备安全的实验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4. 安全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下是续写的结尾内容:实验操作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安全则是实验操作的前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化学品的腐蚀性、易燃性,设备的电压电流等。
在操作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每一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按照步骤进行,不可马虎从事。
其次,我们要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防护设备。
穿戴好实验服、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防止化学品溅到身上造成伤害。
同时,要正确操作仪器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最后,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闻到异味,应立即停止实验,关闭电源和化学品等危险源,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只有做好安全教育,我们才能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实验演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我今天在九年级上班这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现作反思如下:《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是初中物理第十五章《功和能》的第四节课。
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核能等等。
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大量选择网络资源创设物理情景。
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导入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分析应用中,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和图片,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这对本课的理解和实践大有好处。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了学习科学精神和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实验也可选用动画展示,但是动画的效果还是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效果好。
本节课还应该多增加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重力势能》教学反思重力势能是本章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物理量,要求学生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掌握重力势能的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难点是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而重力势能的改变与参考平面无关。
如果只是说明,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自己推出结论,用已学旧知识,推导新知识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了,对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也是引导学生用旧知识的推导得到结论。
为了突破难点从高度具有相对性入手,问学生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电风扇有多高。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这样从矛盾当中,我们很自然的就引入了参考平面,即零势能面。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着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由生活中的实例切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完成物理探究实验,领略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理现象。
并学会尝试运用已获取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培养安全意识、物理素养、和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本课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引路石,对整个初中关于能量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动能、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运用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探究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究的过程,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资源:教材、斜面、小车、重物、大砝码与乒乓球、木块、压力小桌、细沙、弹簧、钢尺及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方式1:用多媒体播放“天鹅炮弹”的事例。
肉乎乎的天鹅撞毁飞机,导致机毁人亡的悲剧,天鹅变成了炮弹,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用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到今天的学习中。
方式2:用多媒体播放山体滑坡视频。
谁能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功的知识来描述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情景,想想我们做功的过程,谁对谁做功?同学们再想一想,泥石流、天鹅是否具有能量呢?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问题。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集合10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集合10篇)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1)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半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环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学会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的能力,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二、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驾驭简单的实验器材,正确合理地操作实验的能力;三、是分析与论证环节,培养学生能从经历过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正确的科学规律的能力;四、是评估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有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
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概念的理解始终是抽象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何乐而不为了,对重力势能理解为物体本身储存的能量,不管物体是否下落都具有能量,也就是说物体能够做功,就具有能量,而并不是说要正在做功才有能量。
这节课利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做有两个利处:一是利用最简单的器材,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
二是用少量简单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不是一种多余,而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2)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比较多。
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中不单纯靠学生列举事例巩固所学知识,还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实验探究、看动画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单能从物理角度看待问题,还能从爱护我们的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人们的素质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本打算让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相关的演示实验后通过自己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好是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比较好的掌握。
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介绍能量概念,以及探究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为概念教学和实验探究教学。
整堂课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实验丰富,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以及举例说明很好的理解能量概念,以及三种不同形式的能——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在进行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实验中,通过之前老师的演示,讨论,很容易就做出了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并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实验中,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高度相同,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好的控制高度这个变量,并且做出的实验效果也很明显。
在问题质疑这个环节,学生能较好的回答教师所提的几个问题,最后的课堂训练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并且正确率也高。
就是对个别问题容易被迷惑住,从而做错。
整堂课下来,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理解整节课知识点,并能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目标能顺利完成!。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2.教具:实验器材、计算器、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动能?4.动能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2 授课环节3.2.1 动能和势能1.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3.讲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常见例子。
4.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2.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1.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动能和势能的值。
2.给出一些没有具体数值的问题,让学生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计算。
3.3 练习环节1.练习计算动能和势能的题目。
2.设计一些需要应用动能和势能知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3.4 实验环节1.设计一些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到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5 总结环节1.让学生总结动能和势能的知识点及其应用。
2.强调动能和势能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整节课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2.在讲解概念性内容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引导他们总结,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实验环节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和理解非常重要,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4.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为今后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八年级物理教师们对于两种电荷的教学需要哪些反思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
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摩擦起电”一节课以前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悉了,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删掉了。
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
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
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
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
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刘福年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姓名:刘福年
单位:潍坊市坊子区九龙中学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中学刘福年
1、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课件,使教学沿着“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
首先利用具体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来发现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实验设计、观察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入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各种能量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破;通过动画模拟实验使学生更清晰理解了影响动能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及实验过程与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展示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巨大功能。
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后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设计置疑——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学生用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讨论、解释-----练习巩固-----运用创新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
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
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
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科学、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
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设计问题时,我注重物理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取材广泛,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亲切感。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取材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感知过程,激励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设计方式中,从实验题所设计的物理情景。
有来自课本的传统的探究性实验、有演示实验、有些来自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进行实验,还有些实验是与社会的热点和科技融在一起。
有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探究性的设计类题目。
以生活为载体,取材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情景丰富,贴近生活。
符合学生的感知过程,激励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并且融进了科学方法和创新思想。
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训练方面,我所选的题目典型,尤其是其中的讨论题,对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觉得漏掉了一个方面,那就是在机械能的组成方面没有设计一道相关的计算题。对于“机械能的组成和单位”的巩固就显得不够。
对于本节课教学过程所反映出来的优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继续发扬,对于教学教程中反映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不管是自己发现的还是别的同志提出来的,我都会认真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对有些实验先让个别学生谈自己的方案给那些没有方法的学生以提示,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实验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明确实验目的。
2、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训练;本节课由于与生活紧密联系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授和训练三个方面。导入包括章题的导入和节题的导入两部分,新授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我动用了各种方式,力求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训练是新授的延伸,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我的整个教学显得比较流畅,学生配合也较好。从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有:
理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
1、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激趣激学。
动能和势能这两个全新的概念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动画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短片,动画中设计一些和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学习状态。这一点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无法直接达到的,因此此处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其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