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1.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目的特殊教育是指为那些身体、智力、语言、情感或社会发展存在障碍的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支持服务的教育领域。
其目的是帮助这些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融入并取得成功。
2. 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特殊教育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主要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教育领域逐渐扩大至包括其他类型的障碍,如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语言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
特殊教育学科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3. 特殊教育中常见的障碍类型•智力障碍:指智商低于正常范围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困难。
•身体障碍:包括肢体残疾、听力障碍、视觉障碍等,影响学生的运动和感知能力。
•语言障碍:指学生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如言语发育迟缓、语音障碍等。
•情感行为障碍:指学生在情绪控制和社交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
4. 特殊教育的评估与诊断特殊教育评估与诊断是确定学生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支持的重要步骤。
评估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别测验:通过对学生进行智力、语言、认知等方面的测验,了解其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
•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记录,了解其特点和需求。
•家庭访问: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其家庭环境和背景,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5. 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主要包括:•个别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伴合作,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发展。
•多元智能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不同方面的潜能,培养他们全面发展。
•使用辅助工具:如视觉辅助工具、听觉辅助设备等,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6. 特殊教育资源与支持为了提供有效的特殊教育服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支持:•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内设的特殊教育班级等。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特殊教育概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什么是特殊教育?哪些人是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要经历哪些主要的过程?这些都是本章将要集中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体力、智力和人格。
通过特殊的教育、教学与训练,传授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信心、健康的自我意识、生活学习和劳动就业的能力。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些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造成困难的儿童,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在指导,教育、教学和训练方法,教育的设施和手段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对特殊教育进行专门的深入的探讨,寻求其内在的规律。
特殊教育学(Special Pedagogy)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特殊教育学应该是特殊教育活动经验和总结和科学规律的探讨,它涉及特殊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切由于不同方面的原因而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或简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l needs)或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
简言之,特殊儿童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
那么,哪些儿童才是特殊儿童呢?诚然,特殊和正常都是相对的概念。
(完整word版)适用试卷号:1373(闭卷)《特殊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试卷号:1373 特殊教育概论一、解释下列概念题,并举例说明1.支持性教育:以支持为特征的特殊教育可以简称为"支持性教育"。
2. 安置诊断:安置诊断是确认一个儿童是否属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及相应的身心特征,据此为他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安置。
3. 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
4.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记载了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5.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对我国特殊教育实践形态通过组织效益进行持续组织效益的评估,通过对四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对"投入一产出"比较,合理调整学生和团队成长的效益与财务与内部过程的效率的关系,以寻求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案。
二、简述题6.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隐性障碍的看法。
答:答:隐性障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概念。
第一种看法是相对与有明显外观的残损而言的"内隐"障碍。
一些心智发展障碍的儿童被称为"隐性障碍"。
例如一些自闭症儿童"仪表堂堂"并不符合许多人的"残疾观",但是他表现出来的严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等被认为是"内隐"的障碍。
第二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发病机理不明的儿童。
这种看法的局限性在于,目前许多障碍性障碍儿童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清,例如目前人类对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处于假设阶段,尚不能被确认。
对2/3 左右的智力障碍儿童的病因不明,学习障碍儿童的发病机理也在缺乏定论的讨论之中。
第三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鉴定诊断不明确的一部分儿童。
目前由于对许多症状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儿童时期,对身心发育过程、对智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诊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工具,对4 岁以下的儿童智力测评缺乏可靠性,因此,对婴幼儿的测评采用了比较笼统的"发育商",许多测评工具仅具有"筛查"的水平,这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三早"带来一定的困难。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名词解释

1.特殊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通过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
2.早期干预:是对学龄前有障碍或存在潜在障碍的儿童提供系统的教育,保健等康复措施,以减轻或降低障碍(或可能发生障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活动。
3.全纳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它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和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从而提供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4.障碍:一个人由于缺陷或残疾处于某种不利地位,以致限制和阻碍该人发挥根据年龄性别社会与文化因素应能发挥的正常作用。
5.非典型发展:也称为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效率以及身心的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的生长与变化,而是超出了典型发展的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
6.缺陷补偿: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的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促进或恢复因障碍造成的功能性损伤,进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
7.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8.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安置形式,是呼应融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举,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9.资源教室:是建立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之中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场所。
10.巡回指导:特殊学校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普通学校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咨询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
11.发展型课程: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假设,认为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虽然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但同样遵循着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们在认知交流情感运动和生活自理技能方面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同样的发展顺序阶段和方式。
(特殊教育概论)第四章特殊教育体系

为什么说: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 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点?
特殊教育概论
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方针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 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 级中等以上教育。”
——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
特殊教育概论
四、中国特殊教育“新格局”
(一)层次结构: 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 社会民办 系统
特殊教育概论
(三)安置形式
特教学校(独校、合校) 普通学校特殊班、 随班就读
特殊教育概论
二、中国特殊教育的重点(现阶段)
(一)特殊儿童义务教育 (二)职业技术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
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随 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殊班为主体的特殊 教育发展新格局。
特殊教育概论 中国特殊教育体系(学制、类别与结构)
(特殊教育概论)第四章特殊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节 特殊教育体系的内涵
一、教育体系的概念
教育体系是教育活动的组织系统,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及其制度的总称。
教育体系反映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内部的结构及 其相互关系,规定其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 限及相互之间的衔接。
特殊教育概论
二、特殊教育体系的内涵
(一)特殊教育体系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具体指为各种类型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实施 教育活动的组织系统。
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机构 包含一些非学校机构的教育形式,因此外 延要宽。对特殊教育体系构成的不同认识, 形成不同的体系观。
特殊教育概论
(二)特殊教育体系主要构成要素
—— 层次结构 ——办学主体 ——安置形式
特殊教育概论
第二节 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精品PPT
(二)分类(fēn lèi)
•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2004)将特殊儿童分为 以下13类: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 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其他健 康障碍、视觉障碍、自闭症、聋-盲、外伤性脑损伤、 发展迟缓。
言语/语言障碍 肢体残疾(physical disability) /肢体障碍和病
弱(other health impairment ) 智力残疾(mental handicapped)/智力落后
精品PPT
(三)个别差异(ɡè bié chà yì)
个别差异(chāyì)包括个体间差异(chāyì)和个 体内差异(chāyì)。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多用爱心,包容孩子!
精品PPT
差异(chāyì)的表现形式 群体差异:依据不同标准,划定(huá dìnɡ)的不 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 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 劣:标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签使他人产生负面的态度反应;标 签造成他人对特殊儿童行为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生不当的自我概念; 标签结果(jiē guǒ)使同仁拒绝他们;一旦接受标签,学生心理将受到永久 的创伤;标签使他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看待;错误诊断时有发生, 标签有其潜在的危险性。
《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概论与法规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已由拒绝、歧视到同情怜悯,再进而成为积极的接纳与协助。
我国最早的特殊学校是C 警叟通文馆(1874年)即现在的北京盲人学校启音学校(1紀7年)即现在的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聋校。
上海市盲童学校始建于(C 、1912年)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C 《残疾人教育条例》 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职责是:(1)指导木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2)特殊儿童的鉴定;(3)提出特殊教育资源合理利用 和调配的建议;(4)为基层学校提供巡冋指导以及提供部分师资培训、情报信息、家长学校指导 等服务。
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A. “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 ) 上海市教委有关文件规定随班就读对象为(C 八类)p53 贯彻“正常化”原则中的“正常化”的涵义是 (B 教育环境正常化)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造成儿童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A.生理条件 下列首次提出全纳性教育的文件是A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这就是A 、全纳性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殊教育作为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间是(B 、1966)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 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13、 简述我国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
答: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这就是教育 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的公立教育机构以及集体和个人开办的民办 特殊教育机构。
教育部主管全国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 本行政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教育、民政、卫生和残联等 部门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工作。
14、 如何理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教育的可能性?答:《世界人权宣言》(1984年)]5、何谓生态学观点?答:社鸟生态率的观点在残疾或特殊性的归因上强调不能单从儿童本身的身心特征去认识, 述应从儿童生长和学习的环境中去找原因,女口:不良的教学方式、经验剥夺、经济条件差等。
特殊教育概述

一.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一)定义●1、特殊儿童●广义: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低于正常的儿童、高于正常的儿童、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二)分类●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2、国内分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三)个别差异●1、个体间差异●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2、个体内差异●个体内部内在各种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了解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的目的是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二、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台湾12类;美国13类●(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盲文、盲人定向行走●调整原有的内容:改变呈现方式;内容简化●补充必要的内容:补充职业教育的内容●(四)教育场所●美国的“瀑布式安置体系”●(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人员●特殊教育教师●教师助理●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咨询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欧洲和北美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一)听觉障碍●1760年,法国神父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
手语教学的创始人。
●德国教师海尼克是口语教学法的创始人。
●美国的加劳德特大学。
●(二)视觉障碍教育●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创建了第一所盲校。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一)定义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三)个别差异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一)教育对象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二)教育内容(三)教育方法(四)教育场所(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参考文献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教学课题第三节特殊教育体系与模式第二章全全纳教育第一节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1.熟知我国特殊教育的体系构建情况;2.了解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3.了解全纳教育产生的历程、社会背景及其在各国的发展情况。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总结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总结一、特殊教育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特殊教育的定义是指针对智力、身体、情感、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碍的学生,提供专门设计的教育和康复服务的教育学科。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当时巴比伦的法典就提到了对盲人、聋人和其他残疾人的教育。
二、特殊教育的分类和特点特殊教育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按障碍类型可分为智力障碍、身体障碍、感知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社交障碍等;按教学方式可分为特别教育和一般教育融合两种。
特殊教育的特点是个别化、全面性和终身性。
个别化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全面性是指特殊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终身性是指特殊教育的教育过程可能是一生的事情,学生在不同阶段都需要特殊教育的支持。
三、特殊教育的评估与评价特殊教育的评估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观察和测量,以确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以及对教育干预的响应程度。
特殊教育的评价是指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进展进行判断和评价。
评估和评价是特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四、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和多重识别。
个别化教学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多重识别是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特殊教育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家庭支持是指家长对特殊儿童进行情感上、经济上和教育上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机构和社会资源对特殊儿童进行关注、关爱和帮助。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六、特殊教育的政策与法律保障政策与法律保障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方面,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特殊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通过尽力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
1994年,召开特殊需要大会,《萨拉曼卡宣言》《特殊需要教育行为纲领》特殊教育对象是基于个体身心差异的显著性,为了获得身心的充分发展,在学习上有着特殊需要的学生。
特殊教育对象坚定的过程:筛查、干预、评估。
筛查主要是通过观察等来测查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表现进行特殊教育需要初步普查的活动,也是鉴定的起始环节。
干预就是针对处于障碍危险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之克服学习困难的活动。
早期干预:即对学龄前有障碍或存在着障碍危险的儿童提供系统的教育、保健等康复措施,以减轻或降低障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特殊教育问题和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深化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性、应用性事特殊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人物:庞塞、伯内特、阿曼。
1760 法国莱佩在巴黎建立世界上第一所聋校。
1784 法国阿羽依巴黎建立了盲校。
1837 法国鞋跟巴黎创办了第一所弱智者训练教育学校。
中国 1874 英国威廉穆恩在北京建立第一所盲校。
1887 米尔斯夫妇在山东创办了第一所聋校。
1915盲人刘先骥在长沙创办了湖南导盲学校。
1927 南京市政府创建了南京市立盲哑学校。
1948年12.10联合国通过了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世界人权宣言》。
正常化思潮下的融合运动在美国代表的北美洲为回归主流运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称为一体化运动。
20世纪60年代兴起终身教育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其宗旨是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国家要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学习的需求。
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他实现和维持他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儿童中心教育学思想接纳他们;以全纳性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受人欢迎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一、特殊教育的定义特殊教育是指为满足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或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特别教育服务。
这些障碍或困难可能是由先天性因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引起的。
二、特殊教育的目的1.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适应困难,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服务。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4.减少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三、特殊教育分类1.智力障碍:包括轻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重度智力障碍和极重度智力障碍。
2.视觉障碍:包括全盲、弱视等。
3.听觉障碍:包括耳聋等。
4.语言沟通障碍:包括言语发展迟缓等。
5.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残疾等。
6.情感行为障碍:包括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四、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1.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多元智能教育:借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智力障碍,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现代科技辅助教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电脑软件等,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1.了解孩子:家长要了解孩子存在哪些困难或障碍,并适时地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
2.培养孩子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3.与学校合作:家长要积极与学校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教育计划,并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4.提供适当的支持:家长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如陪伴孩子看医生、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等。
六、特殊儿童教育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鼓励发展特殊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特别教育服务。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总汇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语言发展迟缓。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让他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和治疗方面需要多学科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是XXX。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和感受,这是体验研究。
5、听障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是因为他们具有障碍感觉。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
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是概念不完整、不准确和思维活动发展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2.27%;性别上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10、画人测验属于经常使用的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助短”,这是自然与催化并进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通过医疗清除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13、理疗师偏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15、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是XXX。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研究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是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三、名词说明(每小题2分,共10分)1、动力型困难学生p1622、任务阐发法3、填平补缺充实法p3874、资本课堂计划p735、盲相p284盲相或叫盲态,是指视觉停滞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酿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1行走时异常状态,2重复性呆板动作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顺应新的要求?P223、举出4种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范围华师大

融合教育笔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 特殊儿童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3. 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4.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的内容、补充必要的内容(三)教育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方式、过程、时间;调整评价方法(四)教育场所:瀑布式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教育需求。
5. 我国特殊教育义务体系学前教育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2残疾儿童福利机构 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义务教育1.教育体系: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7.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重视生态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个体的发展要收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
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
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
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1)儿童的日常照料,比如脑瘫、多重障碍儿童的日常照料,会给家长增加许多额外的负担,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儿童社会适应技能习得;(3)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过程等等。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1.特殊儿童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4.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3)智力障碍;(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7)肢体障碍;(8)其他健康障碍;(9)视觉障碍;(10)自闭症;(11)聋---盲;(12)外伤性脑损伤;(13)发展迟缓5.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6. 特殊教育: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7.1555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著作。
美国的聋教育开始于加劳德特。
盲校:::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1839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
1846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
8.视觉:1870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康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完整)特殊儿童教育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特殊儿童教育知识点,推荐文档特殊儿童教育期末1.差异观:体现在特殊的个体独特的特点①发展进程相同但速度不同②发展内容相同但重点不同③发展目标相同但程度不同2.差异的表现①身体发展的差异:机体发育、体质增强②心理发展差异:认知发展差异、人格发展差异③身心发展差异:心理发展快于身体发展、心理慢于身体、心理与身体同步④实际表现与潜能的差异3.特殊儿童含义广义:与普通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儿童狭义:特殊儿童专指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4.需要满足内容与服务观①生理需要与福利保障观②心里需要与教育保障观③社会需要与人权保障观5.特殊教育要素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员、特殊教育对象、课程6.教师的特殊需要①积极心态接纳特殊儿童②了解特俗儿童身心发展特点③利用各种资源促发展④掌握基本教学技能7.课程特殊需要①考虑缺陷补偿②注意潜能开发③突出生存、生活8.方法的特殊需要①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达到不同教学目标②目标分解教学法③游戏教学法9.个别化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保障儿童能从教育中获益,享有平等教育机会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个别化转衔服务计划10.教育评估含义通过观察、访谈和测验工具收集相关信息,鉴别教育对象、确定目标、检验教育效果的综合过程11.个案研究含义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12.教师的作用①转介者②评估者③观察者④协调者13.个案研究过程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拟订研究计划③收集个案资料④进行分析与诊断⑤制订教育对策⑥讨论干预过程⑦撰写研究报告14.特殊儿童认知发展规律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具体到抽象③从无意到有意④从笼统到分化⑤从形式到本质⑥从不稳定到稳定15.特殊儿童认知发展矛盾外部矛盾①认知发展与动作发展的不平衡②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不平衡内部矛盾③高级认知与低级认知的矛盾④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果的矛盾⑤自然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矛盾16.填空我们要基于对特殊儿童认知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对特殊儿童的学习采取具体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201分,共一、填空题(每空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语言发展迟缓。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让他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和治疗方面需要多学科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是韦克斯勒。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和感受,这是体验学习。
5、听障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是因为他们具有障碍感觉。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
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是概念不完整、不准确和思维活动发展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2.27% ;性别上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10、画人测验属于常用的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助短”,这是自然与催化并进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通过医疗清除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13、理疗师侧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15、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是工读学校。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是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动力型困难学生p162页10 共页1 第2、任务分析法3、填平补缺充实法p3874、资源教室方案p735、盲相p284 盲相或叫盲态,是指视觉障碍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1行走时异常状态,2重复性呆板动作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新的要求?P223、举出4种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294、举例分析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并提出提高其记忆能力的建议。
P193 p213-2155、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有哪些有利之处?p254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1.器官用进废退说和功能补偿代替说生物体任何器官频繁地持续使用会逐渐增强这个器官,使之发达;反之则逐渐衰弱,直至最后功能消失。
有发展缺陷的儿童大多是由于器官或功能的损伤或丧失所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器官或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进行训练,以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否则将逐渐丧失。
生物体还有一种功能补偿或代替的现象。
当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可通过建立新的条件联系,调动器官残存的能力或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或代替。
2.遗传与环境变互作用论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的先天禀赋能力与外在环境交互影响而产生的。
一方面要承认有机体的遗传或先天的限制,另一方面要看到潜在的发展可以被不同的环境所加强或阻碍。
3.关键期理论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伦兹的研究发现,小鹅在出壳后24小时内有追随某一固定的、走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这种追随行为就难以形成。
所以出生以后24小时内,是小鹅形成追随行为的关键期。
个体某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大多是在学龄前时期。
所以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错过最佳时期,效果往往较差。
4.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传统上被认为是“无能”的,但许多儿童心理学家近30年的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先天禀赋能力和反应能力,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愈早进行愈好。
2、随班就读学生入学时应作哪些考虑?P32答:1、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
2、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3、残余能力。
4、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5、交往能力。
6、社会成熟性。
7、其他,如家庭经济情况等。
页10 共页2 第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说话时有呼吸声,这属于声音障碍问题。
2、首次提出全纳性教育的文件是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3、根据现有经验,搞好随班就读的关键是教师和管理。
4、学习动机、态度、意志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而引起的学习困难者是属于动力型困难学生。
5、1874年,在北京建立的瞽叟通文馆是我国最早的第一所特殊学校。
6、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镜看东西,这是一种体验性学习。
7、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主要是由于第21号的染色体上偏差引起的,它的出现也和母亲的年龄有关。
8、认为情绪行为问题是儿童与环境之间不良影响的结果,这是生态学的观点。
9、视觉发生严重障碍时,之所以能够“以手代目”,主要因为触觉和视觉是并行的感觉,本质上很接近。
10、裂腭容易造成器质性型构音障碍。
11、199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
12、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训练的专业人员是理疗师。
13、教育鉴定与诊断工具分为二种,即心理测验工具和教育测验工具。
14、指导学生对记忆进行组块、联想、配对,提高记忆水平,这种方法称为学习策略指导法。
15、癫痫的主要症状是惊厥和发作。
16、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这就是全纳性教育。
17、美国相关法律规定要为出生至三岁的残疾儿童制定和实施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18、日常交谈最常用的声音强度为30分贝~40分贝。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页10 共页3 第1、失语症p2212、特殊需要儿童p43、肢体残疾p3354、视力残疾(障碍)p2705、传导性听觉障碍p242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超常儿童通常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3662、简述随班就读的目的。
P253、资源教师应具备哪些必要的知识?P784、简述关键期理论。
P1315、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属于学习困难,需符合哪些条件?P161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何谓情绪与行为障碍?举例分析矫正该类儿童不良行为常用的自我管理技术(认知策略)。
P308 p326、分析智障学生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模式并谈谈如何在班级授课中有机地结合个别辅导。
2P21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随班就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非分类(跨类)教学原则基础上的。
2. 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已由拒绝、歧视到同情、怜悯,再进而成为积极的接纳与协助。
3. 超常儿童最一般的分类是把其分为智力超常儿童和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两大类。
4. 波太奇计划由于训练安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应用。
5. 失语症是由气质性脑病变引起的理解和表达语言符号内容的异常。
6. 耳病及损伤一般只导致传音性性听力障碍。
7. 视障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往往缺少表象基础,因此很难把握词汇所表达的概念。
8. 我国《残疾标准》中对肢体残疾下的定义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9. 根据我国几个盲校的调查,在盲生中先天致盲者占大多数。
页10 共页4 第10. 认为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是学会了不适应的反应和未能学会适当的反应,这是行为学的观点。
11. 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残疾人教育条例》。
12. 药物中毒会导致传导性听觉障碍13. 大部分轻度弱智儿童的致病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
14. 我国最早的特殊学校是瞽叟通文馆。
15. “失去知觉、虚脱、全身惊厥”意味着癫痫的大发作。
16. 声音嘶哑尖锐、鼻音过重等是属于音质问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特殊教育1.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2.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2.就是指语言频率为500、1000和2000赫兹的平均数。
3. 语流障碍3. 语流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口吃,指语流或说话节奏中断,言语不流畅,特别是在有些音、音节、词或词组上有迟疑、停顿、重复或延长现象。
4.苯丙酮尿症4. 是一种常见的由氨基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5. 低成就超常儿童5. 智商高,但在学业上无法取得高成就的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 何谓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P272.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方法。
P1643. 分析造成情绪行为障碍的环境因素。
P3114. 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个别化原则。
简述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
P75 5.1.美国学者迪诺提出了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1分)。
该体系主张学校要分层次(1分),从学习环境受限制程度最多的隔离式教养机构到受限制程度最少的普通学校的全日制普通班(2分),与儿童的残疾程度从重到轻相匹配(2分)。
普通学校的全日制普通班是比较适合轻度残疾学生的(2分)。
页10 共页5 第2.(1)教师日常观察(2分)(2)标准化测验(智力测验、成绩测验、心理过程测验)(2分)(3)非正式测验(2分)(4) 医学检查(2分)(以上各点需作解释)3. 家庭因素:不健全的家庭因素,不良的教养方式,不良的亲子关系(3分);学校因素:方针目标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教学方法不当,无视学生个别差异,师生关系紧张(3分);社会因素:交友不慎,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4. 个别化教学不同于一对一的教学(1分)。
个别化教学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当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
(2分)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2分)。
教师的作用是对于异质同班的学生(1分),依据一定的标准(通常是学习的学习成绩、认知起点、能力倾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给予相应的分层教学(2分)。
5. (1)评量(2)教学(3)咨询(4)在职训练(以上每点需作解释,各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如何理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教育的可能性?1. 人人都有受教育权:(1)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2分)。
(2)教育应当免费(1分)。
(3)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力,对残疾儿童必须实施义务教育(2分)。
(4)对每一个适龄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是现代法律的要求(2分)。
教育的可能性:(1)特殊儿童能力低,学习有困难,但绝对不是没有学习能力(2分)。
(2)特殊儿童都是可教育的,只要有持续的适当的教育,都会有进步,只是进步大小不同而已(2分)。
页10 共页6 第(3)学习的范围、方式要符合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2分)。
(4)特殊教育应实现有教无类(2分)。
2. 举例说明早期干预的作用。
P129(1)治疗、补偿或矫正已经存在的发展缺陷。
如对视觉障碍儿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如白内障复明手术)或配备使用助视器材以及进行方向辨别与定向行走训练等,为听觉障碍儿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材和进行听能及言语能力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