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的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的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及意义。

2. 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以及方程的求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 运用练习巩固,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类型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4. 方法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

7.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解题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3. 练习设计: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方便板书和解题展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概念。

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3. 常见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技巧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

3.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应用题,引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

2. 讲解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它。

3. 步骤讲解:详细介绍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个步骤(问题分析、列方程、求解、检验)。

4. 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展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全过程。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类似的练习题,检验理解程度。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应用题。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以及对错题的改正。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演示:使用PPT展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实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实际案例: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用于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第一步——问题分析。

2. 第二课时:讲解第二步——列方程,并通过实例演示。

3. 第三课时:介绍第三步——求解,讲解不同的求解方法和策略。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张兰练习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练习目标:1、通过练习,对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的知识进行练习梳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练习重点: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练习难点:区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特征课前准备:学生练习纸,课件练习过程:一、揭题引入:(一)、学生错题引入小胖家和小丁丁家相距7500米,小胖和小丁丁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胖每分钟行200米,小丁丁每分钟行300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后又相距500米?师:这是我们班级中一位同学的作业,她做对了吗?媒体出示:解:设X分钟后二人相遇后又相距500米。

200X+300X=7500-500500X=7500-500500X=7000X=14答:14分钟后二人相遇后又相距500米。

(二)、揭示课题:二、 练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找出下列语句中的等量关系:(1)小胖和小丁丁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后相遇了(2)小胖和小丁丁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小丁丁比小胖多行1500米(3)小胖和小丁丁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14分钟后两人还相距500米。

(4)小胖和小丁丁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16分钟后两人相遇后又相距500米。

2、根据线段图列方程(1)(2)小 胖小丁丁200米/分 300米 /分 10分钟的路程X 分钟的路程 X 分钟的路程 7500米 300米/分 200米/分 小胖 小丁丁 X 分钟的路程(3)(二)专项练习 小胖家和小丁丁家相距7500米,小胖和小丁丁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胖每分钟行200米,小丁丁每分钟行300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后又相距500米?1、自主探索2、互动交流3、反馈小结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小结并板书:1、 审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 表示2、 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3、 解方程4、 检验、写答句师:那题目怎么改就是变成一开始那位同学的做法了?媒体出示:小胖 小丁丁 200米/分300米/分 500 米 X 分钟的路程X 分钟的路程小胖家和小丁丁家相距7500米,小胖和小丁丁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胖每分钟行200米,小丁丁每分钟行300米,多少分钟两人还相距500米?1、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2、观察比较,这道题同样是相距500米,这里为什么要用7500-500米?3、小结:通过练习大家明白了,题目有所变化,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才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步骤:
a.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方法。
b.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等。
c.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d.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培养等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学生在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上可能不够清晰,需要引导和训练。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需要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b.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c.你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教师巡回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经验,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步骤: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背景,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等量关系和代数符号准确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和、差、倍、分等基本数学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这可能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尝试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设立最佳表现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通过个别辅导或者设置课后答疑时间,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答。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求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将数学解题过程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理解方程解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举例:针对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a.通过图形、表格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等量关系。
b.举例说明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c.设计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如设计关于购物、行程等生活场景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方程解与实际问题中的答案对应起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组的概念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列出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并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

2.难点: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向学生介绍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解释方程组的解法。

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主要包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求解方程组。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一)-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一)-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一)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时目标
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能够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
2.能够熟练解决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独立思考、灵活运用;
2.应用题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讲解本课程内容,并解释为什么要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2.针对上课前老师提前留下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二、学习及练习
1.分段讲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套路,同时,老师演示如何列方程。

2.帮助学生思考列方程的过程,并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进行多种列方程方法的练习。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列方程问题。

三、巩固和拓展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分享解决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经验和方法;
2.提出对应用题应用更加广泛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
1.根据老师练习题目要求,解决练习题目;
2.课堂内容复习。

课程反思
该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解及练习,让学生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并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其在课堂和作业中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教学,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方程式,并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正确解答。

三、教学内容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2、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如:雨水收集问题、买苹果问题等。

3、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首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关键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猜测答案并解释原因,让学生有所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列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际应用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应用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理论内容的重要性。

4、归纳总结环节针对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针对性地提出总结性问题,并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问题提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2、测试评价:通过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平时作业评价:考虑到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心得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学五年级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题的解决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的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的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概念。

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3. 常见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类型及解题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正确列出方程并求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2.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应用题,引发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定义和意义。

3. 演示步骤:以一个具体例子展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4. 分析常见类型:讲解常见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类型及解题策略。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典型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收集学生的解答,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介绍一些高级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教案、PPT、习题集等教学资料。

2. 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学论坛等,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小学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微教案

《思维之“数”》之“列方程解应用题”微课脚本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自编教材)施教学生:四年级学生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能寻找到应用题中所蕴含的等量关系。

2.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

3.能正确写设句、正确列出方程来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找等量关系,会用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思维之“数”》微课堂,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些逆向思考的题、较复杂的应用题、以及一些典型的应用题,如盈亏问题、行程问题等,用方程来解答都更加容易些。

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分析越深刻,列方程就越容易。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出示课题)例1:5元币和2元币各多少张?读题,师: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是的,我们知道了5元币和2元币一共有100张,共有311元。

师:你题中可以找到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5元币和2元币一共有100张,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式:5元的张数+2元的张数=100张,根据共有311元,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式:5元的钱数+2元的钱数=311元。

师:那么怎样设未知数X,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呢?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先要弄清题意,找出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x来表示。

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如设5元币有x张,那么2元币有(100-x)张。

再根据题目中的另一个等量关系式:5元的钱数+2元的钱数=311元,列出方程。

5x+2(100-x)=311接下来就是解这个方程。

例2:一盒铅笔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6支,那么还剩下14支;如果每人分8支, 那么还剩下2支。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盒铅笔有多少支?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例2。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题,并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P107)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内容1、教学例3、(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①.读题,学生试做.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90+75)x4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90x4+75x4提问:90x4与75x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

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①、660÷(90+75)=?②方程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90+75)xx =660 或者, 90xx +75xx =660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教师小结(略)(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

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

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①、(660—90x4)÷4=?②、方程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90x4+ 4x = 660 或者(90 + x )x4 = 660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教师小结(略)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三、巩固反馈.(P109---1题)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_____________=53_____________=116(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_____________=139.5_____________=9.6x3(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_____________=280x32.(P110----4题)解应用题.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3.思考题.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的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方程。

难点:1. 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 学生能够正确求解方程,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四、教学准备:PPT、教学素材、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学会如何列出方程。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尝试解方程,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

5.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通过练习,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拓展: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七、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教案教学要求:①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②通过两种不同解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③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④在教学中渗透与实践胡瑗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⒈口头列式①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②小兵每分钟行驶60米,5分钟行驶多少米?⒉复习:小强和小芳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

小强每分钟走65米。

小芳每分钟走55米,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

两地相距多少米?生读题,列式解答。

问: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你是怎么想的?生回答,师。

①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走的总路程+小芳走的总路程;②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和小芳每分钟一共走的路程×相遇时间师揭示课题,引入新课评析:复习紧扣本课知识,目的明确,效果实在,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讲授例题,学习新课出示例3:两地相距540米。

小强和小芳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

小强每分钟走65米。

小芳每分钟走55米。

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师让学生认真读题,比划一下例题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问:读了题目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问,老师或者学生帮助释疑。

问:你刚才读懂了题目中的数量有怎样的等量关系?生想法一: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走的总路程+小芳走的总路程生想法二: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和小芳每分钟一共走的路程×相遇时间师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学生说己列方程的思考方法。

问:这道例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生叙述。

师了解例题学生完成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评析:例题教学,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一个合作者。

六下《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六下《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F、甲乙两车同时从A点出发,背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4.5小时两车相距4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练习巩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今年收苹果8.4吨,比去年的2倍少0.2吨。去年收苹果多少吨?
2、一游泳池长12米,宽8米,一次性向游泳池注入144立方米水,这时游泳池的水深多少米?
3、王阿姨买了3件同样的毛衣和一件羽绒服,一共用去900元,羽绒服是540元,一件毛衣是多少元?
课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计者
执教者
课型
复习
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节数




1、综合运用等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体会数学在生活在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调控措施
一、知识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
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等量关系中要包含未知量。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D、男生和女生一共有50人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
(2)、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A、小明有10元钱,买15本练习本,每本X元,还剩0.2元。
列方程是:
B、合唱队有84人,比舞蹈队的2倍少6人,舞蹈队有X人。
C、学校有蓝球和足球180个,足球是蓝球的 ,蓝球有X个。
(2)、列方程解下面的应用题
A、师徒二人共做一批零件,师傅已做了300个,比徒弟的3倍少6个。徒弟做了多少个?
B、甲、乙两人共存款4500元。甲的钱是乙的 。甲、乙两人各有多少钱?
C、张成借了一本220页的故事书,看了5天后还有35页没看。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D、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已知它的高是1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

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第一篇: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学思达教育2012年暑期列方程解应用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a一般应用题;b和倍、差倍问题;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解法一:快车 4小时行程+慢车4小时行程=总路程解法二: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 4小时=总路程4X+60×4=536(X+60)×4=536 4X+240=536 X+60=536÷4 4X=296 X=134一60 X=74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① 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学思达教育2012年暑期② 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③ 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两车相遇?④ 两地相距249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5。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1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能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3.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1、对函数的研究,在初中阶段,只能是初步的。

从方法上,是用初等方法,即传统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用极限、导数等高等数学的基本工具,并且,比起高中对函数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图象的直观,从研究的内容上,通常,包括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变化特征等方面。

关于定义域,只是在开始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一个一般的简介,在具体学习几种数时,就不一一单独讲述了,关于值域,初中暂不涉及,至于函数的变化特征,像上升、下降、极大、极小,以及奇、偶性、周期性,连续性等,初中只就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效的升降问题略作介绍,其它,在初中都不做为基本教学要求。

2、关于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的问题,在前面学习13.3节时,利用几何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做了一些说明,至于其它种类的一次函数,则只是在描点画图时,从直观上看出,它们的图象也都是一条直线,教科书没有对这个结论进行严格的论证,对于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结合y=x的图象以及其它一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实例,对这个结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以下三个函数的图象:y=2x?? y=2x-1?? y=2x+1新课讲解:1.我们画过函数y=x的图象,并且知道,函数y=x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条件,由几何上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函数y=x,这是一个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再看复习提问的第2题,所画出的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从直观上看,也分别是一条直线。

一般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
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3=9
二、互动新授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

则天平左边是x+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也就是说,x=6就是方程x+3=9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验算: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18
x÷3=18÷3
x=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但x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

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

根据汇报板书:0-x=9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
.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

.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