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局部解剖

合集下载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四)咬he关系、he与牙弓关系:临床上, 常以正中he作为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的 基准。在正中he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 于同一矢状面上;上颌牙超出下牙颌的外侧, 即上前牙覆盖于下前牙的唇侧,覆盖度不超 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于下后牙的颊 侧。牙弓关系的异常可表现为:he 关系的 异常,如反he、开he、深覆he 。
专业课程设置: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 学;口腔生物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 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 腔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药物 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材料学.
临床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 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腔牙 病);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
口腔医学教育:
国外:1839年美国巴尔第摩牙医学院—招生2人. 国内:1917年:华西协和医科大学牙医学院—川医.
1934年:上海震旦大学牙医学院,1952与上海 牙医专科学校合并—上二医.
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四医大. 1943年: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北医.
现状: 36个口腔医学院系,42个卫校设有口 腔系.
(4)牙髓(pulp):牙髓是位于牙髓腔内
的一种疏松结缔组织,除根尖孔外,其周围 被牙本质所包围,牙髓包含有细胞、纤维 和基质。
牙髓腔:位于牙体的中部,是一个与牙 体外形相似但又显著缩小的空腔。腔的 周围为牙本质覆盖,腔内被牙髓组织充 满,髓腔朝向根颈及牙冠的一端扩大成 室称为髓室,朝向牙根的一端缩小成管 称为根管,又名髓管,根管末端开口处, 称为根尖孔,此孔为牙髓至牙周间隙的 通道。
(2)牙本质(dentin):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 体,在牙本质中央髓腔内充满牙髓组织。 牙本质色淡黄,稍有弹性,硬度比釉质低, 比骨组织稍高。牙本质含的无机物约为重 量的70%,有机物为20%,水为10%。 牙本质由基质和牙本质小管组成,牙本质 小管中有来自造牙本质细胞的细胞突,通 过此进行营养代谢。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彭大才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彭大才
舌的淋巴最后回倒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 骨肌之间沿颈内静脉排列颈深上淋巴结。 并有一定的规律。
二、咀嚼肌
颞肌
三、颈部肌
颈阔肌
四、腭咽部肌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1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由口
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这个肌 链像括约肌样,它和舌肌组成一对互相 对抗而又平衡的肌组,影响着整个牙弓 和牙合的形成.
三、唇
(一)境界及表面标志
(二)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肌层 4,粘膜下层 5,粘膜
(三)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唇的动脉、静脉 2,唇的淋巴
A 上唇及下唇外侧的淋巴注 入下 颌下淋巴结;
B 上唇的淋巴可注入耳前淋巴结或颈 深上淋巴结;
C 下唇中部注入颏下淋巴结、中线或近 中线的可交叉注入对侧下颌下淋巴结、 下唇 外1/3还可经颏孔进入下颌骨。
五、牙龈
牙龈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 口腔粘膜,内与腭或舌下区、外与牙槽 粘膜相连。牙龈的边缘称为龈缘,呈波 浪状,其突入牙间部分称为龈乳头〔或 牙牙龈手术时,应将粘骨膜作为一层切 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在口腔内行 浸润麻醉时,药物应注人口腔前庭沟粘 膜下层内,而不应注人牙龈深部,以免 引起疼痛或牙龈撕裂。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重医大解剖教研室 彭大才
第一节 骨
一、上颌骨
(一)外形 外形不规则,一体四突。 1.上颌体 (1)前面:眶下孔及方向尖牙窝
(2)后面:颧牙槽嵴;上颌结节 (3)上面:眶下沟眶下管; (4)内面:上颌窦裂孔;翼腭沟 2.四突 (1)额突 (2)颧突 (3)腭突 (4)牙槽突
(二)结构特点
2,层次
A 粘膜
B 粘膜下层,含较多粘液腺、在腭垂 腭舌腭咽弓处松易水肿。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章(第1节-上颌骨)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章(第1节-上颌骨)
第四章 颌面骨部

❖ 颌面部14块骨--下颌骨、犁骨 上颌骨、颧骨、腭骨、鼻骨、泪骨、下鼻甲
❖ 颅骨---蝶骨、颞骨 ❖ 颈部---舌骨15
上颌骨(maxilla)
一体四突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1.上颌体(body of maxilla) ---四面一窦
(1)前面: (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 眶下孔
(眶下神经)
➢ 尖牙窝
(2)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颧牙槽嵴 ➢上颌结节 ➢ 牙槽孔
(上牙槽后神经)
(3)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 眶下沟 位置及方向
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 眶下N
上齿槽中N 上齿槽前N
❖ 上颌骨体后面
上颌骨上面
(4)内面
牙槽窝
固有牙槽骨 筛状板 硬板
骨板
1)麻醉:局部浸润 2)拔牙:唇侧用力 3)牙槽突骨组织的改建---破骨与成骨
支柱: 将咀嚼压力
传导至颅底
❖ 尖牙支柱:上颌尖牙 区--眶内缘--额骨
❖ 颧突支柱:第一磨牙 区--眶外缘--额骨-颧弓--颅底
❖ 翼突支柱:上颌牙槽 突后端--蝶骨翼突
血供:多源性
➢ 翼腭管
上颌骨内面 蝶骨翼突 腭骨垂直部
3.1cm---腭降动脉 腭神经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 上颌窦裂孔 可通向鼻腔
上颌窦
窦内恶性肿瘤迅速扩大时----临床症状: 窦底与上颌牙根尖的关系:
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
1.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 过上颌第二双尖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 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 黏膜。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牙周病
总结词
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和破坏,常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 动等。
详细描述
牙周病的主要病因是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吸烟、糖尿病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治疗牙周病的方法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牙周手术、正畸治疗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总结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疾病,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言语
口腔颌面部结构参与发音和语言形成 ,通过舌头、牙齿、嘴唇等部位协同 作用,产生清晰和特定的语音。
发声
发声是通过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再 经过口腔颌面部的调制,形成不同的 音调和音色。
表情与微笑
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表达情感和情绪状态,如喜悦、悲伤等。
微笑
微笑是口腔颌面部肌肉协同作用的结果,能够展示友好和亲近的情感,增强人 际交往的效果。
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 现和处理口腔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 发生。
牙齿美白与矫正
牙齿美白
牙齿矫正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牙齿变白,常用 的牙齿美白方法有冷光美白、激光美白等 。
通过矫治器对牙齿施加外力,使牙齿逐渐 移动到正确的位置,改善牙齿排列不齐、 上下牙弓关系异常等问题。
隐形矫正
肌肉
口腔颌面部肌肉主要包括咀嚼肌 和表情肌,对维持面部形态、咀 嚼、言语和表情等功能具有重要
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 和翼外肌等,主要负责咀嚼动作

表情肌主要分布在眼裂、口裂和 鼻孔周围,能够表达情感和形成
面部表情。
血管与淋巴系统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三、乳牙与恒牙
㈠ 乳牙
正常乳牙有20个,上下左右各5个。 从前往后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
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 乳牙自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出齐。
乳牙萌出时间:生后6个月~两岁半
乳牙萌出时间(单位:月)
upper
I II III IV V 8 9 18 14 24
lower 6 7
9
10
12
6
12
16
㈡ 恒牙
恒牙共28-32个,上下左右各7-8个。 从前往后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切牙和尖牙称为 前牙,前磨牙和磨牙称为后牙。 恒牙自6岁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最早 萌出,称六龄牙。
㈢ 乳牙与恒牙的替换
6-12岁之间,乳牙逐渐脱落,恒牙逐渐 萌出,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牙 列中既有乳牙,又有恒牙,称为混合 牙列期。
第三节 颌 面 部
一.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1、界线:上:鼻底;下:颏唇 沟;两侧:唇面沟。 2、标志: 1)口角:在34 34之间; 2)人中:由鼻中柱延伸至唇红 端的纵行浅沟。
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腭中缝至龈缘水 平距离中、外1/3处的粘膜凹陷。深面为腭 大孔,腭前神经经此穿出。是腭前神经阻 滞麻醉的表面标志。
二.口腔的组织器官:
㈠. 牙齿:
牙齿由牙冠、 牙根、牙颈 以及牙髓腔 组成。
显露于口腔中的部分为牙冠,埋于牙槽窝 内的部分为牙根,牙冠与牙根交界的部分 为牙颈部。牙冠包括唇颊面、舌面、颌面、 近中面及远中面五个面,牙冠形态因功能 不同而异。上下颌前牙及前磨牙为单根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双根牙),磨牙均 为多根牙。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及检查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及检查
能。
颞骨
位于颅骨两侧,与颧骨 、上颌骨等结构相邻, 参与听觉、平衡等功能

面部解剖
01
02
03
04
皮肤
覆盖面部的组织,具有保护、 感觉等功能。
肌肉
面部有许多肌肉,如咬肌、笑 肌等,具有运动等功能。
神经
面部有许多神经分支,如三叉 神经、面神经等,具有感觉、
运动等功能。
血管
面部有许多血管,如面动脉、 面静脉等,具有供应氧气和营
牙齿
人类共有32颗牙齿,分为切牙 、尖牙、磨牙等类型,具有咀 嚼食物的功能。
牙龈
围绕牙齿的软组织,具有保护 牙齿、固定牙齿等功能。
颌骨解剖
上颌骨
位于面部中部,与鼻腔 、上颌窦等结构相邻, 参与咀嚼、发音等功能

下颌骨
位于面部下部,与舌骨 、颞骨等结构相邻,参 与咀嚼、语言等功能。
颧骨
位于面部两侧,与上颌 骨、颞骨等结构相邻, 具有保护颅内组织的功
面部软组织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外 界冲击对脑部的损伤。
感觉功能
美容功能
面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能够感知外 界刺激和温度等感觉。
面部轮廓、肌肉和皮肤的状态影响个体的 外貌和美感,是人体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03
口腔颌面部检查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口腔颌面部检查的重要部 分,包括观察牙齿、牙龈、舌、唾液 腺等部位,以及检查口腔感觉、运动 和分泌功能。
养物质等功能。
02
口腔颌面部生理功能
口腔生理功能
咀嚼功能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通过牙齿的咀 嚼将食物研磨成食糜,便于消化。
呼吸功能
口腔是呼吸的通道之一,在发音和言语时辅 助鼻腔进行呼吸。

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口腔颌面部间隙可根据其部位和解剖结构进行分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1.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2. 颞下间隙:位于颞区,前界为上颌骨后面,后界为腮腺,内界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界为下颌支上缘。

3. 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与翼内肌之间,前界为颞肌及颊肌,后界为腮腺,上界为翼外肌下缘,下界为翼内肌附着处。

4. 舌下间隙:位于舌下区,上界为口底黏膜,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前界及两侧界为下颌骨体的内侧。

5. 咽旁间隙:位于咽侧壁外侧,上达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及下颌升支的内侧缘,后界为椎前筋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不同的间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了解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 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 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其外表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
五、神经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面部局解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面部局解
难以扪到典型的波动感,切
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 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 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 (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 的小动、静脉及神经也经该裂隙 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 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腺区的耳前 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 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翼外肌浅面有翼丛、上颌 动脉;翼外肌深面是下颌 神经及其分支
(3)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1)翼外肌上缘穿出颞深 前、后神经、咬肌神经
2)翼外肌两头之间有上 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
3)翼外肌下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出生年初
上有咬颞,颊上两头,下有舌下。 翼外肌 可视为面侧深区的钥匙或者说是主要结 构
二、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 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 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合称。 口裂:上、下唇之间的横行裂隙。 口角:口裂两端为口角,正常位置约
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颏前点:颏部最前点,正畸头影测量的标 志点。 颏下点:颏部最低点,正畸头影测量面部 距离的标志。
4.咬肌
腮腺鞘具有下列特点:
①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 腺深叶经此裂隙与咽旁间隙、翼颌间隙相通。所以腮腺的化脓 性炎症,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形成咽 旁脓肿;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
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
将其分为若干小叶,化脓时
形成独立散在小脓灶,因而
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
腮腺床:腮腺深叶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 神经(颈内动、静脉和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上述结构称之 腮腺床。无面神经,无颈外动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尖交错位 最后磨牙远中空隙交通 ❖ 口腔前庭沟(唇颊龈沟)
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39
❖ 上、下唇系带(frenum of upper and lower lip) 制作义齿,注意避让; 儿童较为宽大,连切牙乳 头;替牙牙合,上颌中切 牙间隙。
❖ 颊系带(buccal frenum) 位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
❖ 浅筋膜 ❖ 疏松炎症易水肿
❖ 肌层
❖ 口轮匝肌 对位缝合
❖ 粘膜下层 ❖ 上下唇动脉环:夹压止血/触及波动
粘液腺:囊肿
❖ 粘膜
❖ 粘液腺开口
46
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 血供
动脉:面动脉 上下唇动脉 静脉:面静脉 ❖ 神经 感觉神经:上、下颌神经的分支 运动神经:面神经
47

巴※
❖ 上唇及下唇外侧 颌下淋巴结
4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分 区
5
(二)面部表面标志
❖ 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 ❖ 2 睑内侧联合
睑外侧联合 ❖ 3 内眦和外眦 ❖ 4 鼻根、鼻尖和鼻背 ❖ 5 鼻底和鼻孔 ❖ 6 鼻小柱和鼻翼 ❖ 7 鼻面沟(nasofacial sulcus) ❖ 8 唇面沟(labiofacial sulcus) ❖ 9 鼻唇沟(nasolabial sulcus)
❖上 唇
耳前淋巴结或颈深上淋巴结
❖ 下唇中部
颏下淋巴结
❖ 下唇近中线
交叉颌下淋巴结
❖ 下唇外1/3
颏孔
上下唇淋巴回流特点
上唇广泛、下唇中部可交叉
(二)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颈阔肌 耳大神经 腮腺导管 ❖ 3、腮腺咬肌筋膜 ❖ 4、腮腺 ❖ 5、腮腺与血管神经关系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面侧深区
❖ 境界 前:上颌骨的后面 后:腮腺深叶 内:翼外板 外:下颌支
33
34
35
36
口腔局部解剖
①表情肌收缩的结果 ②老化的征象 ③包括: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等 ❖ 重力性皱纹线(gravitation wrinkles)
14
15
16
17
❖ 2 Langer皮肤裂线 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8
❖ 20 耳屏 (tragus)※ 髁状突 颞浅动脉
❖ 21 眶下孔※ (infralrbital foramen)
❖ 22 颏孔※
眶下孔
(mental foramen)
颏孔
9
23 腮腺导管例及其它关系
❖ 1 面部水平比例
大三停 小三停 侧三停
❖ 2 面部垂直比例 五眼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21
三 皮下组织 ※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颏部及鼻翼致密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22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23
6
7
❖ 10口裂(oralassure) ❖ 11口角(angle of mouth) ※ ❖ 12唇红 (vermilion) ❖ 13唇红缘 (vermilion border) ❖ 14唇弓 (labial bow) 和人中点 ❖ 15唇峰和唇珠 ❖ 16人中 (philtmm) ❖ 17人中嵴 (philtrum crest) ❖ 18 颏唇沟 (EIlentolabial sulcus) ❖ 19 颏下点 (mentorl)
40
❖ 腮腺乳头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 ❖ 腮腺造影、导管内注射
41
❖ 磨牙后区 ❖ 磨牙后三角(retromolar triangle)第三磨牙远中面
的颈缘 , 其尖朝向后方 ❖ 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
面的软组织、智齿冠周炎时红肿
❖ 翼下颌皱襞(pterygomandibular fold)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有关标志
11
面部黄金比例
12
(四)美容角 ❖ 1 鼻额角:125度—135度 ❖ 2 鼻面角:36度—40度
❖ 3 鼻唇角:90度—100度 ❖ 4 鼻颏角:120度—132度 ❖ 5 颏颈角:85度
13
(五)面部皮肤皱纹线和 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1 面部皮肤皱纹线 ❖ 动力性皱纹线(dynamic wrinkles)
❖ 颊垫尖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标志点
42
43
三 唇(lips)
❖ 境界及表面解剖标志 上:鼻底境界 下:颏唇沟 两侧:唇面沟
44
表面标志: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 唇峰、唇珠、人中点、人中、人中穴、人 中嵴
45
❖ 皮肤
层次
❖ 厚;与浅筋膜和表情肌结合紧密; 富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疖痈好发
18
❖ 4关于面部皮肤手术切口的选择 解剖学差异:眉间、外眦、下唇
❖ 切口方向的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线明显的时候为切口方向 不明显时按Langer皮肤裂线切口
19
20
二 皮肤 ※
❖ 1 血管丰富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 创伤时出血多
❖ 2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 3 皮脂腺 皮脂腺囊肿
毛囊和汗腺
口腔颌面颈部 局部解剖
1
颌 面 部 局 部 解 剖
2
❖ 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
突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3
❖ 临床常将颌面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两眉弓中间联线为第一横线、口裂平行线为第 二横线。额部发际与第一横线间为面上部。一、 二线之间为面中部。第二线与舌骨水平为面下 部。口腔颌面部病变多发生于面中、下部。
参与消化过程 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 ❖ 口腔的作用 感觉功能 辅助呼吸
37
一、 口腔的境界和分部
口腔(oral cavity)
前:唇 后:咽门 ❖ 境界 两侧:颊 上:腭 下:舌下区
❖ 分部:※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 固有口腔(orsl caviry proper)
38
二、 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 ※ ❖ 口腔前庭:下颌姿势位 固有口腔广泛交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