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品德形成与培养课件PPT

合集下载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课件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课件
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 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 德信念。
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 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8
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析,主要有直觉的道德情感、形
(一)观察和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1925年12月4日生于加拿大的曼
达尔镇。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 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师从K.W斯彭斯研究 学习理论。1825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1953年到斯坦福大学任教。 早期主要研究心理治疗问题。1958年以后与他 的博士研究生R.H沃尔特斯合作研究青少年的攻 击性行为,以后又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树, 强调认知过程、代替性强化和自我调节在人类 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区别于其他行为主 义者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 行为和人3种变量交互作用决定的。
动。 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11
(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
他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一般来 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 感产生的依据,在一定条件下,道德情感的激发会促 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 情感、道德意志的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意志推动人 们实现道德行为。
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克拉斯沃尔dbkrathwohldbkrathwohl和布鲁姆和布鲁姆bsbloombsbloom等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等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课件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课件

注意使学生在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行为动机。
适时地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强化良好习惯,减少不良习惯;
提供良好行为的榜样,促进观察学习的发生;
帮助学生认识良好行为的社会意义,使其形成道德行为的需要。
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02
03
04
01
良好品德的表现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较强的判断力;
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某些性格既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包含一个人有关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行为倾向,即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性格特征)。
3
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道德和品德的关系
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联系主要表现在:
品德是社会道德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离开了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
01
道德意志的培养
02
向学生传授道德意志的观念并为其树立榜样;
03
组织道德行为练习,使学生获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04
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05
根据学生的意志类型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道德行为的训练
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使学生了解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规则和步骤;
锻炼学生独立地、主动地选择道德行为方式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自制力;
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01
02
03
04
05
06
第三节 不良品德的矫正
道德观念模糊;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PPT课件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PPT课件

启示三
如果社区内有一个很好很管用的帮教组织, 如果能够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如果我们不是等到发案才去侦破,而是多加 强对社区犯罪活动的调查研究,多做些预防 性的教育工作,那么社区整体环境就会健康 ,风气就会好转,就会杜绝或减少一些像这 起系列盗窃案的案件,也就会少一些青少年 犯罪嫌疑人。
值得反思的一例
根据在上海一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许多入园 不久的孩子因为恐惧过于繁多的道德规约而要 求回家。
如果道德教育的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恐惧道德, 那么这恰恰就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初衷而沦为反 道德的教育。因为道德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人的正常需求 。所以,道德教育需要调整到以人的发展为目 的,倘如此,我相信道德教育就会与人的生命 息息相关,因而也一定是可把青少年问题视为一种 病态现象,其病因植根于家庭 ,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 于社会。”
1998)
——张春兴(
花季少年蜕变令人深思
这是一起近日由福建省泉州市人民 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系列盗窃案。作案时 ,3个疑犯平均年龄均未满20岁,其中 两个刚满18岁。自去年以来,短短一年 间,这3个犯罪嫌疑人在泉州各地先后 盗窃14起,盗得各类化妆品、洗发水、 彩电、摩托车配件、汽车轮胎、香烟、 服装等物总价值三十多万元。
启示二
本案的3名疑犯均是辍学生。这应该可以反映 出当前一个普遍、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中、 小学生辍学后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原因很简单。处于这种年龄段的青少年,性 格、思维、行为可塑性大,辨别能力、自我 控制能力差,本是学做人、学知识的关键时 期,一旦过早地走向社会,极易受到不良因 素侵蚀、引诱。
纷繁复杂的社会接纳了这些辍学生。畸 形的人生观,或者说是不良欲望在他们心 中迅速膨胀。为满足自身享乐的欲望,精 神空虚的他们自以为是地寻求一条赚钱的 “有效捷径”。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课件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课件
品德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发展。
03
品德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家庭教育
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品德形成至关 重要,家长应营造和谐、关爱、
尊重和支持的家庭环境。
榜样示范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应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沟通交流
05
品德培养的未来展望
品德培养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品德培养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尊重不同文化 背景和价值观,培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品德培养进行个性 化、精准化的指导,提高教育效果。
实践化
强调品德培养的实践性,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品德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强化德育教育
在未来的品德培养中,德育教育将更加受到重视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创新教育方法
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如情境教学、 案例分析等,提高品德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家校合作
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参与品德培养 ,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个体性格、兴趣爱好、自我教 育能力等也会影响品德的形成
和发展。
02
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个人发展的需要
品德培养有助于塑造个人品德 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和 良好的行为习惯。
品德培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 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增 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品德培养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责 任感和义务感,促进个人的成 长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需要
品德培养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品 德的公民,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

教育心理学9第九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简明教程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9第九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简明教程PPT课件
(一)道德观念的形成
对道德概念的掌握是从具体到抽象; 再从抽象到道德实践的过程,个体知道了 什么“应当”什么“不应当”。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二)道德信念的产生 1.道德信念的概念及特点
道德信念是指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 循的、在其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二)道德信念的产生 1.道德信念的概念及特点
主要内容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良好品德的培养模式 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第一节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
LOGO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㈠什么是道德 1.关于道德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1)道德的起源 (2)阶级的起源 (3)道德的沦丧 (4)道德的重建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㈠什么是道德 2.道德的心理学概念 道德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 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 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 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 关系和行为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 活动的总和 是由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各种行为 规范的总和。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二)道德信念的产生
2.道德信念的培养 (1)教育者言行一致 (2)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促进道 德认识的内化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三)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趋势 2.由注重行为效果向注重行为动机发展的趋势 3.由评价他人向自我评价发展 4.由片面向全面发展的趋势 5.由外部向内部发展的趋势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二)道德情感 如果以道德情感产生的诱因、道德情感和道德 认识的关系为指标,那么道德情感形式可以分 为德规范的意识往往是 不明确的; 第二种是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第三种是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课件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课件

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品德形成中作用
01
02
03
04
个体认知
个体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理解 是品德形成的前提。
个体情感
个体对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和 态度倾向影响品德发展。
个体意志
个体在道德行为中的坚持性和 自制力是品德形成的重要保障

个体行为
个体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和 调整,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德行
为习惯。
03 品德培养方法与途径
部分青少年在道德认知上表现出较高水平,但在实际行为中却存 在知行不一的现象。
社会责任感淡化
一些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漠不关心。
青少年面临主要挑战和问题
网络信息冲击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对青 少年的品德形成带来一定 冲击,如网络暴力、色情 信息等。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在品德教育上存 在缺失,过度关注学习成 绩,忽视品德培养。
实践活动锻炼
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 实践中锻炼品德,提升道德素养。
社会实践在品德提升中价值
1 2
社会环境磨砺
社会实践让学生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 各种挑战和诱惑,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我控 制能力。
社会责任感培养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 实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家庭教育在品德培养中作用
塑造基本价值观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社会的场所, 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形成过程中 起着奠基作用,家长通过言传身 教,帮助孩子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念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的养成,如尊重长辈、热爱劳动、 勤俭节约等,这些习惯将成为孩

第八章--品德的形成PPT课件

第八章--品德的形成PPT课件

12
2021
故事1:海因茨偷药(两难故事法)
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
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 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 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 因此他要求药剂师能否买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 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 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 救了妻子一命。海因茨的做法对不对?海因茨把药交给 妻子后,被抓起来了。法官是应该判他的刑,还是应将 他释放?
非暴力道德三个发展水平。
15
2021
三、道德认知发展论对德育的启示
(一)皮亚杰理论的启示
– 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 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 的基础上制定的。
16
2021
三、道德认知发展论对德育的启示
(二)科尔伯格理论的启示
– 鉴于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 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 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 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 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
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
11 正、平等。
2021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皮 亚杰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考察儿童和青少年 对一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 的情况。
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 约。
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 对象;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课件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课件
对策
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强监管,减少不良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同时家长和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保护。
谢谢观看
总结词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能和动力去发展自己的品德。
详细描述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层次分为基本需求和成长需求两个层次。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等,成长需求包括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满足基本需求是促进成长需求的前提,而满足成长需求则有助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品德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提供支持和鼓励等方式来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
品德发展的阶段
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萌芽
婴儿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所反应。
基本情绪表现
婴儿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通过模仿来学习。
模仿行为
幼儿开始对是非、善恶有所认识,开始有道德意识。
道德萌芽
社会性发展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儿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与同龄孩子和成人建易忽视品德教育,同时学校管理、教师素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品德培养的效果。
挑战
学校需要加强品德教育,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注重教师的师德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
对策
挑战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网络暴力、拜金主义等,都会对孩子的品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ppt课件
品德发展的理论品德发展的阶段品德培养的方法品德培养的实践品德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目录
品德发展的理论
总结词: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认为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德育与品德培养主题班会PPT课件

德育与品德培养主题班会PPT课件
在课堂上开设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等相关课程,以系统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活动引导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互助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表彰奖励
学校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品德优秀的学生,以正面激励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良好品行。
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方法
1
身教重于言教
老师先要身作则,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榜样。
促进学习发展
良好的品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习提供内在动力和积极态度。
树立正确价值观
通过品德培养,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做好准备。
培养品德的重要性
培养社会公德
品德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和遵守,最终建设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塑造良好品质
结语
品德培养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品德培养环境,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组织爱国主题教育活动
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参加升国旗仪式、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到扶贫、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营造家校社共育氛围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思想。
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方法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习惯
培养自律习惯
引导学生建立作息时间、学习计划等方面的自律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 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阶段
• (1)自我中心主义(2~5岁) • (2)权威阶段(6~8岁) • (3)可逆阶段(8~10岁) • (4)公正阶段(11~12岁)
强制性规则—单方面尊重—
(制约的关系)
实践—按自己愿望行动—自我中心
置规则于不顾
矛盾
认识—规则是权威的意志—权威约束
稳固的倾向或特征。 稳定性 个体现象 社会道德 个体品德
※ --联系: 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区别:
(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
(2)道德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 赖于个体的存在。个体消亡了,它的品德也不复存在,但社 会道德规范却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论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 认知发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因而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道德判断能力可以看作 是一种蕴涵关系。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 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 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
社会道德怎样转化为个体的品德 进行品德教育(学校德育工作) 研究个体品德形成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教育的两个伟大目标
聪慧 高尚
品格与智力看得同样重要
明智的社会应该将 优雅与识字看得同样重要
美德与知识看得同样重要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 认识
道德 情感
道德 行为
品德的三种基本心理成分
1. 道德认知
例类
动机与结果
谎言问题
惩罚问题
公正问题
例选
A:某孩子在无 意中打碎十五只 杯子。 B:某孩子为偷 吃而打碎一只杯 子。
A:看到一条狗 象牛一样大。 B:对母亲说老 师给了他好分 数,而事实上 没有。
A:不听父母的话就 不能骑木马。 B:不借书给不爱惜 书的人。
偷苹果慌忙逃跑,经 过一座腐朽的木桥, 桥断掉进河里。
神圣不可侵犯
道德他律(外在)
道德自律(内在)
理性的规则—相互尊重—
(协作的关系)
实践—用规则协调关系—自我中心消失 自愿遵守规则
认识—规则是集体意志—摆脱权威
可在互惠前提下变通
平衡
• 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
•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洪战辉——永不言弃:[颁奖辞]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 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 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 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 上他从来是强者。 评委感言:他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着于善良。
邰丽华——最美的舞者: [颁奖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 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 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 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 眼中是最美。 评委感言:她的美丽来源于心灵的品质,这美感因克 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她的美丽,体现着 追求光明、战胜困难的人类精神。
3.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结果。
有时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也感到应该去做,但却没有把想法 与体会转化为行动。所以道德行为表现还与道德能力、道德 勇气、道德习惯有关。
品德的培养具有多端性, 即品德心理结构的形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
上述三种成分中的任何一种成分开始。
二、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
——《人民日报》 ,2006年3月5日
人类十个最基本的美德:同情、 责任、友谊、勤劳、勇气、坚毅、 诚实、忠诚、自律
——《美德书》
品德
感动中国人物
徐本禹——大山深处孤身支教 : 22岁的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 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这个自称只是源于“朴素的报恩心理” 的普通农家子弟放弃读研机会,只身来到贵州偏僻山村,孤身 支教。 [颁奖辞]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 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 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 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 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 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3)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
道德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田世国——当代孝子捐肾救母:38岁的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 捐肾。 [颁奖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 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 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 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道德认识: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知识的领会 道德信念的确立
道德认识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般而言,认识上认为合理的活动,人们从 事它的动机会强一些,而且会产生积极的情 感体验。
2.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对人的道 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所产生一种内心体验。
品德形成与培养
主要内容
1
品德的概述及其结构
2
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
3
品德培养的策略
4
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方法
一、品德的概述及其结构
(一)品德与道德
什么是品德?什么是道德? 品德与道德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 定义 道德:由舆论力量与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社会现象 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