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

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7、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处事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

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板书: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板书:治理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2. 提出难写的字

3. 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 给生字组词

5. 抄写生字词。

四、板书

蝙蝠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12.大自然的启示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

四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

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9 ai ei ui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ai ei ui三个音节。 教学难点: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ai ei ui 的四声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观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汉语拼音果园。告诉你们,这些苹果的后面藏着许多拼音宝宝,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这个大苹果就属于谁。 2.教师引学:学生摘苹果读拼音。(拼音内容为声母和单韵母) 3.教师引学:我们给苹果分类读拼音,这些苹果可以分两类,那应该怎么分呢?先和同桌研究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研究后按声母和单韵母分成两类。) 二、合作交流,学习韵母

出示情境图,引出ai、ei、ui三个复韵母。 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1.教学复韵母ai。 (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 (2)教学ai的发音,认清字形。 (3)四声练习。 (4)拼读练习,巩固发音。 2.迁移方法,学习ei。 (1)看图说话引出ei。 大家看,小弟弟和小妹妹们围成了一个圈,是不是呀!在老师刚才的这句话中有两个音,请同学们注意听:mèi wéi (2)教学ei的发音,认清字形。 (3)四声练习。 (4)拼读练习。 导学:e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刚才的mèi、wéi,谁会把其他声母和ei 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吧! 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课件出示第40页e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3.运用规律,合作学习ui。 (1)教师引学:打电话引出ui。 我们今天的第三位朋友在哪里呢?打个电话催催吧!谁会打电话(师做打电话的样子)?丁零零,丁零零。生:喂,你是谁?师:我是今天单韵母请的客人,你们别急,我马上就到,再见。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告诉人们:孩子是未来,是春天,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要与人分享,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快乐、健康和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课告诉我们:劳动能创造幸福,为他人带来好处,就是幸福。 《去年的树》让我们了解到了朋友之间的真情和承诺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需求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留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只会笑是永远不够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习作”以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写作、讲述、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童话带来的乐趣;“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也围绕“童话”这一专题安排内容,通过交流、积累、合作探究,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 3.以四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4.积累词语、句子,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5.能撰写童话,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童话。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通过谈话激趣、故事导入、配乐朗读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摘抄优美的词语,加大词汇储备量。 4.以所学的课文和读过的童话故事为研究材料,分组讨论、归纳,掌握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提升写作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有3篇课文、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和语文园地三。 课文包括《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小公鸡和小鸭子》讲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故事;《树和喜鹊》讲的是树和喜鹊有了邻居后,彼此不再孤单;《怎么都快乐》讲的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快乐,多个人有多个人的快乐,反正怎么都可以快乐。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请你帮个忙”,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学情分析 课文教学是一年级课堂的重要部分,不仅需要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向学生传递着生活中的道理,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此外,课文篇幅也在逐渐加长,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且写得正确、端正。学会自主识字,学习并能运用音序查字法。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学习,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2、鼓励学生彼此之间多多交流,同时鼓励他们大胆、主动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3、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加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使他们喜欢上学习汉字,同时培养其积累汉字的好习惯。 2、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从阅读中收货精神食粮。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之间交流等方式,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文要传达的思想内涵与学生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相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3.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诗集)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呢? 2.让学生简要说说对《繁星》的了解。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唱出了爱的赞歌。冰心赞颂母爱,

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每首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汇报主要内容。 (1)《繁星(七一)》主要回忆作者儿时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情景。 (2)《繁星(一三一)》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繁星(一五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 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三、品词析句悟情。 (一)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繁星(七一)》。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句诗写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对母爱的难以忘怀之情。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读了这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

5小公鸡和小鸭子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2.了解小鸡、小鸭。(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

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出示生字词: kuàirzhuōjízhíyān sǐtōu tōu dehūshēn 一块儿捉不到急得直哭淹死偷偷地忽然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

1.认识“漫、涛” 2 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 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 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 —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 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 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 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 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每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板书诗题:《元日》。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习惯。 3.写出下面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秋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3)读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5.给下列字注音。 屠()苏() 欲()魂() 牧()异()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了解作者王安石。 (2)自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4)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3.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 符: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诵读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 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 ai ei ui 教学目的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3.正确书写ai ei ui三个音节。 教学重 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教学难点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最聪明、最勇敢、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 我听好多老师都夸咱们班的小朋友聪明,那你认为咱们班谁最聪明?现在,我想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帮个忙,就在刚才蓝猫和淘气在飞船上吵了起来,我想你们劝劝他们,你们愿意吗?(放课件:蓝猫和淘气吵架) 在这么多小朋友的劝说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做?(课件:蓝猫和淘气和好了) 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蓝猫和淘气和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笑得多开心啊!有个韵母就发“挨在一起”的‘挨’这个音。我们现在就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朋友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和“i”) 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两个韵母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移动i紧挨着a的右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ai ei ui ”。(板书) 二、互动学习 (一)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ai 。教发音方法。(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2、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发ai的音?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ai娃娃”特别高兴,就请来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拼音娃娃d t n l )4、ai和他的好朋友见面,会怎样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同桌试拼音节——指名拼读——齐拼音节——男女对口令)(二)学习复韵母ei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气非常大,他经常帮助别人,你们有谁愿意当一当“大力水手”?那好,咱们举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赛,谁赢了,谁就是“大力水手”!你们想参加吗?(扳手腕比赛)2、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的音。(出示ei) 3、练习发ei的音。(指名读——师正音——齐读) 4、请小朋友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ei的音和形? 5、谁能根据四声发音的方法,读出ei的四声。(出示ei的四声。自由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 6、“ei娃娃”看见你们这么聪明,就打电话来把他的好朋友找来了,你们看。(课件:b p m f )。ei见到他的好朋友一高兴不知怎么打招呼了,小朋友帮帮他,好吗?(同桌试拼音节——指明领读——师生对口令) 课中操 (三)学习复韵母ui 1、小朋友,老师想问一问,你们都会打电话吗?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我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孩子。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了几个复韵母? 生:两个,ai和ei。 师:不对呀,妈妈听说你们要学三个复韵母呢,快放下电话问问老师去吧! 师:对,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复韵母,可是你们已经学会了,就是“喂”。(出示ui)“喂”是ui的第二声。(师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2、现在你们谁能说一句,里面有“ui”这个音的话?(随机出示ui的四声。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3、你们可真棒!“ui娃娃”高兴的不得了,让他的好朋友乘飞机赶来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 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 (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 (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 (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 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 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 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6.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 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 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 是一张精致的弓。)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碧绿色,一半呈现红色。在月色 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 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