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能够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感受小鸭子的动作、声音,并模仿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1.教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内容《咕咚》咕咚,咕咚,小鸭子走啊走,转啊转,不知道去哪儿。

探头,探头,看看,鸭妈妈在河边,田字桥上的果儿多好玩!小鸭子喜欢咿咿啊啊地叫,鸭妈妈踏踏地走,转啊转,一不小心咕嚒跌到大坑!咚嚏,咚嚏,妈妈听见了,快跑,快跑,追啊追,脚伸啊伸,鸭妈妈抱住了咕嚏,抚摸着小鸭子——“咿咿,我的好孩子!”四、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老师播放小鸭子咕咚的叫声,让学生模仿一下,讨论一下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教学生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词“咕咚”的含义,让学生重复多次,掌握读音。

3. 教学课文教师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释生字词和生词的意思。

然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语气。

4.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咕咚叫声,并辅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表演,体验小鸭子与妈妈的亲情。

5. 课文分析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小鸭子迷路后妈妈的关心,感受母子之间的爱。

6. 小结复习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重点复述生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与家长讨论故事中表现的亲情,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生字词“咕咚”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亲子关系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继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课后反馈请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进行评估,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故事《20 咕咚》,了解咕咚是谁,以及它是如何来到森林里的。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故事《20 咕咚》的主要情节,理解咕咚的特点和习性。

2. 通过观察插图,了解森林里的动物和生活环境。

3. 学习生词:树木、小动物、森林、水果、害怕、一大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参与讨论。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咕咚的特点和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运用游戏教学法,巩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20 咕咚》的课件或黑板,插图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生词卡片,用于游戏教学。

3. 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咕咚这个名字吗?它是什么动物?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20 咕咚。

【故事教学】1. 教师播放故事《20 咕咚》的音频,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词,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分组讨论】a. 你的角色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和习性?b. 你在故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c.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游戏教学】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词接龙游戏,巩固生词记忆。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咕咚的特点和习性,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20 咕咚》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怎么样呢?(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一)探究新知1.学习第2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拔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填空:________,我急得拔腿就跑。

________,我吓得拔腿就跑。

________,我紧张得拔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叫,谁来叫一叫?(5)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2.学习3-7自然段(1)听到兔子的叫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是怎么做的?(跟、跑)野牛是怎么做的?(拦、问)(2)(出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形容词,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小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________。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________。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小兔子知道“咕咚”是什么吗?为什么?(没思考)(4)“咕咚”到底是什么呢?朗读第6自然段。

(出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呢?小兔子又会说些什么呢?读第7自然段。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教材《语文》第七单元《咕咚》。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拟声词的运用,朗读与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声词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拟声词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指导书写与读音。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拟声词的运用。

4. 例题讲解:讲解拟声词的用法,如“咕咚”、“滴答”等。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拟声词进行句子创作,展示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咕咚》2. 生字词列表:咕咚、滴答、沙沙、汪汪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拟声词创作一个关于大自然的句子。

示例: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小溪咕咚咕咚地流淌。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拟声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记录美好瞬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拟声词的理解与运用。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堂互动与评价。

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拟声词的理解与运用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亲身体验拟声词的生动形象。

2. 例句展示:教师给出典型例句,如“小猫喵喵地叫”、“雨滴答答地下”,引导学生分析拟声词的用法。

3. 课堂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拟声词进行句子创作,如“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咕咚》,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

2. 教材目标•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能够朗读《咕咚》这篇课文•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咕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分享和友情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2.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咕咚》的复印件2. 教具准备•彩色粉笔或者白板笔•故事卡片•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故事卡片或道具简单介绍课文《咕咚》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让学生绘制《咕咚》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创作,写一篇有关友谊和分享的小短文。

4. 总结•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和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咕咚》故事主要情节•角色扮演•朗读训练•情感表达与分享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咕咚》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分享和关心他人。

以上是我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的: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习两个新偏旁;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画、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二、出示课题: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

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公开课教学设计

20.咕咚四、指导写字。

(用时:10分钟)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书写。

3.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6.我会写。

家象都7.写笔顺。

家:_______________象: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

于是,在这节课前,我使用实物做了一个实验,把木瓜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读词: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8.课前听写。

吓跑了可怕跟着大家山羊大象都是9.我会读。

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咕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描述咕咚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体验,懂得尊重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 掌握咕咚的故事内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咕咚的形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咕咚的人物形象与情感。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描述来感知咕咚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咕咚故事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学习: 逐段讲解咕咚故事内容,让学生听懂并跟读故事。

3. 练习: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描述自己对咕咚的理解与感受,分享给全班。

4. 拓展: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关于咕咚的小故事,鼓励发挥想象力。

5. 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咕咚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心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咕咚的故事,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思考问题: 1. 你认为对咕咚故事的理解有助于你的成长吗? 2. 在描述咕咚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3. 你认为故事中的咕咚能够教给你什么重要的道理?延伸活动: 1. 给学生分发咕咚的图片,让他们根据描述重新设计咕咚的形象。

2. 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咕咚小故事,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清晰,对咕咚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均有所提升。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之间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讨论,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认知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同学的分享,可以看出学生对咕咚故事的理解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人教部编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生字词的学习,包括“咕、咚、掉、吓、鹿、熊、象”等。教师应重点讲解这些生字的读音、写法和词义,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例如:通过PPT展示、卡片游戏、口头拼写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其次,在课文朗读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感情不够饱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课文中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情感。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发言过于频繁,而其他学生则显得有些被动。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组织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们注意发言的均衡性,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例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小组竞赛读,提高朗读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词语的运用:学会运用新学的词语进行表达,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例如:设计词语填空、造句等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学的词语。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记忆与书写:一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记忆与书写能力有限,容易混淆字音、字形。
-例如:针对易混淆的字词,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编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2)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影响对整体课文的理解。
-例如:通过设置问题链、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揭示课文内涵。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

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按顺序板书)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1、看图学习1—2自然段(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1课时)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1课时)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第1课时)课程背景•课程名称:《咕咚》•年级:一年级•学期:下学期•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朗读课文《咕咚》。

2.能够理解并讨论故事情节。

3.能够掌握生字词:咕咚、喊、叫、家。

4.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咕咚》的故事情节。

•难点:掌握生字词的发音和运用。

教学准备•课文《咕咚》的课文录音•幼儿园的背景板•生字词卡片:咕咚、喊、叫、家•教学课件:包含《咕咚》的图片和相关练习题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课文。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3.故事情节理解(15分钟)–让学生描述《咕咚》的故事情节,引导他们讨论主要事件和角色。

4.生字词学习(10分钟)–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学习并练习发音。

5.角色扮演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练习与巩固(5分钟)–使用教学课件展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练习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听课文、角色扮演和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咕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1课《咕咚》的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并进行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正确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中动物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题《咕咚》。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词语的含义。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咕咚》2. 生字词:咕咚、狐狸、猴子、兔子、大象、小溪、欢快、跳跃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口语交际:怎样向别人介绍大自然中的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100字。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大自然非常神奇。

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比如课文中的狐狸、猴子、兔子等。

它们在森林里快乐地生活,一起玩耍。

我最喜欢小兔子,它们蹦蹦跳跳的样子真可爱。

我希望我们都能保护大自然,让动物们生活得更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课文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20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20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20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特点《20 咕咚》是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感和阅读兴趣。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背后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课文标题:《20 咕咚》•重点词语:乌鸦、树枝、咕咚等•课文要点概括:小乌鸦飞到了树枝上,发出“咕咚”声。

板书布置:板书内容要简洁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观看。

使用醒目的颜色和清晰的字体书写,可以增加学生对板书内容的注意。

三、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在教学《20 咕咚》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我还设计了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习兴趣。

2.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对《20 咕咚》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部分生字词,提高了阅读能力。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3.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同时,我还会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源泉。

以上是本节课《20 咕咚》的优质课教学设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希望能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教案+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教案+反思)
通过阅读更多的故事和文章,提高学生的阅 读理解和词汇积累能力。
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引入与“咕咚”相关的其他故事或文化背景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加强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通过组织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活动,提高学 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困难,需要加强 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方面的训练。
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存在困难, 需要加强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的训练。
下节课教学计划安排
继续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复习和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加强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词句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 句子,体会其含义和用法。
难点问题解决方法
识字与写字
通过反复认读、书写练习等方式 ,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技能的掌握。
朗读课文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 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平和语感。
理解词句
考。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了解“咕咚”这一概念,掌握其基本 特点。
演示法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咕咚”,加深学生对这一 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应用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咕咚”展开 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 班共同交流学习。
分享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来分享 本组的讨论结果。
课堂练习与反馈
出题
老师会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出一 些练习题来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情 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能够在课堂展示个人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事件。

2.朗读表达,增强语感。

3.课文赏析,展示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人见解。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擦拭工具。

2.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内容。

3.教学辅助:学生课本、教师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 主体(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特点。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启发他们展开个人想法。

4.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或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回顾当堂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咕咚》这篇课文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20 咕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置疑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

随后板书课题。

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

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

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

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

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

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

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

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

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

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二、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

)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

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