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合集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0.15•【字号】闽政〔2016〕43号•【施行日期】2016.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闽政〔2016〕4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2016年10月15日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着力推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组织实施,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为出发点,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落脚点和着力点,以加快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创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示范区为抓手,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扩大健身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提供有力支撑。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201 6


No

1 6
争 贡献
乐 分 享 的 良 好 社会 风 尚 的 建 设


带 动 各 级各 类单项

行 业 和人 群 体育组
将 体 育 文 化 融 人 体 育 健 身 的 全 周 期 和 全 过 织 开 展 全 民 健 身 活 动


加 强 对 基 层 文化 体 育 组 织
形成架构清
挖 掘 传 承 传统 体 育 文 化
的作 用

发 挥 区 域 特 色 文 化 遗 产 组 织 依 法 依 规 进 行 登 记


推 进体 育社会组 织品 牌

树立全 民健 身 榜样

讲 述 全 民 健 身 故化 发 展 并 在 社 区 建 设 中 发 挥 作 用

为 实 施全 民 健 身 国 家战 略


提 的 全 民 健 身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趋完 善

政府 主
高 全 民族 的 身 体素 质 和 健康 水平
_
制 定 本 计 划 导

部 门 协同

全社 会 共 同 参 与 的 全 民 健 身 事


总 体 要 求 业 发 展 格 局 更 加 明 晰


20



2 02 0




是 经 推 进

动态 实施


统 筹 建 设 全 民 健 身 公 共服 务 体
提 升全 民健 身现 代治 理能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7.18•【文号】国发〔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7.1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2021年7月18日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同时,全民健身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6.15•【文号】国发〔2016〕37号•【施行日期】2016.06.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6月15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作者: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3期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新疆建设,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发挥全民健身的政治、教育、凝聚、引领、阵地等“五大功能”,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推进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80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五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新疆相适应的、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有关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身良好社会风尚,使全民健身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力争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70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800亿元。

具有四川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主要任务(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宣传片、宣传画,出版体育健身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体育健身文化,弘扬健康新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将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过程,引导群众践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理念,大力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体育文化。

广泛开展“体育下乡”“结对子、种文化”等主题活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定期举办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重点突出群众体育的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

继续办好广场体育、假日体育等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全民健身活动。

进一步完善业余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全民健身赛事体系。

改革和完善办赛模式,举办四川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

进一步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城乡居民体质普遍增强。

城乡居民普遍形成体育健身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以上。

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增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定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2%以上。

(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显著增加。

建设以县(市、区)为中心、街道和乡镇为基础、方便社区居民和村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盘活场地设施存量资源,促进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三)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与指导,建设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坚持开展体质监测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解读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解读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解读新华社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计划》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明确,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计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

《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评价激励方式、科技创新引领、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计划》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精编]全民健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精编]全民健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精编]全民健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对于全民健身运动高度重视。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中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下称《健康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国家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和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

”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已经逐步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

有望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需设定政策目标,增强融资扶持,使我国全民健身产业繁荣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蒸蒸日上。

一、我国全民健身的不足之处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健康产业和体育经济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2020年1月8日,国际奥委会执行会议通过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标志着我国健身运动已经获得国际认可。

但是,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全民健身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全民健身意识、支持、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且利用率不高。

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远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平均水平,特别是缺少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人均公共体育设施使用度不足,对于社会开放度不够。

据《健康管理蓝皮书2019》所揭示,中国约有47%的人是处在超重或者肥胖的状态。

且据调查,当代年轻人负担健身房、私教课和健身餐费用的情况不容乐观。

如果在增加少量经济压力的前提下能够得到健身运动,有75%的年轻人愿意去尝试坚持健身。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目标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目标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目标作者:王思琪来源:《体育风尚》2017年第12期摘要:对《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内容进行分析。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规划比以往更加有针对性和着重点,并且国家每五年制定一次全民健身计划来实施,与“十三五”规划相结合。

在目标方面,为了国民更好地发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对参加锻炼的人数、全国各类体育健身设施、全民健身内容等方面在之前的基础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还新提出了关于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挥健身的功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全民健身;健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总体目标的异同。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主要是依据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健设第二步战略的要求。

初步建立全民健身管理体制,确立起科学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结构。

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体质状况,使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得到确立。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为实现体育强国做基础。

到2015年:要在体育锻炼参与的人数上得到增加;健身意识要在城乡居民中得到提高;体育健身设施要更加完善;全民健身的体系要覆盖到城乡。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定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到2020年,群众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目标的异同(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具体目标中的保留之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要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这一具体目标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保留,将“进一步增强”改成了“普遍增强”。

体育信息化 政策文件

体育信息化 政策文件

体育信息化政策文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促进体育事业发
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
列的政策文件。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其
中提出要支持体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大数据与体育的融合,推进体育
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同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和加快
体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体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体育数据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打造全国性、网络化、实时化、专业化的体育信息系统。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中心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体育信
息化建设,优化提升体育信息化应用部署服务平台,加强体育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推动体育产业加快数字转型、信息化升级。

此外,体育信息化的建设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
支持。

例如,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体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8-2022年)》,计划五年内建设覆盖全市的体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全民
健身体验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促进体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
障和指导,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解读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计划》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明确,到2020 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 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 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 亿。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 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计划》提出了7 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

《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评价激励方式、科技创新引领、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计划》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全民健身条例(2016年修订)

全民健身条例(2016年修订)

全民健身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公布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国家支持、鼓励、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条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四条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第五条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全民健身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对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全民健身计划第八条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9.08.12•【文号】•【施行日期】2019.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根据《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为推进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对“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做出了规定。

根据《计划》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按照此项规定,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报国务院,各级体育部门负责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本级《实施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体育部门。

为做好《计划》实施情况的效果评估,同时指导各级体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做好各级《实施计划》的效果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估目的通过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效果评估,全面总结《计划》中所提出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评估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进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为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奠定基础。

二、评估内容评估内容为《计划》中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以及地方对《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本次评估重点对《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中可量化程度高和数据可靠性强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估(共18个,见附件2),并在对核心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定性评估和第三方公众满意度调查,总结梳理五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特色及工作成效。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潍坊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解读(转载)

潍坊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解读(转载)

潍坊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解读(转载)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椐《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 —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 —2020年)的通知》(鲁政发〔2016〕2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要求,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工作原则,积极倡导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提升群众健身意识,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体育普遍普及、体育产业繁荣发展、体育消费需求旺盛、赛事活动丰富多彩、体育社团组织活跃,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群众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素质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达到54%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到39%以上。

《计划》指出,为完成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工作重点: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打造职工体育健身新模式;完善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健身服务业发展提高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加强体育交流与合作。

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考核指标,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任务列表(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康新理念,努力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氛围,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建立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领导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建立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领导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建立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领导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日期】2016.10.18【实施日期】2016.10.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建立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领导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首个顶层设计,是“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遵循,也是对“十三五”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坚持依法治体、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

《计划》印发后,全国体育系统迅速行动,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

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和《关于研制<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有关事宜的通知》,在转发《计划》的同时提出了贯彻执行《计划》、做好新时期全民健身工作的要求,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局起步赢得了先机。

《计划》中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好《计划》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创新《计划》落实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为体现国家体育总局作为职能部门对落实《计划》的重视,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计划》落实的工作合力,经研究,决定建立体育总局贯彻落实《计划》领导协调工作机制。

现就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成立国家体育总局贯彻落实《计划》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落实《计划》的重大问题,审定重点工作方案,进行宏观决策。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政发〔2016〕71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政发〔2016〕71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政发〔2016〕71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现将《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8日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文件印发)以及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完善符合大连市情、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不断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建设健康、文明、幸福大连做贡献。

(二)发展目标。

以“科学健身、健体惠民”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与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覆盖城乡居民、结构功能完善、服务便捷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6月15日(此件公开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三)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

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

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

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

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

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

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五)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

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积极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

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六)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有效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

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旅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七)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结合“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八)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搭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互动交流。

传播和推广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标准、中国产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九)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

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

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

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

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

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

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

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残疾人、中老年、五人制、沙滩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筹备和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

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扶持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等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院校和一系列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