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_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

合集下载

公共外交概论

公共外交概论

公共外交概论公共外交是指一国通过对外文化传播、舆论宣传、外交接触等形式,与国外民众进行双向交流,塑造本国国家形象,处理涉及本国的国际公共问题,从而影响他国民众对本国形象、国家政策和国家整体看法的一种政府外交行为。

它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积极、正面、立体的国家形象,从而增强国际社会的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

公共外交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播:通过电影、电视、音乐、文学等文化产品,向国际社会展示本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

这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本国的理解和认同。

2. 舆论宣传: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传递本国的政治理念、政策主张和国际责任等信息。

这有助于塑造本国的正面形象,提高国际社会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3. 外交接触:通过官方代表团互访、学术交流、政府合作等形式,加强与国外政府、民间组织和媒体的联系,建立友好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 危机公关:在发生重大国际事件或自然灾害时,及时向国际社会传递本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援助信息,展示本国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这有助于树立本国的良好形象,增强国际社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实施公共外交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国际社会对本国的误解和偏见。

然而,公共外交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如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国外民众的抵触情绪和政治偏见等。

对于中国而言,公共外交的实施尤为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奇心和关注度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文化传播、舆论宣传和外交接触等手段,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立体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社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二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国内民众的国际意识和国际化水平;四是加强危机公关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挑战。

外事实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外事实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外事实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山东外事职业大学1.个人具有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际刑法领域。

()答案:对2.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关于中央设立外事小组和国务院设立外事办公室的联合通知》,对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体制进行了改进。

()答案:对3.到外国人办公室或住所,不需要提前预约。

()答案:错4.我国尚未将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

()答案:错5.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答案:对6.涉外认证是指认证机关的最后一个签字或印章属实来证明文书可靠性的活动。

()答案:对7.WTO的成员有义务按照本国GDP在世界的比例缴纳一定会费。

()答案:错8.日本人姓名顺序与我国不同。

()答案:错9.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正准备进入了法制化轨道()答案:错10.国际航空港不需要设立海关。

()答案:错11.在一般的国际会议中,使用何种通用语言经常受到的是会议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翻译力量是否充足的影响。

()答案:对12.对外国人实施管理不仅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也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答案:对13.海关的隶属关系,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答案:错14.领事制度是指关于建立领事关系、设置领事机关、选派领事官员、执行领事职务、确定领事法律地位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答案:对15.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规模。

()答案:对16.平等互利原则包括平等和互利两项内容。

()答案:对17.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典型的和平会议。

()答案:对18.香港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的海关。

()答案:对19.举行酒会之前,要安排会议提早一点结束,让外宾代表有洗脸换衣的时间。

()答案:对20.世界贸易组织隶属于联合国。

()答案:错21.签证的种类主要包括哪些?()答案:公务签证###官员签证###外交签证###礼遇签证22.以下属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处理方式有()。

外交学中的外交创新与变革

外交学中的外交创新与变革

外交学中的外交创新与变革外交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方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增加,外交学作为研究国家间交往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外交学中的外交创新与变革,包括外交方式、外交技巧以及外交思维的变革,以期促进外交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一、外交方式的创新1. 多边外交多边外交是指国家间利用联合国、地区组织等多边平台进行外交活动的方式。

与传统的双边外交相比,多边外交更加高效、合作性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例如,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就采用了多边外交的方式,各国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2. 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指国家通过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等手段,与外国民众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方式。

公共外交重视影响外国公众对本国的观念和形象,通过塑造良好的形象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近年来,中国通过发展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扩大对外影响力。

二、外交技巧的变革1. 网络外交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外交成为外交交流的新方式。

通过网络外交,外交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更加直接地与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和宣传立场。

网络外交还可以拓展与外国政府和外交官的合作,提高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效率。

2. 危机外交危机外交是指在紧急、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果断的外交手段,以应对和化解危机。

危机外交注重协商、沟通和互利的原则,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避免升级冲突。

例如,外交官可以通过快速反应和协商等方式,在紧急情况下赢得时间和空间。

三、外交思维的创新1. 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指外交官根据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长远目标,进行战略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外交官需要善于分析形势、制定战略,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和国际环境,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

战略思维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外交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外交官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采取创新、有独立思考的方式。

外交官需要敢于突破传统框架,提出新颖的方案和观点,以应对变化多样的现实情况。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与作用研究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与作用研究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与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在中国外交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是指中国政府与海外侨胞之间的外交活动,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既有着独特的优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1.丰富的侨胞资源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之一是拥有丰富的侨胞资源。

根据中国国务院侨办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6000万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分布在全球各地,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外华人社群。

这些海外侨胞不仅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资源。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这些侨胞资源,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侨务网络,通过侨务机构、侨团组织等渠道,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有效促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与合作。

2.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侨胞精英群体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另一大优势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侨胞精英群体。

海外华人华侨中涌现出了许多在各自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侨胞精英,他们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一大突破口。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邀请、委任这些侨胞精英担任中国政府的特使、外交特使等职务,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与人脉资源,有效地推动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进程。

3.具有相对较高的认同度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第三大优势是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认同度。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海外侨胞,中国的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度相对更高,具有更强的归属感。

这种认同度不仅带动了海外侨胞积极参与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活动,同时也为中国政府在海外推动侨务公共外交提供了有力支持。

1.促进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在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侨务公共外交,中国政府可以联系、组织海外侨胞参与各种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为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5. 公共外交:中国通过公共外交手段,如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媒体宣传等,增进国家间 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积极推广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形象,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6. 军事外交:中国通过军事外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这包括军事交流、军事援助和 维和行动等,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和信任。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3. 经济外交:中国将经济外交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通过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来增进与 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4. 外交对话与协商:中国通过外交对话和协商来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分歧和争端。中国倡导 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武力或威胁。
总的来说,中国的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中 国致力于和平、合作和共赢的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 展作出贡献。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中国的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和平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强调通过和平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这种方式强调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以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 多边主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通过多边合作来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 倡导国际秩序的多样化和民主化,维护国际关系的公正与平等。

公共外交第一讲

公共外交第一讲

公共外交第一讲一、引言公共外交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形式,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增进国际友谊、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公共外交的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

本讲将从公共外交的内涵、价值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公共外交的内涵1. 公共外交的定义公共外交是指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以及个人在国际舞台上,通过传播、交流、合作等方式,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的活动。

2. 公共外交的要素(1)主体: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

(2)对象:公共外交的对象是国际社会,包括其他国家的政府、民众以及国际组织。

(3)手段:公共外交的手段主要包括传播、交流、合作等。

(4)目标:公共外交的目标是增进国际友谊、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

3. 公共外交的类型(1)政府主导型: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开展公共外交,如政府间的交流、合作项目等。

(2)民间主导型: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在国际舞台上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3)混合型: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开展公共外交。

三、公共外交的价值1. 提升国家形象公共外交有助于展示我国的发展成果、文化底蕴、民族风情,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

2. 增进国际友谊公共外交通过民间交流、文化互动等方式,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国际关系发展奠定民意基础。

3. 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外交有助于在国际社会中传播我国的声音,维护国家利益,化解国际矛盾。

4. 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公共外交以和平、合作、共赢为原则,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公共外交的实践1.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共外交主要以政府间交往为主,民间交往相对较少。

(2)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外交逐渐拓展,民间交往日益活跃,形成了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的格局。

2. 我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成果(1)对外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中国文化年、孔子学院等活动,推广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

关于公共外交的重要论述

关于公共外交的重要论述

关于公共外交的重要论述1. 公共外交是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社会进行交流和合作的一种方式,具有促进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的重要作用。

通过公共外交,国家可以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文化、历史、价值观以及发展成果,增进彼此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达成合作共赢。

2. 公共外交具有塑造国家形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功能。

通过有效的公共外交策略和手段,国家可以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增强其他国家对自己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同时,公共外交还可以帮助国家争取国际支持,推动自身利益的实现。

3. 公共外交是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全球化和协作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和紧密,而公共外交则成为国际事务中一种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通过公共外交,国家可以与其他国家就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进行对话和协商,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促进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建设。

4. 公共外交不仅关乎政府行为,也涉及到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公共外交的参与者不仅限于政府机构、外交官和外交使节,还包括民间组织、企业、学术界和个人等各种力量。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和价值观,影响和塑造国家形象和利益。

5. 公共外交需要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公共外交的目标是通过对话、合作和互动,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倾听,避免利益冲突和误解。

为此,各国应该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开展公共外交,避免单方面宣传和强势对待,从而建立起真正的互利共赢关系。

总之,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合作共赢,塑造国家形象和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事务的沟通和协调。

然而,公共外交也需要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民间组织和个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和效果。

公共外交_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

公共外交_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 # 公共外交 ∃仍然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术语。在传统 意义上 , 外交是一个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 政 府首脑、 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 体现于基本的对等身 份和对应安排以显示其严肃性、 合法性。 然而 ,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国际关系 学界提出 # 公共外交 ∃这一创新概念以来 , 各国政府经过多年的实践, 对外国公众 态度给自身对外政策形成和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愈加重视, 开发进而引导其他国家 舆论, 营造有利于己的外部形象逐步进入外交政策的顶层设计。 # 公共外交 ∃不仅 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显性元素 , 甚至被普遍地承认是一国 # 软实力 ∃不可
薄旭 : 傅莹 : 当 # 软实力 ∃遭遇 # 硬障碍 ∃ , 世界知识 2010 年第 4 期, 第 17页。 王博 : 向世界讲 # 中国故事 ∃ , 世界知 识 2010 年第 1 期, 第 20 页 ; 董关鹏 : 大 使国家公 关新时 代 , 世界知识 2010 年第 4期 , 第 年 第 3 期
具备了实施公共外交的社会资源、 人力资源、 产业基础和国际交流渠道 ; 就外交格 局而言 , 由于长期奉行全方位和平自主外交方针, 以及中国在全球、 地区和双边事 务中实际地位的上升 , 公共外交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所 感受的那样 , # 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 ( 从未 ) 有这么多人认真聆听, 推动中国与外部 世界的关系 ( 从未 ) 有今天这般广阔的空间 ∃; 最后, 也最为重要的是 , 集中程度较 高的外交管理体制毕竟有助于保证公共外交所必需的内部协同性和政治支援到 位。一旦这些潜力得到有效地调动和发挥 , 中国公共外交的局面就有望得到转变。 那么, 未来的中国公共外交应具有哪些特色呢 ? 以笔者之粗浅之见 , 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是思想先进。公共外交的实质在于对外传播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国际政 策理念 , 先进的思想是民族自信自立的前提 , 也是公共外交的坚强后盾。 60 多年 来 , 中国外交思想数度调整变革 , 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组值得系统阐述和光大的先 进理念 , # 和而不同 ∃、 # 求同存异 ∃的和谐共处观 , # 合作共赢 ∃、 # 予取平衡 ∃的包容 发展观 , #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和 # 互利互让 , 协商解决 ∃的矛盾处置观 , # 睦邻、 富 邻、 安邻 ∃的周边关系观, # 平等相待, 充分尊重 ∃的小国观等均属此列。开展公共 外交, 理论应该先行, 要特别注重对既有的重要外交思想及其实践案例进行认真清 理和深度挖掘, 增加其对国外受众产生的冲击感、 美誉度和感召力。例如, 邓小平 关于 # 一国两制 ∃的政治设想, 以及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经验堪称当代国际关 系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 对于至今依然困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内外矛 盾、 治理纠纷来说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二是设计高远。公共外交是一种目标细分的针对性极强的作业 , 同时它又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 每战必胜。因此, 公共外交应该与其他外交活动在目的要求 和成效评估上有所区别, 既要追求时效和在危机情况下的集中式反应, 更要讲究日 常性 # 涓滴 ∃效应的累积。危机期间的公关管理和信息输出只是整个公共外交工 作的一部分 , 而重要的是建立平时的基本沟通渠道和人脉关系网络 , 培育和储备能

公共外交的界定 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公共外交的界定 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4、提升国家形象:公共外交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树立良好的国家形 象。通过与国内外公众、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国家可以展示其负 责任大国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四、结论
四、结论
公共外交作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手段,其界定、形成条件及作用涉及到多个 层面。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优势,各国政府需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技术条件,制定合适的公共外交策略,以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公共外交 也需不断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创新交流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未来的研究 可进一步探讨公共外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公 共外交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
公共外交的界定 形成条件及 其作用
目录
01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02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 条件
03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 次演示将探讨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3、平等性:公共外交倡导平等交流,尊重多元文化,不以强力或威胁为手段。 4、长期性:公共外交追求长期效果,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人,而非短 期内的迅速改变。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条件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条件
1、政治条件:国家必须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以保证公共外交的顺利开 展。政治体制的稳定与成熟是国家进行公共外交的基础。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2、增强国际组织影响力:公共外交可以帮助国际组织扩大影响力,提高其制 定和执行国际规则的能力。例如,各国政府可通过公共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报告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报告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报告一、引言公共外交是指国家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公共外交对于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友好关系,推进自身利益以及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公共外交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从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挑战等方面深入探讨。

二、历史背景中国的公共外交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源。

自古以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友好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树立了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外交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逐渐恢复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声望,提出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国际合作、文化交流和援助等举措,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发展现状中国公共外交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通过发表立场和倡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例如,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亚洲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另一方面,中国通过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和人文援助等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3.1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通过多边合作和对话,推动国际事务的解决与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发表立场和提出倡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文化交流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以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国。

中国通过推动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加深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例如,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广中文学习,成立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中文教育,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3.3 人文援助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增强社会发展能力。

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演讲稿

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演讲稿

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诸位分享有关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的演讲稿。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密。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重要的对外沟通方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

我在本文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公共外交可以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合作已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公共外交通过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为各国推进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通过展示国家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外国的投资和合作伙伴,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公共外交也可以帮助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和纷争,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开展公共外交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国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向世界展示本国的独特文化,增进世界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同时,通过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和学生来到本国,促进旅游业和教育产业的发展。

此外,公共外交还可以借助传媒和国际交流活动等手段,将本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形象。

再次,开展公共外交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互信。

友谊和互信是国家间的宝贵财富。

通过开展公共外交,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打破陌生和误解。

例如,通过文化交流、民间交往等途径,可以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

同时,公共外交也可以传递和弘扬友谊与互信的理念,推动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开展公共外交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外交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交际方式,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国际视野。

通过参与公共外交活动,个人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增长见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和沟通技巧。

论中国公共外交

论中国公共外交

论中国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促进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新型外交形式,它属于国家核心利益,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冷战”期间,积极的公共外交对美国赢得“冷战”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的信息大爆炸时代,公共外交更是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工具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提升迅速,这使得我国的公共外交更加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大国,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快速提升必然要对国际力量格局产生冲击,给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变数;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我国迅速强盛必然引起国外许多人对未来我国在国际上如何行事难以判断;在此情况下,国际社会对我国感到担心甚至忧虑在情理之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蛊惑人心,宣扬中国威胁论煽动反华情绪也在所难免。

同时,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我国在一些国际印象上还残留着些赤色背景,许多外国同胞对中国还有着或多或少的偏见。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唯有通过加大公共外交的力度,全面客观地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的情况,解释我国在不同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表达我国与他国和谐共处,追求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良好愿望,才能够有效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担心和忧虑,消除中国威胁论给我国国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上述努力,让世界认识中国,视中国的发展为机遇,愿意与中国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但是,仅仅是认识到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和如何操作它还是两码事。

往往因为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公共外交得不到我们所盼望的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引起误会。

比如,中国在国外很多地方设立的孔子学院,本是怀着宣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美好愿望,却在某个西方国家被认为有间谍机构嫌疑。

公共外交的对象是他国的公众,公共外交的目的是让他国民众了解和理解本国的善意、政策和做法,从而影响他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之符合本国的利益和愿望。

因此,广大的外国公众才是公共外交的最大目的人群,而如今快捷便利的大众传媒可为我国的公共外交提供极大的便利。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在不断提升,其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

下面将介绍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和平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强调与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2.非干涉原则:中国主张各国应该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

中国强调国家的独立性和平等,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3.全球化:中国支持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

中国主张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4.务实合作:中国外交注重实际合作,追求共同利益。

中国积极开展经贸合作,加强文化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5.和谐共生: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互利共赢的发展。

中国强调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1.多边外交:中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多边外交,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进步。

2.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强调坚持和平、发展、公正、合作的价值观。

中国主张国家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实现共同发展。

3.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该倡议旨在加强亚洲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合作,促进区域间的发展和繁荣。

4.大国外交: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大国。

中国外交逐渐从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参与和引领,通过主动出击,塑造自身利益和形象。

5.公共外交:中国外交越来越注重公众参与和形象塑造。

中国通过媒体、文化交流等形式,向世界传递积极的形象和声音,推动国际间的理解和友谊。

中国外交的特点是和平发展、非干涉、全球化、务实合作和和谐共生。

未来中国外交的趋势是多边外交、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外交和公共外交等。

公共外交应成为我国和平发展外交的重要推手——论提升我国公共外交质量的途径和关键

公共外交应成为我国和平发展外交的重要推手——论提升我国公共外交质量的途径和关键
方 国家 的蛊 惑 , 跳 出 来 指 责 中 国掠 夺 资 源 、 破坏 环 境 、 强 占市 场 、 剥 削 劳 工 。这 些 由 硬 实 力 大 幅 增 长 所 引 发 的 问 题 很 多 时 候 只 能 依 靠 软 实 力 来 解 决。 开 展公 共外 交是 提 升软 实力 的有效 方式 之 一 。 前 些年 , 中 国开 始 重 视 公共 外交 时 , 提 出 的 口号 是 “ 向世 界 说 明 一 个 真 实 的 中 国 ”, 公 共 外 交 的
Di p l o ma c y i n t h e UK ’ , Na n c y S n o w a n d P h i l i p M.T a y l o r e d s . , Ro u l f e d g e Ha n d b o o k o f P u b l i c Di p l o ma c y ,P. 2 5 1 .
公 共 交 应 成 为驰 国和 平 发 展 外 交 的 重 要 推 手

论 提 升 我 国 公 共 外 交 质 量 的 途 径 和 关 键
张 薇 薇
【 内容提 要】 在 国 内学术 界和 政 策界 对 公 共外 交 热议 不 断的 背景 下 , 党 的十八 大报告 首 次 明确将 “ 推 进 公 共 外 交 和 人 文 交 流 ”列 为 中 国 外 交 的 任 务 之 一 。在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 公 共 外 交是 国 家外 交 活 动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服 务 于 总 体 外 交 布 局 。 本 文 在 介 绍 西 方 相 关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我 国 的 国情和 国际环 境 等 , 就 如 何 提 升 我 国公 共 外 交 的 质 量 , 提 出 相 关 的

国际关系中的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中的公共外交

标题:国际关系中的公共外交:塑造全球影响力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领域,它涵盖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互动。

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公共外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国家的传播交流活动,旨在增进他国对我国的了解,塑造我国的国际形象,从而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公共外交的定义与重要性公共外交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它涵盖了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诸多方面。

其核心目标是提升本国的国家形象,增强他国对我国的理解和认同。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间建立友好关系、解决国际冲突的关键手段。

二、公共外交的策略与方法公共外交需要结合多种策略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媒体传播、社区参与等。

其中,文化交流是公共外交的核心手段之一,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电影节等活动,可以增进他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教育合作则是培养友好使者的重要途径,通过互派留学生、教师交流等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友好使者,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

媒体传播则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通过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社交媒体等途径,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的真实面貌。

社区参与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社区展览等方式,可以增强我国与他国人民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三、公共外交的成功案例与挑战成功的公共外交案例不胜枚举。

例如,美国在冷战期间通过推广自由民主的理念,成功地塑造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积极形象。

又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推广中华文化、加强教育合作等方式,成功地提升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然而,公共外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得公共外交的难度增加,虚假信息的传播也给公共外交带来了挑战。

此外,如何应对他国的抵制和误解,也是公共外交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四、结论综上所述,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间建立友好关系、解决国际冲突的关键手段。

中国战略崛起阶段公共外交发展

中国战略崛起阶段公共外交发展

在,是这些国家基本的对外战略模式。 意大利、印度、伊朗、土耳其 等国家的决策者, 也都把信息和文化合作的外交方式看成评估本
在差异的因素, 也有一些人的冷战成见和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不适 应,但更多的是缺乏了解。 例如在一项调查中近三分之二的欧洲受
国的海外形象以及与国外社会建立深层和稳固关系的重要指标。 二、公共外交在中国和平崛起阶段的独特功能
植信任和理解的有效工具。 美国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指针,就是在 化观念。 一言蔽之,衡量一国软实力的强弱,就看该国实际赢得国
向国外民众展示美国的正面形象, 争取他们对美国对外政策的支 内外民心的程度,而公共外交正是以非传统形式开展对外交往,赢
持。 美国人信奉的一个前提是:受感化的国外人民会对美国更具亲 和力。 在推行美国价值观,改善美国政府的霸权形象上,美国的公
力”。 西方社会、东南亚等国家的“中国威胁论”的理论根源就是所 谓大国崛起必然带来权力转移, 以及国家间权力分配的变化必然 导致冲突的结论。 崛起中的中国正在步入饱受各方面压力中寻求 发展的新环境,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偏见和疑虑。 而对于中国 的崛起,国际社会当然也会有不少担心、疑虑甚至反感。 根据调查, 在中国崛起阶段世界有相当部分的国家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受访 者比例有了不同程度增加,如图 1。
(一)公共外交是增强我国对外软实力的捷径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 . 奈将软实力定义为当一个国家 使得其他国家以其预期目标为目标时的同化权力。 根据 “木桶原 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但不是硬、软实力 的简单加总,两者的关系是乘积的形式。 法国皇帝拿破伦也曾经说 过“赢得人民的心比占领城市更有效”,因此 ,即便硬实力发展了,
关键词:公共外交 战略崛起 发展探析

外交战略中的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

外交战略中的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

外交战略中的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在当今世界上,外交不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事务,而更多地涉及到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

民间外交一般指的是由非政府组织、个人或企业开展的外交活动,而公共外交则是政府主导的面向公众的外交宣传与互动。

这两种形式的外交在外交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间外交在外交战略中的作用民间外交可以作为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补充和支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间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许多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外交活动,推动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例如,国际NGO组织通过开展援助项目、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方式,搭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桥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同时,民间外交也有助于改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社会对本国的好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公共外交在外交战略中的作用公共外交是政府对外开展的一种重要外交手段。

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政府可以加强对外国家的宣传与交流,推动本国的国际形象。

公共外交不仅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还可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国际会议、举办文化节等方式,向外界展示本国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和国家形象,以此增强国际社会对本国的好感度。

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互动与影响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在外交战略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民间外交的活动往往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而政府开展的公共外交也需要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两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可以更好地实现外交政策的目标。

政府可以通过支持民间外交活动,加强国家形象的宣传;而民间组织和个人也可以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活动,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因此,在外交战略的制定中,政府应该注重民间力量的发挥,充分利用和促进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互动,以实现更加全面、多元的外交目标。

结语在当今世界上,外交工作已经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的兴起为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的目的
“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 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 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 要内容的国际活动。
公共外交的运作规律
从内涵上来说,公共外交是一种公众取向的双向交流过 程; 从目标上来说,公共外交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 的不同层次追求; 从战略上来说, 公共外交是一种目标细分的针对性极强 的外交作业; 从组织上来说,公共外交是一种具有协同性的政治支援 体系。
如何理解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做职业外交官做不到的 公共外交不是政治宣传 “传媒外交”与“思想库外交”
南方周末:公共外交,让外交走向透明和民主——对 话韩方明
思考题
1、有效开展公共外交的方法。 有效开展公共外交的方法。 2、如何认识公共外交? 如何认识公共外交?
国外公共外交的运作
公共外交而言,民间组织和公众是台前的主角, 政府和外交官更多是在幕后扮演主导角色。在 多数情况下,借助于其他社会力量与海外公众 交往,要比政府直接出面和外交官亲自操作更 有助于实现目的。不少国家开展公共外交都尽 量保持一副“民间面孔”,比如以色列、日本、 沙特、印度、挪威、加拿大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部分,明确提出, 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 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 了解和友谊”。
努力使中国在 政治上更有影响力、 经济上更有竞争力、 形象上更有亲和力、 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中国公共外交的目的
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 和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以 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 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 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表达本国 的真实形象。

公共外交成就篇

公共外交成就篇

公共外交成就篇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地提升。

“树大招风”,在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上非议、炒作、攻击不断,大肆渲染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威胁,其危害不容小觑。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正值经济、社会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外交作为针对外国公众的国际交往,价值日益凸显,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在提升国际地位、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公共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完成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第一次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外交全局的战略高度。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正确指导下,我国公共外交工作发展迅猛,成绩可喜,实现公共外交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公共外交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中国已迈入公共外交时代.2003年开始,外交部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外交不再陌生,公众参与公共外交的热情充分调动。

2009年,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处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建立起公共外交综合协调机制,公共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获提升。

除此之外,我国全面落实《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1为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地宣传中国,增进了解,为更好的开展外交活动服务。

公共外交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公共外交新理论不断涌现,推进公共外交实践的科学发展.2004年到2007年,一大批公共外交概念、形成条件及作用方面的理论著作发表,推进中国公共外交系统的理论构建。

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事件的发生,中国公共外交的研究开始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外交实践紧密联系.中国公共外交的领军人物赵可金先生2011年出版了《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一书,对公共外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影响深远,搭建了中国公共外交理论、具体实践和战略方面研究的基本框架。

公共外交_精品文档

公共外交_精品文档

公共外交引言:公共外交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倡导和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来实现和平与发展。

公共外交不仅是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包括跨国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互动,以达到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公共外交的概念、意义以及实践,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公共外交的发展。

一、公共外交的定义和意义公共外交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和民众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行为。

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对外沟通、文化交流、公共外援等手段,传播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和平与发展。

公共外交的意义在于倡导和推动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平台和机制。

通过公共外交,国家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减少误解和猜忌,化解冲突和摩擦,最终达到推动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二、公共外交的实践方式1.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文化交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展览、文化节、艺术演出等形式,国家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增进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同时,教育合作也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互派学生、教师和学者,加强学术研究和教育交流,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融和理解。

2. 媒体和信息传播媒体和信息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国家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国家和政府可以传递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向全球传播自己的政策、文化和价值观念。

同时,国际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报道和呈现国际事件,加深各国民众对全球问题的理解和关注。

3. 对外援助和人道主义行动对外援助和人道主义行动是公共外交的实践方式之一。

通过提供援助和救灾等行动,国家可以展示自己的善意和友好,增进国际社会对本国的认同和尊重。

同时,对外援助和人道主义行动也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

三、公共外交的挑战与应对尽管公共外交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中英 : 全球化、 社会变化与中国外交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年第 2期 , 第 12 页。 薄旭 : 中国制造 , 一个了不起的故事 , 世界知识 2010 年第 1期 , 第 17页。 & 林 甦 : 中国对外政策公共讨论的空间 及影响 , 郝 雨凡 、 林甦 主编 : 中 国外交决 策 : 开放与 多元的 社会因素分析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 , 第 173页。
*
吴白乙 :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 邮编 : 100007) 张历历 : 外交决策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年版 , 第 38! 39 页。
115
国际政治研究
2010 年 第 3 期
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 , 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 兴国家在经济领域迅速崛起, 其地区乃至全球作用日益显现。然而 , 新兴国家要真 正跻身于国际体系的核心 , 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主导的局面将是一个长期的艰 巨任务 , 还需要具备能够为改造国际治理体系提供更具先进性、 公平性和广泛感召 力的公共产品等综合能力 , 需要有效运用国际公共产品的外交技巧和相应的制度、 组织和人才。本文主要讨论公共外交的基本属性、 公共外交在中国外交变革中的 基础地位、 提升中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等三个问题。
%
117
国际政治研究
2010 年 第 3 期
具备了实施公共外交的社会资源、 人力资源、 产业基础和国际交流渠道 ; 就外交格 局而言 , 由于长期奉行全方位和平自主外交方针, 以及中国在全球、 地区和双边事 务中实际地位的上升 , 公共外交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所 感受的那样 , # 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 ( 从未 ) 有这么多人认真聆听, 推动中国与外部 世界的关系 ( 从未 ) 有今天这般广阔的空间 ∃; 最后, 也最为重要的是 , 集中程度较 高的外交管理体制毕竟有助于保证公共外交所必需的内部协同性和政治支援到 位。一旦这些潜力得到有效地调动和发挥 , 中国公共外交的局面就有望得到转变。 那么, 未来的中国公共外交应具有哪些特色呢 ? 以笔者之粗浅之见 , 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是思想先进。公共外交的实质在于对外传播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国际政 策理念 , 先进的思想是民族自信自立的前提 , 也是公共外交的坚强后盾。 60 多年 来 , 中国外交思想数度调整变革 , 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组值得系统阐述和光大的先 进理念 , # 和而不同 ∃、 # 求同存异 ∃的和谐共处观 , # 合作共赢 ∃、 # 予取平衡 ∃的包容 发展观 , #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和 # 互利互让 , 协商解决 ∃的矛盾处置观 , # 睦邻、 富 邻、 安邻 ∃的周边关系观, # 平等相待, 充分尊重 ∃的小国观等均属此列。开展公共 外交, 理论应该先行, 要特别注重对既有的重要外交思想及其实践案例进行认真清 理和深度挖掘, 增加其对国外受众产生的冲击感、 美誉度和感召力。例如, 邓小平 关于 # 一国两制 ∃的政治设想, 以及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经验堪称当代国际关 系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 对于至今依然困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内外矛 盾、 治理纠纷来说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二是设计高远。公共外交是一种目标细分的针对性极强的作业 , 同时它又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 每战必胜。因此, 公共外交应该与其他外交活动在目的要求 和成效评估上有所区别, 既要追求时效和在危机情况下的集中式反应, 更要讲究日 常性 # 涓滴 ∃效应的累积。危机期间的公关管理和信息输出只是整个公共外交工 作的一部分 , 而重要的是建立平时的基本沟通渠道和人脉关系网络 , 培育和储备能
%
118
公共外交 : 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
么做, 当然还为数不多 ) 。 第三是具有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谦逊、 平和的风格。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理念 应该是 # 寻求理解 , 不强加于人 ∃, 它是审时度势、 设身处地的务实 , 更是战略耐心 的体现。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中国通过博采众长 , 包括借用外部的制度竞争压力 转变为学习型大国, 取得了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外交观念和语汇得到极 大丰富 , 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也今非昔比。然而, 自信不同于狂傲, 坚 持不等于僵硬, 传达不是教训, 竞争不代表排斥。在中国的综合实力有所上升的今 天 , 开展公共外交更要讲究耐心和气、 动之以情、 以理服人、 坦诚相见 , 切忌文不对 题 , 放空炮, 说套话, 回避批评, 生拉硬扯 , 甚至拿国内的条条框框和语言习惯向国
薄旭 : 傅莹 : 当 # 软实力 ∃遭遇 # 硬障碍 ∃ , 世界知识 2010 年第 4 期, 第 17页。 王博 : 向世界讲 # 中国故事 ∃ , 世界知 识 2010 年第 1 期, 第 20 页 ; 董关鹏 : 大 使国家公 关新时 代 , 世界知识 2010 年第 4期 , 第 14页。
% # 主动地说、 智慧地说、 及时地说 ∃的知识与人才力量。 此外 , 未来中国公共外交
的布局将渐呈合理。按国别和地区来看 , 美、 欧、 日仍然是对中国外交全局影响最 大的外部力量; 以地缘政治而言 , 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关切度最直接、 最复杂; 从增长 潜力来说, 国际组织、 新兴大国和重要的多边磋商机制可以为中国的公共外交提供 更广阔的创新空间。最后 , 从工具载体来说, 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者将更多地利用 境外媒体发表权威观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目前中国领导人和官员已开始这
一、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 公共外交 ∃?
公共外交 ( public d ip lom acy) 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使用文化、 经济、 政治和 社会交往等多种组织方式 , 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 用以改进或增强政府间外交 活动的民意基础。公共外交与传统的对外宣传、 # 文化外交 ∃最大的不同之 处在 于 , 其行为主体虽然包括政府外交部门 , 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 , 如民间团体、 大 学、 研究机构、 媒体、 宗教组织, 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在政府的有效组织和协 调之下 , 上述社会力量借助各自的国际交往舞台, 以不同角度和专业语言向境外的 特定对象传导本国的利益和政策理性。 公共外交也有别于 # 民间外交 ∃, 后者虽 具有改善和沟通民意的功能 , 但一般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 , 如书法、 茶道、 民俗、 儿 童和妇女交流活动、 残障人士的互访等 , 可以对外输出有利于国家整体形象的信 息 , 却不是专门针对某一外交问题, 也不带有鲜明的时效性。综上所述 , 公共外交 的特点一是其官方的组织背景 , 二是主要由非官方的力量参与实施 , 三是带有为国 家政策游说、 改善境外舆论环境的鲜明色彩。 长期以来, 中国的公共外交发育不足 ,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 1 . 历史条件。众所周知, 新中国诞生于 20 世纪冷战兴起的时代, 外交局面从 一开始就受制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在毛泽东、 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 的指挥和部署下 , 新中国外交曾经在对外宣传、 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等多个层面做 出过浓墨重彩的业绩 , 但总体来说, 当时的实践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条件的局 限 , 新中国有限的公共外交活动在发生地域上表现为国内多于国外 , 社会主义阵营 内多于周边国家 , 第三世界多于西方国家; 在形式上表现为双边大于多边; 在对象 上则是友好人士多于反对者, 精英群体多于普通民众。 2 . 观念因素。首先,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 , 公共外交并没有作为一个清晰的 理论概念进入中国外交的战略规划之中。虽然几代外交决策者曾十分强调并有效 运用过 # 人民外交 ∃思想, 但是 # 以民促官 ∃主要被视为一种打开国家间建交大门的
国际政治研究 ( 季刊 ) 2010 年 第 3 期
公共外交
! ! ! 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Fra bibliotek环吴白乙
内容提要 ∀ 在经济全球化、 国际关系社会化两大趋势的作用下 , # 公 共外交 ∃这一外交新概念、 新形式正在成为当代外交实践的鲜明特征之 一 , 甚至更多地被视为对外 # 软实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逐步进入各国 外交政策的顶层设计。 作为新兴大国, 中国外交只有通过制度改革与创 新 , 才能不断释放自身的潜力, 消除前进中的阻力 , 获得更多更大的外部 发展机遇和空间 。中国应转变国家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 构建和传播具 有中国价值观特色的国际公共关系理念, 优化公共外交议程目标、 力量布 局和工具手段, 进而提升中国公共外交水平。 关键词 ∀ 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 # 公共外交 ∃仍然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术语。在传统 意义上 , 外交是一个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 政 府首脑、 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 体现于基本的对等身 份和对应安排以显示其严肃性、 合法性。 然而 ,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国际关系 学界提出 # 公共外交 ∃这一创新概念以来 , 各国政府经过多年的实践, 对外国公众 态度给自身对外政策形成和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愈加重视, 开发进而引导其他国家 舆论, 营造有利于己的外部形象逐步进入外交政策的顶层设计。 # 公共外交 ∃不仅 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显性元素 , 甚至被普遍地承认是一国 # 软实力 ∃不可
赵启正 : 由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 外交评论 2009年第 5 期 , 第 2页。
116
公共外交 : 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
途径, 服务于突破官方关系隔绝的现实目标, 而并未成为外交全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 至少在前 50年中的多数情况下如此 ) 。这一思想的实质仍然是国家中心主义 的权力政治思维 , 而当代中国外交所遭遇的挑战则更多地来自对象国家的内部社 会 ; 其次 , 改革开放以来, 以现实主义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外交一直注重地 缘政治失衡、 局部战争与冲突、 促进对外贸易和在华投资等实际损益 , 固守 # 只做 不说 ∃, # 不争论, 不出头 ∃等特定历史背景下出台的外交学说 , 公共外交的研究和 实践未能与时俱进地得到重视和发展 , 逐渐造成中国对外话语权的严重缺失 , 我们 在国际上做了的好事、 实事、 大事不仅没有昭告天下 , 甚至还被某些外界舆论所曲 解、 贬低和中伤; % 再次 , # 君子讷于言 ∃等深层次传统文化心理使中国外交长期以 来形成含蓄内敛的行事风格。但事物都是辩证的 , 对于公共外交意识在中国的生 长 , 其惰性的影响可能大于积极的作用。 3 . 制度工具。外交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 而公共外交的独特之处是以非 职业外交人员为主去做境外公众的工作 , 这就需要在制度上为这类人群和此种工 作做出有效的衔接与安排 , 提供灵活多样的组织协调服务, 更应该为之创造一种宽 松的政治环境。长期以来, 中国外 交一直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 , # 外交大权 在中 央 ∃, # 外事无小事 ∃, 这些原则在国际化程度较低的年代里无疑被实践证明是正确 和有效的, 有助于对外关系大局的稳定和外交工作的高效。然而, 这也必然导致了 另一种偏向 , 即国际问题研究和涉外工作的人才也高度地 # 被集中 ∃在少数部门和 单位, & 其对外交往的主动性也受到高度 # 被计划 ∃的影响而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而即使在这部分机构和人群中 , 公共外交也没有得到政策上的鼓励和确认, 而是流 于一般的、 被动式的任务操作, 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在社会和公众层面, 更由此 造成与外部世界人际交流十分有限, 严格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民间团体、 杰出的 社会活动家储备不足 , 对外交流媒体数量很少 , 影响力较低, 也缺少像诺贝尔奖、 达 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和知名度的政策工具。 如此说来,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之路漫长而艰难似乎显而易见 , 但这并不足以 否定其未来潜力。从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水平来看 , 公共外交即使在西方发达国 家也仍未完成其理论定型 , 其观念界限、 功效定位和工具形式还处于争论之中, 国 际关系理论界尚未完全接受此一 # 另类思考 ∃进入其 # 大雅之堂 ∃。这一状况无疑 为中国学界针对自身的发展规律、 现实条件和国际化途径 , 创立既具有民族特色 , 又兼备新兴大国共性的公共外交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从实现公共外交的资源 禀赋的角度来看 , 作为 30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大新兴经济体, 中国已经初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