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选择策略_宋云

合集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深入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盐碱化、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锐减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土壤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与凸显。

因此,加强土壤治理已然进入了较为迫切与严峻的局面。

在土壤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引言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有害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断富集会对土壤中的植物系统产生毒害作用,不仅导致土壤退化、生态破坏,还可通过一系列循环在生物体内富集,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技术主要有固化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

其中固化稳定化技术有一定局限性,根本原因在于:①重金属污染物风险未彻底清除,需对固化稳定化后土壤的长期稳定性及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②随着需进行固化稳定化修复的土方量增加,可以利用的填埋场地越来越少,限制了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

土壤淋洗技术,一方面难以有效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另一方面使用的提取剂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相比较,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推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之一。

1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或者是含有重金属元素的一些岩石产生风化等情况,都会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但是这些情况下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有限,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大部分来源于人为活动。

①农业生产。

一般情况下,化肥和农药中都会存在金属元素超标的情况,而且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出环境容许值,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工业化和农业活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本文将就当前的治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最常见的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之一。

目前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和稳定地转化重金属元素,来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这种方法有着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持续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良土壤,达到降低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此类技术使用的主要化学添加剂有磷酸盐类、硫酸盐类、氧化还原剂和螯合剂等,通过促进重金属的活化、沉淀和迁移,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渗滤、离心、冲洗等物理手段,将土壤中的重金属颗粒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实现土壤的治理。

通过土壤冲洗、离心等手段,将土壤中的重金属颗粒从土壤中去除。

二、未来对策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物活性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未来,应该加大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发展更多适合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的生物修复技术。

2.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是指在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的通过改良土壤环境和倡导可持续农业发展,从而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未来应当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推动我国农业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强化土壤监测和评估未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键在于强化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只有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和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

未来应当加大对土壤监测和评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现代工业、交通和生活等活动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

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仅会危害农田生产,还会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分类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有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无机重金属污染土壤。

有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家庭废弃物等有机物质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汞、镉、铬等。

无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磷酸肥料、废水、工业废弃物等,如铜、锌、铅、镉、铬等。

目前,对于有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无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其中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一种技术。

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通过选择能够耐受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类,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和转化作用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和转化,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优势,但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较为缓慢。

土壤修复技术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手段实现,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撒播添加剂、土壤改良剂、土壤翻雕诱导等。

土壤修复技术一般能够更快地修复土壤,但成本较高。

3. 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是通过使用化学溶剂、物理方法或生物修复技术等方法使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属破坏性离子被转化成为不易被生物吸收的稳定化化合物,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环境工程技术的修复效果较好,但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高。

未来展望随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出现更多更有效的修复方法。

例如,有学者建议进行基因改良,通过改变植物核酸信息,研制出更耐受重金属的植物,加速土壤修复过程。

此外,生物技术也是未来改善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方向,如应用生态蜂巢技术、生物炭技术等。

总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将趋向于高效、低成本、可持续性,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环境生态论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环境生态论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环境生态论文————————————————————————————————作者:————————————————————————————————日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环境生态论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文、图/周静一、项目由来江西铜业集团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江铜贵冶)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落户贵溪,由于早期没有合理控制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经过30多年的累积,已经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其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铜(Cu)和镉(Cd)。

2007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对周边村庄造成的环境污染后,当地政府及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积极处置企业周边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2008年,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江铜贵冶周边区域对部分农地的地表水、土壤、水稻等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对照《食用农产品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限值,调查区域内农田土壤中的Cu的超标率为100%,Cd超标率为87%-100%。

2010年,贵溪市政府将江铜贵冶周边区域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分别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历史遗留解决试点项目,得到了环保部“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以及科技部、中科院、当地政府、江铜集团等相关项目资助。

2012年初,开始对江铜贵冶周边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实施规模化修复治理工程,2014年底项目通过验收。

二、修复方案(一)修复思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客/换土法、土壤淋洗法、稳定化法、电动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每种修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修复技术的选择不仅要全面考虑技术的特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修复成本、修复目标、未来土地的利用方式、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修复周期等一系列因素。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保障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来源、分布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阐述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常用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案例。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应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修复效率与效果、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等建议。

文章总结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类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分类多种多样,主要根据修复原理和技术手段的不同进行划分。

以下是对当前主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分类概述。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电热修复法、土壤淋洗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如温度、湿度、粒径等,来减少或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但成本较高,且可能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淋洗、化学固定和稳定化等。

这些技术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从而减少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

然而,化学修复可能引入新的污染物,且长期效果难以预测。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

微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转化或固定;植物修复利用超积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动物修复则利用土壤动物如蚯蚓等对土壤进行改良。

生物修复技术环境友好,成本低,但修复周期长,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联合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是将上述两种或多种修复技术进行结合,以提高修复效率和效果。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别。

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物质对重金属进行去除或转化的方法。

如酸性沉淀法、络合剂处理法和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使其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但存在着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物理修复是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处理。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有热处理、稀释和土壤剥离等。

物理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耗费能源、长期维护费用高等弊端。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浓集和转化的方法。

植物修复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修复方法之一,如超富集植物、配合植物修复和种植模拟等。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达到修复效果。

尽管目前各类修复技术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不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选用。

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修复后的土壤是否能够长期稳定保持修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新型修复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如纳米材料、化学添加剂和生物胶束等,以提高修复效果和降低成本。

开展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如化学修复与生物修复的结合,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互补作用。

还应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以科学评估修复效果和修复成本。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已有技术,并探索新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修复效果和降低成本,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随着人类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各种有害物质开始对环境造成影响。

重金属污染是其中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保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影响重金属是地球表层质量稳定的元素之一,它们在饮用水及土壤中的浓度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然而,工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重金属排放使得其浓度超过标准范围,产生了严重污染问题。

重金属是非生物分子在环境中极难被分解、转化及释放的,因此在土壤中的寿命非常长,可以长期污染土壤,影响环境和生态系统。

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及植物修复技术等。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依赖于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来降解、转化或减少重金属的含量。

其中,菌群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和生物交互修复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方法。

其中,菌群修复技术具有促进土壤成分及激活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含量。

物理修复技术包括清除和封锁重金属污染物,以减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除此之外还包括重金属离子浸取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等,可以有效地去除重金属污染物,但需要大量的经济和物质资源。

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转化或减少重金属的含量,例如土壤酸化剂、硫酸铅和硝酸钙等。

这种修复技术有明显的减小目标物质含量的效果,但同时也将土壤的化学成分改变。

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浓集、交换和转化,以将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移除。

该方法成本低、可持续性好,不利用大量经济资源,逐渐成为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

尽管现有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解决了重金属污染问题,但还存在一些缺点和挑战,如费用高、效果不稳定、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等。

因此,今后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2023年我国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2022年我国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及应用1、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目前我国在重金属植物修复的讨论与应用状况如何?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有多种,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多技术联合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生物修复技术的一种,除具有修复成本低、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对土壤结构不产生破坏等优点外,还能改善土壤生态、削减水土流失、增加碳固定等。

我国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月中后期,在修复植物的筛选、鉴定,植物汲取、富集金属的机制,修复植物栽培、管理,提高修复效率强化技术与风险,修复植物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讨论,然而我国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为试验室讨论结果或仅小面积的示范,离大面积应用还有不小差距。

这与我国的课题资助模式、国家经济社会需求及进展阶段等相关。

2、目前比较成熟的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有哪些?能否结合您做过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示范工程谈一下,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通常所说的植物修复技术是指植物吸取修复(Phytoextraction)技术,除此之外,土壤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技术还包括植物阻隔(低汲取)、植物稳定、植物挥发和植物根际过滤等,但就技术应用来说还是植物吸取修复相对较为成熟。

虽然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有众多优点,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

如,植物修复技术适合于重金属中低污染土壤的修复,对高污染土壤则因周期过长而难于应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呈现多种元素的复合性污染、或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而一种修复植物往往只对部分污染物起作用;与物理工程措施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多数状况下耗时较长,这与急需用地冲突,限制了实际推广;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修复费用由谁担当。

我国尚未有“土壤污染防治法”或类似的可依照执行的法律,因而存在实际实施的“无法可依”之逆境,对于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这样的公益性工程问题尤其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吸入和摄入的途径却还存在,需进 行风险评估,采取阻隔等风险控制措 施。对于与人体没有接触途径的深层 重金属污染土壤,如无重金属浸出迁 移的可能,是否需要修复,可结合土 地利用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风险监控 措施。
修复技术和方案脱离污染实际 修复技术和方案较单一,过度 依赖现有固废的处理技术(填埋、固 化稳定化),不论污染程度如何,土 方量大小,均按某一修复技术进行修 复,或导致修复过度,或存在较大的 环境风险。对于复杂污染场地,如果 按照实际污染情况分类修复,根据土 壤质地和用途,对重度污染、中度污 染和轻度污染土壤分别筛选有针对性 的修复技术,最后结合费用和修复周 期确定修复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污染 土壤的修复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最佳 的费效比。 缺乏修复验收和修复完成后的环 境监管 修复完成后如何进行验收,验收 的流程和指标如何,目前国家层面并 没有相关管理办法和技术导则。采用 阻隔填埋、固化稳定化、化学还原等 不能分离重金属的修复技术存在长期 潜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长期环境监 管,然而我国同样存在缺失长期环境 监管办法和技术导则的问题,难于确 保修复工程的质量和长期环境风险的 防范。 具体修复技术应用经验不足、评 估不完善 在具体修复技术应用层面上, 由于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历史不 长,存在经验不足和评估技术不完善 等问题,会出现修复过度、修复失 效、修复风险大或修复费效比低等 问题。
电动修复
(Electrokinetic Treatment)
生物修复(Biological Treatment)
图2 美国适合于商业应用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
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没有被广泛推广使 用。目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 术有:阻隔填埋、固化/稳定化、植 物修复、土壤清洗和汞污染土壤热解 析等。
国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
工艺技术及参 数研究
修复目标和可 达性研究
二次污染控制 技术研究和环 境影响分析
投资和运行成 本分析和比较
修复技术确定和修复方案优化
修复技术 及其参数
修复方案及 修复成效
相关方的 意见
修复方案 优化
图3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程序
污染程度和范围调查精度不够 目前,我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 复方案制定时,业主方或项目申报方 在土壤污染调查方面不重视,投入不 足,取得的采样分析数据明显不能支 撑土壤污染程度、范围和修复目标的 确定。在冶金和矿山等大面积重金属 污染采样布点设计时采用大网格布点 技术,布点精度较差,不能清晰地划 分出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轻度污 染区,与实际污染程度和范围差距很 大,或造成人为扩大污染范围,或人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2 No. 09 2014
34 观点 专家视点
污染场地调查,确定污染范围和程度
风险评估,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理化性质、 重金属形态和性质
适用的土壤修复技术筛选
阻隔
是否有符 合要求的 场地,环境 影响
原位冲洗
污染土壤 的 渗 透 性, CEC, 下 部 是否有弱透 水 层, 是 否 有适合的淋 洗剂和水处 理技术
DOI:10.14026/ki.0253-9705.2014.09.008 32 观点 专家视点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 发展现状及选择策略
Present situation and screening strategies of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in China
用情况 美国EPA于1986年颁发规章,要
求通过运用BDAT (Best Demonstrated Available Technology)使危险废物处 理达到确立的标准,美国土壤重金属 污染修复的BDAT技术[2]如图2所示。
1982-2005年统计的金属和准金 属污染的229个美国超基金场地修复 项目中,使用生物修复技术5个、多 相抽提1个、化学处理13个、原位冲 洗5个、焚烧6个、中和6个、物理分 离6个、植物修复4个、化学溶剂提取 1个、固化稳定化180个、土壤清洗2 个、玻璃化1个[3]。
度污染为主。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 修复是土壤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一大 难题。我国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包 括:铅、锌、铜、镍等冶炼形成的重 金属污染土壤;矿山开采、选矿和尾 矿库形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土法炼 金形成的汞污染土壤,汞触媒、汞电 极和荧光灯生产或使用形成的汞污染 土壤;铬盐生产和铬渣堆场形成的六 价铬污染土壤,铅盐生产形成的土壤 铅污染;电池生产、处置和回收形成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选择 土壤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美国超级基金场地修复技术选择
的9个基本原则是:短期效果;长期 效果;对污染物毒性、迁移性和数量 减少的程度;可操作性;成本;符合 应用与其他相关要求;全面保护人体 健康与环境;政府接受程度;公众接
受程度。通过以上原则选择出来的修 复技术能充分体现该技术的成熟程度 及优先性。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选 择原则建议遵循以下几点:污染扩散 控制的原则;污染场地风险和用地发 展规划结合的原则;技术可行和方案 可实施的原则;修复成本和修复风险 控制结合的原则;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原则。
土壤修复技术选择程序 重金属污染物和土壤的理化性 质、场地特性、土地利用和修复目 标、修复时间和费用、政府和业主的 接受程度及公众的意见等因素在很大 程度上也决定着修复技术的选择。 根据以上原则和因素,提出重金 属土壤修复技术选择程序(图3)。 在选择修复技术时,首先应先确定场 地的重金属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并 根据风险评估确定风险控制目标;然 后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场地水文地质 条件、重金属形态和性质等因素筛选 一种或几种修复技术,并进行实验室 和现场试验获取工艺等相关参数;分 析和比较所选技术的工艺和参数、修 复目标和可达性、二次污染控制和环 境影响及投资和运行成本;最后征求 相关方意见,确定修复技术,并对修 复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
在国外,挖掘、阻隔填埋和异位 固化稳定化作为传统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土壤清 洗、植物修复、原位固化稳定化和热 解技术趋于成熟,工程应用正在逐渐
增加。较为成熟的技术组合有:固化 稳定化与阻隔填埋技术结合、土壤清 洗与固化稳定或阻隔填埋技术结合、 植物修复与钝化技术结合、修复技术 与土壤再利用技术结合。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 用情况
我国已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 术进行了研究和示范,并已开始重金 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实施,主要技 术包括阻隔填埋、固化/稳定化(S/ S)、植物修复、土壤清洗、热解析 和电动修复。其中前三种技术在国内 已有成功的工程案例,土壤清洗和汞 污染土壤热解析已进行工程示范,电 动修复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33
BDAT Available Commerc)

固化 / 稳定化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异位修复
土壤清洗(Soil Washing)
合 于
(Ex Situ Remediation)
玻璃化(Vitrification)
摘 要 介绍了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在国内外应用情况,提出土壤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和程序。阐述了我国重金属污 染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对阻隔填埋、固化稳定化、土壤清洗和植物修复在我国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 策建议。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污染场地 ;风险评估
■文 / 宋云 尉黎 王海见

高温冶金分离

(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固化 / 稳定化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玻璃化(Vitrification)
原位修复
土壤冲洗
(In Situ Remediation)
(In Situ Soil Flushing)
重金属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化学还原
还原性气体 铁系材料
化学清洗 化学固定
酸清洗 络合剂清洗
植物提取 固化 / 稳定化 吸附 / 吸收
植物固定
植物发挥
原位
活性炭
异位
工业 废弃物
电动修复
筛分 其他 热解析
阻隔填埋
零价铁 亚铁盐
表面活性剂 淋洗
亚铁材料
铁系土壤 改良剂
异位清洗
土壤粒径分 布和渗透 性, 是 否 有 适合的清洗 剂和水处理 技术
固化稳定化
是否有处置 和再利用途 径, 是 否 有 适合的固化 稳定化药 剂, 环 境 影 响
植物修复
重金属富集 或固定植物 选择和生长 条 件, 修 复 周期
电动处理技术
污 染 物 性 质、 土 壤 性 质、 表 面化学
实验室和现场可处理性研究和可行性分析
矿物材料
图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金属表面处理和 电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场地;染料生 产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场地;石油化工 和化工生产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场地; 农业生产活动造成土壤重金属积累。
重金属土壤修复技术应用及选择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指利用物
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 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使其浓 度或毒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满足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要求。重金 属修复从治理途径上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 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 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另一种是从土 壤中去除重金属,使其存留浓度接近 或达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或标准。从 治理技术上可以分为物理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 植物修复技术(图1)。有些技术(如 电动修复)由于缺少完整的经费与 工程运行参数,在污染场地修复领 域的实际应用时间不长,还不能被 推广;有些技术(如玻璃化和热解析 技术)由于运行费用、技术复杂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