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便秘类型的对应关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便秘类型的对应关系探讨
祖国医学在治疗便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宝贵经验;现代医学在研究功能性便秘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如何将古今便秘类型的对应关系统一起来,进而增加疗法,是一项医疗界关心的课题。
本文通过课题研究并结合临床观察,试作一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现代便秘的类型
现代医学从功能性便秘的性质分析,可分为弛缓性和失弛缓性两大类。
(一)迟缓性便秘:
1、结肠弛缓性便秘:又称为慢传输型便秘。
包括结肠无力(肠平滑肌衰弱)、外动力缺乏(膈肌、腹肌衰弱)、肠壁刺激匮乏(饮食、精神因素)、肠蠕动抑制(药源性)等。
2、直肠弛缓性便秘:是指直肠及盆底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出口阻塞性便秘。
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前壁粘膜松弛)、直肠内脱垂(直肠粘膜松弛)、会阴下降综合征(会阴体下垂)、
3、直肠外梗阻性便秘:是直肠毗邻组织器官压迫或阻塞直肠,所致的直肠功能性便秘。
包括子宫后倾位(子宫悬韧带松弛)、盆底疝(由盆底松弛导致小肠、乙状结肠或子宫等疝入道格拉斯陷凹或直肠壁内)等。
(二)失弛缓性便秘:
1、结肠失弛缓性便秘:多见于一些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巨结肠等疾病。
2、直肠失弛缓性便秘:是一组由于盆底肌痉挛性功能亢进导致的顽固性便秘。
常见如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炎症刺激耻骨直肠肌产生痉挛、增生、肥厚,使肛门紧缩)、盆底痉挛综合征(盆底肌肥大、肛管狭窄延长)、内括约肌失迟缓症(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在排便过程中内括约肌不能放松)、外括约肌失调综合征(见于一些滥服泻药者,造成外括约肌被动紧缩,导致直肠颈梗阻)等。
(三)混合型便秘: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各类型经常不是单独存在,而是数证并存。
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具有各类的共同症状。
二、古代便秘的类型:
祖国医学从功能性便秘的性质分析,可分为虚实两大类。
(一)虚秘(又称为阴结):
包括脾约(即阴虚秘,指脾虚津少,肠液干燥所致便秘)、冷秘(即阳虚秘,因脾肾阳虚,阴寒凝滞,温运无力所致的便秘)、气虚秘(由中气下陷,气虚不运所致的便秘)等。
(二)实秘(又称为阳结):
包括热秘(热结大肠所致的便秘)、气秘(起于七情郁结,气机壅滞)、风秘(由于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血瘀秘(气滞血瘀,致肛肠气血结痹)等。
三、古今便秘类型的对应关系:
古今便秘无论病名如何不同,但归根结底其症状、病因、病理变化应当是不变的。
这是我们分析二者对应关系的基点。
从西医对便秘类型的表述来看,单纯从临床症状分析,各种类型的便秘均表现为大便干燥,久蹲难下,因此不足以区别之。
而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即抓住疾病本质。
中医诊病的核心,即诊病先辨虚实。
弛缓性便秘系肠肌衰弱、肠粘膜松弛等组织器官功能退行性变化,表现为肠鸣音减少,便意缺乏。
在中医称之为正气不足,气虚下陷的“一派虚象”。
失弛缓性便秘系肛门括约肌痉挛性功能亢,进表现为用力排便肛门也不放松,甚至反而收缩更紧。
在中医称之为邪气有余,气血瘀滞的“一派实象”。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弛缓性便秘明显地相当于古代虚秘;现代失弛缓性便秘明显地相当于古代实秘;混合型便秘则相当于正虚邪实秘。
具体来说,失弛缓性便秘多见于热秘、气秘、湿秘、风秘等;弛缓性(包括结肠慢传输或出口弛缓)便秘多见于虚秘、冷秘、阴结等;正虚邪实秘多见于弛缓及失弛缓混合型便秘。
虚秘即正气不足所致的便秘,实秘即邪气有余所致的便秘。
前者宜补;后者宜泻。
如此看来,中西医对便秘的分类及疗法便可以对应起来了。
在治疗方面,弛缓性便秘即可以使用补虚的中药治疗,一般可以用肛肠助力丸等治疗。
若能够分别出阴虚、阳虚、血虚、气虚,则随症加减疗效更好。
失弛缓性便秘即可使用泄实的中药治疗,一般可以用开肛散(注)等治疗,若能分别出热秘、气秘、血瘀等症候,则随症加减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