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处理金刚烷胺溴化废水及无机酸碱回收工艺

合集下载

珠海双极膜电渗析

珠海双极膜电渗析

珠海双极膜电渗析1. 介绍珠海双极膜电渗析是一种高效的离子分离技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双极膜,将溶液中的离子按照其电荷和大小进行分离。

该技术在环境保护、化工、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原理珠海双极膜电渗析基于电渗析原理,利用电场作用将带电粒子(离子)从一侧向另一侧迁移。

其关键部分是双极膜,该膜由阳离子交换层和阴离子交换层组成,能够选择性地传递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

在珠海双极膜电渗析中,通过施加外加电压,在膜内产生正负两个极化区域。

正极化区域吸引负离子向前移动,而负极化区域吸引正离子向前移动。

这样就实现了对溶液中带正、负电荷的离子进行有效分离。

3. 工艺流程珠海双极膜电渗析的工艺流程如下:1.原料准备:将需要进行分离的溶液准备好,确保其浓度适宜。

2.膜堆组装:将双极膜按照设计要求堆叠在一起,并且保证阳离子交换层和阴离子交换层正确对应。

3.施加电压:将膜堆两端连接到电源上,施加适当的电压。

4.离子分离:在施加电压的作用下,溶液中的带正、负电荷的离子被分离传递到阳离子交换层和阴离子交换层。

5.收集产物:从阳离子交换层和阴离子交换层收集分离出来的纯净溶液。

4. 应用领域珠海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1 环境保护珠海双极膜电渗析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废水。

通过该技术,可以高效地将废水中的离子进行分离,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过程中,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提供大量可用水资源。

4.2 化工在化工领域,珠海双极膜电渗析可以用于溶液的分离和纯化。

在有机合成过程中,通过该技术可以将反应产物与副产物进行有效地分离,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酸碱溶液、电镀液等的回收和再利用。

4.3 制药在制药领域,珠海双极膜电渗析可用于药物的纯化和浓缩。

通过该技术,可以将药物与杂质进行有效地分离,并且保留药物的活性成分。

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制品、蛋白质等高值产品的提纯过程。

一种双极膜电渗析产酸碱-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处理剩余活性污

一种双极膜电渗析产酸碱-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处理剩余活性污

专利名称:一种双极膜电渗析产酸碱-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汪善全,李浩聪,余泽晖
申请号:CN201910473187.X
申请日:20190531
公开号:CN110386746A
公开日:
201910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极膜电渗析产酸碱‑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盐类为原料,利用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产生等摩尔浓度的酸和碱;S2.将步骤S1.的碱投入到剩余活性污泥中混合均匀,进行碱预处理,并联用热预处理;所述热预处理的温度为100~190℃,时间为20~100min;S3.将步骤S2.的产物与步骤S1.的酸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厌氧消化处理。

本发明的预处理过程能够促进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释放和水解过程,高效地对剩余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从而提高剩余活性污泥的消化效率,提高碳去除率,而且,产酸碱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增加目前剩余活性污泥前处理操作的难度,适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申请人:中山大学
地址: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卫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双极膜电渗析与废水资源化——膜制备、应用和改性

双极膜电渗析与废水资源化——膜制备、应用和改性

双极膜电渗析与废水资源化——膜制备、应用和改性
张艺沛;马佳莹;褚华强
【期刊名称】《净水技术》
【年(卷),期】2024(43)1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双极膜电渗析(BMED)以其独特的水解离和离子转移机制,已经被应用于包括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在内的诸多领域,可以富集离子态的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并产生化学品以实现资源回用。

文章介绍了BMED工艺的装置组成和工作机理,并对双极膜的制备方法、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和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制约BMED工艺发展的因素,并对此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11页(P1-11)
【作者】张艺沛;马佳莹;褚华强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双极膜电渗析在硫酸铵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
2.双极膜电渗析电解硫酸钠高盐废水资源化研究
3.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Na2SO4制备酸碱的试验研究
4.双极膜电渗析法麦草畏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对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化工废水探讨

针对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化工废水探讨

回收 。 同时 , 针 对 于在 处理 以及 生产 氟化 铀时 , 在产 生 的气体 以及 液 态放 射性 废物 的过 程 中 , 所形 成 的 K F回收也 具有 较更
好的处理 效果 。
费 。双极膜 电渗析 法将废 水 中的 盐转化成相 应 的酸 以及碱 , 同
时, 酸 以及碱 又可 以应 用到 实际的化 工生 产 中, 实现 了经 济效
2 _ 2有机酸的生产
益 与环境 效 益之 间 的结 合 。本 文主要 针 对 于双极 膜 电渗析 法
法 处理 化 工 废 水 进 行 分析 与 探 讨 。
相 当一部 分的 有机酸是 利用 发酵 方式产生 , 传统方式 主要 在 溴化 丁基 橡胶废 水与废 碱 液 中的应 用 出发 , 对双极 膜 电渗 析 是沉 淀 以及 酸化 , 为能够 有效 为 微生 物提 供更 好 的生存 环境 ,
理论 与现 实意 义 。 的结 合所形 成的 N a O H可 以对发酵 液 中的 p H值进 行有效 调节 , 并 使有机 酸根 离子 与 H+结 合形成 有机 酸 , 这样 也就具 有 了足 够 的环保型 , 避免 了资源的浪 费。
1双极膜 电渗 析法的概述
1 . 1双极 膜功 能 分析 双 极膜 , 简称 B P M, 其 主 要 是 有 阳膜 层 与 阴膜 层复 合 组 成 。在 部分 的双 极 膜 中的两 个荷 电层之 间 , 还 存在 着催 化 层 。 当在 电场 中采取 施加 电压作 业时 , 双极 膜 中间层 中的 电解质离 子 向主 体溶 液 中转 移 , 并 当所 有 的 电解 质离子 转移 完 毕之后 , 电流 就需要 通过 H 与O H一 进行负载并 完成 。同时 , 电流在通过 双 极膜 中间过 渡区 中的水 解离获 得补 充 , 消耗 的水 灰 向双极膜

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典型化工废水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典型化工废水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典型化工废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典型化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会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对典型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是当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双极膜电渗析法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典型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质,具有处理效率高、设备体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因此,本研究选择双极膜电渗析法作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双极膜电渗析法在典型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优化,并评估其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开展典型化工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保护了环境和人类健康。

(2) 对推广和应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具有技术指导和经济依据的意义。

(3) 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家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确定典型化工废水样品的组成和特性。

(2) 设计双极膜电渗析法废水处理实验,研究废水处理的工艺参数,并优化处理流程。

(3) 在不同条件下,考察双极膜电渗析法对典型化工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盐的去除效果,并评估处理经济效益。

本研究的方法包括:(1) 采集典型化工废水样品,分析其组成和特性。

(2) 设计实验室规模的废水处理设备,建立实验平台进行双极膜电渗析废水处理实验。

(3) 通过对处理产物的取样和分析,研究双极膜电渗析法对于不同废水条件下有机物和无机盐的去除效果,并评估其经济效益。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 确定典型化工废水的组成和特性。

(2) 探究双极膜电渗析法在典型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和优化工艺。

(3) 评估双极膜电渗析法在典型化工废水处理中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9月开始,至2022年5月完成。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2021年9月-11月:确定典型化工废水样品的组成和特性,并建立实验平台进行废水处理实验。

双极膜电渗析法在典型化工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双极膜电渗析法在典型化工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双极膜电渗析法在典型化工废水处理中的运用作者:李淼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2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越发得到人们的关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保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此,采用新技术手段解决工业废水处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双极膜电渗析法可以发生水解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对于处理典型化工废水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对双极膜电渗析法在典型化工废水处理运用的研究,将通过对双极膜电渗析法技术的详细分析,阐述其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优势,以期更好促进该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双极膜电渗析法;化工废水;处理运用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回顾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对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化工废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双极膜电渗析法具有简单、高效、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化工废水处理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保护环境目的。

本文对双极膜电渗析法的研究,主要从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分析了该技术处理典型化工废水,并对废水中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以促进该技术更好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一、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含盐化工废水的研究(一)含盐化工废水的成分特点含盐化工废水基本不含有机物质,就拿溴化钠废水来说,由溴化丁基橡胶制备过程所产生的溴化钠废水没有较大的颗粒或是胶体杂质。

在处理含盐化工废水时,可以采用溶解适量的溴化钠进行,这样一来,既可以对含盐化工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又能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1]。

(二)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含盐化工废水的注意事项第一,进行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含盐化工废水时,需要考虑到溴化钠浓度影响,关于溴化钠浓度影响,主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内容:(1)溴化钠浓度会对膜堆电压造成一定影响,随着溴化钠浓度升高,膜堆电压会随之降低,从而影响反应后期效果;(2)溴化钠对酸和碱的产量会有一定影响,随着反应时间地提升,将会增加酸和碱的产量;(3)溴化钠浓度会对能耗和电流效率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溴化钠浓度提升,能耗将降低,并且当溴化钠的浓度超过11000mg/L时,电流效率会有所提高,但当溴化钠的浓度再次提高时,电流效率会降低。

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_图文(精)

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_图文(精)
2.2.2分离蛋白质
以大豆蛋白质分离为例,食品工业中用到的大豆蛋白质大部分以离析蛋白形式存在。现在工业过程普遍采用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是等电位沉淀法,等电位p H值范围是412~416。工艺流程包括:萃取、沉淀、洗涤、再增溶、干燥五步。首先把脱脂的大豆碎片溶于水中,p H值为9±2,萃取步骤大约需要30min;然后加盐酸把溶液的p H值调到等电位点, p H值约为415,此时蛋白质析出;离心法分离出凝结物,用水洗涤除去可溶杂质,然后用NaO H再增溶获得蛋白盐,以保证蛋白质的可溶性,最后干燥得产品。大部分商业出售的大豆蛋白质产品都用这种方法制备,该方法的缺点是:和酸碱接触可能引起蛋白质变性,杂质较多,再水化后蛋白质溶解性能改变,局部p H值过高(或低会导致蛋白质的不可逆变性。根据双极性膜电渗析系统的特点,即双极性膜的阳膜析出H+,阴膜析出O H-,可以把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的分离:即将萃取得到的蛋白质溶液在双极性膜的阳膜外循环,阳膜区的H+和蛋白质接触,能把蛋白质溶液的p H值调到等电位点,使蛋白质沉淀;洗涤沉淀后,利用双极性膜阴膜外生成的NaO H再增溶蛋白质,得蛋白盐,或让沉淀完的蛋白质溶液在阴膜外循环得到蛋白盐。与传统工艺相比,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分离蛋白质有很多优点: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添加酸和碱,资源可以循环利用,耗水少,分离出的蛋白质中盐含量电渗析的研究开始较晚,现在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制取的膜的性能与国外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电渗析技术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双极性膜的主要性能指标都有了很大提高,运行也稳定了,其技术特点如价廉、实用、好管理等更适合我国国情,应给予重视。今后还需要继

8
6

第2期杨金贤等: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
续开发高性能的双极性膜,改进膜的制备工艺,降低膜的成本。

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中氮耦合母液废水中废硫酸的回收装置[实

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中氮耦合母液废水中废硫酸的回收装置[实

专利名称: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中氮耦合母液废水中废硫酸的回收装置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秦小君,林国安,欧前美
申请号:CN201520550536.0
申请日:20150727
公开号:CN204897599U
公开日:
201512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中氮耦合母液废水中废硫酸的回收装置,主要包括预处理系统和双极膜电渗析装置,预处理系统通过水箱Ⅰ与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连通,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连接有水箱Ⅱ,水箱Ⅰ设有废水出口,水箱Ⅱ设有自来水入口和酸出口,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与水箱Ⅰ及水箱Ⅱ之间均设有水泵。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包括母液室与酸室,采用两隔室设计,每个隔室分别由一张阴离子交换膜与一张双极膜组成。

所述母液室中通入中氮耦合母液废水,酸室中通入一般自来水。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以双极膜电渗析法为主体回收中氮耦合母液废水中的硫酸,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可实现对废硫酸的回收,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申请人:浙江蓝极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五幸村小横港头4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继亮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双极膜电解提溴吸收完成液制备HBr和NaOH

双极膜电解提溴吸收完成液制备HBr和NaOH

双极膜电解提溴吸收完成液制备HBr和NaOH乔婧;孙玉柱;宋兴福;于建国【摘要】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对以提溴吸收完成液为原料电解制备NaOH和HBr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电流强度、原料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酸碱浓度等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在盐室的N aB r溶液中加酸的实验效果,用来模拟以甲酸钠溶液为吸收液的提溴吸收完成液.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膜堆的直流电强度有利于产酸产碱,但是电流效率更低,能耗更高,综合考虑,实验采用的电流强度为2.5~3.0 A.当原料液NaBr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0~50 g/L以及酸碱初始浓度为0.1~0.2 mol/L时,电流效率较高,能耗较低.随着酸碱初始浓度增加,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变化变小.在NaBr原料液中加酸会抑制碱的产生,相反产酸量则会大大提高.【期刊名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5)00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双极膜;电渗析;NaBr;酸碱【作者】乔婧;孙玉柱;宋兴福;于建国【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3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基础原料,溴素可以生产工业上所需的各种溴化物、溴酸盐和含溴有机化合物。

目前人工合成的溴化合物超过 4 500 种[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溴素会出现更多的用途。

目前,溴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空气吹出法[2],该法因为吸收步骤中吸收剂的不同又分为酸吸收法和碱吸收法[3]。

Na2CO3、NaOH、HCOONa等溶液都可以作为碱式吸收液来吸收单质溴,均生成以NaBr为主的吸收完成液。

其中,HCOONa和Br2反应,可以生产等物质的量的NaBr和HBr。

双极膜法制酸碱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双极膜法制酸碱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双极膜法制酸碱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谭永文;罗菊芬;曲敬绪;王炳南;刘淑敏;莫剑雄
【期刊名称】《水处理技术》
【年(卷),期】1995(21)6
【摘要】本文对利用双极膜水解离技术将盐转化为相应酸和碱的多种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讨论了电流效率、转化率、电流密度、膜平衡、能耗等因素对双极膜应用的影响。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双极膜法将盐转化为相应酸和碱的最佳工作条件。

【总页数】6页(P319-324)
【关键词】双极膜;制酸;制碱;工艺;参数;水处理;水解离
【作者】谭永文;罗菊芬;曲敬绪;王炳南;刘淑敏;莫剑雄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85.4;TQ028.8
【相关文献】
1.双极膜电渗析解离NaCl清洁制备酸碱的实验研究 [J], 高艳荣;王建友;刘红斌
2.双极膜水解离制备酸碱中试验材料的优化 [J], 赵英;路光杰;尹连庆;杨超
3.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酸碱的研究 [J], 赵英;路光杰;尹连庆;蒋翠枝;戴航
4.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Na2SO4制备酸碱的试验研究 [J], 汤颖岚;张玉凤;刘孟
5.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处理金刚烷胺溴化废水及无机酸碱回收工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0 9: 2 5 .
[ 3] Ame r i c a n P e t r o l e u m I n s i t t u t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 y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o n s e r v a t i o n As s o c i a t i o n . OGP Re p o r t Nu mb e r 4 4 6 .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 y Gu i d e l i n e s f o r
化 工 环 保 E NV I R O NME NT ALP R O T E C T I O N OF C H E MI C ALI N DUS T R Y
2 0 1 3 年第 3 3 卷
面的燃 料消 耗或需 求 总量 数据 ,还 包括 燃料对 各类 别 次 级层 面的 分解 ,是 一 种 自上 而下 的估 算 方 法。
程、工艺技术、设备活动水平及特定排放因子等数
据 ,因此是一 种 自下而上 的核 算统计 方法 ,也 叫实 测 法 或详 细 技术 法 。方 法 三在 3 种 估算 方 法 中最 为
R e p o r t i n g Gr e e n h o u s e Ga s E mi s s i o n s( 2 n d E d i t i o n )
l Rj . L o n d o n :I P I E C A,2 0 1 1 .
精确 ,对决策者也最具有参考价值 ,可以为C O 等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控制和未来总量控制制度 的建立
提供 全 面的数据基础 。但 由于 目前 大部分石 化部 f 3 /
[ 4]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 y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o n s e r -
门依据产品链进行更加深入详细的分解 ,利用实例 法编制 典型企业及 主要石化产 品基于设备/ 装置及 工艺/ 活动单元 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以便为我 国 石化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体系的建设提供客观
依据。
[ 8] 崔翔 ,邓 皓 ,刘光全 ,等. 油气 田温室气体排放 测试 与评估方法 的研究 [ J ] . 天然气工业 ,2 0 1 1 ,3 1 ( 4 ) :
1 1 7—1 20.
1 9 ] I b r a h i m Al h a j r i .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h y d r o g e n a n d C O 2 ma n —
a g e me n t wi t h i n r e i f n e y r p l a n n i n g l D j . Wa t e r l o o :U n i —
[ 6] 鲁君 ,李 莉 ,林 立 ,等 . 挥 发性 有机 化合 物气 体泄
4 结 语
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是温室气体核算体 系建
立 的基础 , 目前有 关石 化行 业温 室气体 排放 源识 别 的工 作 刚刚起 步 。为使 排放 源清 单对 于温 室气体 核 算体 系更 具指 导意 义 ,还需 对石 化行业 的各 生产 部
漏 检测与修 复技术 [ J ] . 化工 环保 ,2 0 1 1 ,3 1 ( 4 ) :
3 2 3—3 2 6 .
[ 7] 姜 素霞 ,高 少华 ,邹 兵. 石 化生 产装 置挥 发性 有机
化合物 的泄漏 检测 [ J ] . 化 工环保 ,2 0 1 1 ,3 2( 5 ) :
4 7 9—4 8 2
v ti a o n As s o c i a t i o n. T h e Oi l a n d Ga s I n d u s t r y a n d Cl i —
ma t e C h a n g e l R J . L o n d o n :I P I E C A,2 0 0 7 :1 1 .
在分解的基础上 ,利用缺省排放因子,估算各分解 单元 的排放 量并 进行 汇总 。方法 三需要 在编 制排放
源清 单 的基 础 上 ,直 接从工 厂层 面收集 燃料 燃( Re v i s e d E d i t i o n ) l M J . Ge n e v a :W B CS D,
h o u s e Ga s E mi s s i o ns Me t h o d o l o g i e s or f t h e Oi l a nd
Na t u r a l Ga s I n d u s t yl r Rj . Wa s h i n g t o n :A P I ,2 0 0 9 .
工厂/ 产品都缺乏与过程 、技术 、设备等相关 的排 放 因子及 活动 水平 的详 细数据 记 录 ,因此 ,这 一层 面的核算工作还难以进行。
[ 5] Ame r i c a n P e t r o l e u m I n s t i t u t e . C o mp e n d i u m o f Gr e e n —
1 2] T h e Wo r l d B u s i n e s s C o u n c i l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o p —
me n t ,Wo r l d Re s o u r c e s I n s t i t u t e . T h e Gr e e n h o u s e Ga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